通信终端.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60593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85947.3

申请日:

2004.10.25

公开号:

CN1612502A

公开日:

2005.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4B7/26

主分类号:

H04B7/26

申请人:

京瓷株式会社;

发明人:

日高宽之

地址:

日本京都府

优先权:

2003.10.27 JP 2003-366083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瑞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在未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信道连接)时,首先确认所接收信号的接收差错出现率。当接收差错出现率低于预定值时,重复相对于基站的通信连接的请求,对重复次数进行计数。然后,当所计数的次数超过预定值时,向基站请求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其中通过分配用于区分每个通信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在基站和该基站的服务区域中的每个通信终端之间执行通信连接,所述通信终端包括:
通信连接请求发射单元,用于向基站发射通信连接请求;和
终端标识信息再分配请求单元,用于在未从基站收到关于通信连接请求的通信连接所需的信息的应答时,向基站请求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进一步包括:
接收差错出现率确认单元,用于在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未完成时,确认接收信号的接收差错出现率,
其中当接收差错出现率基于预定值时,终端标识信息再分配请求单元向基站请求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进一步包括:
接收差错出现率确认单元,用于在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未完成时,确认接收信号的接收差错出现率;
连接请求重复单元,用于在接收差错出现率基于预定值时,重复对基站的通信连接请求;和
连接请求计数单元,用于对连接请求重复单元的连接请求次数进行计数,
其中当连接请求计数单元所计数的数目基于预定值时,终端标识信息再分配请求单元向基站请求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

说明书

通信终端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要求2003年10月27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3-366083的优先权,在此引入该申请的内容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移动通信系统之类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特别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其中基站把终端标识信息分配给在其区域中的各个通信终端(例如,便携电话),以使各终端被相互区别,从而实现通信信道的连接。
背景技术
为了使各通信终端(以下称作“终端”)相互区别,已经提出了动态地分配在有限时段有效的终端标识符的各种系统。在一个现存系统中,给定一个终端标识,比如RFC(命令请求)2131的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协议、IP(网际协议)地址;或者在一个现存系统中,UATI(单播接入终端标识符)被用作一个终端标识符,比如符合无线环境中的3GPP2(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2)标准的HRPD(高速率分组数据)。
在利用终端标识符标识这些种类的各个终端的系统中,当在被分配给终端和无线通信基站(以下称作基站)的标识符出现不一致时,因为不能识别各个终端,出现通信中断的条件。为了克服通信的中断条件,为标识符设置有效时间的限制。具体地说,为通信协议的每个处理提供有效的时限。当处理未在该时限内完成时,该标识符被无效。作为选择,当在基站侧确认该标识符并被确定为无效时,执行标识符的再分配处理。
例如,日本专利公开No.2003-92782披露了HRPD。
上述通过提供用于终端标识符的有效时限来改善状况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即,对于使用诸如HRPD之类的无线环境的系统,从无线资源的有效使用的观点来看,要求基站和终端减少通信业务。为此,由于通过缩短终端标识符的有效时段减少中断条件的时段的方法带来了通信业务的增加,因此该方法不理想。
由基站检测无效标识符比较有效。然而,由于终端与其通信的所有基站都需要实施此功能,在不响应此功能的基站与终端之间建立连接的情况中,不能执行通信条件的正确恢复,这是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克服通信的中断条件的通信终端。在无线通信环境中,当通信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信道出现连接故障,例如通信中断发生时,通信终端确定终端标识符(例如,UATI)的不一致是否是造成连接故障的原因。在终端标识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丢弃当前所用的终端标识符,以从连接故障中恢复,然后获得新的终端标识信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做出了本发明。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终端,其中通过分配用于辨别每个通信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在基站和其服务区中的每个通信终端之间执行通信连接。本发明的通信终端包括:通信连接请求发射单元,用于向基站发射通信连接请求;和终端标识信息再分配单元,当未从基站收到关于通信连接请求的通信连接所需的信息的应答时,向基站请求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
据此,可以解决终端标识信息不一致所造成的连接故障。即使当故障发生在基站内的终端标识信息中时,终端的处理也可以解决该故障。由于本发明利用了传统通信终端的功能,因此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实现。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还包括接收差错出现率确认单元,当与基站的通信未完成时,该确认单元确认接收信号的接收差错出现率,其中当接收差错出现率低于预定值时,终端标识信息再分配请求单元向基站请求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
由此识别了作为未完成通信连接(信道连接)原因的终端标识信息不一致以及不理想的接收信号环境之间的区别。终端标识信息的不一致所造成的连接故障可以被解决。即使当故障发生在基站内的终端标识信息中,终端的处理也可以解决该故障。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还包括:接收差错出现率确认单元,当与基站的通信连接未完成时,该确认单元确认接收信号地接收差错出现率;连接请求重复单元,当接收差错出现率低于预定值时,该单元重复对基站的通信连接请求;和连接请求计数单元,对连接请求重复单元的连接请求的次数进行计数,其中当连接请求计数单元所计数的数目超过预定值时,终端标识信息再分配请求单元向基站请求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
据此,确认终端标识信息的不一致是造成未完成通信连接(信道连接)的原因。终端标识信息的不一致所造成的连接故障可以被解决。即使当故障发生在基站内的终端标识信息内,终端处理也可以克服该故障。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向基站发射用于通信连接(信道连接)的连接请求。当由于未从基站发射通信连接所需的信息的原因而未完成通信连接时,通信终端向基站发出终端标识信息(例如UATI)的再分配请求,以获得新的终端标识信息。
据此,无线环境造成的诸如终端标识符之类的终端标识信息的不一致所造成的连接故障可以主要由终端解决。即使当故障发生在基站内的终端标识信息中,终端的处理同样可以解决该故障。由于本发明利用传统通信终端的功能,因此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地实现,而不需要使用新硬件资源。
在未完成与基站的通信连接(信道连接)的情况下,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测量接收信号的接收差错出现率。当接收差错出现率低于预定值时,通信终端向基站作出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请求。
由此识别了作为未完成通信连接(信道连接)的原因的终端标识信息的不一致与不理想的接收信号环境之间的区别。终端标识信息不一致所造成的连接故障可以主要由终端解决。即使当故障发生在基站内的终端标识信息中时,终端的处理也可以解决该故障。
在与基站的通信连接(信道连接)未完成的情况下,本发明的通信终端测量接收信号的接收差错出现率。当接收差错出现率低于预定值时,通信终端向基站发出重复的通信连接请求,并对重复次数进行计数。当次数超过预定值时,向基站请求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
据此,确认终端标识信息不一致是造成未完成通信连接的原因。终端标识信息不一致造成的连接故障可以主要由终端解决。即使当故障发生在基站内的终端标识信息中时,终端的处理也可以克服该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便携电话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是HRPD系统中的基本呼叫连接的过程示意图;
图3是解释UATI不一致发生的情况的过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UATI不一致解决连接故障的流程图;
图5是提供另一个UATI的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作为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便携电话的方框图。在图1中,便携电话1包括以下部件:天线10,用于与基站进行无线通信;无线处理单元11,用于执行HRPD系统的无线处理;CPU 12,用于执行HRPD系统中的无线通信协议的处理并执行便携电话内部的各种处理;RAM 13;ROM 14;用作定时器的RTC(实时时钟)15;输入单元16;显示单元17;作为连接外部外围设备的接口的I/F 18。UATI以及用于UATI的有效区域信息被存储在RAM 13或者ROM 14(在EEPRROM情况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静态RAM)中。
通过对RTC 15计数,测量用于UATI的有效时间(例如,54小时)。
图2显示了HRPD系统的基本呼叫连接的过程1。在等待状态(空闲状态)开始呼叫连接的便携电话(AT)首先向基站(AN)发送作为连接请求的连接请求消息(步骤102)。在HRPD系统中,诸如通信终端之类的装置被称为接入终端(AT),诸如基站之类的装置被称为接入节点(AN)。
对于从便携电话机(AT)到基站(AN)的无线信号,应用接入探测控制,以避免与其它便携电话机发生干扰。便携电话机(AT)在接入探测控制后,首先开始用低发射功率进行发射,然后逐渐增加发射功率。当基站(AN)收到来自便携电话机(AT)的无线信号时,基站(AN)返回确认应答(AcAck)(步骤102),以便停止便携电话机(AT)的发射功率的增加,因为基站不需要增加发射功率。
当便携电话机(AT)接收到来自基站(AN)的确认应答(AcAck)时,便携电话机(AT)暂停发射功率的增加,以便以当前发射的发射功率在基站(AN)与便携电话机(AT)之间进行通信。
接着,基站(AN)在步骤101分析从便携电话机(AT)接收的消息,并且向便携电话机(AT)发射业务信道分配消息(步骤103)。
在接收业务信道分配消息的过程中,便携电话机(AT)在业务信道分配消息所规定的无线条件下执行下行业务信道的接收设置,然后开始建立上行业务信道。当基站(AN)收到上行业务信道的信号时,基站(AN)传送信道建立通知(RTCAck),告知上行业务信道已经被建立(步骤104)。
当便携电话机(AT)收到来自基站(AN)的信道建立通知(RTCAck)时,便携电话机(AT)通过业务信道完成消息告诉基站(AN):上游(上行信道)和下游(下行信道)已经被设置(步骤105)。
根据上述过程,便携电话机(AT)与基站(AN)连接。
图3示出了当在HRPD系统的无线序列发生UATI的不一致时的情况。当基站(AN)收到来自便携电话机(AT)的连接请求消息时(步骤106),基站(AN)向便携电话机(AT)发出确认应答(AcAck)(步骤107)。然而,在分析消息时刻检测到不适当的UATI的消息被毁坏。
由于此原因,分别重复进行从便携电话机(AT)到基站(AN)的连接请求消息的发射,以及从基站(AN)到便携电话机(AT)的确认应答的发射。这种情况阻止了便携电话机(AT)与基站(AN)之间的连接,直至UATI被改变。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解决连接故障的过程,其中所述连接故障是在UATI不一致发生时由URTI的不一致造成的。
当便携电话机(AT)向基站(AN)传递连接请求消息时,假设接收到用于确认信号是否已经到达基站(AN)的确认应答(AcAck)(步骤202)。在一个固定时段未收到确认应答(AcAck)的情况下,则确定该信号未到达基站(AN)。试着用增加一级的更大发射功率进行另一个发射(步骤203和204)。当未收到确认应答(AcAck)时,增加发射功率直到最大级(步骤203和204)。
当在步骤202收到确认应答(AcAck)时,确定连接请求消息已经到达基站(AN)。接下来,确定由连接请求消息所请求的业务信道分配消息是否被接收(步骤205)。然后,当在固定时段之内收到来自基站(AN)的业务信道分配消息时,执行业务信道的建立(步骤206)。
在预定的时段之内未收到业务信道分配消息的情况下,确认用于物理层中接收的分组的CRC(循环冗余校验)差错出现率(Merr)(步骤207),因为在此情况下认为,在已接收的信号环境中出现了问题或者不一致出现在UATI中。
当接收差错出现率(Merr)超过预定值(Nerr)时,认为不良的接收信号环境造成接收故障。所以再一次发射连接请求信号(步骤208和209)。
当接收差错出现率(Merr)低于预定值(Nerr)时,则确定接收信号环境中没有问题,并且确定UATI不一致的可能性较高。然后,在该信号条件下对连接故障出现的次数进行计数(步骤210和211)。在计数值(Mretry)超过预定值(Nretry)的情况下,则确定UATI出现问题,从而执行UATI的再获取处理(UATI的重新分配处理)(步骤212)。
由于基站(AN)与便携电话机(AT)之间的UATI的不一致是在UATI的再获取处理之后解决的,因此解决了虽然无线条件良好但仍然不能建立信道连接的情况。
图5显示了UATI的再获取处理的过程。发射一个对话结束消息,以结束从便携电话机(AT)到基站(AN)的对话连接处理(步骤301)。当基站(AN)收到对话结束消息时,基站(AN)向便携电话机(AT)发出确认应答(AcAck)(步骤302)。
然后,便携电话机(AT)向基站(AN)发射UATI请求消息(步骤303)。基站(AN)响应USTI请求消息,发回一个确认应答(AcAck)。
随后,基站(AN)向便携电话机(AT)发射URTI分配消息(步骤305)。便携电话机(AT)从UATI分配消息获得新的UATI,并在其内注册该新的UATI,UATI分配消息是从基站(AN)接收的。此外,便携电话机(AT)向基站(AN)发射一个UATI完成消息(步骤306)。
基站(AN)从便携电话机(AT)接收UATI完成消息,并确认便携电话机(AT)已经获得一个新的UATI,以将确认应答(AcAck)发射到便携电话机(AT)(步骤307)。
依据上述过程,便携电话机(AT)获得了新UATI,该UATI启动与基站(AN)的通信连接。
上文对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便携电话机进行了解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便携电话机。本发明不仅应用于PDA(个人数字助理)而且还应用于其它类型的通信终端,比如手提计算机。
尽管上文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是本发明的范例,而不能认为是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条件下,可以作出添加、省略、替换和其它修改。所以,不能认为本发明被上述说明限定,而是仅仅被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通信终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通信终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通信终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信终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终端.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通信终端在未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信道连接)时,首先确认所接收信号的接收差错出现率。当接收差错出现率低于预定值时,重复相对于基站的通信连接的请求,对重复次数进行计数。然后,当所计数的次数超过预定值时,向基站请求终端标识信息的再分配。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