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59602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01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59529.4

申请日:

2003.09.17

公开号:

CN1599471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4Q7/20; H04Q7/34; H04Q7/36; H04Q7/32; H04B7/26; H04L12/24

主分类号:

H04Q7/20; H04Q7/34; H04Q7/36; H04Q7/32; H04B7/26; H04L12/24

申请人: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作芬

地址:

518129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包括: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对所述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进行负载平衡控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装置,包括:负载检测模块、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负载平衡模块。利用本发明,通过盲切换方式将负载重的、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避免了移动终端用户使用压缩模式进行异频测量;同时由于本发明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异频切换的次数,同时保证了异频切换后负载轻的载频小区的负载不会急剧加重,真正、高效率的实现了负载平衡控制;从而实现了提高通讯系统性能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
b、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c、对所述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进行负载平衡控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包括:
根据负载检测定时器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包括:
b1、根据所述各载频小区的负载检测结果将负载重的载频小区和负载轻的载频小区作为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1包括:
根据所述各载频小区的负载检测结果确定负载最重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
根据预定负载绝对门限、预定负载差值门限判断负载最重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是否为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如果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大于所述预定负载绝对门限且负载最重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之差大于所述预定负载差值门限,所述负载最重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为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否则,所述负载最重载频小区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为不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包括:
c1、开始为切换重试次数计次;
c2、确定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需要异频切换到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
c3、对所述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
c4、判断所述异频切换是否成功;
如果异频切换成功,结束本次负载平衡控制,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
如果异频切换不成功,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递增,判断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是否大于切换重试次数;
如果不大于切换重试次数,返回步骤c2;
如果大于切换重试次数,结束本次负载平衡控制,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2包括:
获取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各通讯状态的移动终端用户的负载;
获取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与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差值的平均数;
将负载不大于所述平均数的移动终端用户中负载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2包括:
获取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各通讯状态的移动终端用户的业务归一化因子;
将业务归一化因子不大于业务归一化因子门限的移动终端用户中业务归一化因子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终端用户的业务归一化因子K为:
K=10(y-x)/10×p×R当前业务/R标准业务
其中:p为激活因子;x为标准业务信干比的目标值;y为当前业务信干比的目标值;R当前业务为当前业务的数据速率;R标准业务为标准业务的数据速率。

9、
  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负载检测模块: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并将检测到的各载频小区的负载传输至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
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根据所述负载检测模块传输来的各载频小区的负载确定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并通知负载平衡模块所述确定的载频小区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
负载平衡模块:根据所述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通知的信息对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负载平衡控制。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平衡模块包括:
确定移动终端用户子模块:确定所述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中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并通知异频切换子模块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
异频切换子模块:对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用户子模块通知的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

说明书

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讯技术领域中CDMA(码分多址接入)技术已逐渐发展成熟。在CDMA技术应用初期,由于采用CDMA技术的CDMA系统的话务量不大,一个载频往往覆盖较大的区域。随着CDMA移动用户的日益增多,一个载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话务量需求,此时往往会在热点地区增加一个载频来吸收话务量。这样就出现多个载频覆盖相同区域的情况。如附图1所示,在图1中,每一个圆代表一个小区,设定载频1的覆盖范围比较大,载频1用f1表示;图中标有A、B、C的三个圆所在的小区为话务量大的热点地理位置区域,为A、B、C三个小区分别增加载频2,用f2表示。
在实际的CDMA系统中,由于CDMA移动台新呼叫的接入、移动台位置的变化、移动台发送和接收信号速率的变化、外界的干扰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各载频的负载发生随机变化,这就会出现负载不平衡的状况,所谓负载平衡,主要是指同一地区内的不同载频之间的负载平衡。负载不平衡会造成有的载频负载较轻,有的载频负载较重。载频的负载较轻会使通讯系统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载频的负载较重会造成移动用户的通讯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CDMA系统是自干扰相互攀升的系统,一旦CDMA系统的负载达到一定程度将使得CDMA系统性能迅速恶化,导致系统内业务的QoS(服务质量)不能得到满足、甚至出现大量CDMA移动用户掉话等严重后果。
为避免上述这种不同载频负载不平衡情况的出现,就需要对通讯系统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进行控制,以达到不同载频的负载平衡,尽可能有效地利用通讯系统资源的目的。为了达到负载平衡,需要对小区内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将负载较重的载频中的移动台切换至负载较轻的载频中。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下列情况下移动台才会选择到异频小区中:
处于通信状态的移动台向移动通讯网络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中指示服务小区信号质量已经低于某个门限,移动通讯网络设备才会通知移动台启动异频测量,通过测量异频邻近小区,移动通讯网络设备选择一个质量较好的并且满足切换判决条件的小区,通过执行异频硬切换过程让移动台切换到这个异频小区中。
下面结合图2来说明利用现有技术进行异频切换的过程。图2是不同载频覆盖相同区域的载频小区示意图。
在图2中,设f1在A区域的载频小区标识为A1,f1在B区域的载频小区标识为B1,f1在C区域的载频小区标识为C1;设f2在A区域的载频小区标识为A2,f2在B区域的载频小区标识为B2,f2在C区域的载频小区标识为C2。
如果载频小区A1的负载很重,根据现有技术,对于载频小区A1中处于通信状态的移动台只有位于载频小区A1边缘,即移动台测量到载频小区A1的信号质量已经低于某个门限后,移动通讯网络设备才通知移动台启动异频测量。如果移动台为单接收机,那么就必须启动压缩模式对异频邻近小区,包括载频小区A2、B2、C2,全部进行异频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移动通讯网络设备,移动通讯网络设备从中挑选出质量较好并满足异频切换条件的载频小区作为异频切换的目标小区,然后执行异频硬切换的过程。如果载频小区A1的负载很重,对于载频小区A1中心地带的移动终端用户,现有技术无法将其切换到载频f2中。显然,利用现有技术不能充分实现载频f2吸收话务量、减轻载频f1负载的目的。
从上述技术方案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处于通信状态的移动台只有处于服务小区边缘时,即测量到服务小区的导频信号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后才会进行异频测量,通过执行异频硬切换过程切换到另一个载频中。当移动台位于服务小区中心时,即测量到服务小区的导频信号质量高于某个门限时,无论服务小区的负载多么重,也始终不会进行异频测量,不会切换到另一个载频中。因此现有的技术不能真正起到负载平衡的作用。
单接收机进行异频测量时必然使用压缩模式,压缩模式的使用会对CDMA系统的性能造成不良影响。CDMA通信系统是采用码字来区分不同的移动终端用户,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在时间上一直连续地接收某频率的信号,它们不再具有象TDMA(时分多址)中那样的“空闲时隙”来测量不同频率,因此,对于只有一个接收机的移动台,要实现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测量,就必须使用压缩模式,通过码打孔等技术在无线帧中形成一段时间的传输“空隙”,在这段空隙中,基站不向移动台传输任何数据,移动台可以将其射频接收机转换到需要监视的目标频率,对目标频率进行测量。码打孔等技术降低了数据的冗余度,按照信息论原理,为了弥补这种损失,打孔后的数据必须以更高功率发射,由于CDMA是自干扰相互攀升的系统,该功率的增加影响了CDMA系统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利用移动通讯网络设备主动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来真正实现各载频小区的负载平衡控制,从而达到了提高移动通讯系统性能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包括:
a、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
b、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c、对所述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进行负载平衡控制。
所述的步骤a包括:
根据负载检测定时器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
所述的步骤b包括:
b1、根据所述各载频小区的负载检测结果将负载重的载频小区和负载轻的载频小区作为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所述的步骤b1包括:
根据所述各载频小区的负载检测结果确定负载最重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
根据预定负载绝对门限、预定负载差值门限判断负载最重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是否为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如果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大于所述预定负载绝对门限且负载最重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之差大于所述预定负载差值门限,所述负载最重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为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否则,所述负载最重载频小区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为不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所述的步骤c包括:
c1、开始为切换重试次数计次;
c2、确定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需要异频切换到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
c3、对所述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
c4、判断所述异频切换是否成功;
如果异频切换成功,结束本次负载平衡控制,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
如果异频切换不成功,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递增,判断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是否大于切换重试次数;
如果不大于切换重试次数,返回步骤c2;
如果大于切换重试次数,结束本次负载平衡控制,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
所述的步骤c2包括:
获取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各通讯状态的移动终端用户的负载;
获取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与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差值的平均数;
将负载不大于所述平均数的移动终端用户中负载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
如果使用另一种方法,所述的步骤c2包括:
获取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各通讯状态的移动终端用户的业务归一化因子;
将业务归一化因子不大于业务归一化因子门限的移动终端用户中业务归一化因子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
所述的移动终端用户的业务归一化因子K为:
K=10(y-x)/10×p×R当前业务/R标准业务
其中:p为激活因子;x为标准业务信干比的目标值;y为当前业务信干比的目标值;R当前业务为当前业务的数据速率;R标准业务为标准业务的数据速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装置,包括:
负载检测模块: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并将检测到的各载频小区的负载传输至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
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根据所述负载检测模块传输来的各载频小区的负载确定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并通知负载平衡模块所述确定的载频小区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
负载平衡模块:根据所述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通知的信息对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负载平衡控制。
所述的负载平衡模块包括:
确定移动终端用户子模块:确定所述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中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并通知异频切换子模块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
异频切换子模块:对所述确定移动终端用户子模块通知的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
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定时主动的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设定负载绝对门限和负载差值门限确定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并不需要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测量,通过盲切换方式将负载重的、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切换至负载轻的异频小区中,从而,当载频小区负载重时,即使移动终端用户处于服务小区中心,也会被切换至负载轻的异频小区中;同时由于本发明在进行异频切换时,采用确定移动终端用户负载或确定移动终端用户业务归一化因子的方法来选取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异频切换的次数,保证了异频切换后负载轻的载频小区的负载不会急剧加重,真正、高效率的实现了控制负载平衡的目的;而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避免了移动终端用户使用压缩模式进行异频测量而引起的高功率发射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提高通讯系统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通讯系统中多载频覆盖区域示意图;
图2是通讯系统中不同载频覆盖相同区域的载频小区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负载平衡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负载平衡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为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定时、主动的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负载过重和负载过轻、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对所述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小区进行负载平衡控制。
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可通过定时器来实现定时主动的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如设定负载检测定时器,负载检测定时器超时则移动通讯网络设备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
移动通讯设备检测到各载频小区的负载后,需要确定进行负载控制的小区,其实现方法为:设置负载绝对门限和负载差值门限。设置负载绝对门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载频小区的负载状况是轻还是重,如果不同载频小区的负载都是轻负载,就没有必要进行负载调整。由于各载频小区的负载是波动的、随时变化的,所以通过设置负载差值门限可以避免不同载频小区的负载小范围内的波动造成不同载频之间的负载来回调整。
从检测到的各载频小区中选取一个负载最重载频小区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选取的这两个载频小区的负载如果同时满足下述两个条件则确定这两个载频小区是需要进行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
条件1: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需要大于负载绝对门限。
条件2: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的差值需要大于负载差值门限。
如果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确定选取的这两个载频小区不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本次负载平衡控制完成,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
如果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则确定了上述选取的两个载频小区是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需要对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本发明提供的对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的方法为盲切换方法,即选择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这些被选中的移动终端用户不需要进行异频测量,由移动通讯网络设备直接下发异频切换命令,通知选中的移动终端用户切换到异频小区中,从而,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即使处于该载频小区的中心,也可能会被切换至负载最轻的异频小区中。从而能够完全实现控制异频小区的负载达到平衡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盲切换方式,避免了移动终端用户为单接收机时启用压缩模式进行异频测量而引起的高功率发射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避免异频切换后使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不会急剧加重,在对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的选取上采用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为:首先计算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与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的差值,设定计算结果为Ldiff;设定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有n个处于通讯状态的移动通讯终端用户,分别占用的负载为L1,L2,..,Ln,在这些移动终端用户中选择负载不大于Ldiff/2的且负载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将负载不大于Ldiff/2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是为了尽可能使两个小区的负载趋于平衡,避免因移动终端用户异频切换后使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急剧加重。将负载不大于Ldiff/2的且负载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异频切换的次数,高效率的实现载频小区的负载平衡控制。
为了更好的达到控制异频小区间负载平衡的目的,可设定切换重试次数,在第一次选中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并对其进行异频切换时,开始为切换重试次数计次。如果对选中的移动终端用户异频切换成功,本次负载平衡控制结束。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并在其超时时再次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进行下一次的负载平衡控制。如果对选中的移动终端用户异频切换不成功,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递增。判断该计次值是否大于切换重试次数,如果未大于,依照上述方法在负载不大于Ldiff/2的且负载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中重新选取其他的移动终端用户。如果大于切换重试次数,则本次负载平衡控制结束。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并在其超时时再次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进行下一次的负载平衡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该方法适用于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可以计算确定每个移动终端用户的负载的情况,如果移动通讯网络设备不能够确定每个移动终端用户的负载,那么可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下面介绍的另一种选取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方法。
第二种方法为:设定业务归一化因子门限为Kmax,设定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中有n个处于通讯状态的移动通讯终端用户,分别计算确定每个移动终端用户的业务归一化因子为K1,K2,..,Kn。在这些移动终端用户中选择业务归一化因子不大于Kmax的且业务归一化因子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将业务归一化因子不大于Kmax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是为了尽可能使两个小区的负载趋于平衡,避免因移动终端用户异频切换后使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急剧加重。将业务归一化因子不大于Kmax的且业务归一化因子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作为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异频切换的次数,高效率的实现了载频小区的负载平衡控制。
同样,为了更好的达到控制异频小区间负载平衡的目的,可设定切换重试次数,在第一次选中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并对其进行异频切换时,开始为切换重试次数计次。如果对选中的移动终端用户异频切换成功,本次负载平衡控制结束。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并在其超时时再次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进行下一次的负载平衡控制。如果对选中的移动终端用户异频切换不成功,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递增。判断该计次值是否大于切换重试次数,如果未大于,依照上述方法在业务归一化因子不大于Kmax的且业务归一化因子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中重新选取其他移动终端用户。如果大于切换重试次数,则本次负载平衡控制结束。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并在其超时时再次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进行下一次的负载平衡控制。
上述方法中的业务归一化因子表示当前业务的载干比相对于标准业务载干比的比值,也即表示当前业务相当于多少个标准业务。
标准业务可由移动通讯网络设备选择某种速率下的业务作为标准业务。例如,移动通讯网络设备选择速率为12.2kbps的语音业务作为标准业务。设标准业务的信干比Eb/No目标值为xdB,数据速率为R标准业务kbps;当前业务的信干比Eb/No目标值为ydB,数据速率为R当前业务kbps。
因为信干比Eb/No与载干比Ec/No有如下关系成立:Eb/No=W/R×Ec/No;其中,W为信道带宽,R为数据速率,所以有:
(Ec/No)标准业务=(Eb/No)标准业务×R标准业务/W=10x/10×R标准业务/W;
(Ec/No)当前业务=(Eb/No)当前业务×R当前业务/W=10y/10×R当前业务/W;
业务归一化因子K则为:
K=(Ec/No)当前业务/(Ec/No)标准业务=10(y-x)/10×R当前业务/R标准业务
如果考虑当前业务的激活因子,则业务归一化因子表示式为:
K=10(y-x)/10×p×R当前业务/R标准业务
其中p为激活因子,这是由于语音激活检测技术的使用、数据业务因业务源的变化等原因,会导致信道功率的不连续发射。我们将信道上发射功率的时间与信道占用时间的比称作信道的激活因子。
由于一个移动终端用户通信时可能占用多个传输信道,因此这个用户的业务归一化因子为所有信道的归一化因子之和。
下面结合附图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设定负载绝对门限为Tabsolute,负载差值门限为Trelative,切换重试次数为3。在图2中,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在负载检测定时器超时时,检测各载频小区A1、A2、B1、B2、C1、C2的负载,通过比较确定负载最重载频小区为A1,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为A2。设定载频小区A1的负载大于负载绝对门限Tabsolute并且载频小区A1与载频小区A2的负载差值大于负载差值门限Trelative,则移动通讯网络设备确定对载频小区A1和载频小区A2的负载进行负载平衡控制。
开始为切换重试次数计次。
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在载频小区A1的处于通信状态的移动终端用户中选取需要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选取的移动终端用户必须满足其负载在不大于(载频小区A1的负载一载频小区A2的负载)/2负载的移动终端用户中的负载最大,选中的移动终端用户不必对异频邻近小区A2、B2、C2进行异频测量,网络设备直接下发硬切换命令通知选中的移动终端用户切换到异频小区A2中。
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判断异频切换是否成功,如果异频切换成功,结束本次负载平衡控制,将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如果异频切换不成功,为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递增,依照上述方法重新选取其他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当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为4时,结束本次负载平衡控制,将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
本发明提供的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流程图如附图3所示。在图3中,步骤300,开始本发明的负载平衡控制。到步骤310,设置负载绝对门限,负载差值门限,切换重试次数,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到步骤320,检测负载检测定时器,到步骤330,判断负载检测定时器是否超时,如果不超时,到步骤320,继续检测负载检测定时器。在步骤330,如果负载检测定时器超时,到步骤340,移动通讯网络设备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并确定各载频小区中负载最重载频小区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
到步骤350,判断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是否大于负载绝对门限,如果不大于负载绝对门限,说明该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不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到步骤395,将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到步骤320。
在步骤350,如果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大于负载绝对门限,说明该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已达到了设定的负载沉重的程度,该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到步骤360,判断负载最重载频小区的负载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的负载的差值是否大于负载差值门限,如果该差值不大于负载差值门限,则不能避免由于载频小区的负载小范围内的波动造成不同载频之间的负载来回调整的现象,因此没有必要将其他载频小区的移动终端用户切换至该载频小区中,到步骤395,将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到步骤320。
在步骤360,如果该差值大于负载差值门限,则可以将其他载频小区的移动终端用户切换至该载频小区中,到步骤370,开始对确定的负载最重、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中的负载进行负载平衡控制,开始为负载切换次数计次。
到步骤380,根据上述介绍的处于通讯状态的移动终端用户的负载或业务归一化因子的方法确定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到步骤390,对该确定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将其切换至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中。
到步骤391,判断异频切换是否成功,如果异频切换未成功,到步骤392,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递增1,到步骤393,判断该计次值是否大于切换重试次数,如果大于切换重试次数,到步骤394,本次负载平衡控制结束,到步骤395,将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到步骤320。
在步骤393,如果不大于切换重试次数,到步骤380,根据上述介绍的处于通讯状态的移动终端用户的负载或业务归一化因子的方法再次确定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其他移动终端用户。
在步骤391,如果异频切换成功,到步骤394,本次负载平衡控制结束,到步骤395,将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到步骤3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控制负载平衡的装置,如附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负载检测模块410,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420,负载平衡模块430。负载平衡模块430的功能由确定移动终端用户子模块431,异频切换子模块432实现。
负载检测模块410根据负载检测定时器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并将检测到的各载频小区的负载传输至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420。
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420接收负载检测模块410传输来的各载频小区的负载,并根据各载频小区的负载确定负载最重载频小区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同时根据预定的负载绝对门限和负载差值门限确定负载最重载频小区和负载最轻载频小区是否为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并通知确定移动终端用户子模块431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开始为切换重试次数计次。如果检测到的负载最重、负载最轻载频小区不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通知负载检测模块410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
确定移动终端用户子模块431在所述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中,根据上述介绍的处于通讯状态的移动终端用户的负载或业务归一化因子确定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并通知异频切换子模块432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
异频切换子模块432对确定移动终端用户子模块431通知的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当移动终端用户异频切换不成功时,通知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420中的切换重试次数的计次值递增1,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420判断计次值是否大于切换重试次数,如果大于切换重试次数,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420通知负载检测模块410负载检测定时器复位。如果不大于切换重试次数,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420通知确定移动终端用户子模块431在所述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中,根据上述介绍的处于通讯状态的移动终端用户的负载或业务归一化因子再次确定其他需要进行异频切换的移动终端用户。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发明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

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实现方法,包括:定时检测各载频小区的负载;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对所述需要控制负载平衡的载频小区进行负载平衡控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讯系统中控制负载平衡的装置,包括:负载检测模块、确定控制负载平衡模块、负载平衡模块。利用本发明,通过盲切换方式将负载重的、需要进行负载平衡控制的载频小区中的移动终端用户进行异频切换,避免了移动终端用户使用压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