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辆卧铺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内卧铺的安装结构, 具体地说是一种在铁路车辆的卧铺包间 内的卧铺安装结构, 属于铁路车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交通的迅速发展, 列车速度的提高, 车体在高速运行时所产生的气密变 形对车内设备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而且高速铁路车辆的卧铺包间内需要设置很多设备, 空 间有限, 原有卧铺都采用支架或吊带的安装结构, 占用了有限的车内空间, 卧铺与车体侧墙 和包间的纵向间壁之间均采用直接固定的方式, 又抑制了车体的气密变形, 车辆在高速运 行时, 噪音较大, 旅客感觉也不舒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 提供一种牢固可靠, 节省空间的铁路 车辆卧铺安装结构, 该结构可有效解决车辆在高速运行时车体的气密变形对卧铺的影响 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铁路车辆卧铺安装结构, 卧铺通过紧固件与间隔各卧铺包间的横向间壁固定 连接, 在间隔卧铺包间与车厢走廊的纵向间壁和车体侧墙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托架, 在所 述卧铺的两侧边上各伸出至少一个支撑部, 在所述托架上设置有容置腔, 所述支撑部放置 在该容置腔内, 所述卧铺的至少一侧边的支撑部的端部与所述容置腔在水平方向的底部留 有间隙, 所述间隙的长度小于所述容置腔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托架上的容置腔为上方开口的凹陷结构, 在所述 托架的容置腔的上方设置一用于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支撑部的固定板, 所述固定板通过紧固 件固定在所述托架上, 并在所述托架的外周设置一托架罩。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容置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一层自润滑材料, 自润滑材料为聚四 氟乙烯或尼龙。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用于连接固定所述卧铺与横向间壁之间的紧固件为 对穿螺栓。
综上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铁路卧铺安装结构, 在卧铺与纵向间壁及车体侧墙之 间均采用可活动的托架式连接结构, 这样不但安装简单, 而且可保证卧铺在水平方向上有 一定的位移距离, 当车辆在高速运行车体产生气密变形时, 能够有一定的自由度, 既保证了 卧铺连接安装的可靠性, 同时又有效解决了气密变形对卧铺的影响, 杜绝了噪音的产生。 在 支撑部与容置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一层自润滑材料, 可以避免两个部件之间的磨损, 同时 使卧铺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更为平滑, 也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该托架安装结构只设置在卧铺的两侧, 不需要另设置如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支架 和吊带, 节省了包间内的有限的空间, 而且不会影响旅客放置物品, 使旅客感觉更为舒适和方便。 该安装结构中托架上的容置腔设计为上方开口的凹陷结构, 可以更为方便地安装 卧铺, 只需要将支撑部搭放在凹陷内即可, 不受包间内各设备安装流程的限制。
用于连接固定卧铺与横向间壁之间的紧固件采用对穿螺栓, 可以将位于横向间壁 两侧的卧铺同时固定, 简化卧铺的安装流程。
附图说明 图 1 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
图 2 本发明卧铺与横向间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
图 3 本发明卧铺与侧墙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
图 4 本发明卧铺与纵向间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如图 1 至图 4 所示, 卧铺 1, 横向间壁 2, 纵向间壁 3, 车体侧墙 4, 紧固件 5, 托架 6, 支撑部 7, 间隙 8, 固定板 9, 托架罩 10, 自润滑材料 11, 防护栏杆 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
如图 1 所示, 所述铁路车辆卧铺安装结构, 包括卧铺 1, 用于间隔各卧铺包间的横 向间壁 2, 用于间隔卧铺包间与车厢走廊的纵向间壁 3, 包间内的车体侧墙 4, 在卧铺 1 上还 设置有一防护栏杆 12。
如图 2 所示, 卧铺 1 通过紧固件 5 与横向间壁 2 固定连接, 紧固件 5 一般为螺栓等, 因为每个横向间壁 2 的两侧相对应的位置都会设置相同的卧铺 1, 为了简化卧铺 1 的安装工 艺, 提高工作效率, 紧固件 5 采用对穿螺栓, 对穿螺栓穿过横向间壁 2, 将两侧的卧铺 1 同时 固定。
如图 3 和图 4 所示, 在纵向间壁 3 和车体侧墙 4 上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托架 6, 托架 6 分别用螺栓等紧固件固定在纵向间壁 3 和车体侧墙 4 上, 在卧铺 1 相对应的两侧边上各伸 出至少一个支撑部 7, 在托架 6 上设置有容置腔, 支撑部 7 放置在该容置腔内, 对卧铺 1 起到 牢固的支撑作用。该结构只设置在卧铺 1 的两侧, 不需要另外设置支架和吊带等结构, 节省 了包间内的有限的空间, 而且不会影响旅客放置物品, 使旅客感觉更为舒适和方便。
托架 6 和其上的容置腔可以是任意形状, 如容置腔可以是长条形, 方形, 圆形等 等, 支撑部 7 的形状可以配合容置腔的形状, 只要能将支撑部 7 牢固地放置在容置腔内就 行。托架 6 的数量可为一个、 两个或者更多, 但从固定牢固, 又降低成本等方面考虑, 一般将 托架 6 设置为一侧边各两个, 相应地卧铺 1 两侧边的支撑部 7 也各设置为两个, 托架 6 上的 容置腔的形状设置为圆形, 相应的支撑部 7 也就设计成支撑轴的结构形式。
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 卧铺包间的安装流程是先固定安装横向间壁 2 和纵向间壁 3, 然后再安装卧铺 1, 为了方便安装, 本实施例将托架 6 上的容置腔设计为上方开口的凹陷 结构, 凹陷部分基本上为半圆形结构, 相应的支撑部 7 采用支撑轴结构, 在安装卧铺 1 时, 只 需要将支撑部 7 搭放在托架 6 的凹陷部分内即可, 非常简单方便。为了避免在车辆运行时 所产生的振动使支撑部 7 从托架 6 的凹陷部分内脱出, 在托架 6 的容置腔的上方设置一用 于在垂直方向上固定支撑部 7 的固定板 9, 固定板 9 通过螺钉等紧固件 5 固定在托架 6 上,
为了外形美观, 在托架 6 的外周设置一托架罩 10, 托架罩 10 固定在托架 6 上。
卧铺 1 的至少一侧边的支撑部 7 的端部与容置腔在水平方向的底部留有间隙 8, 间隙 8 的长度小于容置腔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 保证卧铺 1 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位移距 离, 当车辆在高速运行车体产生气密变形时, 能够有一定的自由度, 既保证了卧铺 1 连接安 装的可靠性, 同时又有效解决了气密变形对卧铺 1 的影响, 杜绝了噪音的产生。
在支撑部 7 与容置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一层自润滑材料, 自己润滑材料一般是采 用聚四氟乙烯或尼龙, 可以避免两个部件之间的磨损, 同时使卧铺 1 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 更为平滑, 也进一步降低了噪音。
如上所述,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 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 但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 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