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电脑刺绣机旋梭轴自动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把润滑油加热雾化后以油雾润滑的用于多头电脑刺绣机旋梭轴上之自动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多头电脑刺绣技术可简述为置于刺绣机(参照图1)上之多个机头(2),把上线(1)经刺绣机头(2)上之绣针(3),上下往复运动于布料(9)(参照图2)上。绣针(3)带上线(1)穿进布料(9)中形成弧圈,旋梭(501)上之旋梭尖(503)把上线卷绕底线梭心(502)周围而形成的上线(1)与底线(10)的互缠生成的连锁结。联动的旋梭主轴(4)转速越高,绣针(3)往返布料(9)之速度越高,供应底线(10)之旋梭(501)转动越快,旋梭轴(504)在轴套(505)上转动的速度也越高,两者之间的磨损也越严重,因此,有效的自动润滑系统对这部份零件之润滑至为重要。
另外,在刺绣特种物料例如车绣皮革制品时,绣线与皮革间之磨擦力及张力较大,容易引至断线,影响生产效率,此时需要对绣线与皮革进行润滑,降低磨擦力及张力。
现有用于刺绣机之润滑加油装置,多是以人手或自动滴注之方式,把润滑油传送至特定之位置上,或加以压缩空气吹向高速转动部份而达至冷却效果。可是,由于旋梭座(5)是置于台板之下方,以人手定期注入润滑油的方式十分不便;而自动滴注装置只解决了加油不便的问题,对于加入之剂量比较难以控制,尤其是对绣线与皮革等特种物料之润滑,常常会产生过量之润滑油溢出而污染产品和环境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润滑、且不会产生过量润滑油溢出问题的用于多头电脑刺绣机旋梭轴上之自动润滑系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用于多头电脑刺绣机旋梭轴上之自动润滑系统,其特征是:由至少一个内装发热丝的密闭盛油器、吹气装置及导管构成,所述的盛油器接有进气管和油雾管,进气管另一端接吹气装置,油雾管另一端至需润滑处;所述的吹气装置由空压机及导管组成。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作进一步的完善:
所述的盛油器中,装有温控开关,其控制加热丝导通工作与否。
所述的盛油器中,装有温控探头,其温度信号输出线接一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丝导通工作与否。
所述地盛油器中,装有液位检测装置,其液位信号输出线接控制器,控制器与一加油泵有控制线电连接,加油泵出油管接至盛油器。
将上述各件组成一组合润滑系统:由一控制器分别顺序控制多个盛油器的发热丝,一台空压机、一油槽向各盛油器吹气、供油,只油槽有一液位检测装置,一油泵向油槽及各机头供油,液位检测装置、油泵各有控制线与控制器连,控制器控制各盛油器的加温、吹气、液位检测过程循环进行。
工作时盛油器的发热丝发热将润滑油(609)雾化而形成油雾(612),润滑油(609)于设定温度被雾化后,系统启动电磁阀开关(未图示),把适量之压缩空气从进气管(603)吹进盛油器(607)之空间内,气压把油雾(612)吹向油雾管(614)引导至旋梭轴(504)靠近轴套(505)的位置上,旋梭(501)于高速运转时产生低压气流,油雾(612)从喷咀(未图示)喷出时,被气流吸附于旋梭轴(504)和轴套(505)之间并粘附于表面上,由于「毛细管」的虹吸作用使附于旋梭轴(504)上之润滑油吸进间隙内,因而形成润滑薄膜,达至小剂量之润滑效果,减低旋梭轴(504)与轴套(505)间之磨损。
除此以外,油雾也可被引导至旋梭及下绣线之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以全新的方式,把润滑油以加热的方式雾化后传送至旋梭轴及轴套间的间隙之内,形成润滑性薄膜,一起解决了人手滴注之不便、位置极难到达及剂量过多的问题,使零部件之间保持着合适的间隙,减低零部件之磨损速率,延长零部件之应用寿命;另外,雾化润滑油传送至旋梭及下绣线之位置,用作需要特别润滑之皮革等特种物料上,减低线与皮革物料接触之磨擦力,因而可减小断线率,刺绣质量也相应地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多头式刺绣机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普通多头式刺绣机的旋梭转动系统示意图。
图3是盛油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液位检测系统装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是系统控制器控制流程图。
图6是组合润滑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一台多头电脑刺绣机有多根旋梭轴,需配有适量的加温雾化装置即有多个盛油器,每个盛油器对其所负责润滑的旋梭轴可以是独立的单路润滑装置,将各独立之单路润滑装置整合而构成整个组合润滑系统之回路:由一控制器(10)分别顺序控制多个盛油器(607)的发热丝,一台空压机(11)向各盛油器吹气,一油槽(804)与各盛油器连通,油槽有一液位检测装置,一油泵(12)向油槽及各机头(2)供油,液位检测装置、油泵有控制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各盛油器的加温、吹气、液位检测过程循环进行,为单路循环式之加温控制。
如图所示,本系统用于多头式电脑刺绣机上,整个系统分为四部份主件,实现自动化加油方案。
1.加温雾化装置(图3);
此装置利用加热之方式,把润滑油(609)雾化而形成油雾(612)。发热丝(608)用螺母(613)固定于盛油器盖板(605)上,端子(602)接上电源线/电源(601)及电源开关(未图示),通电时使发热丝(608)升温至适当温度,使润滑油雾化而产生油雾(612)。润滑油(609)于设定温度被雾化后,系统启动电磁阀开关(未图示),把适量之压缩空气从进气喉管(603)吹进盛油器(607)之空间内。气压把油雾(612)吹向排气喉管(614)及从喉管引导至旋梭轴(504)靠近轴套(505)的位置上。「毛细管」的虹吸作用使附于旋梭轴(504)上之润滑油吸进间隙内,因而形成润滑薄膜,减低旋梭轴(504)与轴套(505)间之磨损。为避免加温时温度过高,把润滑油(609)降解及产生火警之危险,于盛油器(607)上装置了温度开关,当温度过热时,断开温控开关(610)内之电热偶(未图示),并经信号线(611)通过控制器(10)启动报警系统及停止发热丝(608)之加温工作。
除此以外,油雾也可被引导至旋梭及下绣线之位置,用作需要特别润滑之皮革物料上,减低线与皮革等特种物料接触之磨擦力,因而可减小断线率。
2.吹气装置
此装置是由外置的空气压缩机经导管提供系统所需之压缩空气,导管上装有节流阀。压缩空气在此有两种作用:
a、于传送油雾前,作为清除旋梭部份吸附着之毛头、线絮及或剪线后产生之毛尘等等,避免油雾与毛尘黏合后,清洁困难之问题。
b、把适量之压缩空气灌进盛油器内,挤出油雾至设定位置。
吹气装置先进行上述a部份之清洁工作,当达至预定温度范围时,控制器给信号电磁阀,打开电磁阀开关(未图示)。气体从管道(603)(图3)吹进盛油器(607)内,把已经雾化的油雾,从油雾管(614)挤出,经导管导引至旋梭轴(504)接近轴套(505)的位置上,油雾附着于旋梭轴上,形成润滑薄膜。
3.液位检测装置
在雾化之过程中,盛油器内的润滑油液体因而渐渐地被消耗,当液位低于发热丝(608)时,发热丝(608)在干烧之情况下容易损坏。故此,自动液位检测装置发挥了系统保护之作用。
如图4所示,液位检测装置设在与各盛油器连通的油槽(804)中,液位检测组件是利用磁性偶合原理来检测液位之所在位置是否超出预设之范围。其结构包括了油槽(804)及油槽盖板(803),一组浮子(805)、芯柱(806)、紧固螺母(802)与信号线(801)之组件。组件紧固于油槽盖板(803)上,浮子(805)上下浮动于芯柱(806)之间。芯柱(806)在预定位置设置簧片开关(未图示),当液位低时,浮子带磁性部份触及簧片开关,通过信号线(801)送出低液位及报警信号,并启动供油泵(未图示)供油至油槽(804)内,直至预设供油时间完成。
4.控制流程
为避免发热装置同时加温时而过载的危险,本系统实施了「单路循环」自动加油的概念,顺序地循环加温及吹气,直至把所有的旋梭完成加温工作为止。系统之开关顺序按图5之设计流程而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