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后加工系统.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97542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2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0087.2

申请日:

2009.09.15

公开号:

CN101665019A

公开日:

2010.03.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41F 23/00申请日:20090915|||公开

IPC分类号:

B41F23/00; B41F23/04

主分类号:

B41F23/00

申请人:

深圳市博泰印刷设备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 新

地址: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环城北路衙边第二工业区B栋3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胡吉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印刷领域中的一种印后加工系统。一种印后加工系统包括传动侧墙板,所述传动侧墙板上设有第一印后加工支路、第二印后加工支路、第三印后加工支路、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包括放卷单元、纠偏单元、第一动力装置和冷烫单元,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烫膜放卷单元和冷烫单元,所述第三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干燥单元和剥离单元,所述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烫膜收卷单元,所述第五印后加工支路包括正面模切单元、背面模切单元和收卷单元。本发明实现了一个印后加工系统可进行冷烫工艺和模切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侧墙板(6),所述传动 侧墙板(6)上设有第一印后加工支路、第二印后加工支路、第三印 后加工支路、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一印 后加工支路包括放卷单元(11)、纠偏单元(12)、第一动力装置(14) 和冷烫单元(15),所述放卷单元(11)设有放卷制动装置,所述第 二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烫膜放卷单元(21)和冷烫单元(15),所述 冷烫膜放卷单元(21)设有冷烫放卷制动装置,所述第一印后加工 支路与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通过所述冷烫单元(15)合并形成第 三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三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干燥单元和剥离单元 (33),所述第三印后加工支路通过所述剥离单元(33)分解为第四 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 烫膜收卷单元(41),所述第五印后加工支路包括正面模切单元(51)、 背面模切单元(52)和收卷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后 加工支路还包括张力缓冲装置(13),所述张力缓冲装置(13)位于 所述纠偏单元(12)和第一动力装置(14)之间,所述张力缓冲装 置(13)包括若干导料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动力装置(14)包括第一动力辊(141)、第一动力从动辊(142)和 气缸(143),所述第一动力从动辊(142)的外圆周表面设有弹性层, 所述第一动力从动辊(142)通过所述气缸(143)与所述第一动力 辊(141)相压迫。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为 橡胶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烫单元 (15)包括上胶装置(151)、压合装置(152)和冷烫动力装置(153), 所述上胶装置(151)位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14)与所述压合装置 (152)之间,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与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通过 所述压合装置(152)合并形成第三印后加工支路。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装置 (151)包括储胶机构(1511)和上胶辊(1512),所述冷烫动力装 置(153)包括冷烫主动辊,所述上胶辊(1512)与所述冷烫主动辊 相压迫。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单元 包括热风烘干装置(31)和/或紫外线干燥装置(32)。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单元 包括废料收卷装置(53)和成品收卷装置,所述废料收卷装置设有 废料收卷动力装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收卷 装置包括分切装置(54)和若干个成品收卷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后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收卷 装置包括第一成品收卷部分(55)和第二成品收卷部分(56),所述 第一成品收卷部分(55)设有第一成品收卷动力装置,所述第二成 品收卷装置(56)设有第二成品收卷动力装置。

说明书


一种印后加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印刷领域,尤其涉及印刷领域中的一种印后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印刷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划分为印前、印刷、印后加工三大工序。印后加工是使经过印刷机印刷出来的印刷品获得最终所要求的形态和使用性能的生产的总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需要更多的高档次印刷品,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对印后加工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业内人士也逐渐认识到,印刷是个系统工程,没有与先进的印前、印刷设备相配套的印后加工设备,是不可能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精美包装装潢印品和装帧精美的书刊的。目前,印后加工工艺中的冷烫、模切,是分别由冷烫机和模切机来实现的,因此企业需要购买独立操作的冷烫机、模切机来满足生产的需求,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负担,从而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印后加工设备占地面积广,需要的操作人员过多,成本过高;独立操作的冷烫机、模切机需要设立单独的加工线,生产速度慢,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克服上述印后加工设备占地面积广,需要的操作人员过多,成本过高,生产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等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节约的印后加工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印后加工系统,包括传动侧墙板,所述传动侧墙板上设有第一印后加工支路、第二印后加工支路、第三印后加工支路、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包括放卷单元、纠偏单元、第一动力装置和冷烫单元,所述放卷单元设有放卷制动装置,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烫膜放卷单元和冷烫单元,所述冷烫膜放卷单元设有冷烫放卷制动装置,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与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通过所述冷烫单元合并形成第三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三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干燥单元和剥离单元,所述第三印后加工支路通过所述剥离单元分解为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烫膜收卷单元,所述冷烫膜收卷单元包括冷烫收卷动力装置,所述第五印后加工支路包括正面模切单元、背面模切单元和收卷单元。

    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还包括张力缓冲装置,所述张力缓冲装置位于所述纠偏单元和第一动力装置之间,所述张力缓冲装置包括若干导料辊。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辊、第一动力从动辊和气缸,所述第一动力从动辊的外圆周表面设有弹性层,所述第一动力从动辊通过所述气缸与所述第一动力辊相压迫。

    所述弹性层为橡胶层。

    所述冷烫单元包括上胶装置、压合装置和冷烫动力装置,所述上胶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与所述压合装置之间,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与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通过所述压合装置合并形成第三印后加工支路。

    所述干燥单元包括热风烘干装置和/或紫外线干燥装置。

    所述收卷单元包括废料收卷装置和成品收卷装置,所述废料收卷装置设有废料收卷动力装置。

    所述成品收卷装置包括分切装置和若干个成品收卷部分。

    所述成品收卷装置包括第一成品收卷部分和第二成品收卷部分,所述第一成品收卷部分设有第一成品收卷动力装置,所述第二成品收卷装置设有第二成品收卷动力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实现一个印后加工系统可进行冷烫工艺和模切工艺,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减少了操作人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印后加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结合图1,一种印后加工系统,包括传动侧墙板6、支撑该传动侧墙板6的底座和控制箱71,所述控制箱71为具有控制面板(即若干控制键)的箱体,所述控制箱71通过旋转轴72与传动侧墙板6旋转连接,所述传动侧墙板6上设有第一印后加工支路、第二印后加工支路、第三印后加工支路、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包括放卷单元11、纠偏单元12、第一动力装置14和冷烫单元15,所述放卷单元11设有放卷制动装置,所述冷烫单元15包括冷烫动力装置153,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烫膜放卷单元21和冷烫单元15,所述冷烫膜放卷单元21设有冷烫放卷制动装置,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与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通过所述冷烫单元15合并形成第三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三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干燥单元和剥离单元33,所述第三印后加工支路通过所述剥离单元33分解为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烫膜收卷单元41,所述冷烫膜收卷单元41包括冷烫收卷动力装置,所述第五印后加工支路包括正面模切单元51、背面模切单元52和收卷单元。

    其中,传动侧墙板6的作用是:为上述各个实现印后加工的第一印后加工支路、第二印后加工支路、第三印后加工支路、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提供支撑的刚性框板,并可在该传动侧墙板6背面设置各个动力装置(主要是提供动力的电机及其相应的机构,实现转动输出)及电路、气路、仪表等。

    放卷单元11主要包括旋转的放卷气涨轴,用于放置卷筒式的印刷半成品,该放卷气涨轴的工作原理是:在放卷气涨轴上设置气涨块,该气涨块可沿放卷气涨轴的径向涨开或者是径向收缩,其径向涨开或者是径向收缩是依靠气压原理实现的,通过在轴内设置气腔,为该气腔通上高压气体,通过调节气压阀来控制气腔内的压力,来调整气涨块,使其径向收缩入放卷气涨轴,实现印刷半成品的安装,或者使其径向涨开,夹紧印刷半成品的转筒芯,实现印刷半成品的固定,以进行后续的印后加工。将放卷制动装置设置在放卷气涨轴上,可实现控制放卷气涨轴的转动速度,从而实现控制印刷半成品卷筒料的张力,避免在无制动的情况下,放卷气涨轴的惯性转速过高,使在传送中的印刷半成品卷筒料的张力过小,影响印后加工。

    同理,冷烫膜放卷单元21用于放置卷筒式的冷烫膜,其安装及固定原理如上述放卷单元11,在冷烫膜放卷单元21上设置冷烫放卷制动装置,同样是为控制卷筒式冷烫膜的转动速度,实现控制卷筒式冷烫膜的张力。

    纠偏单元12的作用是:由于加工对象印刷半成品为卷筒式,常会出现卷边不对齐的情况,在进行印后加工时,加工单元的位置均是固定的,如果有卷边不对齐,则意味着该印刷半成品卷筒料在传送时会偏位,造成印后加工出现偏位,影响加工质量,而纠偏单元12则可对这种卷边不对齐进行修正,确保其在进行印后加工时不发生偏位,所以,在进行冷烫加工前,要先进行纠偏调整,这也是为何将该纠偏单元12设置在冷烫单元15之前。

    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还包括张力缓冲装置13,所述张力缓冲装置13位于所述纠偏单元12和第一动力装置14之间,所述张力缓冲装置13包括若干导料辊。该张力缓冲装置13地作用是: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印后加工系统所要加工的对象为卷筒式的印刷半成品,而该印刷半成品卷筒料放置在放卷单元11上,由于放卷单元11与第一动力装置14距离过近,张力较集中,难以控制,较容易出现张力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影响后续的印后加工,而在纠偏单元12和第一动力装置14之间设置张力缓冲装置13,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使该印刷半成品卷筒料在传送时的张力平稳、平滑,提供了一个缓冲段。为了保证储纸长度和结构的紧凑,将张力缓冲装置13的若干导料辊呈上下两行布置,使该印刷半成品卷筒料在张力缓冲装置13内传送时,呈大致为“之”字形的传送轨道。在布置上,放卷单元11、纠偏单元12和第一动力装置14成“品”之形,将该张力缓冲装置13布置在放卷单元11和第一动力装置14之间、纠偏单元12之下是最佳的。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14包括第一动力辊141、第一动力从动辊142和气缸143,第一动力辊141的动力由电机提供,该电机优选为伺服电机,该伺服电机安装在传动侧墙板6背面,所述第一动力从动辊142的外圆周表面设有一层弹性层,所述第一动力从动辊142通过所述气缸143与所述第一动力辊141相压迫。其中,弹性层优选为橡胶层。由于第一动力辊141为刚性辊,假设第一动力从动辊142也为刚性辊,而印刷半成品卷筒料为厚度较小的纸张,这种情况下,两个刚性辊与印刷半成品卷筒料的接触面积非常的小,且可提供的摩擦力非常有限,不利于传动及保持张力,因此在该第一动力从动辊142的外圆周表面上设置一层橡胶层,可增大印刷半成品卷筒料与第一动力辊141、第一动力从动辊142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可有效的提高印刷半成品卷筒料与第一动力辊141、第一动力从动辊142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传动及保持张力。

    其中,冷烫单元15为第一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二印后加工支路的公共端,所述冷烫单元15还包括上胶装置151和压合装置152,冷烫动力装置153设置在上胶装置151上,上胶装置151包括储胶机构1511和上胶辊1512,储胶机构1511用于放置粘结冷烫膜的胶水,冷烫动力装置153主要为一与电机相连接的冷烫主动辊,该冷烫主动辊与上胶辊1512呈压迫状态,上胶辊1512在传送印刷半成品卷筒料的同时,释放粘结胶水在印刷半成品卷筒料上,通过压合装置153,将上了粘结胶水的印刷半成品卷筒料与冷烫膜压合,将泠烫膜覆上印刷半成品卷筒料,完成印后加工工艺中的冷烫工艺,所述上胶装置151位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14与所述压合装置152之间,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与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通过所述压合装置152合并形成第三印后加工支路。

    所述干燥单元包括热风烘干装置31和/或紫外线干燥装置32(即UV干燥),热风烘干装置31包括若干个热风烘干筒。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是:既设置热风烘干装置31,也设置紫外线干燥装置32。干燥单元是冷烫工艺后所必需的,主要的目的是烘干胶水,但由于胶水类型的不同,而必须选择使用热风烘干装置31或者是紫外线干燥装置32。在布置上,为了实现结构紧凑,设置呈锐角布置的第一热风烘干筒311和第二热风烘干筒312,在第一热风烘干筒311和第二热风烘干筒312夹角之内设置紫外线干燥装置32,印刷半成品卷筒料可先后通过第一热风烘干筒311再通过紫外线干燥装置32(此时,如果不需要进行热风烘干,则需要关闭第一热风烘干筒311,使其不输出热风),也可以先后通过第一热风烘干筒311和第二热风烘干筒312,实现干燥。

    其中,剥离装置33的作用是:将经过冷烫加工后的冷烫膜废料剥离出来。

    其中:冷烫膜收卷单元41的作用是:将经剥离装置33剥离出来的泠烫膜废料进行收卷。该冷烫膜收卷单元41主要包括冷烫收卷气涨轴,该冷烫收卷气涨轴与放卷气涨轴在实现安装及固定上的原理是一样的,该冷烫收卷气涨轴与冷烫收卷动力装置相连接,冷烫收卷动力装置主要包括电机。

    在第五印后加工支路中,既设置正面模切装置51,也设置背面模切装置52,上述两个模切装置的加工部分是相同的,只需要设置导料辊的位置,改变印刷半成品卷筒料的传送方向,即进入方向,使印刷半成品卷筒料的被加工面为正面或者是背面,即可实现正面模切或者是背面模切,完成印后加工工艺的模切加工。有关导料辊位置的设置方式为:在正面模切装置51和背面模切装置52的连接线外设置一个导料辊,使印刷半成品卷筒料绕过背面模切装置52,以背面为被加工面进入背面模切装置52。

    所述收卷单元包括废料收卷装置53和成品收卷装置,所述废料收卷装置设有废料收卷动力装置。

    所述成品收卷装置包括分切装置54和通过该分切装置分切成的若干个成品收卷部分。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是:所述成品收卷装置包括第一成品收卷部分55和第二成品收卷部分56,所述第一成品收卷部分55设有第一成品收卷动力装置,所述第二成品收卷装置56设有第二成品收卷动力装置。将第一成品收卷部分55和第二成品收卷部分56上下布置,故第一成品收卷部分55也可以称为上收卷部分,第二成品收卷部分56也可以称为下收卷部分。

    废料收卷动力装置、第一成品收卷动力装置和第二成品收卷动力装置均为可实现转动输出的电机。

    废料收卷装置53主要包括废料卷放置气涨轴,该废料卷放置气涨轴与放卷气涨轴在实现安装及固定上的原理是一样的,该废料卷放置气涨轴与废料收卷动力装置(即电机)相连接,实现收卷,其收卷对象为模切后的废口卷。

    第一成品收卷部分55主要包括第一成品卷放置气涨轴,该第一成品卷放置气涨轴与放卷气涨轴在实现安装及固定上的原理是一样的,该第一成品卷放置气涨轴与第一成品收卷动力装置(即电机)相连接,实现收卷,其收卷对象为模切后,又经过分切的一部分成品。

    第二成品收卷部分56主要包括第二成品卷放置气涨轴,该第二成品卷放置气涨轴与放卷气涨轴在实现安装及固定上的原理是一样的,该第二成品卷放置气涨轴与第二成品收卷动力装置(即电机)相连接,实现收卷,其收卷对象为模切后,又经过分切的另一部分成品。分切为两部分只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根据需要分切成若干个。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印后加工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第一印后加工支路、第三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实现了印后加工工艺中模切工艺,在此基础上,第二印后加工支路、第三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实现了印后加工工艺中冷烫工艺。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印后加工系统,实现了一个印后加工系统可同时实现冷烫工艺、正面模切工艺和背面模切工艺,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减少了操作人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印后加工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印后加工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印后加工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印后加工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印后加工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印刷领域中的一种印后加工系统。一种印后加工系统包括传动侧墙板,所述传动侧墙板上设有第一印后加工支路、第二印后加工支路、第三印后加工支路、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和第五印后加工支路,所述第一印后加工支路包括放卷单元、纠偏单元、第一动力装置和冷烫单元,所述第二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烫膜放卷单元和冷烫单元,所述第三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干燥单元和剥离单元,所述第四印后加工支路包括冷烫膜收卷单元,所述第五印后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