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采用该连接器的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模块, 尤其是一种背光模块中的连接器及采 用该连接器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中液晶分子本身不能发光, 一般需要一个具有光源的前光或背光系 统, 该光源可以是冷阴极萤光灯 (Cold Cathode Fluorescence Lamp, CCFL)、 发光二极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或电激发光灯 (Electroluminescent Lamp, EL)。其中 CCFL 具有亮度高、 寿命长、 构造简单、 适于细径化等优点, 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中大尺寸液晶显示 器中。
CCFL 在应用时, 需要将端部电极的引线与外界电源导通, 才能实现其发光功能。 现 有技术一般采用焊锡焊接或压接方式实现电极端线与电源导线之间的电性连接。 当使用直 接焊接方法时, 由于操作不当很容易使 CCFL 的玻璃管壁受热而碎化, 从而使 CCFL 品质不 良。采用金属质铜套管压接时, 是将 CCFL 电极引线及电源导线都穿入套管内, 再用夹钳夹 紧来固定。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 CCFL 受热碎化问题, 但是因为电极引线是质地较硬的金 属线, 而且一般较短, 而电源导线一般质地较软, 套管、 电极端线、 电源导线三者之间实现电 性连接较难, 且容易因为夹钳力量不均匀而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 且装配效率很低。
另外一种采用卡扣的连接方式, 卡持 CCFL 灯管的电极引线的导电端子为左右放 置的两金属片, 若 CCFL 灯管的电极引线略有弯曲就很难将 CCFL 灯管的电极引线及灯管放 置到预置位置, 从而无法将 CCFL 灯管固定及与金属背板很好的连接。且导电端子的底部与 金属背板接触时接触过于复杂, 且对导电端子的成型精度要求及装配精度要求都很高, 不 适合推广。 【发明内容】
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及使用性能稳定的连接器。
同时, 有必要提供一种连接及使用性能稳定的背光模块。
一种连接器, 包括 : 相互配合的底座及盖扣、 及容设于底座中的导电端子, 所述导 电端子包括相对上下位置设置并相触接的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分别由两个长形的片状金属条纵向折 弯形成, 所述第一夹片包括第一主体、 及由第一主体两端分别经两次弯折延伸形成相对设 置的第一弹性部及第二弹性部, 所述第二夹片包括夹持主体、 由夹持主体两端分别经两次 弯折延伸形成的相对设置的第三弹性部及第四弹性部, 所述第一弹性部、 第一主体及第二 弹性部之间形成第一弹性变形空间, 所述第三弹性部、 夹持主体及第四弹性部之间形成第 二弹性变形空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由所述第一主体上向所述变形空间内凹陷形成弧状的第一 夹持部, 由所述夹持主体部分向所述第二弹性变形空间凹陷形成弧状的第二夹持部, 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对应设置并形成弹性夹持空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夹片进一步包括由第三弹性部或第四弹性部的端 部弯折延伸形成的固定部、 及由所述固定部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的接触部, 所述接触部弯折 形成接触弹性变形空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接触部包括由固定部端部延伸与所述固定部成直角折 弯延伸形成接触弹性部、 由接触弹性部的端部成锐角弯折成弧形第一弧面接触部、 由第一 接触部成钝角折弯延伸形成的接触平面部及由接触平面部成钝角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弧 面接触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接触部与第三弹性部或与第四弹性部分别与所述固定 部成相反的方向弯折。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与两侧的侧档部、 设于所述两侧的侧 档部之间以容置所述导电端子的端子容置部、 设于所述两侧的侧档部之间的支撑部及导线 放置部 ; 所述支撑部与导线放置部相对设于所述端子容置部的两侧, 所述侧档部上设有与 所述盖扣枢接的枢接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侧档部上设有与所述盖扣相配合卡持的倒扣, 所述支 撑部连接两侧的侧档部并设于所述底座的一端端部, 所述支撑部的上端面设有弧形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端子容置部连接两侧的侧档部, 所述端子容置部的上 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夹片的形状相匹配的端子支撑曲面, 所述端子容置部上设有纵向贯穿 所述端子容置部以固定所述导电端子的限位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收容所述接触部的收容槽, 所述底座 的底部另设有卡扣及定位柱。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侧档部上设有导槽, 所述自侧档部的端部延伸至所述 枢接孔位置, 所述定位柱错位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盖扣包括盖板及与所述盖板连接并相对设于两侧的侧 板, 所述侧板上设有与所述底座枢接连接的枢接轴, 所述盖板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一夹片并 抵压所述导电端子的限位槽, 所述侧板上另设有与所述底座卡持固定的卡槽。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限位槽中设置有抵压所述第一夹片的凸柱, 所述卡槽 中设有引导及限位的斜块, 所述侧板上另设有辅助固定的凸块, 所述盖板的内壁上延伸设 有与灯管形状相适应的限位曲面。
一种背光模块, 包括金属背板、 灯管、 及用于电性连接所述金属背板及灯管的连接 器, 所述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底座及盖扣、 及容设于底座中的导电端子, 所述导电端子包 括相对上下位置设置并相连接的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 所述第二夹片与所述金属背板弹性 抵接, 所述灯管的金属引线夹持在所述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连接器上设有与所述金属背板相卡持固定的卡扣及用 于限位的定位柱。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并支撑灯管的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的 上端面设有与灯管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的弧形面, 所述卡扣的端面与所述支撑部的距离与 所述金属背板的厚度相适应。
上述连接器及采用该连接器的背光模块, 采用相对上下位置设置的第一夹片、 第二夹片用以夹持 CCFL 灯管的金属引线, 使三者之间的接触更好更紧, 连接稳定, 有利于导 电, 且不会因为 CCFL 灯管的金属引线发生的形变而导致不好安装, 也不会引起接触不良。 连接器采用盖扣与底座配合扣合用以固定连接 CCFL 灯管, 使安装方便, 且更好的受力, 使 第一夹片、 第二夹片及金属引线之间的接触会更紧密, 连接及使用性能更稳定, 接触电阻会 更小。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图 1 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左视图 ;
图 4 为图 3 的 A-A 方向的剖视图 ;
图 5 为图 3 的 B-B 方向的剖视图 ;
图 6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去掉盖扣的结构示意图 ;
图 7 为图 6 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
图 8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装设在底座中的结构示意图 ;
图 9 为图 8 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0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1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盖扣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2 为图 11 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3 为图 12 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4 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 1 至图 2 所示,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 100, 包括 : 相互配合的底座 20 及盖扣 40、 及容设于底座 20 中的导电端子 60。盖扣 40 一端与底座 20 枢接, 另一端与底座 20 卡紧固 定。本实施例的连接器 100 用于电性连接 CCFL 灯管 70 及金属背板, 同时连接固定 CCFL 灯 管 70。CCFL 灯管 70 包括玻璃管体 700、 电极 702 及金属引线 704。金属引线 704 夹持在导 电端子 60 中。
如图 10 所示, 底座 20 包括相对设与两侧的侧档部 22、 设于两侧的侧档部 22 之间 的端子容置部 24、 支撑部 26 及导线放置部 28。端子容置部 24 用以容置导电端子 60, 支撑 部 26 与导线放置部 28 相对设于端子容置部 24 的两侧。 侧档部 22 上设有与盖扣 40 一端枢 接的枢接孔 220。侧档部 22 上设有与盖扣 40 的另一端相配合并卡持固定的倒扣 222。侧 档部 22 上另设有与枢接孔 220 对应设置的导槽 224。导槽 224 自侧档部 22 的上端部或下 端部延伸至枢接孔 220。
支撑部 26 用于支撑 CCFL 灯管 70 并对 CCFL 灯管 70 进行定位。如图 8 所示, 支撑 部 26 连接两侧的侧档部 22 并设于底座 20 的一端端部上。支撑部 26 的上端面设有与 CCFL 灯管 70 的玻璃管体 700 形状及大小相匹配的弧形面 260。弧形面 206 的两侧设有定位导电 端子 60 的定位凸条 266。支撑部 26 的高度根据 CCFL 灯管 70 到反射片的距离进行调整。结合图 7 所示, 导线放置部 28 用于容置 CCFL 灯管 70 中的金属引线 704 经导电端 子 60 夹持后穿过导电端子 60 的伸出部分。
如图 8 所示, 端子容置部 24 连接两侧的侧档部 22。端子容置部 24 的上端面设有 与导电端子 60 的形状相匹配的端子支撑曲面 240。端子容置部 24 上设有纵向贯穿端子容 置部 24 并用以固定导电端子 60 的限位槽 242。端子容置部 24 的底部设有收容导电端子 60 的下端的收容槽 244。
如图 9 所示, 底座 20 的底部另设有卡扣 23 及定位柱 25。卡扣 23 用于将连接器 100 固定在金属背板上。定位柱 25 用于与金属背板上的定位孔配合定位, 防止连接器 100 跑位。同时可设置多个定位柱 25 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 设置有两个定位柱 25 并将两个 定位柱 25 错位设置或非对称设置, 起到防呆作用。
如图 11 所示, 盖扣 40 包括盖板 42 及与盖板 42 连接并相对设于两侧的侧板 44。 侧板 44 上设有与底座 20 上的枢接孔 220 进行枢接配合的枢接轴 440。
结合图 13, 盖板 42 上设有对导电端子 60 进行限位并压制导电端子 60 的限位槽 420。限位槽 420 中设置有进一步抵压压制导电端子 60 的凸柱 424 及固定导电端子 60 的 固定凸肋 428。 如图 12 所示, 侧板 44 上设有与底座 20 的侧档部 22 上设置的倒扣 222 配合进行 卡持固定的卡槽 446。卡槽 446 中设有引导并进行限位的斜块 442。侧板 44 的外壁上另设 有辅助固定的凸块 444。凸块 444 进一步将盖扣 42 与底座 20 卡紧固定, 使两者之间更稳定 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凸块 444 的凸出高度设置为 0.1mm, 使盖扣 40 可以强行脱模, 不会 造成成型上问题。侧板 44 上与限位槽 420 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避空槽 445。
盖扣 40 上用于固定 CCFL 灯管 70 的玻璃管体 700 的限位曲面 422。限位曲面 422 自盖板 42 的内壁向上延伸形成并设于两侧的侧板 44 之间, 并与玻璃管体 700 形状相适应。 限位曲面 422 与支撑部 26 的上端面的弧形面 260 对应设置并配合固定 CCFL 灯管 70。限位 曲面 422 上另设有限位肋条 424 对 CCFL 灯管 70 进行限位。
如图 14 所示, 导电端子 60 包括相对上下位置设置并相互连接的第一夹片 62 及第 二夹片 64。第一夹片 62 与第二夹片 64 分别由两个长形的片状金属条纵向经多次折弯形 成。
第一夹片 62 包括第一主体 620、 及由第一主体 620 两端分别经两次弯折延伸形成 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部 622 及第二弹性部 624。第一弹性部 622、 第一主体 620 及第二弹性 部 624 依次连接并于围成一半封闭式的环状结构, 且形成第一弹性变形空间 621, 以使第一 弹性部 622、 第一主体 620 及第二弹性部 624 具有弹性变形能力。
第一主体 620 上由两边向中间凹陷即向第一弹性变形空间 621 内凹陷形成弧状的 第一夹持部 626。
第二夹片 64 包括夹持主体 640、 由夹持主体 640 两端分别经两次弯折延伸形成的 相对设置的第三弹性部 642 及第四弹性部 644、 由第三弹性部 642 或第四弹性部 644 的端部 弯折延伸形成的固定部 646、 及由固定部 646 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的接触部 648。第三弹性部 642、 夹持主体 640 及第四弹性部 644 依次连接并于围成一半封闭式的环状结构, 且形成第 二弹性变形空间 641, 以使第三弹性部 642、 夹持主体 640 及第四弹性部 644 具有弹性变形 能力。
固定部 646 由第三弹性部 642 或第四弹性部 644 的端部大致垂直弯折延伸形成。 本实施例中, 固定部 64 采用由第三弹性部 642 的端部垂直折弯形成进行说明。固定部 646 上设有进一步定位固定导电端子 60 的固定孔 6460。
夹持主体 640 上由两边向中间凹陷即向第二弹性变形空间 641 内凹陷形成弧状 的第二夹持部 643。第一夹持部 626 与第二夹持部 643 相对设置并形成弹性夹持空间 66。 CCFL 灯管 70 的金属引线 704 穿过夹持空间 66 并通过第一夹持部 626 与第二夹持部 643 弹 性夹持在夹持空间 66 中。
接触部 648 与第三弹性部 642 分别由固定部 646 的两端并相对固定部 646 沿相反 方向折弯形成。
接触部 648 包括由固定部 646 一端端部延伸与固定部 646 大致成直角折弯延伸 形成接触弹性部 6480、 由接触弹性部 6480 的另一端端部成锐角弯折成弧形第一弧面接触 部 6482、 由第一弧面接触部 6482 成钝角折弯延伸形成的接触平面部 6484、 及由接触平面部 6484 成钝角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弧面接触部 6486。
接触弹性部 6480、 第一弧面接触部 6482、 接触平面部 6484、 第二弧面接触部 6486 依次弯折形成接触弹性变形空间 6488, 以使接触部 648 具有很好的弹性变形能力。 本实施例的一种采用上述连接器 100 的背光模块, 包括金属背板、 灯管、 及用于电 性连接金属背板及灯管的连接器 100。本实施例中灯管更具体的为 CCFL 灯管 70。
相互配合的底座 20 及盖扣 40、 及容设于底座 20 中的导电端子 60。盖扣 40 一端 与底座 20 枢接, 另一端与底座 20 卡紧固定。本实施例的连接器 100 用于电性连接 CCFL 灯 管 70 及金属背板, 同时连接固定 CCFL 灯管 70。CCFL 灯管 70 包括玻璃管体 700、 电极 702 及金属引线 704。金属引线 704 夹持在导电端子 60 中。
导电端子 60 用于夹持 CCFL 灯管 70 的金属引线 704, 包括相对上下位置设置并相 互连接的第一夹片 62 及第二夹片 64。CCFL 灯管 70 的金属引线 704 弹性夹持在相对上下 设置的第一夹片 62 与第二夹片 64 之间。
第一夹片 62 包括第一主体 620、 及由第一主体 620 两端分别经两次弯折延伸形成 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部 622 及第二弹性部 624。
第二夹片 64 包括夹持主体 640、 由夹持主体 640 两端分别经两次弯折延伸形成的 相对设置的第三弹性部 642 及第四弹性部 644、 由第三弹性部 642 或第四弹性部 644 的端部 弯折延伸形成的固定部 646、 及由固定部 646 端部弯折延伸形成的接触部 648。
第二夹片 64 的底部所弯折形成的接触部 648 与金属背板弹性抵接, 并且接触部 648 形成有与金属背板弹性面接触的接触平面部 6484。
连接器 100 的底部上设有与金属背板相卡持固定的卡扣 23 及用于限位的定位柱 25。本实施例中, 设置有两个定位柱 25 并将两个定位柱 25 错位设置或非对称设置, 起到防 呆作用。
底座 20 上设有支撑并固定限位 CCFL 灯管 70 的支撑部 26。支撑部 26 的上端面设 有与 CCFL 灯管 70 的玻璃管体 700 形状及大小相匹配的弧形面 260。
卡扣 23 上相对 CCFL 灯管 70 的进入方向的所在的前端面与支撑部 26 的距离根据 金属背板的厚度相适应进行设置。
本发明的连接器采用卡扣结构将 CCFL 灯管 70 的低压端电极连接到液晶屏的金属
背板上, 从而使 CCFL 灯管 70 的装配更加容易, 减短了工艺装配时间, 节省人力物力, 成本也 相对更低, 且可靠性更好。
底座 20 上的侧档部 22 使各部件连接在一起, 同时起支撑作用。导线放置部 28 用 于容置 CCFL 灯管 70 中的金属引线的伸出部分, 同时也起定位 CCFL 灯管 70 的作用。两侧 侧档部 22 上的对称设置的枢接孔 220, 用于枢接盖扣 40 上的枢接轴 440, 盖扣 40 以枢接轴 440 为旋转轴向远离底座 20 的方向旋转打开。枢接孔 220 上对应设置的导槽 224, 当安装 盖扣 40 时, 用于引导枢接轴 440 与枢接孔 220 进行枢接。
当将 CCFL 灯管 70 放置好后, 按下盖扣 40, 侧档部 22 上的倒扣 222 通过斜块 442 引导进入到卡槽 446, 并通过斜块 442 进行限位, 倒扣 222 与卡槽 446 配合卡持固定, 防止盖 扣 40 弹出或松掉, 从而利用盖扣 40 将 CCFL 灯管 70 卡持住。
支撑部 26 的上端面设有与 CCFL 灯管 70 的玻璃管体 700 形状及大小相匹配的弧 形面 260。弧形面 260 弧度可根据 CCFL 灯管 70 的直径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的盖板 42, 主要用于固定 CCFL 灯管 70 及导电端子 60 的第一夹片 62, 同 时使 CCFL 灯管 70 的金属引线 704 与导电端子 60 的第一夹片 62 及第二夹片 64 之间紧密 接触。
盖扣 40 的前端设置的限位曲面 422 用于固定 CCFL 灯管 70。本实施例中, 限位曲 面 422 为设置为弧形曲面, 弧形曲面的直径大小与 CCFL 灯管 70 的玻璃管体 700 的直径大 致设置相同。限位曲面 422 部分突出于盖扣 40 的两侧设置侧板 44 的前端面设置, 并于左 右两侧形成凸台 4220, 并与底座 20 的支撑部 26 共同起作用, 组成固定 CCFL 灯管 70 的固定 装置。盖扣 40 的上部位置所设置的盖板 42, 便于人工操作时按下或者拔出盖扣 40。
导电端子 60 可以采用带弹性的铜片或者其它表面导电性能好并且有弹性的材 料。如图 5 至图 8 及图 14 所示, 将第一夹片 62、 第二夹片 64 的上端部弯折成凸包状使第一 夹片 62、 第二夹片 64 具有更好的弹性。第一夹片 62 的第一夹持部 626 及第二夹片 64 的第 二夹持部 643 与 CCFL 灯管 70 金属引线 704 接触良好, 保证接触的可靠性。
如图 9 及图 14 所示, 第二夹片 64 的下端部的接触部 648 弯折成凸包状, 使接触部 648 具有更好的弹性, 以保证与金属背板的接触良好。将第二夹片 64 的上端部及下端的接 触部 648 弯折成凸包状, 同时可以使第二夹片 64 更好的固定在端子容置部 24 中。
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 60 由于其独特的形状特征, 当用力按下时, 会使第一夹片 62、 第二夹片 64 与 CCFL 灯管 70 金属引线 704 接触更好更紧, 有利于导电。且采用上下压 合的方式来固定连接 CCFL 灯管 70, 使安装方便, 且不会因为 CCFL 灯管 70 的引脚或金属引 线 704 发生稍微的形变而导致不好安装。且上下直接压合, 更好的受力, 第一夹片 62、 第二 夹片 64 及金属引线 704 之间的接触会更紧密, 接触电阻会更小, 加上特殊的凸包造型能更 好的保持弹性。
导电端子 60 的接触部 648 与金属背板的连接也是采用弹面接触, 其接触面积大, 弹性好, 充分保证了接触的可靠性。将盖板 42 从后往前掰, 可以完全的盖住 CCFL 灯管 70, 这样可靠性更好, CCFL 灯管 70 更不容易掉出。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 100, 在使用 CCFL 灯管 70 的背光模块产品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运 用, 使生产效率和可靠性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