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961033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53788.6

申请日:

2017.01.22

公开号:

CN106869193A

公开日:

2017.06.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 33/00申请日:20170122|||公开

IPC分类号:

E02D33/00; E02D5/34

主分类号:

E02D33/00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焦德贵; 崔华久; 潘立; 吴小鹏; 韩云鹏; 艾迪飞; 陈仲明

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先在灌注桩的桩心附近位置寻找四个合适的位置,再在相对的两点之间竖设固定杆件并用对拉线连接,使两条对拉线相交于灌注桩的桩心上方,再分别微调两根相邻的固定杆件,并根据定位工具使得两条对拉线相交于一交点并该交点位于桩心的正上方,拆除第一对拉线和第二对拉线。在后期灌注桩施工中,可以通过在固定杆件之间设置第一对拉线和第二对拉线,以此来快速的对中灌注桩的桩心。本发明解决了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对桩心进行对中时,传统的对中方法仅凭肉眼观测误差大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灌注桩的桩心;
提供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第一对
拉线;
将所述第一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一固定点,将所述第二固定杆竖向插设固定于第二固
定点,所述第一固定点和所述第二固定点位于所述桩心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拉线位于所述
桩心的上方;
提供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和所述第四固定杆之间连接第二对
拉线;
将所述第三固定杆竖向插设固定于第三固定点,将所述第四固定杆竖向插设固定于第
四固定点,所述第三固定点和所述第四固定点位于所述桩心的两侧,所述第二对拉线与所
述第一对拉线交叉形成第一交点,所述第二对拉线位于所述桩心的上方,所述第一交点位
于所述桩心的上方;
于所述桩心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安装定位工具,所述定位工具用于复核所述第一对拉
线和所述第二对拉线相交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
根据所述定位工具调节第一固定杆或第二固定杆并竖向插设于第五固定点,使得所述
第一对拉线位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
根据所述定位工具调节第三固定杆或第四固定杆并竖向插设于第六固定点,使得所述
第二对拉线位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对拉线交叉形成第二交点,所述第二交点
位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
移除所述第一对拉线和所述第二对拉线;
施工所述灌注桩,在所述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通过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
定杆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对拉线,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和所述第四固定杆设置所述第二对拉
线,快速对中所述灌注桩的桩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
定位工具调节第一固定杆或第二固定杆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第一固定杆为圆心、所述第一对拉线为半径、所述第二固定杆作径向移动,或以
所述第二固定杆为圆心、所述第一对拉线为半径、所述第一固定杆作径向移动,使得所述第
一对拉线位于所述定位工具的正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
定位工具调节第三固定杆或第四固定杆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第三固定杆为圆心、所述第二对拉线为半径、所述第四固定杆作径向移动,或以
所述第四固定杆为圆心、所述第二对拉线为半径、所述第三固定杆作径向移动,使得所述第
二对拉线位于所述定位工具的正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桩
心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安装定位工具的步骤包括:
所述定位工具为吊线铅锤,于所述第一对拉线或所述第二对拉线上吊设所述吊线铅
锤,使所述吊线铅锤位于所述桩心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桩
心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安装定位工具的步骤包括:所述定位工具为定位杆,将所述定位杆
垂直插设于所述桩心。
6.一种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一固定点;
第二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二固定点,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有
第一对拉线,所述第一固定点和所述第二固定点位于所述桩心的两侧;
第三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三固定点;
第四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四固定点,所述第三固定杆和所述第四固定杆之间连接有
第二对拉线,所述第三固定点和所述第二固定点位于所述桩心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对拉线
与所述第二对拉线交叉形成一交点,所述交点位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以及
定位工具,安装于所述桩心和所述交点之间,用于复核所述第一对拉线和所述第二对
拉线相交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具为垂直插设于
所述桩心的定位杆,所述交点位于所述定位杆的顶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具为吊线铅锤,
所述吊线铅锤吊设于所述第一对拉线或第二对拉线上,所述吊线铅锤垂直指向所述桩心。

说明书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
注桩桩心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灌注桩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民用建筑、高铁、桥梁等领域的基础桩。在灌
注桩施工前,通常技术人员利用仪器设备对桩位的桩心进行精确的定位和放点。在灌注桩
的施工过程中,如:施工桩基、桩机定位、桩机钻头定位、桩基护筒定位、桩基钢筋笼定位等
都需要对已定位的桩心多次就位与复核。因为灌注桩的施工现场环境差,基坑高低不平,泥
泞水漫,施工过程,固定桩头护筒、机械成孔,反复挖土、卸土、清渣、控制孔深,桩机与桩头
将多次移动经常也会偏位,所以需要对已定位的桩心多次就位与复核。

在需要对已定位的桩心进行复核或对中时,传统施工方法是利用肉眼观测,复核
或对中误差较大,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
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以解决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对已定位的桩心进行复核或对中时,传
统的对中方法仅凭肉眼观测误差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位对中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确定灌注桩的桩心;

提供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第
一对拉线;

将所述第一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一固定点,将所述第二固定杆竖向插设固定于第
二固定点,所述第一固定点和所述第二固定点位于所述桩心的两侧,所述第一对拉线位于
所述桩心的上方;

提供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和所述第四固定杆之间连接第
二对拉线;

将所述第三固定杆竖向插设固定于第三固定点,将所述第四固定杆竖向插设固定
于第四固定点,所述第三固定点和所述第四固定点位于所述桩心的两侧,所述第二对拉线
与所述第一对拉线交叉形成第一交点,所述第二对拉线位于所述桩心的上方,所述第一交
点位于所述桩心的上方;

于所述桩心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安装定位工具,所述定位工具用于复核所述第一
对拉线和所述第二对拉线相交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

根据所述定位工具调节第一固定杆或第二固定杆并竖向插设于第五固定点,使得
所述第一对拉线位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

根据所述定位工具调节第三固定杆或第四固定杆并竖向插设于第六固定点,使得
所述第二对拉线位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对拉线交叉形成第二交点,所述第二
交点位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

移除所述第一对拉线和所述第二对拉线;

施工所述灌注桩,在所述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通过于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
二固定杆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对拉线,于所述第三固定杆和所述第四固定杆设置所述第二对
拉线,快速对中所述灌注桩的桩心。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定位工具调节第一固定杆或第二固定杆的步骤包括:

以所述第一固定杆为圆心、所述第一对拉线为半径、所述第二固定杆作径向移动,
或以所述第二固定杆为圆心、所述第一对拉线为半径、所述第一固定杆作径向移动,使得所
述第一对拉线位于所述定位工具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

以所述第三固定杆为圆心、所述第二对拉线为半径、所述第四固定杆作径向移动,
或以所述第四固定杆为圆心、所述第二对拉线为半径、所述第三固定杆作径向移动,使得所
述第二对拉线位于所述定位工具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于所述桩心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安装定位工具的步骤包括:

所述定位工具为吊线铅锤,于所述第一对拉线或所述第二对拉线上吊设所述吊线
铅锤,使所述吊线铅锤位于所述桩心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于所述桩心与所述第一交点之间安装定位工具的步骤包括:所述
定位工具为定位杆,将所述定位杆垂直插设于所述桩心。

另一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包括:

第一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一固定点;

第二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二固定点,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二固定杆之间连
接有第一对拉线,所述第一固定点和所述第二固定点位于所述桩心的两侧;

第三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三固定点;

第四固定杆,竖向插设于第四固定点,所述第三固定杆和所述第四固定杆之间连
接有第二对拉线,所述第三固定点和所述第二固定点位于所述桩心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对
拉线与所述第二对拉线交叉形成一交点,所述交点位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以及

定位工具,安装于所述桩心和所述交点之间,用于复核所述第一对拉线和所述第
二对拉线相交于所述桩心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工具为垂直插设于所述桩心的定位杆,所述交点位于所述定
位杆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工具为吊线铅锤,所述吊线铅锤吊设于所述第一对拉线或第
二对拉线上,所述吊线铅锤垂直指向所述桩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先在灌注桩的桩心附近位置寻找四个合适的位置,再在
相对的两点之间竖设固定杆件并用对拉线连接,使两条对拉线相交于灌注桩的桩心上方,
再分别微调两根相邻的固定杆件,并根据定位工具使得两条对拉线相交于一交点并该交点
位于桩心的正上方,拆除固定杆件并在插设固定杆件的固定点放点作标记。在后期灌注桩
施工中,可以通过在放点做标记的四个固定点之间连接两条对拉线,以此来快速的对中灌
注桩的桩心,此方法与比传统的复核方法相比定位精确,而且与使用仪器定位复核相比,操
作简单而实用,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至图7为本发明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
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
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
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2至图7为本发明的灌注桩
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的施工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2、第二固
定杆3、第一对拉线4、第三固定杆5、第四固定杆6、第二对拉线7以及定位工具8。

第一固定杆2竖向插设在第一固定点A,第二固定杆3竖向插设在第二固定点B,第
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之间连接有第一对拉线4,第一固定点A和第二固定点B位于灌注
桩的桩心1的相对两侧。

第三固定杆5竖向插设在第三固定点C,第四固定杆6竖向插设在第四固定点D,第
三固定杆5和第四固定杆6之间连接有第二对拉线7,第三固定点C和第二固定点B位于桩心1
的相对两侧,且第一对拉线4与第二对拉线7交叉形成一交点,该交点位于桩心1的正上方。

在桩心1和该交点之间安装有定位工具8。定位工具8用于复核第一对拉线4和第二
对拉线7相交于桩心1的正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工具8位一吊线铅锤,吊线铅锤可以吊设在第一对拉线4或第
二对拉线7上,吊线铅锤垂直指向桩心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1:

在灌注桩施工前,先利用全站仪等仪器精确测量并确定灌注桩的桩心1。

步骤2:

提供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并在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之间连接第一
对拉线4,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可以选用长度相等的两根竖直的钢筋,对拉线采用工
程施工中常用的小白线。

步骤3:

将第一固定杆2竖向插设在第一固定点A,将第二固定杆3竖向插设固定在第二固
定点B,第一固定点A和第二固定点B位于桩心的两侧,可以通过观测使第一对拉线4位于桩
心的上方。

步骤4:

提供第三固定杆5和第四固定杆6,在第三固定杆5和第四固定杆6之间连接第二对
拉线7。

步骤5:

将第三固定杆5竖向插设固定于第三固定点C,将第四固定杆6竖向插设固定于第
四固定点D,第三固定点C和第四固定点D位于桩心1的相对两侧,第二对拉线7与第一对拉线
4交叉形成第一交点,使得第一交点位于桩心1的上方。

步骤6:

在桩心1与第一交点之间安装定位工具8,定位工具8用于复核第一交点是否位于
桩心1的正上方。定位工具8为一吊线铅锤,吊线铅锤吊设在第一对拉线4上并垂直于地面。

步骤7:

根据吊线铅锤的指示,移动吊线铅锤和第二固定杆3。具体的,以第一固定杆2为圆
心、以第一对拉线4为半径,第二固定杆3作径向运动并竖向插设在第五固定点E,使得第一
对拉线4上的吊线铅锤位于桩心1的正上方并垂直指向桩心1;或者以第二固定杆3为圆心、
以第一对拉线4为半径,第一固定杆2作径向运动并竖向插设在第五固定点E,使得第一对拉
4线上的吊线铅锤位于桩心1的正上方并垂直指向桩心1。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利用吊设在第一对拉线4上的吊线铅锤、第
一对拉线4、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构成的第一平面来复核第一对拉线4是否位于桩心
1的正上方,即观测第一平面是否通过桩心1。当第一平面不通过桩心1时,可以通过移动第
一固定杆2或第二固定杆3,使得第一平面通过桩心1。之后,将吊线铅锤从第一对拉线4上移
除并吊设在第二对拉线7上。利用吊设在第二对拉线7上的吊线铅锤、第二对拉线7、第三固
定杆5和第四固定杆6构成的第二平面来复核第二对拉线7是否位于桩心1的正上方,即观测
第二平面是否通过桩心1。当第二平面不通过桩心1时,可以通过移动第三固定杆5或第四固
定杆6,使得第二平面通过桩心1。当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同时通过桩心1时,即第一对拉线4
和第二对拉线7的交点位于桩心1的正上方。

步骤8:

根据吊线铅锤的在第一对拉线4上的位置,调节第四固定杆6。具体的,以第三固定
杆5为圆心、以第二对拉线7为半径,第四固定杆6做径向运动并竖向插设在第六固定点F,使
得第二对拉线7位于桩心1的正上方且与第一对拉线4交叉形成第二交点,第二交点位于桩
心1的正上方;或者以第四固定杆6为圆心、以第二对拉线7为半径,第三固定杆5做径向运动
并竖向插设在第六固定点F,使得第二对拉线7位于桩心1的正上方且与第一对拉线4交叉形
成第二交点,第二交点位于桩心1的正上方。

步骤9:

移除第一对拉线4和第二对拉线7。如图7所示,在移除第一对拉线4和第二对拉线7
后,保留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第三固定杆5和第四固定杆6在原地。

步骤10:

施工灌注桩,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通过于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设置第
一对拉线4,在第三固定杆5和第四固定杆6之间设置第二对拉线7,来快速定位灌注桩的桩
心1。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一对拉
线、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第二对拉线以及定位工具。

第一固定杆竖向插设在第一固定点,第二固定杆竖向插设在第二固定点,第一固
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对拉线,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位于灌注桩的桩心的
相对两侧。

第三固定杆竖向插设在第三固定点,第四固定杆竖向插设在第四固定点,第三固
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对拉线,第三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位于桩心的相对两
侧,且第一对拉线与第二对拉线交叉形成一交点,该交点位于桩心的正上方。

在桩心和该交点之间安装有定位工具。定位工具用于复核第一对拉线和第二对拉
线相交于桩心的正上方。具体的,定位工具为垂直插设在桩心上的定位杆,交点位于定位杆
的顶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1:

在灌注桩施工前,先利用全站仪等仪器精确测量并确定灌注桩的桩心。

步骤2:

提供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并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第一对拉
线,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可以选用长度相等的两根竖直的钢筋,第一对拉线采用工程
施工中常用的小白线。

步骤3:

将第一固定杆竖向插设在第一固定点,将第二固定杆竖向插设固定在第二固定
点,第一固定点和第二固定点位于桩心的两侧,可以通过观测使第一对拉线位于桩心的上
方。

步骤4:

提供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在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连接第二对拉
线。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可以选用与第一固定杆长度相等的两根竖直的钢筋,第二对
拉线采用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小白线。

步骤5:

将第三固定杆竖向插设固定于第三固定点,将第四固定杆竖向插设固定于第四固
定点,第三固定点和第四固定点位于桩心的相对两侧,第二对拉线与第一对拉线交叉形成
第一交点,使得第一交点位于桩心的上方。

步骤6:

在桩心与第一交点之间安装定位工具,定位工具用于复核第一交点是否位于桩心
的正上方。定位工具为定位杆,定位杆垂直插设在桩心上。

步骤7:

根据定位杆的指示,调节第二固定杆。具体的,以第一固定杆为圆心、以第一对拉
线为半径,第二固定杆作径向运动并竖向插设在第五固定点,使得第一对拉线上位于定位
杆的顶部的正上方;或者以第二固定杆为圆心、以第一对拉线为半径,第一固定杆作径向运
动并竖向插设在第五固定点,使得第一对拉线上位于定位杆的顶部的正上方。

步骤8:

根据定位杆的顶部位置,调节第四固定杆。具体的,以第三固定杆为圆心、以第二
对拉线为半径,第四固定杆做径向运动并竖向插设在第六固定点,使得第二对拉线位于定
位杆的顶部的正上方且与第一对拉线交叉形成第二交点,第二交点位于定位杆的顶部的正
上方;或者以第四固定杆为圆心、以第二对拉线为半径,第三固定杆做径向运动并竖向插设
在第六固定点,使得第二对拉线位于定位杆的顶部的正上方且与第一对拉线交叉形成第二
交点,第二交点位于定位杆的顶部的正上方。

步骤9:

移除第一对拉线和第二对拉线。

步骤10:

施工灌注桩,在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通过于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设置第一
对拉线,在第三固定杆和第四固定杆之间设置第二对拉线,来快速定位灌注桩的桩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先在灌注桩的桩心附近位置寻找四个合适的位置,再在
相对的两点之间竖设固定杆件并用对拉线连接,使两条对拉线相交于灌注桩的桩心上方,
再分别微调两根相邻的固定杆件,并根据定位工具使得两条对拉线相交于一交点并该交点
位于桩心的正上方,此时拆除固定杆件并在插设固定杆件的固定点放点作标记。在后期灌
注桩施工中,可以通过在放点做标记的四个固定点之间连接两条对拉线,以此来快速的对
中灌注桩的桩心,此方法与比传统的复核方法相比定位精确,而且与使用仪器定位复核相
比,操作简单而实用,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施工质量,一举多
得。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
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
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
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
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
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
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
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
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心对中方法及灌注桩桩心对中装置,先在灌注桩的桩心附近位置寻找四个合适的位置,再在相对的两点之间竖设固定杆件并用对拉线连接,使两条对拉线相交于灌注桩的桩心上方,再分别微调两根相邻的固定杆件,并根据定位工具使得两条对拉线相交于一交点并该交点位于桩心的正上方,拆除第一对拉线和第二对拉线。在后期灌注桩施工中,可以通过在固定杆件之间设置第一对拉线和第二对拉线,以此来快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