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纱器的结构改良.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3932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5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10100417.7

申请日:

2003.10.16

公开号:

CN1517465A

公开日:

2004.08.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B15/44; B65H59/22

主分类号:

D04B15/44; B65H59/22

申请人:

陈仁惠; 陈佩莹

发明人:

陈仁惠; 陈佩莹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100新生南路一段160巷27号4F

优先权:

2003.01.09 CN 03200578.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王明霞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为有关于一种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包括一支架模块,一螺栓、一调整轮组、一第一压纱碟组、一第二压纱碟组及一挡止轮所组成,该支架模块的支臂固定在调整轮组与该两压纱碟组之间,即压纱器固定在中间位置,可使第二压纱碟组抵紧于第一压纱碟组的相吸关系,不会因卸下挡止轮取出第二压纱碟组清理纱絮后,而改变第一压纱碟组与第二压纱碟组对纱线所提供的制动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包括一支架模块、一螺栓、一调整轮组、一第一压纱碟组、 一第二压纱碟组及一挡止轮所组成,其特征在于, 该支架模块设有一固定支臂; 该螺栓的一端为定位部,而另一端为调整部,且该螺栓为穿设于该支架模块之固定支 臂; 该调整轮组系于调整轮内设有第一磁性组件,且调整轮组螺于该螺栓的定位部上; 该第一压纱碟组为设有一第一压纱碟及一盖板,且第一压纱碟组为穿设于螺栓的调整 部; 该第二压纱碟组设有一第二压纱碟及一盖板,并于压纱碟与盖板间定位有与该第一磁 性组件成相吸状态的第二磁性组件,且该第二压纱碟组系与第一压纱碟组成相对的穿设于螺 栓的调整部上;该挡止轮为活动螺设于螺栓的调整部末端; 藉此,该支架模块的支臂固定在调整轮组与该两压纱碟组之间,可使第二压纱碟组抵 紧于第一压纱碟组的关系,不会因卸下挡止轮取出第二压纱碟组清理纱絮后,而改变第一压 纱碟组与第二压纱碟组对纱线所提供的制动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调整轮组的调整轮可以螺 栓的定位部为轴心进行轴向移动,进而可调整其与第二压纱碟组间的纱线制动力大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压纱碟组与支架模块 之支臂间为穿设有一螺帽,且于螺帽外缘套设有垫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压纱碟组与支架模块 的支臂间可藉由更换不同垫圈来调整间距。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挡止轮为穿设有一套筒。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压纱碟组的压纱碟可 由非具磁性的铁金属材料制成。

说明书


压纱器的结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提供一种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尤指利用该支架模块的支臂固定在压纱器的中间位置,可使第二压纱碟组抵紧于第一压纱碟组的相吸关系,不会因卸下挡止轮取出第二压纱碟组清理纱絮后,而改变第一压纱碟组与第二压纱碟组对纱线所提供的制动力。

    背景技术

    按,一般传统常用的压纱器将纱线置于两压纱碟之间,藉调整弹簧的夹持力,以达到稳定纱线张力的目的,惟是弹簧的夹持力过大,对于时下超细纤维的织造并不适用,目前均改用磁性压纱器居多,例如公告第404414号纺织机纱线张力调整结构即为典型代表产品之一,该压纱器透过压纱碟与调整轮间的磁性组件,利用两磁性组件同性相斥的原理,使两压纱碟间产生一夹持力,然而,该发明的压纱器,如图6所示,固定在一侧边上,即以其一侧边的螺杆S及螺母N将压纱器固定在支架F上,两压纱碟D1、D2设在调整轮A的左侧,当压纱器的使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两压纱碟D1、D2间即会产生大量的纱絮,对纱线张力的稳定性造成不良的影响,进而使纱线的运行受阻而造成停机,故压纱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必须卸下压纱碟来清理纱絮,然压纱器在拆卸压纱碟D1、D2时,由于该压纱器系固定在侧边位置,故必须先卸下调整轮A才能清理,清理完毕后再重新组合,然而,当重新组合后,上述两压纱碟D1、D2间与调整轮A间原先所设定的夹持力地关系位置,已完全改变,而需重新调整,颇为费时费事,实有待改进。

    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压纱器的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加以从事此行业的多年经验,透过不断构思、修改,始创出本发明压纱器的结构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其利用第一磁性组件与第二磁性组件的相吸作用,使第二压纱碟组可抵紧第一压纱碟组,并可藉由支架模块的支臂固定在压纱器的中间位置,可使第二压纱碟组抵紧于第一压纱碟组的相吸关系,不会因卸下挡止轮取出第二压纱碟组清理纱絮后,而改变第一压纱碟组与第二压纱碟组对纱线所提供的制动力。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其藉由第二压纱碟组的压纱碟可由非具磁性的铁金属材料制成,可直接与调整轮组的第一磁性组件形成一相吸作用,并使第二压纱碟组可抵紧于第一压纱碟组,以达到简化压纱器构造。

    为达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一种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包括一支架模块、一螺栓、一调整轮组、一第一压纱碟组、一第二压纱碟组及一挡止轮所组成,该支架模块设有一固定支臂;

    该螺栓的一端为定位部,而另一端为调整部,且该螺栓为穿设于该支架模块的固定支臂;

    该调整轮组系于调整轮内设有第一磁性组件,且调整轮组螺于该螺栓的定位部上;

    该第一压纱碟组为设有一第一压纱碟及一盖板,且第一压纱碟组为穿设于螺栓的调整部;

    该第二压纱碟组设有一第二压纱碟及一盖板,并于压纱碟与盖板间定位有与该第一磁性组件成相吸状态的第二磁性组件,且该第二压纱碟组系与第一压纱碟组成相对的穿设于螺栓的调整部上;该挡止轮为活动螺设于螺栓的调整部末端;

    藉此,该支架模块的支臂固定在调整轮组与该两压纱碟组之间,可使第二压纱碟组抵紧于第一压纱碟组的关系,不会因卸下挡止轮取出第二压纱碟组清理纱絮后,而改变第一压纱碟组与第二压纱碟组对纱线所提供的制动力。

    该调整轮组的调整轮可以螺栓的定位部为轴心进行轴向移动,进而可调整其与第二压纱碟组间的纱线制动力大小。该第一压纱碟组与支架模块之支臂间为穿设有一螺帽,且于螺帽外缘套设有垫圈。该第一压纱碟组与支架模块的支臂间可藉由更换不同垫圈来调整间距。

    该挡止轮为穿设有一套筒。该第二压纱碟组的压纱碟可由非具磁性的铁金属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本发明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其优点在于:

    (一)藉由支架模块10的支臂11固定在调整轮组40与压纱碟组之间,亦即,本发明压纱器的结构固定在中间,可使第二压纱碟组60抵紧于第一压纱碟组50的关系,不会因卸下挡止轮70取出第二压纱碟组60来清理纱絮后,而改变第一压纱碟组50与第二压纱碟组60对纱线所提供的制动力,乃为本发明的一大特点。

    (二)第二压纱碟组60A的压纱碟61A可由非具磁性的铁金属材料制成,进而可直接与调整轮组40的第一磁性组件42形成一相吸状态,并使第二压纱碟组60A可抵紧于第一压纱碟组50,因此可节省一个磁性组件,乃为本发明的另一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正视图;

    图6为现的压纱器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就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配合如下附图的详细说明其构造与功能。

    请参阅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及立体分解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发明主要包括有支架模块10、螺栓20、调整轮组40、第一压纱碟组50、第二压纱碟组60及挡止轮70所组,就本发明的构造详述如后;其中:

    该支架模块10为设有滤纱片10A,且于其中一侧弯折有一支臂11;再者,上述支架模块10另设有导纱眼12。

    该螺栓20的一侧为具有定位部21,而另侧则具有调整部22。

    该调整轮组40为设有一调整轮41,且调整轮41内设有第一磁性组件42,并同时定位有一盖板43。

    该第一压纱碟组50为设有一第一压纱碟52,并同时覆盖有一盖板51。

    该第二压纱碟组60为设有一第二压纱碟61及盖板63,并于第二压纱碟61与盖板63间定位有第二磁性组件62。

    该挡止轮70为穿设有一套筒30。

    藉由上述构件于组构时,将螺栓20穿设于支架模块10的支臂11上,进而使螺栓20的定位部21与调整部22分别位于支臂11两侧,续将调整轮组40定位于螺栓20的定位部21上,而第一压纱碟组50则穿设于螺栓20的调整部22,且第一压纱碟组50与支架模块10的支臂11间为穿设有一螺帽23,且于螺帽23外缘套设有垫圈24,再者;续将第二压纱碟组60穿设于螺栓20的调整部22,并与第一压纱碟组50成一相对状态,此时即可于螺栓20的调整部22末端活动螺设一挡止轮70,进而可完成本发明整体的组装。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侧视剖面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发明于使用时,藉由调整轮组40的第一磁性组件42与第二压纱碟组60的第二磁性组件62呈相互吸状态,而使第二压纱碟组60可抵紧第一压纱碟组50;再者,当使用者欲调整第一压纱碟组50与第二压纱碟组60的夹持力时,可通过旋动调整轮组40来改变与第二压纱碟组60的间距,进而可利用磁性大小的变化来调整第一压纱碟组50与第二压纱碟组60的夹持力,另当使用一段时间后使用者欲清理第一压纱碟组50与第二压纱碟组60间的纱絮时,只须将螺栓20于调整部22末端所螺设的挡止轮70卸下后,即可依序取出第二压纱碟组60及第一压纱碟组50进行清理,且当清理完毕并重新组装完成后,可使第一压纱碟组50与第二压纱碟组60的夹持力不会受到改变。

    再者,上述第一压纱碟组50与支架模块10的支臂11间所穿设的垫圈24,可依使用者的不同须求来进行更换不同规格长度的垫圈24使用,进而可有效增加本发明使用时的便利性。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可由图中清楚看出本发明上述第二压纱碟组60A的压纱碟61A可由非磁性的铁金属材料制成,进而可直接与调整轮组40的第一磁性组件42形成一相吸状态,并同时使第二压纱碟组60A可抵紧于第一压纱碟组50,而达到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具有第二磁性组件62的第二压纱碟组60相同的功效。

    此间应予说明,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的滤纱片10A并非为必要组件,故省略后对本发明的功效无碍,谨此陈明。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压纱器的结构改良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发明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实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压纱器的结构改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压纱器的结构改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压纱器的结构改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纱器的结构改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纱器的结构改良.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为有关于一种压纱器的结构改良,包括一支架模块,一螺栓、一调整轮组、一第一压纱碟组、一第二压纱碟组及一挡止轮所组成,该支架模块的支臂固定在调整轮组与该两压纱碟组之间,即压纱器固定在中间位置,可使第二压纱碟组抵紧于第一压纱碟组的相吸关系,不会因卸下挡止轮取出第二压纱碟组清理纱絮后,而改变第一压纱碟组与第二压纱碟组对纱线所提供的制动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