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22534 上传时间:2018-03-1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4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54852.7

申请日:

2010.11.19

公开号:

CN102139482A

公开日:

2011.08.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D 17/00申请日:20101119|||公开

IPC分类号:

B25D17/00; B25D17/24; B25F5/02

主分类号:

B25D17/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发明人:

长坂英纪; 杉本学; 熊谷龙之助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0.01.28 JP 2010-01712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代理人:

韩登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其罩以及缓冲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安装操作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罩(32)上设置有卡止片(35),所述卡止片卡止在设置于撞锤壳体(6)的外周面的凹槽(31)中,由该卡止片将处于安装在该撞锤壳体上状态下的该罩保持住以防止其松脱。该罩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可套装缓冲件(33)的缓冲件支承部(36),在该缓冲件支承部上设置卡止爪(38),由所述第2卡止部卡止在设置于所述缓冲件内周的被卡止部上,以保持住所述缓冲件防止其松脱,在该缓冲件套装在该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由该卡止爪卡止在设置于该缓冲件内周的卡止凹部(41)中,以保持住该缓冲件防止其松脱。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冲击工具, 在收装有电机的机身壳体的前部, 安装有由金属制成的收装有冲击 机构的前部壳体, 输出轴从该前部壳体的前端突出, 由罩和缓冲件保护所述前部壳体的外 周面, 所述罩呈筒状并由合成树脂制成, 所述缓冲件呈环形并由弹性材料制成, 其与所述罩 的前部邻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上设置有第 1 卡止部, 所述第 1 卡止部卡止在设置于所述前部壳体外周面的被 卡止部中, 由所述第 1 卡止部将处于安装在所述前部壳体上状态下的所述罩保持住以防止 其松脱, 所述罩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可以套装缓冲件的缓冲件支承部, 在所述缓冲件支承部 上设置有第 2 卡止部, 所述缓冲件套装在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 由所述第 2 卡止部卡止在 设置于所述缓冲件内周的被卡止部上, 以保持住所述缓冲件防止其松脱, 在将所述缓冲件 套装在所述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罩安装在所述前部壳体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冲击工具, 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罩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 2 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有 1 对所述第 1 卡止部, 以所述 罩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 2 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有 1 对所述缓冲件支承部, 该缓冲件支承部 的设置位置与该第 1 卡止部的设置位置之间错开一定相位。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冲击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部壳体上的被卡止部为沿着该前部壳体周向设置的凹槽, 所述第 1 卡止部为沿 所述前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 前端上设置有爪能够卡止在所述凹槽中的卡止片。

说明书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冲击钻或冲击扳手等那样的冲击工具。背景技术 例如在冲击钻中, 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用来收装电机的机身壳体的前部, 安装有 由金属制成的用来收装冲击机构的前部壳体 ( 例如撞锤壳体 ), 作为冲击钻的输出轴的砧 座从前部壳体的前端突出。在从机身壳体露出的前部壳体的外周面, 既包覆有由合成树脂 制成的罩, 还安装有呈环形并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件。 其中, 有冲击动作时前部壳 体的温度会上升, 由该罩防止操作人员与该前部壳体直接接触。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罩的 前部, 当进行旋紧作业等时, 可防止所述前部壳体与被加工件直接接触。 该罩和缓冲件之间 例如采用专利文献 1 公开的安装结构, 即, 在使罩包覆在作为前部壳体的撞锤壳体上的状 态下, 使缓冲件与撞锤壳体前端外周面卡合时, 可以由缓冲件防止罩产生松脱。
     【专利文献 1】 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 2009-220272 号
     但是,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冲击钻中, 需要将罩和缓冲件分别安装在前部壳体 上, 所以安装操作性较差。另外, 当缓冲件偶尔脱离前部壳体时, 由缓冲件所实现的防止其 松脱的罩也会脱离前部壳体, 因此其安装的可靠性也较低。
     发明内容
     对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 其罩和缓冲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安装 操作性, 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1 中, 在罩上设置第 1 卡止部, 所述第 1 卡止部卡止在设置于前部壳体外周面的被卡止部中, 由第 1 卡止部将处于安装在前部壳体 上状态下的罩保持住以防止其松脱。 所述罩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可以套装缓冲件的缓冲件支 承部, 在缓冲件支承部上设置第 2 卡止部, 缓冲件套装在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 由所述第 2 卡止部卡止在设置于所述缓冲件内周的被卡止部上, 以保持住所述缓冲件防止其松脱。 在 将缓冲件套装在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可将罩安装在前部壳体上。
     在技术方案 1 的基础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2 中, 在以罩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 2 个 点对称位置上设置 1 对第 1 卡止部, 在以罩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 2 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 1 对缓冲件支承部, 所述缓冲件支承部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 1 卡止部的设置位置之间错开一 定相位。
     在技术方案 1 或 2 的基础上,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3 中, 前部壳体上的被卡止部为沿 着前部壳体周向设置的凹槽, 第 1 卡止部为沿前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 前端上设置有爪能 够卡止在上述凹槽中的卡止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采用技术方案 1 时, 由于缓冲件套装在罩上, 所以可将缓冲件和罩一起安装在前 部壳体上。因此, 罩和缓冲件之间的安装操作性变得良好。另外, 由于在安装状态下将罩保持在前部壳体上以防止其松脱, 所以安装的可靠性也得以提高。
     在采用技术方案 1 所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 采用技术方案 2 时, 不仅可利用缓冲件 支承部, 还能利用第 1 卡止部来套装缓冲件, 所以有助于使缓冲件在安装状态下保持稳固 状态。
     在采用技术方案 1 或 2 所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 采用技术方案 2 时, 不仅可容易地 形成被卡止部和第 1 卡止部, 还能使罩以防松脱的状态牢固地保持在前部壳体上。 附图说明
     图 1 是表示冲击钻的主视图。
     图 2 是表示沿图 1 中的剖切线 A-A 剖切的剖面图。
     图 3 是表示沿图 1 中的剖切线 B-B 剖切的剖面图。
     图 4 是表示撞锤壳体、 罩、 缓冲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 5 是表示罩的立体图, 其中, 图 5 中 (A) 是表示从罩的前方观察时的状态, 图5 中 (B) 是表示从罩的后方观察时的状态。
     图 6 是表示罩和缓冲件之间的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 图 6 中 (A) 表示卡止 片部分, 图 6 中 (B) 表示缓冲件支承部的顶点部分, 图 6 中 (C) 表示缓冲件支承部的卡止爪 部分。 图 7 是表示缓冲件的立体图, 其中, 图 7 中 (A) 是表示从缓冲件的前方观察时的状 态, 图 7 中 (B) 是表示从缓冲件的后方观察时的状态。
     图 8 是表示已安装有缓冲件的罩的立体图, 其中, 图 8 中 (A) 是表示从其前方观察 时的状态, 图 8 中 (B) 是表示从其后方观察时的状态。
     图 9 是表示去掉缓冲件时的罩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冲击钻 ; 2 机身壳体 ; 3 半个壳体 ; 4 电机 ; 5 输出轴 ; 6 撞锤壳体 ; 7 主轴 ; 8 冲击 机构 ; 9 砧座 ; 18 扭力臂 ; 19 撞锤 ; 20 螺旋弹簧 ; 22 前端部 ; 29 锥部 ; 31 槽 ; 32 罩 ; 33 缓冲 件, 34 凸缘部 ; 35 卡止片 ; 36 缓冲件支承部 ; 37 爪 ; 38 卡止爪 ; 39 横向槽部 ; 40 纵向槽部 ; 41 卡止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 1 ~图 3 是说明冲击工具一个例子的冲击钻的示意图。冲击钻 1 既具有由合成 树脂制成并用来收装电机 4 的机身壳体 2, 还具有安装在机身壳体 2 的前部 ( 图 2、 图3中 的左侧 )、 由金属制成的作为前部壳体的撞锤壳体 6。 撞锤壳体 6 用来收装主轴 7、 冲击机构 8 和砧座 9。机身壳体 2 是由左右 2 个半个壳体 3 经组装而成。在机身壳体 2 的下方向下 延伸设置有把手 10, 在把手 10 的下端安装有作为电源的未图示的电池组。在把手 10 内的 其根部前方设置有扳机 11。另外, 在机身壳体 2 的撞锤壳体 6 下方与扳机 11 之间的位置, 形成包覆撞锤壳体 6 的下方部分的延伸设置部 12, 在延伸设置部 12 的内部的前部安装有朝 向砧座 9 前方的照明单元 13。
     电机 4 的输出轴 5 贯穿封住撞锤壳体 6 的后端开口的齿轮箱 14 并向撞锤壳体 6内突出, 在该输出轴 5 的前端嵌合有小齿轮 15, 所述小齿轮 15 与保持在主轴 7 的后部外周 面上的 2 个行星齿轮 16 啮合。主轴 7 的后端被滚子轴承 17 支承, 该滚子轴承 17 被齿轮箱 14 保持。主轴 7 的轴心与撞锤壳体 6 的轴心重合。
     另外, 在撞锤壳体 6 的砧座 9 的后端部设置有放射状延伸的 1 对扭力臂 18。冲击 工具 8 具有撞锤 19 和螺旋弹簧 20, 撞锤 19 套装在主轴 7 的前端部, 可与 1 对扭力臂 18 卡 合, 由该螺旋弹簧 20 向撞锤 19 施加弹力, 以使撞锤 19 向卡合位置移动与 1 对扭力臂 18 卡 合。撞锤 19 经 2 个圆球 21 与主轴 7 连接, 而 2 个圆球 21 分别与下凹设置在撞锤 19 的内 周面上的人字槽和下凹设置在主轴 7 的外周面上的 V 形槽嵌合。
     作为冲击工具 8 的输出轴的砧座 9, 其中间部分被轴承 23 支承在形成于撞锤壳体 6 的前端的且在前后方向上直径相等的前端部 22 内, 在砧座 9 后表面轴心处形成的轴孔 24 内嵌合有突出设置在主轴 7 的前端的较小直径部 25, 由轴孔 24 支承主轴 7 的前端, 主轴 7 的轴心与砧座 9 的轴心重合。
     另外, 在砧座 9 的从撞锤壳体 6 突出的前端, 不仅形成有加工头安装孔 26, 还设置 有装夹机构, 所述装夹机构具有圆球 27 和套筒 28, 该装夹机构用来装夹插入安装孔 26 中的 加工头以防止其松脱。
     撞锤壳体 6 为筒状体, 其后端部分插入机身壳体 2 中并与齿轮箱 14 螺纹连接, 如 图 2 所示, 撞锤壳体 6 从机身壳体 2 露出的前部部分形成越向前方越细的锥部 29, 在锥部 29 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台阶部 30, 从该台阶部 30 的正面观察它时, 其呈正六边形, 其外接圆 的直径比锥部 29 的前端部分的直径还小。在台阶部 30 的前表面上突出设置有前端部 22, 前端部 22 的轴心与台阶部 30 的外接圆的轴心重合。另外, 在前端部 22 的后端外周面上周 向设置有作为被卡止部的凹槽 31。
     撞锤壳体 6 的从机身壳体 2 露出的前部部分被罩 32 和缓冲件 33 包覆。如图 4、 图 5 所示, 首先, 罩 32 为筒状体并由合成树脂制成, 罩 32 形成越向前方越细的锥状结构, 该形 状与撞锤壳体 6 的锥部 29 对应。罩 32 的后端缘形状与包覆撞锤壳体 6 的后部部分的机身 壳体 2 的前端缘形状对应。还有, 在罩 32 的前端缘上形成呈环形的凸缘部 34, 其向轴心一 侧突出并卡止在锥部 29 的前端部分, 在凸缘部 34 的内周缘上延伸设置有左右 1 对卡止片 35 和上下 1 对缓冲件支承部 36。其中, 在以罩 32 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 2 个点对称位置上 设置有左右 1 对卡止片 35。在以罩 32 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 2 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上下 1 对缓冲件支承部 36。缓冲件支承部 36 的设置位置与卡止片 35 的设置位置之间错开 90° 角相位。
     其中, 作为第 1 卡止部的 1 对卡止片 35 的形成方式如下, 即, 其沿撞锤壳体 6 的外 表面从锥部 29 的前端面直至台阶部 30 的侧面。又如图 6 中 (A) 所示, 在 1 对卡止片 35 的 前端部分分别形成爪 37, 该爪 37 向轴心一侧弯曲并卡止在前端部 22 的凹槽 31 中。
     另外, 又如图 6 中 (B) 所示, 1 对缓冲件支承部 36 的形成方式如下, 即, 其沿撞锤壳 体 6 的外表面从锥部 29 的前端面直至台阶部 30 的 2 个相邻侧面。从缓冲件支承部 36 正 面观察它时, 其呈人字形, 如图 6 中 (C) 所示, 在人字形结构的左右外表面上形成有作为第 2 卡止部的 1 对卡合爪 38, 其沿着凸缘部 34 的半径方向向外侧突出。
     还有, 缓冲件 33 是由橡胶制成的环形体, 其与罩 32 邻接并套装在卡止片 35 和缓 冲件支承部 36 上。缓冲件 33 的外周面与罩 32 的外表面相连并形成越向前方越细的锥状结构, 又如图 7 所示, 在缓冲件 33 的内周面分别下凹设置有左右 1 对横向槽部 39 以及上下 1 对纵向槽部 40, 所述 1 对横向槽部 39 的形状与 1 对卡止片 35 的形状对应, 1 对纵向槽部 40 的形状与 1 对缓冲件支承部 36 的形状对应。其中, 在纵向槽部 40 上分别形成有作为被 卡止部的 1 对卡止凹部 41, 在缓冲件支承部 36 与纵向槽部 40 嵌合的状态下, 1 对卡止爪 38 卡止在 1 对卡止凹部 41 中。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冲击钻 1 中, 应在将收装有主轴 7、 冲击机构 8、 砧座 9 的撞锤壳 体 6 安装在机身壳体 2 上之后再安装罩 32 和缓冲件 33, 但本发明采用如下安装方式, 即, 在 分别将横向槽部 39 对正卡止片 35, 将纵向槽部 40 对正缓冲件支承部 36 的状态下, 将缓冲 件 33 套装在罩 32 的卡止片 35 以及缓冲件支承部 36 上。结果, 缓冲件支承部 36 的 1 对卡 止爪 38 卡止在纵向槽部 40 的 1 对卡止凹部 41 中。如图 8 所示, 缓冲件 33 安装在罩 32 的 前端并与之邻接。
     在上述状态下, 使 1 对缓冲件支承部 36 的位置对正撞锤壳体 6 的台阶部 30 的上 下部分, 从撞锤壳体 6 的前方使砧座 9 和前端部 22 分别贯穿罩 32 和缓冲件 33, 并由罩 32 包覆撞锤壳体 6, 此时, 要使罩 32 退到其凸缘部 34 与锥部 29 的前端抵接的位置。结果, 如 去掉缓冲件 33 时的图 9 所示, 不仅 1 对缓冲件支承部 36 嵌合在台阶部 30 的上下部分, 罩 32 的左右 1 对卡止片 35 的爪 37 还分别卡止在前端部 22 的凹槽 31 中, 因此, 罩 32 和缓冲 件 33 分别被安装在撞锤壳体 6 上。 在上述安装状态下, 由于上下 1 对缓冲件支承部 36 与台阶部 30 嵌合, 因此可防止 它们相对转动, 而且又由于 1 对卡止片 35 的爪 37 卡止在凹槽 31 中, 因此可防止罩 32 与撞 锤壳体 6 脱离。所以, 不会产生罩 32 偶尔脱落的情况。另外, 因缓冲件 33 套装在罩 32 的 卡止片 35 和缓冲件支承部 36 上, 而卡止片 35 和缓冲件支承部 36 位于比锥部 29 的外表面 还靠近轴心一侧的位置, 所以, 缓冲件 33 的外表面不会从锥部 29 的外表面突出而是与之以 相连。还有, 在安装状态下, 罩 32 的后端缘与机身壳体 2 的前端缘相接, 所以可防止撞锤壳 体 6 露到外面。
     当使用冲击钻 1 时, 通过对设置在把手 10 上的扳机 11 进行操作而使电机工作, 输 出轴 5 的转动经 2 个行星齿轮传递给主轴 7 而使其转动。主轴 7 经 2 个圆球 21 而使撞锤 19 转动, 进而转动与撞锤 19 卡合的砧座 9, 因此可由装夹在砧座 9 前端的加工头完成旋紧 螺丝等工作。
     当伴随旋紧操作的进行而传递给砧座 9 的扭矩增大时, 由于撞锤 19 的转速与主轴 7 的转速产生差异, 圆球 21 沿 V 形槽转动, 此时, 撞锤 19 不仅与主轴 7 相对转动还克服螺旋 弹簧 20 的弹力而后退。而当撞锤 19 与 2 个扭力臂 18 脱离时, 在螺旋弹簧 20 的弹力作用 下, 圆球 21 朝向 V 形槽的前端转动, 此时, 撞锤 19 既转动又向前移动。因此, 撞锤 19 会再 次与 2 个扭力臂 18 卡合而产生转动冲击力 ( 冲击 )。其通过反复脱离和接合砧座 9 而进一 步进行旋紧操作。
     即使伴随着上述冲击的产生而使冲击机构 8 等产生热量, 从而使由金属制成的撞 锤壳体 6 的温度上升, 但由于设置有罩 32, 所以操作人员不会接触到撞锤壳体 6, 从而不会 使操作人员因工具发热而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另外, 如图 1、 图 2 所示, 在撞锤壳体 6 的前表 面上, 由于前端部 22 的外侧被缓冲件 33 包覆, 所以, 即使出现在拧紧螺丝时加工头脱离螺 丝头而使被加工件与撞锤壳体 6 的前表面抵接, 也会减少被加工件产生划痕的可能。
     如上所述, 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冲击钻 1 时, 由于在罩 32 上设置有卡止片 35, 所 述卡止片 35 卡止在设置于撞锤壳体 6 的外周面的凹槽 31 中, 由卡止片 35 将处于安装在撞 锤壳体 6 上状态下的罩 32 保持住以防止其松脱。罩 32 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可以套装缓冲件 33 的缓冲件支承部 36, 在缓冲件支承部 36 上设置卡止爪 38, 缓冲件 33 套装在缓冲件支承 部 36 的状态下, 由卡止爪 38 卡止在设置于缓冲件 33 内周的卡止凹部 41 中, 以保持住所述 缓冲件 33 防止其松脱。由于缓冲件 33 套装在罩 32 上, 所以可将缓冲件 33 和罩 32 一起安 装在撞锤壳体 6 上。因此, 罩 32 和缓冲件 33 之间的安装操作性变得良好。另外, 由于在安 装状态下将罩 32 保持在撞锤壳体 6 上以防止其松脱, 所以, 安装的可靠性也得以提高。
     尤其是在本发明中, 由于在该罩 32 的前端, 以罩 32 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 2 个点对 称位置上设置 1 对卡止片 35, 以罩 32 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 2 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 1 对缓冲 件支承部 36, 缓冲件支承部 36 的设置位置与卡止片 35 的设置位置之间错开一定相位。所 以不仅可利用缓冲件支承部 36, 还能利用卡止片 35 来套装缓冲件 33, 所以有助于使缓冲件 33 在安装状态下保持稳固状态。
     另外, 由于撞锤壳体 6 上的被卡止部为沿撞锤壳体 6 的周向设置的凹槽 31, 第1卡 止部沿着撞锤壳体 6 的外表面形成, 设置在该第 1 卡止部前端的爪 37 为卡止在凹槽 31 中 的卡止片 35。 所以不仅可容易地形成被卡止部和第 1 卡止部, 还能使罩 32 以防松脱的状态 牢固地保持在撞锤壳体 6 上。 还有, 被卡止部、 第 1 卡止部、 第 2 卡止部和缓冲件支承部等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 述形状。 例如被卡止部可以不是环形凹槽, 而是沿圆周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槽, 或者可以用 突条来代替槽。另外, 对于第 1 卡止部, 也可以增加卡止片的宽度, 或者设置 3 个以上的卡 止片, 或者也可减小其伸向前方的长度而设置在罩的前端缘上。还有, 对于缓冲件支承部, 也可以不具有台阶部或在撞锤壳体上不形成人字形而形成圆弧形结构, 缓冲件支承部也可 设置 3 个以上。对于第 2 卡止部, 也可根据缓冲件一侧的被卡止部的形状而适当地改变其 个数或形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作为第 1 卡止部的卡止片和缓冲件支承部是分开设 置的, 但是双方也可以沿圆周方向连续形成, 或者也可以兼用第 1 卡止部和缓冲件支承部, 并且在缓冲件支承部上设置卡止在撞锤壳体外周面上的爪。
     另外对于前部壳体的形状, 即使不形成前端部为直径相等的结构而形成整个外表 面的纵截面呈锥形的结构, 或其后部部分不形成锥部而形成直径大于前端部直径的直径相 等部、 即其成为具有梯度直径的筒体时, 均可适用本发明。当然, 冲击工具也不局限于冲击 钻, 也可适用冲击扳手等其他种类的工具。 尤其不局限于具有使用撞锤的冲击机构的类型, 即使是具有使用油压单元的冲击机构的类型, 也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罩和缓冲件的安装方 式。
    

冲击工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冲击工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冲击工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击工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击工具.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39482A43申请公布日20110803CN102139482ACN102139482A21申请号201010554852722申请日20101119201001712020100128JPB25D17/00200601B25D17/24200601B25F5/02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长坂英纪杉本学熊谷龙之助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17代理人韩登营54发明名称冲击工具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其罩以及缓冲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安装操作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罩32上设置有卡止片35,所述卡止。

2、片卡止在设置于撞锤壳体6的外周面的凹槽31中,由该卡止片将处于安装在该撞锤壳体上状态下的该罩保持住以防止其松脱。该罩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可套装缓冲件33的缓冲件支承部36,在该缓冲件支承部上设置卡止爪38,由所述第2卡止部卡止在设置于所述缓冲件内周的被卡止部上,以保持住所述缓冲件防止其松脱,在该缓冲件套装在该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由该卡止爪卡止在设置于该缓冲件内周的卡止凹部41中,以保持住该缓冲件防止其松脱。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8页CN102139486A1/1页21一种冲击工具,在收装有电机的机身壳体的前部,安装。

3、有由金属制成的收装有冲击机构的前部壳体,输出轴从该前部壳体的前端突出,由罩和缓冲件保护所述前部壳体的外周面,所述罩呈筒状并由合成树脂制成,所述缓冲件呈环形并由弹性材料制成,其与所述罩的前部邻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上设置有第1卡止部,所述第1卡止部卡止在设置于所述前部壳体外周面的被卡止部中,由所述第1卡止部将处于安装在所述前部壳体上状态下的所述罩保持住以防止其松脱,所述罩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可以套装缓冲件的缓冲件支承部,在所述缓冲件支承部上设置有第2卡止部,所述缓冲件套装在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由所述第2卡止部卡止在设置于所述缓冲件内周的被卡止部上,以保持住所述缓冲件防止其松脱,在将所述缓冲件套装在。

4、所述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将所述罩安装在所述前部壳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罩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2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有1对所述第1卡止部,以所述罩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2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有1对所述缓冲件支承部,该缓冲件支承部的设置位置与该第1卡止部的设置位置之间错开一定相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壳体上的被卡止部为沿着该前部壳体周向设置的凹槽,所述第1卡止部为沿所述前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前端上设置有爪能够卡止在所述凹槽中的卡止片。权利要求书CN102139482ACN102139486A1/5页3冲击工具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

5、如冲击钻或冲击扳手等那样的冲击工具。背景技术0002例如在冲击钻中,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用来收装电机的机身壳体的前部,安装有由金属制成的用来收装冲击机构的前部壳体例如撞锤壳体,作为冲击钻的输出轴的砧座从前部壳体的前端突出。在从机身壳体露出的前部壳体的外周面,既包覆有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罩,还安装有呈环形并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的缓冲件。其中,有冲击动作时前部壳体的温度会上升,由该罩防止操作人员与该前部壳体直接接触。所述缓冲件位于所述罩的前部,当进行旋紧作业等时,可防止所述前部壳体与被加工件直接接触。该罩和缓冲件之间例如采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安装结构,即,在使罩包覆在作为前部壳体的撞锤壳体上的状态下,使缓。

6、冲件与撞锤壳体前端外周面卡合时,可以由缓冲件防止罩产生松脱。0003【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20272号0004但是,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冲击钻中,需要将罩和缓冲件分别安装在前部壳体上,所以安装操作性较差。另外,当缓冲件偶尔脱离前部壳体时,由缓冲件所实现的防止其松脱的罩也会脱离前部壳体,因此其安装的可靠性也较低。发明内容0005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工具,其罩和缓冲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安装操作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在罩上设置第1卡止部,所述第1卡止部卡止在设置于前部壳体外周面的被卡止部中,由第1卡止部将处于安。

7、装在前部壳体上状态下的罩保持住以防止其松脱。所述罩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可以套装缓冲件的缓冲件支承部,在缓冲件支承部上设置第2卡止部,缓冲件套装在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由所述第2卡止部卡止在设置于所述缓冲件内周的被卡止部上,以保持住所述缓冲件防止其松脱。在将缓冲件套装在缓冲件支承部的状态下可将罩安装在前部壳体上。0007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在以罩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2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1对第1卡止部,在以罩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2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1对缓冲件支承部,所述缓冲件支承部的设置位置与所述第1卡止部的设置位置之间错开一定相位。0008在技术方案1或2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技术方。

8、案3中,前部壳体上的被卡止部为沿着前部壳体周向设置的凹槽,第1卡止部为沿前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前端上设置有爪能够卡止在上述凹槽中的卡止片。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0010采用技术方案1时,由于缓冲件套装在罩上,所以可将缓冲件和罩一起安装在前部壳体上。因此,罩和缓冲件之间的安装操作性变得良好。另外,由于在安装状态下将罩保说明书CN102139482ACN102139486A2/5页4持在前部壳体上以防止其松脱,所以安装的可靠性也得以提高。0011在采用技术方案1所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技术方案2时,不仅可利用缓冲件支承部,还能利用第1卡止部来套装缓冲件,所以有助于使缓冲件在安装状态下保持稳。

9、固状态。0012在采用技术方案1或2所取得的效果的基础上,采用技术方案2时,不仅可容易地形成被卡止部和第1卡止部,还能使罩以防松脱的状态牢固地保持在前部壳体上。附图说明0013图1是表示冲击钻的主视图。0014图2是表示沿图1中的剖切线AA剖切的剖面图。0015图3是表示沿图1中的剖切线BB剖切的剖面图。0016图4是表示撞锤壳体、罩、缓冲件的分解立体图。0017图5是表示罩的立体图,其中,图5中A是表示从罩的前方观察时的状态,图5中B是表示从罩的后方观察时的状态。0018图6是表示罩和缓冲件之间的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6中A表示卡止片部分,图6中B表示缓冲件支承部的顶点部分,图6中C。

10、表示缓冲件支承部的卡止爪部分。0019图7是表示缓冲件的立体图,其中,图7中A是表示从缓冲件的前方观察时的状态,图7中B是表示从缓冲件的后方观察时的状态。0020图8是表示已安装有缓冲件的罩的立体图,其中,图8中A是表示从其前方观察时的状态,图8中B是表示从其后方观察时的状态。0021图9是表示去掉缓冲件时的罩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0022【附图标记说明】00231冲击钻;2机身壳体;3半个壳体;4电机;5输出轴;6撞锤壳体;7主轴;8冲击机构;9砧座;18扭力臂;19撞锤;20螺旋弹簧;22前端部;29锥部;31槽;32罩;33缓冲件,34凸缘部;35卡止片;36缓冲件支承部;37爪;38卡止。

11、爪;39横向槽部;40纵向槽部;41卡止凹部具体实施方式0024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0025图1图3是说明冲击工具一个例子的冲击钻的示意图。冲击钻1既具有由合成树脂制成并用来收装电机4的机身壳体2,还具有安装在机身壳体2的前部图2、图3中的左侧、由金属制成的作为前部壳体的撞锤壳体6。撞锤壳体6用来收装主轴7、冲击机构8和砧座9。机身壳体2是由左右2个半个壳体3经组装而成。在机身壳体2的下方向下延伸设置有把手10,在把手10的下端安装有作为电源的未图示的电池组。在把手10内的其根部前方设置有扳机11。另外,在机身壳体2的撞锤壳体6下方与扳机11之间的位置,形成包覆撞锤壳体6的下方。

12、部分的延伸设置部12,在延伸设置部12的内部的前部安装有朝向砧座9前方的照明单元13。0026电机4的输出轴5贯穿封住撞锤壳体6的后端开口的齿轮箱14并向撞锤壳体6说明书CN102139482ACN102139486A3/5页5内突出,在该输出轴5的前端嵌合有小齿轮15,所述小齿轮15与保持在主轴7的后部外周面上的2个行星齿轮16啮合。主轴7的后端被滚子轴承17支承,该滚子轴承17被齿轮箱14保持。主轴7的轴心与撞锤壳体6的轴心重合。0027另外,在撞锤壳体6的砧座9的后端部设置有放射状延伸的1对扭力臂18。冲击工具8具有撞锤19和螺旋弹簧20,撞锤19套装在主轴7的前端部,可与1对扭力臂18。

13、卡合,由该螺旋弹簧20向撞锤19施加弹力,以使撞锤19向卡合位置移动与1对扭力臂18卡合。撞锤19经2个圆球21与主轴7连接,而2个圆球21分别与下凹设置在撞锤19的内周面上的人字槽和下凹设置在主轴7的外周面上的V形槽嵌合。0028作为冲击工具8的输出轴的砧座9,其中间部分被轴承23支承在形成于撞锤壳体6的前端的且在前后方向上直径相等的前端部22内,在砧座9后表面轴心处形成的轴孔24内嵌合有突出设置在主轴7的前端的较小直径部25,由轴孔24支承主轴7的前端,主轴7的轴心与砧座9的轴心重合。0029另外,在砧座9的从撞锤壳体6突出的前端,不仅形成有加工头安装孔26,还设置有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

14、具有圆球27和套筒28,该装夹机构用来装夹插入安装孔26中的加工头以防止其松脱。0030撞锤壳体6为筒状体,其后端部分插入机身壳体2中并与齿轮箱14螺纹连接,如图2所示,撞锤壳体6从机身壳体2露出的前部部分形成越向前方越细的锥部29,在锥部29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台阶部30,从该台阶部30的正面观察它时,其呈正六边形,其外接圆的直径比锥部29的前端部分的直径还小。在台阶部30的前表面上突出设置有前端部22,前端部22的轴心与台阶部30的外接圆的轴心重合。另外,在前端部22的后端外周面上周向设置有作为被卡止部的凹槽31。0031撞锤壳体6的从机身壳体2露出的前部部分被罩32和缓冲件33包覆。如图4、。

15、图5所示,首先,罩32为筒状体并由合成树脂制成,罩32形成越向前方越细的锥状结构,该形状与撞锤壳体6的锥部29对应。罩32的后端缘形状与包覆撞锤壳体6的后部部分的机身壳体2的前端缘形状对应。还有,在罩32的前端缘上形成呈环形的凸缘部34,其向轴心一侧突出并卡止在锥部29的前端部分,在凸缘部34的内周缘上延伸设置有左右1对卡止片35和上下1对缓冲件支承部36。其中,在以罩32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2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有左右1对卡止片35。在以罩32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2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上下1对缓冲件支承部36。缓冲件支承部36的设置位置与卡止片35的设置位置之间错开90角相位。0032其中,作为第1。

16、卡止部的1对卡止片35的形成方式如下,即,其沿撞锤壳体6的外表面从锥部29的前端面直至台阶部30的侧面。又如图6中A所示,在1对卡止片35的前端部分分别形成爪37,该爪37向轴心一侧弯曲并卡止在前端部22的凹槽31中。0033另外,又如图6中B所示,1对缓冲件支承部36的形成方式如下,即,其沿撞锤壳体6的外表面从锥部29的前端面直至台阶部30的2个相邻侧面。从缓冲件支承部36正面观察它时,其呈人字形,如图6中C所示,在人字形结构的左右外表面上形成有作为第2卡止部的1对卡合爪38,其沿着凸缘部34的半径方向向外侧突出。0034还有,缓冲件33是由橡胶制成的环形体,其与罩32邻接并套装在卡止片35。

17、和缓冲件支承部36上。缓冲件33的外周面与罩32的外表面相连并形成越向前方越细的锥状说明书CN102139482ACN102139486A4/5页6结构,又如图7所示,在缓冲件33的内周面分别下凹设置有左右1对横向槽部39以及上下1对纵向槽部40,所述1对横向槽部39的形状与1对卡止片35的形状对应,1对纵向槽部40的形状与1对缓冲件支承部36的形状对应。其中,在纵向槽部40上分别形成有作为被卡止部的1对卡止凹部41,在缓冲件支承部36与纵向槽部40嵌合的状态下,1对卡止爪38卡止在1对卡止凹部41中。0035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冲击钻1中,应在将收装有主轴7、冲击机构8、砧座9的撞锤壳体6安装在。

18、机身壳体2上之后再安装罩32和缓冲件33,但本发明采用如下安装方式,即,在分别将横向槽部39对正卡止片35,将纵向槽部40对正缓冲件支承部36的状态下,将缓冲件33套装在罩32的卡止片35以及缓冲件支承部36上。结果,缓冲件支承部36的1对卡止爪38卡止在纵向槽部40的1对卡止凹部41中。如图8所示,缓冲件33安装在罩32的前端并与之邻接。0036在上述状态下,使1对缓冲件支承部36的位置对正撞锤壳体6的台阶部30的上下部分,从撞锤壳体6的前方使砧座9和前端部22分别贯穿罩32和缓冲件33,并由罩32包覆撞锤壳体6,此时,要使罩32退到其凸缘部34与锥部29的前端抵接的位置。结果,如去掉缓冲件。

19、33时的图9所示,不仅1对缓冲件支承部36嵌合在台阶部30的上下部分,罩32的左右1对卡止片35的爪37还分别卡止在前端部22的凹槽31中,因此,罩32和缓冲件33分别被安装在撞锤壳体6上。0037在上述安装状态下,由于上下1对缓冲件支承部36与台阶部30嵌合,因此可防止它们相对转动,而且又由于1对卡止片35的爪37卡止在凹槽31中,因此可防止罩32与撞锤壳体6脱离。所以,不会产生罩32偶尔脱落的情况。另外,因缓冲件33套装在罩32的卡止片35和缓冲件支承部36上,而卡止片35和缓冲件支承部36位于比锥部29的外表面还靠近轴心一侧的位置,所以,缓冲件33的外表面不会从锥部29的外表面突出而是与。

20、之以相连。还有,在安装状态下,罩32的后端缘与机身壳体2的前端缘相接,所以可防止撞锤壳体6露到外面。0038当使用冲击钻1时,通过对设置在把手10上的扳机11进行操作而使电机工作,输出轴5的转动经2个行星齿轮传递给主轴7而使其转动。主轴7经2个圆球21而使撞锤19转动,进而转动与撞锤19卡合的砧座9,因此可由装夹在砧座9前端的加工头完成旋紧螺丝等工作。0039当伴随旋紧操作的进行而传递给砧座9的扭矩增大时,由于撞锤19的转速与主轴7的转速产生差异,圆球21沿V形槽转动,此时,撞锤19不仅与主轴7相对转动还克服螺旋弹簧20的弹力而后退。而当撞锤19与2个扭力臂18脱离时,在螺旋弹簧20的弹力作用。

21、下,圆球21朝向V形槽的前端转动,此时,撞锤19既转动又向前移动。因此,撞锤19会再次与2个扭力臂18卡合而产生转动冲击力冲击。其通过反复脱离和接合砧座9而进一步进行旋紧操作。0040即使伴随着上述冲击的产生而使冲击机构8等产生热量,从而使由金属制成的撞锤壳体6的温度上升,但由于设置有罩32,所以操作人员不会接触到撞锤壳体6,从而不会使操作人员因工具发热而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另外,如图1、图2所示,在撞锤壳体6的前表面上,由于前端部22的外侧被缓冲件33包覆,所以,即使出现在拧紧螺丝时加工头脱离螺丝头而使被加工件与撞锤壳体6的前表面抵接,也会减少被加工件产生划痕的可能。说明书CN10213948。

22、2ACN102139486A5/5页70041如上所述,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冲击钻1时,由于在罩32上设置有卡止片35,所述卡止片35卡止在设置于撞锤壳体6的外周面的凹槽31中,由卡止片35将处于安装在撞锤壳体6上状态下的罩32保持住以防止其松脱。罩32的前端延伸设置有可以套装缓冲件33的缓冲件支承部36,在缓冲件支承部36上设置卡止爪38,缓冲件33套装在缓冲件支承部36的状态下,由卡止爪38卡止在设置于缓冲件33内周的卡止凹部41中,以保持住所述缓冲件33防止其松脱。由于缓冲件33套装在罩32上,所以可将缓冲件33和罩32一起安装在撞锤壳体6上。因此,罩32和缓冲件33之间的安装操作性变得良。

23、好。另外,由于在安装状态下将罩32保持在撞锤壳体6上以防止其松脱,所以,安装的可靠性也得以提高。0042尤其是在本发明中,由于在该罩32的前端,以罩32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2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1对卡止片35,以罩32的轴心为对称中心的2个点对称位置上设置1对缓冲件支承部36,缓冲件支承部36的设置位置与卡止片35的设置位置之间错开一定相位。所以不仅可利用缓冲件支承部36,还能利用卡止片35来套装缓冲件33,所以有助于使缓冲件33在安装状态下保持稳固状态。0043另外,由于撞锤壳体6上的被卡止部为沿撞锤壳体6的周向设置的凹槽31,第1卡止部沿着撞锤壳体6的外表面形成,设置在该第1卡止部前端的爪37。

24、为卡止在凹槽31中的卡止片35。所以不仅可容易地形成被卡止部和第1卡止部,还能使罩32以防松脱的状态牢固地保持在撞锤壳体6上。0044还有,被卡止部、第1卡止部、第2卡止部和缓冲件支承部等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例如被卡止部可以不是环形凹槽,而是沿圆周方向具有规定长度的槽,或者可以用突条来代替槽。另外,对于第1卡止部,也可以增加卡止片的宽度,或者设置3个以上的卡止片,或者也可减小其伸向前方的长度而设置在罩的前端缘上。还有,对于缓冲件支承部,也可以不具有台阶部或在撞锤壳体上不形成人字形而形成圆弧形结构,缓冲件支承部也可设置3个以上。对于第2卡止部,也可根据缓冲件一侧的被卡止部的形状而适当地改变。

25、其个数或形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卡止部的卡止片和缓冲件支承部是分开设置的,但是双方也可以沿圆周方向连续形成,或者也可以兼用第1卡止部和缓冲件支承部,并且在缓冲件支承部上设置卡止在撞锤壳体外周面上的爪。0045另外对于前部壳体的形状,即使不形成前端部为直径相等的结构而形成整个外表面的纵截面呈锥形的结构,或其后部部分不形成锥部而形成直径大于前端部直径的直径相等部、即其成为具有梯度直径的筒体时,均可适用本发明。当然,冲击工具也不局限于冲击钻,也可适用冲击扳手等其他种类的工具。尤其不局限于具有使用撞锤的冲击机构的类型,即使是具有使用油压单元的冲击机构的类型,也可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罩和缓冲件的。

26、安装方式。说明书CN102139482ACN102139486A1/8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139482ACN102139486A2/8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39482ACN102139486A3/8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139482ACN102139486A4/8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139482ACN102139486A5/8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2139482ACN102139486A6/8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2139482ACN102139486A7/8页14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139482ACN102139486A8/8页15图9说明书附图CN10213948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