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锰系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钢板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锰系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钢板的制备方法, 属于合金钢冶炼和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制造、 架设桥梁、 造船、 车辆制造、 石油管道、 航空等领域广泛地使用着各 种规格的钢板。由于服役条件及焊接工艺的限制, 这类用途的钢板不仅要求材料具有足够 的强度和塑性, 而且还要求有一定的低温韧性和优良的焊接性能, 以适应服役环境和制造 工艺的要求。超低碳贝氏体钢是国际上近 20 年来发展起来的一大类高强度、 高韧性、 焊接 性能优良的新钢种, 被国际上称为 21 世纪的钢种。它是现代冶金生产技术与物理冶金研究 成果相结合的产物。
目前开发的超低碳贝氏体钢中含有 Ni、 Mo、 Cu 元素, 合金成本高。例如台湾中钢 联的专利 (TW258757 ; 发明人 : JANG J 等 ) “具有好的可焊性和抗腐蚀性的低锰系超低碳贝 氏体钢的生产工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申请的 “铜硼系低碳及超低碳贝氏体高强钢” , 鞍山 钢铁集团公司申请的 “一种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生产方法” , 均在合金成分中添加了 Ni、 Mo、 2 Cu 元素, 特别是对于屈服强度大于 500MPa(N/mm ) 的高强度级别钢的合金设计。同时社会 对于厚度≤ 30mm 的中厚板需求增大, 研制大厚度、 高强度的超低碳中厚板是目前国内外探 索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锰系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钢板的制备方法, 避免添加 Ni、 Mo、 Cu 等贵重元素, 降低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成本。采用 C、 Mn、 Si 作为主要合金元素, 加 入 Cr、 Nb、 Ti、 V 元素之一或几种, 从而实现不同厚度、 不同强度级别的超低碳贝氏体钢。
本发明提出的锰系超低碳贝氏体钢, 用常规炼钢冶炼后, 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 比为 :
C: 0.01 ~ 0.08wt%
Mn : 1.8 ~ 3.2wt%
Si : 0.2 ~ 1.5wt%
Cr : 0 ~ 1.5wt%
Nb : 0 ~ 0.08wt%
Ti : 0 ~ 0.04wt%
V: 0 ~ 0.1wt%
P: 0 ~ 0.02wt%
S: 0 ~ 0.01wt%
其余为 Fe。
本发明提出的使用上述锰系超低碳贝氏体钢制备钢板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上所述 ;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00 ~ 1250℃, 保温 1 ~ 2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 ~ 110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 ~ 850℃时结束 轧制, 得到板材 ;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200 ~ 500℃时,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至室温。
上述方法中, 对板材进行校直前的冷却速度可以为 1 ~ 30℃ / 秒。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 将板材在 200 ~ 600℃回火 1 ~ 2 小时。
本发明提出的锰系超低碳贝氏体钢及其钢板的制备方法, 采用合理的轧制工艺、 冷却制度、 热处理工艺, 从而获得不同厚度、 不同强度级别的超低碳贝氏体钢板。该钢种合 金成本低, 工艺简单, 强度系列化, 低温韧性良好, 冷弯性能良好, 焊接性能良好, 抗 HIC、 SCC 能力良好, 可应用到工程机械、 管线、 船舶、 桥梁以及海洋平台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锰系超低碳贝氏体钢, 用常规炼钢冶炼后, 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 比为 : C: 0.01 ~ 0.08wt%
Mn : 1.8 ~ 3.2wt%
Si : 0.2 ~ 1.5wt%
Cr : 0 ~ 1.5wt%
Nb : 0 ~ 0.08wt%
Ti : 0 ~ 0.04wt%
V: 0 ~ 0.1wt%
P: 0 ~ 0.02wt%
S: 0 ~ 0.01wt%
其余为 Fe。
本发明提出的使用上述锰系超低碳贝氏体钢制备钢板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上所述 ;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00 ~ 1250℃, 保温 1 ~ 2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 ~ 110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 ~ 850℃时结束 轧制, 得到板材 ;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200 ~ 500℃时,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至室温。
上述方法中, 对板材进行校直前的冷却速度可以为 1 ~ 30℃ / 秒。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 将板材在 200 ~ 600℃回火 1 ~ 2 小时。
本发明方法中选择的主要合金元素在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的作用在于 :
C: 本发明 C 含量选择在 0.01 ~ 0.08wt%, 这样既可以避免 C 对钢焊接性能和低 温韧性的危害, 也有利于生产操作性和可行性, 同时可以实现不同厚度、 不同强度级别的钢 的设计。
Mn : 本发明 Mn 含量选择在 2.0 ~ 3.0wt%, 利用 Mn 在相界面的富集所产生的溶质 拖曳及类拖曳效应, 促进贝氏体转变, 而且成本低廉。
Si : 本发明 Si 含量选择在 0.2 ~ 1.5wt%, Si 是非碳化物形成元素, 具有较高的固 溶强化效果, Si 可促进 Mn 在相界面的富集, 有利于促进贝氏体转变。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 首先控制板坯再加热温度, 再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避免奥氏 体晶粒粗化 ; 也不宜过低, 否则微合金元素不能充分固溶。控制轧制阶段控制轧制温度在 Ar3 以上。 控制终冷温度使过冷奥氏体进入贝氏体转变区, 得到优良的强韧性配合。 可根据 性能需要选择适当的温度回火, 可以改善冲击韧性, 同时当终止冷却温度低于 400℃时, 可 以在回火过程中进行校直。
以下介绍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 实施例的具体成分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示。
实施例 1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示;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00℃, 保温 1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5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 材;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500℃时, 冷却速度为 30℃ / 秒,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 至室温。
实施例 2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示;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00℃, 保温 1.5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 ~ 110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材 ;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450℃时, 冷却速度为 15℃ / 秒,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 至室温 ;
(5) 将上述板材加温至 250℃, 回火 1 小时, 然后空冷至室温。
实施例 3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示;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50℃, 保温 1.5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10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5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 材;
(4) 将上述板材空冷至 500℃,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至室温 ;
(5) 经上述板材加热至 450℃, 回火 2 小时, 然后空冷至室温。
实施例 4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示;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00℃, 保温 1.5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 材;(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500℃时, 冷却速度为 25℃ / 秒,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 实施例 5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00℃, 保温 1.5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400℃时, 冷却速度为 15℃ / 秒,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 实施例 6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00℃, 保温 1.5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450℃时, 冷却速度为 20℃ / 秒,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 实施例 7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00℃, 保温 1.5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至室温。
示;
材;
至室温。
示;
材;
至室温。
示;
材;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400℃时, 冷却速度为 10℃ / 秒,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 至室温 ;
(5) 将上述钢板加热至 460℃, 保温 2 小时, 然后空冷至室温。
实施例 8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示;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50℃, 保温 2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 材;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400℃时, 冷却速度为 5℃ / 秒,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 至室温 ;
(5) 将上述钢板加热至 460℃, 保温 2 小时, 然后空冷至室温。
实施例 9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示;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50℃, 保温 2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300℃时, 冷却速度为 3℃ / 秒, 然后空冷至室温 ; (5) 将上述钢板加热至 520℃, 保温 2 小时,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至室温。 实施例 10 (1) 用常规炼钢工艺冶炼后, 连铸成板坯, 使钢中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如表 1 所 (2) 将上述板坯加温至 1250℃, 保温 2 小时 ; (3) 将上述板坯冷却至 1050℃时, 对板坯进行轧制, 至 800℃时结束轧制, 得到板 (4) 将上述板材冷却至 300℃时, 冷却速度为 1℃ / 秒, 然后空冷至室温 ; (5) 将上述钢板加热至 520℃, 保温 2 小时, 对板材进行校直, 然后空冷至室温。 表 1、 本发明实施例化学成分 (wt% )材;
示;
材;
表 2、 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物性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