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pdf

上传人:宁*** 文档编号:8907028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23414.X

申请日:

20150720

公开号:

CN105039439B

公开日:

2018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P7/64,C12R1/245

主分类号:

C12P7/64,C12R1/245

申请人:

南昌大学

发明人:

刘晓华,李海星

地址:

330031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优先权:

CN201510423414A

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施秀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每克干酪乳杆菌CGMCC 1.574菌体重悬于5mL透性化处理液中,37℃处理20min,离心收集透性化菌体;(2)用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离心收集菌体,将每克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20mL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菌悬液体积0.5‑2.0%的吐温‑20混合均匀,4‑40℃处理2‑6h,离心收集菌体,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衣菌体;(3)将每克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入正己烷体积0.1‑0.3%的亚油酸,4‑40℃下反应1‑12h;(4)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回收正己烷,产物为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本发明反应时间短,包衣菌体可重复使用多次,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无环境污染,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书

1.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干酪乳杆菌()CGMCC1.574菌体,按每克湿菌体重悬于5mL透性化处理液中计,将湿菌体重悬于透性化处理液中,重悬菌体经37℃处理20min,离心收集透性化菌体;(2)透性化菌体用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离心收集菌体,按每克湿菌体重悬于20mL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计,将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菌悬液体积百分比0.5-2.0%的吐温-20混合均匀,于4-40℃处理2-6h,离心收集菌体,将菌体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衣菌体;(3)按每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计,将包衣菌体加入到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0.3%的亚油酸,在4-40℃下反应1-12h;(4)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将正己烷溶液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正己烷,产物为9,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步骤(1)所述的透性化处理液为体积百分比0.5-3.0%的曲拉通X-100,5-50μM的亚油酸,20-20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1)中透性化处理液为体积百分比1.0-2.0%的曲拉通X-100,15-35μM的亚油酸,30-10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中吐温-20的加入量为菌悬液体积百分比的0.7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中处理温度为4-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2)中处理时间为3-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3)中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25-0.25%的亚油酸,在15-30℃下反应2-6h。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 是一组十八碳共轭二烯酸的统称,共轭双键有4种位置异构(8,10; 9,11; 10,12; 11,13)和4种几何异构(cis,cis; cis,trans; trans,cis; trans,trans),共有多达16种异构体,如:c9,t11-CLA和t10,c12-CLA异构体等。研究发现CLA具有抗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糖尿病等生理功能,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生理活性具有异构体特异性,现在普遍认为c9,t11-CLA异构体具有抗癌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在自然界中,CLA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奶和肉中的脂肪中,主要由c9,t11-CLA和少量t9,t11-CLA,t10,c11-CLA等异构体构成,但其含量通常都小于10mg/g脂肪,无法满足以保健和医疗为目的的开发应用。

为实现CLA异构体的大量制备,人们已对微生物发酵制备CLA进行了较多研究。目前,微生物发酵均在水溶液中进行,由于所加的发酵底物—亚油酸是脂溶性物质,因此亚油酸加入发酵液前需经乳化处理,且添加量受到限制,从发酵液中获得CLA产物需经有机溶剂萃取,整个生产工艺存在发酵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的缺点。发明专利CN201110105610提出了一种植物乳杆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方法,底物添加量为25mg/mL,发酵时间长达120h,CLA的产量只有1.02mg/mL,底物的转化率只有4%。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显著缩短合成时间、提高产量和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菌体的透性化处理: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CGMCC 1.574菌体,按每克湿菌体重悬于5mL透性化处理液中计,将湿菌体重悬于透性化处理液中(所述的透性化处理液为体积百分比0.5-3.0%的曲拉通X-100,5-50μM的亚油酸,20-20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重悬菌体经37℃处理20min,离心收集透性化菌体。

(2)菌体包衣处理:透性化菌体用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离心收集菌体,按每克湿菌体重悬于20mL5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计,将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菌悬液体积百分比0.5-2.0%的吐温-20混合均匀,于4-40℃处理2-6h,离心收集菌体,将菌体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衣菌体。

(3)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按每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计,将包衣菌体加入到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0.3%的亚油酸,在4-40℃下反应1-12h。

(4)产物收集: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将正己烷溶液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正己烷,产物为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1)中透性化处理液优选为体积百分比1.0-2.0%的曲拉通X-100,15-35μM的亚油酸,30-100mM、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中吐温-20的加入量优选为菌悬液体积百分比的0.75-1.5%。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中处理温度优选为4-25℃。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2)中处理时间优选为3-5h。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3)中优选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25-0.25%的亚油酸,在15-30℃下反应2-6h。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4)中包衣菌体可重复用于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

本发明所用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CGMCC 1.574,系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保藏菌株,编号为1.574,该菌株能产生特异性的亚油酸异构酶,通过生物异构化可将亚油酸转化成c9,t11-CLA异构体。目前,还没有分离到有确切催化活性的亚油酸异构酶纯品。因此,该异构化反应可能是由多酶体系共同催化完成。

通过该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含体积百分比0.15%亚油酸的正己烷溶液反应后所合成c9,t11-CLA异构体的含量为体积百分比0.1395%,亚油酸的转化率为93.0%。本发明所述的步骤(4)中包衣菌体可重复用于步骤(3)的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c9,t11-CLA异构体,包衣菌体重复使用五次后,其催化活性仍大于90%。

针对现有微生物发酵合成CLA均在水溶液中进行,整个生产工艺存在发酵周期长,从发酵液中提取CLA产物困难,菌体不能重复使用,生产成本高,产量低等诸多缺点。本发明提出了通过微生物菌体在有机介质中将亚油酸催化合成c9,t11-CLA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曲拉通X-100处理干酪乳杆菌CGMCC 1.574,在保持菌体完整性的同时,提高菌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一方面可以确保在后续包衣处理时细胞内的亚油酸异构酶表面能形成完整包衣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反应底物亚油酸和产物CLA进出菌体的速率,减少高浓度底物和产物对催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大大缩短反应时间。

本发明在透性化处理菌体时,加入5-50μM的亚油酸,亚油酸可以和菌体中亚油酸异构酶催化活性中心结合,在菌体包衣处理时,能在酶的催化活性中心形成分子印迹,使菌体在冷冻干燥后酶的催化活性中心构象不变,能在有机介质中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本发明结合在菌体包衣处理过程中选用合适的磷酸盐缓冲液、吐温-20浓度和包衣温度、时间,使所得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仍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包衣后菌体中酶的热稳定性提高,每批次反应时间仅需4h,远小于传统水溶液中批次发酵所需的数天时间。

本发明所得包衣菌体在正己烷中有较高催化活性,只需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将正己烷溶液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正己烷,即可得到产物c9,t11-CLA。离心所得包衣菌体可多次重复用于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c9,t11-CLA异构体,显著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正己烷是食用油脂工业常用的有机溶剂,这也保证了本发明所得c9,t11-CLA的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直接对菌体进行包衣处理,作为固定化酶用于催化反应,一方面减少了酶分离纯化的成本,避免了酶在提取时活性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将多酶体系包在一起,使整个反应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再者包衣菌体颗粒大于包衣酶,易于从反应溶液中分离出来,且过滤阻力较小,因此,包衣菌体更加适合用于连续反应的柱式反应器。

本发明通过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避免了在传统水溶液反应体系中底物亚油酸溶解度低和产物CLA提取困难的问题。包衣菌体中酶的热稳定性提高,每批次反应时间仅需4h,远小于传统水溶液中发酵所需的数天时间。包衣菌体可重复使用多次,显著提高产品产量,且无环境污染,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而传统水溶液体系发酵液中的菌体只能使用一次,生产成本高,且发酵废液处理费用高,易污染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将活化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CGMCC 1.574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中,于30℃下培养20h,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将10克湿菌体重悬于50mL含体积百分比1.5%的曲拉通X-100、25μM的亚油酸和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的透性化处理液中,37℃水浴处理20min,5000g离心10min得到透性化菌体。

透性化菌体用5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洗涤后,6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将湿菌体重悬于20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中,加入2 mL吐温-20并混合均匀,于4℃搅拌处理4h,6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菌体经-80℃预冻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包衣菌体。

将1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入0.9mL亚油酸,在25℃下搅拌反应4h。6000g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将正己烷溶液在40℃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正己烷,得到0.9mL产物,其中c9,t11-CLA的含量为93.0%。将收集到的包衣菌体重复用于上述合成反应,连续使用五次时产物中c9,t11-CLA的含量为90.5%。

实施例2。

将活化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CGMCC 1.574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中,于30℃下培养18h,4000g离心5min收集菌体,将10克湿菌体重悬于50mL含体积百分比3.0%的曲拉通X-100、5μM的亚油酸和20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的透性化处理液中,37℃水浴处理20min,4000g离心10min得到透性化菌体。

透性化菌体用5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洗涤后,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将湿菌体重悬于20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中,加入4mL吐温-20并混合均匀,于4℃搅拌处理2h,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菌体经-80℃预冻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包衣菌体。

将1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入1.8mL亚油酸,在40℃下搅拌反应12h。6000g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将正己烷溶液在40℃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正己烷,得到1.8mL产物,其中c9,t11-CLA的含量为81.2%。将收集到的包衣菌体重复用于上述合成反应,连续使用五次时产物中c9,t11-CLA的含量为71.3%。

实施例3。

将活化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CGMCC 1.574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中,于30℃下培养18h,4000g离心5min收集菌体,将10克湿菌体重悬于50mL含体积百分比0.5%的曲拉通X-100、50μM的亚油酸和2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的透性化处理液中,37℃水浴处理20min,4000g离心10min得到透性化菌体。

透性化菌体用5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洗涤后,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将湿菌体重悬于20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中,加入1mL吐温-20并混合均匀,于4℃搅拌处理6h,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菌体经-80℃预冻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包衣菌体。

将1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搅拌均匀,加0.6mL亚油酸,在4℃下搅拌反应6h。6000g离心分离包衣菌体,将正己烷溶液在40℃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正己烷,得到0.6mL产物,其中c9,t11-CLA的含量为90.9%。将收集到的包衣菌体重复用于上述合成反应,连续使用五次时产物中c9,t11-CLA的含量为86.3%。

实施例4。

将活化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CGMCC 1.574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中,于30℃下培养20h,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将10克湿菌体重悬于50mL含体积百分比1.5%的曲拉通X-100、25μM的亚油酸和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的透性化处理液中,37℃水浴处理20min,5000g离心10min得到透性化菌体。

透性化菌体用5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洗涤后,6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将湿菌体重悬于20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pH5.8)中,加入2 mL吐温-20并混合均匀,于4℃搅拌处理4h,6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菌体经-80℃预冻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包衣菌体。

将1克冻干包衣菌体装入柱式生物反应器中,将0.9mL亚油酸加入到300mL正己烷中混匀,通过泵将含亚油酸的正己烷溶液注入反应器,流量为3mL/min,收集流出液,将流出液重复注入反应器2次,收集流出液,在40℃进行减压蒸馏,回收正己烷,得到0.9mL产物,其中c9,t11-CLA的含量为91.5%。通过将数个柱式生物反应器串联在一起,可以实现连续生产。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423414.X (22)申请日 2015.07.20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5039439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11.11 (73)专利权人 南昌大学 地址 330031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 府大道999号 (72)发明人 刘晓华李海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36115 代理人 施秀瑾 (51)Int.Cl. C12P 7/64(2006.01) C12R 1/245(2006.01。

2、) 审查员 贾麒 (54)发明名称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 酸异构体的方法 (57)摘要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 酸异构体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1) 将每克干酪 乳杆菌CGMCC1.574菌体重悬于5mL透性化处理 液中, 37处理20min, 离心收集透性化菌体;(2) 用5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 离心收集 菌体, 将每克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20mL5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加入菌悬液体积0.5- 2.0%的吐温-20混合均匀, 4-40处理2-6h, 离心 收集菌体, 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衣菌体;(3) 将每克 包衣菌体加入到6。

3、00mL正己烷中, 搅拌均匀, 加入 正己烷体积0.1-0.3%的亚油酸, 4-40下反应1- 12h;(4) 离心分离包衣菌体, 回收正己烷, 产物为 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 本发明反应时间短, 包衣菌体可重复使用多次, 产量得到了显著提 高, 无环境污染,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5039439 B 2018.06.08 CN 105039439 B 1.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 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 骤: (1) 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CGMCC 1.574菌体, 。

4、按 每克湿菌体重悬于5mL透性化处理液中计, 将湿菌体重悬于透性化处理液中, 重悬菌体经37 处理20min, 离心收集透性化菌体; (2) 透性化菌体用5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 离心收集菌体, 按每克湿菌体重 悬于20mL 5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计, 将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 加入 菌悬液体积百分比0.5-2.0%的吐温-20混合均匀, 于4-40处理2-6h, 离心收集菌体, 将菌 体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衣菌体; (3) 按每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计, 将包衣菌体加入到正己烷中, 搅拌 均匀, 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0.3%。

5、的亚油酸, 在4-40下反应1-12h; (4) 离心分离包衣菌体, 将正己烷溶液进行减压蒸馏, 回收正己烷, 产物为c9,t11-共轭 亚油酸异构体; 步骤 (1) 所述的透性化处理液为体积百分比0.5-3.0%的曲拉通X-100, 5-50 M的亚油 酸, 20-20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 (1) 中透性化处理液为体积百分比1.0-2.0%的曲拉通X-100, 15-35 M 的亚油酸, 30-10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

6、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 (2) 中吐温-20的加入量为菌悬液体积百分比的0.7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 (2) 中处理温度为4-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 (2) 中处理时间为3-5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 (3) 中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25-0.25%的亚油酸, 在15-30下反 应2-6h。 权利要求书 1/1 页。

7、 2 CN 105039439 B 2 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 是一组十八碳共轭二烯酸的统 称, 共轭双键有4种位置异构 (8,10; 9,11; 10,12; 11,13) 和4种几何异构 (cis,cis; cis, trans; trans,cis; trans,trans) , 共有多达16种异构体, 如:c9,t11-CLA和t10,c12-CLA 异构体等。 研究发现CLA具有抗癌、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增强机体。

8、免疫力、 抗糖尿病等生理功 能, 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生理活性具有异构体特异性, 现在普遍认为c9,t11-CLA异构 体具有抗癌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在自然界中, CLA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的奶和肉中 的脂肪中, 主要由c9,t11-CLA和少量t9,t11-CLA,t10,c11-CLA等异构体构成, 但其含量通 常都小于10mg/g脂肪, 无法满足以保健和医疗为目的的开发应用。 0003 为实现CLA异构体的大量制备, 人们已对微生物发酵制备CLA进行了较多研究。 目 前, 微生物发酵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由于所加的发酵底物亚油酸是脂溶性物质, 因此亚油 酸加入发酵液前需经乳化处理,。

9、 且添加量受到限制, 从发酵液中获得CLA产物需经有机溶剂 萃取 , 整 个 生 产工 艺 存 在发 酵 周期长 、 生 产成 本高 、 产量 低的 缺 点 。 发明 专 利 CN201110105610提出了一种植物乳杆菌生物转化共轭亚油酸的方法, 底物添加量为25mg/ mL, 发酵时间长达120h, CLA的产量只有1.02mg/mL, 底物的转化率只有4%。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出一种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 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的方法, 显著缩短合成时间、 提高产量和转化率、 降低生产成本。 0005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 菌体。

10、的透性化处理: 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CGMCC 1.574菌体, 按每克湿菌体重悬于5mL透性化处理液中计, 将湿菌体重悬于透 性化处理液中 (所述的透性化处理液为体积百分比0.5-3.0%的曲拉通X-100, 5-50 M的亚油 酸, 20-20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 , 重悬菌体经37处理20min, 离心收集透性化菌体。 0007 (2) 菌体包衣处理: 透性化菌体用5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洗涤后, 离心收集菌 体, 按每克湿菌体重悬于20mL5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计, 将透性化湿菌体重悬于。

11、磷 酸盐缓冲液中, 加入菌悬液体积百分比0.5-2.0%的吐温-20混合均匀, 于4-40处理2-6h, 离心收集菌体, 将菌体冷冻干燥后得到包衣菌体。 0008 (3) 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 按每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计, 将包衣 菌体加入到正己烷中, 搅拌均匀, 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0.3%的亚油酸, 在4-40下反 应1-12h。 0009 (4) 产物收集: 离心分离包衣菌体, 将正己烷溶液进行减压蒸馏, 回收正己烷, 产物 为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5039439 B 3 0010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 (1) 中透性化。

12、处理液优选为体积百分比1.0-2.0%的曲拉通X- 100, 15-35 M的亚油酸, 30-100mM、 pH5.8的磷酸盐缓冲液。 0011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 (2) 中吐温-20的加入量优选为菌悬液体积百分比的0.75- 1.5%。 0012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 (2) 中处理温度优选为4-25。 0013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 (2) 中处理时间优选为3-5h。 0014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 (3) 中优选加入正己烷体积百分比0.125-0.25%的亚油酸, 在 15-30下反应2-6h。 0015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 (4) 中包衣菌体可重复用于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c9,t11-共轭 亚油酸异构。

13、体。 0016 本发明所用的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CGMCC 1.574, 系中国普通微生 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GMCC) 保藏菌株, 编号为1.574, 该菌株能产生特异性的亚油酸异构 酶, 通过生物异构化可将亚油酸转化成c9,t11-CLA异构体。 目前, 还没有分离到有确切催化 活性的亚油酸异构酶纯品。 因此, 该异构化反应可能是由多酶体系共同催化完成。 0017 通过该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方法, 在优化条件下, 含体积百分比0.15% 亚油酸的正己烷溶液反应后所合成c9,t11-CLA异构体的含量为体积百分比0.1395%, 亚油 酸的转化。

14、率为93.0%。 本发明所述的步骤 (4) 中包衣菌体可重复用于步骤 (3) 的有机介质中 生物合成c9,t11-CLA异构体, 包衣菌体重复使用五次后, 其催化活性仍大于90%。 0018 针对现有微生物发酵合成CLA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整个生产工艺存在发酵周期长, 从发酵液中提取CLA产物困难, 菌体不能重复使用, 生产成本高, 产量低等诸多缺点。 本发明 提出了通过微生物菌体在有机介质中将亚油酸催化合成c9,t11-CLA的新方法。 该方法首先 通过曲拉通X-100处理干酪乳杆菌CGMCC 1.574, 在保持菌体完整性的同时, 提高菌体细胞 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一方面可以确保在后续包。

15、衣处理时细胞内的亚油酸异构酶表面能形 成完整包衣层,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反应底物亚油酸和产物CLA进出菌体的速率, 减少高浓度 底物和产物对催化反应的抑制作用, 大大缩短反应时间。 0019 本发明在透性化处理菌体时, 加入5-50 M的亚油酸, 亚油酸可以和菌体中亚油酸 异构酶催化活性中心结合, 在菌体包衣处理时, 能在酶的催化活性中心形成分子印迹, 使菌 体在冷冻干燥后酶的催化活性中心构象不变, 能在有机介质中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同时, 本发明结合在菌体包衣处理过程中选用合适的磷酸盐缓冲液、 吐温-20浓度和包衣温度、 时 间, 使所得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仍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 包衣后菌体。

16、中酶的热稳定性提 高, 每批次反应时间仅需4h, 远小于传统水溶液中批次发酵所需的数天时间。 0020 本发明所得包衣菌体在正己烷中有较高催化活性, 只需离心分离包衣菌体, 将正 己烷溶液进行减压蒸馏, 回收正己烷, 即可得到产物c9,t11-CLA。 离心所得包衣菌体可多次 重复用于有机介质中生物合成c9,t11-CLA异构体, 显著缩短了生产时间, 提高了产量, 降低 了生产成本。 此外, 正己烷是食用油脂工业常用的有机溶剂, 这也保证了本发明所得c9, t11-CLA的使用安全性。 0021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2 本发明直接对菌体进行包衣处理, 作为固定化酶用于催。

17、化反应, 一方面减少了酶 分离纯化的成本, 避免了酶在提取时活性的损失; 另一方面可以将多酶体系包在一起, 使整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5039439 B 4 个反应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再者包衣菌体颗粒大于包衣酶, 易于从反应溶液中分离出来, 且 过滤阻力较小, 因此, 包衣菌体更加适合用于连续反应的柱式反应器。 0023 本发明通过包衣菌体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 避免了在传统水溶液反应体系 中底物亚油酸溶解度低和产物CLA提取困难的问题。 包衣菌体中酶的热稳定性提高, 每批次 反应时间仅需4h, 远小于传统水溶液中发酵所需的数天时间。 包衣菌体可重复使用多次, 显 著提高产品。

18、产量, 且无环境污染, 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而传统水溶液体系发酵液中的菌体 只能使用一次, 生产成本高, 且发酵废液处理费用高, 易污染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通过以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将活化的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CGMCC 1.574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 中, 于30下培养20h, 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将10克湿菌体重悬于50mL含体积百分比 1.5%的曲拉通X-100、 25 M的亚油酸和5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的透性化处理液中, 37 水浴处理20min, 5000g。

19、离心10min得到透性化菌体。 0027 透性化菌体用5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洗涤后, 6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将湿菌体重悬于20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中, 加入2 mL吐温-20并混合均匀, 于4 搅拌处理4h, 6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菌体经-80预冻后进行冷冻干燥, 得到包衣菌体。 0028 将1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 搅拌均匀, 加入0.9mL亚油酸, 在25 下搅拌反应4h。 6000g离心分离包衣菌体, 将正己烷溶液在40进行减压蒸馏, 回收正己烷, 得到0.9mL产物, 其中c9,t11-CLA。

20、的含量为93.0%。 将收集到的包衣菌体重复用于上述合成 反应, 连续使用五次时产物中c9,t11-CLA的含量为90.5%。 0029 实施例2。 0030 将活化的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CGMCC 1.574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 中, 于30下培养18h, 4000g离心5min收集菌体, 将10克湿菌体重悬于50mL含体积百分比 3.0%的曲拉通X-100、 5 M的亚油酸和20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的透性化处理液中, 37 水浴处理20min, 4000g离心10min得到透性化菌体。 0031 透性化菌体用5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

21、 (pH5.8) 洗涤后, 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将湿菌体重悬于20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中, 加入4mL吐温-20并混合均匀, 于4搅 拌处理2h, 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菌体经-80预冻后进行冷冻干燥, 得到包衣菌体。 0032 将1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 搅拌均匀, 加入1.8mL亚油酸, 在40 下搅拌反应12h。 6000g离心分离包衣菌体, 将正己烷溶液在40进行减压蒸馏, 回收正己 烷, 得到1.8mL产物, 其中c9,t11-CLA的含量为81.2%。 将收集到的包衣菌体重复用于上述合 成反应, 连续使用五次时。

22、产物中c9,t11-CLA的含量为71.3%。 0033 实施例3。 0034 将活化的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CGMCC 1.574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 中, 于30下培养18h, 4000g离心5min收集菌体, 将10克湿菌体重悬于50mL含体积百分比 0.5%的曲拉通X-100、 50 M的亚油酸和2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的透性化处理液中, 37 水浴处理20min, 4000g离心10min得到透性化菌体。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5039439 B 5 0035 透性化菌体用5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洗涤。

23、后, 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将湿菌体重悬于20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中, 加入1mL吐温-20并混合均匀, 于4搅 拌处理6h, 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菌体经-80预冻后进行冷冻干燥, 得到包衣菌体。 0036 将1克冻干包衣菌体加入到600mL正己烷中, 搅拌均匀, 加0.6mL亚油酸, 在4下搅 拌反应6h。 6000g离心分离包衣菌体, 将正己烷溶液在40进行减压蒸馏, 回收正己烷, 得到 0.6mL产物, 其中c9,t11-CLA的含量为90.9%。 将收集到的包衣菌体重复用于上述合成反应, 连续使用五次时产物中c9,t11-CLA的含。

24、量为86.3%。 0037 实施例4。 0038 将活化的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CGMCC 1.574菌种接种到MRS培养基 中, 于30下培养20h, 5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将10克湿菌体重悬于50mL含体积百分比 1.5%的曲拉通X-100、 25 M的亚油酸和5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的透性化处理液中, 37 水浴处理20min, 5000g离心10min得到透性化菌体。 0039 透性化菌体用5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 (pH5.8) 洗涤后, 6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将湿菌体重悬于200mL50mM磷酸盐缓冲液。

25、 (pH5.8) 中, 加入2 mL吐温-20并混合均匀, 于4 搅拌处理4h, 6000g离心10min收集菌体, 菌体经-80预冻后进行冷冻干燥, 得到包衣菌体。 0040 将1克冻干包衣菌体装入柱式生物反应器中, 将0.9mL亚油酸加入到300mL正己烷 中混匀, 通过泵将含亚油酸的正己烷溶液注入反应器, 流量为3mL/min, 收集流出液, 将流出 液重复注入反应器2次, 收集流出液, 在40进行减压蒸馏, 回收正己烷, 得到0.9mL产物, 其 中c9,t11-CLA的含量为91.5%。 通过将数个柱式生物反应器串联在一起, 可以实现连续生 产。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5039439 B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