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压敏胶带.pdf

上传人:梁腾 文档编号:8873020 上传时间:2021-01-0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17969.2

申请日:

20140109

公开号:

CN106189908A

公开日:

2016120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J7/02,C09J133/12,C09J11/04,C09J11/06,C09J11/08,C08F220/14,C08F220/18,C08F2/44

主分类号:

C09J7/02,C09J133/12,C09J11/04,C09J11/06,C09J11/08,C08F220/14,C08F220/18,C08F2/44

申请人:

斯迪克新型材料(江苏)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金闯,张庆杰

地址:

223900 江苏省苏州市泗洪经济开发区衡山北路西侧

优先权:

CN201610617969A,CN201410008862A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马明渡;王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包括以下步骤:将0.42份微米级SiO2粉体、0.26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8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2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将2.6份纳米级SiO2粉体、1.6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0.65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加入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将调制后预分散液、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帖烯树脂,偶氮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本发明提高了与离型剂涂层接触的雾面涂层表面粗糙度均匀性和结合力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压敏胶带通过以下步骤获得:第一步.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步骤1.将0.25份微米级SiO粉体、0.3份微米级AlO粉体和1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4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步骤2.将3份纳米级SiO粉体、1.4份纳米级AlO粉体和异氰酸酯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步骤3.将甲基丙烯酸甲酯80份、丙烯酸乙酯35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份加入32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步骤4.将步骤2的调制后预分散液、步骤3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5份,帖烯树脂4份,偶氮化合物1.4份,N-亚硝基化合物6份,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拌,从而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步骤5.将步骤4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酸胶黏剂;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1)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酸胶黏层(2);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2)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压敏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为PA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压敏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以后还包括以下步骤:第四步.烘烤;第五步.收卷。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带,特别涉及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

背景技术

丙烯酸胶黏剂用于将某种物体粘连在另一种物体上。人们对于各种家具或电子产品的款式、颜色等视觉上的要求更加重视,因此电子产品的外观显得尤为重要,这对粘胶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常需要粘着力强且厚度在较薄的粘胶带。对于电子产品或者其它产品,一旦使用粘胶带,则需要该粘胶带在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下能一直维持粘性,且能容易将胶黏剂从薄膜上剥离,其次,现有技术在兼顾均匀性等其它性能下,提高雾面粗糙度存在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该丙烯酸压敏胶带提高了与离型剂涂层接触的雾面涂层表面粗糙度均匀性,解决离型纸的淋膜层与离型剂涂层结合力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有利于剥离以及避免残留压敏胶和将离型剂残留于压敏胶层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所述丙烯酸压敏胶带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第一步. 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步骤1. 将0.25份微米级SiO2粉体、0.3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4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步骤2. 将3份纳米级SiO2粉体、1.4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80份、丙烯酸乙酯35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份加入32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步骤4. 将步骤2的调制后预分散液、步骤3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5份,帖烯树脂4份,偶氮化合物1.4份,N-亚硝基化合物6份,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拌,从而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步骤5. 将步骤4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第二步. 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酸胶黏层;

第三步. 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材层为PE薄膜层、PP薄膜层、PA薄膜层、PC薄膜层中的一种。

2.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步中,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冷凝回收。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三步以后还包括以下步骤:第四步. 烘烤;第五步. 收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 本发明丙烯酸压敏胶带,其采用纳米级和微米级SiO2粉体、Al2O3粉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波搅拌共同作用与硅烷偶联剂、异氰酸酯共同作用,相对单一使用纳米级或微米级SiO2粉体、Al2O3粉体,提高了丙烯酸胶黏剂粗糙度,也有利于SiO2粉体、Al2O3粉体均匀分布和在体系中的分散;其次,偶氮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的加入,也避免了SiO2粉体、Al2O3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提高了与基材结合力。

2. 本发明丙烯酸压敏胶带,松香树脂,帖烯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共同作用,避免了了由SiO2粉体、Al2O3粉体加入导致的耐高温性能的下降,提高了耐高温性能,以及在温差变化下的粘度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所述丙烯酸压敏胶带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第一步. 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步骤1. 将0.25份微米级SiO2粉体、0.3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4份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步骤2. 将3份纳米级SiO2粉体、1.4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80份、丙烯酸乙酯35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份加入32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步骤4. 将步骤2的调制后预分散液、步骤3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5份,帖烯树脂4份,偶氮化合物1.4份,N-亚硝基化合物6份,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拌,从而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步骤5. 将步骤4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第二步. 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1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酸胶黏层2;

第三步. 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2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3;

第四步. 烘烤;

第五步. 收卷。

上述第一步中,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冷凝回收。

上述基材层采用PA薄膜层。

采用上述丙烯酸压敏胶带时,其采用纳米级和微米级SiO2粉体、Al2O3粉体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波搅拌共同作用与硅烷偶联剂、异氰酸酯共同作用,相对单一使用纳米级或微米级SiO2粉体、Al2O3粉体,提高了丙烯酸胶黏剂粗糙度,也有利于SiO2粉体、Al2O3粉体均匀分布和在体系中的分散;其次,偶氮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的加入,也避免了SiO2粉体、Al2O3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提高了与基材结合力。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丙烯酸压敏胶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丙烯酸压敏胶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丙烯酸压敏胶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丙烯酸压敏胶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烯酸压敏胶带.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617969.2 (22)申请日 2014.01.09 (62)分案原申请数据 201410008862.9 2014.01.09 (71)申请人 斯迪克新型材料 (江苏) 有限公司 地址 223900 江苏省苏州市泗洪经济开发 区衡山北路西侧 (72)发明人 金闯张庆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马明渡王健 (51)Int.Cl. C09J 7/02(2006.01) C09J 133/12(2006.01) C09。

2、J 11/04(2006.01) C09J 11/06(2006.01) C09J 11/08(2006.01) C08F 220/14(2006.01) C08F 220/18(2006.01) C08F 2/4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丙烯酸压敏胶带 (57)摘要 本发明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 包括以下步 骤: 将0.42份微米级SiO2粉体、 0.26份微米级 Al2O3粉体和1.8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2份丁酮中 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将2.6份纳米级 SiO2粉体、 1.6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 0.65份加入预分散液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 制后预分散液; 。

3、将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加入甲苯中进行机械搅 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将调制后预分散液、 聚合物 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 帖烯树脂, 偶氮 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 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 剂混合物。 本发明提高了与离型剂涂层接触的雾 面涂层表面粗糙度均匀性和结合力稳定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6189908 A 2016.12.07 CN 106189908 A 1.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烯酸压敏胶带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第一步.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步骤1.将0.25份微米级Si。

4、O2粉体、 0.3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4份 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步骤2.将3份纳米级SiO2粉体、 1.4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 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将甲基丙烯酸甲酯80份、 丙烯酸乙酯35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份加入32 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步骤4.将步骤2的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5 份, 帖烯树脂4份, 偶氮化合物1.4份, N-亚硝基化合物6份, 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 拌, 从而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步骤5.将步骤4的雾面丙烯。

5、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 酸胶黏剂;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 (1) 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 酸胶黏层 (2) ;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 (2) 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 (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压敏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层为PA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压敏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步以后还包括以下 步骤: 第四步.烘烤; 第五步.收卷。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189908 A 2 丙烯酸压敏胶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带, 特别涉及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

6、。 背景技术 0002 丙烯酸胶黏剂用于将某种物体粘连在另一种物体上。 人们对于各种家具或电子产 品的款式、 颜色等视觉上的要求更加重视, 因此电子产品的外观显得尤为重要, 这对粘胶带 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常常需要粘着力强且厚度在较薄的粘胶带。 对于电子产品或者其它产 品, 一旦使用粘胶带, 则需要该粘胶带在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下能一直维持粘性, 且能容易将 胶黏剂从薄膜上剥离, 其次, 现有技术在兼顾均匀性等其它性能下, 提高雾面粗糙度存在瓶 颈。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 该丙烯酸压敏胶带提高了与离型剂涂层接触的 雾面涂层表面粗糙度均匀性, 解决离型纸的淋膜层与离型剂。

7、涂层结合力不稳定的技术问 题, 有利于剥离以及避免残留压敏胶和将离型剂残留于压敏胶层上。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 所述丙烯酸压 敏胶带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第一步.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步骤1.将0.25份微米级SiO2粉体、 0.3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4份 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步骤2.将3份纳米级SiO2粉体、 1.4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 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将甲基丙烯酸甲酯80份、 丙烯酸乙酯35份和二。

8、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份加入32 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步骤4.将步骤2的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脂5 份, 帖烯树脂4份, 偶氮化合物1.4份, N-亚硝基化合物6份, 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 拌, 从而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步骤5.将步骤4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 酸胶黏剂;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酸 胶黏层;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 0005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 所述基材。

9、层为PE薄膜层、 PP薄膜层、 PA薄膜层、 PC薄膜层中的一种。 0006 2.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一步中, 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 冷凝回收。 0007 3.上述方案中, 所述第三步以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四步.烘烤; 第五步.收卷。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6189908 A 3 0008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丙烯酸压敏胶带, 其采用纳米级和微米级SiO2粉体、 Al2O3粉体和甲基丙烯酸 甲酯, 丙烯酸乙酯,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波搅拌共同作用与硅烷偶联剂、 异氰酸酯共同作用, 相对单一使用纳米级或微米级S。

10、iO2粉体、 Al2O3粉体, 提高了丙烯酸胶黏 剂粗糙度, 也有利于SiO2粉体、 Al2O3粉体均匀分布和在体系中的分散; 其次, 偶氮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的加入, 也避免了SiO2粉体、 Al2O3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 提高了与基材结合 力。 0009 2.本发明丙烯酸压敏胶带, 松香树脂, 帖烯树脂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共同作用, 避免了了由SiO2粉体、 Al2O3粉体加入导致的耐高温性能的 下降, 提高了耐高温性能, 以及在温差变化下的粘度的稳定性, 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11、 一种丙烯酸压敏胶带, 所述丙烯酸压敏胶带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第一步.制备雾面丙烯酸胶黏剂, 该雾面丙烯酸胶黏剂进一步通过以下工艺获得: 步骤1.将0.25份微米级SiO2粉体、 0.3份微米级Al2O3粉体和1份硅烷偶联剂加入14份 丁酮中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预分散液; 步骤2.将3份纳米级SiO2粉体、 1.4份纳米级Al2O3粉体和异氰酸酯1份加入预分散液中 进行超声波处理获得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将甲基丙烯酸甲酯80份、 丙烯酸乙酯35份和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16份加入32 份甲苯中进行机械搅拌获得聚合物溶液; 步骤4.将步骤2的调制后预分散液、 步骤3的聚合物溶液混合并依次加入松香树。

12、脂5 份, 帖烯树脂4份, 偶氮化合物1.4份, N-亚硝基化合物6份, 进行机械高速搅拌和超声波搅 拌, 从而获得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 步骤5.将步骤4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混合物在密封的环境中加热获得所述雾面丙烯 酸胶黏剂;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剂涂覆于基材层1的一表面形成雾面丙烯酸 胶黏层2; 第三步.在第二步获得的雾面丙烯酸胶黏层2另一表面贴合离型材料层3; 第四步.烘烤; 第五步.收卷。 0011 上述第一步中, 将蒸发得到的溶剂收集, 冷凝回收。 0012 上述基材层采用PA薄膜层。 0013 采用上述丙烯酸压敏胶带时, 其采用纳米级和微米级SiO2粉体、 Al2O。

13、3粉体和甲基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乙酯,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在机械搅拌和超声波搅拌共同作用与硅烷 偶联剂、 异氰酸酯共同作用, 相对单一使用纳米级或微米级SiO2粉体、 Al2O3粉体, 提高了丙 烯酸胶黏剂粗糙度, 也有利于SiO2粉体、 Al2O3粉体均匀分布和在体系中的分散; 其次, 偶氮 化合物, N-亚硝基化合物的加入, 也避免了SiO2粉体、 Al2O3粉体在体系中的沉降, 提高了与 基材结合力。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6189908 A 4 0014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 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 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 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发明 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6189908 A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