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6446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28311.8

申请日:

2008.10.28

公开号:

CN101760177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C09K 3/12收件人:孙丽媛文件名称:视为撤回通知书|||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C09K 3/12收件人:孙丽媛文件名称:实审请求期限届满前通知书|||文件的公告送达IPC(主分类):C09K 3/12收件人:孙丽媛文件名称: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通知书|||公开

IPC分类号:

C09K3/12

主分类号:

C09K3/12

申请人:

孙丽媛

发明人:

孙丽媛

地址: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五里河斜路3号408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漏胶,特别涉及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75~195∶5~15∶10~18∶175~195∶550~650。本发明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在0~100℃范围内20min即可初凝,48h后即可固化,耐酸、耐碱,适用于各种管道、容器等设备的不停机补漏,而且在恶劣环境也能迅速、安全、可靠的实现高质量的补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其特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75~195∶5~15∶10~18∶175~195∶550~65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漏胶,其特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85∶10∶14∶185∶600。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漏胶,其特征是树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算酐∶辛醇∶苯乙烯∶对苯二酚=159~179∶174~194∶112~132∶10~35∶163~183∶0.1~0.8。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补漏胶,其特征是树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算酐∶辛醇∶苯乙烯∶对苯二酚=169∶184∶122∶17.5∶173∶0.4。

5.
  制作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不停机、车的补漏胶的方法,其特征是如下步骤:
树脂的合成:将前三种物料投入反应釜,升温至100℃,搅拌,使其在100℃~190℃之间进行脱水缩聚反应,当酸值降至100mgKOH/g以下时降温,至160℃以下后加入总量1/2的辛醇、对苯二酚,继续反应脱水,缓慢升温至200℃,待酸值至50mgKOH/g以下时,降温至70℃,加入剩余的对苯二酚,随后缓缓加入苯乙烯,溶解混匀即成;
补漏胶的配制:将树脂和水泥混匀,加入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混匀,再加入聚乙烯醇混匀即为成品。

说明书

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漏胶,特别涉及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正常生产运行设备上的法兰、管道、阀门等部位,泄漏介质处于带温、带压向外喷射状态时,可以在泄漏部位合理地制作密封夹具,用夹具的密封空腔,将具有固化性、耐泄漏介质和温度和密封胶注入密封腾腔,将具有固化性、耐泄漏介质和温度的密封胶注入密封腔,使腔内的压力大于系统内的压力,密封胶在一定的条件下,迅速固化,从而建立新的密封结构,达到消除泄漏的目的。常用的带压堵漏办法综合了打卡子、夹具注胶、填塞、顶压、引流、缠绕、气囊、内压、冷冻、顶压焊接等技术,可在不停产的条件下完成堵漏,不影响正确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夹具在堵漏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堵漏工作的成败、快慢起决定性作用。堵漏时要根据泄漏部位和尺寸大小,设计出合适的顶压工具;密封剂也有多种型号,并且新产品也不断的研制出来,要根据介质及其温度、压力等不同的条件选用合适的密封剂。但泄漏处理属于危险性作业,往往处于易燃、易爆、有毒、高温等恶劣环境,容易引起人员伤亡,所以治理泄漏一定要确保安全,这不仅要求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有堵漏效果好的产品,才能确保堵漏的安全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不停机、车、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带温、带压、迅速、安全、可靠地消除泄露的补漏胶。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其特征是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75~195∶5~15∶10~18∶175~195∶550~650。
补漏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85∶10∶14∶185∶600。
树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算酐∶辛醇∶苯乙烯∶对苯二酚=159~179∶174~194∶112~132∶10~35∶163~183∶0.1~0.8。
树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算酐∶辛醇∶苯乙烯∶对苯二酚=169∶184∶122∶17.5∶173∶0.4。
制备不停机、车的补漏胶的方法如下:
树脂的合成:将前三种物料投入反应釜,升温至100℃,搅拌,使其在100℃~190℃之间进行脱水缩聚反应,当酸值降至100mgKOH/g以下时降温,至160℃以下后加入总量1/2的辛醇、对苯二酚,继续反应脱水,缓慢升温至200℃,待酸值至50mgKOH/g以下时,降温至70℃,加入剩余的对苯二酚,随后缓缓加入苯乙烯,溶解混匀即成;
补漏胶的配制:将树脂和水泥混匀,加入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混匀,再加入聚乙烯醇混匀即为成品。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是,本发明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在0~100℃范围内20min即可初凝,48h后即可固化,耐酸、耐碱,适用于各种管道、容器等设备的不停机补漏,而且在恶劣环境也能迅速、安全、可靠的实现高质量的补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树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算酐∶辛醇∶苯乙烯∶对苯二酚=159∶174∶112∶10∶163∶0.1。
补漏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75∶55∶10∶175∶550。制备不停机、车的补漏胶的方法如下:
树脂的合成:将前三种物料投入反应釜,升温至100℃,搅拌,使其在100℃~190℃之间进行脱水缩聚反应,当酸值降至100mgKOH/g以下时降温,至160℃以下后加入总量1/2的辛醇、对苯二酚,继续反应脱水,缓慢升温至200℃,待酸值至50mgKOH/g以下时,降温至70℃,加入剩余的对苯二酚,随后缓缓加入苯乙烯,溶解混匀即成;
补漏胶的配制:将树脂和水泥混匀,加入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混匀,再加入聚乙烯醇混匀即为成品。
实施例2
树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算酐∶辛醇∶苯乙烯∶对苯二酚=179∶194∶132∶35∶183∶0.8。
补漏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95∶15∶18∶195∶650。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树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算酐∶辛醇∶苯乙烯∶对苯二酚=169∶184∶122∶17.5∶173∶0.4。
补漏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85∶10∶14∶185∶600。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树脂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算酐∶辛醇∶苯乙烯∶对苯二酚=159∶194∶112∶35∶163∶0.8。
补漏胶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75∶15∶10∶195∶580。其它同实施例1。
具体使用时:
使用时将配好的胶涂覆于渗漏处,并在外层加一层无碱玻璃纤维布,当容器有内压时,外面用重物压紧,固化后即可。

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漏胶,特别涉及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及其制作方法。由下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比制备而成:树脂过氧化环乙酮萘酸钴10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耐酸水泥1751955151018175195550650。本发明不停机、车的补漏胶在0100范围内20min即可初凝,48h后即可固化,耐酸、耐碱,适用于各种管道、容器等设备的不停机补漏,而且在恶劣环境也能迅速、安全、可靠的实现高质量的补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