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贻贝检测水体污染物的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663003 上传时间:2020-10-30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6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470382.9

申请日:

20150804

公开号:

CN104975107A

公开日:

201510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Q1/68,C12N15/11

主分类号:

C12Q1/68,C12N15/11

申请人:

张晓梅

发明人:

张晓梅,静平,刘靖靖,王凤美,王妍婷

地址:

266002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瞿塘峡路70号

优先权:

CN201510470382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汤东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贻贝检测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即采用贻贝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含量变化来检测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相比目前的仪器化学方法,其检出限更低,方法更加灵敏。且验证实验室一致认为该方法准确、灵敏、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不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和标准品,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更有保障,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有效地提升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通过该项目的深入研究,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生物检测体系。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检测贻贝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物的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和SEQ ID NO: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游引物的序列为SEQ ID NO:5。 3.一种用于作为贻贝基因表达的内参引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物的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序列分别为SEQ ID NO:3、SEQ ID NO:4。 4.一种检测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从贻贝肝脏组织中提取RNA,然后以提取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2)用引物对步骤1)反转录合成c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所述的引物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参引物;3)以通过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物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游引物、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游引物和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参引物。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染物为农兽药、PAH、PCB、毒素、重金属或环境内分泌物。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染物为孔雀石绿、溴氰菊酯或多氯联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贻贝检测水体污染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动植物的统称,如鱼类、虾类、蟹类等。 我国既是水产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消费大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关系着 我国人民的生活健康,也影响着水产品行业的发展,因此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兽药的滥用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生物体持续 暴露在多种污染物交叉的环境中,造成了其同时遭受多种污染的现象。目前, 对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常规检测是各种化学手段,但其只能针对部分有毒 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并且对被生物体吸收代谢转化成的次级代谢产物无法检测, 同时还可能由于漏检某种有毒有害物质而产生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贻贝检测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即采用贻 贝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含量变化来检测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检测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从贻贝肝脏组织中提取RNA,然后以提取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 cDNA;

2)用引物对步骤1)反转录合成cDNA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所述的引物 为引物的序列信息如下:

正向引物Y1:atagagcaacctagactggac(SEQ ID NO:1)、

反向引物Y2:gaaccagtgtgttactctctt(SEQ ID NO:2)、

设计的内参的序列信息如下:

内参正向引物YG1:cagaaggaaatcacagcacttg(SEQ ID NO:3)、

内参反向引物YG2:gtccatgttaccaagcacga(SEQ ID NO:4);

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正向引物的序列改造为ctagagcatgctagactgcag(SEQ  ID NO:5);

3)通过对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所述的污染物,可以是农兽药、PAH、PCB、毒素、重金属、环境内分泌物。

更具体的,所述的污染物为孔雀石绿、溴氰菊酯、多氯联苯。

本发明的方法相比目前的仪器化学方法,其检出限更低,方法更加灵敏。 且验证实验室一致认为该方法准确、灵敏、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不使用有毒 的有机溶剂和标准品,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更有保障,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有效地提升了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通过该 项目的深入研究,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生物检测体系。

附图说明

图1:贻贝在受到孔雀石绿污染时GSTs基因表达量随孔雀石绿浓度变化的 表达图。经查阅文献得知,水中孔雀石绿在0.03mg/L就就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因此,本实验组的给药浓度依次设定为5、10、20、30和40μg/L,对照组为同 样条件下不添加孔雀石绿养殖的贻贝。由图可知,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大,贻贝 GSTs基因相对表达量也随之明显增加,仅在5μg/L浓度时其相对表达量就达 1.3倍,变化明显;其在在30μg/L和40μg/L浓度时相对表达量持平,说明酶 的表达在高浓度孔雀石绿中可能会受到抑制。

图2:贻贝在受到溴氰菊酯污染时GSTs基因表达量随溴氰菊酯浓度变化的 表达图。经查阅相关资料,实验组在溴氰菊酯经口给药浓度10mg/L时,72h后, 鲢鱼死亡,本实验选定在养殖水体中溴氰菊酯的给药浓度分别选择了1、2、4、 6和8mg/L,对照组为同样条件下不添加溴氰菊酯养殖的贻贝。由图看出:随着 给药浓度的增大,贻贝GSTs基因相对表达量也随之增加,并表现出对溴氰菊酯 敏感,其GSTs基因相对表达量在8mg/L时高了1.8倍多;其在4mg/L、6mg/L 和8mg/L浓度时表达量趋于平稳,说明该酶在这个浓度下开始趋于饱和。

图3:贻贝在受到多氯联苯污染时GSTs基因表达量随多氯联苯浓度变化的 表达图。经过文献查阅,鱼的LD50为PCBs 1-10μg/kg,96h;5μg/L,45d。 本实验选定了在养殖水体中的给药浓度分别为0.1、0.5、1和2μg/L,对照组为 同样条件下不添加多氯联苯养殖的贻贝。由图看出: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大,GSTs 基因相对表达量也随之增加,其中,在PCBs浓度达2μg/L时,贻贝高了2.2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PCBs浓度为0.1μg/L时,鲢鱼中GSTs基因相对表达量 时就高了1.3倍,这说明鲢鱼的GSTs对PCBs的诱导反应很敏感,GSTs非常适 合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来监测环境中PCBs存在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1、从贻贝肝脏组织中提取RNA,然后以提取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 cDNA;

材料:

贻贝肝脏;RNA提取试剂盒,RNAprep pure Tissue Kit,Tiangen;反转录 Prime Script RT试剂盒:TaKaRa,日本;移液器;一次性注射器;方盘;镊子; 手术剪;培养皿;1.5mL离心管。

试剂材料

95%的RNase-free乙醇;0.1%DEPC处理水;SV RNA Lysis Buffer;SV RNA  dilution Buffer;SV RNA Wash Solution;Yellow core Buffer;MnCl20.09M;DNase  Ⅰ;SV DNase Stop Solution;Nuclease-Free water;琼脂糖;10×TAE电泳缓冲液 (40m MTris,20mM NaAc,1mM EDTA PH 8.0);载体缓冲液(0.25%溴酚蓝, 30%甘油);溴化乙锭水溶液(10mg/mL)。

由于RNA容易被降解,整个提取过程中要严格防止RNA酶的污染。提取 过程用到的玻璃容器、EP管等样品需要用0.1%(v/v)焦碳酸二乙酯(DEPC: diethypyrocarbonate)浸泡处理。实验中用的微量移液器需要用75%的消毒酒精 对表面进行消毒,超净台也要擦拭干净,用消毒酒精消毒后,进行紫外灭菌30 min以上。提取过程中,要带口罩和一次性PE手套,实验过程需要勤换手套, 严防RNA酶污染。

肝脏中RNA的提取

本次实验采用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RNAprep pure动物组织总RNA提 取试剂盒,对贻贝的肝脏RNA提取。

具体步骤如下:

(1)分离贻贝的肝脏组织,分别取50mg样品于离心管中,加入175μl SV RNA  Lysis Buffer,用一次性注射器将组织压碎、反复抽打混匀。#

(2)加350μl SV RNA Dilution Buffer(蓝色),翻转管子3-4次混匀,置 70℃水浴3min。

(3)冰上冷却1-2秒,14000rpm离心10min,上清液移入一新离心管。

(4)加入200μl 95%的乙醇,枪头混匀。

(5)将上述混合液移入Spin Basket Assembly,14000rpm离心1min,弃滤 液。

(6)加入600μl SV RNA Wash Solution(with ethand added),14000rpm离 心1min,弃滤液。

(7)在一新离心管中配制DNase incubation mix:

Yellow Core Buffer 40μl

MnCl20.09M 5μl

DNase Ⅰ 5μl

(8)将上述50μl混合液直接加在Spin Basket的膜上,室温(20-25℃)保 育15min。

(9)加200μl SV DNase Stop Solution(with ethand added)至Spin Basket 14000rpm,离心1min。

(10)加600μl SV RNA Wash Solution,14000rpm离心1min,弃滤液。

(11)加250μl SV RNA Wash Solution,14000rpm离心2min,将Spin Basket 转移到一新离心管中。

(12)加50μl Nuclease-Free Water至膜上,14000rpm离心1min,溶解RNA, -80℃保存。

(13)取5μl RNA样品,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质量。

2、RNA质量检测

琼脂糖凝胶电泳测定

(1)将制胶用具用70%乙醇冲冼一遍,晾干备用。

(2)配制琼脂糖凝胶:

称取0.5g琼脂糖,置干净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蒸馏水,微波炉 内加热使琼脂糖彻底溶化均匀。待胶凉至60-70℃,依次向其中加入9mL甲醛、 5ml 10x MOPS缓冲液和0.5μL溴化乙锭,混合均匀。

(3)准备RNA样品

取DEPC处理过的500μL小离心管,依次加入如下试剂:10x MOPS缓冲 液2uL,甲醛3.5μL,甲酰胺(去离子)10μL,RNA样品4.5μL,混匀。将离心 管置于60℃水浴中保10分钟,再置冰上2分钟。向管中加入3μL上样染料, 混匀。

(3)上样,电泳;电泳条件为0.5×TAE电泳缓冲液、琼脂糖1.2%、150V, 15min。因为细胞中的RNA主要是rRNA,其含量为70%~80%,所以电泳检 测到的主要是rRNA条带。电泳结果表明rRNA条带非常明显,28S rRNA条带 和18S rRNA条带亮度很清楚,而5.8S rRNA条带则相对较弱,且在18S和28S 核糖体带之间可以看到一片弥散的EB染色物质,可能是由mRNA和其它异型 RNA组成。电泳检测说明提取的RNA完整性较好。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了提取RNA的纯度。一般来讲,检测RNA的纯 度可以通过OD260nm/OD280nm比值来反映,高质量RNA的OD260nm/OD280nm比值在 1.8~2.1之间,而比值较小则提取的RNA不纯,表明有蛋白质的污染。测定结 果表明,提取的RNA的OD260nm/OD280nm为1.9,表明RNA纯度较好。

3、反转录合成cDNA

1)以提取的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Prime Script RT试剂盒反转录合 成cDNA。

构建10μL的反应体系:

轻弹管底将溶液混合,6000rpm短暂离心。

反转录程序为:37℃,15min进行反转录,85℃,5s灭活酶反应。制备 的cDNA放置于-80℃冰箱保存。

2)引物设计

通过NCBI获得不同来源贻贝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序列,利用 序列分析软件Clustal X进行同源性比较,在同源性最高的区域设计PCR扩增用 引物,并利用Primer Premier 5.0生物软件中的引物分析功能对所设计引物进行各 项参数的具体分析,最终确定本发明扩增用的引物组,并进一步以其为核心制 备检测试剂盒。而且,为了防止假阴性,选用基因表达水平受环境因素影响较 小的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β-actin基因在个体各个生长阶段的大多数几乎全部 组织中持续表达或变化很小,这种管家基因的表达只受启动序列或启动子与 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不受其他机制调节。所以,选择β-actin的基因 作为荧光定量PCR的内参。

所设计的引物的序列信息如下:

GSTs正向引物L1:ccgttaggacgtcatgtaacgtc(SEQ ID NO:1)、

GSTs反向引物L2ccaggtgagtgtgccttca(SEQ ID NO:2)、

设计的内参的序列信息如下:

LG1:gagaggtatcctgactctg(SEQ ID NO:3)、

LG2:gacttagcactgtgtgtacc(SEQ ID NO:4)。

3)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的效果

利用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Tiangen)试剂盒,在ABI 7500System上 进行荧光定量PCR。

反应体系为:

轻弹管底将溶液混合,6000rpm短暂离心。

PCR反应条件

将配制好的β-actin内参和待测样品的PCR反应溶液置于PCR仪上进行扩增反 应。每个样品放3个孔,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同时扩增。采用两步法进行荧光定 量PCR:95℃预变性10min;95℃30s、60℃30s,40个循环。反应结束后进 行溶解曲线分析,从而检验退火温度是否适宜,产物中是否含有引物二聚体。得 到扩增曲线。结果表明扩增曲线的整体平行性较好,曲线拐点清楚,基线平而无 上扬现象。各管的扩增曲线平行性较好,表明扩增效率相近,可以用来进行荧光 定量PCR,分析基因的表达水平。

扩增溶解曲线反映出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扩增特异性,如果每条溶解曲线只 有一个峰,表明扩增的特异性较好,如果有两个或者多个峰,则表明荧光定量PCR 过程中存在非特异扩增。扩增结果表明基因的溶解曲线的只有一个峰,这表明基 因的特异性扩增效果较好,可以用来进行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的表达水平。

对引物的灵敏度进行了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1)将制备好的cDNA分别稀释成100ng/μL、50ng/μl和10ng/μL。

2)构建50μL PCR反应体系,分别以100ng、50ng和10ng为模板进行反应, 电泳检测。

3)电泳结果发现:cDNA模板浓度为100ng、50ng和10ng的电泳扩增条带 清晰,且电泳图下方没有二聚体出现,说明该实验设计的引物灵敏度和特异性都 很好,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验要求。

4)引物的优化

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将GSTs正向引物L1的个别碱基进行修改优化后, 得到了新的引物序列ctagagcatgctagactgcag(SEQ ID NO:5);按照上述的特异性和 灵敏性检测步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未优化前的引物扩增10ng cDNA模板,扩增条带更清晰明显。而且,在同样条件下,优化前的引物并不能 从浓度7ng的cDNA样品中扩增出产物,而优化后的产物能扩增出最低浓度为7ng 的cDNA样品,且没有引物二聚体的出现,说明优化后的引物能够显著提高灵敏 度,且特异性没有收到任何影响。

实施例2对孔雀石绿的检测

孔雀石绿具有高毒素、高残留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副作用,在动物体 内能长期残留,通过代谢进入人和动物的机体后,可以通过生物转化,还原代 谢成为脂溶性的无色孔雀石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许多国家都将孔雀石绿列 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1992年,加拿大就禁止其作为渔场杀菌剂。美国规定在 食用水产品中禁止检出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2002年6月,欧盟颁布法令 禁止在渔场中使用孔雀石绿。英国食品标准局认为孔雀石绿是一种对人体有极 大副作用的化学制剂,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物质,并且这种化学物质不 应该出现在任何食品中。2002年5月,我国农业部已将孔雀石绿列入《食品动 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孔雀石绿在水生食品动物中被禁止使用。

将贻贝暴露于5、10、20、30和40μg/L不同浓度的孔雀石绿中,其在72h内 GSTs相对表达量增长较快,而在72h之后表达量增长缓慢,相对平稳,可能与孔 雀石绿已经降解有关。

本例实施了其GSTs基因转录表达的情况与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孔雀石绿含量 的结果比较。

在5μg/L孔雀石绿浓度下,其GSTs基因表达已有显著增高,随着孔雀石绿浓 度增高,GSTs表达量也随之增高,而在5μg/L这个浓度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 的检测方法(《GB/T 19857-2005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的测定》)结果 显示,在同样条件下,贻贝中并未检测到孔雀石绿的存在,原因是孔雀石绿残留 在体内的含量不足以检出(孔雀石绿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限为0.1μg/L)。在20 μg/L孔雀石绿浓度下,贻贝肉中孔雀石绿的含量检测结果仅为3.5ppb,而GSTs 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增量接近1.7倍(如图1)。由此看见,针对水产品中的孔 雀石绿来讲,本发明方法的灵敏度要高于化学检测方法。

实施例3:暴露于溴氰菊酯中的检测

以溴氰菊酯为代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鱼高毒,因此在我国有相关的规 定,菊酯类农药禁止在水田中使用,但菊酯类农药的使用,通过环境的转移, 水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农药的影响和危害,对水产品造成污染。

将贻贝暴露于1、2、4、6和8mg/L不同浓度的溴氰菊酯中,其在72h内GSTs 相对表达量急剧增多,而在72h之后表达量增长缓慢,相对平稳,可能在溴氰菊 酯的诱导下该酶和底物的结合开始趋于饱和。

本例实施了其GSTs基因转录表达的情况与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溴氰菊酯含量 的结果比较。

在1mg/L溴氰菊酯浓度下,其GSTs基因表达已有显著增高,随着溴氰菊酯浓 度增高,GSTs表达量也随之增高,在8mg/L时其相对表达量已高达1.8倍之多(如 图2);而在1mg/L这个浓度下,采用《SFB/T 0120-2006食品中251种农药残留测 定方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检测法》结果显示,在同样条件下,贻贝中并未检测到 溴氰菊酯的存在,原因是溴氰菊酯残留在体内的含量不足以检出(溴氰菊酯的气 相色谱-质谱检测限为10μg/L)。在4mg/L溴氰菊酯浓度下,贻贝肉中溴氰菊酯 的检测含量仅为35.9μg/L,而GSTs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增量约为1.6倍。由此 看见,针对水产品中的溴氰菊酯来讲,本发明方法的灵敏度要高于化学检测方法。

实施例4对多氯联苯的检测

多氯联苯是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斯 德哥尔摩公约》或《POPs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规定禁止生产和使用PCBs,但它与常规污 染物不同,其化学性质很稳定,在自然界中难于降解,多存在于土壤、河流底 泥中,其持久性的存在长期对水产品造成污染,对人类的主要危害是会引起癌 变或畸变。

将贻贝暴露于0.1、0.5、1和2μg/L不同浓度的多氯联苯中,其在120h之内一 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PCBs一直在诱导GSTs表达,其在体内蓄积并难以代谢, 导致其GSTs酶一直处于超表达状态。

本例实施了其GSTs基因转录表达的情况与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多氯联苯含量 的结果比较。

在0.1μg/L多氯联苯浓度下,其GSTs基因表达已有显著提高至1.3倍,随 着多氯联苯浓度增高,GSTs表达量也随之增高,在2μg/L时其相对表达量已高 达2.2倍之多(如图3);而在0.1μg/L这个浓度下,采用《GB/T 5009.190-2006 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以PCB180为例,在同样条件下, 贻贝肉中PCB180也有检出,但浓度很低(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限为 0.05μg/L);在1μg/L的PCBs浓度下,贻贝肉中PCB180的检测含量仅为0.67 μg/L,而GSTs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增量为1.8倍。

由此可见,贻贝的GSTs对PCBs的诱导反应很敏感,GSTs非常适合作为一种 生物标志物来监测环境中PCBs存在情况,本发明方法的灵敏度要高于化学检测 方法。

在送检蛤蜊样品中,实验室按照SFB/T 0120-2006方法检测,检出蛤蜊肉中 溴氰菊酯含量为29.7ppb;采用GSTs基因转录表达差异的方法,发现其GSTs基因 的表达量是阴性样品GSTs基因的1.7倍,差异显著,判断为受污染样品。本方法 应用于实验室的实际检测完全可行,且灵敏度更高,不会受到基质的干扰。

一种应用贻贝检测水体污染物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应用贻贝检测水体污染物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应用贻贝检测水体污染物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应用贻贝检测水体污染物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应用贻贝检测水体污染物的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贻贝检测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即采用贻贝体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含量变化来检测养殖水体中污染物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相比目前的仪器化学方法,其检出限更低,方法更加灵敏。且验证实验室一致认为该方法准确、灵敏、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不使用有毒的有机溶剂和标准品,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更有保障,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缩短了检测时间,降低了检测成本,有效地提升了实验室的检测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