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型电气部件.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859280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41092.4

申请日:

2009.05.20

公开号:

CN101587765A

公开日:

2009.11.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1C10/32; H01H19/02; H01F29/06; H01G5/01

主分类号:

H01C10/32

申请人: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发明人:

沟渊慎一; 横山公宏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8.5.23 JP 2008-135040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 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转矩的不均且操作性良好的旋转型电气部件。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贯通孔(101)的金属制的轴承部件(1);在贯通孔(101)中可旋转地插通的旋转轴(2);保持滑动件(3)并与旋转轴(2)一起旋转的滑动件承受部(4);设有滑动件(3)滑接的导电图案(501)的绝缘部件(6);对旋转轴(2)的旋转施加载荷的板簧(7),在该旋转型电气部件中,板簧(7)安装于滑动件承受部(4),并且在该板簧(7)的局部设置的弹接部与轴承部件(4)的内表面弹接。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贯通孔的金属制的轴承部件;
在所述贯通孔中可旋转地插通的轴部件;
保持滑动件并与所述轴部件一起旋转的滑动件承受部;
设有所述滑动件滑接的导电图案的绝缘部件;
对所述轴部件的旋转施加载荷的板簧,
所述板簧安装于所述滑动件承受部,并且在该板簧的局部设置的弹接部与所述轴承部件的内表面弹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簧具有向所述轴承部件的内表面侧延伸且形成有所述弹接部的弹性臂部,并且所述板簧的局部埋设在所述滑动件承受部中,在所述滑动件承受部设有使所述弹性臂部露出的开口部,所述弹性臂部在从所述滑动件承受部的所述开口部露出的位置弯曲。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覆盖所述滑动件承受部的开口部的垫圈和所述滑动件一起安装于所述滑动件承受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件承受部设有多个安装用的突起,并且在所述垫圈以及滑动件设有插通安装所述突起的多个孔,在所述滑动件的多个所述孔之间形成有将所述垫圈按压到所述滑动件承受部侧的按压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臂部在夹着所述轴部件的旋转轴线对置的位置设置一对。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件承受部设置向所述绝缘部件侧延伸的侧壁部,所述侧壁部的前端与所述绝缘部件的所述导电图案的外侧部分滑接。

说明书

旋转型电气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型电气部件,特别涉及在电子设备等的各种控制中使用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通过将板簧按压到与用于旋转操作的旋转轴一起旋转的旋转部件上,由此获得旋转轴的转矩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旋转型电气部件中,将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簧按压到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旋转部件上,由此能够获得旋转轴的转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0826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若在回流锡焊工序等中暴露于高温,则可能产生板簧的施加力所作用的旋转部件的局部热变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由于旋转轴的旋转位置不同而在转矩中产生不均,破坏操作性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而产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转矩的不均且操作性良好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本发明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贯通孔的金属制的轴承部件、在所述贯通孔中可旋转地插通的轴部件、保持滑动件并与所述轴部件一起旋转的滑动件承受部、设有所述滑动件滑接的导电图案的绝缘部件、对所述轴部件的旋转施加载荷的板簧,所述板簧安装于所述滑动件承受部,并且在该板簧的局部设置的弹接部与所述轴承部件的内表面弹接。
根据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使在板簧的局部设置的弹接部与金属制的轴承部件的内表面弹接而获得载荷(转矩),因此即使在回流锡焊工序等中暴露于高温的情况下,与弹接部抵接的轴承部件也难以产生热变形,从而能够提供防止转矩的不均且操作性良好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在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所述板簧具有向所述轴承部件的内表面侧延伸且形成有所述弹接部的弹性臂部,并且所述板簧的局部埋设在所述滑动件承受部中,在所述滑动件承受部设有使所述弹性臂部露出的开口部,所述弹性臂部在从所述滑动件承受部的所述开口部露出的位置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使板簧的局部埋设在滑动件承受部中,因此能够将板簧相对于滑动件承受部可靠地保持,从而能够赋予旋转操作时的良好的操作触感。另外,由于使弹性臂部从滑动件承受部的开口部露出,并在该露出的位置弯曲,因此即使在例如将板簧通过插入成形等埋设在滑动件承受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其插入成形后将板簧折弯。由此,不需要进行将实施弯曲加工后的板簧在滑动件承受部上插入成形等的复杂加工,能够容易地形成向轴承部件的内表面侧延伸的板簧。
另外,在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覆盖所述滑动件承受部的开口部的垫圈和所述滑动件一起安装于所述滑动件承受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由弹接部相对于轴承部件的滑动产生了磨损粉的情况下,垫圈也能将该磨损粉挡住,能够使磨损粉难以侵入到滑动件和导电图案的接触区域,因此可以防止它们的接触状态恶化的情况。
特别是,在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在所述滑动件承受部设有多个安装用的突起,并且在所述垫圈以及滑动件设有插通安装所述突起的多个孔,在所述滑动件的多个所述孔之间形成有将所述垫圈按压到所述滑动件承受部侧的按压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相对于滑动件承受部安装滑动件,能够由该按压部将垫圈按压到滑动件承受部上,因此可防止垫圈的浮动而安装到所期望的位置。
进而,在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所述弹性臂部在夹着所述轴部件的旋转轴线对置的位置设置一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夹着所述轴部件的旋转轴线对置的位置设置一对弹性臂部,因此,能够获得平衡良好的载荷(转矩),能够赋予良好的操作触感。
进而,在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优选向所述绝缘部件侧延伸的侧壁部设置于所述滑动件承受部,所述侧壁部的前端与所述绝缘部件的所述导电图案的外侧部分滑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滑动件承受部设置的侧壁部的前端与绝缘部件的导电图案的外侧部分滑接,因此由弹接部相对于轴承部件的滑动产生的磨损粉难以从滑动件承受部的外侧侵入到滑动件相对于导电图案的接触区域,因此能够防止它们的接触状态恶化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使在板簧的局部设置的弹接部与金属制的轴承部件的内表面弹接而获得载荷(转矩),因此即使在回流锡焊工序等中暴露于高温的情况下,与弹接部抵接的轴承部件也难以产生热变形,从而能够提供防止转矩的不均且操作性良好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滑动件承受部的立体图(a)以及安装在该滑动件承受部上的板簧的立体图(b)。
图4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滑动件承受部的主视图。
图5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滑动件承受部的侧视图。
图6是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滑动件承受部上安装了垫圈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在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滑动件承受部上安装了垫圈以及滑动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初期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对所述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实施按压操作的情况的截面图。
符号说明:1-轴承部件,101-贯通孔,102-筒状部,103-凸缘部,104-凹部,105-卡合片,106-限制器,2-旋转轴(轴部件),201-轴环部,202-卡合部,202a-平面部,203-槽部,204-固定面,3-滑动件,301-圆环形状部,302-滑接片,303-滑接部,304-孔,305-按压部,4-滑动件承受部,401-保持部,402-开口部,403-突起(安装用突起),404-侧壁部,405-卡合片,406-凹部,5-基板,501-导电图案,6-绝缘部件,601-凹部,602-开口部,603-切口部,604-卡合孔,7-板簧,701a、701b-弹性臂部,702a、702b-连接部,703a、703b-弹接部,8-可动触点,801-圆环形状部,802-触点部,9-固定触点,901-中央固定触点,902-外部固定触点,903-外部连接用端子,10-壳,1001-凹部,1002-定位部,1003-突出片,1003a-卡合孔,11-安装部件,1101-前面部,1102-开口部,1103-侧面部,1104-安装片,1105~1107-固定片,12-O环,13-垫圈,1301-孔,14-连接部件,1401-凹部,1402-开口部,1403-卡合槽,1404、1405-突出片,15-橡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以及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以及图2是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表示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分解立体图。还有,以下,为了方便,将图1所示的左方侧称为“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后方侧”或简称为“后方侧”,将该图所示的右方侧称为“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前方侧”或简称为“前方侧”。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大体包括具有贯通孔101的金属制的轴承部件1、在该轴承部件1的贯通孔101中可旋转地插通的作为轴部件的旋转轴2、保持滑动件3且与旋转轴2一起旋转的滑动件承受部4、将设有滑动件3滑接的导电图案501的基板5保持的绝缘部件6、对旋转轴2的旋转施加载荷的板簧7、构成按钮开关的可动触点8以及固定触点9、设置固定触点9并且构成本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底面的壳10、将轴承部件1和绝缘部件6安装在壳10上的安装部件11。
轴承部件1例如由锌压铸件构成,具备具有贯通孔101的筒状部102和设置在该筒状部102的后方侧的矩形状的凸缘部103。在凸缘部103的后方侧的面上,在贯通孔101的周围形成有具有环状(圆环状)的内表面的凹部104。另外,在凸缘部103的四角设有与在绝缘部件6以及壳10上设置的卡合孔卡合的卡合片105。另外,在筒状部102的内壁设有限制旋转轴2的一定位置以上的旋转的限制器106。
旋转轴2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型,在其中央形成有轴环部201,并且在其后方侧端部形成有呈非圆形状的卡合部202。在卡合部202上形成有对置的一对平面部202a,与后述的连接部件14的开口部1402卡合。在比旋转轴2的卡合部202靠前方侧的位置上形成有将用于防止旋转轴2从轴承部件1脱落的O环12固定的槽部203。另外,在旋转轴2的前方侧端部设有用于固定未图示的操作旋钮的固定面204。
滑动件3例如由锌白铜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具有圆环形状部301、将该圆环形状部301的内周缘部的局部切起而形成的一对滑接片302和将圆环形状部301的外周缘部的局部切起而形成的滑接部303。这些滑接片302以及滑接部303稍向本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后方侧延伸,与后述的基板5的导电图案501滑接。另外,在圆环形状部301的规定位置形成有插通后述的滑动件承受部4的安装用突起403的一对孔304。另外,在圆环形状部301的孔304之间配置的周向的部分设有将后述的垫圈13按压到滑动件承受部4的按压部305。
滑动件承受部4例如由聚酰胺等树脂材料成型,大体具有圆环形状。在滑动件承受部4上设有保持板簧7的局部的一对保持部401。在这一对保持部401之间形成有大体具有半圆弧形状的一对开口部402。另外,在一对保持部401上设有向后方侧突出的一对安装用突起(以下,简称为“突起”)403。这些突起403用于固定滑动件3,在插通于滑动件3的孔304的状态下挤压变形,即通过实施所谓的铆接来保持滑动件3。在滑动件承受部4的外周缘部设有向绝缘部件6侧延伸的侧壁部404。另外,在滑动件承受部4的内周缘部设有向其内侧突出且与后述的连接部件14的卡合槽1403卡合的一对卡合片405。进而,在滑动件承受部4的内周缘部设有收容后述的连接部件14的突出片1405的凹部406。
在该滑动件承受部4和滑动件3之间配有垫圈13。垫圈13由例如磷青铜等的金属平板构成,大体具有圆环形状。在垫圈13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插通所述的滑动件承受部4的突起403的一对孔1301。垫圈13与滑动件3相同,使突起403在这些孔1301中插通,优选通过加热的未图示的冲孔,使突起403挤压变形(热变形)而将垫圈13安装于滑动件承受部4。即,突起403在插通于垫圈13的孔1301和滑动件3的孔304的状态下使其前端变形。垫圈13在覆盖滑动件承受部4的开口部402的位置上配置,如后所述,实现可由轴承部件1和板簧7滑接产生的磨损粉难以侵入滑动件3的滑动区域的作用。
绝缘部件6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型,大体具有矩形状。在绝缘部件6的前面形成有具有圆环形状的凹部601。另一方面,在绝缘部件6上插入成形有在前面设有滑动件3的滑接片302以及滑接部303滑接的导电图案501的基板5。基板5配置在与凹部601的内底面对应的位置上,导电图案501向前方侧露出。导电图案501由滑接片302滑接的良导电性的第1导电图案501a以及滑接部303滑接的电阻体图案所形成的第2导电图案501b构成。
在凹部601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部602,其使后述的橡胶部件15的局部可在前方侧露出。在绝缘部件6的上方侧的角部形成有切口部603。另一方面,在绝缘部件6的下方侧的角部设有在前面与轴承部件1的卡合片105卡合的卡合孔604。还有,在导电图案501上设置的多个外部连接用端子502,从绝缘部件6的下方侧向后方侧引出,可与安装本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印刷基板(未图示)的连接端子连接。
在该绝缘部件6的前方侧配有与旋转轴2和滑动件承受部4连接,且将旋转轴2的旋转传递到滑动件承受部4的连接部件14。连接部件14例如由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型,具有与滑动件承受部4的圆形开口部对应的圆形状。在连接部件14的前面侧设有圆形状的凹部1401,在其内底面侧形成有具有与旋转轴2的卡合部202对应的非圆形形状的开口部1402。该开口部1402形成为比卡合部202稍大的尺寸,根据对旋转轴2的按压操作使卡合部202能够往复移动。
在连接部件14的外周设有滑动件承受部4的卡合片405卡合的一对卡合槽1403。一对卡合片405,其之间的尺寸设定为比一对卡合槽1403的外周间的尺寸小的尺寸。因此,将连接部件14压入一对卡合片405之间。另外,在连接部件14上设有向前方侧突出的突出片1404。该突出片1404与在轴承部件1的筒状部102的内壁设置的限制器106抵接,限制连接部件14(旋转轴2)的旋转。进而,在连接部件14的后面设有向侧方侧(图1以及图2所示的上下方侧)突出的一对突出片1405。该突出片1405收容在滑动件承受部4的对应的凹部406中,担当使滑动件承受部4和连接部件14一体旋转的作用。
板簧7例如由钛铜等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构成,大体具有圆环形状。板簧7是在滑动件承受部4的制造时插入成形的部件,其局部埋设在滑动件承受部4的保持部401中,并且其他部分从开口部402露出。对从开口部402露出的部分在本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前方侧实施弯曲加工,构成为使其局部与轴承部件1的凹部104的内表面弹接的结构。在本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使板簧7与轴承部件1的凹部104的内表面弹接,由此能够获得旋转轴2的旋转操作时的载荷(转矩)。还有,对于该板簧7的结构以及板簧7和滑动件承受部4的关系将在后述。
可动触点8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具有圆环形状部801、在该圆环形状部801的内侧配置的触点部802和从圆环形状部801的外周缘部突出且收容于后述的壳10的定位部1002的一对定位片803。固定触点9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具有中央固定触点901和在该中央固定触点901的外侧配置的外部固定触点902,且在后述的壳10的凹部1001内配置。这些中央固定触点901以及外部固定触点902以从壳10的前面露出的方式埋设在壳10中。还有,固定触点9的外部连接用端子903在壳10的上方侧的端部导出。
在这些可动触点8以及固定触点9的前方侧配有橡胶部件15,该橡胶部件15根据对旋转轴2的按压操作而对可动触点8进行按压,另一方面,根据该按压操作的解除而使旋转轴2恢复到初期状态(没有被按压的状态)。橡胶部件15具有与旋转轴2的卡合部202的前端部抵接的抵接部1501和根据对旋转轴2的按压操作而反转的反转部1502。
壳10由例如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成型,大体具有矩形状。在壳10的前面部中央设有圆形状的凹部1001。在该凹部1001的内底面设有固定触点9。在凹部1001的规定位置设有一对定位部1002。这些定位部1002将在凹部10内收容的可动触点8的定位片803收容,进行该可动触点8的定位。在壳10的上方侧的角部设有向前方侧突出的一对突出片1003。在这些突出片1003上,在其前面设有与轴承部件1的卡合片105卡合的卡合孔1003a。
安装部件11通过例如对金属制的板状材料实施冲裁加工并且实施弯曲加工而形成。在安装部件11的前面部1101形成有使轴承部件1的筒状部102向前方侧露出的开口部1102。安装部件11的侧面部1103从前面部1101的侧端部向后方侧延伸而设置。在各侧面部1103上,在其两端部设有在壳10的后面侧折弯的一对安装片1104。另外,在安装片1104的中央设有在向安装本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基板的锡焊固定中使用的固定片1105。进而,在前面部1101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设有分别向后方侧延伸的一对固定片1106、1107。这些固定片1106、1107也在向安装本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基板的锡焊固定中使用。
这里,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滑动件承受部4上安装的板簧7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滑动件承受部4的立体图(该图(a))以及安装在滑动件承受部4上的板簧7的立体图(该图(b))。图4以及图5分别是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滑动件承受部4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还有,图3(b)表示在滑动件承受部4上安装后,实施了弯曲加工的状态的板簧7。实际上在安装于滑动件承受部4上之前,板簧7处于不弯曲的状态。
如图3(b)所示,板簧7大体具有圆环形状,由在夹着滑动件承受部4(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对置的位置上设置的一对弹性臂部701a、701b和连接这些弹性臂部701a、701b的一对连接部702a、702b构成。弹性臂部701a、701b具有半圆弧形状,连接部702a、702b连接这些弹性臂部701a、701b的端部,由此板簧7大体形成圆环形状。
连接部702a、702b具有平板形状,如图3(a)所示,埋设于滑动件承受部4的保持部401。弹性臂部701a、701b,在开口部402中,从保持部401的如图3(a)所示的上端部以及下端部露出。另外,弹性臂部701a、701b从开口部402露出的部分向轴承部件1侧延伸,并且为使与轴承部件1接触的部分进行面接触而实施弯曲加工。由此,在弹性臂部701a、701b的如图3(b)所示的上下端部形成有弹接部703a、703b。这些弹接部703a、703b与轴承部件1的凹部104的内表面面接触,由此产生对旋转轴2的旋转操作时的转矩。
这样形成的弹性臂部701a、701b,如图4所示,沿滑动件承受部4的开口部402配置。另外,如图5所示,弹性臂部701a、701b比滑动件承受部4的该图所示的右方侧端面靠轴承部件1侧延伸,构成为使弹接部703a、703b可与轴承部件1的凹部104的内表面面接触的结构。
对于这样安装板簧7的滑动件承受部4,如上所述,从本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后方侧(图4所示的纸面面前侧)安装垫圈13以及滑动件3。图6以及图7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具有的滑动件承受部4上安装了垫圈13的状态的主视图以及安装了垫圈13以及滑动件3的状态的主视图。
如图6所示,垫圈13设置为除滑动件承受部4的内周侧的大致圆形状的开口部之外,覆盖滑动件承受部4的侧壁部404的内侧部分的大致整个区域。这样垫圈13将与滑动件承受部4的开口部402对应的大致全部的区域覆盖。因此,即使在根据对旋转轴2的旋转操作由板簧7和轴承部件1的滑接产生了磨损粉的情况下,垫圈13也能将该磨损粉挡住,能够使磨损粉难以侵入到滑动件3和导电图案501的接触区域,可以防止它们的接触状态恶化的情况。
另外,滑动件3在这样设置的垫圈13的后方侧的位置上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在滑动件3的圆环形状部301设置的按压部305将垫圈13按压到滑动件承受部4上。通过这样相对于滑动件承受部4安装滑动件3,能够由该按压部305将垫圈13按压到滑动件承受部4上,因此可防止垫圈13的浮动而安装到所期望的位置。还有,垫圈13以及滑动件3向滑动件承受部4的安装同时进行。即,使滑动件承受部4的突起403插通垫圈13的孔1301和滑动件3的孔304,在该状态下使突起403的前端热变形而挤压,由此将垫圈13和滑动件3安装到滑动件承受部4。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外观的立体图。若组装本旋转型电气部件,则如图8所示,轴承部件1在与绝缘部件6以及壳10重叠的状态下由安装部件11安装。在这种情况下,轴承部件1的筒状部102处于从安装部件11的开口部1102向上方侧露出的状态,旋转轴2的局部处于从该筒状部102的贯通孔101露出的状态。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截面图。图9表示初期状态、即没有对旋转轴2进行旋转操作以及按压操作的状态。还有,图9的上方侧相当于图1所示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前方侧,图9的下方侧相当于图1所示的旋转型电气部件的后方侧。
如图9所示,旋转轴2中比轴环部201靠该图所示的下方侧的局部配置在轴承部件1的筒状部102的内部。卡合部202插通连接部件14的开口部1402,其前端部处于与在壳10的凹部1001配置的橡胶部件15的抵接部1501抵接的状态。在初期状态中,在橡胶部件15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旋转轴2处于向外部侧压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在旋转轴2的槽部203的O环12与轴承部件1的内壁面抵接,防止旋转轴2从贯通孔101脱落。
轴承部件1在其凹部104收容了滑动件承受部4的上方侧的局部的状态下与绝缘部件6以及壳10重叠安装。在这种情况下,轴承部件1的卡合片105与绝缘部件6的卡合孔604卡合,另一方面,轴承部件1的其他卡合片105与壳10的卡合孔1003a卡合(图9未图示:参照图1以及图2)。从该轴承部件1的上方侧覆盖安装部件11,将其安装片1104在壳10的下面侧折弯,由此将轴承部件1固定在绝缘部件6以及壳10上。
滑动件承受部4配置在轴承部件1和绝缘部件6之间的位置上。滑动件承受部4处于设置在其下面的侧壁部404的下端与绝缘部件6的凹部601的外侧部分(导电图案501的外侧部分)的上面接触的状态。这样使侧壁部404的下端与绝缘部件6的凹部601的外侧部分接触,因此即使在根据对旋转轴2的旋转操作由板簧7和轴承部件1的滑接产生了磨损粉的情况下,也难以从滑动件承受部4的外侧侵入到滑动件3相对于导电图案501的接触区域,因此能够防止它们的接触状态恶化的情况。
在这样配置的状态下,在滑动件承受部4的下面安装的滑动件3处于一对滑接片302以及滑接部303和与它们对置配置的基板5的导电图案501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在滑动件承受部4上安装的板簧7处于其弹性臂部701a、701b的弹接部703a、703b与轴承部件1的凹部104的内表面(下面)弹接的状态。
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在对旋转轴2进行旋转操作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旋转轴2的卡合部202形成有平面部202a,开口部1402具有与其对应的形状,因此连接部件14也与旋转轴2一起旋转。另外,滑动件承受部4的卡合片405与连接部件14的卡合槽1403卡合,因此若连接部件14旋转则滑动件承受部4也与连接部件14一起旋转。由于在滑动件承受部4上在使滑接片302等与导电图案501接触的状态下安装滑动件3,因此若滑动件承受部4旋转,则滑接片302等在导电图案501上滑动。此时,与导电图案501上的滑接部303等的位置对应的信号经由外部连接用端子502输出。在搭载本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电子设备等中,根据该输出信号检测对旋转轴2的旋转操作量。
另一方面,在对旋转轴2进行按压操作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旋转轴2移动到轴环部201与轴承部件1的该图所示的上面接触的位置。伴随于此,旋转轴2的卡合部202将连接部件14的开口部1402向如图10所示的下方侧移动,其前端部将橡胶部件15的抵接部1501向下方侧压入。由此,橡胶部件15的反转部1502反转,抵接部1501的下面将可动触点8的触点部802下压,并使其与中央固定触点901接触。通过该触点部802和中央固定触点901的接触,将按钮开关的接通信号经由外部连接用端子903输出。在搭载本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电子设备等中,根据该输出信号检测对旋转轴2的按压操作的有无。
如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将对旋转轴2的旋转施加载荷的板簧7安装在滑动件承受部4上,并且使在该板簧7的局部设置的弹接部703a、703b与金属制的轴承部件1的内表面弹接而获得载荷(转矩)。由此,即使在回流锡焊工序等中暴露于高温的情况下,与弹接部703a、703b弹接的轴承部件1也难以产生热变形,因此能够提供防止转矩的不均且操作性良好的旋转型电气部件。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使板簧7的局部(连接部702a、702b)埋设在滑动件承受部4的保持部401中,因此能够将板簧7相对于滑动件承受部4可靠地保持,从而能够赋予旋转操作时的良好的操作触感。另外,使弹性臂部701a、701b从滑动件承受部4的开口部402露出,在该露出的位置上弯曲,因此即使在相对于滑动件承受部4插入成形板簧7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该插入成形后将板簧7折弯。由此,不需要进行将实施弯曲加工后的板簧7在滑动件承受部4上插入成形等的复杂加工,能够容易地形成向轴承部件1侧延伸的板簧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型电气部件中,在夹着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对置的位置上设置一对弹性臂部701a、701b,因此能够获得平衡良好的载荷(转矩),能够赋予良好的操作触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于附图所示的尺寸和形状等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在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化。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垫圈13覆盖滑动件承受部4的开口部402的大致整个区域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垫圈13也不必完全地覆盖开口部402。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与滑接片302以及滑接部303和导电图案501的滑接位置对置的部分的开口部402由垫圈13覆盖。此外,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化而实施。

旋转型电气部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旋转型电气部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旋转型电气部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旋转型电气部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旋转型电气部件.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转矩的不均且操作性良好的旋转型电气部件。所述旋转型电气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贯通孔(101)的金属制的轴承部件(1);在贯通孔(101)中可旋转地插通的旋转轴(2);保持滑动件(3)并与旋转轴(2)一起旋转的滑动件承受部(4);设有滑动件(3)滑接的导电图案(501)的绝缘部件(6);对旋转轴(2)的旋转施加载荷的板簧(7),在该旋转型电气部件中,板簧(7)安装于滑动件承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