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方性导电胶以及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方性导电胶以及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538062.6 (22)申请日 2018.05.30 (71)申请人 业成科技 (成都) 有限公司 地址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合 作路689号 申请人 业成光电 (深圳) 有限公司 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范佳铭许雅筑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51226 代理人 杨冬梅张行知 (51)Int.Cl. C09J 9/02(2006.01) C09J 163/00(2006.01) C09J 133/12(2。
2、006.01) C09J 131/04(2006.01) C09J 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异方性导电胶以及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 的基板结构 (57)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异方性导电胶, 用于使第一 基板的电极和第二基板的电极导通, 所述第一基 板的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电极对位放置, 且至 少有两组对位电极的间隙不相同, 所述异方性导 电胶包括: 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用于在压 合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时发生形变, 以 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电极导通; 其 中, 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用于导通 间隙大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粒径小于所 述预设粒径。
3、阈值的导电粒子用于导通间隙小于 所述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以及胶材, 用于 固化被相应导电粒子的对位电极以及所述相应 导电粒子, 以维持对位电极的稳定导通状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 CN 108822760 A 2018.11.16 CN 108822760 A 1.一种异方性导电胶,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以及 用于为所述异方性导电胶提供粘着性, 并在使用时固化所述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的胶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基板接合的异方性导电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混合分布在所述胶材中,以使所述胶材各个区域均有所 述两。
4、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方性导电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胶材的材质为环氧树脂、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或聚醋酸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基板接合的异方性导电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种以 上粒径的导电粒子的粒径范围为5um20u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基板接合的异方性导电胶, 其特征在于, 用于制备所 述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的材料包括金、 银、 锡和铟中的至少两种。 6.一种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结构包括: 第一基板; 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的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电极对位放置, 且至少有两组。
5、对位 电极的间隙不相同; 以及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异方性导电胶,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间 隙中, 以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对位电极导通; 其中, 所述异方性导电胶中粒径 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用于导通间隙大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粒径小于预设 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用于导通间隙小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结构, 其特征在于, 粒径大于所述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还用于导通间隙小于所述预设间隙阈值的对 位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结构, 其特征在于, 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导电粒子的个数 大于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一导电粒子的个数, 。
6、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导电粒子的个数小于位于 第二区域的第二导电粒子的个数; 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为间隙大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 极的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为间隙小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的区域, 所述第一导电粒子 为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 所述第二导电粒子为粒径小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 粒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板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均为具有单 曲率的基板或为具有双曲率的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基板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方性导电胶中导电粒子的 粒径种类和对位电极的间隙种类相同, 导电粒子的粒径大小与被所述导电粒子导通的对位 电极的间隙大小。
7、相对应。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8822760 A 2 异方性导电胶以及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导电胶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异方性导电胶以及利用异方性导电 胶接合的基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简称ACF)用于导通两个基板, 例 如用于FPC(柔性电路板)晶片与LCD(液晶显示面板)基板两者之间电极的接合, 异方性导电 胶包括高分子胶与导电粒子。 0003 异方性导电胶将两个基板接合的工作原理: 先让两个基板的电极对位贴合, 再对 这两个基板加压, 使异方性导电胶中。
8、的导电粒子被挤压产生形变, 然后连接这两个基板对 位贴合的电极, 形成导通状态, 然后用胶材热固化电极, 维持导通状态。 0004 传统的异方性导电胶, 对于两个基板均匀等间隙的对位的电极, 导电粒子在间隙 中被均匀加压加热, 然后产生形变达到导通两个基板的电极, 如果两个基板存在不等间隙 的对位电极, 对基板的各个位置加压力度又相同, 那么部分间隙大的对位电极可能因导电 粒子无法达到足够形变而不导通。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此, 有必要提供一种异方性导电胶。 0006 一种异方性导电胶, 包括: 0007 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以及 0008 用于为所述异方性导电胶提供粘着性, 并在使。
9、用时固化所述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 粒子的胶材。 0009 上述异方性导电胶包括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对于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对位电 极的两个基板, 利用同等的压合条件, 粒径大的导电粒子和粒径小的导电粒子均会发生形 变, 粒径大的导电粒子更容易导通间隙大的对位电极。 对于本身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对位电 极的两个基板, 降低部分间隙较大的对位电极的失效风险。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混合分布在所述胶材中, 以 使所述胶材各个区域均有所述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胶材由环氧树脂、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或聚醋酸乙烯酯 制备而成。 0012 。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的粒径范围为5um20um。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用于制备所述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的材料包括金、 银、 锡和铟中的至少两种。 0014 还提出一种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 0015 一种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 所述基板结构包括: 0016 第一基板; 说明书 1/5 页 3 CN 108822760 A 3 0017 第二基板, 所述第一基板的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的电极对位放置, 且至少有两组 对位电极的间隙不相同; 以及 0018 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异方性导电胶,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间 隙中, 以。
11、使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对位电极导通; 其中, 所述异方性导电胶中粒径 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用于导通间隙大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粒径小于预设 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用于导通间隙小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粒径大于所述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还用于导通间隙小 于所述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00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导电粒子的个数大于位于第二区域的 第一导电粒子的个数, 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导电粒子的个数小于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二导电 粒子的个数; 其中, 所述第一区域为间隙大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的区域, 所述第二区 域为间隙小。
12、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的区域, 所述第一导电粒子为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 值的导电粒子, 所述第二导电粒子为粒径小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基板以及第二基板均为具有单曲率的基板或为具 有双曲率的基板。 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异方性导电胶中导电粒子的粒径种类和对位电极的间 隙种类相同, 导电粒子的粒径大小与被所述导电粒子导通的对位电极的间隙大小相对应。 0023 上述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 异方性导电胶包括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 粒子, 对于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对位电极的两个基板, 利用同等的压合条件, 粒径大的导电粒 子和粒径小的导电粒子。
13、均会发生形变, 粒径大的导电粒子更容易导通间隙大的对位电极。 对于本身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对位电极的两个基板, 降低部分间隙较大的对位电极的失效风 险。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异方性导电胶的示意图; 0025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具备平面基板的基板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
14、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9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异方性导电胶,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异方性导电胶的示 意图。 请参阅图1, 异方性导电胶包括: 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110; 以及胶材120, 胶材用 于为所述异方性导电胶提供粘着性, 并在使用时固化所述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0030 利用异方性导电胶可以导通对于存在不同间隙的对位电极的基板。 存在不同间隙 的对位电极的基板, 可以是本身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对位电极的两个基板, 比如一个是平面 基板, 一个是曲面基板, 显然, 两个基板的对位电极之间的间隙不相同。 请参阅图2, 以下以 说明书 2/5 页 4 CN 10882。
15、2760 A 4 异方性导电胶应用于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为例描述本实施例。 对于同一个基板, 电 极的大小可以相同。 0031 本实施例中的异方性导电胶用于使第一基板210的电极230和第二基板220的电极 240导通, 第一基板210的电极230与第二基板220的电极240对位放置, 且至少有两组对位电 极的间隙不相同, 其中, 异方性导电胶中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110用于导通间 隙大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粒径小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110用于导通间隙小 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胶材用于固化相应导电粒子的对位电极以及相应导电粒子, 以维持对位电极的稳定导通状态。
16、。 0032 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110混合分布在胶材中, 以使胶材110各个区域均有该两 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即让各个区域既有粒径大的导电粒子110, 也有粒径小的导电粒子 110。 0033 具体地, 导电粒子110的粒径范围可为5um20um。 导电粒子的粒径也可以根据两 个基板的对位电极的间隙具体配置。 在将两块基板压合后, 导电粒子110的粒径与压合后的 基板间隙的比值范围为导电粒子粒径的80导电粒子粒径的130。 导电粒子的粒径大 小可由电镀工艺控制。 0034 导电粒子110粒径的种类数目可以和对位电极的间隙种类数目相同, 导电粒子110 粒径的大小和对位电极的间隙匹配。 。
17、例如, 请参阅图3, 两个基板存在3种不同间隙的对位电 极, 那么异方性导电胶就有3种不同粒径的导电粒子110, 如图3所示, 粒径最大的导电粒子 110用于导通间隙最大的对位电极(图3中左边的对位电极为该间隙最大的对位电极), 粒径 次之的导电粒子110用于导通间隙次之的对位电极(图3中右边的对位电极为该间隙次之的 对位电极), 粒径最小的导电粒子110用于导通间隙最小的对位电极(图3中中间的对位电极 为该间隙最小的对位电极)。 0035 上述异方性导电胶包括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 对于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对位电 极的两个基板, 利用同等的压合条件, 粒径大的导电粒子和粒径小的导电粒子均会发生。
18、形 变, 粒径大的导电粒子更容易导通间隙大的对位电极。 对于本身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对位电 极的两个基板, 降低部分间隙较大的对位电极的失效风险。 在不同间隙处的区域配置对应 粒径的导电粒子, 可以使相应粒径的导电粒子对应用于相应间隙的对位电极, 提高导通效 率。 0036 还提出一种利用上述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 请参阅图2, 基板结构包括第 一基板210、 第二基板220以及如上任一实施例中的异方性导电胶, 其中异方性导电胶包括 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110以及胶材120; 图2中, 第一基板210的电极与第二基板220的电 极对位放置, 且至少有两组对位电极的间隙不相同, 异方性导电胶。
19、位于第一基板210和第二 基板220的间隙中, 异方性导电胶中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粒子110, 用于在压合第一基板210 和第二基板220时发生形变, 以使对位电极导通; 其中, 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 110用于导通间隙大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粒径小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110用 于导通间隙小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异方性导电胶中的胶材120用于固化被相应导 电粒子的对位电极以及相应导电粒子, 以维持对位电极的稳定导通状态。 0037 预设粒径阈值可以是用户设定的用于区分导电粒子粒径大小的数值, 预设间隙阈 值可以是用户设定的用于区分对位电极间隙大小的数值。 例如存在粒径为。
20、5um的导电粒子 说明书 3/5 页 5 CN 108822760 A 5 和20um粒径为的导电粒子, 预设粒径阈值可以设为10um, 存在间隙范围为4um和19um的对位 电极, 预设间隙阈值可以设为9um。 0038 对于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 可以是本身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具有对位电极的 两个基板, 比如一个是平面基板, 一个是曲面基板, 或者一个基板曲率大些, 另一个基板曲 率些, 显然, 这样的两个基板的对位电极之间的间隙不相同。 例如, 如图23所示, 第一基板 210和第二基板220均具备曲率, 第一基板210在第二基板220的上方, 第一基板210的下表面 设有电极23。
21、0, 第二基板220的上表面设有电极240, 第一基板210的电极230与第二基板220 的电极240是一一对位的。 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中间处的对位电极间隙较小, 利用粒 径小的导电粒子110就可以导通, 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两边的对位电极间隙较大, 利 用粒径大的导电粒子110可以导通。 0039 具体地, 第一基板210为具有单曲率的基板或为具有双曲率的基板, 第二基板220 可以是平面基板, 也可以为具有单曲率的基板或为具有双曲率的基板。 第二基板220为具有 单曲率的基板或为具有双曲率的基板, 第一基板210可以是平面基板, 也可以为具有单曲率 的基板或为具有双曲。
22、率的基板。 0040 例如, 如图4所示, 图4中的第一基板210为具备曲率的基板, 第二基板220为平面基 板, 第一基板210在第二基板220的上方, 第一基板210的下表面设有电极230, 第二基板220 的上表面设有电极240, 第一基板210的电极230与第二基板220的电极240是一一对位的。 因 为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中一个是平面基板, 一个是具备曲率的基板, 所以对位电极 的间隙有大有小, 间隙小的对位电极利用粒径小的导电粒子110就可以导通, 间隙大的对位 电极利用粒径大的导电粒子110导通。 0041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110还可用。
23、于导通间隙小 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如果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110与粒径小于预设 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110的粒径相差不大, 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110又能发生 足够的形变, 那么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110既能用来导通间隙大于预设间隙 阈值的对位电极, 也可以用来导通间隙小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 0042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配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导电粒子的个数大于配置第二区域的 第一导电粒子的个数; 其中, 第一区域为间隙大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的区域, 第二区 域为间隙小于预设间隙阈值的对位电极的区域, 第一导电粒子为粒径大于预设粒径阈值的 导电粒子1。
24、10, 第二导电粒子为粒径小于预设粒径阈值的导电粒子110。 如此, 可以使相应粒 径的导电粒子对应用于相应间隙的对位电极, 提高导通效率。 例如, 如图2所示, 位于两个基 板两侧的大粒径导电粒子多于位于两个基板中间的大粒径导电粒子, 位于两个基板两侧的 小粒径导电粒子少于位于两个基板中间的小粒径导电粒子。 0043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导电粒子110粒径的种类数目可以和对位电极的间隙种类数 目相同, 导电粒子110的粒径大小与被所述导电粒子110导通的对位电极的间隙大小相对 应。 例如, 请参阅图3, 两个基板存在3种不同间隙的对位电极, 那么异方性导电胶就有3种不 同粒径的导电粒子。 如。
25、图3所示, 粒径最大的导电粒子110用于导通间隙最大的对位电极(图 3中左边的对位电极为该间隙最大的对位电极), 粒径次之的导电粒子110用于导通间隙次 之的对位电极(图3中右边的对位电极为该间隙次之的对位电极), 粒径最小的导电粒子用 于导通间隙最小的对位电极(图3中中间的对位电极为该间隙最小的对位电极)。 说明书 4/5 页 6 CN 108822760 A 6 0044 第一基板210和第二基板220可以均为硬基板, 或均为软基板, 或一个为硬基板、 一 个为软基板。 具体地, 第一基板210为柔性电路板(FPC), 第二基板220为液晶基板(LCD)。 0045 具体地, 第一基板21。
26、0和第二基板220的材料均为玻璃、 硅基材、 PET(聚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酯)、 PC(聚碳酸酯)、 PI(聚酰亚胺)或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0046 上述利用异方性导电胶接合的基板结构, 异方性导电胶包括两种以上粒径的导电 粒子, 对于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对位电极的两个基板, 利用同等的压合条件, 粒径大的导电粒 子和粒径小的导电粒子均会发生形变, 粒径大的导电粒子更容易导通间隙大的对位电极。 对于本身存在间隙不相同的对位电极的两个基板, 降低部分间隙较大的对位电极之间导通 失效的风险。 0047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5/5 页 7 CN 108822760 A 7 图1 图2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1/1 页 8 CN 108822760 A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