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提高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8586633 上传时间:2020-09-09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6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025956.6

申请日:

20160115

公开号:

CN105543277A

公开日:

201605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15/84,C12N15/66,A01H5/06

主分类号:

C12N15/84,C12N15/66,A01H5/06

申请人:

福建农林大学

发明人:

庄伟建,陈华,马世伟,邓烨,张冲,蔡铁城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15号

优先权:

CN201610025956A

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学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载体pBI121-NtR12-AhRESS遗传转化花生,获得特异表达AhRESS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转基因花生发状根中白藜芦醇,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80.99μg/g(FW),是未转基因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的4倍。本发明为利用烟草根特异启动子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在花生发状根中特异表达,进而生产白藜芦醇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权利要求书

1.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克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和花生AhRESS基因;(2)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AhRESS基因表达载体pBI121-NtR12-AhRESS的构建;(3)pBI121-NtR12-AhRESS经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花生;(4)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5)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的序列为SEQIDNo:1,花生AhRESS基因的序列为SEQIDNo: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方法为:(1)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连接至pMD18-T载体中,得到pMD18-NtR12载体;(2)pBI121-NtR12-GUSA载体构建:将pBI121载体进行酶切,切除该载体上的GUSA基因,从pCAMBIA-1301载体中克隆GUSA基因连接至pBI121载体上,构建pBI121-GUSA;将pBI121-GUSA载体进行酶切反应,切除35S启动子,将pMD18-NtR12载体进行酶切反应,将NtR12启动子连接至pBI121-GUSA载体中,得到pBI121-NtR12-GUSA载体;(3)pBI121-NtR12-AhRESS载体的构建:花生AhRESS基因连接到pBI121-NtR12-GUSA载体中,得到pBI121-NtR2-AhRESS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外植体分别为叶片、子叶、上胚轴和下胚轴外植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所用培养基为MS培养基+500mg/LCef,第一次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300mg/LCef,第二次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100mg/LCef,第三次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三次继代后头孢霉素浓度降至0;获得了根特异表达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基因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根系快速繁殖生产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方法为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ODS,流动相乙腈:水=25:7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06nm,柱温25℃,进样量10μL。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属 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

技术背景

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Re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存在于虎杖、葡萄、 花生等植物中,在葡萄果皮和花生根中含量尤为丰富。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天然的 抗氧化剂,可以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结,抗癌,抗炎,抗辐射,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 等。它与紫杉醇都被誉为绿色抗癌药物。但自然界中存在的白藜芦醇的含量较少,利用植物 基因工程技术高效生产白藜芦醇是大量获得白藜芦醇的重要途径。

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种子植物中,作为芪类次生代谢物,主要通过苯丙氨酸代谢 途径合成的。刘蕾等克隆了白藜芦醇合酶cDNA,并将其转化花生的下胚轴、胡萝卜的下胚轴; 同时,也把花生RESS转化酵母。许玉芬等成功构建了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酵母表达载 体,并通过电穿孔法将其整合到毕赤酵母的染色体上;成功构建了由Ubi启动子驱动的花生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分别利用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转化法转导甘蔗。 黄国强等研究了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在花生根中的特异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转录 表达在根的韧皮部,其他组织中未见表达;酵母浸提液处理可使该基因的转录表达明显增 强。林荣华等以花生中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为目的基因,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植物重组表 达载体pB6RS,利用电穿孔法将pB6RS质粒直接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通过农杆菌介导 将pB6RS转化烟草(云烟85),得到了阳性植株。

由于白藜芦醇的重要生理功能,近几年,人们开始研究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植物材 料中白藜芦醇的含量。Giovinazzo等研究者以35S启动子调控白藜芦醇合酶基因进行番茄 遗传转化,测定转基因番茄中的抗坏血酸盐与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总体水平,结果表明:转基 因植物的抗氧化性较之野生型植物的抗氧化性有了显著的提高。Hüsken等利用油菜种子特 异表达启动子驱动白藜芦醇合酶基因表达,转化油菜,同时,阻断消耗白藜芦醇合酶底物的 另一条支路,检测T0代油菜种籽中的Res含量,发现以鲜重计其最高含量为361μg/g,同时 还获得了品质改善且保健性提高的油菜种籽。但目前,通过根特异启动子驱动白藜芦醇合 酶基因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未见报道。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细菌,它能够侵 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诱导植物产生发状根(毛状根)。发状 根相对于正常的根,有很多优点。理论上,发状根来源于一个植物细胞,不是嵌合体,所以其 遗传性状稳定,继代多次仍然具有原始发状根的遗传特性;发状根能够在无外源激素的培 养基中自主生长,且生长速度快,易操作和调控,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某些次生代谢产物 在发状根中含量比正常根高。因此,利用发状根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是一条可靠和有效的途 径。

在花生各组织中,白藜芦醇以根中的含量最高。因此,快速获得大量根,既获得了 植源性的白藜芦醇材料,进而可以大量提取白藜芦醇。而发根农杆菌可以侵染植物,在伤口 处形成发状根,且发状根无激素依赖性,又可以快速生长,在短时间内增长数百倍甚至上千 倍。基于此,以发状根液体培养是快速大量生产白藜芦醇的一条捷径。刘杰等优化了发状根 的培养条件,并初步探索了诱导发状根产生白藜芦醇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花生发根的最 适基本液体培养基为无激素的MS培养基,添加植物激素会不同程度的抑制发状根的生长, 100μmol/L水杨酸(SA)可以提高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苷合成分泌以及白藜芦醇的合成。 黄丽萍等探究了不同发根农杆菌转化不同品种烟草发根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烟草 品种和发根农杆菌菌株均显著影响毛状根的诱导率。Fabricio等研究发现,花生发状根可 以高效产生白藜芦醇,不同生长阶段的发状根诱导产生白藜芦醇含量不同,且在合适的生 长阶段,一定浓度的醋酸钠诱导发状根24h,白藜芦醇会被分泌到液体培养基中。但目前, 通过根特异启动子驱动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在花生发状根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未见报 道。

本发明针对以上研究背景,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pBI121-NtR12-AhRESS遗传转化 花生,获得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表达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通过发状根液体悬浮 培养,快速大量获得发状根,进而用于白藜芦醇的生产。该发明为利用烟草根特异启动子 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在花生发状根中特异表达,进而生产白藜芦醇提 供了良好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大量合成 白藜芦醇的技术及应用。目的在于提供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 因AhRESS在花生发状根中特异表达,进而生产白藜芦醇的技术,以便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 段高效生产白藜芦醇。本发明用烟草根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基因,构建了 pBI121-NtR12-AhRESS根特异表达载体,采用多次冻融法把载体导入发根农杆菌,通过农杆 菌介导,把融合基因NtR12:AhRESS整合到本生烟草基因组,获得了同时表达发状根基因和 AhRESS基因的花生发状根生产系,建立了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技术,快速获得大量发状根, 进而用于白藜芦醇的生产。实现了本生烟草发状根生产白藜芦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克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和花生AhRESS基因;

(2)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表达载体pBI121- NtR12-AhRESS的构建;

(3)pBI121-NtR12-AhRESS经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花生;

(4)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

(5)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

所述步骤(1)中pBI121-NtR12-AhRESS载体中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的序列为 SEQIDNo:1,花生AhRESS基因的序列为SEQIDNo:2。

所述步骤(3)中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外植体分别为叶片、子叶、上胚轴 和下胚轴外植体。

所述步骤(4)中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所用培养基为 MS培养基+500mg/LCef,第一次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300mg/LCef,第二次继代培养 基为MS培养基+100mg/LCef,第三次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三次继代后头孢霉素浓度降 至0;获得了根特异表达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基因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根系快速 繁殖生产系。

所述步骤(5)中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方法为 HPLC,色谱条件为:色谱柱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5:75),流速 1.0mL/min,检测波长306nm,柱温25℃,进样量10μL。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表达载体pBI121- NtR12-AhRESS的构建。

(1)克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并连接至pMD18-T载体中,得到pMD18-NtR12载 体;

(2)pBI121-NtR12-GUSA载体构建: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及SacⅠ对pBI121质粒载体 进行酶切,切除该载体上的GUSA基因,利用带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从pCAMBIA1301 载体中克隆GUSA基因,连接至酶切后的pBI121载体上,得到pBI121-GUSA载体;将pBI121- GUSA载体进行酶切反应,切除35S启动子,将pMD18-NtR12载体进行酶切反应,将NtR12启动 子连接至pBI121-GUSA载体中,得到pBI121-NtR12-GUSA载体;

(3)pBI121-NtR12-AhRESS载体的构建:克隆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基因,并连 接到pBI121-NtR12-GUSA载体中,得到pBI121-NtR2-AhRESS载体。

2.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表达载体pBI121- NtR12-AhRESS经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花生。

在发根农杆菌诱导植物产生发状根的基础上,利用pBI121-NtR12-AhRESS载体转 化发根农杆菌,通过其介导遗传转化花生,获得转基因花生发状根。以CTAB法提取转基因花 生及对照的发状根的DNA,分别以AhRESS基因(AhRESS-F:5’ATGGTGTCTGTGAGTGGAATTC3’和 AhRESS-R:5’TTATATGGCCACACTGCGGAGAAC3’)和rolB基因(rolB-F:5’ GTCCTTGCAGTGCTAGATTT3’和rolB-R:5’GAAGGTGCAAGCTACCTCTC3’)的上、下游引物进行 PCR;以CTAB法提取转基因花生及对照的发状根的RNA,按照PrimeScript逆转录酶说明书逆 转录后,以AhRESS基因特异引物(AhRESS-F:5’ATGGTGTCTGTGAGTGGAATTC3’和AhRESS-R:5’ TTATATGGCCACACTGCGGAGAAC3’)进行RT-PCR,PCR反应条件为:94℃5min→(94℃30s→ 57℃30s→72℃1.5min)35cycles→72℃10min→4℃保存。。筛选阳性发状根进行下 一步实验。

3.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

通过液体MS培养基的培养,继代时逐渐降低Cef的浓度,直至最后Cef降至0而发状 根在纯液体MS培养基中可以快速生长又不受污染。需要注意的是,外植体不同位点长出的 根为不同的发状根系,除菌时要以1条根起始。发状根快速扩繁即将一条发状根接种于新鲜 MS培养基中,28℃振荡暗培养2周,发状根产量是接种量的100倍以上。筛选所得的能够快速 生长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液体培养后,收获发状根。

4.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

以甲醇为浸提液提取发状根中白藜芦醇,浸提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得HPLC待检测样 品,通过HPLC测定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基因在烟草根中特异表达,将植物表 达载体经发根农杆菌转化至花生中,使AhRESS基因在花生发状根中特异表达,通过液体悬 浮培养短期内大量扩繁发状根,实现白藜芦醇的大量表达。本发明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培 养简单、生长快速、遗传性状稳定,可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高效生产白藜芦醇提供基 础。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转基因花生发状根中白藜芦醇,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 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80.99μg/g(FW),是未转基因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的4倍。

附图说明

图1发根农杆菌介导的pBI121-NtR12-AhRESS遗传转化花生外植体诱导发状根的 变化图;.A:诱导1周,B:诱导2周。

图2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系中AhRESS基因RT-PCR检测电泳图;M:Marker2000,1- 12:转pBI121-NtR12-AhRESS发状根系,13:阳性对照,14:阴性对照.

图3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系液体悬浮培养图;A:接种,B:培养1周,C:培养2周。

图4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系中白藜芦醇HPLC分析结果。XH:新会小粒根,PTP:葡萄皮, A.r:阴性发状根,12-(4,7):pBI121-NtR12-AhRESS发状根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pBI121-NtR12-AhRESS载体的构建

1.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的克隆

称取约0.1g烟草叶片,置于研钵中用液氮冻融,迅速将其研磨成粉末;利用CTAB法提取 烟草中的DNA,用40μL10ng/μL的RNase无菌水溶解,置于37℃溶解1h左右。取1μL提取好的烟 草DNA点样,进行电泳检测,电泳条件:电泳缓冲液1×TAE,1.0%的琼脂糖凝胶,电压120V,电 泳时间约20min;同时取1μ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

根据本实验室前期克隆获得的NtR12启动子的拼接序列,设计引物NtR12-XhoⅠ- primer-F(5’GCGCCGCTCGAGTAATACTACAATAATAATTAAG3’),NtR12-XbaⅠ-primer-R(5’ CGCTCTAGAGTTGTTGATATGTTTATGTTACTC3’),按照下列的PCR体系进行扩增。该体系包括 32.5μLddH2O,10μL10×PrimeSTARPCRBuffer(Mg2+plus),4μLdNTPMixture(各 2.5mmol),1μLNtR12-XhoⅠ-primer-F(10μmol),1μLNtR12-XbaⅠ-primer-R(10μmol),1μ L烟草cDNA,0.5μLPrimeSTARHSDNApolymerase(2.5U/μL),体系总体积为50μL。

将50μL的PCR反应体系混匀,均分为2管,每管各25μL。PCR反应条件为:98℃5min →(98℃10s→53℃15s→72℃2min)5cycles→(98℃10s→60℃15s→72℃2min) 23cycles→72℃10min→4℃保存。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纯化后,连接至pMD18-TVector中,体系如下:5μL SolutionI,4.5μLDNA回收产物,0.5μLpMD18-TVector(50ng/μL),该体系总体积10μL。 将各成分分别加入200μL的PCR管中,混匀,16℃过夜连接,约16-24h。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 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中,摇菌后涂于含抗生素Amp的LB平板上,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2-16h。挑取单克隆经PCR检测后送往华大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如SEQIDNO.1。测序结 果正确的重组质粒即为pMD18-NtR12。

2.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的克隆

利用CTAB法提取花生叶片基因组DNA,以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特异引物AhRESS- BamHⅠ-primer-F(5’TCGTGGATCCGCCACCATGGTGTCTGTGAGTGGAATTC3’),AhRESS-SacⅠ- primer-R(5’TCCTGAGCTCTTATATGGCCACACTGCGGAGAACG3’)进行PCR检测。其回收产物即 为花生AhRESS基因编码框DNA序列。通过连接酶构建在pMD18-T载体中,转入大肠杆菌感受 态细胞DH5α中,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鉴定,测序结果如SEQIDNO.2。

3.pBI121-GUSA载体的构建

以pCAMBIA-1301载体质粒为模板,用带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GUSAF-BamH- Spe:5’agga-GGATCC-ACTAGTaccatggtagatctgagggtaaatttc3’和GUSAR-Sac1-ASC1- Swa1:5’agga-gagctc-GGCGCGCCTAAATTTA-GAAATTCGAGCTGGTCACCTGT3’)进行PCR,其回收 产物即为克隆得到的GUSA基因。将pBI121载体利用BamHⅠ和SacⅠ进行酶切,切除该载体上的 GUSA基因,回收酶切后的载体条带;将GUSA基因连接至酶切后的pBI121载体上,得到 pBI121-GUSA载体。

4.pBI121-NtR12-AhRESS载体的构建

将pMD18-NtR12载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Ⅰ和BamHⅠ进行酶切,酶切体系如下:2.0μg质 粒DNA,5.0μL10×Kbuffer,2.0μLSacⅠ,2.0μLBamHⅠ,ddH2O补至50μL,混匀,于37℃消化 酶切10-12h,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回收目的条带,获得NtR12启动 子。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Ⅰ和BamHⅠ将pBI121-GUSA载体进行酶切,切除35S启动子,酶 切体系如下:2.0μg质粒DNA,5.0μL10×Kbuffer,2.0μLSacⅠ,2.0μLBamHⅠ,ddH2O补至50 μL,混匀,于37℃消化酶切11h,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

将NtR12启动子连接至切除35S启动子的pBI121-GUSA载体中,连接反应体系如下: 1.0μL10×T4ligasebuffer,4.0μL基因DNA片段,4.0μL载体DNA片段,1.0μLT4DNA ligase,混匀,于16℃过夜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菌液涂布于含 抗生素Kan的LB平板上,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h。

挑取单克隆进行菌液PCR检测,PCR反应体系如下:1.0μL模板,2.0μL10×PCR buffer,1.5μL2.5mMdNTP,0.1μL普通Taq酶,0.5μLNtR12-XhoⅠ-primer-F,0.5μL NtR12-XbaⅠ-primer-R,14.4μLddH2O。PCR反应条件为:94℃5min→(94℃30s→53℃30s →72℃2min)5cycles→(94℃30s→60℃30s→72℃2min)30cycles→72℃10min→4℃ 保存。对菌液PCR呈阳性的部分菌液进行扩繁,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然后进行酶切单、双检 测,37℃酶切消化4h,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检测结果正确的,送往 华大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即为pBI121-NtR12-GUSA载体。

将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连接至pMD18-T载体中,体系如下:5μL SolutionI,4.5μLDNA回收产物,0.5μLpMD18-TVector(50ng/μL),该体系总体积10μL。 将各成分分别加入200μL的PCR管中,混匀,16℃过夜连接,约24h。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感受态细胞DH5α中,摇菌后涂于含抗生素Amp的LB平板上,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h。挑 取单克隆经PCR检测后送往华大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即为pMD18- AhRESS.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Ⅰ和BamHⅠ将pMD18-AhRESS载体进行酶切,酶切体系如下:2.0μg 质粒DNA,5.0μL10×Kbuffer,2.0μLSacⅠ,2.0μLBamHⅠ,ddH2O补至50μL,混匀,于37℃消 化酶切11h,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回收目的条带,获得带有SacⅠ和 BamHⅠ位点的AhRESS基因。

用限制性内切酶SacⅠ和BamHⅠ对pBI121-NtR12-GUSA载体进行酶切,酶切体系如 下:2.0μg质粒DNA,5.0μL10×Kbuffer,2.0μLSacⅠ,2.0μLBamHⅠ,ddH2O补至50μL,混匀, 于37℃消化酶切11h,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

将AhRESS基因连接至pBI121-NtR12-GUSA载体中,连接反应体系如下:1.0μL10× T4ligasebuffer,4.0μL基因DNA片段,4.0μL载体DNA片段,1.0μLT4DNAligase,混匀,于 16℃过夜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菌液涂布于含抗生素Kan的LB平 板上,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h。

挑取单克隆进行菌液PCR检测,PCR反应体系如下:1.0μL模板,2.0μL10×PCR buffer,1.5μL2.5mMdNTP,0.1μL普通Taq酶,0.5μLAhRESS-BamHⅠ-primer-F(5’ TCGTGGATCCGCCACCATGGTGTCTGTGAGTGGAATTC3’),0.5μLAhRESS--SacⅠ-primer-R(5’ TCCTGAGCTCTTATATGGCCACACTGCGGAGAACG3’),14.4μLddH2O。PCR反应条件为:94℃5min→ (94℃30s→69℃30s→72℃1.5min)35cycles→72℃10min→4℃保存。对菌液PCR呈阳 性的部分菌液进行扩繁,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然后进行酶切单、双检测,37℃酶切消化4 h,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检测结果正确的,送往华大基因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即为pBI121-NtR12-AhRESS载体。

【实施例2】pBI121-NtR12-AhRESS载体转化发根农杆菌

取2μg左右(体积小于20μl)的pBI121-NtR12-AhRESS质粒DNA加入到200μL发根农杆菌 感受态细胞中,用移液枪轻轻吹打混匀;冰浴30min,而后于液氮中放置5min,再在42℃恒温 水浴锅中水浴1min,重复3次;接着于冰上放置5min,加入800μLYEB液体培养基,于28℃恒 温振荡器中振荡培养,175rpm,8h后,3000rpm离心3min,弃800μl上清,将剩余菌液混匀,涂 布于含50mg/lKan的YEB平板上,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到形成单菌落,约48-72h;挑取 单克隆于400μlYEB+50mg/l的培养基中,220rpm28℃振荡培养12-16h;,菌液PCR验证, 经验证为阳性克隆的,取600μl菌液与600μl50%甘油(已灭菌)于无菌Eppendorf管中混匀, 液氮中速冻后保存于-70℃冰箱。菌液PCR验证体系如下:

PCR反应体系:

pBI121-NtR12-AhRESS所用引物为:AhRESS-F(5’ATGGTGTCTGTGAGTGGAATTC3)和 AhRESS-R(5’TTATATGGCCACACTGCGGAGAAC3’);PCR反应条件为:94℃5min→(94℃30s →57℃30s→72℃1.5min)35cycles→72℃10min→4℃保存。

结果表明,表达载体质粒DNA的PCR产物为特异目的条带,质粒已成功转化至发根 农杆菌中,该方法可以实现携带外源基因的质粒载体转入发根农杆菌。

【实施例3】花生发状根的诱导

分别制备新会小粒花生品种的无菌苗和工程菌,利用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花生。

(1)花生无菌苗的制备:配置0.1%氯化汞,取相应量的1%氯化汞根据比例稀释,保 存于棕色瓶内,避光,密封;取花生种子60粒于组培瓶中,75%乙醇浸泡1min,剧烈摇动, 0.1%氯化汞浸泡10min,剧烈摇动,无菌水水洗5次,每次5min,无菌水浸泡2h,去掉种皮, 胚根向下插入MS培养基,每瓶3粒;28℃,暗培养48h,而后将其移至16h的光周期,8h暗条 件下培养至长出2片真叶(约8-10d)。

(2)工程菌的制备:从-80℃超低温冰箱中取出先前保存的相应重组质粒的菌液, 进行划板(含50mg/Lkan的YEB平板),挑取单克隆,摇菌,菌液PCR验证,经验证为阳性克隆 的菌液,取部分菌液进行大量摇菌,一般摇50mL菌液,250rpm,28℃过夜培养至OD600=0.5 (注意不能有结块产生,或者用时涡旋使呈单细胞状态);取45mL菌液于50mL离心管中离 心,4100rpm离心10min;倒掉上清液,沉淀重悬于50mL1/2MS基本培养基中,加100mM 的乙酰丁香酮(AS)50μL;将制备好的工程菌液于4℃贮藏2h,以供共培养(外植体的侵 染)。

(3)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花生(图1):取出花生无菌苗幼苗,分别获得叶片、子叶、 上胚轴和下胚轴外植体,外植体表面做划伤处理,分别置于无菌组培瓶,将已制备好的工程 菌液分别倒入,不断地轻轻晃动瓶子,持续侵染15min;倒掉工程菌菌液,用无菌滤纸吸干 多余的菌液,将已侵染的花生各种外植体置于共培养培养基(MS+75μMAs)中共培养,28℃ 暗培养2-4d,视菌的长势而定;将共培养后外植体取出置于无菌组培瓶,而后往已灭菌的 组培瓶中加入50mL终浓度为500mg/L的Cef水溶液,不断轻轻晃动瓶子,持续5min,而后 将叶片取出,重复一次,接着将叶片放入含50mL无菌水的瓶子中,不断轻轻晃动瓶子,持续 5min左右;将洗过菌的本生烟草叶片分别转入发状根诱导培养基(B5+500mg/LCef)中进 行发状根诱导,每隔7d转接一次,三周之后统计诱导出的毛状根的数量,10个对照的外植 体与10个经发根农杆菌侵染的外植体作为一组,用以统计,统计各组外植体的毛状跟诱导 率。

【实施例4】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

花生外植体诱导产生的发状根经除菌后,可用于液体悬浮培养以及发状根样品的制备 (图3)。

除菌步骤:花生外植体诱导3周后,取不同部位的长约3-5cm发状根于液体培养培 养基(MS+500mg/LCef)中,每瓶一条根,120rpm,28℃,暗培养1周后,取生长良好的发状 根于液体培养基继代,继代培养基为MS+300mg/LCef,培养1周后,继代于MS+100mg/L Cef,再培养1周后,继代于MS培养基。三次继代后头孢霉素浓度降至0。

液体悬浮培养:分别取经过除菌后遗传鉴定发状根系的3-5条根,接种于液体MS培 养基,28℃,120rpm,暗培养;每周继代一次,接种剩余的发状根用滤纸尽量吸干,液氮速冻 后,冻存于-80℃冰箱。

【实施例5】转基因花生发状根基因组PCR鉴定

1.转基因花生发状根DNA的提取

取转基因花生发状根100mg,在液氮中研磨植物组织成粉末,并转移到在65℃预热的盛 有抽提液的离心管中。在65℃温育45min,其间不时混匀。用等体积的24:1的氯仿/异戊醇抽 提匀浆,颠倒混匀(温和)。4℃,10000rpm离心5min,回收上清液。在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 的65℃的CTAB/Nacl的溶液,颠倒混匀(温和)。用等体积的24:1的氯仿/异戊醇抽提匀浆,颠 倒混匀(温和)。4℃,10000rpm离心5min,回收上清液。加入1倍体积的CTAB沉淀液,翻转混 匀,见到沉淀后进行下一步;否则于65℃温育30min。于4℃,10000rpm离心5min。移出上清, 但不要丢弃,用0.5ml高盐的TE缓冲液重悬沉淀,如果沉淀难于重悬,于65℃温育30min,重 复至所有的或大部分沉淀溶解。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沉淀核酸,充分混匀(温和),4℃, 10000rpm离心15min。用80%乙醇洗沉淀,晾干,并用0.1ml的缓冲液溶解沉淀。最后加入1/20 体积的RNA酶在37℃放1h。最后放在-20℃保存备用。

2.基因组DNA的PCR检测

将花生发状根提取的DNA稀释至100ng/μl,取1μl作为模板,依次加入灭菌蒸馏水14.4 μl,10×PCRBufferII(Mg2+plus)2μl,Taq0.1μl,dNTPMixture(2.5m)1.50μl,上下 游引物各0.5μl,引物序列为:AhRESS-primer-F:5’ATGGTGTCTGTGAGTGGAATTC3’和 AhRESS-primer-R:5’TTATATGGCCACACTGCGGAGAAC3’。PCR反应条件为:94℃5min→(94℃ 30s→57℃30s→72℃1.5min)35cycles→72℃10min→4℃保存。

【实施例6】转基因花生发状根AhRESS基因RT-PCR鉴定

1.转基因花生发状根总RNA的提取

取1g发状根置于研钵中加液氮研磨,取0.1g倒入预冷的0.5ml异硫氰酸胍变性匀浆 液中,充分混匀1min。加入0.1ml2mol/LNaAc(pH4.0)混匀1min;加入0.5ml水饱和酚,振 荡30秒,冰浴5min。加入0.2ml氯仿:异戊醇(24:1),剧烈振荡2次3min,冰上放置10min。4℃, 12000g离心15min。小心移取上层水相,弃去中间和下层有机相。加入等体积酚:氯仿:异戊 醇(25:24:1),振荡2次3min,冰上放置5min。4℃,12000g离心10-15min,移取上层水相,弃去 中间和下层有机相。加入等体积异丙醇,放置-20℃30分种以沉淀RNA。4℃,12000g离心 15min收集RNA沉淀,用75%乙醇洗涤沉淀;将RNA沉淀在空气中干燥。用30ulRNase-free ddH2O或去离子甲酰胺溶解RNA沉淀。

2.转基因花生发状根RT-PCR

取转基因花生发状根总RNA1μg,按按照逆转录试剂盒中的反应体系,进行逆转录。以1 μl稀释3倍的逆转录产物为模板,依次加入灭菌蒸馏水14.4μl,10×PCRBufferII(Mg2+plus)2μl,Taq0.1μl,dNTPMixture(2.5m)1.50μl,AhRESS-primer-F(5’ ATGGTGTCTGTGAGTGGAATTC3’)和AhRESS-primer-R(5’TTATATGGCCACACTGCGGAGAAC3’)各 0.5μl。PCR反应条件为:94℃5min→(94℃30s→57℃30s→72℃1.5min)35cycles →72℃10min→4℃保存(图2)。

【实施例7】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的提取

取-80℃保藏的发状根和新鲜葡萄皮,分别准确称重0.5g,于液氮中研磨充分,分别置 于离心管中,加入5mL甲醇,于60℃水浴中提取1h,6000rpm离心10min,收集上清,重复 三次,合并上清液,过滤后于45℃旋转蒸发至近干,用甲醇定容至2mL,用0.22μm滤膜过 滤,得到预处理的样品溶液,备用。

【实施例8】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HPLC测定

1.白藜芦醇HPLC检测色谱条件:色谱柱ODS(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 水(25:7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06nm,柱温25℃,进样量10μL。

2.白藜芦醇标准品储备液的制备:精确称取白藜芦醇标准品5.0mg,用甲醇(色 谱纯)溶解并定容至50mL,得到100mg/L的白藜芦醇标准品储备液,置于4℃冰箱中避光保 存,备用。

3.白藜芦醇标准工作液的制备:分别准确移取白藜芦醇标准品储备液2mL、4 mL、6mL、8mL、10mL用甲醇(色谱纯)稀释并定容至1000mL,得到一系列的白藜芦醇标准 品工作液,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20mg/L、0.40mg/L、0.60mg/L、0.80mg/L、1.00mg/L。

4.标准曲线的绘制:以质量浓度分别为0.20mg/L、0.40mg/L、0.60mg/L、0.80 mg/L、1.00mg/L的白藜芦醇标准品溶液各10μL分别进样,测得峰面积与白藜芦醇含量之间 的关系,绘制标准曲线。

5.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测定:取预处理样品溶液各10μL进样,每样品各做三个 重复,根据标准曲线算出各株系发状根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图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 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SEQUENCELISTING

<110>福建农林大学

<120>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提高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

<130>12

<160>12

<170>PatentInversion3.3

<210>1

<211>1503

<212>DNA

<213>烟草NTR12特异启动子序列

<400>1

taatactacaataataattaagtttacggttagatatttataaatattttgtaaagttta60

taatagtatatataaatatatatatacagagtctaagcgtaagcaaccctctaaattcat120

ccctgcttggaactcataatagagcatgttggcaaaggctagctctatgggatttgatta180

ctgtgattggtgtcgccagagttcagtcatcaaaaatggaaacgcaaaaaccataaaaat240

cgtggtcaattgattagtacttatagtattatattttgaatatgcaatgattgaaaatga300

gataaaaaggaagaaactaagaaaagagggagtagctactcgtataaaggagtccaagcc360

aaaataggacgttgtcgagggccatgcatgggctgtccatattaaaaaaaaaaaagaaga420

agaaaaaaacgggagtaattcaaaaatagccatacttataagtgatcattaaaaaatatc480

cacaattttaaaagtaattgaaatttagtcacttttcatgtaaagataaatctgaacgaa540

aacaccgttcaaaatccgaaaaaatactccagtataatatactggaattccagtataata600

taccggtccagcataaaatactgtccaatctccagtatattgtactgaaactttccgcgt660

gttggagttccagcataatatgctggaagttcttacgcatgtgcaccgatctccagtata720

ttatgttggaactttccgtgttgcagcaaaatagtggctatttttcaatgacttcgcaaa780

cgctgactatttttgataaatccgaaaactgattagcccgtgctatttttaagaaacaaa840

agtgaattaaattggaattataggtgctggcccaatggtctaagctctccccacacccgc900

ttgctgcatttttagagtgatatcaaacacaaatcgtaagatgaggatatgttttgcctt960

tgggtatcctatgtcaggactcaggaccaacaccaataatttatttctccgtacgaccaa1020

gataaatataaataattttaaggaggaaagcacgccggacacctctcaatatgcgaacct1080

attgttttttggtccgttctaaaaagaataattcctttttaaatttgataacaatttaac1140

ttcaacttacaatttcatccttaacgagaaacttttataaccacacaaatactctgcact1200

tctttttgacttgtttaggaccacaaattccaaaagtgtttattttattttttcttaaac1260

tccgtgcacagtcaaacatgttcacataaattgaaaccggagggattactacttattagg1320

aatattaaaaaaaataaaaaaaatacagagagatggcacgagaaaaaaactgcatgtaat1380

ttcactgatttatcatgagatgataagatgataagggtcatttcaaactctatataaagg1440

accaaaaaacacatcaaagttacgtaccaaaaaaaaatagagtaacataaacatatcaac1500

aac1503

<210>2

<211>1170

<212>DNA

<213>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

<400>2

atggtgtctgtgagtggaattcgcaaagttcaaagggcagaaggccctgcaactgtattg60

gcgataggcacagcaaatccaccaaattgtattgatcagagcacatatgctgattattat120

tttagagtaactaacagtgaacacatgactgatctcaagaagaagtttcagcgcatttgt180

gagagaacacaaatcaagaacagacatatgtacttaacagaagagatactgaaagagaat240

cctaacatgtgcgcatataaagcaccgtcgttggatgcaagggaagacatgatgatcagg300

gaggtaccaagggttggaaaagaggctgcaaccaaggccatcaaggaatggggtcagcca360

atgtctaagatcacacatttgatcttctgcaccaccagcggtgttgcattgcctggcgtt420

gattacgaactcatcatactcttaggactcgacccatccgtcaagaggtacatgatgtac480

caccaaggctgcttcgccggtggcactgtccttcgtttggctaaggacttggctgaaaac540

aacaaggatgctcgtgtgcttatcgtttgttctgagaataccgcagtcactttccgtggt600

cctagtgagacagacatggatagtcttgtagggcaagccttgtttgctgatggagctgct660

gcgattatcattggttctgatcctgtgccagaggttgaaaagcctatctttgaaattgtt720

tcgactgatcaaaaacttgtccctaacagccatggagccatcggtggtctccttcgtgaa780

gttgggcttacattctatcttaataagagtgttcctgatattatttcacaaaacatcaat840

gatgcgctcagtaaagcttttgatccattgggtatatctgattataactcaatattttgg900

attgcacatcctggtggacgtgcaattttagaccaggttgaacagaaagtgaacttgaaa960

ccagaaaagatgaaagccactagagacgtgcttagcaattatggtaacatgtcaagtgca1020

tgtgtgtttttcattatggatttgatgaggaagaagtctcttgaagaaggacttaaaacc1080

actggtgaaggacttgattggggtgtgcttcttggctttggtcctggtcttactattgaa1140

accgttgttctccgcagtgtggccatataa1170

<210>3

<211>22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3

atggtgtctgtgagtggaattc22

<210>4

<211>2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4

ttatatggccacactgcggagaac24

<210>5

<211>20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5

gtccttgcagtgctagattt20

<210>6

<211>20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6

gaaggtgcaagctacctctc20

<210>7

<211>34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7

gcgccgctcgagtaatactacaataataattaag34

<210>8

<211>33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8

cgctctagagttgttgatatgtttatgttactc33

<210>9

<211>38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9

tcgtggatccgccaccatggtgtctgtgagtggaattc38

<210>10

<211>35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10

tcctgagctcttatatggccacactgcggagaacg35

<210>11

<211>43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11

aggaggatccactagtaccatggtagatctgagggtaaatttc43

<210>12

<211>48

<212>DNA

<213>人工序列

<400>12

aggagagctcggcgcgcctaaatttagaaattcgagctggtcacctgt48

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提高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提高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提高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提高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提高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25956.6 (22)申请日 2016.01.15 C12N 15/84(2006.01) C12N 15/66(2006.01) A01H 5/06(2006.01) (71)申请人 福建农林大学 地址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上下店路 15 号 (72)发明人 庄伟建 陈华 马世伟 邓烨 张冲 蔡铁城 (74)专利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54) 发明名称 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提高花生发状 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特异启动子N。

2、tR12驱动AhRESS在 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 属于植物基因 工程领域。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将烟草根特异启 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载 体 pBI121-NtR12-AhRESS 遗传转化花生, 获得特 异表达AhRESS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 利用有机溶 剂浸提法提取转基因花生发状根中白藜芦醇, 经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测定, 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 为 80.99g/g(FW) , 是未转基因发状根中白藜芦 醇含量的 4 倍。本发明为利用烟草根特异启动子 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 AhRESS 在花生发状 根中特异表达, 进而生产白藜芦醇建立了良好的 。

3、基础。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9页 序列表6页 附图2页 CN 105543277 A 2016.05.04 CN 105543277 A 1.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以下步骤: (1) 克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和花生AhRESS基因; (2) 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AhRESS基因表达载体pBI121-NtR12-AhRESS的构 建; (3) pBI121-NtR12-AhRESS经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花生; (4) 转pBI。

4、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 (5) 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 中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的序列为SEQIDNo: 1, 花生 AhRESS基因的序列为SEQIDNo: 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 (2) 具体方法为: (1) 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连接至pMD18-T载体中, 得到pMD18-。

5、NtR12载体; (2) pBI121-NtR12-GUSA载体构建: 将pBI121载体进行酶切, 切除该载体上的GUSA基因, 从pCAMBIA-1301载体中克隆GUSA基因连接至pBI121载体上, 构建pBI121-GUSA; 将pBI121- GUSA载体进行酶切反应, 切除35S启动子, 将pMD18-NtR12载体进行酶切反应, 将NtR12启动 子连接至pBI121-GUSA载体中, 得到pBI121-NtR12-GUSA载体; (3) pBI121-NtR12-AhRESS载体的构建: 花生AhRESS基因连接到pBI121-NtR12-GUSA载 体中, 得到pBI121。

6、-NtR2-AhRESS载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3) 中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外植体分别为叶片、 子 叶、 上胚轴和下胚轴外植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4) 中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所用 培养基为MS培养基+500mg/LCef, 第一次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300mg/LCef, 第二次 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100mg/LCef, 第三。

7、次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 三次继代后头孢霉 素浓度降至0; 获得了根特异表达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基因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 根系快速繁殖生产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 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5) 中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 测方法为HPLC, 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ODS, 流动相乙腈: 水=25:75, 流速1.0mL/min, 检测波 长306nm, 柱温25, 进样量10 L。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543277 A 2 特异启动子NtR12驱。

8、动AhRESS提高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 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 属 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 技术背景 0002 白藜芦醇 (Resveratrol, 简称Res) ,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抗毒素, 存在于虎杖、 葡萄、 花生等植物中, 在葡萄果皮和花生根中含量尤为丰富。 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是一种天然的 抗氧化剂, 可以降低血脂, 抑制血小板凝结, 抗癌, 抗炎, 抗辐射, 抗衰老, 防治心血管疾病 等。 它与紫杉醇都被誉为绿色抗癌药物。 但自然界中存在的白藜芦醇的含量较少, 利用植物 基因工程技术高效生产白藜芦。

9、醇是大量获得白藜芦醇的重要途径。 0003 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种子植物中, 作为芪类次生代谢物, 主要通过苯丙氨酸代谢 途径合成的。 刘蕾等克隆了白藜芦醇合酶cDNA, 并将其转化花生的下胚轴、 胡萝 卜的下胚轴; 同时, 也把花生RESS转化酵母。 许玉芬等成功构建了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酵母表达载 体, 并通过电穿孔法将其整合到毕赤酵母的染色体上; 成功构建了由Ubi启动子驱动的花生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单子叶植物表达载体, 分别利用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转化法转导甘蔗。 黄国强等研究了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在花生根中的特异表达, 研究结果表明: 该基因的转录 表达在根的韧皮部, 其他组织中未见表达; 。

10、酵母浸提液处理可使该基因的转录表达明显增 强。 林荣华等以花生中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为目的基因, 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植物重组表 达载体pB6RS, 利用电穿孔法将pB6RS质粒直接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 通过农杆菌介导 将pB6RS转化烟草 (云烟85) , 得到了阳性植株。 0004 由于白藜芦醇的重要生理功能, 近几年, 人们开始研究利用生物技术提高植物材 料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Giovinazzo等研究者以35S启动子调控白藜芦醇合酶基因进行番茄 遗传转化, 测定转基因番茄中的抗坏血酸盐与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总体水平, 结果表明: 转基 因植物的抗氧化性较之野生型植物的抗氧化性有了显。

11、著的提高。 Hsken等利用油菜种子特 异表达启动子驱动白藜芦醇合酶基因表达, 转化油菜, 同时, 阻断消耗白藜芦醇合酶底物的 另一条支路, 检测T0代油菜种籽中的Res含量, 发现以鲜重计其最高含量为361 g/g, 同时 还获得了品质改善且保健性提高的油菜种籽。 但目前, 通过根特异启动子驱动白藜芦醇合 酶基因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未见报道。 0005 发根农杆菌 (Agrobacteriumrhizogenes)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土壤细菌, 它能够侵 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 诱导植物产生发状根(毛状根)。 发状 根相对于正常的根, 有很多优点。 理论上, 发状根来。

12、源于一个植物细胞, 不是嵌合体, 所以其 遗传性状稳定, 继代多次仍然具有原始发状根的遗传特性; 发状根能够在无外源激素的培 养基中自主生长, 且生长速度快, 易操作和调控, 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 某些次生代谢产物 在发状根中含量比正常根高。 因此, 利用发状根生产次生代谢产物是一条可靠和有效的途 径。 说明书 1/9 页 3 CN 105543277 A 3 0006 在花生各组织中, 白藜芦醇以根中的含量最高。 因此, 快速获得大量根, 既获得了 植源性的白藜芦醇材料, 进而可以大量提取白藜芦醇。 而发根农杆菌可以侵染植物, 在伤口 处形成发状根, 且发状根无激素依赖性, 又可以快速生长,。

13、 在短时间内增长数百倍甚至上千 倍。 基于此, 以发状根液体培养是快速大量生产白藜芦醇的一条捷径。 刘杰等优化了发状根 的培养条件, 并初步探索了诱导发状根产生白藜芦醇的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 花生发根的最 适基本液体培养基为无激素的MS培养基, 添加植物激素会不同程度的抑制发状根的生长, 100 mol/L水杨酸 (SA) 可以提高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苷合成分泌以及白藜芦醇的合成。 黄丽萍等探究了不同发根农杆菌转化不同品种烟草发根效率的差异, 结果表明: 不同烟草 品种和发根农杆菌菌株均显著影响毛状根的诱导率。 Fabricio等研究发现, 花生发状根可 以高效产生白藜芦醇, 不同生长阶段的发。

14、状根诱导产生白藜芦醇含量不同, 且在合适的生 长阶段, 一定浓度的醋酸钠诱导发状根24h, 白藜芦醇会被分泌到液体培养基中。 但目前, 通过根特异启动子驱动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在花生发状根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研究未见报 道。 0007 本发明针对以上研究背景, 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pBI121-NtR12-AhRESS遗传转化 花生, 获得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表达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 通过发状根液体悬浮 培养, 快速大量获得发状根, 进而用于白藜芦醇的生产。 该发明为利用烟草根特异启动子 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在花生发状根中特异表达, 进而生产白藜芦醇提 供了。

15、良好的基础。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大量合成 白藜芦醇的技术及应用。 目的在于提供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 因AhRESS在花生发状根中特异表达, 进而生产白藜芦醇的技术, 以便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 段高效生产白藜芦醇。 本发明用烟草根特异表达启动子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基因, 构建了 pBI121-NtR12-AhRESS根特异表达载体, 采用多次冻融法把载体导入发根农杆菌, 通过农杆 菌介导, 把融合基因NtR12: AhRESS整合到本生烟草基因组, 获得了同时表达发状根基因和 AhRESS基因的花生发。

16、状根生产系, 建立了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技术, 快速获得大量发状根, 进而用于白藜芦醇的生产。 实现了本生烟草发状根生产白藜芦醇。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hRESS在花生发状根系产白藜芦醇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克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和花生AhRESS基因; (2) 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表达载体pBI121- NtR12-AhRESS的构建; (3) pBI121-NtR12-AhRESS经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花生; (4) 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

17、浮培养; (5) 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 0010 所述步骤 (1) 中pBI121-NtR12-AhRESS载体中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的序列为 SEQIDNo: 1, 花生AhRESS基因的序列为SEQIDNo: 2。 0011 所述步骤 (3) 中发根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外植体分别为叶片、 子叶、 上胚轴 说明书 2/9 页 4 CN 105543277 A 4 和下胚轴外植体。 0012 所述步骤 (4) 中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所用培养基为 MS培养基+500mg/LCef, 第一次继代培。

18、养基为MS培养基+300mg/LCef, 第二次继代培养 基为MS培养基+100mg/LCef, 第三次继代培养基为MS培养基; 三次继代后头孢霉素浓度降 至0; 获得了根特异表达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基因表达生产白藜芦醇的根系快速 繁殖生产系。 0013 所述步骤 (5) 中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方法为 HPLC, 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ODS(250mm4.6mm5 m), 流动相乙腈: 水 (25:75) , 流速 1.0mL/min, 检测波长306nm, 柱温25, 进样量10 L。 0014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烟草根特异启。

19、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表达载体pBI121- NtR12-AhRESS的构建。 0015 (1) 克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 并连接至pMD18-T载体中, 得到pMD18-NtR12载 体; (2) pBI121-NtR12-GUSA载体构建: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及Sac 对pBI121质粒载体 进行酶切, 切除该载体上的GUSA基因, 利用带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从pCAMBIA1301 载体中克隆GUSA基因, 连接至酶切后的pBI121载体上, 得到pBI121-GUSA载体; 将pBI121- GUSA载体进行酶切反应, 切除35S启动子。

20、, 将pMD18-NtR12载体进行酶切反应, 将NtR12启动 子连接至pBI121-GUSA载体中, 得到pBI121-NtR12-GUSA载体; (3) pBI121-NtR12-AhRESS载体的构建: 克隆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基因, 并连 接到pBI121-NtR12-GUSA载体中, 得到pBI121-NtR2-AhRESS载体。 0016 2.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表达载体pBI121- NtR12-AhRESS经发根农杆菌介导转化花生。 0017 在发根农杆菌诱导植物产生发状根的基础上, 利用pBI121-NtR12-AhRE。

21、SS载体转 化发根农杆菌, 通过其介导遗传转化花生, 获得转基因花生发状根。 以CTAB法提取转基因花 生及对照的发状根的DNA, 分别以AhRESS基因 (AhRESS-F: 5 ATGGTGTCTGTGAGTGGAATTC3 和 AhRESS-R : 5 TTATATGGCCACACTGCGGAGAAC3 ) 和rolB基因 (rolB-F : 5 GTCCTTGCAGTGCTAGATTT3 和rolB-R: 5 GAAGGTGCAAGCTACCTCTC3 ) 的上、 下游引物进行 PCR; 以CTAB法提取转基因花生及对照的发状根的RNA, 按照PrimeScript逆转录酶说明书逆 转。

22、录后, 以AhRESS基因特异引物 (AhRESS-F: 5 ATGGTGTCTGTGAGTGGAATTC3 和AhRESS-R: 5 TTATATGGCCACACTGCGGAGAAC3 ) 进行RT-PCR, PCR反应条件为: 945min (9430s 5730s721.5min) 35cycles7210min4保存。 。 筛选阳性发状根进行下 一步实验。 0018 3.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 0019 通过液体MS培养基的培养, 继代时逐渐降低Cef的浓度, 直至最后Cef降至0而发状 根在纯液体MS培养基中可以快速生长又不受污染。 需要注意。

23、的是, 外植体不同位点长出的 根为不同的发状根系, 除菌时要以1条根起始。 发状根快速扩繁即将一条发状根接种于新鲜 MS培养基中, 28振荡暗培养2周, 发状根产量是接种量的100倍以上。 筛选所得的能够快速 生长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液体培养后, 收获发状根。 说明书 3/9 页 5 CN 105543277 A 5 0020 4.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白藜芦醇含量的检测。 0021 以甲醇为浸提液提取发状根中白藜芦醇, 浸提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得HPLC待检测样 品, 通过HPLC测定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 0022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驱动A。

24、hRESS基因在烟草根中特异表达, 将植物表 达载体经发根农杆菌转化至花生中, 使AhRESS基因在花生发状根中特异表达, 通过液体悬 浮培养短期内大量扩繁发状根, 实现白藜芦醇的大量表达。 本发明的转基因花生发状根培 养简单、 生长快速、 遗传性状稳定, 可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手段高效生产白藜芦醇提供基 础。 利用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转基因花生发状根中白藜芦醇, 经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测定, 其白藜芦醇含量最高为80.99 g/g (FW) , 是未转基因发状根中白藜芦醇含量的4倍。 附图说明 0023 图1发根农杆菌介导的pBI121-NtR12-AhRESS遗传转化花生外植体诱导发状。

25、根的 变化图; .A: 诱导1周, B: 诱导2周。 0024 图2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系中AhRESS基因RT-PCR检测电泳图; M: Marker2000, 1- 12: 转pBI121-NtR12-AhRESS发状根系, 13: 阳性对照, 14: 阴性对照. 图3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系液体悬浮培养图; A: 接种, B: 培养1周, C: 培养2周。 0025 图4转基因花生发状根系中白藜芦醇HPLC分析结果。 XH: 新会小粒根, PTP: 葡萄皮, A.r: 阴性发状根, 12- (4, 7) : pBI121-NtR12-AhRESS发状根系。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实施例1】 p。

26、BI121-NtR12-AhRESS载体的构建 1.烟草根特异启动子NtR12的克隆 称取约0.1g烟草叶片, 置于研钵中用液氮冻融, 迅速将其研磨成粉末; 利用CTAB法提取 烟草中的DNA, 用40 L10ng/ L的RNase无菌水溶解, 置于37溶解1h左右。 取1 L提取好的烟 草DNA点样, 进行电泳检测, 电泳条件: 电泳缓冲液1TAE, 1.0%的琼脂糖凝胶, 电压120V, 电 泳时间约20min; 同时取1 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浓度。 0027 根据本实验室前期克隆获得的NtR12启动子的拼接序列, 设计引物NtR12-Xho - primer-F (5 GCGCCGC。

27、TCGAGTAATACTACAATAATAATTAAG3 ) , NtR12-Xba -primer-R (5 CGCTCTAGAGTTGTTGATATGTTTATGTTACTC3 ) , 按照下列的PCR体系进行扩增。 该体系包括 32.5 LddH2O, 10 L10PrimeSTARPCRBuffer (Mg2+plus) , 4 LdNTPMixture (各 2.5mmol) , 1 LNtR12-Xho -primer-F (10 mol) , 1 LNtR12-Xba -primer-R (10 mol) , 1 L烟草cDNA, 0.5 LPrimeSTARHSDNApolym。

28、erase (2.5U/ L) , 体系总体积为50 L。 0028 将50 L的PCR反应体系混匀, 均分为2管, 每管各25 L。 PCR反应条件为: 985min (9810s5315s722min) 5cycles (9810s6015s722min) 23cycles7210min4保存。 0029 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纯化后, 连接至pMD18-TVector中, 体系如下: 5 L SolutionI, 4.5 LDNA回收产物, 0.5 LpMD18-TVector (50ng/ L) , 该体系总体积10 L。 将各成分分别加入200 L的PCR管中, 混匀, 16。

29、过夜连接, 约16-24h。 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 说明书 4/9 页 6 CN 105543277 A 6 杆菌感受态细胞DH5 中, 摇菌后涂于含抗生素Amp的LB平板上, 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2-16h。 挑取单克隆经PCR检测后送往华大基因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如SEQIDNO.1。 测序结 果正确的重组质粒即为pMD18-NtR12。 0030 2.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的克隆 利用CTAB法提取花生叶片基因组DNA, 以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特异引物AhRESS- BamH -primer-F (5 TCGTGGATCCGCCACCATGGTGTCTGTGAGTGG AA。

30、TTC3 ) , AhRESS-Sac - primer-R (5 TCCTGAGCTCTTATATGGCCACACTGCG GAGAACG3 ) 进行PCR检测。 其回收产物即 为花生AhRESS基因编码框DNA序列。 通过连接酶构建在pMD18-T载体中, 转入大肠杆菌感受 态细胞DH5 中, 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鉴定, 测序结果如SEQIDNO.2。 0031 3.pBI121-GUSA载体的构建 以pCAMBIA-1301载体质粒为模板, 用带有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 (GUSAF-BamH- Spe:5 agga-GGATCC-ACTAGTaccatggtagatctgagggta。

31、aatttc3 和GUSAR-Sac1-ASC1- Swa1:5 agga-gagctc-GGCGCGCCTAAATTTA-GAAATTCGAGCTGGTCACCTGT3 ) 进行PCR, 其回收 产物即为克隆得到的GUSA基因。 将pBI121载体利用BamH 和Sac 进行酶切, 切除该载体上的 GUSA基因, 回收酶切后的载体条带; 将GUSA基因连接至酶切后的pBI121载体上, 得到 pBI121-GUSA载体。 0032 4.pBI121-NtR12-AhRESS载体的构建 将pMD18-NtR12载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 和BamH 进行酶切, 酶切体系如下: 2.0 g质 粒。

32、DNA, 5.0 L10Kbuffer, 2.0 LSac , 2.0 LBamH , ddH2O补至50 L, 混匀, 于37消化 酶切10-12h, 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 回收目的条带, 获得NtR12启动 子。 0033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 和BamH 将pBI121-GUSA载体进行酶切, 切除35S启动子, 酶 切体系如下: 2.0 g质粒DNA, 5.0 L10Kbuffer, 2.0 LSac , 2.0 LBamH , ddH2O补至50 L, 混匀, 于37消化酶切11h, 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 0034 将NtR12启动子连接至切。

33、除35S启动子的pBI121-GUSA载体中, 连接反应体系如下: 1.0 L10T4ligasebuffer, 4.0 L基因DNA片段, 4.0 L载体DNA片段, 1.0 LT4DNA ligase, 混匀, 于16过夜连接。 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 感受态细胞, 菌液涂布于含 抗生素Kan的LB平板上, 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h。 0035 挑取单克隆进行菌液PCR检测, PCR反应体系如下: 1.0 L模板, 2.0 L10PCR buffer, 1.5 L2.5mMdNTP, 0.1 L普通Taq酶, 0.5 LNtR12-Xho -primer-F, 0.5 L NtR。

34、12-Xba -primer-R, 14.4 LddH2O。 PCR反应条件为: 945min (9430s5330s 722min) 5cycles (9430s6030s722min) 30cycles7210min4 保存。 对菌液PCR呈阳性的部分菌液进行扩繁, 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然后进行酶切单、 双检 测, 37酶切消化4h, 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 检测结果正确的, 送往 华大基因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即为pBI121-NtR12-GUSA载体。 0036 将花生白藜芦醇合酶基因AhRESS连接至pMD18-T载体中, 体系如下: 5L Solut。

35、ionI, 4.5 LDNA回收产物, 0.5 LpMD18-TVector (50ng/ L) , 该体系总体积10 L。 将各成分分别加入200 L的PCR管中, 混匀, 16过夜连接, 约24h。 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感受态细胞DH5 中, 摇菌后涂于含抗生素Amp的LB平板上, 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h。 挑 说明书 5/9 页 7 CN 105543277 A 7 取单克隆经PCR检测后送往华大基因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即为pMD18- AhRESS.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Sac 和BamH 将pMD18-AhRESS载体进行酶切, 酶切体系如下: 2.0 g 质粒D。

36、NA, 5.0 L10Kbuffer, 2.0 LSac , 2.0 LBamH , ddH2O补至50 L, 混匀, 于37消 化酶切11h, 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 回收目的条带, 获得带有Sac 和 BamH 位点的AhRESS基因。 0037 用限制性内切酶Sac 和BamH 对pBI121-NtR12-GUSA载体进行酶切, 酶切体系如 下: 2.0 g质粒DNA, 5.0 L10Kbuffer, 2.0 LSac , 2.0 LBamH , ddH2O补至50 L, 混匀, 于37消化酶切11h, 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 0038 将AhRESS。

37、基因连接至pBI121-NtR12-GUSA载体中, 连接反应体系如下: 1.0 L10 T4ligasebuffer, 4.0 L基因DNA片段, 4.0 L载体DNA片段, 1.0 LT4DNAligase, 混匀, 于 16过夜连接。 将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5 感受态细胞, 菌液涂布于含抗生素Kan的LB平 板上, 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4h。 0039 挑取单克隆进行菌液PCR检测, PCR反应体系如下: 1.0 L模板, 2.0 L10PCR buffer, 1.5 L2.5mMdNTP, 0.1 L普通Taq酶, 0.5 LAhRESS-BamH -primer-F (5 T。

38、CGTGGATCCGCCACCATGGTGTCTGTGAGTGGAATTC3 ) , 0.5 LAhRESS-Sac -primer-R (5 TCCTGAGCTCTTATATGGCCACACTGCGGAGAACG3 ) , 14.4 LddH2O。 PCR反应条件为: 945min (9430s6930s721.5min) 35cycles7210min4保存。 对菌液PCR呈阳 性的部分菌液进行扩繁, 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然后进行酶切单、 双检测, 37酶切消化4 h, 反应结束后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效果。 检测结果正确的, 送往华大基因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正确的重组质粒即为pBI1。

39、21-NtR12-AhRESS载体。 0040 【实施例2】 pBI121-NtR12-AhRESS载体转化发根农杆菌 取2 g左右 (体积小于20 l) 的pBI121-NtR12-AhRESS质粒DNA加入到200 L发根农杆菌 感受态细胞中, 用移液枪轻轻吹打混匀; 冰浴30min, 而后于液氮中放置5min, 再在42恒温 水浴锅中水浴1min, 重复3次; 接着于冰上放置5min, 加入800 LYEB液体培养基, 于28恒 温振荡器中振荡培养, 175rpm, 8h后, 3000rpm离心3min, 弃800 l上清, 将剩余菌液混匀, 涂 布于含50mg/lKan的YEB平板上,。

40、 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到形成单菌落, 约48-72h; 挑取 单克隆于400 lYEB+50mg/l的培养基中, 220rpm28振荡培养12-16h; , 菌液PCR验证, 经验证为阳性克隆的, 取600 l菌液与600 l50%甘油 (已灭菌) 于无菌Eppendorf管中混匀, 液氮中速冻后保存于-70冰箱。 菌液PCR验证体系如下: PCR反应体系: 说明书 6/9 页 8 CN 105543277 A 8 pBI121-NtR12-AhRESS所用引物为: AhRESS-F (5 ATGGTGTCTGTGAGTGGAATTC3) 和 AhRESS-R (5 TTATATGGCCAC。

41、ACTGCGGAGAAC3 ) ; PCR反应条件为: 945min (9430s 5730s721.5min) 35cycles7210min4保存。 0041 结果表明, 表达载体质粒DNA的PCR产物为特异目的条带, 质粒已成功转化至发根 农杆菌中, 该方法可以实现携带外源基因的质粒载体转入发根农杆菌。 0042 【实施例3】 花生发状根的诱导 分别制备新会小粒花生品种的无菌苗和工程菌, 利用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花生。 0043 (1) 花生无菌苗的制备: 配置0.1%氯化汞, 取相应量的1%氯化汞根据比例稀释, 保 存于棕色瓶内, 避光, 密封; 取花生种子60粒于组培瓶中, 75%乙醇。

42、浸泡1min, 剧烈摇动, 0.1%氯化汞浸泡10min, 剧烈摇动, 无菌水水洗5次, 每次5min, 无菌水浸泡2h, 去掉种皮, 胚根向下插入MS培养基, 每瓶3粒; 28, 暗培养48h, 而后将其移至16h的光周期, 8h暗条 件下培养至长出2片真叶 (约8-10d) 。 0044 (2) 工程菌的制备: 从-80超低温冰箱中取出先前保存的相应重组质粒的菌液, 进行划板 (含50mg/Lkan的YEB平板) , 挑取单克隆, 摇菌, 菌液PCR验证, 经验证为阳性克隆 的菌液, 取部分菌液进行大量摇菌, 一般摇50mL菌液, 250rpm, 28过夜培养至OD600=0.5 (注意不。

43、能有结块产生, 或者用时涡旋使呈单细胞状态) ; 取45mL菌液于50mL离心管中离 心, 4100rpm离心10min; 倒掉上清液, 沉淀重悬于50mL1/2MS基本培养基中, 加100mM 的乙酰丁香酮 (AS) 50 L; 将制备好的工程菌液于4贮藏2h, 以供共培养(外植体的侵 染)。 0045 (3) 发根农杆菌遗传转化花生(图1): 取出花生无菌苗幼苗, 分别获得叶片、 子叶、 上胚轴和下胚轴外植体, 外植体表面做划伤处理, 分别置于无菌组培瓶, 将已制备好的工程 菌液分别倒入, 不断地轻轻晃动瓶子, 持续侵染15min; 倒掉工程菌菌液, 用无菌滤纸吸干 多余的菌液, 将已侵染。

44、的花生各种外植体置于共培养培养基 (MS+75 MAs) 中共培养, 28 暗培养2-4d, 视菌的长势而定; 将共培养后外植体取出置于无菌组培瓶, 而后往已灭菌的 组培瓶中加入50mL终浓度为500mg/L的Cef水溶液, 不断轻轻晃动瓶子, 持续5min, 而后 将叶片取出, 重复一次, 接着将叶片放入含50mL无菌水的瓶子中, 不断轻轻晃动瓶子, 持续 5min左右; 将洗过菌的本生烟草叶片分别转入发状根诱导培养基 (B5+500mg/LCef) 中进 行发状根诱导, 每隔7d转接一次, 三周之后统计诱导出的毛状根的数量, 10个对照的外植 体与10个经发根农杆菌侵染的外植体作为一组, 。

45、用以统计, 统计各组外植体的毛状跟诱导 说明书 7/9 页 9 CN 105543277 A 9 率。 0046 【实施例4】 转pBI121-NtR12-AhRESS花生发状根液体悬浮培养 花生外植体诱导产生的发状根经除菌后, 可用于液体悬浮培养以及发状根样品的制备 (图3)。 0047 除菌步骤: 花生外植体诱导3周后, 取不同部位的长约3-5cm发状根于液体培养培 养基 (MS+500mg/LCef) 中, 每瓶一条根, 120rpm, 28, 暗培养1周后, 取生长良好的发状 根于液体培养基继代, 继代培养基为MS+300mg/LCef, 培养1周后, 继代于MS+100mg/L Ce。

46、f, 再培养1周后, 继代于MS培养基。 三次继代后头孢霉素浓度降至0。 0048 液体悬浮培养: 分别取经过除菌后遗传鉴定发状根系的3-5条根, 接种于液体MS培 养基, 28, 120rpm, 暗培养; 每周继代一次, 接种剩余的发状根用滤纸尽量吸干, 液氮速冻 后, 冻存于-80冰箱。 0049 【实施例5】 转基因花生发状根基因组PCR鉴定 1.转基因花生发状根DNA的提取 取转基因花生发状根100mg, 在液氮中研磨植物组织成粉末, 并转移到在65预热的盛 有抽提液的离心管中。 在65温育45min, 其间不时混匀。 用等体积的24: 1的氯仿/异戊醇抽 提匀浆, 颠倒混匀 (温和)。

47、 。 4, 10000rpm离心5min, 回收上清液。 在上清液中加入1/10体积 的65的CTAB/Nacl的溶液, 颠倒混匀 (温和) 。 用等体积的24: 1的氯仿/异戊醇抽提匀浆, 颠 倒混匀 (温和) 。 4, 10000rpm离心5min, 回收上清液。 加入1倍体积的CTAB沉淀液, 翻转混 匀, 见到沉淀后进行下一步; 否则于65温育30min。 于4, 10000rpm离心5min。 移出上清, 但不要丢弃, 用0.5ml高盐的TE缓冲液重悬沉淀, 如果沉淀难于重悬, 于65温育30min, 重 复至所有的或大部分沉淀溶解。 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沉淀核酸, 充分混匀 (。

48、温和) , 4, 10000rpm离心15min。 用80%乙醇洗沉淀, 晾干, 并用0.1ml的缓冲液溶解沉淀。 最后加入1/20 体积的RNA酶在37放1h。 最后放在-20保存备用。 0050 2.基因组DNA的PCR检测 将花生发状根提取的DNA稀释至100ng/l, 取1l作为模板, 依次加入灭菌蒸馏水14.4 l, 10PCRBufferII (Mg2+plus) 2l, Taq0.1l, dNTPMixture (2.5m) 1.50l, 上下 游引物各0.5l, 引物序列为: AhRESS-primer-F: 5 ATGGTGTCTGTGAGTGGAATTC3 和 AhRESS。

49、-primer-R: 5 TTATATGGCCACACTGCGGAGAAC3 。 PCR反应条件为: 945min (94 30s5730s721.5min) 35cycles7210min4保存。 0051 【实施例6】 转基因花生发状根AhRESS基因RT-PCR鉴定 1.转基因花生发状根总RNA的提取 取1g发状根置于研钵中加液氮研磨, 取0.1g倒入预冷的0.5ml异硫氰酸胍变性匀浆 液中, 充分混匀1min。 加入0.1ml2mol/LNaAc(pH4.0)混匀1min; 加入0.5ml水饱和酚, 振 荡30秒, 冰浴5min。 加入0.2ml氯仿: 异戊醇 (24: 1) , 剧烈振荡2次3min, 冰上放置10min。 4, 12000g离心15min。 小心移取上层水相, 弃去中间和下层有机相。 加入等体积酚: 氯仿: 异戊 醇 (25: 24: 1) , 振荡2次3min, 冰上放置5min。 4, 12000g离心10-15min, 移取上层水相, 弃去 中间和下层有机相。 加入等体积异丙醇, 放置-2030分种以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