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666988.4 (22)申请日 2016.08.15 (71)申请人 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地址 518049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坳六 路2号 (72)发明人 何桂平孙政侯茜茜徐世颖 蒋小花吴世珍王群刘星光 马帅陈剑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340 代理人 朱海江 (51)Int.Cl. C09J 191/00(2006.01) C09J 163/00(2006.01) C09J 11/04(2006.01) C09。
2、J 11/06(2006.01) C09J 11/08(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 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 料, 所述材料包括有两组, 其中第一组材料组分 包括: 基体灌缝材料、 水、 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 剂; 所述基体灌缝材料包括: 芳烃油、 橡胶油、 改 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及固化剂, 所述芳 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 及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0:2030:28:510:1 5:0.10.5:1020; 所述基体灌缝材料、 水、 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的质量比。
3、为100:60 80:0.51.0:0.51.0:0.51.0; 第二组材料 组分包括: 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 剂, 所述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的质量比为100:510:1015:0.51.0。 本发 明提供的在沥青路面灌缝中及水泥混凝土断板 处治时, 能够有效灌入缝隙深处, 兼具柔韧性、 抗 收缩、 高粘结等特性, 能够显著处治这类病害。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CN 106047283 A 2016.10.26 CN 106047283 A 1.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包括有两组, 其中第一组材料组分包括: 基体灌缝材料。
4、、 水、 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 所述基体灌 缝材料包括: 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及固化剂, 所述芳烃油、 橡胶 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0:2030:28:510:15: 0.10.5:1020; 所述基体灌缝材料、 水、 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的质量比为100:6080:0.51.0: 0.51.0:0.51.0; 第二组材料组分包括: 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所述环氧树脂、 增塑 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0:510:1015:0.5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乳基。
5、树脂改性灌缝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灌缝材料还包括水 泥和膨胀剂, 所述水泥、 膨胀剂、 第一组材料组分、 第二组分材料组分的质量比为15:1 5:100:5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芳烃油为芳烃含量80以上; 所述的橡胶油为KNH系列环烷基橡胶油或KA系列芳烃基橡胶油; 所述改性剂为SBR丁苯橡胶; 所述增粘剂为C5石油树脂或萜烯树脂; 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 所述稳定剂A为硫磺、 稳定剂B为氯化钙; 所述固化剂为乙二胺或二乙烯三胺; 所述乳化剂为JY-C2型阳离子型乳化剂; 所述消泡剂为酰胺类消泡剂; 所述环氧树脂为E42环氧树脂或E51环。
6、氧树脂;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所述稀释剂为丙酮; 所述界面改性剂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泥为PO32.5硅酸盐水泥或PO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5.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组灌缝 材料组分的制备和第二组灌缝材料组分的制备; 所述第一组灌缝材料组分的制备包括: 选取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 并将所述芳烃油、 橡 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按质量比为100:。
7、2030:28:510:1 5:0.10.5:1020进行混合, 得到基体灌缝材料; 选取基体灌缝材料、 乳化剂、 稳定剂B及消泡剂, 使基体灌缝材料、 乳化剂、 稳定剂B及消 泡剂的质量比为100:6080:0.51.0:0.51.0:0.51.0的比例进行混合, 得到第一组 灌缝材料组分; 选取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并将所述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 权利要求书 1/3 页 2 CN 106047283 A 2 面改性剂按质量比为100:510:1015:0.51.0进行混合, 得到第二组灌缝材料组分; 选取第一组灌缝材料组分、 第二组灌缝材料组分、 水泥和膨胀。
8、剂, 使第一组灌缝材料组 分、 第二组灌缝材料组分、 水泥和膨胀剂的质量比为100:510:15:15的比例进行混 合, 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 灌缝材料组分的具体制备方法包括: 将固化剂与增韧剂混合并均匀得到混合物; 将橡胶油加热至150, 边搅拌边加入改性剂, 并持续搅拌12min, 使其混合均匀, 得到 均匀混合物; 将反应器加热至160左右, 并依次加入芳烃油与增粘剂, 并熔化后, 加入橡胶油和改 性剂混合物, 开启剪切设备进行低速、 高速进行剪切; 并且在低速剪切过程中加入固化剂与 增韧剂混合物。
9、及稳定剂A, 并持续搅拌20min后进行高速剪切; 将搅拌反应完成的混合物置于170恒温容器中, 保温发育2.0h, 得到基体灌缝材料; 将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加入水中制成水溶液混合物, 将基体灌缝材料加热熔化至 流动状态后, 与水溶液混合物一起加入胶体磨中, 进行剪切搅拌, 得到第一组灌缝材料组 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组 灌缝材料组分具体制备方法包括: 将环氧树脂加入容器中, 按质量比加入稀释剂, 搅拌3min, 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增塑剂、 界面改性剂, 持续搅拌至混合物成水乳状, 得到第二组灌缝材料。 8.如权利要求5所述。
10、的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水乳基树脂改性性灌缝材料第一组材料组分、 第二组材料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在容 器中进行混合, 持续搅拌10min后, 倒入容器中, 然后灌入缝隙即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芳烃油为芳烃含量80以上; 所述的橡胶油为KNH系列环烷基橡胶油或KA系列芳烃基橡胶油; 所述改性剂为SBR丁苯橡胶; 所述增粘剂为C5石油树脂或萜烯树脂; 所述增韧剂为聚乙烯醇; 所述稳定剂A为硫磺、 稳定剂B为氯化钙; 所述固化剂为乙二胺或二乙烯三胺; 所述乳化剂为JY-C2型阳离子型乳化剂; 所述消泡剂为酰胺类。
11、消泡剂; 所述环氧树脂为E42环氧树脂或E51环氧树脂; 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所述稀释剂为丙酮; 所述界面改性剂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 所述水泥为PO32.5硅酸盐水泥或PO42.5硅酸盐水泥; 所述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权利要求书 2/3 页 3 CN 106047283 A 3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速 剪切速度为3000r/min, 所述高速剪切速度为8000r/min; 所述胶体磨出料间隙4 m。 权利要求书 3/3 页 4 CN 106047283 A 4 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12、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及制备方法, 属于交通工程、 建筑材料 领域, 可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裂缝处治、 旧水泥混凝土断板处治、 旧水泥混凝土板脱空灌浆 处治等。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 沥青路面以舒适性、 易修补、 耐磨及噪声低等优异 特点已经发展成为高速公路、 市政道路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 但是由于我国服役道路所承 受的车辆荷载巨大, 同时大部分地区高低温气候差异大, 直接导致了沥青路面容易出现各 种裂缝, 如横向裂缝(温缩开裂)、 纵向裂缝(下层不均匀沉降开裂)、 龟裂(疲劳开裂)等。 这 些裂缝属于非结构性应力损伤, 但是它们在道。
13、路材料中为薄弱缺陷位置, 极易造成应力集 中, 从而在环境荷载、 动水压力的综合作用下形成诸如坑槽、 飞散、 剪切破坏等重大病害, 严 重影响了沥青路面的服役性能, 大大缩短了沥青路面的寿命。 0003 另一方面, 在渠化交通、 超限/超载车辆的综合作用下, 上世纪80、 90年代普遍铺筑 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尚未达到30年设计寿命便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破坏, 提前进入大中修阶 段。 另一方面, 相较于水泥混凝土路面, 随着沥青品质的提高(尤其是各类性能优良的改性 沥青的量化生产), 沥青路面以其优秀的功能性已经逐渐取代水泥混凝土成为当前道路设 计的主导结构形式。 但是, 对于城市道路而言, 重新破。
14、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新路面施工 会造成城市交通的瘫痪, 同时也不利于建筑材料的环保化发展, 因此,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罩 面沥青混凝土 “白加黑” 正成为市政道路的发展趋势。 但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往往存在混凝 土板脱空、 混凝土板块破损的病害, 若处理不当, 这些病害将存在于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 的界面之间,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属于有机-无机界面, 两者之间的界面本身就是应力 集中的区域, 一旦病害所造成的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就会对沥 青路面造成破坏。 0004 当前有关沥青路面裂缝处治、 水泥混凝土断板处治、 水泥混凝土脱空处治的措施 主要包括热沥青技术、 乳化沥青。
15、技术、 环氧粘结剂技术等手段。 热沥青技术是将沥青加热到 软化点以上100形成流动态后将其灌入裂缝处, 尽管有一定的粘性, 但是它存在着灌入率 低、 低温性能差的缺陷。 乳化沥青技术是将乳化沥青灌入裂缝进行处治, 尽管其流动度较热 沥青好、 灌入率高, 但是随着破乳反应的发生, 它存在一定的收缩性, 所以效果一般。 环氧粘 结剂技术充分发挥了环氧树脂的高强粘结特性, 但是溶剂型环氧树脂存在施工时间短、 施 工条件苛刻、 不环保、 灌入率低等缺点。 同时, 普通的热沥青与乳化沥青对于水泥混凝土脱 空部分的灌浆仅能起到填充的作用, 并不能真正起到粘结功效, 所以效果并不理想。 0005 针对热沥青。
16、技术、 乳化沥青技术、 环氧粘结剂技术对沥青路面裂缝处治、 旧水泥混 凝土断板处治、 旧水泥混凝土板脱空灌浆处治各自的缺点, 同时利用环氧树脂的粘结特性、 乳化沥青的高灌入率及粘弹特性, 本发明提出水乳基树脂改性新型灌缝材料。 说明书 1/9 页 5 CN 106047283 A 5 发明内容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及制备 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灌缝材料具有自渗透、 高灌入率、 高粘结性能、 柔韧性好的特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 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 所述材料包括有两组, 0009 其中第一组材。
17、料组分包括: 基体灌缝材料、 水、 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 所述基 体灌缝材料包括: 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及固化剂, 所述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的质量比为100:2030:28:510:1 5:0.10.5:1020; 0010 所述基体灌缝材料、 水、 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的质量比为100:6080:0.5 1.0:0.51.0:0.51.0; 0011 第二组材料组分包括: 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所述环氧树脂、 增 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0:510:1015:。
18、0.51.0。 0012 一种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 第一组灌缝材料组分的制备和 第二组灌缝材料组分的制备; 0013 所述第一组灌缝材料组分的制备包括: 0014 选取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 并将所述芳烃 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按质量比为100:2030:28:5 10:15:0.10.5:1020进行混合, 得到基体灌缝材料; 0015 选取基体灌缝材料、 乳化剂、 稳定剂B及消泡剂, 使基体灌缝材料、 乳化剂、 稳定剂B 及消泡剂的质量比为100:6080:0.51.0:0.51.0。
19、:0.51.0的比例进行混合, 得到第 一组灌缝材料组分; 0016 选取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并将所述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 及界面改性剂按质量比为100:510:1015:0.51.0进行混合, 得到第二组灌缝材料组 分; 0017 选取第一组灌缝材料组分、 第二组灌缝材料组分、 水泥和膨胀剂, 使第一组灌缝材 料组分、 第二组灌缝材料组分、 水泥和膨胀剂的质量比为100:510:15:15的比例进行 混合, 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0019 采用芳烃油作为灌缝基体材料, 增粘组分均匀。
20、分散于芳烃油中, 起到增强芳烃油 自身粘韧性的功效。 采用橡胶油可以软化SBR丁苯橡胶, 同时提高其溶胀性, 加强改性效果。 灌缝材料A、 B组分混合后, 还将发生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 这将大大提高灌缝材料与裂缝界 面的粘结力。 同时, 通过加入一定具有多活性基团的增韧剂, 它与水性环氧树脂中酮基水解 后的羧基发生交联反应, 增强了环氧固化物的韧性, 进一步保证了灌缝材料的低温柔韧性。 此外, 还通过优选微膨胀剂与水泥复配添加进入本灌缝材料体系, 既提供了一定的强度, 同 时还有效补偿了乳化沥青、 水性环氧树脂体系中水分挥发所带来的体积收缩。 采用本发明 材料, 在沥青路面灌缝中及水泥混凝土断。
21、板处治时, 能够有效灌入缝隙深处, 兼具柔韧性、 抗收缩、 高粘结等特性, 能够显著处治这类病害。 采用本发明材料, 在水泥混凝土脱空处治 说明书 2/9 页 6 CN 106047283 A 6 时, 通过灌入本材料, 可以有效的与周边界面处形成良好的粘结过渡层。 本发明所述材料制 备方法, 并不需要新型特种设备完成, 便于工业化生产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 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1 实施例1 0022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材料的制备: 0023 按质量比为芳烃油:橡胶油:改性剂:增粘剂:增韧剂:稳。
22、定剂A:固化剂A100:20: 2:5:1:0.1:10, 选取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 备用。 0024 将固化剂与增韧剂均匀混合, 得到混合物A。 将橡胶油加热至150, 边搅拌边加入 改性剂, 改性剂加入完成后持续搅拌约12min, 使其形成均匀的混合物B。 将反应容器加热至 160左右, 依次加入芳烃油与增粘剂, 待两者熔化混合后, 加入混合物B, 开启剪切设备, 低 速(3000r/min)剪切15min, 然后高速(8000r/min)剪切8min。 保持低速剪切速度(3000r/ min)以及160加热温度, 加入混合物A与稳定剂A, 。
23、持续搅拌20min, 然后高速(8000r/min) 剪切10min。 将搅拌反应完成的混合物置于170恒温容器中, 保温发育2.0h, 即得到基体灌 缝材料。 0025 按质量比基体灌缝材料:水:乳化剂:稳定剂B:消泡剂100:60:0.5:0.5:0.5, 选 取基体灌缝材料、 乳化剂、 稳定剂B及消泡剂, 备用。 0026 将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加入水中制成水溶液混合物, 把基体灌缝材料加热熔 化至流动状态, 然后与水溶液混合物一起加入胶体磨中, 控制胶体磨出料间隙4 m, 开启胶 体磨剪切搅拌30min, 出料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0027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
24、第二组分材料的制备: 0028 按质量比环氧树脂:增塑剂:稀释剂:界面改性剂100:5:10:0.5, 选取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备用。 0029 将环氧树脂加入容器中, 按质量比加入稀释剂, 搅拌3min, 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增塑 剂、 界面改性剂, 持续搅拌至混合物成水乳状, 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0030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施工: 0031 涂布前先清扫下卧层表面, 有条件时采用鼓风机之类器械鼓吹待处置裂缝, 去除 其中的灰尘及其他杂物, 同时需要保证待处置裂缝干燥。 0032 按照质量比为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25、 组分:水泥:膨胀剂100:5:1:1, 选取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性 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 备用。 0033 按照质量比将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在容器中进行混合, 持续人工搅拌约10min后, 倒入有喷射功能的容器 中, 然后由施工人员逐条缝隙灌入其中即可。 0034 所述的芳烃油为芳烃含量80以上。 0035 所述的橡胶油为KNH系列环烷基橡胶油。 0036 所述的改性剂为SBR丁苯橡胶。 说明书 3/9 页 7 CN 106047283 A 7 0037 所述的增粘剂为C5石油树脂。 003。
26、8 所述的增韧剂为聚乙烯醇。 0039 所述的稳定剂A为硫磺。 0040 所述的固化剂为乙二胺。 0041 所述的乳化剂为JY-C2型阳离子型乳化剂。 0042 所述的稳定剂B为氯化钙(CaCl2)。 0043 所述的消泡剂为酰胺类消泡剂 0044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E42环氧树脂。 0045 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0046 所述的稀释剂为丙酮。 0047 所述的界面改性剂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 0048 所述的水泥为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0049 所述的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0050 实施例2 0051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的制备: 0052 按质量比为芳烃油:橡。
27、胶油:改性剂:增粘剂:增韧剂:稳定剂A:固化剂A100:22: 3:5:2:0.2:12, 选取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 备用。 0053 将固化剂与增韧剂均匀混合, 得到混合物A。 将橡胶油加热至150, 边搅拌边加入 改性剂, 改性剂加入完成后持续搅拌约12min, 使其形成均匀的混合物B。 将反应容器加热至 160左右, 依次加入芳烃油与增粘剂, 待两者熔化混合后, 加入混合物B, 开启剪切设备, 低 速(3000r/min)剪切15min, 然后高速(8000r/min)剪切8min。 保持低速剪切速度(3000r/ min)以及160加热温。
28、度, 加入混合物A与稳定剂A, 持续搅拌20min, 然后高速(8000r/min) 剪切10min。 将搅拌反应完成的混合物置于170恒温容器中, 保温发育2.0h, 即得到基体灌 缝材料。 0054 按质量比基体灌缝材料:水:乳化剂:稳定剂B:消泡剂100:62:0.6:0.6:0.5, 选 取基体灌缝材料、 乳化剂、 稳定剂B及消泡剂, 备用。 0055 将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加入水中制成水溶液混合物, 把基体灌缝材料加热熔 化至流动状态, 然后与水溶液混合物一起加入胶体磨中, 控制胶体磨出料间隙4 m, 开启胶 体磨剪切搅拌30min, 出料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
29、0056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的制备: 0057 按质量比环氧树脂:增塑剂:稀释剂:界面改性剂100:6:11:0.6, 选取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备用。 0058 将环氧树脂加入容器中, 按质量比加入稀释剂, 搅拌3min, 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增塑 剂、 界面改性剂, 持续搅拌至混合物成水乳状, 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0059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施工: 0060 涂布前先清扫下卧层表面, 有条件时采用鼓风机之类器械鼓吹待处置裂缝, 去除 其中的灰尘及其他杂物, 同时需要保证待处置裂缝干燥。 0061 按照质量比为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30、: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组分:水泥:膨胀剂100:6:2:2, 选取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性 说明书 4/9 页 8 CN 106047283 A 8 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 备用。 0062 按照质量比将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在容器中进行混合, 持续人工搅拌约10min后, 倒入有喷射功能的容器 中, 然后由施工人员逐条缝隙灌入其中即可。 0063 所述的芳烃油为芳烃含量80以上。 0064 所述的橡胶油为KA系列芳烃基橡胶油。 0065 所述的改性剂为SBR丁苯橡胶。 0066 所述的增粘。
31、剂为萜烯树脂。 0067 所述的增韧剂为聚乙烯醇。 0068 所述的稳定剂A为硫磺。 0069 所述的固化剂为二乙烯三胺。 0070 所述的乳化剂为JY-C2型阳离子型乳化剂。 0071 所述的稳定剂B为氯化钙(CaCl2)。 0072 所述的消泡剂为酰胺类消泡剂 0073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E51环氧树脂。 0074 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0075 所述的稀释剂为丙酮。 0076 所述的界面改性剂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 0077 所述的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0078 所述的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0079 实施例3 0080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的制备 008。
32、1 按质量比为芳烃油:橡胶油:改性剂:增粘剂:增韧剂:稳定剂A:固化剂A100:25: 4:8:3:0.3:15, 选取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 备用。 0082 将固化剂与增韧剂均匀混合, 得到混合物A。 将橡胶油加热至150, 边搅拌边加入 改性剂, 改性剂加入完成后持续搅拌约12min, 使其形成均匀的混合物B。 将反应容器加热至 160左右, 依次加入芳烃油与增粘剂, 待两者熔化混合后, 加入混合物B, 开启剪切设备, 低 速(3000r/min)剪切15min, 然后高速(8000r/min)剪切8min。 保持低速剪切速度(3000r/ 。
33、min)以及160加热温度, 加入混合物A与稳定剂A, 持续搅拌20min, 然后高速(8000r/min) 剪切10min。 将搅拌反应完成的混合物置于170恒温容器中, 保温发育2.0h, 即得到基体灌 缝材料。 0083 按质量比基体灌缝材料:水:乳化剂:稳定剂B:消泡剂100:65:0.7:0.6:0.8, 选 取基体灌缝材料、 乳化剂、 稳定剂B及消泡剂, 备用。 0084 将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加入水中制成水溶液混合物, 把基体灌缝材料加热熔 化至流动状态, 然后与水溶液混合物一起加入胶体磨中, 控制胶体磨出料间隙4 m, 开启胶 体磨剪切搅拌30min, 出料得到水乳基树脂。
34、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0085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的制备: 0086 按质量比环氧树脂:增塑剂:稀释剂:界面改性剂100:7:12:0.7, 选取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备用。 说明书 5/9 页 9 CN 106047283 A 9 0087 将环氧树脂加入容器中, 按质量比加入稀释剂, 搅拌3min, 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增塑 剂、 界面改性剂, 持续搅拌至混合物成水乳状, 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0088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施工 0089 涂布前先清扫下卧层表面, 有条件时采用鼓风机之类器械鼓吹待处置裂缝, 去除 其中的灰尘及其他杂物, 同。
35、时需要保证待处置裂缝干燥。 0090 按照质量比为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组分:水泥:膨胀剂100:8:3:3, 选取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性 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 备用。 0091 按照质量比将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在容器中进行混合, 持续人工搅拌约10min后, 倒入有喷射功能的容器 中, 然后由施工人员逐条缝隙灌入其中即可。 0092 所述的芳烃油为芳烃含量80以上。 0093 所述的橡胶油为KA系列芳烃基橡胶油。 0094 所述的改性剂为SBR丁苯橡胶。。
36、 0095 所述的增粘剂为萜烯树脂。 0096 所述的增韧剂为聚乙烯醇。 0097 所述的稳定剂A为硫磺。 0098 所述的固化剂为乙二胺。 0099 所述的乳化剂为JY-C2型阳离子型乳化剂。 0100 所述的稳定剂B为氯化钙(CaCl2)。 0101 所述的消泡剂为酰胺类消泡剂 0102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E42环氧树脂。 0103 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0104 所述的稀释剂为丙酮。 0105 所述的界面改性剂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 0106 所述的水泥为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0107 所述的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0108 实施例4 0109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
37、组分的制备: 0110 按质量比为芳烃油:橡胶油:改性剂:增粘剂:增韧剂:稳定剂A:固化剂A100:28: 7:9:4:0.4:18, 选取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 备用。 0111 将固化剂与增韧剂均匀混合, 得到混合物A。 将橡胶油加热至150, 边搅拌边加入 改性剂, 改性剂加入完成后持续搅拌约12min, 使其形成均匀的混合物B。 将反应容器加热至 160左右, 依次加入芳烃油与增粘剂, 待两者熔化混合后, 加入混合物B, 开启剪切设备, 低 速(3000r/min)剪切15min, 然后高速(8000r/min)剪切8min。 保持低速剪切。
38、速度(3000r/ min)以及160加热温度, 加入混合物A与稳定剂A, 持续搅拌20min, 然后高速(8000r/min) 剪切10min。 将搅拌反应完成的混合物置于170恒温容器中, 保温发育2.0h, 即得到基体灌 缝材料。 0112 按质量比基体灌缝材料:水:乳化剂:稳定剂B:消泡剂100:75:0.8:0.5:0.9, 选 说明书 6/9 页 10 CN 106047283 A 10 取基体灌缝材料、 乳化剂、 稳定剂B及消泡剂, 备用。 0113 将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加入水中制成水溶液混合物, 把基体灌缝材料加热熔 化至流动状态, 然后与水溶液混合物一起加入胶体磨中,。
39、 控制胶体磨出料间隙4 m, 开启胶 体磨剪切搅拌30min, 出料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A组分。 0114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的制备: 0115 按质量比环氧树脂:增塑剂:稀释剂:界面改性剂100:9:13:0.8, 选取环氧树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备用。 0116 将环氧树脂加入容器中, 按质量比加入稀释剂, 搅拌3min, 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增塑 剂、 界面改性剂, 持续搅拌至混合物成水乳状, 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0117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施工: 0118 涂布前先清扫下卧层表面, 有条件时采用鼓风机之类器械鼓吹待处置裂缝, 去除 其。
40、中的灰尘及其他杂物, 同时需要保证待处置裂缝干燥。 0119 按照质量比为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组分:水泥:膨胀剂100:8:4:4, 选取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性 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 备用。 0120 按照质量比将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在容器中进行混合, 持续人工搅拌约10min后, 倒入有喷射功能的容器 中, 然后由施工人员逐条缝隙灌入其中即可。 0121 所述的芳烃油为芳烃含量80以上。 0122 所述的橡胶油为KA系列芳烃基橡胶油。 0123 所述的。
41、改性剂为SBR丁苯橡胶。 0124 所述的增粘剂为C5石油树脂。 0125 所述的增韧剂为聚乙烯醇。 0126 所述的稳定剂A为硫磺。 0127 所述的固化剂为二乙烯三胺。 0128 所述的乳化剂为JY-C2型阳离子型乳化剂。 0129 所述的稳定剂B为氯化钙(CaCl2)。 0130 所述的消泡剂为酰胺类消泡剂 0131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E42环氧树脂。 0132 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0133 所述的稀释剂为丙酮。 0134 所述的界面改性剂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 0135 所述的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0136 所述的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0137 实施例5 01。
42、38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的制备: 0139 按质量比为芳烃油:橡胶油:改性剂:增粘剂:增韧剂:稳定剂A:固化剂A100:30: 8:10:5:0.5:20, 选取芳烃油、 橡胶油、 改性剂、 增粘剂、 增韧剂、 稳定剂A及固化剂, 备用。 0140 将固化剂与增韧剂均匀混合, 得到混合物A。 将橡胶油加热至150, 边搅拌边加入 说明书 7/9 页 11 CN 106047283 A 11 改性剂, 改性剂加入完成后持续搅拌约12min, 使其形成均匀的混合物B。 将反应容器加热至 160左右, 依次加入芳烃油与增粘剂, 待两者熔化混合后, 加入混合物B, 开启剪切设备, 低 速(。
43、3000r/min)剪切15min, 然后高速(8000r/min)剪切8min。 保持低速剪切速度(3000r/ min)以及160加热温度, 加入混合物A与稳定剂A, 持续搅拌20min, 然后高速(8000r/min) 剪切10min。 将搅拌反应完成的混合物置于170恒温容器中, 保温发育2.0h, 即得到基体灌 缝材料。 0141 按质量比基体灌缝材料:水:乳化剂:稳定剂B:消泡剂100:80:1.0:1.0:1.0, 选 取基体灌缝材料、 乳化剂、 稳定剂B及消泡剂, 备用。 0142 将乳化剂、 稳定剂B和消泡剂加入水中制成水溶液混合物, 把基体灌缝材料加热熔 化至流动状态, 然。
44、后与水溶液混合物一起加入胶体磨中, 控制胶体磨出料间隙4 m, 开启胶 体磨剪切搅拌30min, 出料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0143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的制备: 0144 按质量比环氧树脂:增塑剂:稀释剂:界面改性剂100:10:15:1.0, 选取环氧树 脂、 增塑剂、 稀释剂及界面改性剂, 备用。 0145 将环氧树脂加入容器中, 按质量比加入稀释剂, 搅拌3min, 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增塑 剂、 界面改性剂, 持续搅拌至混合物成水乳状, 得到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0146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施工: 0147 涂布前先清扫下卧层表面, 有条件时采用。
45、鼓风机之类器械鼓吹待处置裂缝, 去除 其中的灰尘及其他杂物, 同时需要保证待处置裂缝干燥。 0148 按照质量比为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组分:水泥:膨胀剂100:10:5:5, 选取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 性灌缝材料第二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 备用。 0149 按照质量比将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一组分、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第二 组分、 水泥及膨胀剂在容器中进行混合, 持续人工搅拌约10min后, 倒入有喷射功能的容器 中, 然后由施工人员逐条缝隙灌入其中即可。 0150 所述的芳烃油为芳烃含量80以上的市售产品。 0151 所。
46、述的橡胶油为KNH系列环烷基橡胶油、 KA系列芳烃基橡胶油。 0152 所述的改性剂为SBR丁苯橡胶。 0153 所述的增粘剂为C5石油树脂、 萜烯树脂。 0154 所述的增韧剂为聚乙烯醇。 0155 所述的稳定剂A为硫磺。 0156 所述的固化剂为乙二胺、 二乙烯三胺。 0157 所述的乳化剂为JY-C2型阳离子型乳化剂。 0158 所述的稳定剂B为氯化钙(CaCl2)。 0159 所述的消泡剂为酰胺类消泡剂 0160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E42环氧树脂、 E51环氧树脂。 0161 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0162 所述的稀释剂为丙酮。 0163 所述的界面改性剂。
47、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 说明书 8/9 页 12 CN 106047283 A 12 0164 所述的水泥为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0165 所述的膨胀剂为UEA膨胀剂。 0166 水乳基树脂改性灌缝材料的相关性能并没有明确的规范测试方法, 本发明借鉴防 水涂料试验方法( 道桥用防水涂料 (JCT975-2005)主要测试灌缝材料的延弹性、 25/ 50粘结强度、 25/50剪切强度, 实施例1至实施例5具体性能参数测试值见表1: 0167 表1 0168 0169 0170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 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 用的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 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 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说明书 9/9 页 13 CN 106047283 A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