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葛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粉葛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676487.0 (22)申请日 2013.12.12 C12P 7/16(2006.01) C12R 1/145(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地址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 四段九号 (72)发明人 傅舒 刘晓风 郑涛 李东 闫志英 袁月祥 孙永明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 ( 普通合伙 ) 51212 代理人 张帆 肖国华 CN 101988078 A,2011.03.23, CN 102220386 A,2011.10.19, WO 2010/。
2、077170 A2,2010.07.08, Lan Wang and Hongzhang Chen. Acetone-butanol-ethanol fermentation and isoflavine extraction using kudzu roots.Biotechnology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 .2011, 第 16 卷 739-745. 李新波等.少根紫萍(Landoltia punctata) 高比例燃料丁醇发酵方法研究 .中国酿 造 .2012, 第 31 卷 ( 第 8 期 ),85-88. 龙飞等 . 丙酮丁醇梭菌 Clostridi。
3、um acetobutylicum CICC 8012发酵鲜芭蕉芋生产丁 醇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3, 第 19 卷 ( 第 1 期 ),54-60. 熊莲等 . 纤维二糖发酵生产丙酮丁醇 .生 物加工过程 .2012, 第 10 卷 ( 第 2 期 ),1-5. (54) 发明名称 一种粉葛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选用粉葛作为原料, 利用酶的同步处 理达到快速发酵生产丁醇并提高丁醇浓度的目 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粉葛原料同步酶处理发酵 生产丁醇的方法, 其特点在于酶处理与发酵同步 进行, 简单方便, 易操作, 无污染物产生, 丁醇产 量高。发酵结束后醪液中。
4、丁醇产量最高可达到 16.91g/L, 丁醇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较未添加酶组 提高 21% 以上。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李影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3667364 B 2016.04.13 CN 103667364 B 1/1 页 2 1.一种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1) 将新鲜粉葛采收切块后, 直接粉碎得粉葛浆, 或烘干粉碎得粉葛干粉 ; (2) 将步骤 (1) 得到的粉葛浆与水按基于干重的质量比 1:9 1:6, 或将步骤 (1) 得到 的粉。
5、葛粉与水按质量比 1:9 1:6 混匀于 95糊化 30-60min, 制成粉葛培养基 ; (3) 冷却后向步骤 (2) 所述的粉葛培养基中添加 1 5g/L 的氮源 ; (4) 将步骤 (3) 所述的添加了氮源的培养基置于 115灭菌 20min ; 冷却至 50 以下,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酶制剂, 同时并接入培养基重量 10 (v/m) 的丙酮丁醇梭菌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种子液, 并于37同步预处理、 发酵68-76h后得到丁醇发 酵液 ; 其中, 所述方法中, 步骤 (3) 中所述氮源选自醋酸铵、 酵母膏、 豆粕、 麸皮和尿素, 或其 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6、 ; 步骤 (4) 中所述酶制剂为果胶酶、 纤维素酶中一种或其组合 ; 所述酶制 剂的添加量为 1-5g/kg 粉葛发酵培养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所 述丙酮丁醇梭菌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种子液由以下培养方法获得 : 玉米粉与 水按质量比1:10混匀后于95糊化30min, 制成玉米醪培养基, 115灭菌20min, 无菌条件 下接入丙酮丁醇梭菌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37培养 24h 得到。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7364 B 2 1/4 。
7、页 3 一种粉葛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酶处理粉葛原料发酵生产丁醇并提 高丁醇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的石化能源日益枯竭, 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 能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生物质以农林资源、 有机废弃物等各种形式存在, 可将其通过各 种方式转变为生物质能源。 0003 丁醇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一种, 与燃料乙醇相比, 它具有更高的燃值和疏水性, 较低 的挥发性, 可与汽油以任意比例混合。丁醇的生产主要由丙酮丁醇梭菌进行丙酮丁醇发酵 (Acetone-Butanol-Ethanol ferm。
8、entation, ABE), 其主要产物为丙酮、 丁醇和乙醇, 比例为 3 : 6 : 1。为节约原料成本, 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生产燃料丁醇的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但 是, 作物秸秆等木质纤维资源分解困难, 导致溶剂产量偏低。这时, 能在边际土地生长的非 粮植物粉葛进入视野。 0004 葛属 (Pueraria DC) 为豆科植物, 在全世界有 20 个种, 11 个种位于中国。其中野 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和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分布最广, 产量最高。据 中国药典 记载, 粉葛为甘葛藤的干燥根, 当其中葛根素含量大于。
9、 0.3% 时方 可入药。作为多年生藤本植物的块茎 , 利用粉葛生产丁醇具有以下优势 :1. 粉葛原料中含 有葛根素等高附加值的异黄酮物质, 使其与木薯相比更具有经济价值。 这些异黄酮类物质, 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高血脂、 冠心病、 心绞痛、 糖尿病等疾病。2. 分布广泛。在我国, 除 新疆、 西藏、 青海等少数地区未见有其生长。 而且, 在我国川渝、 两广、 两湖、 江西等地已有规 模化种植。3. 淀粉含量高, 其淀粉含量占干重的 60 70%, 在生产燃料乙醇时, 其土地亩产 乙醇量比玉米和木薯均高。 4.氮元素含量高于木薯, 更利于微生物利用。 因此, 粉葛不但可 以药用, 还是一种。
10、极具潜力的丁醇生产原料。 开发粉葛原料作为丁醇生产的原料, 能在改善 能源生产消费结构, 环境保护, 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0005 ABE 发酵产物丁醇对生产菌株产生抑制。有研究表明, 当丁醇浓度达 11g/L 时, 菌 体受到严重抑制。当丁醇浓度进一步到达 15g/L 时, 菌体将不再生长。因此, 许多研究者尝 试通过菌种改造提高发酵醪中的丁醇浓度。Chen 等利用经过化学诱变而得到的拜氏梭菌 BA101(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BA101) 进行丁醇发酵, 最终丁醇产量为 20.9g/L, 是目 前报道的批次发酵中溶剂产量最高的菌株。 但是, 菌种改造。
11、始终面临遗传不稳定的缺点, 难 以进行工业化应用。本发明通过优化发酵工艺, 利用酶处理同步发酵粉葛原料进行丁醇生 产得到了较高的丁醇产量。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选用粉葛作为原料, 利用酶的同步处理达到快速发酵生产丁醇并提高丁醇 浓度的目的。 说 明 书 CN 103667364 B 3 2/4 页 4 0007 本发明提供一种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0008 (1) 将新鲜粉葛采收切块后, 直接粉碎得粉葛浆 , 或烘干粉碎得粉葛干粉 ; 0009 (2) 将步骤 (1) 得到的粉葛浆与水按基于干重的质量比 1:9 1:6, 或将步骤 (1) 得到的粉葛粉与。
12、水按质量比 1:9 1:6 混匀于 95糊化 30-60min, 制成粉葛培养基 ; 0010 (3) 冷却后向步骤 (2) 所述的粉葛培养基中添加 1 5g/L 的氮源 ; 0011 (4) 将步骤 (3) 所述的添加了氮源的培养基置于 115灭菌 20min ; 冷却至 50以 下,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酶制剂, 并接入培养基重量 10%(v/m) 的丙酮丁醇梭菌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种子液 (即 100g 培养基添加 10ml 种子液) , 并于 37同步预处理、 发酵 68-76h 后得到丁醇发酵液。 0012 其中, 本发明上述方法中, 步骤 (3)。
13、 中所述氮源选自醋酸铵、 酵母膏、 豆粕、 麸皮和 尿素, 或其两种或多种的组合 ; 0013 步骤 (4) 中所述酶制剂为果胶酶、 纤维素酶中一种或其组合。其中纤维素的标准 酶活 (CMC 酶活) 为 1105u/g, 酶活定义 : 1g 酶粉于 50, 1min 催化 CMC 水解生成 1g 葡 萄糖为一个纤维素酶 CMC 活力单位 ; 果胶酶的标准酶活为 5105U/g, 酶活定义 : 1g 酶粉于 50, 1min 催化果胶水解生成 1g 半乳糖醛酸的酶量为一个果胶酶活力单位 ; 0014 所述酶制剂的添加量为 1-5g/L 粉葛发酵培养基。 0015 所述丙酮丁醇梭菌 (C.acet。
14、obutylicum) 的保藏编号为 CICC8008, 购买于中国工 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0016 所述丙酮丁醇梭菌 (C.acetobutylicum) 种子液由以下培养方法获得 : 玉米粉与 水按质量比1:10混匀后于95糊化30min, 制成玉米醪培养基, 115灭菌20min, 无菌条件 下接入丙酮丁醇梭菌 (C.acetobutylicum) , 37培养 24h 得到。 0017 本发明所述的粉葛原料同步酶处理发酵生产丁醇的方法, 其优点在于酶处理与发 酵同步进行, 简单方便, 易操作, 无污染物产生, 丁醇产量高。 发酵结束后醪液中丁醇产量可 达到 16.91g/L, 丁醇。
15、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较未添加酶组提高 21% 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所给出的实施例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 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方 案进行限制。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和范围的情况下, 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0019 实施例 1 0020 取切块、 烘干粉碎后的粉葛干粉6.25g放入100ml厌氧瓶内, 加入50ml蒸馏水(质 量比 1:8) 混匀, 将其置于 95糊化 30min。冷却后 A 组和 B 组各添加醋酸铵作为氮源至终 浓度为 2g/L, C 组不做任何添加, 三组同于 115灭菌 20min。冷却至 50。
16、以下后 A 组在无 菌条件下添加果胶酶至终浓度为 3g/L, B 组不添加该酶。三组同时接入培养基重量 10% (v/ m) 的丙酮丁醇梭菌种子液, 37发酵 72h 后分别得到丁醇发酵液。利用气相色谱测得 A 组 丁醇发酵液中丁醇产量为 16.91g/L, 较未添加酶组 (B 组) 提高 25.07%, 较未经任何处理组 (C 组) 提高 36.81%。 0021 实施例 2 0022 取切块、 烘干粉碎后的粉葛干粉 7.10g 放入 100ml 厌氧瓶内, 加入 50ml 蒸馏水 说 明 书 CN 103667364 B 4 3/4 页 5 ( 质量比 1:7) 混匀, 将其置于 95糊化。
17、 45min, 冷却后加入麸皮作为氮源至终浓度为 5g/L, 115灭菌 20min。冷却至 50以下后 A 组在无菌条件下加入纤维素酶至终浓度为 1g/L, B 组不添加酶, 二组同时接入培养基重量 10%(v/m) 的丙酮丁醇梭菌种子液, 37发酵 76h 后 分别得到丁醇发酵液。利用气相色谱测得 A 组丁醇发酵液中丁醇产量为 15.76g/L, 较未添 加酶组 (B 组) 提高 21.14%。 0023 实施例 3 0024 取切块、 直接粉碎后的粉葛浆 5.55g( 干基 ) 放入 100ml 厌氧瓶内, 加入定量蒸馏 水至质量比1:9(基于干基), 将其置于95糊化30min, 冷却。
18、后加入尿素作为氮源至终浓度 为 2g/L, 115灭菌 20min。冷却至 50以下后 A 组在无菌条件下添加终浓度为 1.5g/L 的 果胶酶和 1.5g/L 纤维素酶, B 组不添加酶, 二组同时接入培养基重量 10%(v/m) 的丙酮丁 醇梭菌种子液, 37发酵 68h 后分别得到丁醇发酵液。利用气相色谱测得 A 组丁醇发酵液 中丁醇产为 16.21g/L, 较未添加酶组 (B 组) 提高 22.84%。 0025 实施例 4 0026 取切块、 烘干粉碎后的粉葛干粉8.25g放入100ml厌氧瓶内, 加入50ml蒸馏水(质 量比 1:6) 混匀, 将其置于 95糊化 60min, 冷却。
19、后加入终浓度为 2g/L 的酵母膏作为氮源, 115灭菌 20min。冷却至 50以下后 A 组在无菌条件下加入纤维素酶至终浓度为 5g/L, B 组不添加酶制剂, 二组同时接入培养基重量 10%(v/m) 的丙酮丁醇梭菌种子液, 37发酵 76h 后分别得到丁醇发酵液。利用气相色谱测得 A 组丁醇发酵液中丁醇产量为 15.29g/L, 较未添加酶组 (B 组) 提高 21.02%。 0027 实施例 5 0028 取切块、 直接粉碎后的粉葛浆 6.25g( 干基 ) 放入 100ml 厌氧瓶内, 加入定量蒸馏 水至质量比 1:8( 基于干基 ), 将其置于 95糊化 30min, 冷却至 5。
20、0以下后加入豆粕作为 氮源至终浓度为 5g/L, 115灭菌 20min, 冷却后 A 组在无菌条件下加入纤维素酶至终浓度 为 3g/L, B 组不添加酶制剂 , 二组同时接入 10%(v/m) 的丙酮丁醇梭菌种子液, 37发酵 72h 后分别得到丁醇发酵液。利用气相色谱测得 A 组丁醇发酵液中丁醇产量为 16.17g/L, 较未添加酶组 (B 组) 提高 23.02%。 0029 实施例 6 0030 取切块、 烘干粉碎后的粉葛干粉6.55g放入100ml厌氧瓶内, 加入50ml蒸馏水(质 量比1:7.6)混匀, 将其置于95糊化45min, 冷却至50以下后加入终浓度为1g/L的醋酸 铵和。
21、终浓度为 2g/L 的豆粕, 115灭菌 20min, 冷却后 A 组在无菌条件下加入果胶酶至终浓 度为 3g/L,B 组不添加, 二组同时接入培养基重量 10% (v/m) 的丙酮丁醇梭菌种子液, 37发 酵 76h 后分别得到丁醇发酵液。利用气相色谱测得 A 组丁醇发酵液中丁醇产量为 16.35g/ L, 较未添加酶组 (B 组) 提高 23.88%。 0031 实施例 7 0032 取切块、 烘干粉碎后的粉葛干粉6.00g放入100ml厌氧瓶内, 加入50ml蒸馏水(质 量比 1:8.33) 混匀, 将其置于 95糊化 30min, 冷却至 50以下后加入醋酸铵、 尿素和豆粕 作为氮源,。
22、 其终浓度分别为 1g/L、 0.5g/L、 和 1g/L, 115灭菌 20min。在冷却后在无菌条件 下向 A 组加入果胶酶至终浓度为 2g/L, B 组不添加酶制剂。二组同时接入培养基重量 10% (v/m) 的丙酮丁醇梭菌种子液, 37发酵 68h。分别得到丁醇发酵液。发酵结束后, 测得发 说 明 书 CN 103667364 B 5 4/4 页 6 酵液中添加和未添加酶组的丁醇产量分别为 16.57g/L(A 组) 和 13.46g/L(B 组) , A 组较 B 组提高了 23.10%。 0033 结果显示, 本发明所述的酶处理方法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丁醇浓度高, 通过酶同 步处理的粉葛原料发酵后丁醇最高浓度可达16.91g/L。 利用酶同步处理的粉葛在进行发酵 时, 其丁醇产量提高显著, 较未添加酶组提高 21% 以上。 说 明 书 CN 103667364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