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黏贴胶带,特别是一种双面胶带。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和装饰领域,对饰面材料的粘贴上越来越多地使用双面胶带,且相对于传统的万能胶喷涂或刷涂粘,使得施工过程更加干净快捷。但双面胶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个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双面胶的瞬间粘接性能,稍不注意就造成装饰材料粘贴位置不准确,并且很难移动,反复粘贴又会破坏饰面层表面结构。
对于上述的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足,并加以了改进,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双面胶带[申请号:201410379596.0;申请公布号 CN 104119815 A],包括基体、第一涂胶层和第二涂胶层,双面胶带自上而下为第一涂胶层、基体、第二涂胶层,在基体两端设有凸起,所述基体与所述凸起构成L型结构,凸起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涂胶层的水平高度,所述凸起为可变形的软材料制成的凸起;所述凸起为橡胶。
上述的双面胶带通过设置凸起对面层进行支撑以方便面层位置的调整,接着对面层施加作用力使该面层克服凸起的弹性下移并与第一涂胶层相粘连,具有施工过程容易控制的优点。但该双面胶带存在一个问题:面层与第一涂胶层相粘连时,该面层始终受到凸起所施加的作用力,且该作用力使面层具有与第一涂胶层相脱离的趋势,从而降低了第一涂胶层与面层粘连的牢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对面层提供支撑的前提下,仍能提高了面层和胶带连接的牢靠性的双面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双面胶带,包括呈长条状的基座,该基座的上、下两侧分别固连有均呈长条状的涂胶层一和涂胶层二,其特征在于,基座的上侧开设有两个凹槽且涂胶层一位于两凹槽之间,每个凹槽内均插设有呈圆柱状的支撑柱且该支撑柱的侧壁上具有呈圆环状的接触部,所述的凹槽内侧壁为圆柱面且该内侧壁上具有凸出的限位座,该限位座呈圆环形且具有弹性,所述的支撑柱的上端伸出所述的凹槽且该支撑柱位于凹槽外的长度大于涂胶层一的高度,所述的支撑柱的下端面与限位座相抵,所述的接触部与凹槽的内侧壁紧密抵靠在一起,通过外力按压支撑柱上端可使支撑柱克服限位座的弹力下移并使支撑柱位于凹槽外的长度等于涂胶层一的高度。
使用时,涂胶层二与基层相粘连,接着将面层放置在支撑柱上,并调整面层使其处于合适的位置,然后向下按压面层使支撑柱克服限位座的弹力下移,直到支撑柱位于凹槽外的长度等于涂胶层一的高度,此时,面层与涂胶层一相粘连从而达到通过双面胶带将基层和面层连接起来的目的。
在外力的作用下,支撑柱克服限位座的弹力下移并使支撑柱位于凹槽外的长度等于涂胶层一的高度(即支撑柱的上端面与涂胶层一的上侧面相齐平),有效避免支撑柱对面层施加作用力,在保证对面层提供支撑的前提下,提高了面层和胶带连接的牢靠性。支撑柱上的接触部与凹槽内侧壁紧密抵靠在一起产生较大的摩擦,对支撑柱的移动起限位的作用,有效降低支撑柱与凹槽相脱离的几率,提高了本双面胶带使用时方便性。
在上述的双面胶带中,所述的限位座和基座均由塑料材料制成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
限位座和基座通过塑料材料一体成型而成,增加了两者连接的牢靠性,提高了本双面胶带的寿命;同时,限位座和基座采用塑料制成,降低本双面胶带的重量,提高了面层和基层连接的牢靠性。
在上述的双面胶带中,所述的基座上贯穿有若干呈长条状的通孔,每个通孔均沿基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若干个通孔沿基座的高度方向均布。
通过设置若干通孔,进一步降低本双面胶带的重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层和基层的连接的牢靠性。
在上述的双面胶带中,所述的限位座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储存润滑油的环形定位槽,若干环形定位槽沿限位座的高度方向均布。
通过设置环形定位槽且在使用时,该环形定位槽内存储有润滑油,对限位座和凹槽的接触处进行润滑,提高了支撑柱移动的顺畅性,使粘接的过程较为省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面胶带具有以下优点:
1、在外力的作用下,支撑柱克服限位座的弹力下移并使支撑柱位于凹槽外的长度等于涂胶层一的高度(即支撑柱的上端面与涂胶层一的上侧面相齐平),有效避免支撑柱对面层施加作用力,在保证对面层提供支撑的前提下,提高了面层和胶带连接的牢靠性。
2、支撑柱上的接触部与凹槽内侧壁紧密抵靠在一起产生较大的摩擦,对支撑柱的移动起限位的作用,有效降低支撑柱与凹槽相脱离的几率,提高了本双面胶带使用时方便性。
3、限位座和基座通过塑料材料一体成型而成,增加了两者连接的牢靠性,提高了本双面胶带的寿命;同时,限位座和基座采用塑料制成,降低本双面胶带的重量,提高了面层和基层的连接的牢靠性。
4、通过设置若干通孔,进一步降低本双面胶带的重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面层和基层的连接的牢靠性。
5、通过设置环形定位槽且在使用时,该环形定位槽内存储有润滑油,对限位座和凹槽的接触处进行润滑,提高了支撑柱移动的顺畅性,使粘接的过程较为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双面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双面胶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a、凹槽;1b、限位座;1c、通孔;2、涂胶层一;3、涂胶层二;4、支撑柱;4a、接触部;4a1、环形定位槽;5、基层;6、面层;7、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双面胶带由基座1、涂胶层一2、涂胶层二3、支撑柱4等组成。其中,基座1、涂胶层一2和涂胶层二3三者均呈长条状且平行设置。涂胶层一2固定在基座1的上侧面上;涂胶层二3固定在基座1的下侧面上。涂胶层一2和涂胶层二3上均固连有表层7,且在本实施例中,表层7为塑料薄膜。
具体来说,基座1的上侧面上开设有两个凹槽1a且涂胶层一2位于两凹槽1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凹槽1a的内侧壁均呈圆柱状,凹槽1a的内侧壁上具有凸出的限位座1b,该限位座1b呈圆环状且具有弹性。进一步说明,限位座1b和基座1均由塑料材料制成且两者为一体式结构,增加了两者连接的牢靠性,提高了本双面胶带的寿命;同时,限位座1b和基座1均采用塑料制成,有效降低本双面胶带的重量。
如图1所示,基座1上贯穿有若干呈长条状的通孔1c,每个通孔1c均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若干个通孔1c沿基座1的高度方向均布,从而进一步降低双面胶带的重量。
支撑柱4有两根且分别插设在两凹槽1a内。具体来说,支撑柱4的上端伸出凹槽1a且该支撑柱4的下端面与限位座1b相抵,此时,支撑柱4位于凹槽1a外的长度大于涂胶层一2的高度。支撑柱4的侧壁上具有呈圆环状的接触部4a且该接触部4a与凹槽1a内侧壁紧密抵靠在一起,以增加接触部4a和凹槽1a之间的摩擦,降低支撑柱4与凹槽1a相脱离的几率。当有外力作用在支撑柱4的上端面上时,该支撑柱4克服限位座1b的弹力下移并使支撑柱4位于凹槽1a外的长度等于涂胶层一2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座1b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用于储存润滑油的环形定位槽4a1,若干环形定位槽4a1沿限位座1b的高度方向均布。通过设置环形定位槽4a1且在使用时,该环形定位槽4a1内存储有润滑油,对限位座1b和凹槽1a内侧壁的接触处进行润滑,提高了支撑柱4移动的顺畅性,使粘接的过程较为省力。
使用时,先将表层7撕掉,涂胶层二3与基层5相粘连,接着将面层6放置在支撑柱4上,并调整面层6使其处于合适的位置,然后向下按压面层6使支撑柱4克服限位座1b的弹力下移,直到支撑柱4位于凹槽1a外的长度等于涂胶层一2的高度,此时,面层6与涂胶层一2相粘连从而达到通过双面胶带将基层5和面层6连接起来的目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