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介导恒温扩增法检测油 菜菌核病菌的引物及方法。
背景技术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病原菌油菜菌核病菌 (Sceloritinia sclerotiorum)在油菜花期开始侵染幼嫩的油菜花,随着带菌 花瓣掉落到叶片上,茎杆上,病菌开始蔓延,侵染整株植物。在病害流行 的年度,能够引起15%-20%的经济损失。
公开号为CN101434997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菜菌核病早 期快速分子检测方法,包括:采集凋谢的油菜花瓣,提取油菜花瓣总DNA, 巢式PCR,PCR扩增产物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结果判定。虽然巢式 PCR的敏感性较高,但是容易发生非特异性扩增,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 另外,同常规的PCR一样,巢式PCR也需经过多轮的变性、退火、延伸 等过程,温度和时间等反应条件苛刻。
环介导恒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DNA,LAMP)是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它在等温条件下实现核酸扩 增。LAMP技术的反应原理是,根据序列保守区域设计的一对外引物、一 对内引物和一对环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序列上的6个独立区域,在Bst大片 段聚合酶的作用下引起自循环链置换反应,60~65℃范围60min内大量合 成目标DNA的同时伴随有副产物——白色的焦磷酸镁沉淀产生。在PCR 反应体系中加入一种金属离子指示剂羟基萘酚蓝(HNB),根据反应液中 镁离子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阴性时为紫色,阳性时为天蓝色。由 于LAMP扩增过程依赖识别靶序列6个独立区域,所以反应特异性很强。 更重要的是,整个扩增过程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普通水浴锅或者有稳定 热源的设备就能满足反应要求,大大降低了检测的成本。
目前LAMP技术在卫生安全检测、疾病诊断以及环境安全监测等方 面都有很好的应用。但是在植物病原真菌检测方面,LAMP技术应用的还 很少,并未发现有LAMP法检测油菜菌核病菌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介导恒温扩增法检测油菜菌核病菌的引物,该引 物的特异性高,利用该引物能快速且准确地检测油菜菌核病菌。
一种环介导恒温扩增法检测油菜菌核病菌的引物,包括一组内引物和 一组外引物,所述外引物的正向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所述外引物的反向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内引物的 正向引物的碱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内引物的反向引物的碱 基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环介导恒温扩增法检测油菜菌核病菌的方法,包 括:
(1)取待检测的油菜的组织,提取DNA;
(2)以所述的DNA为模板,采用所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3)观察所述PCR扩增的产物的颜色,或者对所述PCR扩增的产物 进行电泳分析,判断所述的油菜的组织是否感染油菜菌核病菌。
LAMP法在合成目标DNA的同时伴随有副产物——白色的焦磷酸镁 沉淀产生,通过对PCR扩增的产物的颜色进行判断时,可通过肉眼观察、 浊度仪等检测扩增产物的浑浊度,如果扩增产物出现浑浊,则说明所述油 菜的组织感染了油菜菌核病菌,也可以通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金属 离子指示剂如羟基萘酚蓝(HNB),如果扩增产物呈现天蓝色,则说明所 述油菜的组织感染了油菜菌核病菌,如果扩增产物呈现紫色,则说明所述 油菜的组织未感染油菜菌核病菌。
另外,由于LAMP反应的最终扩增产物是茎环DNA组成的混合物, 因此,在凝胶上会呈现典型的梯状条带,因此,也可以对扩增产物进行电 泳分析,如果凝胶上出现梯状条带,则说明所述油菜的组织感染了油菜菌 核病菌,反之,则所述油菜的组织未感染油菜菌核病菌。
由于油菜菌核病菌通常最先从油菜的花瓣中侵入,因此,在取油菜的 组织时,取花瓣可较好的反映出该油菜是否感染油菜菌核病菌。
所述提取DNA的方法为:
(1)将所述的组织置于DNA提取缓冲液中进行研磨;
(2)将研磨后的混合液静置一段时间,离心取上清液;
(3)上清液用醇进行沉淀,沉淀物经洗涤后获得所述的DNA。
该DNA提取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要传统的DNA的抽提纯化步骤, 且不影响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所述DNA提取缓冲液的组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1-2%;Tris-HCl, 200mM;EDTA,50mM;NaCl,200mM;SDS,1%。采用该DNA提取 缓冲液提取得到的DNA能够满足环介导恒温扩增法的质量要求。
提取DNA时,可采用乙醇或者异丙醇对所述的上清液进行沉淀。
所述PCR扩增的反应体系为:Tris-HCl,20mmol/L;KCl,10mmol/L; (NH4)2SO4,10mmol/L;Triton X-100,0.1%;甜菜碱,0.8mol/L;MgSO4, 6mmol/L;dNTP,1.4mmol/L;Bst DNA聚合酶,8U;内引物的正向引 物和反向引物各0.8μmol/L,外引物的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各0.2μmol/L; 羟基萘酚蓝,120μM;DNA模板,1μ(约为5ng)。
所述PCR扩增的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1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引物是影响LAMP法检测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根据已报道的文献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2009,157:465-69),油菜菌核病菌中的1443bp 的DNA片段(SS1G_02103)仅与灰霉中的DNA片段(BC1G_09351)有 85%的同源性,而与其它真菌基因组同源性都较低(≤67%)。因此,本发 明选取SS1G_02103中250-700bp间油菜菌核病菌特异性的序列,在软件 PrimerExplorer V4(http://primerexplorer.jp/elamp4.0.0/index.html)的辅助 下设计2组油菜菌核病菌的特异性的LAMP引物。试验发现,该两组引物 的特异性好,能够特异性的鉴别油菜菌核病菌。
本发明成功建立了油菜菌核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可更特异,更快 速和更便利地检测油菜菌核病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引物设计的原理图。
图2为实施例1LAMP引物特异性扩增后羟基萘酚蓝检测图。
图3为实施例1LAMP引物特异性扩增后的凝胶电泳图。
图4为实施例2LAMP引物检测不同地区油菜花的带菌情况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释本发明。
实施例1
所选用的菌株
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 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油菜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白斑病菌(Pseudocercosporella capsella)、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以及油菜菌核病菌(3 个菌株Ss1、Ss6和Ss8)。
上述菌株均为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保藏于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 所,也可以通过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得到。
提取DNA
用接种针从PDA平板上刮取菌丝(100mg),置于1.5-mL Eppendorf 管中,加500μL DNA提取裂解液(200mM Tris-HCl,50mM EDTA,20mM NaCl,1%SDS,pH8.0),用电钻驱动玻棒充分研磨,振荡混匀,室温静置 10min;13200r/min4℃,离心5min;取上清液约400μL于新的1.5-mL Eppendorf管中,加750μL无水乙醇,混和混匀,13200r/min4℃,离心5 min,弃上清;沉淀用70%乙醇洗涤,室温放置干燥5-10min,溶于30μL 无菌水中,-20℃保存备用。
上述的7种真菌以及待检测的油菜菌核病菌的DNA均采用上述方法 提取。
引物合成
利用油菜菌核病菌SS1G_02103基因中特异的450bp的序列,通过软 件得到了两组LAMP引物,一组外引物Ss-F3和Ss-B3,一组内引物Ss-FIP 和Ss-BIP。两组引物特异性识别靶序列上的6个独立区域(图1中方框 所示),引物序列从5’到3’,Ss-F3=F3,Ss-B3=B3(与B3c互补), Ss-FIP=F1c(与F1互补)+F2,Ss-BIP=B1c+B2(与B2c互补)。
上述引物的具体序列以及与序列表中序列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上述序列可以通过常规方法合成,也可以委托专业生物试剂公司合 成,本发明的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
引物特异性验证
以上述提取的8种真菌的DNA为模板,用Ss-F3/Ss-B3和 Ss-FIP/Ss-BIP两组引物进行PCR反应,每次反应均包含一个阴性对照(用 无菌水代替DNA模板)。
LAMP反应体系:25μL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为:20mmol/L Tris-HCl(pH8.8),10mmol/L KCl,10mmol/L(NH4)2SO4,0.1%Triton X-100,0.8mol/L甜菜碱,6mmol/L MgSO4,1.4mmol/L dNTP,8U Bst DNA聚合酶,Ss-FIP和Ss-BIP各0.8μmol/L,Ss-F3和Ss-B3各0.2μmol/L, 120μM羟基萘酚蓝(HNB),1μDNA模板(约0.5ng)。
LAMP反应条件:65℃,1h。
如图2所示,3个油菜菌核病菌(Ss1,Ss6和Ss8)PCR反应结束后,PCR 管中呈现天蓝色,而其它病原真菌的PCR管中呈现紫色。
PCR结束后,通过常规的凝胶电泳,也可证明以上的判断。如图3所 示,3个油菜菌核菌株PCR得到不同大小的扩增片段,而其它真菌都没有 扩增到任何条带。说明本发明的引物能够特异性的鉴别油菜菌核病菌。
实施例2检测不同地区油菜花的带菌情况
从浙江省杭州、临安和平湖市的油菜地中收集油菜花瓣(每块地约100 mg)。将油菜花瓣置于1.5-mL Eppendorf管中,加入100μl DNA提取缓冲 液(1-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200mM Tris-HCl,50mM EDTA,200 mM NaCl,1%SDS和ddH2O,pH8.0),用尖头玻棒安装在常用的电工手 电转上研磨1min,再向离心管中加入400μl的DNA提取缓冲液蜗旋混 匀后,室温静置10min;将上述混合液4℃,15,000rpm条件下离心5min, 再将上清液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然后加入750μl无水乙醇,混匀后4℃, 15,000rpm条件下离心2min,弃上清;将沉淀的DNA用70%乙醇洗涤, 室温干燥后溶于50μl无菌水,即为提取的DNA;将上述的DNA溶液用 UNIQ-10柱式PCR产物回收试剂盒(上海生工生产)过柱纯化。
用Ss-F3/Ss-B3和Ss-FIP/Ss-BIP两组引物对上述田间样品提取的DNA 进行PCR扩增,反应设阴性对照,PCR反应体系同上(实施例1)所述。 如图4所示,浙江省临安油菜花瓣DNA经PCR扩增后呈现天蓝色,说明 该地方的油菜花瓣携带了油菜菌核病菌。浙江杭州和平湖油菜花瓣DNA 经PCR扩增后呈现紫色,说明这两个地方的油菜花瓣未携带油菜菌核病 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