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冰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852051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8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100086.8

申请日:

2008.04.14

公开号:

CN101755180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25C 5/00申请日:20080414授权公告日:20120704终止日期:2014041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C 5/00申请日:20080414|||公开

IPC分类号:

F25C5/00

主分类号:

F25C5/00

申请人:

星崎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加藤园生; 鸟谷千美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07.07.24 JP 2007-192496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张雨;杨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出冰机,具有排出机构(30),该排出机构位于在底部具有冰排出口(14)的储冰室(10)与斜槽(20)之间,该斜槽用于引导在远离所述排出口(14)正下方的位置地布置的接收/输送口(22)处接收的冰。排出机构(30)具有从排出口(14)下方延伸至接收/输送口(22)的边缘部的固定构件(32),还具有移动构件(36),该移动构件通过驱动部(40)沿着固定构件(32)往复移动,并具有沿移动方向分开形成的多个竖直贯通孔(38)。排出机构(30)构造成使控制部控制驱动部(40),以改变移动构件(36)从排出口(14)侧向接收/输送口(22)侧的移动量,借此根据从输入部输入的冰的供应量调节顺序地面向接收/输送口(22)的孔(38)的总数。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出冰机,该出冰机包括:
储冰室(10),该储冰室具有设置在底部的用于冰(M)的排出口(14);
斜槽(20),该斜槽设置在所述储冰室(10)的下方,用于引导在接收/输送口(22)处接收的冰(M),所述接收/输送口远离所述排出口(14)正下方的位置地布置;
固定构件(32),该固定构件从所述排出口(14)的下方至少延伸至所述接收/输送口(22)的边缘部;
移动构件(36、72),该移动构件能沿所述固定构件(32)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排出口(14)与所述固定构件(32)之间,并具有沿移动方向分开形成的多个竖直贯通孔(38、74);
驱动部(40),该驱动部使所述移动构件(36、72)移动,以使各个所述孔(38、74)来到所述排出口(14)的下方并使各孔(38、74)来到所述接收/输送口(22)的上方;
输入部(50),该输入部设定所述冰(M)的供应量;以及
控制部(52),该控制部根据从所述输入部(50)输入的冰(M)的供应量来控制所述驱动部(40),以改变所述移动构件(36、72)从所述排出口(14)侧向所述接收/输送口(22)侧的移动量,从而调节顺序地面向所述接收/输送口(22)的孔(38、74)的总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冰机,其中所述孔(38)形成为沿从上至下的方向扩展。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出冰机,其中在所述接收/输送口(22)的上方形成能沿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按压件(60),并且所述移动构件(36)的移动从上方将该按压件(60)置于面向所述接收/输送口(22)的孔(38)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冰机,其中所述储冰室(10)的沿所述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的内壁面(16a、16a)垂直地形成,并且所述储冰室(10)的与所述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相交的对置内壁面(18a、18a)倾斜地形成,从而沿着从上至下的方向相互靠近。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出冰机,其中在所述储冰室(10)的内部设置有朝所述排出口(14)引导冰(M)的搅拌器(62)。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出冰机,其中其内设置有小于冰(M)的通孔(33a)的分离器(33)构成所述固定构件(32)的顶面,并且在所述分离器(33)的下方设置有接收经由所述通孔(33a)落下的融冰水的排出盘(34)。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出冰机,其中所述多个孔(74)沿着与所述移动构件(72)的移动方向相交的方向偏移地布置。

说明书

出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冰机,可从其适当地取出储冰室中储存的冰。
背景技术
出冰机构造成能够将制冰机制造的冰储存到储冰室中,并允许需要时通过排出机构将冰取出到外部,这种出冰机在使用大量冰的饭店等中用于商业用途(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出冰机具有设有搅拌器的储冰室,该搅拌器具有沿着从上至下延伸的旋转轴的径向延伸的臂,从而旋转搅拌器使得该臂推动冰而从设在储冰室侧部的排出口排出冰。
提出了如专利文献2中所示的备有另一排出机构的出冰机。专利文献2中的出冰机的排出机构具有能移动地布置在储冰室与其下方的固定板之间的计量仪器,在该计量仪器中形成有多个竖直贯通的计量部。在储冰室的底部形成有多个排出口,并且在固定板中从排出口的正下方向前方离开的位置处,以与计量仪器的计量部的间距相同的间距形成有多个开口。也就是说,计量仪器的计量部与固定板的开口设置成1对1的对应关系。计量仪器在计量位置与排出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所述计量位置各计量部来到相应的排出口的下方,在所述排出位置计量部与固定板的开口连通以从计量部排出冰。
在所述出冰机中,底部被固定板封闭的计量部在计量位置从储冰室接收该计量部的容量的冰,并且计量仪器沿固定板移动规定距离,从而在冰由固定板和计量部保持的情况下移动至排出位置。当计量仪器移动至排出位置时,各计量部面向相应的开口,并经由开口将计量部容量的冰供应至杯中。这样,专利文献2中的出冰机可向多个杯中的每个杯供应由各计量部计量的给定量的冰。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3472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平6-46325号公报
不仅要求出冰机供应给定量的冰,而且要求取出根据容器尺寸和冰的使用而计量的供应冰。专利文献1中的出冰机不对待排出的冰进行计量,而是要求使用者调节搅拌器的旋转时间以取出目的量的冰,这很麻烦。此外,取出大量冰耗费时间,是不方便的。
虽然专利文献2中的出冰机可允许通过使计量仪器往复移动多次而取出以计量部容量的整数倍计量的冰,但是取出大量冰耗费时间。而且,尽管可通过更换计量仪器、或者将板附接于计量仪器或从计量仪器拆下板而改变计量部的容量,但是这相当麻烦,并且由于供应量的调节范围窄而难以满足使用者的多种要求。
发明内容
因此,为充分克服根据现有技术的出冰机的固有问题而提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调节冰供应量的出冰机。
为了克服所述问题并实现期望目的,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发明的出冰机包括:
储冰室,该储冰室具有设置在底部的用于冰的排出口;
斜槽,该斜槽设置在所述储冰室的下方,用于引导在接收/输送口处接收的冰,所述接收/输送口远离所述排出口正下方的位置地布置;
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从所述排出口的下方至少延伸至所述接收/输送口的边缘部;
移动构件,该移动构件能沿所述固定构件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固定构件之间,并具有沿移动方向相互分开而形成的多个竖直贯通孔;
驱动部,该驱动部使所述移动构件移动,以使各个所述孔来到所述排出口的下方并使各孔来到所述接收/输送口的上方;
输入部,该输入部设定所述冰的供应量;以及
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从所述输入部输入的冰的供应量来控制所述驱动部,以改变所述移动构件从所述排出口侧向所述接收/输送口侧的移动量,从而调节顺序地面向所述接收/输送口的孔的总数。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发明,可利用仅通过改变移动构件的移动量来调节面向输送/接收口的孔的总数的简单结构,在通过增加孔而提供的容量范围内将期望的计量量的冰从储冰室供应到外部。此外,可通过使移动构件从排出口侧向接收/输送口侧移动一次而非多次,来调节冰的供应量,从而即使冰的供应量变大时也可使供应冰所需的时间较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出冰机,可在形成于移动构件中的多个孔的容量范围内供应期望的计量量的冰,并且即使当冰的供应量变大时也可在短时期内供应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出冰机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该实施例的出冰机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X-X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出冰机的控制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移动构件和固定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所述实施例的出冰机的排出机构的操作的侧剖视图;(a)示出移动构件在计量位置待机的状态;(b)示出移动构件处于第一排出位置的状态;(c)示出移动构件处于第二排出位置的状态;(d)示出移动构件处于第三排出位置的状态;(e)示出移动构件处于第四排出位置的状态;(f)示出移动构件处于第五排出位置的状态;(g)示出移动构件从接收/输送口侧向计量位置侧移动的状态。
图7是示出根据变更例的移动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说明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出冰机。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出冰机包括:储冰室10,储存由未示出的制冰机制造的冰M(参见图6);斜槽20,设置在储冰室10下方以将冰M引导到外部;以及排出机构30,将期望量的冰M从储冰室10排出到斜槽20。该出冰机在内部具有框体80,该框体具有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板件82,并且储冰室10、斜槽20和排出机构30设置在该框体处。
储冰室10在平面观看时为大致矩形盒(参见图2),在内部具有储冰腔12以及设在底部以与储冰腔12连通的排出口14,并布置成下部面向框体80的内部区域。储冰室10具有沿后述的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布置的纵向边。储冰室10具有对置组侧壁部16、18中的垂直地直立设置的一组侧壁部(以下称为第一侧壁部)(参见图3)、以及对置组侧壁部16、18中的倾斜设置从而沿从上至下的方向相互靠近的另一组侧壁部(以下称为第二侧壁部)(参见图1)。第一侧壁部16的面向储冰腔12的第一内壁面(内壁面)16a垂直地延伸,第二侧壁部18的面向储冰腔12的第二内壁面(内壁面)18a朝向底部的排出口14向下倾斜,并且第二内壁面18a的倾斜下端形成排出口14的开口边缘。第一内壁面16a的下端构成排出口14的开口边缘。储冰室10中的内壁面16a、18a的形状根据后述的排出机构30的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确定,并且沿着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的侧壁部16、16的内壁面16a、16a垂直地形成,而与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相交的侧壁部18、18的内壁面18a、18a倾斜地形成。
斜槽20为筒状构件,并具有在布置于出冰机的主体内的上端部处设置的向上开口的接收/输送口22,所述上端部在该实施例中布置在框体80的底部(参见图1)。斜槽20具有面向出冰机的主体外部的取出口24,使得接收在接收/输送口22处的冰M被引导并从取出口24排出。斜槽20的接收/输送口22远离排出口14正下方的位置布置。
排出机构30包括:固定构件32,设置在储冰室10的排出口14与斜槽20的接收/输送口22之间;移动构件36,能移动地设置在储冰室10与固定构件32之间并具有多个用于接收冰M的孔38;以及使移动构件36移动的驱动部40。排出机构30还包括设定冰M的供应量的输入部50、以及根据在输入部50设定的冰M的供应量控制驱动部40的控制部52(参见图4)。排出机构30在底部被固定构件32的顶面封闭的各个孔38处经由排出口14从储冰室10接收冰M,然后在控制部52的控制下对驱动部40进行驱动,以使移动构件36从排出口14侧朝接收/输送口22移动,并在各个孔38处将冰M从排出口14推出至接收/输送口22中。排出机构30构造成使得移动构件36从排出口14侧朝接收/输送口22移动至任意位置(后述的排出位置HP)(参见图6),并且数量与在输入部50设定的冰M的供应量对应的孔38面向接收/输送口22。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的排出机构30构造成包括检测移动构件36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54,从而控制部52可根据位置检测装置54检测到的移动构件36的位置来改变驱动部40的驱动方向或使驱动部40停止。
固定构件32构成设置在布置于上方的移动构件36中的孔38的底部,在框体80的底部水平地布置,并从储冰室10的排出口14正下方延伸至斜槽20的接收/输送口22在排出口14侧的开口边缘(边缘部)。如图5中所示,固定构件32具有竖直贯通的通孔33a,并包括构成固定构件32的顶面的分离器33、以及设置在分离器33下方以接收经由分离器33的通孔33a落下的融冰水的排出盘34。分离器33为具有多个通孔33a的滴水板状构件,所述通孔33a沿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形成并沿与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相交的方向(左右方向)布置,该分离器33构造成通过将通孔33a的宽度设定成小于冰M而阻止冰M经由通孔33a通过并允许融冰水流下。应指出在排出盘34的底部连接与外部连通的排出管34a,从而使收集在排出盘34中的融冰水可通过排出管34a排出到外部。
移动构件36为大致矩形构件,具有设定成基本上等于储冰室10的下端缘与固定构件32的顶面之间的间隔的上下尺寸,并具有沿移动方向延伸的纵向边(参见图5),该移动构件具有由彼此相对地布置在框体80的两侧部的框架构件84、84保持并具有大致C形截面的侧边缘,并可沿固定构件32的顶面水平地往复移动。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沿下述线,该线为连接排出口14与远离排出口14正下方的位置设置的接收/输送口22的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从排出口14侧朝向接收/输送口22的方向为“前侧”,从接收/输送口22侧朝向排出口14的方向为“后侧”。移动构件36在通过驱动部40而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时,在使孔38面向储冰室10的排出口14的计量位置KP与根据面向斜槽20的接收/输送口22的孔38的多个排出位置HP1至HP5之间移位(参见图6)。
移动构件36具有沿该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相互分开的多个竖直贯通的孔38;在该实施例中,这些在平面观看时具有相同矩形形状的孔38以给定间隔串联布置在五个位置。各个孔38均形成为沿从上至下的方向扩展,使得下开口大于上开口(参见图1)。移动构件36中的多个孔38以偏置方式形成在移动方向上的前侧区;在该实施例中,从多个孔38中移动方向上最前侧孔38的前开口边缘至移动方向上最后侧孔38的后开口边缘的距离设定成等于排出口14的前后尺寸。而且,从移动构件36的多个孔38中移动方向上最前侧孔38的后开口边缘至后端的距离设定成大于排出口14的前后尺寸。也就是说,移动构件36设定成使得在计量位置KP处各孔38位于排出口14下方以与其连通,并且在移动构件36向前移动(往复移动)时,排出口14在移动构件36的顶面处被封闭。
排出机构30设定为使得在计量位置KP将与孔38的容量对应量的冰M从排出口14接收在孔38中(参见图6(a)),并根据移动构件36的移动输送至接收/输送口22,通过改变移动构件36的移动量而改变面向接收/输送口22的孔38的数量(参见图6(b)至图6(f)),借此在通过增加多个孔38的容量而提供的容量范围内调节冰M的供应量。也就是说,由于在该实施例的排出机构中,五个位置处的孔38设定成具有相同容量,因而能在从一个孔38的容量至增加五个孔38的容量而获得的容量的范围内,以单个孔38的容量的每一整数倍计量的供应量供应冰M。
驱动部40设置在框体80的一个侧部上,并包括第一电动机42、与该第一电动机相连并沿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延伸的螺旋轴44、以及拧到螺旋轴44上并经由连结件48与移动构件36相连的改变螺母46(参见图2)。螺旋轴44由一对轴承40a、40a以可旋转的方式保持,所述轴承在沿移动方向的前部和后部处相互分开地设置在框体80处。当驱动部40的螺旋轴44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改变螺母46向前移动,而当螺旋轴44通过第一电动机42的反转而沿另一方向旋转时,改变螺母46向后移动。也就是说,在排出机构30中,移动构件36根据改变螺母46的移动而前后往复移动。当驱动部40在控制部52的控制下改变第一电动机42的旋转方向时,移动构件36向前移动至与面向接收/输送口22的各孔38相对应的排出位置HP1-HP5,然后从输送/接收口侧朝排出口移动(向后移动)。而且,所述驱动部构造成使得第一电动机42在控制部52的控制下停止,从而使移动构件36的形成有孔38的前侧区域在布置于储冰室10的排出口14的正下方的计量位置KP停止。
位置检测装置54包括多个(实施例中为六个)传感器56、58,所述传感器位于改变螺母46的移动轨迹的正下方并沿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相互分开地设置(参见图2或图3)。使用接近开关例如反射型光传感器或霍尔集成电路作为各传感器56、58,并且当改变螺母46来到传感器56、58的配置位置的正上方时,对应的传感器56、58检测改变螺母46。由于该实施例中的排出机构30构造成使得移动构件36根据改变螺母46的前后移动而向前或向后移动,所以可通过检测改变螺母46的位置来间接地检测移动构件36的位置。
位置检测装置54分成检测移动构件36的计量位置KP的一个计量传感器56以及多个(五个)排出传感器58,这些排出传感器检测在被固定构件32封闭的孔38的底部设定成敞开时与接收/输送口22完全连通的相应的排出位置HP1至HP5。在特别区分排出传感器58的情况下,将在向前方向上与计量传感器56相邻的传感器称为“第一排出传感器58A”,沿向前方向按顺序将其它传感器分别称为“第二排出传感器58B”、“第三排出传感器58C”、“第四排出传感器58D”以及“第五排出传感器58E”。排出机构30构造成在移动构件36从计量位置KP向前移动时当第一排出传感器58A检测到改变螺母46时,移动构件36的最前侧的孔38与接收/输送口22连通。在排出机构30中,当位于计量传感器56前侧的第n个排出传感器58检测到改变螺母46时,从移动构件36的前侧开始的第n个孔38与接收/输送口22连通,并且利用各排出传感器58对改变螺母46的检测、和各孔38与接收/输送口22的连通设定成1比1的对应关系。
该实施例中的输入部50为设置在出冰机的外部的操作装置,例如按钮或操作杆,并且当使用者操作输入部50时,可在控制部52中设定预定范围中的冰M的供应量。控制部52控制第一电动机42的驱动,并设定成使得特别是当使移动构件36从计量位置KP向前移动时,总数与在输入部50处设定的冰M的供应量相对应的孔38移动至使这些孔38面向接收/输送口22的排出位置HP1至HP5中的对应排出位置。这里,该实施例中的控制部52根据由位置检测装置54检测到的移动构件36的位置而改变第一电动机42的驱动方向或者使第一电动机42停止。
具体地说,当设定与从前侧孔至第n个孔的孔38的总数相对应的冰M的供应量时,排出机构30使控制部52正向驱动第一电动机42,以利用控制部52使移动构件36向前移动,直至由与移动构件36中的从前侧孔开始的第n个孔38相对应的排出传感器HP检测到该位置。接着,排出机构30基于第n个排出位置传感器58检测到的位置,使控制部52反向驱动第一电动机42以使移动构件36向后移动,并基于计量传感器56检测到的位置使控制部52停止第一电动机42,从而使移动构件36在计量位置KP待机。
排出机构30具有按压件60,该按压件辅助将冰M与面向斜槽20的接收/输送口22的孔38分离(参见图1)。按压件60在图2和图6中未示出。按压件60为可弹性变形的板状构件,并具有固定至框体80以及出冰机的主体并以水平延伸的悬臂状态被支撑的一端(在该实施例中为前端),并具有可沿上下方向弯曲的另一端(后端)侧。按压件60设置于在各排出位置HP处在接收/输送口22上方延伸的移动构件36的顶面上方,并至少使所述另一端布置成在接收/输送口22上方延伸。在按压件60的所述另一端,在与在移动构件36的各排出位置HP处面向接收/输送口22的对应的孔38对准的位置处,形成向下突出的单个突出部60a,突出部60a的下端设定成位于移动构件36的顶面下方。突出部60a沿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的前侧的面从上至下向后倾斜,并且沿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的后侧的面从上至下向前倾斜,从而在该实施例中形成为从侧面观看时呈等腰三角形形状弯曲。也就是说,按压件60形成为使得突出部60a置于面向接收/输送口22上方的孔38中以将残余的冰M向下推出至孔38中,并且在移动构件36前后移动时,突出部60a被推至移动构件36的顶面而弹性变形,从而允许移动构件36的移动。
储冰室10的储冰腔12设有搅拌器62,该搅拌器搅拌储存在储冰腔12中的冰M(参见图1)。搅拌器62包括沿储冰腔12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64、使旋转轴64旋转的第二电动机66、沿旋转轴64的径向延伸的第一搅拌部68、以及设置在第一搅拌部68的末端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搅拌部70,并且用于搅拌冰M的第一搅拌部68和第二搅拌部70形成T形(参见图2)。第二电动机66设置在储冰室10的外部。搅拌器62的旋转轴64的位置以及第一搅拌部68的长度等设定成,使得第二搅拌部70以从储冰室10的排出口14掠过面向储冰腔12的内部的移动构件36的顶面的方式旋转。第二搅拌部70的左右尺寸设定成大于等于孔38的左右尺寸。当第二搅拌部70在第二搅拌部70的旋转轨迹的下部掠过移动构件36的顶面时,搅拌器62沿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的向前方向旋转。搅拌器62在不取出冰M的待机状态下连续工作或间歇工作,并在排出机构30的取出冰操作时的至少在移动构件36从排出位置HP向后移动至计量位置KP的过程中工作。
[实施例的作用]
接着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的出冰机的作用。在排出机构30不进行冰取出操作的出冰机的待机状态,移动构件36在计量位置KP待机(参见图6(a)),并且搅拌器62连续或间歇地工作,从而使第一搅拌部68和第二搅拌部70搅拌储存在储冰腔12中的冰M,从而防止冰的结冰、阻塞等。在计量位置KP,移动构件36的多个孔38都位于排出口14下方,并且各个孔38的上开口与排出口14连通。同时,由于移动构件36的多个孔38的下开口被向下方延伸的固定构件32的顶面封闭,所以因自重从储冰腔12穿过排出口14落下的冰M填充在各个孔38中。固定构件32的顶面由具有通孔33a的分离器33构成,冰M被分离器33保持,在储冰腔12和孔38中产生的融冰水经由通孔33a向下流入排出盘34,使得填充在孔38中的冰M与融冰水可相互分离。也就是说,可防止融冰水与冰M一起从斜槽20排出。此外,可避免融冰水从固定构件32滴下而不利地影响其它装置。
当通过由使用者操作输入部50而操作出冰机的排出机构30时,取出设定的供应量的冰M。具体地说,响应于输入部50的操作,出冰机中的驱动部40的第一电动机42被正驱动,改变螺母46根据螺旋轴44的旋转而向前移动,使得移动构件36从计量位置KP向前朝排出位置HP移动。此时,填充在孔38中的冰M保持在固定构件32的顶面处并根据移动构件36的移动而向前移动。由于移动构件36的上下尺寸设定成大致等于储冰室10的下端缘与固定构件32的顶面之间的间隔,因而当移动构件36向前移动时,移动构件36的顶面上方的冰M的移动受到储冰室10的下端缘的限制,使得冰M不会移动。此外,在构成固定构件32的顶面的分离器33中设置的通孔33a形成为沿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且通孔33a的开口边缘沿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延伸而不与移动方向相交,使得将冰M压入孔38中不会受阻。而且,按压件60的突出部60a受移动构件36的顶面按压,使得主体部弹性变形并向上方被阻碍,从而允许移动构件36向前移动。这样,排出机构30可在其内保持与各孔38的容量对应的给定量的冰M的同时朝接收/输送口22供送冰M,并且各孔38用作计量部件以计量从储冰室10接收到的冰M。
在排出机构30使移动构件36向前移动至与在输入部50处设定的冰M的供应量对应的排出位置HP时,使总量与冰M的供应量对应的孔38面向接收/输送口22。当移动构件36例如移动至排出位置HP1时,最前侧孔38从固定构件32出来而位于接收/输送口22上方,从而开放孔38的下开口,使得保持在孔38中并被推出的冰M因自重而落下(参见图6(b))。当移动构件36来到各排出位置HP时,按压件60的突出部60a从上方置于与各排出位置HP对应并首次面向接收/输送口22的孔38中,以向下推出孔38中的冰M,从而帮助将冰M排出至接收/输送口22中。而且,各孔38均具有从上开口朝下开口扩展的形状,从而使得冰M更易于落下。因此,即使当由于保持在孔38中的冰M的表面张力或者在冰M经过储冰室10的下端缘时施加至冰M的压力引起的压缩而致使成拱状时,由于因按压件60和孔38的形状而使冰M更易于落下,因而可防止冰M残留在孔38中,从而可将计量量的冰M稳定地输送至斜槽20。接着,从接收/输送口22接收的冰M被引导至斜槽20,从而供应至在斜槽20的取出口24处准备的容器(未示出)。这样,当排出机构30使移动构件36向前移动至第n个排出位置HP时,移动构件36中的从前侧孔至第n个孔的多个孔38面向接收/输送口22,并经由斜槽20供应从各孔38推出的冰M。
以下进一步说明根据移动构件36的移动量调节冰M的供应量。例如在出冰机中的输入部50处设定与两个孔38的容量和对应的冰M的供应量的情况下,即使当移动构件36向前移动并由与第一排出位置HP1对应的第一排出传感器58A检测到改变螺母46时,控制部52也会保持正驱动第一电动机42(图6(b))。当移动构件36来到第一排出位置HP1时,移动构件36的最前侧孔38与接收/输送口22连通,从孔38推出的冰M经由斜槽20供应到外部。当排出机构30使移动构件36进一步向前移动使得与移动构件36的第二排出位置HP2对应的第二排出传感器58B检测到改变螺母46时(图6(c)),控制部52反驱动第一电动机42,从而使移动构件36从接收/输送口22侧朝排出口14向后移动(图6(g))。当移动构件36来到第二排出位置HP时,移动构件36的从前侧孔开始的第二孔38与接收/输送口22连通,从该孔38推出的冰M经由斜槽20供应到外部,使得共两个孔38、38面向接收/输送口22,从而取出与两个孔38、38的容量和对应的量的冰M。
排出机构30使移动构件36向后移动直至计量传感器56检测到改变螺母46,计量传感器56检测到改变螺母46,使控制部52执行控制以使第一电动机42停止从而使移动构件36停止在计量位置KP。应指出,移动构件36在计量位置KP待机直至进行冰M的下一取出操作。当移动构件36向后移动时,空的孔38位于排出口14的下方,并且冰M经由排出口14从储冰腔12落在孔38中,此时孔38的底部被固定构件32封闭,从而使冰M填充在孔38中。由于储冰室10的储冰腔12中设置的搅拌器62设定成,使得第二搅拌部70在掠过移动构件36的顶面时的旋转方向与作为移动构件36向后移动时的移动方向的向后方向相反,因而储冰腔12中的冰M被第二搅拌部70引导至孔38中。也就是说,冰M到孔38中的再填充不是仅通过冰M的自重引起的自由下落进行,而且也由搅拌器62积极地进行,从而即使当连续进行冰M的下一取出操作时,也可取出计量量的冰M。
根据该实施例的出冰机,如从上述清楚的那样,当改变移动构件36从排出口14侧朝接收/输送口22的移动量以调节面向接收/输送口22的孔38的数量时,可以通过利用单个的第一电动机42使移动构件36移动的简单结构,在多个孔38的容量和范围内供应计量量的冰M。此外,可通过使移动构件36从排出口14侧朝接收/输送口22移动仅一次而供应设定的供应量的冰块M,而且可在不使移动构件36多次移动的情况下改变冰M的供应量。也就是说,即使当冰M的供应量变大时,与使移动构件36移动多次的结构相比,也可抑制取出冰M所需的时间变长。
储冰室10构造成使得当移动构件36向前移动时,冰M被移动构件36的移动拉动,从而可沿着后侧的第二内壁面18a的倾斜被引导至排出口14。此外,储冰室10构造成使得当移动构件36向后移动时,冰M被移动构件36的移动拉动,从而可沿着前侧的第二内壁面18a的倾斜被引导至排出口14。与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相交的第二内壁面18a、18a的倾斜形成可允许冰M从排出口14稳定地供应至孔38。由于在平面观看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储冰室10的沿着移动构件36的移动方向的第一内壁面16a、16a垂直地形成,因此,尽管储冰室10中的第一内壁面16a、16a之间的间隔变窄也可防止形成拱状。
(变更例)
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的结构,并可做出如下变更。
(1)尽管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线性往复移动的移动构件的移动量而调节面向接收/输送口的孔的总数,但是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即,具有沿圆形或扇形移动构件的周向相互分开布置的多个孔,并通过控制旋转的移动构件的角度而调节面向接收/输送口的孔的总数。
(2)尽管根据该实施例的结构允许使用者设定待取出的冰量,然而也可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得输入部自动地辨别放置在斜槽的取出口处的容器的尺寸,并根据容器的尺寸设定供应量。
(3)所述孔可具有使相对表面沿向下的方向逐渐相互分开的形状、或者仅使一个表面沿向下的方向与另一表面分开的形状、或者所有表面都可设定成垂直。
(4)尽管在该实施例中利用位置检测装置来间接检测移动构件的位置,从而调节移动构件的移动量,但是也可通过驱动部中的电动机的驱动时间或电动机的转速调节移动量。
(5)所述驱动部不限于电动机与螺旋轴的组合,也可采用其它结构,例如液压气动缸。
(6)期望的是,移动构件的从移动方向上的最前侧孔的前侧开口边缘至移动方向上的最后侧孔的后侧开口边缘的距离设定为等于排出口的前后尺寸或小于该尺寸,使得在计量位置所有孔都面向排出口。然而,多个孔中的在移动方向上位于后侧的孔可在移动构件的移动期间面向储冰室的排出口的下方,借此确保取入冰的时间,使得在计量位置位于移动方向后侧的孔可位于离开排出口的位置。这产生可使移动方向上所需的前后空间变小的好处。
图7是示出根据变更例的移动构件72的平面图。根据该变更例的移动构件72具有多个孔74,所述孔以沿与移动方向相交的方向(左右方向)交替偏移的之字形图案布置。孔74的该布置可允许冰M通过排出口14从储冰腔12公平地填充在孔74中,从而使得可防止因仅在储冰室10内部的特定部分处的冰M的排出而引起的拱状发生。此外,由于冰M可稳定地填充在孔74中,因此可加快移动构件72的移动速度,从而缩短冰M的供应周期。应指出,在变更例(6)中未说明的结构与所述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出冰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出冰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出冰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冰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冰机.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出冰机,具有排出机构(30),该排出机构位于在底部具有冰排出口(14)的储冰室(10)与斜槽(20)之间,该斜槽用于引导在远离所述排出口(14)正下方的位置地布置的接收/输送口(22)处接收的冰。排出机构(30)具有从排出口(14)下方延伸至接收/输送口(22)的边缘部的固定构件(32),还具有移动构件(36),该移动构件通过驱动部(40)沿着固定构件(32)往复移动,并具有沿移动方向分开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