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83708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47406.8

申请日:

2013.04.25

公开号:

CN104059190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C08F 220/14放弃生效日:2017092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F 220/14申请日:20130425|||公开

IPC分类号:

C08F220/14; C08F220/18; C08F230/08; C08F212/08; C08F2/06; C09D163/00; C09D133/12; C09D133/08; C09D133/10; C09D5/08; C09D5/16

主分类号:

C08F220/14

申请人: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发明人:

王胜龙; 汤黎容; 杨名亮

地址:

471023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滨河南路16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代理人:

陆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分子结构式为:其中:R1、R3、R4、R5为CH3、CH2CH3;R2为C1~5;R6为H、CH3、CH2CH3;R7为COO(CH2)3、CH3、CH2CH3;采用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加入溶剂和引发剂共聚合获得。本发明可获得与环氧树脂溶解度参数相差为为1~3,优选溶解度参数差为1.2~2.2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此树脂可与环氧树脂形成良好的梯度效果,解决了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其分子结构式为:

其中:R1、R3、R4、R5为CH3、CH2 CH3;R2为C1~5;R6为H、CH3、CH2 CH3;R7为COO(CH2)3、CH3、CH2 CH3;采用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加入溶剂和引发剂共聚合获得;其质量百分比为:丙烯酸酯软单体:20%~50%、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30%~50%、有机硅单体:10%~30%、溶剂:40~60%、引发剂:0.5%~3.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或丙烯酸十二烷基酯。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或苯乙烯。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有机硅单体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或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溶剂为二甲苯,丙酮,丁酮,正丁醇,醋酸乙酯,甲基异丁基甲酮,环己酮,丙二醇甲醚,异丁醇,异丙醇,醋酸甲酯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酰、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叔丁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混溶;
(2)按质量百分比,将引发剂加入到(1)中,搅拌均匀;
(3)按质量百分比,将溶剂加入反应釜中;
(4)将(2)中所制备的溶液滴加入(3)的反应釜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50~120℃,单体滴加时间为2~8h;
(5)将(4)中制备的有机硅丙烯酸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

说明书

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
背景技术
梯度材料是将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经过特殊的加工方法制成组分和性能都呈连续性变化的新型材料。聚合物基梯度材料为梯度材料的一个分支,在生物医学、化学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梯度连接漆作为船舶防腐防污涂层连接用的涂料,对涂层体系服役期效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作为梯度连接漆用基料树脂对涂层形成梯度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李美江等人在专利CN101724326A中公布了一种水性有机硅-丙烯酸自分层涂料。它是由有机硅乳液10~15%,丙烯酸乳液50~60%,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5~10%及颜填料构成,此乳液具备自分层性质,且具有较低有机硅含量,达到较高有机硅含量的传统硅丙乳液的性能。
张超灿在专利CN101712767A等公布了一种有机硅丙烯酸酯自组织梯度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采用无皂乳液法制备出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无皂乳液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无皂乳液,利用不通乳液胶粒粒子之间表面能的不同和对基材选择润湿性差异,自组织形成梯度变化的乳胶膜,所制备的梯度乳胶膜,具有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优异的成膜性和粘结性等优点。
以上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均可形成自分层涂料或梯度乳胶膜,但均无法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且无法用作船舶连接漆。本发明解决了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的问题,可实现有机硅丙烯酸/环氧树脂梯度化效果,而国内外有关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的专利和文献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均无法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且无法用作船舶连接漆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复杂设备,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分子结构式为:

其中:R1、R3、R4、R5为CH3、CH2 CH3;R2为C1~5;R6为H、CH3、CH2 CH3;R7为COO(CH2)3、CH3、CH2 CH3;采用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加入溶剂和引发剂共聚合获得;其质量百分比为:丙烯酸酯软单体:20%~50%、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30%~50%、有机硅单体:10%~30%、溶剂:40~60%、引发剂:0.5%~3.5%。
本发明所述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或丙烯酸十二烷基酯。
本发明所述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或苯乙烯。
本发明所述有机硅单体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或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本发明所述溶剂为二甲苯,丙酮,丁酮,正丁醇,醋酸乙酯,甲基异丁基甲酮,环己酮,丙二醇甲醚,异丁醇,异丙醇,醋酸甲酯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本发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酰、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叔丁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质量百分比,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混溶;
(2)按质量百分比,将引发剂加入到(1)中,搅拌均匀;
(3)按质量百分比,将溶剂加入反应釜中;
(4)将(2)中所制备的溶液滴加入(3)的反应釜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50~120℃,单体滴加时间为2~8h;
(5)将(4)中制备的有机硅丙烯酸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树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由此可获得与环氧树脂溶解度参数相差为为1~3,优选溶解度参数差为1.2~2.2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此树脂可与环氧树脂形成良好的梯度效果,解决了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的问题。实验表明,该有机硅丙烯酸树脂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复杂设备、成本低廉等特点;所制备的梯度连接漆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是质量稳定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
附图说明
图1a:实施例1梯度化连接漆自上而下FTIR吸收光谱;
图1b:实施例1梯度化连接漆的SEM图;
图1c:实施例1梯度化连接漆不同深度处硅含量;
图2a:实施例2梯度化连接漆自上而下FTIR吸收光谱;
图2b:实施例2梯度化连接漆的SEM图;
图2c:实施例2梯度化连接漆不同深度处硅含量;
图3a:实施例3梯度化连接漆自上而下FTIR吸收光谱;
图3b:实施例3梯度化连接漆的SEM图;
图3c:实施例3梯度化连接漆不同深度处硅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实施例1配方

按质量百分比,将丙烯酸丁酯15g、苯乙烯9.5g、甲基丙烯酸甲酯20g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5g混溶;再将过氧化苯酰0.5g加入到混溶的单体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溶液滴加入由20g乙酸正丁酯和20g正丁醇组成的溶剂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100℃,单体滴加时间为5h;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
在反应温度为100℃下,制备出固含为60%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效果见图1a、图1c所示,其中图1a红外丙烯酸酯羰基特征吸收峰1710cm-1强度由涂 层表面至底面逐渐衰减,环氧树脂特征吸收峰1240cm-1强度由表面至底面逐渐增加;图1c为涂层截面特征元素分布情况,由涂层表面至底面硅含量降低,说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含量也由表面至底面降低,以上均说明涂层形成梯度结构。
实施例2:
实施例2配方

序号单体质量1甲基丙烯酸甲酯25g2丙烯酸乙酯30g3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1.5g4二甲苯20g5乙酸正丁酯10g6偶氮二异丁腈3.5g

按质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25g、丙烯酸乙酯30g、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1.5g混溶;再将偶氮二异丁腈3.5g加入到混溶的单体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溶液滴加入由20g二甲苯和10g乙酸正丁酯组成的溶剂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90℃,单体滴加时间为7h;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
在反应温度为90℃下,制备出固含为70%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效果见图2a、图2c所示,其中图2a红外丙烯酸酯羰基特征吸收峰1710cm-1强度由涂层表面至底面逐渐衰减,环氧树脂特征吸收峰1240cm-1强度由表面至底面逐渐增加;图2c为涂层截面特征元素分布情况,由涂层表面至底面硅含量降低,说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含量也由表面至底面降低,以上均说明涂层形成梯度结构。
实施例3:
实施例3配方序号单体质量1甲基丙烯酸甲酯10g2甲基丙烯酸丁酯24g3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5g4二甲苯30g5正丁醇20g6过氧化二叔丁基1g

按质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10g、甲基丙烯酸丁酯24g、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5g混溶;再将过氧化二叔丁基1g加入到混溶的单体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溶液滴加入由30g二甲苯和20g正丁醇组成的溶剂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90℃,单体滴加时间为6h;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
在反应温度为90℃下,制备出固含为50%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效果见图3a、图3c所示,其中图3a红外丙烯酸酯羰基特征吸收峰1710cm-1强度由涂 层表面至底面逐渐衰减,环氧树脂特征吸收峰1240cm-1强度由表面至底面逐渐增加;图3c为涂层截面特征元素分布情况,由涂层表面至底面硅含量降低,说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含量也由表面至底面降低,以上均说明涂层形成梯度结构。

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9190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9190A21申请号201310147406822申请日20130425C08F220/14200601C08F220/18200601C08F230/08200601C08F212/08200601C08F2/06200601C09D163/00200601C09D133/12200601C09D133/08200601C09D133/10200601C09D5/08200601C09D5/1620060171申请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地址471023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滨河南路169号72发明人王。

2、胜龙汤黎容杨名亮74专利代理机构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41112代理人陆君54发明名称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57摘要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分子结构式为其中R1、R3、R4、R5为CH3、CH2CH3;R2为C15;R6为H、CH3、CH2CH3;R7为COOCH23、CH3、CH2CH3;采用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加入溶剂和引发剂共聚合获得。本发明可获得与环氧树脂溶解度参数相差为为13,优选溶解度参数差为1222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此树脂可与环氧树脂形成良好的梯度效果,解决了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的问题。。

3、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9190ACN104059190A1/1页21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其分子结构式为其中R1、R3、R4、R5为CH3、CH2CH3;R2为C15;R6为H、CH3、CH2CH3;R7为COOCH23、CH3、CH2CH3;采用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加入溶剂和引发剂共聚合获得;其质量百分比为丙烯酸酯软单体2050、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3050、有机硅单体1030、溶剂4060、引发剂05。

4、3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或丙烯酸十二烷基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或苯乙烯。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有机硅单体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或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溶剂为二甲。

5、苯,丙酮,丁酮,正丁醇,醋酸乙酯,甲基异丁基甲酮,环己酮,丙二醇甲醚,异丁醇,异丙醇,醋酸甲酯中一种或两种以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特征是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酰、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叔丁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混溶;2按质量百分比,将引发剂加入到1中,搅拌均匀;3按质量百分比,将溶剂加入反应釜中;4将2中所制备的溶液滴加入(3)的反应釜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50120,单体滴。

6、加时间为28H;5将4中制备的有机硅丙烯酸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权利要求书CN104059190A1/4页3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化工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背景技术0002梯度材料是将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经过特殊的加工方法制成组分和性能都呈连续性变化的新型材料。聚合物基梯度材料为梯度材料的一个分支,在生物医学、化学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梯度连接漆作为船舶防腐防污涂层连接用的涂料,对涂层体系服役期效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作为梯度连接漆用基料树脂对涂层形成梯度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0003李。

7、美江等人在专利CN101724326A中公布了一种水性有机硅丙烯酸自分层涂料。它是由有机硅乳液1015,丙烯酸乳液5060,有机硅改性丙烯酸乳液510及颜填料构成,此乳液具备自分层性质,且具有较低有机硅含量,达到较高有机硅含量的传统硅丙乳液的性能。0004张超灿在专利CN101712767A等公布了一种有机硅丙烯酸酯自组织梯度乳胶膜的制备方法,其采用无皂乳液法制备出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无皂乳液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无皂乳液,利用不通乳液胶粒粒子之间表面能的不同和对基材选择润湿性差异,自组织形成梯度变化的乳胶膜,所制备的梯度乳胶膜,具有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优异的成膜性和粘结性等优点。0005以上有机硅丙。

8、烯酸乳液均可形成自分层涂料或梯度乳胶膜,但均无法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且无法用作船舶连接漆。本发明解决了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的问题,可实现有机硅丙烯酸/环氧树脂梯度化效果,而国内外有关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的专利和文献尚未见报道。发明内容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有机硅丙烯酸乳液均无法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且无法用作船舶连接漆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复杂设备,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其分子结构式为说明书CN104059190A2/4页4其中R1、R3、。

9、R4、R5为CH3、CH2CH3;R2为C15;R6为H、CH3、CH2CH3;R7为COOCH23、CH3、CH2CH3;采用溶液聚合法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加入溶剂和引发剂共聚合获得;其质量百分比为丙烯酸酯软单体2050、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3050、有机硅单体1030、溶剂4060、引发剂0535。0007本发明所述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或丙烯酸十二烷基酯。0008本发明所述所述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或苯乙烯。0009本发明所述有机硅单体为乙烯。

10、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或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0010本发明所述溶剂为二甲苯,丙酮,丁酮,正丁醇,醋酸乙酯,甲基异丁基甲酮,环己酮,丙二醇甲醚,异丁醇,异丙醇,醋酸甲酯中一种或两种以上。0011本发明所述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酰、过氧化乙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二叔丁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所述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质量百分比,将丙烯酸酯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硬单体与有机硅单体混溶;2按质量百分比,将引发剂加入到1中,搅拌均匀;3按质量百分比,将溶剂加入反应釜中;。

11、4将2中所制备的溶液滴加入(3)的反应釜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50120,单体滴加时间为28H;5将4中制备的有机硅丙烯酸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树脂,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由此可获得与环氧树脂溶解度参数相差为为13,优选溶解度参数差为1222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此树脂可与环氧树脂形成良好的梯度效果,解决了有机硅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的问题。实验表明,该有机硅丙烯酸树脂制备工艺简单、无需复杂设备、成本低廉等特点;所制备的梯度连接漆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是质量稳定的梯度连接漆用有机硅丙烯酸酯树脂。0013附图说明图1A。

12、实施例1梯度化连接漆自上而下FTIR吸收光谱;说明书CN104059190A3/4页5图1B实施例1梯度化连接漆的SEM图;图1C实施例1梯度化连接漆不同深度处硅含量;图2A实施例2梯度化连接漆自上而下FTIR吸收光谱;图2B实施例2梯度化连接漆的SEM图;图2C实施例2梯度化连接漆不同深度处硅含量;图3A实施例3梯度化连接漆自上而下FTIR吸收光谱;图3B实施例3梯度化连接漆的SEM图;图3C实施例3梯度化连接漆不同深度处硅含量。具体实施方式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0015实施例1实施例1配方按质量百分比,将丙烯酸丁酯15G、苯乙烯95G、。

13、甲基丙烯酸甲酯20G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5G混溶;再将过氧化苯酰05G加入到混溶的单体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溶液滴加入由20G乙酸正丁酯和20G正丁醇组成的溶剂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100,单体滴加时间为5H;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0016在反应温度为100下,制备出固含为60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效果见图1A、图1C所示,其中图1A红外丙烯酸酯羰基特征吸收峰1710CM1强度由涂层表面至底面逐渐衰减,环氧树脂特征吸收峰1240CM1强度由表面至底面逐渐增加;图1C为涂层截面特征元素分布情况,由涂层表面至底面硅含量降低,说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含量也由表面至。

14、底面降低,以上均说明涂层形成梯度结构。0017实施例2实施例2配方序号单体质量1甲基丙烯酸甲酯25G2丙烯酸乙酯30G3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15G4二甲苯20G5乙酸正丁酯10G6偶氮二异丁腈35G按质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25G、丙烯酸乙酯30G、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115G说明书CN104059190A4/4页6混溶;再将偶氮二异丁腈35G加入到混溶的单体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溶液滴加入由20G二甲苯和10G乙酸正丁酯组成的溶剂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90,单体滴加时间为7H;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0018在反应温度为90下,制备出固含为70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树脂形。

15、成梯度化效果见图2A、图2C所示,其中图2A红外丙烯酸酯羰基特征吸收峰1710CM1强度由涂层表面至底面逐渐衰减,环氧树脂特征吸收峰1240CM1强度由表面至底面逐渐增加;图2C为涂层截面特征元素分布情况,由涂层表面至底面硅含量降低,说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含量也由表面至底面降低,以上均说明涂层形成梯度结构。0019实施例3实施例3配方序号单体质量1甲基丙烯酸甲酯10G2甲基丙烯酸丁酯24G3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5G4二甲苯30G5正丁醇20G6过氧化二叔丁基1G按质量百分比,将甲基丙烯酸甲酯10G、甲基丙烯酸丁酯24G、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15G混溶;再将过氧化二叔丁基1G加入到混溶的单体。

16、中,搅拌均匀;然后将搅拌均匀的溶液滴加入由30G二甲苯和20G正丁醇组成的溶剂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90,单体滴加时间为6H;冷却,出料,即可获得共聚物。0020在反应温度为90下,制备出固含为50的有机硅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树脂形成梯度化效果见图3A、图3C所示,其中图3A红外丙烯酸酯羰基特征吸收峰1710CM1强度由涂层表面至底面逐渐衰减,环氧树脂特征吸收峰1240CM1强度由表面至底面逐渐增加;图3C为涂层截面特征元素分布情况,由涂层表面至底面硅含量降低,说明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树脂含量也由表面至底面降低,以上均说明涂层形成梯度结构。说明书CN104059190A1/9页7图1A说明书附图CN104059190A2/9页8图1B说明书附图CN104059190A3/9页9图1C说明书附图CN104059190A4/9页10图2A说明书附图CN104059190A105/9页11图2B说明书附图CN104059190A116/9页12图2C说明书附图CN104059190A127/9页13图3A说明书附图CN104059190A138/9页14图3B说明书附图CN104059190A149/9页15图3C说明书附图CN104059190A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