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8248908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5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11354326.9

申请日:

20181114

公开号:

CN109171711A

公开日:

2019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B5/0452

主分类号:

A61B5/0452

申请人:

中国计量大学

发明人:

杨潞潞,朱俊江,严天宏,汪朝阳,濮玉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258号

优先权:

CN201811354326A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用于计算机辅助心电信号诊断,其包括: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直接进行R峰检测和预处理,利用所述R峰的位置确定P、T波的搜索范围,并在上述的搜索范围内搜索所有的极大值点,紧接着,由上述得到的极大值点的个数和极值点所在处的振幅确定P、T波峰的位置,利用三角形法和拟合最小值法确定P、T波的起始点,得到伪TP间隔,最后根据伪TP间隔是否小于某个阈值来验证其是否为真实P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直接进行R峰检测,以分割单个心拍;B)对所述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进行信号预处理,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后续检测的准确性;C)利用所述R峰的位置确定P、T波的搜索范围;D)在所述的P、T波搜索范围内搜索所有的极大值点,并根据得到的极大值点的个数和极大值点所在处的振幅确定P、T波峰的位置;E)利用三角形法和拟合最小值法确定P、T波的起始点;F)计算伪TP间隔,并根据伪TP间隔是否小于某个阈值来验证其是否为真实P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进行信号预处理的步骤中还包括:B1)使用加窗FIR带通滤波器对采样信号进行初步滤波,并将其应用于前向、后向级联滤波器,得到一个没有相移的纯净信号;B2)对所述纯净信号连续进行两次中值滤波以消除QRS波群,得到剩余信号;B3)对所述剩余信号减去由移动滤波器得到的近似基线,以消除基线漂移。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心电信号诊断,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心电图(ECG)检测因其对人体无害、非侵入性、能较好地表示心脏的电活动等优势,广泛用于临床的心脏功能的分析。P波作为心电图波组中出现的第一个波,它代表着心房的去极化,因此P波的准确检测可以最早发现是否存在心房病变或者是否为异位心搏。然而,由于P波幅度相较于QRS波群和T波更低,能量集中在0.5-10Hz,信噪比低且易被噪声破坏,从而影响检测结果,主要体现在:(1)检测算法可能无法区分因噪声而产生的波动和真实P波,而错误判断P波的位置,影响心脏起搏位置的判断;(2)噪声叠加在P波上使得检测到的P波振幅不在正常范围内,被认为是假性P波;(3)因为噪声的干扰,而误认为当前P波存在,从而忽略了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和高血钾症等心脏疾病的可能性,影响了病人的及时就医。对上述P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相关学者提出了小波变换法、波形拟合法、面积法、QRS-T消除法、自适应阈值法等,这些方法很多都已经有90%以上的准确率,但是方法往往都过于复杂,不利于临床应用。现有的很多基于极值法的P波检测算法都是在一定阈值空间内直接搜索极值点,或者固定搜索窗口内的原信号上搜索最大值作为P波峰值点。虽然满足了方法快速、简单的要求,但前者容易忽略阈值空间之外的潜在P波,后者可能会将搜索窗口的边界值或者因基线漂移而抬高的假性P波,误作为P波峰点。在P波存在性的判断上,现有的方法大都使用P波振幅、时限或者结合P波形态的神经网络方法,前者可能因为P波的低信噪比(SNR)而使得P波的振幅不在标准阈值内,从而错误地把正确的P波认为是假性P波,而后者使用神经网络太耗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改进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并使用伪TP间隔作为验证P波存在的依据。该方法在噪声干扰下更具有鲁棒性,且快速、简单,能更好地适用于临床。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直接进行R峰检测,以分割单个心拍;

B)对所述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进行信号预处理,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后续检测的准确性;

C)利用所述R峰的位置确定P、T波的搜索范围;

D)在所述的P、T波搜索范围内搜索所有的极大值点,并根据得到的极大值点的个数和极大值点所在处的振幅确定P、T波峰的位置;

E)利用三角形法和拟合最小值法确定P、T波的起始点;

F)计算伪TP间隔,并根据伪TP间隔是否小于某个阈值来验证其是否为真实P波。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B1)使用加窗FIR带通滤波器对采样信号进行初步滤波,并将其应用于前向、后向级联滤波器,得到一个没有相移的纯净信号;

B2)对所述纯净信号连续进行两次中值滤波以消除QRS波群,得到剩余信号;

B3)对所述剩余信号减去由移动滤波器得到的近似基线,以消除基线漂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各预处理子步骤处理后的信号结果图

图3是本发明中基于改进极值法确定P波的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中基于改进极值法确定T波的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中基于三角形法确定P、T波起终点的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在QT公开数据库中的sel100记录的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是S(t),对其直接进行R峰检测,以分割单个心拍:基于心电信号的计算机分析往往需要逐拍分析,因此R峰的准确检测是心电信号分析的第一步。本发明采用了已经相对成熟和广泛应用的Pon&Pomkings法:

所述Pon&Pomkings法先将ECG信号转换为ECG斜率信号,以增强R峰与其他部分采样增幅的差异;

然后将所述ECG斜率信号通过平方运算将所有数据值转换为正数,从而使ECG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得到增强;

最后使用移动窗口平均滤波器来逐个积分,并将阈值设置为积分信号输出的平均值和最大值的乘积来检测R波峰。

尽管R峰的检测已经很准确,但P、T峰的检测窗口非常依赖R峰的位置。因此,为了使二者的检测更为准确,本发明在检测到R峰后对其进行了修正。考虑到R峰在II导联通常是高尖向上的,我们在初步检测到的R峰附近搜索最大值来修正R峰位置,搜索区域的大小为:

[rloc-0.12*fs:rloc+0.06*fs]

rloc为检测到的初始R峰位置,fs为心电信号记录的采样频率。

步骤B):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进行预处理:心电信号作为一种非线性非平稳的弱电信号,主要幅值范围在10uV~4mv之间,频率范围在0.05-100Hz之间。在心电信号的采集过程中常伴有工频干扰(50Hz)、肌电干扰(30-300Hz)及基线漂移(0.15-0.3Hz)等噪声,与心电信号的频带有所重叠,故在对ECG信号进行检测和分类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滤波,更进一步的:

步骤B1):本发明首先使用截止频率选为[1,100]Hz,滤波器阶数为32的加窗FIR带通滤波器(选用’hamming’窗)初步滤除所述采样信号s(t)中的上述信号噪声,并将其应用于前向、后向级联滤波器,得到一个没有相移的纯净信号S1(t);

步骤B2):对所述的纯净信号S1(t)连续进行两次中值滤波(窗口L=2*0.03*fs+1)以消除QRS波群,突出P、T波,得到剩余信号S2(t);

步骤B3)对所述剩余信号减去由移动滤波器(窗口长度L=2*0.05*fs)得到的近似基线,以消除基线漂移,得到滤波信号S3(t)。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预处理流程结束后,QRS基本消除且P、T波的形态更加明显,极值点个数也明显减少,有利于后续的极值点检测。

步骤C):利用所述R峰的位置确定P、T波的搜索范围:在得到滤波信号S3(t)和已知R峰的前提下,根据P、T波相对R峰的位置和当前心跳的RR间隔设计了P、T波的搜索范围如下:

用于P波检测的搜索窗口:已知正常的PR间期在0.12-0.2s之间,PR段持续时间在0.02-0.12s之间,QRS的持续时间<0.12s。故设置P波搜索窗口为:

[rloc(i)-0.35*RR(i):rloc(i)-0.1*RR(i)]

rloc(i)为当前R峰值位置,RR(i)为当前RR间隔大小,i=1,2,…,N,N为当前心电记录的总心拍个数。

同理,用于T波检测的搜索窗口:QT间期是指QRS复合波的起点至T波终点之间的持续时间,其正常值在0.35-0.44s之间,QT间期的异常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因此T波搜索窗口的确定与QT间期相关。故设置T波搜索窗口为:

[rloc(i)+0.15*RR(i):rloc(i)+0.57*RR(i)]

步骤D):在所述的P、T波搜索范围内搜索所有的极大值点,并根据得到的极大值点的个数和极值点所在处的振幅确定P、T波峰的位置;由所述P、T搜索窗口得到对应的信号片段tecg_piece,但是所述信号片段tecg_piece仍然可能存在基线漂移。因此在搜索极值前需要对其再做一次去均值得到ecg_bay。

然后,通过平方运算将信号片段tecg_piece的所有数值转换为正值,从而在经分化后的ECG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得到ecg_piece。继而计算搜索窗口内的所有极大值,针对不同的极大值个数进行不同的处理:

P波检测:若极值点个数=0,则我们把当前RR间隔的0.2作为P峰位置(图3(a));

如果,极值点个数>1,且最后一个极值点位置处对应的ecg_piece处的振幅小于设置的阈值,则以倒数第二个极值点为P峰(图3(b)),定义如下:

ecg_bay[loc]-min(ecg_bay)<THR

THR=0.1*[max(ecg_bay)-min(ecg_bay)]

loc为极值点位置,ecg_bay[loc]为极值点位置处的振幅,min(ecg_bay)和max(ecg_bay)分别为ecg_bay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否则,以最后一个极值点为P峰(图3(c))。

T波检测:若极值点个数=0,则我们把当前RR间隔的0.15作为T峰位置(图4(a));

如果,极值点个数>2,且第二个极值点位置处对应的ecg_bay处的振幅小于设置的阈值,则以第三个极值点为T峰(图4(b));

否则,若极大值个数>1并且第一个极值点位置处对应的ecg_bay处的振幅过小,则以第二个极值点为T峰(图4(c));

除此之外的其它情况,以第一个极值点为T峰(图4(d))。

然而,在得到P、T波峰后,考虑到先前滤波的相移问题,可能会导致原P、T波峰的位置发生偏移,造成检测误差,因此本文针对检测到的P、T波峰进行了局部优化处理。当波峰位置大于0.03倍的当前RR间隔时,在原信号中在波峰前后0.03倍的RR间隔寻找最大值,否则,在波峰到波峰后的0.03倍的RR间隔寻找最大值作为最终的P、T峰位置。

步骤E)利用三角形法和拟合最小值法确定P、T波的起始点,得到伪TP间隔:在检测到P、T波峰后,为了后续的P波存在性检测,就需要在波峰前后的信号片段内搜寻P、T波的起终点。不同于最开始的FIR滤波器截止频率的选择,在进行波形的起终点检测前,我们选择截止频率选为[10,60]Hz的加窗FIR带通滤波对采样信号进行滤波。根据P、T波的形态和相对位置,P波起点和T波的起终点,我们都用三角形法来检测,特别的,对P波终点,我们使用拟合最小值法来检测。具体如下:

P波起点和T波的起终点(三角形法):如图5所示,以T波起点K点的检测为例,我们先固定T波峰点(固定点po),然后大致在T波峰前定义J点(临时固定点pt),从当前R峰值之后的当前RT间隔的四个选项中选择J点位置:{0.3,0.35,0.4,0.45}。连接J、T两点,则K点在JT波段上(移动顶点px),当三角形JK’T的面积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顶点K’即为K点。三角形的面积我们用海伦公式求得:

pipj表示三角形的边长,s为三角形的半周长:

类比于T波起点的检测,P峰起点pstart为P峰到P峰之前的0.2*RR(i)区间内最大三角形处对应的点;T波终点为T峰到T峰后0.2*RR(i)区间内最大三角形处对应的点。

P波终点(拟合最小值法):从当前P峰值之后的当前PR间隔的四个选项中选择Pend’点位置:{0.3,0.35,0.4,0.45},作为终点搜索区间。在所述终点搜索区间内做线性拟合,使用时间间隔的最小二乘近似曲线,求最小值即为终点。

步骤F)计算伪TP间隔,并根据伪TP间隔是否小于某个阈值来验证其是否为真实P波:针对以上的P、T波检测,都是在假定搜索窗口内一定存在P波或T波,但实际心电信号并不是每个心拍都存在P波,若判断错误,则会将异常心拍误认为是正常心拍,不利于后续的诊断,因此,我们会对P波的存在性进行进一步的判段,本发明提出了使用TP间隔来进行判别。

根据假设,每个心跳的P波与前一个心跳的T波的之间一定存在一个TP间隔,我们将TP间隔定义为T波终点与P波起点之间的持续时间。通过T、P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P波消失时TP间隔相对较小,结合心率HR,最终将用于判定P波存在的阈值设置为:

THR1=0.16,若HR<105

THR1=HR*0.55/fs,其它

THR2=0.1*RR(i)

并且规定:如果TP间隔小于min{THR1,THR2},则我们认为不存在P波,由此完成P波检测。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的实现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1354326.9 (22)申请日 2018.11.14 (71)申请人 中国计量大学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 学源街258号 (72)发明人 杨潞潞 朱俊江 严天宏 汪朝阳 濮玉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凯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普通合伙) 33267 代理人 张亮 (51)Int.Cl. A61B 5/045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极值法的快速P 波检测方法,。

2、 用于计算机辅助心电信号诊断, 其 包括: 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直接进行R峰 检测和预处理, 利用所述R峰的位置确定P、 T波的 搜索范围, 并在上述的搜索范围内搜索所有的极 大值点, 紧接着, 由上述得到的极大值点的个数 和极值点所在处的振幅确定P、 T波峰的位置, 利 用三角形法和拟合最小值法确定P、 T波的起始 点, 得到伪TP间隔, 最后根据伪TP间隔是否小于 某个阈值来验证其是否为真实P波。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4页 CN 109171711 A 2019.01.11 CN 109171711 A 1.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A)。

3、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直接进行R峰检测, 以分割单个心拍; B)对所述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进行信号预处理, 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后续检测 的准确性; C)利用所述R峰的位置确定P、 T波的搜索范围; D)在所述的P、 T波搜索范围内搜索所有的极大值点, 并根据得到的极大值点的个数和 极大值点所在处的振幅确定P、 T波峰的位置; E)利用三角形法和拟合最小值法确定P、 T波的起始点; F)计算伪TP间隔, 并根据伪TP间隔是否小于某个阈值来验证其是否为真实P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对所述采集 得到的心电信号s(t)进行信号预处理的步。

4、骤中还包括: B1)使用加窗FIR带通滤波器对采样信号进行初步滤波, 并将其应用于前向、 后向级联 滤波器, 得到一个没有相移的纯净信号; B2)对所述纯净信号连续进行两次中值滤波以消除QRS波群, 得到剩余信号; B3)对所述剩余信号减去由移动滤波器得到的近似基线, 以消除基线漂移。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9171711 A 2 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心电信号诊断,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 波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心电图(ECG)检测因其对人体无害、 非侵入性、 能较好地表示心脏的电活动等。

5、优 势, 广泛用于临床的心脏功能的分析。 P波作为心电图波组中出现的第一个波, 它代表着心 房的去极化, 因此P波的准确检测可以最早发现是否存在心房病变或者是否为异位心搏。 然 而, 由于P波幅度相较于QRS波群和T波更低, 能量集中在0.5-10Hz, 信噪比低且易被噪声破 坏, 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主要体现在: (1)检测算法可能无法区分因噪声而产生的波动和真 实P波, 而错误判断P波的位置, 影响心脏起搏位置的判断; (2)噪声叠加在P波上使得检测到 的P波振幅不在正常范围内, 被认为是假性P波; (3)因为噪声的干扰, 而误认为当前P波存 在, 从而忽略了心房颤动、 室性早搏和高血钾症。

6、等心脏疾病的可能性, 影响了病人的及时就 医。 对上述P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关学者提出了小波变换法、 波形拟合法、 面积法、 QRS-T消除法、 自适应阈值法等, 这些方法很多都已经有90以上的准确率, 但是方法往往 都过于复杂, 不利于临床应用。 现有的很多基于极值法的P波检测算法都是在一定阈值空间 内直接搜索极值点, 或者固定搜索窗口内的原信号上搜索最大值作为P波峰值点。 虽然满足 了方法快速、 简单的要求, 但前者容易忽略阈值空间之外的潜在P波, 后者可能会将搜索窗 口的边界值或者因基线漂移而抬高的假性P波, 误作为P波峰点。 在P波存在性的判断上, 现 有的方法大都使用P波振幅、。

7、 时限或者结合P波形态的神经网络方法, 前者可能因为P波的低 信噪比(SNR)而使得P波的振幅不在标准阈值内, 从而错误地把正确的P波认为是假性P波, 而后者使用神经网络太耗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基于改进极值法 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 并使用伪TP间隔作为验证P波存在的依据。 该方法在噪声干扰下更具 有鲁棒性, 且快速、 简单, 能更好地适用于临床。 0004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 包括如下步 骤: 0005 A)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直接进行R峰检测, 以分割单个心拍; 0006 。

8、B)对所述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进行信号预处理, 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后续 检测的准确性; 0007 C)利用所述R峰的位置确定P、 T波的搜索范围; 0008 D)在所述的P、 T波搜索范围内搜索所有的极大值点, 并根据得到的极大值点的个 数和极大值点所在处的振幅确定P、 T波峰的位置; 0009 E)利用三角形法和拟合最小值法确定P、 T波的起始点;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9171711 A 3 0010 F)计算伪TP间隔, 并根据伪TP间隔是否小于某个阈值来验证其是否为真实P波。 0011 更进一步地, 所述步骤B)中,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0012 B1)使用加。

9、窗FIR带通滤波器对采样信号进行初步滤波, 并将其应用于前向、 后向 级联滤波器, 得到一个没有相移的纯净信号; 0013 B2)对所述纯净信号连续进行两次中值滤波以消除QRS波群, 得到剩余信号; 0014 B3)对所述剩余信号减去由移动滤波器得到的近似基线, 以消除基线漂移。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流程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中各预处理子步骤处理后的信号结果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中基于改进极值法确定P波的原理图 0018 图4是本发明中基于改进极值法确定T波的原理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中基于三角形法确定P、 T波起终点的原理图 0020 。

10、图6是本发明在QT公开数据库中的sel100记录的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 如图1所示, 本发明基于极值法的快速P波检测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0023 步骤A): 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是S(t), 对其直接进行R峰检测, 以分割单个心拍: 基于心电信号的计算机分析往往需要逐拍分析, 因此R峰的准确检测是心电信号分析的第 一步。 本发明采用了已经相对成熟和广泛应用的Pon&Pomkings法: 0024 所述Pon&Pomkings法先将ECG信号转换为ECG斜率信号, 以增强R峰与其他部分采 样增幅。

11、的差异; 0025 然后将所述ECG斜率信号通过平方运算将所有数据值转换为正数, 从而使ECG信号 中的高频成分得到增强; 0026 最后使用移动窗口平均滤波器来逐个积分, 并将阈值设置为积分信号输出的平均 值和最大值的乘积来检测R波峰。 0027 尽管R峰的检测已经很准确, 但P、 T峰的检测窗口非常依赖R峰的位置。 因此, 为了 使二者的检测更为准确, 本发明在检测到R峰后对其进行了修正。 考虑到R峰在II导联通常 是高尖向上的, 我们在初步检测到的R峰附近搜索最大值来修正R峰位置, 搜索区域的大小 为: 0028 rloc-0.12*fs:rloc+0.06*fs 0029 rloc为检。

12、测到的初始R峰位置, fs为心电信号记录的采样频率。 0030 步骤B): 对采集得到的心电信号s(t), 进行预处理: 心电信号作为一种非线性非平 稳的弱电信号, 主要幅值范围在10uV4mv之间, 频率范围在0.05-100Hz之间。 在心电信号 的采集过程中常伴有工频干扰(50Hz)、 肌电干扰(30-300Hz)及基线漂移(0.15-0.3Hz)等噪 声, 与心电信号的频带有所重叠, 故在对ECG信号进行检测和分类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滤波, 更进一步的: 0031 步骤B1): 本发明首先使用截止频率选为1, 100Hz, 滤波器阶数为32的加窗FIR带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

13、109171711 A 4 通滤波器(选用 hamming 窗)初步滤除所述采样信号s(t)中的上述信号噪声, 并将其应用 于前向、 后向级联滤波器, 得到一个没有相移的纯净信号S1(t); 0032 步骤B2): 对所述的纯净信号S1(t)连续进行两次中值滤波(窗口L2*0.03*fs+1) 以消除QRS波群, 突出P、 T波, 得到剩余信号S2(t); 0033 步骤B3)对所述剩余信号减去由移动滤波器(窗口长度L2*0.05*fs)得到的近似 基线, 以消除基线漂移, 得到滤波信号S3(t)。 0034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 整个预处理流程结束后, QRS基本消除且P、 T波的形态更加。

14、 明显, 极值点个数也明显减少, 有利于后续的极值点检测。 0035 步骤C): 利用所述R峰的位置确定P、 T波的搜索范围: 在得到滤波信号S3(t)和已知 R峰的前提下, 根据P、 T波相对R峰的位置和当前心跳的RR间隔设计了P、 T波的搜索范围如 下: 0036 用于P波检测的搜索窗口: 已知正常的PR间期在0.12-0.2s之间, PR段持续时间在 0.02-0.12s之间, QRS的持续时间1, 且最后一个极值点位置处对应的ecg_piece处的振幅小于设 置的阈值, 则以倒数第二个极值点为P峰(图3(b), 定义如下: 0045 ecg_bayloc-min(ecg_bay)THR。

15、 0046 THR0.1*max(ecg_bay)-min(ecg_bay) 0047 loc为极值点位置, ecg_bayloc为极值点位置处的振幅, min(ecg_bay)和max (ecg_bay)分别为ecg_bay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0048 否则, 以最后一个极值点为P峰(图3(c)。 0049 T波检测: 若极值点个数0, 则我们把当前RR间隔的0.15作为T峰位置(图4(a); 0050 如果, 极值点个数2, 且第二个极值点位置处对应的ecg_bay处的振幅小于设置的 阈值, 则以第三个极值点为T峰(图4(b); 0051 否则, 若极大值个数1并且第一个极值点位置处对应的。

16、ecg_bay处的振幅过小, 则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9171711 A 5 以第二个极值点为T峰(图4(c); 0052 除此之外的其它情况, 以第一个极值点为T峰(图4(d)。 0053 然而, 在得到P、 T波峰后, 考虑到先前滤波的相移问题, 可能会导致原P、 T波峰的位 置发生偏移, 造成检测误差, 因此本文针对检测到的P、 T波峰进行了局部优化处理。 当波峰 位置大于0.03倍的当前RR间隔时, 在原信号中在波峰前后0.03倍的RR间隔寻找最大值, 否 则, 在波峰到波峰后的0.03倍的RR间隔寻找最大值作为最终的P、 T峰位置。 0054 步骤E)利用三角形法和。

17、拟合最小值法确定P、 T波的起始点, 得到伪TP间隔: 在检测 到P、 T波峰后, 为了后续的P波存在性检测, 就需要在波峰前后的信号片段内搜寻P、 T波的起 终点。 不同于最开始的FIR滤波器截止频率的选择, 在进行波形的起终点检测前, 我们选择 截止频率选为10, 60Hz的加窗FIR带通滤波对采样信号进行滤波。 根据P、 T波的形态和相 对位置, P波起点和T波的起终点, 我们都用三角形法来检测, 特别的, 对P波终点, 我们使用 拟合最小值法来检测。 具体如下: 0055 P波起点和T波的起终点(三角形法): 如图5所示, 以T波起点K点的检测为例, 我们 先固定T波峰点(固定点po)。

18、, 然后大致在T波峰前定义J点(临时固定点pt), 从当前R峰值之后 的当前RT间隔的四个选项中选择J点位置: 0.3,0.35,0.4,0.45。 连接J、 T两点, 则K点在JT 波段上(移动顶点px), 当三角形JK T的面积达到最大值时, 对应的顶点K 即为K点。 三角形 的面积我们用海伦公式求得: 0056 0057 pipj表示三角形的边长, s为三角形的半周长: 0058 0059 类比于T波起点的检测, P峰起点pstart为P峰到P峰之前的0.2*RR(i)区间内最大 三角形处对应的点; T波终点为T峰到T峰后0.2*RR(i)区间内最大三角形处对应的点。 0060 P波终点。

19、(拟合最小值法): 从当前P峰值之后的当前PR间隔的四个选项中选择 Pend 点位置: 0.3,0.35,0.4,0.45, 作为终点搜索区间。 在所述终点搜索区间内做线性拟 合, 使用时间间隔的最小二乘近似曲线, 求最小值即为终点。 0061 步骤F)计算伪TP间隔, 并根据伪TP间隔是否小于某个阈值来验证其是否为真实P 波: 针对以上的P、 T波检测, 都是在假定搜索窗口内一定存在P波或T波, 但实际心电信号并 不是每个心拍都存在P波, 若判断错误, 则会将异常心拍误认为是正常心拍, 不利于后续的 诊断, 因此, 我们会对P波的存在性进行进一步的判段, 本发明提出了使用TP间隔来进行判 别。

20、。 0062 根据假设, 每个心跳的P波与前一个心跳的T波的之间一定存在一个TP间隔, 我们 将TP间隔定义为T波终点与P波起点之间的持续时间。 通过T、 P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P波消失 时TP间隔相对较小, 结合心率HR, 最终将用于判定P波存在的阈值设置为: 0063 THR10.16, 若HR105 0064 THR1HR*0.55/fs, 其它 0065 THR20.1*RR(i) 0066 并且规定: 如果TP间隔小于minTHR1,THR2, 则我们认为不存在P波, 由此完成P波 检测。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9171711 A 6 0067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的一个较佳的实现方式, 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并不局限于此, 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 修饰、 替代、 组 合、 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9171711 A 7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109171711 A 8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109171711 A 9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109171711 A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109171711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