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薄膜压印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 1 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将给出图像 (bildgebend) 的 转移到印刷纸张 (Druckbogen) 上的装置。层从载体薄膜 背景技术借助于薄膜转移方法在印刷纸张上制造金属层是已知的。因此, 在文件 EP 0 569 520 B1 中描述了一种印刷材料和使用该材料的印刷装置。在此, 显示了一种加工纸张的机 械, 该机械具有进纸器 (Anleger) 和收纸器 (Ausleger), 其中, 在这两个机组之间布置有 印刷机构 (Druckwerk) 和涂覆模块。在印刷机构的至少一个中借助于平版印刷方法施覆 (auftragen) 粘合剂图案 (Klebstoffmuster)。在冷印刷方法中施加 (aufbringen) 该粘合 剂图案, 并且该粘合剂图案具有特定的给出图像的主题 (Sujet)。 在印刷机构之后的带有压 印滚筒 (Gegendruckzylinder) 和按压辊 (Presswalze) 的涂覆模块中, 设置有薄膜引导机 构。该薄膜引导机构以这种方式设计, 即, 使得引导薄膜带或转移薄膜 (Transferfolie) 从 薄膜储备滚子 (Folienvorratsrolle) 开始通过在压印滚筒和按压辊之间的涂覆模块的转 移间隙。薄膜带在离开涂覆模块后又在离开侧 (Auslaufseite) 上再次被卷绕。转移薄膜
具有载体层可将给出图像的层 ( 如金属层, 例如由铝制成 ) 施加到该载体层上。在金属层和载体薄膜之间设置有分开层, 该分开层用于可将金属层从载体层上剥下 (abziehen)。
在印刷纸张传输通过印刷机构时, 为每个印刷纸张设有粘合剂图案。 随后, 将印刷 纸张引导通过涂覆模块, 其中, 借助于按压辊使位于压印滚筒上的印刷纸张与薄膜材料相 连接。在此, 处于向下的金属层与在印刷纸张上的设有粘合剂的区域实现紧密连接。在继 续传输印刷纸张之后, 金属层仅仅粘附在设有粘合剂的图案的区域中。 因此, 从载体薄膜上 取下在粘合剂图案的区域中的金属层。将以这种方式消耗的转移薄膜再次卷绕。印刷纸张 以处于涂覆的状态中被收好 (auslegen)。
已知的是, 这种类型的涂覆模块例如应用在印刷机的印刷机构中。已知的装置的 缺点在于, 其不可灵活地应用。 发明内容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为, 设置一种这样的装置, 即, 借助于该装置可将给出图像的层 ( 例如金属化层 (Metallisierungsschicht)) 可靠地、 经济地且准确地转印 到印刷纸张上, 其中, 该装置应可用于更大的应用范围。尤其地, 应使部分的薄膜施加成为 可能。
该目的的解决方案在根据权利要求 1 的特征的装置中得出。
该装置设置有用于引导薄膜幅面 (Folienbahn) 的节奏系统 (Taktsystem)。
以有利的方式, 该装置的特征在于, 按压辊具有按压面, 该按压面包括印刷纸张的整个面的部分面。
以有利的方式, 这种类型的按压面实施成可张紧的区段、 或切下 (ausschneiden) 的 橡 胶 布 (Gummituch)、 或 尺 寸 配 合 地 (passgerecht) 制 造 的 优 选 的 光 敏 聚 合 物 (photopolymer) 的凸版印刷版 (Hochdruckplatte)、 或例如在磁力作用下可松开地安装的 按压区段。
为此, 可应用不同的工作材料。可使用
- 所谓的剥离的 (gestrippt) 橡胶布, 在其中, 除了有效的面之外移除印刷的表面
- 聚合的印模版 (Schneidplatte), 例如借助于平板绘图仪 (Flachbettplotter) 由铅版制造 (Klischeeherstellung), 如有可能同样带有由铝或聚酯制成的载体材料
- 光敏聚合物版, 例如由曝光 (Belichtung) 如有可能带有作为载体材料的铝板 / 薄膜。
- 同样可使用橡胶布, 其施加在金属载体上 ; 如有可能, 这种橡胶布可具有带阻尼 作用的中间层并且设有薄的但硬的且光滑的覆盖层。
作为相应的部分的按压覆盖层 (Pressbespannung) 的基层设置成, 使用带有或不 带阻尼作用的衬底 (Unterlage), 例如真空布 (Unterdrucktuch)。 作 为 拉 紧 系 统 从 拉 紧 螺 杆 ( 如 在 橡 胶 滚 筒 (Gummizylinder) 中 已 知 的 那 样 ) 中 或 同 样 从 所 谓 的 用 于 印 刷 布 (Drucktuch) 或 印 刷 版 的 组 合 式 夹 杆 (Kombinationsspannschiene)( 如从橡胶滚筒或印版滚筒中已知的那样 )。根据结构, 按压 滚筒包衬 (Presszylinderaufzug) 的表面同样适合成轮廓 (profiliert) 的压印。
由 此, 得 到 另 一 用 于 冷 薄 膜 压 印 的 方 法 的 应 用 范 围。 通 过 已 准 备 好 的 按 压 滚 筒 包 衬 实 现 了 准 备 时 间 的 缩 短 (Rüstzeitverkürzung)。 此 外, 可引入自动套准 (Registerautomation)。
附加于解决方案的是, 按压滚筒实施成带有套准系统, 例如通过套准销。 按压滚筒 应可调整, 例如以套准系统的形式用于自动的印刷版张紧。侧套准和周缘套准可如在印版 滚筒中那样调整。此外, 按压滚筒包衬可设有套准刻痕 (Registerstanzung)。
同样可以有利的方式应用该装置, 以用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薄膜利用的改进, 即, 将转移薄膜划分成一个或多个宽度较小的部分薄膜幅面。 因此, 在与前述的方法的组合中, 同样可并排应用不同的薄膜类型。
为了保证涂覆方法的经济性可设置成, 如此控制薄膜进给 (Folienvorschub), 即, 当没有给出图像的或金属化层进行转印时, 使转移薄膜停止。
以有利的方式, 如此实现转移薄膜的控制, 即, 在容纳引导印刷纸张的压印滚筒的 夹具的滚筒通道 (Zylinderkanal) 通过 (Durchlaufen) 时, 使薄膜进给停止, 其中, 然后按 压辊在转移薄膜之下打滑地 (gleitend) 通过。
为 了 改 进 光 泽 效 果 (Glanzwirkung),可 借 助 于 所 谓 的 UV- 真 空 墨 (Unterdruckfarbe) 施覆给出图像的层。借助于用于粘合剂的印刷机构以相应的方式通过 平版印刷版施加该 UV- 真空墨。
以有利的方式同样可能的是, 在加工纸张的机械以内连续设置多个涂覆模块。由 此可在一个主题以内依次实现不同的给出图像的覆层或金属化层的施加。在此可能的是, 通过唯一的带有所有图像图案元件的粘合剂图案依次转印给出图像的层。同样可能的是,
第一粘合剂图案在第一涂覆模块中设有第一给出图像的覆层或金属化层, 并且随后重叠地 施加另一包围第一粘合剂图案的粘合剂图案, 并且设有另一给出图像的覆层或金属化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根据附图更加详细地示出本发明。
其中 :
图 1 显示了带有薄膜转移机构的印刷机的原理图, 以及
图 2 至 5 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带有薄膜转移机构的涂覆模块的结构以及用于以节 奏的方式 (taktweise) 引导薄膜的不同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显示了单张纸转轮印刷机 (Bog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的部件, 该单张 纸转轮印刷机包括两个印刷机构, 并且应用于以下目的 :
- 首先, 印刷纸张设有平面的或给出图像的粘合剂图案 ( 印刷机构作为施覆机构 (Auftragwerk)1)。 - 在后续印刷机构中, 将印刷纸张与转移薄膜 5 一起在压力下被引导通过转移间 隙 6, ( 涂覆机构 2)。
施 覆 机 构 1 可 为 已 知 的 平 版 印 刷 机 构 (Offsetdruckwerk), 其带有输墨机构 (Farbwerk)11、 印版滚筒 (Plattenzylinder)12 以及印刷布滚筒 (Drucktuchzylinder)13。 印刷布滚筒 13 与压印滚筒 4 共同作用。
同样, 涂覆机构 2 可由平版印刷机构形成。在涂覆机构 2 中的转移间隙 6 由按压 辊 3 和压印滚筒 4 形成。按压辊 3 可相应于印刷布滚筒。按压辊 3 也可相应于涂漆模块 (Lackmodul) 的印版滚筒 (Formzylinder)。在用于薄膜转移的涂覆机构 2 之内示出了用于 转移薄膜的幅面引导件 14。在此, 转移薄膜 5 通过涂覆机构 2 的保护机构 15 被引入并再次 被引出。
薄膜储备滚子 8 在纸张供给侧上与涂覆机构 2 相关联。薄膜储备滚子 8 具有旋转 驱动器 7 以用于连续地以调节的方式将转移薄膜供给到涂覆机构 2。 在薄膜供给中, 可设置 有转向辊或张紧辊以用于以相对于按压辊 3 基本上恒定的张力引导转移薄膜 5。在印刷机 构的排出 (ablaufseitig) 的侧边上设置有用于已消耗的薄膜材料的薄膜收集滚子 9。 在薄 膜收集滚子 9 处的旋转驱动件 7 始终是有利的。甚至可设置成, 在排出侧借助于旋转驱动 件 7 输送转移薄膜 5, 并且在进入侧 (zulaufseitig) 借助于制动保持转移薄膜 5 为拉紧的 (straff)。
按压辊 3( 作为印刷布滚筒或印版滚筒或独立的按压辊 ) 在其表面上载有可压缩 的或有阻尼效应的、 例如还设有可压缩的中间层的元件。另外, 按压辊 3 可设有按压覆盖层 10 例如作为塑料敷层 (Kunststoffüberzug), 其类似于橡胶布或印刷布, 该按压覆盖层 10 保持在张紧装置处的滚筒通道中。
为了保证涂覆方法的经济性, 可设置成, 可逐步对转移薄膜 5 从薄膜储备辊 8 到转 移间隙 6 以及到薄膜收集辊 9 的薄膜进给 (Folienvorschub) 进行控制, 其中, 当不再进行 给出图像的或覆盖的层的转印时, 则使转移薄膜 5 停止。
优选地, 从属的装置包括用于转移薄膜 5 的相应的进给控制器, 该进给控制器用 于, 在滚筒通道通过期间, 至少使薄膜幅面的位于按压辊 3 和压印滚筒 4 的区域中的那部分 静止。随后在图 2 至 5 中将对此详细解释。
当使转移薄膜 5 划分成一个或多个宽度更小的部分薄膜幅面时, 可得到所描述的 类型的薄膜利用率的另一改进方案。由此, 在借助于用于对部分薄膜幅面中的每个的薄膜 进给同步 (Taktung) 的机构或多个机构进行相应的控制时, 即使在纸张内存在局部的不同 长度的涂覆区域的情况下, 也改进了转移薄膜 5 的利用率。
此 外,在 由 施 覆 机 构 1 和 涂 覆 机 构 2 如 此 形 成 的 薄 膜 涂 装 模 块 (Folienapplikationsmodul) 中可设置烘干器 16, 借助于该烘干器 16 可使粘合剂涂层或整 个薄膜覆层干燥。在此, 可考虑例如紫外线烘干器。
此外, 薄膜涂装模块可包括监视机构 17, 以用于探测纸张表面。该监视机构 17 使 得评估覆层的图像内容以及确定薄膜覆层中的缺少成为可能。 这种类型的监视机构也可设 置成与印刷机相连接, 薄膜涂装模块集成到该印刷机中。 那么, 例如该监视机构可布置在印 刷机的纸张收纸器或最后一个印刷机构中。
可在薄膜导引辊 14 处或在薄膜导引辊 14 之间借助于检验薄膜幅面 5 的幅面张力 来监视转移薄膜 5 的传输。为此, 在薄膜幅面引导机构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幅面张力测量 装置 19。 此 外, 为了薄膜幅面 5 的稳定性在第一转向滚子和到转移机构的第一通 入 滚 子 (Einlaufrolle) 之 间 布 置 有 稳 定 机 构 30, 以减小薄膜幅面 5 的颤振运动 (Flatterbewegung)。例如, 稳定机构 30 具有两个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的滚子, 该滚子设置 成可变化地调整薄膜幅面 5 在导引辊处的包容角 (Umschlingungswinkel), 以便可根据运 行状态调节对薄膜幅面 5 的导引效果和减震效果。可结合用于幅面张力调节 19 的机构和 如有可能用于幅面断裂监视的传感机构 20 进行稳定机构 30 的调整。
对幅面张力测量机构的电信号进行评估。为此, 不同的运行状态是可能的 :
1. 在可预设的最小值以上的幅面拉力评价为用于表示薄膜幅面 5 存在的信号, 并 且将其输送到机械控制器。
2. 可预设的幅面拉力的最大值的超过通过跳动辊18 或者通过薄膜储备滚子 8 或薄膜收集滚子 9 的滚子驱动器 7 来减小。由此, 可避免不允许的幅面伸长 或幅面断裂。 3. 在未超过可预设的最小幅面拉力时, 检验幅面张力调节是否起作用。如果通过 跳动辊 18 提高幅面张力或制动是不可能的, 则断定幅面断裂。
附加地获得的关于作为实际值的幅面张力的、 尤其与所提及的评估相关信息可用 于印刷过程或转移过程的控制。为此, 系统可联结到印刷机械的控制台 (Leitstand) 处, 通 过该控制台可输入关于最大和最小幅面张力的理论值。这可取决于所使用的转移薄膜 5 的 类型、 以及与印刷材料、 粘合剂或按压覆盖层的性能相关的在涂覆模块 2 中的印刷条件或 转移条件。
所需数据可通过接口直接从在薄膜储备滚子处的数据载体中读取, 并借助于来自 在涂覆模块 2 处对转移过程进行的调整的参数而改变。
涉及薄膜转移的方法在根据图 1 所描述的印刷机械或涂装机械中以如下的方式
实施 : 设置成, 至少在紧接着涂覆机构 2 的印刷机构 50 中将彩色印刷 (Farbdruck) 施 加到利用金属化的层以与图像有关的方式涂覆的印刷纸张上。在此, 来自涂覆机构 2 的印 刷纸张由压印滚筒 4 通过纸张转移辊筒或纸张转移单元运送到印刷机构 50 的压印滚筒 40 处。
如通常在平版印刷机构中那样, 印刷机构 50 具有压印滚筒 40、 与该压印滚筒 40 相 关联的橡胶或印刷布滚筒 41 以及与该橡胶或印刷布滚筒 41 相关联的印版滚筒 43。在此, 以示意性地示出的方式, 输墨机构和润湿机构与该印版滚筒 43 相关联。
在压印滚筒 40 和印刷布滚筒 41 之间形成了另一印刷间隙 60。在该印刷间隙 60 中, 从安装 (aufspannen) 在印版滚筒 43 上的印版 44 开始通过布置在印刷布滚筒 41 上的 覆盖物 (Bezug)42 将印刷墨施加在印刷纸张上。
可借助于与印刷布滚筒 41 相关联的调整机构 45 调整在印刷布滚筒 41 的表面和 压印滚筒 40 的表面之间的印刷间隙 60 的间隙大小。 在此, 在平版印刷的范围中通常称为印 刷压力调节 (Druckbeistellung), 因为所提及的调整针对待加工的印刷材料的厚度大小, 该材料应在印刷间隙 60 中被印刷。为此, 为了使印刷墨从印刷布滚筒 41 转印到保持在压 印滚筒 40 处的印刷材料上, 印刷压力是必要的。
借助于另一与按压辊 3 相关联的调整机构 46 实现与转移间隙 6 有关的调整。
通常专业上, 调整机构 45, 46 在平版印刷机械中应用在印刷机构的印刷布滚筒或 橡胶滚筒处或应用在涂漆模块的印版滚筒处。
此 外, 在 按 压 覆 盖 层 10 中 应 设 置 画 出 轮 廓 的 (konturiert) 或 甚 至 区 段 化 的 (segmentiert) 按压面作为按压辊 3 的表面。 为此, 代替整个面的按压区域在一个或多个待 涂覆的区域上在按压辊 3 上应用有限的区段化的按压区域。
区段化的按压面可作为分开的面元件、 环形的细长的围绕按压辊 3 的面元件、 跟 随包络线 (Mantellinie) 的覆盖有限的周缘区段化的在按压辊 3 的宽度之上伸延的面元
件或以多个这种类型的面元件的形式出现并且由此形成按压覆盖层 10。为此, 例如可使用切开的 (ausschneiden) 印刷布、 可成像 (bebilderbar) 的塑料凸版印版 (Hochdruckform), 或优选地可松开地固定、 如有可能可粘贴或可以磁性的方式安装在光滑 的衬底 (Untelage) 上的印刷区段 ( 该印刷区段载有区段化的按压面 )。例如, 可直接将在 其下侧处设有磁性的附着面的印刷区段安置在按压辊 3 的表面上。另一方面, 也可将磁性 薄膜安装在按压辊 3 的表面上, 那么为了安装或定位区段化的按压面 10, 可将带有以磁性 附着的方式配备的背侧的印刷区段安置到该按压辊 3 上。印刷区段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还应 符合以上所描述的关于弹性和光滑性的说明。 在此, 可设置可压缩的衬底, 该衬底载有优选 地光滑的相对坚固的功能层。
在按压覆盖层 10 中的该有限的区段化的按压面的功能为, 与在按压辊 3 和相对的 压印滚筒 4 的滚筒通道通过时相似, 只有当区段化的按压面以接触转移薄膜 5 的方式通过 转移间隙 6 时, 才使转移薄膜 5 卡住。换句话说, 按压面应可仅仅在这样的区域中作用于转 移薄膜 5, 即, 在该区域中, 同样实际上给出图像的层从转移薄膜 5 转印到印刷纸张上。
由此, 在带有设置在按压覆盖层 10 中的区段化的按压面的涂覆模块 2 中可得到两 个效果 :I. 首先, 为了实施薄膜同步 (Folientaktung), 除了通道通过的时间段外同样以 非常有利的方式使转移薄膜 5 在这时停止进给, 即, 当待涂覆的区域位于印刷纸张的图像 区域以内任意位置, 并且尚未到达区段化的按压面的区域, 或区段化的按压面的区域在待 涂覆的纸张区域的端部之前已经结束。因此, 只有区段化的按压面在按压辊 3 和压印滚筒 4 之间的转移间隙 6 以内处于接合时, 才必须传输转移薄膜 5。因此, 几乎可完全地利用在 待涂覆的印刷纸张之间的转移薄膜 5。
在此, 在应用环形的按压面的情况下, 仅仅在通道通过时停止薄膜传输。
在应用以单个或多个滚筒宽的在部分周缘的区段上伸延的按压面时, 附加地可在 自由面在按压辊 3 的周缘处时停止薄膜进给。
II. 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所描述的类型的薄膜利用率的另一改进方案, 即, 将转移薄 膜 5 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更小宽度的薄膜幅面。尤其地, 这在与区段化的按压面的结合中是 非常有利的。在区段化的按压面中, 转移薄膜 5 可以受限于按压面的宽度上的方式被使用。 在薄膜消耗方面的节省是明显的。通过转移薄膜 5 的细长的幅面整个面地支撑在区段化的 按压面上 - 至少在转移间隙 6 中 - 明显地改善了在转移间隙 6 中的薄膜引导。
由此, 在借助于用于给部分薄膜幅面中的每个的薄膜进给同步的机构或多个机构 进行相应的控制中, 即使当在纸张内存在局部长度不同的涂覆区域时也可改善转移薄膜 5 的利用率。为此, 仅仅精确地在这样的区域中继续输送每个部分薄膜幅面, 即, 在该区域中 施覆给出图像的表面层。在非待涂覆的区域中, 可以不取决于其它部分薄膜幅面的方式使 每个部分薄膜幅面静止, 其中, 由此不产生不必要的薄膜消耗。 因此, 在与以上提及的方法的组合中, 也可并排同时应用不同的薄膜类型。 由此成 为可能的是, 产生不同薄膜颜色 (Folienfarbe) 或不同光滑度或结构的表面。
对于局部的按压覆盖层的结构, 可使用不同的、 已知的工作材料。可使用 :
- 剥离的橡胶布, 除了在压印时待用于产生效果的表面以外, 在该橡胶布上将由橡 胶制成的印刷的表面去除
- 聚合的印模版 ( 用于苯胺印刷的铅版 ), 该印模板可借助于平板绘图仪制造, 并 且如有可能配备由铝或聚酯制成的载体
- 光敏聚合物版 ( 苯胺印刷 ), 其表面轮廓可利用曝光和洗涤制造 ( 如有可能带有 由铝制成的载体 )
- 同样可使用带有金属载体的橡胶布, 可如剥离的橡胶布或印刷布那样准备和应 用该橡胶布。
作为带有区段化的按压面的相应的按压覆盖层 10 的基层, 可使用带有或不带阻 尼效应的衬底, 如真空布 ( 但仅仅在不带坚固的载体层的按压覆盖层的情况下 )。
在按压辊 3 的滚筒通道中的用于固定按压覆盖层 10 的拉紧系统可如在橡胶滚筒 中那样的拉紧螺杆或用于印刷布或印刷版的组合式夹杆, 如从橡胶滚筒或印版滚筒中已知 的那样。根据结构, 按压覆盖层 10 的表面也适合用于成轮廓的压印。由此, 得到另一用于 冷薄膜压印的方法的应用范围。在使用所提及的元件的情况下, 非常简单且快速地操作薄 膜涂装模块的机构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 设置有这样的装置, 即, 其允许以节奏的方式输送薄膜幅面 5。在此, 可从以上已实施的内容中引用下者作为运行变型方案 :
- 在按压辊 3 和压印滚筒 4 的滚筒通道通过的情况下的通道同步 (Kanaltaktung),
- 在限制于在按压辊 3 的周缘处的薄膜转移的规格长度上的薄膜供给的情况下的 规格同步 (Formattaktung), 以及
- 在将薄膜引导限制于由在按压辊 3 的按压覆盖层 10 中的区段化的按压区域限定 的薄膜供给上的情况下的压印区域同步 由于对于驱动运动的快速改变来说薄膜滚子 8, 9 的尺寸太大, 因此通常连续地设 置有薄膜滚子 8, 9 的驱动器以用于薄膜供给 ( 同样导出 (Abführung))。由此, 在对薄膜幅 面进行制动直至在转移区域中重新加速时, 在薄膜幅面 5 的供给和导出区域中相对于薄膜 滚子 8, 9 产生剩余的或缺少的薄膜长度。
因此, 根据本发明建议这样的解决方案, 即, 该解决方案可缓冲 (puffern) 在薄膜
幅面 5 的连续的再输送或输送离开中产生的剩余的或缺少的幅面段。基本上, 已经利用作为薄膜储存器的方案的跳动辊 18 描述了该解决方案。 但是, 在所描述的以高速度进行的同步的情况下在薄膜转移过程中不可足够精确地控制跳 动辊 10, 尤其跳动辊 10 通常布置成远离使用部位且在薄膜滚子 8, 9 的附近, 以用于在该处 维持幅面张力。
因此, 在图 2 至 5 中给出用于在冷薄膜过程中在薄膜同步时快速平衡幅面移位的 其它可能性。
在图 2 中示出了相应于图 1 的薄膜转移模块。在此, 布置有跳动辊 18 以用于调节 幅面张力。为了平衡在薄膜输送时的大的变化, 如在没有薄膜消耗 ( 通道同步、 规格同步、 关于压印区域同步 ) 的情况下在转移区域 ( 在按压辊 3 和压印滚筒 4 之间的薄膜转移的区 域 ) 中薄膜输送停止那样, 附加地在新的薄膜幅面 5 进入转移间隙 6 之前以及已消耗的薄 膜幅面 5 从转移间隙 6 中离开之后布置有称为驱动组 22 的辊对 23, 24。 在此, 驱动组 22 对于所有以下实施形式一起描述且分别显示辊对, 该辊对可夹住 薄膜幅面 5 并且因此可根据期望的输送路径以限定的方式引导薄膜幅面 5。 在图 2 中, 驱动 组 22 的辊对由各一个薄膜导引辊 24 和驱动辊 23 组成。不仅薄膜导引辊 24 而且驱动辊 23 可至少部分地驱动。在此, 驱动辊 23 的驱动可不仅仅在 ( 薄膜滚子 8 和 9 的 ) 薄膜幅面 5 的输送方向上指向, 而也可产生回程运动。这是有意义的, 因为在制动时薄膜幅面 5 不是立 即保持静止并且由此行进超越期望的止动点。由此, 薄膜幅面的一段可能未使用。在转移 区域中的薄膜幅面 5 的制动和停止之后所进行的较短的限定的回程减小或消除了不必要 的薄膜消耗。为此, 可快速地控制驱动辊 23 的驱动。驱动辊 23 自身可被区段化, 以使得可 快速地实施变化的驱动运动。此外, 薄膜导引辊 24 可相对于驱动辊 23 摆动靠近或摆动离 开, 但其也可保持持续地靠 (anstellen) 在驱动辊 23 处。
因此, 也可设置成, 在驱动辊 23 实施输送运动和回程运动期间, 薄膜导引辊 24 进 行或多或少地由薄膜幅面 5 控制的运动。薄膜导引辊 24 仅仅通过受控地靠在位于驱动辊 23 上的薄膜幅面 5 上而在限定的时间段上基于薄膜转移方向实施回转运动。那么, 驱动辊 23 进行相反于薄膜幅面 5 的行进方向的连续的传输运动。这是可能的, 因为薄膜幅面 5 在 该时刻由于缺少由按压辊 3 压靠压印滚筒 4 而在转移区域中可自由运动。
此外, 驱动组 22 也可通过在薄膜静止状态的时刻的制动 ( 在此至少在相对于转移
间隙 6 的供给侧上 ), 以必要的张力将薄膜幅面 5 保持在转移区域中, 由此, 在重新开始薄膜 转移时利用通过按压辊 3 压靠压印滚筒 4 立即再次达到良好的转移质量。
同样在区段化地布置的薄膜导引辊 24 中在规格宽度的驱动辊 23 中, 驱动组 22 的 系统不仅适合引导满规格化 (vollformatig) 宽的薄膜幅面 5 而且同样适合引导如有可能 同样分布地布置的部分薄膜幅面 5。为此, 薄膜导引辊 24 的区段可布置成在相对于按压辊 3 的轴向方向上可针对部分薄膜幅面 5 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
可通过以下方式简化驱动组 22, 即, 驱动辊 23 实施成带有粗糙的或可附着的表面 或实施成抽吸辊。那么, 在由薄膜幅面 5 引起的相应地大的缠绕的情况下, 可实现足够的附 着以用于在驱动辊 23 处可靠地引导薄膜幅面 5。那么, 可取消薄膜导引辊 24( 即使以区段 化的形式 )。关于将驱动辊 23 实施成规格宽, 这也是毫无疑问的。那么, 实施成抽吸辊的驱 动辊 23 可如此实施, 即, 根据需要在区段中设置相应于各个待加工的薄膜幅面宽度可控的 抽吸装置。
因此, 根据图 2 设置成, 借助于驱动组 22 相对于借助于跳动件 18.1, 18.2 引起的 薄膜储存在转移区域中实施薄膜同步。为此, 在供给滚子 8 的区域中的跳动件 18.1 在薄膜 幅面 5 在转移区域中仍然静止时在布置在该处的幅面张力传感器作用的情况下容纳薄膜 段, 该薄膜段通过借助于驱动组 22 夹紧薄膜幅面 5 为自由的。同时, 跳动件 18.2 释放一块 薄膜段以用于薄膜卷绕, 因为之后没有再输送薄膜幅面 5。 在转移区域中的薄膜输送的中断 结束之后重新应用薄膜输送的情况下, 在跳动件 18.2, 18.1 处的薄膜储存和薄膜释放的过 程分别相反地进行。 在图 3 中显示了在涂覆机构 2 中的简化的实施形式。在此, 一方面同样示出了跳 动件 18, 但该跳动件 18 应仅仅用作幅面张力调节。
此外, 在相对于带有转移间隙 6 的转移区域的薄膜供给的区域中再次设置有驱动 组 22。 在来自转移区域的离开侧上显示了摇摆地保持的薄膜导引辊 25。 该薄膜导引辊 25 可 施加横向于薄膜幅面 5 的传输方向的走向而指向的平衡运动。该平衡运动利用虚线的图示 指出。 由此, 使得薄膜幅面 5 的幅面路线延长和缩短。 因此, 当驱动组 22 为了同步 (Takten) 而拉住或反向输送薄膜幅面 5 时, 薄膜导引辊 25 可实施平衡运动以用于缩短幅面路线, 并 且因此释放一段薄膜幅面, 以使得该运动与输送运动平衡。 当应重新开始输送薄膜幅面时, 薄膜导引辊 25 实施用于延长薄膜幅面 5 的幅面路线的向下的运动。因此, 薄膜幅面 5 再次 加速, 或在加速时通过在驱动组 22 处的释放而变得自由的幅面段可被平衡。
在图 4 和 5 中显示了在薄膜同步时储存作用的变型方案, 该变型方案使用已知的 通过真空作用 (Unterdruckeinwirkung) 引起的薄膜幅面的环形成 (Schlaufennildung) 的 原理。在此, 薄膜储存件 26.1, 26.2, 27.1, 27.2, 28.1 和 28.2 分别与涂覆机构 2 的侧边相 关联。薄膜储存件 26.1, 27.1 和 28.1 分别与相对于转移间隙 6 的薄膜幅面 5 的供给侧相 关联, 并且由此与供给滚子 8 相关联。薄膜储存件 26.2, 27.2 和 28.2 分别与远离转移间隙 6 的薄膜幅面 5 的导出侧相关联。
每个薄膜储存件 26.1, 26.2, 27.1, 27.2, 28.1 和 28.2 由真空腔组成, 将薄膜幅面 5 的薄膜环 (Folienschlaufe)29 引入到该低压腔中并再次从中引出。
薄膜储存件 26.1, 26.2, 27.1, 27.2, 28.1 和 28.2 的作用如下 : 通过在真空腔的底 侧处抽吸空气 ( 例如借助于一个或多个通风机 ), 薄膜环 29 分别以根据真空而调整的力被
拉入真空腔中。该力没有超过由幅面张力调节而预定的薄膜幅面 5 的拉力, 因为薄膜环 29 否则被吸紧在真空腔中。就此而言, 该系统为自调节的, 因为薄膜环 29 可克服真空力在腔 中自由摇摆, 并且因此相应地容纳或释放薄膜幅面段。由于薄膜储存件 26.1, 26.2, 27.1, 27.2, 28.1 和 28.2 的系统实施成自由摇摆的, 在此与在以上所示出的系统中相比, 必须设 置更多的驱动组。
为了调节薄膜幅面输送, 可使用构造薄膜环 29(36, 见图 6) 的大小。为此, 可在真 空腔中的每个中设置有传感器, 该传感器例如基于借助于超声波的距离测量来构造。该传 感器获取, 薄膜环 29, 36 构造得多远, 或薄膜环 29, 36 被拉入到真空腔中多远。那么, 基于 该持续地获取的测量信号, 可借助于薄膜滚子 7, 8 的驱动以及如有可能与跳动辊的结合来 调节薄膜幅面输送。
薄膜储存件 26.1, 26.2, 27.1, 27.2, 28.1 和 28.2( 同样在图 6 中的 32.1, 32.2) 的 两侧布置用于, 在转移区域中停止和重新引导薄膜运输时, 可如下实施薄膜幅面进给的同 步:
a) 为了在转移区域 ( 转移间隙 6) 中使薄膜转移停止并且同样由此停止薄膜 传输, 通过停止在转移间隙 6 之前的驱动组 22, 在薄膜滚子 7 运行的情况下使增长的 (auflaufend) 薄膜幅面长度为自由的并且被拉入到第一薄膜储存件 26.1, 27.1, 28.1 或 32.1 中。
b) 在转移区域之后的排出侧上, 为了连续地卷绕, 同时释放来自第二薄膜储存件 26.2, 27.2, 28.2 或 32.2 的薄膜幅面 5。
c) 为了使薄膜转移继续, 并且由此重新在转移区域中应用薄膜传输, 再次激活驱 动组, 并且将拉入的薄膜环 29 从第一薄膜储存件 26.1, 27.1, 28.1 或 32.1 再次供给到转移 区域。
d) 同时, 第二薄膜储存件 26.2, 27.2, 28.2 或 32.2 再次由薄膜环 29, 36 填充。
根据图 4, 显示了用于薄膜储存件 26.1, 26.2, 27.1 和 27.2 的布置的两种变型方 案。
在涂覆机构 2 的薄膜转移模块的下侧处显示了小的薄膜储存件 26.1 和 26.2。该 储存件 26.1 和 26.2 与在转移间隙 6 处的转移区域的驱动组 22 组合。此外, 为了引导薄膜 幅面 5, 薄膜储存件 26.1, 26.2 分别关联有薄膜导引辊 14。
在涂覆机构 2 的薄膜转移模块的上侧处显示了较大的薄膜储存件 27.1 和 27.2。 该储存件 27.1 和 27.2 与专用的驱动组组合或者如有可能与在转移间隙 6 处的转移区域的 驱动组 22 组合。 此外, 为了引导薄膜幅面 5, 薄膜储存件 27.1, 27.2 分别关联有薄膜导引辊 14。当在薄膜储存件 27.1, 27.2 处的真空衰退 (zusammenbrechen) 或在薄膜输送时出现其 它干扰时, 与薄膜储存件 27.1, 27.2 相关联的驱动组 22 用于支撑薄膜幅面 5。 此外, 利用该 驱动组 22 产生另一用于幅面输送的调节可能性。
薄膜储存件 26.1, 26.2 的系统构建得较小, 由此, 可更好地将其集成, 并且其由于 其小的体积而反应迅速。 因此, 利用该系统, 可快速且有效地平衡在薄膜幅面输送中的小的 摆动, 并且同时也用于同步。
薄膜储存件 27.1, 27.2 的系统构建得较大, 由此, 其具有更高的容纳能力, 并且可 平衡在薄膜幅面输送中的较大的摆动。 这在这样的同步时是合适的, 即, 因此当在按压辊的周缘处应仅仅传输薄膜 5 处短的区域时, 该同步在薄膜转移时必须消除大的自由空间。
在图 5 中显示了带有在涂覆机构 2 中的薄膜储存件 28.1 和 28.1 的变型方案, 该 涂覆机构 2 允许更大的存储。薄膜储存件 28.1, 28.2 设为垂直的, 并且直接与在转移间隙 6 处的转移区域的驱动组 22 相关联。通过该垂直的布置, 因此可直接地并且在没有薄膜导 引机构的情况下将来自薄膜储存件 28.1 中的薄膜环 29 的薄膜幅面 5 供给在相对于转移区 域的供给侧上供给到第一驱动组 22。同样, 在不带薄膜导引元件的情况下将薄膜转移区域 的导出侧上的薄膜幅面 5 在薄膜储存件 28.2 处引向薄膜储存件 28.2 的薄膜环 29。在图 5 中示出了两个用于从涂覆机构 2 的罩壳中导离的薄膜导引辊 14。在薄膜储存件 28.1 的供 给侧和薄膜储存件 28.2 的导出侧上示出了辊对 14, 该辊对 14 用作卡紧辊以用于更好地引 导薄膜幅面 5。其中一个薄膜辊仍可实施成驱动辊 24, 以使得在此也可控制薄膜幅面的输 送。
在图 6 中, 相应于以前所示的功能性显示了带有在涂覆机构 2 中的薄膜储存件 32.1 和 32.2 的另一变型方案, 该涂覆机构 2 构建成紧凑的并且允许更大的存储。薄膜储 存件 32.1 在排出侧几乎水平地布置在薄膜滚子 7 下, 并且薄膜储存件 32.2 几乎垂直地设 定在相对的侧上。在转移区域的进入侧上的带有两个薄膜导引辊 35 和一个驱动辊 34 的驱 动组 33 以邻近转移间隙 6 的方式相关联。在转移间隙 6 的结束侧上的带有一个薄膜导引 辊 35 和一个驱动辊 34 的驱动组 33 与薄膜储存件 32.2 相关联。通过水平的布置, 来自薄 膜储存件 32.1 中的薄膜环 36 的薄膜幅面 5 的供给可布置成紧凑的, 并且可通过第一驱动 组 33 的光滑和稳定机构 30 在相对于转移区域 ( 转移间隙 6) 的输送侧上供给。为了将薄 膜幅面 5 供给到薄膜储存件 32.1 和将薄膜幅面 5 从薄膜储存件 32.1 中导出, 设置有薄膜 导引辊 31, 以保持薄膜幅面 5 可容易地运动。
此外, 在转移间隙 6 之后在转移区域的导出侧上的薄膜幅面 5 可通过保持薄膜幅 面 5 光滑的薄膜导引元件 14( 以光滑和稳定机构的形式 ) 引导。该薄膜导引元件 14 同样 将薄膜幅面 5 从在涂覆机构 2 处的印刷机构保护件 15 的区域中引导出来。在转移区域后 的到薄膜储存件 32.2 的结束侧上可同样布置有驱动组 37, 该驱动组 37 具有薄膜导引辊 38 和驱动辊 39。为了在薄膜储存件 32.2 中形成薄膜环 36, 在没有附加的导引机构的情况下 引导薄膜幅面 5。通过薄膜导引辊 31 实现将薄膜幅面 5 从薄膜储存件 32.2 中导出。
在薄膜储存件 32.1 的供给侧和导出侧上以及在薄膜储存件 32.2 的导出侧上分别 示出一个薄膜导引辊 31, 该薄膜导引辊 31 用于更好地引导薄膜幅面 5, 以使得薄膜幅面准 确地供给到薄膜储存件 32.1 处, 并且使薄膜幅面以保持光滑的方式从薄膜储存件 32.2 中 导出以用于卷绕。
备选地, 用于薄膜幅面 5 的结束侧的驱动组 37 在薄膜导引辊 31 处布置在薄膜储 存件 32.2 处。为此, 导引辊 31 可由于大的包容而自身被驱动, 或同样可将另一驱动辊与该 薄膜导引辊 31 相关联。
图 3 中的驱动组 22、 同样薄膜导引辊 25 也可与抽吸辊相组合。那么, 薄膜幅面的 夹紧便不是如此重要。但是, 应以非常高的同步频率实施在该吸入辊处吸入空气的控制。
可相应于待引导的薄膜幅面或部分薄膜幅面实施薄膜储存件 26.1, 26.2, 27.1, 27.2, 28.1, 28.1, 32.1 和 32.2 的真空腔。当真空腔具有薄膜幅面的宽度并且可移位时, 可 灵活地响应期望的涂覆条件。此外, 在覆盖工作区域的真空腔中可布置有分开机构, 该分开机构分别限制薄膜 幅面 5 或部分薄膜幅面的侧向位置。由此, 薄膜储存件 26.1, 26.2, 27.1, 27.2, 28.1, 28.1, 32.1 和 32.2 以优选的方式被划分成多个平行的真空腔。 由此, 当分开机构可使用到真空腔 中和 / 或在真空腔中可横向于薄膜幅面或部分薄膜幅面 5 的行进方向移位时, 可提供在宽 度上可调整的且彼此分开的真空腔。真空腔可针对不同宽度的单独薄膜幅面 5 或相同或不 同宽度的部分薄膜幅面进行协调。由此, 改进了薄膜环 29, 36 的形成, 并且薄膜环 29, 36 的 形成分别针对待引导的薄膜幅面或部分薄膜幅面最好地进行协调。
在遮盖单个的未由薄膜幅面 5 占用的腔情况下, 可使真空机构的空气使用最小 化, 并且可更好地调节空气使用。
已表明, 在相对于转移区域的供给侧上的薄膜储存件 26.1, 27.1, 28.1, 32.1 的真 空腔处的抽吸也可用作薄膜幅面的清洁。 在此尤其地在真空腔中吸取在幅面棱边处附着的 颗粒 ( 云母 (Glimmer)、 灰尘、 污染物 ) 并通过抽吸机构将其导出。因此有利的是, 在真空 腔的真空供给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滤机构, 以用于分离污染物。 由此, 可同时地利用薄膜环 29, 36 的储存进行薄膜幅面的清洁, 以使得转移过程无干扰地结束, 并且保持涂覆单元 2 清 洁。 可如此构造薄膜储存件 26.1, 26.2, 27.1, 27.2, 28.1, 28.2, 32.1 和 32.2 以及驱动 组 22, 33 的布置, 即, 它们在已有的薄膜转移机构中也可由跳动机构更换。因此, 对于已有 的系统可以简单的方式加装有效的薄膜引导。
那么, 当按压辊 3 仅仅具有部分的覆盖的按压面时, 薄膜引导也可被中断, 从而, 当在转移间隙 6 中在没有按压面覆盖的表面区域通过时可使薄膜幅面停止。
可利用可控制或自调节的系统 ( 如在规格宽度的薄膜滚子的方案中的薄膜滚子 8, 9 处的摩擦轴和独立驱动器 ) 或利用多个部分薄膜滚子实施薄膜供给和导出。
参考标号列表
1 施覆机构
2 涂覆模块
3 按压辊
4 压印滚筒
5 转移薄膜 / 薄膜幅面
6 转移间隙
7 滚子驱动件
8 薄膜储备滚子
9 薄膜收集滚子
10 按压覆盖层
11 输墨 / 润湿机构
12 印版滚筒
13 印刷布 / 橡胶滚筒
14 薄膜导引机构
15 印刷机构保护件
16 烘干器
15102046382 A CN 102046386
说检测机构 / 监视系统 跳动辊 幅面张力监视件 幅面断裂监视件 印刷滚筒鼓风装置 滚筒通道 驱动组 薄膜导引辊 驱动辊 薄膜导引辊 薄膜储存件 薄膜储存件 薄膜储存件 薄膜储存件 薄膜储存件 薄膜储存件 环 / 薄膜环 稳定机构 薄膜导引辊 薄膜储存件 薄膜储存件 驱动组 驱动辊 薄膜导引辊 环 / 薄膜环 驱动组 薄膜导引辊 驱动辊 压印滚筒 印刷布滚筒 印刷布 / 橡胶布 印版滚筒 印刷版 调整机构 调整机构 印刷机构 印刷间隙明书12/12 页17 18 19 20 21 22 22 23 24 25 26.1 26.2 27.1 27.2 28.1 28.2 29 30 31 32.1 32.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50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