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7322 上传时间:2018-01-19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7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18419.9

申请日:

2014.08.22

公开号:

CN104176135A

公开日:

2014.12.03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B62D 33/06申请公布日:201412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33/06申请日:20140822|||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2D 33/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三一矿机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发区澄湖路9999号18厂房变更后权利人: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燕塞湖街31号登记生效日:20141202|||公开

IPC分类号:

B62D33/06; B62D33/10; B60R13/08

主分类号:

B62D33/06

申请人:

三一矿机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磊; 杨井银; 满军城; 曹志春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发区澄湖路9999号18厂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代理人:

朱俊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属于机械制造领域,驾驶室包括骨架、车窗、车门7和蒙皮1,所述蒙皮1、车窗和车门7设于所述骨架上,所述蒙皮1采用厚度为1.2~2.0mm的钣金件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包括阻尼层2,所述阻尼层2通过将阻尼材料均匀设于所述驾驶室内表面的蒙皮1和车门7上制成,所述阻尼层2的厚度为2.0~4.0mm。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综合手段全面降低驾驶室的震动及噪音,技术手段平移性好,在可相同系列产品中迅速推广,且效果明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适用于矿用自卸车的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包括骨架、车窗、车门(7)和蒙皮(1),所述蒙皮(1)、车窗和车门(7)设于所述骨架上,所述蒙皮(1)采用厚度为1.2~2.0mm的钣金件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包括阻尼层(2),所述阻尼层(2)通过将阻尼材料均匀设于所述驾驶室内表面的蒙皮(1)和车门(7)上制成,所述阻尼层(2)的厚度为2.0~4.0mm。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的骨架包括矩形中空管材(3)和封板(4),所述封板(4)设于所述矩形中空管材(3)的端口,所述封板(4)封闭住所述矩形中空管材(3)的端口。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上还设有悬置系统,所述悬置系统中包括减震垫(5),所述减震垫(5)分布设于所述驾驶室的底端。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5)的数量包括4组,其中2组减震垫(5)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头部的位置,另2组减震垫(5)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尾部的位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2组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头部的位置的减震垫(5)沿所述驾驶室的纵向排列。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2组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尾部的位置的减震垫(5)沿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排列。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的内表面还设有吸音材料层(6),所述吸音材料层(6)贴覆于所述阻尼层(2)和/或驾驶室内饰件的表面。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的车门(7)与所述驾驶室的蒙皮(1)或骨架之间设有2道密封胶条(8)。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车窗采用双层加厚玻璃(10)。

10.
  一种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

说明书

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减震降噪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
背景技术
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主要应用于大型露天矿山,驾驶室内噪音主要来源于机外噪音、驾驶室自身振动噪声。驾驶室内噪声过大易造成驾驶员的驾驶疲劳、损伤驾驶员正常听力、影响驾驶舒适性。因此,需对矿用自行车驾驶室进行设计改进,有效改善矿车驾驶室内噪音水平,解决矿车驾驶室噪音问题。
现有技术中矿用自卸车驾驶室对驾驶室密封设计、过孔处隔音降噪处理方式过于简单,且易于失效。驾驶室结构隔声量不足,声能量极易穿透,同时新型声学包设计应用未被引入到自卸车驾驶室设计开发中,驾驶室减震性能未被高度重视,因此国内矿用自卸车驾驶室内部噪音大都在80~85分贝以上。
其中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有:
1)驾驶室覆盖件隔声量不足,极易被穿透,造成驾驶室内噪音过大;
2)驾驶室自身振动,尤其是覆盖件振动、矩形管材内部空腔轰鸣,将产生较大噪声能量;
3)驾驶室内消音、隔音手段匮乏,大多数仅采用简单隔音海绵处理,消音效果有限;
4)驾驶室自身密封设计不良,导致声泄漏严重;
5)驾驶室前窗玻璃、车窗玻璃隔声量不足,易成为驾驶室内噪音居高不下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通过综合手段全面降低驾驶室的震动及噪音,技术手段平移性好,在可相同系列产品中迅速推广,且效果明显。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适用于矿用自卸车的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包括骨架、车窗、车门和蒙皮,所述蒙皮、车窗和车门设于所述骨架上,所述蒙皮采用厚度为1.2~2.0mm的钣金件制成,所述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包括阻尼层,所述阻尼层通过将阻尼材料均匀设于所述驾驶室内表面的蒙皮和车门上制成,所述阻尼层的厚度为2.0~4.0mm。
优选的,所述驾驶室的骨架包括矩形中空管材和封板,所述封板设于所述矩形中空管材的端口,所述封板封闭住所述矩形中空管材的端口。
优选的,所述驾驶室上还设有悬置系统,所述悬置系统中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分布设于所述驾驶室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减震垫的数量包括4组,其中2组减震垫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头部的位置,另2组减震垫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尾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2组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头部的位置的减震垫沿所述驾驶室的纵向排列。
优选的,所述另2组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尾部的位置的减震垫沿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排列。
优选的,所述驾驶室的内表面还设有吸音材料层,所述吸音材料层贴覆于所述阻尼层和/或驾驶室内饰件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驾驶室的车门与所述驾驶室的蒙皮或骨架之间设有2道密封胶条。
优选的,所述驾驶室车窗采用双层夹胶加厚玻璃。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矿用自卸车,包括如上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有:
1)控制噪声源的技术手段平移性好,在可相同系列产品中迅速推广,且效果明显;
2)声学包消声材料的选型较为广泛,可根据不同的机型进行不同的设计匹配达到更好的消声效果;
3)驾驶室密封设计及中空玻璃的应用可以有效推广至其他对密封及降噪有严格要求的产品。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室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矩形中空管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悬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吸音材料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过渡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窗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蒙皮、2为阻尼层、3为矩形中空管材、4为封板、5为减震垫、6为吸音材料层、7车门、8为密封胶条、9为过渡接头、10为双层加厚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具体阐释。
如图1至8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适用于矿用自卸车的驾驶室,采用控制噪声源、被动消声、控制噪声传播路径等手段进行全面的减震降噪。
如图1中所示,驾驶室蒙皮1一般采用1.5~2.0mm厚钣金件。在外界环境噪声为100dB(A)左右时,1.5~2.0mm的薄板件极易被声能量穿透,其隔声量严重不足,且薄板件自身振动同样会产生二次噪声对驾驶室内部总的声压值提供一定贡献。结合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对驾驶室蒙皮1进行声学结构处理,在蒙皮1内侧设有阻尼层2,优选阻尼层2通过均匀喷涂3mm厚阻尼浆,或通过薄板件表面粘贴阻尼或橡胶材质物料制成,可以有效改善蒙皮低频振动模态, 降低其振动噪声,同时喷涂的阻尼浆或阻尼材料可提升蒙皮1隔声量,大大的降低外界噪声的穿透力。
如图3中所示,工程机械驾驶室骨架普遍采用高强度矩形中空管材3,矩形中空管材3的空腔同样会因为噪声在腔内的共振产生放大作用,从而成为一个新的噪声源。因此必须对矩形管材进行结构设计,本实施例对矩形中空管材3端口全部增加封板4进行焊接处理,使得矩形中空管材3空腔内部噪声尽可能少的向驾驶室内部传递。
如图4中所示,驾驶室悬置系统对隔振、自身振动衰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施例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设计,共计8个悬置安装位置、16只橡胶减震垫5,2只减震垫5构成一组。其中2组采用竖排纵向安装在驾驶室的前端,另2组采用横排横向安装在驾驶室尾端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提升驾驶室安装稳定性,提高驾驶室对不平路面冲击所造成振动的衰减能力,从而改善因驾驶室自身振动所产生的内部噪音。
如图5中所示,针对穿透到驾驶室内部的噪声及驾驶室自身振动所产生的二次噪声,本实施例采用新型声学包进行被动消声。即通过吸音材料层6进行吸音,将吸音材料层6一部分粘贴于阻尼浆形成的阻尼层2表面,一部分粘贴于驾驶室内饰件的内表面,从而构成一个吸音腔,并可消除间隙形成封闭腔。新型声学包的应用,在驾驶室内饰于蒙皮1间的空腔内形成有效的消音屏障,可极大衰减驾驶室空腔内的回响噪音。
如图6和7中所示,驾驶室左、右车门7采用2道密封设计结构,通过两道密封胶条8密封。驾驶室内线束、管路的过孔均采用过渡接头9设计,可有效改善驾驶室密封效果,降低驾驶室的声泄漏量。
如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驾驶室车窗玻璃采用双层加厚玻璃10。优选为采 用双层中空玻璃或双层夹胶玻璃,可以有效降低驾驶室玻璃的声泄漏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综合手段全面降低驾驶室的震动及噪音,技术手段平移性好,在可相同系列产品中迅速推广,且效果明显。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76135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76135A21申请号201410418419922申请日20140822B62D33/06200601B62D33/10200601B60R13/0820060171申请人三一矿机有限公司地址215300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发区澄湖路9999号18厂房72发明人王磊杨井银满军城曹志春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代理人朱俊跃54发明名称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属于机械制造领域,驾驶室包括骨架、车窗、车门7和蒙皮1,所述蒙皮1、车窗和车。

2、门7设于所述骨架上,所述蒙皮1采用厚度为1220MM的钣金件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包括阻尼层2,所述阻尼层2通过将阻尼材料均匀设于所述驾驶室内表面的蒙皮1和车门7上制成,所述阻尼层2的厚度为2040MM。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综合手段全面降低驾驶室的震动及噪音,技术手段平移性好,在可相同系列产品中迅速推广,且效果明显。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76135ACN104176135A1/1页21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适用于矿用自卸车的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包括。

3、骨架、车窗、车门7和蒙皮1,所述蒙皮1、车窗和车门7设于所述骨架上,所述蒙皮1采用厚度为1220MM的钣金件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包括阻尼层2,所述阻尼层2通过将阻尼材料均匀设于所述驾驶室内表面的蒙皮1和车门7上制成,所述阻尼层2的厚度为2040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的骨架包括矩形中空管材3和封板4,所述封板4设于所述矩形中空管材3的端口,所述封板4封闭住所述矩形中空管材3的端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上还设有悬置系统,所述悬置系统中包括减震垫5,所述减震垫5分布设于所述驾驶室的底端。4如权。

4、利要求3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5的数量包括4组,其中2组减震垫5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头部的位置,另2组减震垫5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尾部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2组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头部的位置的减震垫5沿所述驾驶室的纵向排列。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另2组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尾部的位置的减震垫5沿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排列。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的内表面还设有吸音材料层6,所述吸音材料层6贴覆于所述阻尼层2和/或驾驶室内饰件的表面。。

5、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的车门7与所述驾驶室的蒙皮1或骨架之间设有2道密封胶条8。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车窗采用双层加厚玻璃10。10一种矿用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权利要求书CN104176135A1/3页3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制造领域,涉及一种减震降噪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及矿用自卸车。背景技术0002非公路矿用自卸车主要应用于大型露天矿山,驾驶室内噪音主要来源于机外噪音、驾驶室自身振动噪声。驾驶室内噪声。

6、过大易造成驾驶员的驾驶疲劳、损伤驾驶员正常听力、影响驾驶舒适性。因此,需对矿用自行车驾驶室进行设计改进,有效改善矿车驾驶室内噪音水平,解决矿车驾驶室噪音问题。0003现有技术中矿用自卸车驾驶室对驾驶室密封设计、过孔处隔音降噪处理方式过于简单,且易于失效。驾驶室结构隔声量不足,声能量极易穿透,同时新型声学包设计应用未被引入到自卸车驾驶室设计开发中,驾驶室减震性能未被高度重视,因此国内矿用自卸车驾驶室内部噪音大都在8085分贝以上。0004其中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有00051驾驶室覆盖件隔声量不足,极易被穿透,造成驾驶室内噪音过大;00062驾驶室自身振动,尤其是覆盖件振动、矩形管材内部空腔轰鸣,将。

7、产生较大噪声能量;00073驾驶室内消音、隔音手段匮乏,大多数仅采用简单隔音海绵处理,消音效果有限;00084驾驶室自身密封设计不良,导致声泄漏严重;00095驾驶室前窗玻璃、车窗玻璃隔声量不足,易成为驾驶室内噪音居高不下的瓶颈。发明内容0010有鉴于此,本发明通过综合手段全面降低驾驶室的震动及噪音,技术手段平移性好,在可相同系列产品中迅速推广,且效果明显。0011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0012一方面,提供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适用于矿用自卸车的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包括骨架、车窗、车门和蒙皮,所述蒙皮、车窗和车门设于所述骨架上,所述蒙皮采用厚度为1220MM的钣金件制成,所述驾驶室减。

8、震降噪结构包括阻尼层,所述阻尼层通过将阻尼材料均匀设于所述驾驶室内表面的蒙皮和车门上制成,所述阻尼层的厚度为2040MM。0013优选的,所述驾驶室的骨架包括矩形中空管材和封板,所述封板设于所述矩形中空管材的端口,所述封板封闭住所述矩形中空管材的端口。0014优选的,所述驾驶室上还设有悬置系统,所述悬置系统中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分布设于所述驾驶室的底端。0015优选的,所述减震垫的数量包括4组,其中2组减震垫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头部的位置,另2组减震垫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尾部的位置。说明书CN104176135A2/3页40016优选的,所述2组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头。

9、部的位置的减震垫沿所述驾驶室的纵向排列。0017优选的,所述另2组设于所述驾驶室底端靠近驾驶室尾部的位置的减震垫沿所述驾驶室的横向排列。0018优选的,所述驾驶室的内表面还设有吸音材料层,所述吸音材料层贴覆于所述阻尼层和/或驾驶室内饰件的表面。0019优选的,所述驾驶室的车门与所述驾驶室的蒙皮或骨架之间设有2道密封胶条。0020优选的,所述驾驶室车窗采用双层夹胶加厚玻璃。0021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矿用自卸车,包括如上述的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002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有00231控制噪声源的技术手段平移性好,在可相同系列产品中迅速推广,且效果明显;00242声学包消声材料的选。

10、型较为广泛,可根据不同的机型进行不同的设计匹配达到更好的消声效果;00253驾驶室密封设计及中空玻璃的应用可以有效推广至其他对密封及降噪有严格要求的产品。附图说明0026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002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驾驶室结构示意图;002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阻尼层结构示意图;002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矩形中空管材结构示意图;0030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悬置系统结构示意图;0031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吸音材料层结构示意图;0032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门结构示意图;0033图。

11、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过渡接头结构示意图;0034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窗结构示意图。0035其中,1为蒙皮、2为阻尼层、3为矩形中空管材、4为封板、5为减震垫、6为吸音材料层、7车门、8为密封胶条、9为过渡接头、10为双层加厚玻璃。具体实施方式003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3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00。

12、3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具体阐释。说明书CN104176135A3/3页50039如图1至8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驾驶室减震降噪结构,适用于矿用自卸车的驾驶室,采用控制噪声源、被动消声、控制噪声传播路径等手段进行全面的减震降噪。0040如图1中所示,驾驶室蒙皮1一般采用1520MM厚钣金件。在外界环境噪声为100DBA左右时,1520MM的薄板件极易被声能量穿透,其隔声量严重不足,且薄板件自身振动同样会产生二次噪声对驾驶室内部总的声压值提供一定贡献。结合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对驾驶室蒙皮1进行声学结构处理,在蒙皮1内侧设有阻尼层2,优选阻尼层2通过均匀喷涂3MM厚阻尼浆,或通。

13、过薄板件表面粘贴阻尼或橡胶材质物料制成,可以有效改善蒙皮低频振动模态,降低其振动噪声,同时喷涂的阻尼浆或阻尼材料可提升蒙皮1隔声量,大大的降低外界噪声的穿透力。0041如图3中所示,工程机械驾驶室骨架普遍采用高强度矩形中空管材3,矩形中空管材3的空腔同样会因为噪声在腔内的共振产生放大作用,从而成为一个新的噪声源。因此必须对矩形管材进行结构设计,本实施例对矩形中空管材3端口全部增加封板4进行焊接处理,使得矩形中空管材3空腔内部噪声尽可能少的向驾驶室内部传递。0042如图4中所示,驾驶室悬置系统对隔振、自身振动衰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施例对驾驶室悬置系统进行设计,共计8个悬置安装位置、16只橡胶。

14、减震垫5,2只减震垫5构成一组。其中2组采用竖排纵向安装在驾驶室的前端,另2组采用横排横向安装在驾驶室尾端的结构形式,可以有效提升驾驶室安装稳定性,提高驾驶室对不平路面冲击所造成振动的衰减能力,从而改善因驾驶室自身振动所产生的内部噪音。0043如图5中所示,针对穿透到驾驶室内部的噪声及驾驶室自身振动所产生的二次噪声,本实施例采用新型声学包进行被动消声。即通过吸音材料层6进行吸音,将吸音材料层6一部分粘贴于阻尼浆形成的阻尼层2表面,一部分粘贴于驾驶室内饰件的内表面,从而构成一个吸音腔,并可消除间隙形成封闭腔。新型声学包的应用,在驾驶室内饰于蒙皮1间的空腔内形成有效的消音屏障,可极大衰减驾驶室空腔。

15、内的回响噪音。0044如图6和7中所示,驾驶室左、右车门7采用2道密封设计结构,通过两道密封胶条8密封。驾驶室内线束、管路的过孔均采用过渡接头9设计,可有效改善驾驶室密封效果,降低驾驶室的声泄漏量。0045如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驾驶室车窗玻璃采用双层加厚玻璃10。优选为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或双层夹胶玻璃,可以有效降低驾驶室玻璃的声泄漏量。0046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综合手段全面降低驾驶室的震动及噪音,技术手段平移性好,在可相同系列产品中迅速推广,且效果明显。0047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4176135A1/4页6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76135A2/4页7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76135A3/4页8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76135A4/4页9图8说明书附图CN10417613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