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042297.2
2008.08.29
CN101659385A
2010.03.03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66F 15/00公开日:20100303|||公开
B66F15/00
翁南翔
(请求不公开姓名)
201103上海市闵行区吴中路585弄12-203
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属机械动力类》该发明的基本原理是:甲乙两点的垂直距离和丙丁的垂直距离一致,但是3乙阻力臂的长度倍于3甲动力臂的长度(见附图6),所以,该非水平状扛杆的阻力臂运行的高度,就倍于动力臂的运行高度,从而实现省力省功的目的。
1: 11两对立杆,相向而立呈纵向排列;两个12立杆相向而立,3扛杆 固于两个1立杆中下部的2连杆上,其阻力臂的顶端呈垂直状时,紧贴于固于两 个1顶端的7的中央。 呈山字状的3甲动力臂的外侧的两竖外侧固有5重块,15甲压力板的尾端装 有轴承和3甲动力臂的1竖相连,15乙轴承滑块压于15甲之上。 两个11立杆相向而立,9连杆穿过10滑轮后,其两端分固于11顶端。12 立杆分立于15甲两侧,并位于11立杆的内侧。其顶端分别装有两组槽口相对连 接的13滑轮。8拉索一端固于7中央,另一端穿过10,再穿过两组13的中央后, 再固于8上,此时8的下部呈正三角型《见附图5》。 由此组成一有机的动力装置。 甲:非水平状扛杆的阻力臂长于动力臂。 乙:动力臂上装有5重块。
《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非水平状扛杆,组合型机械动力装置属机械动力类该发明的基本原理是:甲乙两点的垂直距离和丙丁的垂直距离一致,但是3乙阻力臂的长度倍于3甲动力臂的长度(见附图6),所以,该非水平状扛杆的阻力臂运行的高度,就倍于动力臂的运行高度,从而实现省力省功的目的。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