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烹饪设备.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460716.X (22)申请日 2015.06.29 A47J 27/00(2006.01) A47J 36/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陈晓慧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华镇龙 华大道 23 号 (72)发明人 陈晓慧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 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邓云鹏 (54) 实用新型名称 烹饪设备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包括机架、 若 干配菜装置、 若干配料装置, 以及设置于机架的加 热装置、 烹饪装置以及传动装置 ; 烹饪装置设置。
2、 容器与烹饪器, 容器设置于烹饪器上, 配料装置包 括若干配料部、 若干出料口、 第二传送部以及送料 部, 传动装置包括第二本体 ; 第二本体开设有若 干第三容置槽和若干第四容置槽 ; 出料口设置于 配料部与第二传送部之间, 每一配料部对应设置 一出料口。上述烹饪设备, 通过将配菜装置、 配料 装置设置在传动装置上, 并且传动装置用于将各 配菜装置、 各配料装置输送到烹饪装置上方, 实现 了快速配料的效果, 同时, 提高了散热效果且便于 组装烹饪设备的目的, 并且, 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 进行烹饪。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
3、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 CN 205433270 U 2016.08.10 CN 205433270 U 1.一种烹饪设备, 包括机架、 若干配菜装置、 若干配料装置, 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加 热装置、 烹饪装置以及传动装置; 各所述配菜装置、 各所述配料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装 置上, 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分别将各所述配菜装置、 各所述配料装置输送到所述烹饪装置上 方; 所述烹饪装置设置容器与烹饪器, 所述容器设置于所述烹饪器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菜装置包括第一传送部,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本体, 所述第一传送部设置于 所述第一本体上, 所述第一本体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 所述配菜。
4、部设置于所述 第一容置槽, 所述第一传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 所述配料装置包括若干配料部、 若干出料口、 第二传送部以及送料部, 所述传动装置包 括第二本体, 各所述配料部、 各所述出料口、 所述第二传送部以及所述送料部顺序设置于所 述第二本体上; 所述第二本体开设有若干第三容置槽和若干第四容置槽, 每一所述配料部设置于一对 应的所述第三容置槽, 所述第二传送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容置槽; 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配料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之间, 每一所述配料部对应设置一所 述出料口; 各所述配料部、 所述出料口、 所述第二传送部以及所述送料部对称设置于所述配菜装 置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
5、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料部的数量为三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三个所述配料部成一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配料部的底 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口靠近所述第二传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口的数量为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三个所述出料口成一排 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料口与所述配料部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设备, 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出料口。
6、对应一所述配料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33270 U 2 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 特别是涉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健康饮食是一种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 传统的煮菜做饭的做法是用对购买 回来的食物清洗加工后, 放入炒锅或者煮锅进行烹饪, 其中的过程还需要用户进行菜式的 搭配, 并进行不同口味不同风格的调味。 0003 当用户需要烹饪较多菜式或者需要进行不同口味的调料时, 用户需要反复地进行 菜式的搭配以及对放进锅里的菜品进行调味, 显然, 会降低烹饪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 有必要针对如何快速配料、。
7、 如何提高散热效果、 如何便于组装、 如何方便 快捷地进行烹饪的问题, 提供一种烹饪设备。 0005 一种烹饪设备, 包括机架、 若干配菜装置、 若干配料装置, 以及设置于所述机架的 加热装置、 烹饪装置以及传动装置; 各所述配菜装置、 各所述配料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 装置上, 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分别将各所述配菜装置、 各所述配料装置输送到所述烹饪装置 上方; 所述烹饪装置设置容器与烹饪器, 所述容器设置于所述烹饪器上, 所述配料装置包括 若干配料部、 若干出料口、 第二传送部以及送料部,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二本体, 各所述配 料部、 各所述出料口、 所述第二传送部以及所述送料部顺序设置于所述。
8、第二本体上; 所述第 二本体开设有若干第三容置槽和若干第四容置槽, 每一所述配料部设置于一对应的所述第 三容置槽, 所述第二传送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容置槽; 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配料部与所述 第二传送部之间, 每一所述配料部对应设置一所述出料口。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各所述配料部、 所述出料口、 所述第二传送部以及所述送料 部对称设置于所述配菜装置的一侧。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配料部的数量为三个。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三个所述配料部成一排设置。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配料部的底部。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出料口靠近。
9、所述第二传送部。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出料口的数量为三个。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三个所述出料口成一排设置。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出料口与所述配料部对应设置。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一所述出料口对应一所述配料部。 0015 上述烹饪设备, 通过将配菜装置、 配料装置设置在传动装置上, 并且传动装置用于 将各配菜装置、 各配料装置输送到烹饪装置上方, 实现了快速配料的效果, 同时, 提高了散 热效果且便于组装烹饪设备的目的, 并且, 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烹饪。 说 明 书 1/8 页 3 CN 205433270 U 3 附图说明 0016 。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烹饪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配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配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图5所示加热装置的线盘本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实用新型。 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 本领域 技术人员。
11、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 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3 需要说明的是, 当元件被称为 “固定于” 、“设置于”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直接在另一 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 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元件, 它可以是 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垂直的” 、“水平 的” 、“左” 、“右”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4 例如, 请参阅图1和图2, 一种烹饪设备10, 其包括机架100、 若干配菜装置200、 若干 配料装置300, 以及设置于所。
12、述机架100的加热装置400、 烹饪装置500以及传动装置600; 各 所述配菜装置、 各所述配料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传动装置上, 所述传动装置用于分别将各 所述配菜装置、 各所述配料装置输送到所述烹饪装置上方。 0025 又如, 请参阅图1和图2, 烹饪设备10包括机架100、 若干配菜装置200、 若干配料装 置300、 加热装置400、 烹饪装置500、 传动装置600以及单片机。 加热装置400、 烹饪装置500以 及传动装置600设置于机架100上, 例如, 传动装置600设置有二个, 分别设置在烹饪装置500 上方对称的两侧, 并且两个传动装置600与烹饪装置500呈倒 “品” 字型。
13、结构, 烹饪装置位于 下方, 两个传动装置并排设置于上方。 各配菜装置200、 各配料装置300分别设置在传动装置 600上, 传动装置600用于分别将各配菜装置200、 各配料装置300输送到烹饪装置500上方, 例如, 单片机单独设置于机架100远离加热装置400、 烹饪装置500以及传动装置600的一侧, 用于输入或者输出指令, 统一协调控制整个烹饪设备10的运行与停止。 0026 例如, 机架100为框架结构, 采用铝合金、 钢铁或者硬质木质材料制成。 为了防止机 架100在厨房的潮湿或者油腻的环境下形容产生腐蚀, 机架100还在其外表面涂上有防腐蚀 化学涂料, 或者采用镀金等防腐手段。
14、。 可以理解, 机架100用于支承加热装置400、 烹饪装置 500以及传动装置600, 为支承加热装置400、 烹饪装置500以及传动装置600等提供可操作的 稳定平台。 例如, 机架100采用上部、 中部、 下部顺序叠加设置的框架结构, 即, 下部用于放置 加热装置400, 中部用于适配烹饪装置500, 上部用于为烹饪装置500形成保护罩, 防止一些 异物落入烹饪装置500。 为了方便独立使用烹饪设备10, 例如, 可以在机架100的下部的背离 上部和中部的一侧设置一支撑架, 用于支撑整个机架100, 使得使用烹饪设备10的时候不受 说 明 书 2/8 页 4 CN 205433270 U。
15、 4 场地的限制。 0027 请参阅图3, 配菜装置200包括配菜部210、 出菜口220、 第一传送部230和送菜部 240, 配菜部210、 出菜口220、 第一传送部230、 送菜部240按预设规定的分布要求设置于传动 装置600上。 例如, 配菜部210、 出菜口220、 第一传送部230、 送菜部240顺序设置于传动装置 600上。 例如,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本体。 例如, 所述配菜部、 所述出菜口、 所述第一传送部 及所述送菜部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上。 例如, 所述第一本体开设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 容置槽。 例如, 所述配菜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 例如, 所述第一传送部设置于所。
16、述第二 容置槽。 例如, 所述出菜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之间。 例如, 所述出菜 口连通所述配菜部与所述第一传送部。 例如, 配菜部210开设有半球形凹部。 例如, 配菜部 210包括具有一定容积的球形凹部, 各菜式收容于球形凹部的配菜部210。 为了方便将较长 的菜切割短, 例如, 配菜部210还设置有切割刀以及控制切割刀开启或者关断的切割刀控制 器。 出菜口220开设于配菜部210靠近第一传送部230的一端, 用于将容置于配菜部210内的 菜传输送入第一传送部230, 优选的, 为了将配菜部210内的菜移出配菜部210, 出菜口220还 设置有延伸至配菜部210内部的收集臂。
17、以及收集臂动力装置, 其中, 收集臂以及收集臂动力 装置共同或同步受控于切割刀控制器, 收集臂设置有与配菜部210内部适配的弧形状爪子。 例如, 所述弧形状爪子设置弧形连接部以及分别与所述弧形连接部相连接的弧形接触部; 又如, 所述弧形接触部中的弧形的弧度与所述弧形连接部中的弧形的弧度相异设置。 这样, 通过弧形状爪子可以将配菜部210内部的菜全部清理至出菜口220并进一步送入第一传送 部230。 切割刀控制器以及收集臂动力装置通过信号导电线连接于单片机。 0028 例如, 第一传送部230包括传送带以及为传送带提供动力的传送带动力装置。 例 如, 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第一容置腔, 所述传送带动力。
18、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 例如, 所述传送带设置于所述出菜口及所述送菜部之间的区域。 第一传送部230设置于出菜口220 下方, 用于将来自出菜口220的菜式传送至送菜部240。 为了智能的方便将自出菜口220的菜 式传送至送菜部240, 例如, 传送带还设置有重力感应器。 例如, 重力感应器为重力传感器。 例如, 所述传送带还设置有重力感应器, 所述重力感应器与所述传送带动力装置连接。 例 如, 所述重力感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一传送部的朝向所述出菜口的一侧。 当菜式进入第一传 送部230后, 重力感应器感受到重力后, 根据压力效应原理, 将重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并将 信号通过设置在传送带以。
19、及传送带动力装置之间的导电线传递至传送带动力装置, 传送带 动力装置接受到信号后加快传送带的移动速度, 这样, 通过传送带动力装置设置预设参数, 即可对在需要送菜的时候增加传送带动力装置的功率, 在不需要送菜的时候降低传送带动 力装置的功率, 以达到智能调节送菜的作用, 节约电能。 0029 例如, 送菜部240设置于第一传送部230远离出菜口220的靠近烹饪装置500的传动 装置600上, 用于配合传动装置600将来自第一传送部230的菜式倒入烹饪装置500。 0030 请参阅图4, 配料装置300包括若干配料部310、 若干出料口320、 第二传送部330以 及送料部340, 各配料部31。
20、0、 出料口320、 第二传送部330以及送料部340按预设规定的分布 要求设置于传动装置600上。 例如,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二本体, 各所述配料部、 所述出料 口、 所述第二传送部以及所述送料部顺序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上。 例如, 所述第二本体开设 有若干第三容置槽和若干第四容置槽, 所述配料部设置于所述第三容置槽, 所述第二传送 部设置于所述第四容置槽, 一所述配料部对应设置于一所述第三容置槽; 所述出料口设置 说 明 书 3/8 页 5 CN 205433270 U 5 于所述配料部与所述第二传送部之间, 一所述配料部对应设置一所述出料口。 例如, 各所述 配料部、 所述出料口、 所述第。
21、二传送部以及所述送料部设置于所述传动装置上。 例如, 各配 料部310、 出料口320、 第二传送部330以及送料部340对称设置于配菜装置200的一侧, 使得 配菜操作与配料操作互不冲突, 即配菜装置200和配料装置300协调一致地协助进行烹饪。 例如, 配料部310成一排设置有三个, 分别装入油、 盐和酱料, 又如, 配料部310可能根据日常 的需要自由增加数量, 实际烹饪过程中, 不需要用到的配料部310可以不开启使用。 本实施 例中, 只根据日常中经常用到的油、 盐和酱料等成一字型排列设置在靠近第二传送部330的 上方。 0031 例如, 出料口320开设于配料部310底部靠近第二传送。
22、部330的一侧。 例如, 根据配 料部310的数量为三个, 对应地设置有三个出料口320。 例如, 至少一配料装置300设置定额 输出部, 用于每次输出一定额度的配料。 例如, 定额输出部为定容输出部。 为了根据不同的 烹饪要求以及不同口感的需要, 出料口320还设置有开启或者关断出料口320的出料阀门以 及出料阀门控制器, 以控制出料口320的输入量。 进一步的, 出料阀门控制器与单片机电连 接, 接受单片机对各出料阀门的指令控制, 使得各出料口320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 开启以及开启的时间, 以控制出料口320的输入量, 进而适配烹饪要求与不同口感。 0032 例如, 第二传送部33。
23、0包括传送带以及为传送带提供动力的传送带动力装置。 例 如, 所述第二本体具有第二容置腔, 所述传送带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中。 例如, 第二传送部330设置于出料口320下方, 用于将来自出料口320的菜式传送至送菜部240。 为 了避免将来自不同出料口320的酱料混合并同路输送到烹饪装置500, 例如, 第二传送部330 根据出料口320的数量设置有若干导料槽, 例如, 当开设有三个出料口320时, 对应的设置有 三个导料槽, 这样, 可以将单一的酱料输送至烹饪装置500, 避免了当仅需要某一酱料时, 由 于之前的混合使用, 导致仅输送某一酱料时也混入了其它酱料, 进而烹饪出与预设口。
24、味不 同的食物。 又如, 由于部分酱料, 例如, 油、 生抽等, 是可流动性较大的液体, 为了节约电能, 例如, 将第二传送部330成一角度倾斜设置在传动装置600上, 第二传送部330靠近烹饪装置 500的一端为倾斜的底端, 例如, 第二传送部330成30度角倾斜设置在传动装置600上, 这样, 当烹饪时需要使用到可流动性较大的液体酱料时, 不需要开启传送带动力装置也可以将酱 料送入烹饪装置500以供烹饪, 此时, 只需要开启出料口320即可, 方便快捷且节能环保。 0033 例如, 送料部340设置于第二传送部330远离出料口320的靠近烹饪装置500的传动 装置600上, 用于配合传动装。
25、置600将来自第二传送部330的酱料输送至烹饪装置500。 0034 请参阅图5, 加热装置400包括微晶面板410、 炉框420以及线盘本部430, 微晶面板 410、 炉框420以及线盘本部430一同组装成加热装置400。 加热装置400采用将电能转化为热 能的电磁感应原理, 以达到加热烹饪装置500的功能。 在其它实施例中, 加热装置400还可以 通过接入可燃气并提供点火以及燃烧平台等模块实现明火加热烹饪装置500的功能。 0035 例如, 微晶面板410在材料的选择上采用黑晶玻璃面板, 或者钢化丝印玻璃板, 这 样, 在支承烹饪装置500的同时也可以传导来自烹饪装置500的热量, 同时。
26、, 线盘本部430发 出的磁场可以完全透过微晶面板410, 不损耗电磁场能量。 例如, 微晶面板410制成长方形或 者圆形等形状, 其面积大小适配烹饪装置500, 即微晶面板410面积大小大约在30-50cm之 间, 例如, 微晶面板410面积大小为35cm。 微晶面板410厚度在2.0-4.0cm, 例如, 微晶面板410 厚度为3cm。 说 明 书 4/8 页 6 CN 205433270 U 6 0036 由于在烹饪过程中, 烹饪装置500产生的热量会直接传导至与之接触的微晶面板 410, 故, 为了防止烹饪装置500产生的热量溢出至微晶面板410, 例如, 微晶面板410的朝向 烹饪装。
27、置500的一侧面设置有隔热涂料, 例如, 隔热涂料为隔绝传导型涂料, 这样, 利用隔绝 传导型涂料的热传导率极低、 使热能传导几乎隔绝、 将温差环境隔离等特点, 使得烹饪装置 500产生的热量除了空气散热等外可以充分地利用在烹饪上, 提高电能的转化利用效率。 0037 例如, 炉框420包括微晶面板槽421、 风扇安装位422和控制面板槽423, 微晶面板槽 421、 风扇安装位422和控制面板槽423一体成型。 为了配合微晶面板410的安装, 微晶面板槽 421适配微晶面板410的形状, 且其截面积略大于微晶面板410的截面积, 即, 在微晶面板槽 421的四周还留有至少1mm的空间以供安装。
28、微晶面板410。 为了支承安装微晶面板410, 微晶 面板槽421相向的内侧壁设置有阶梯位424, 阶梯位424的竖起面的高度适配微晶面板410的 厚度, 大约在2.0-4.0cm之间, 例如, 阶梯位424的高度为3mm。 阶梯位424的横向面的宽度至 少凸出于阶梯位424的竖起面1cm。 例如, 阶梯位424的横向面的宽度为1.5cm, 使得阶梯位 424可以提供较大的支承面以嵌入微晶面板410。 这样, 在安装微晶面板410至微晶面板槽 421时, 预先在阶梯位424涂装胶粘料, 然后将将微晶面板410嵌入微晶面板槽421即可, 例 如, 利用压胶的工艺将微晶面板410嵌入微晶面板槽42。
29、1, 组装方便快捷。 0038 例如, 风扇安装位422用于将散热用的风扇安装在背向微晶面板410的炉框420的 一侧, 即风扇朝向线盘本部430, 这样, 在风扇工作时, 冷风从微晶面板410吹向线盘本部 430, 以驱散线盘本部430的热量。 控制面板槽423用于安装指示灯以及控制按键, 以设置参 数的形式控制线盘本部430的工作状态。 下面结合图6详细说明风扇结合线盘本部430为线 盘本部430散热的结构及功能。 0039 请参阅图6, 线盘本部430包括线盘壳体430a、 线盘430b、 电路板430c、 上风扇430d、 下风扇430e、 上迂回部430f、 下迂回部430g、 入风。
30、口430h、 通风槽430i、 上风室430j、 通风孔 430k、 中风室430l、 下风室430m、 导电线430n、 安装柱430p、 至少二个固定部430q以及出风口 430s。 例如, 所述线盘本部包括二个所述固定部, 其分别设置于靠近所述线盘壳体顶部与底 部的位置。 所述上风室、 所述中风室及所述下风室彼此连通。 0040 例如, 线盘430b、 电路板430c、 上风扇430d、 下风扇430e、 上迂回部430f、 下迂回部 430g、 导电线430n、 通风槽430i、 安装柱430p、 固定部430q设置于所述线盘壳体430a内部。 例 如, 靠近线盘壳体430a的项部的固。
31、定部430q与线盘壳体430a的项部形成所述上风室430j。 例如, 靠近线盘壳体430a的底部的固定部430q与线盘壳体430a的底部形成所述下风室 430m。 例如, 靠近线盘壳体430a的底部的固定部430q与安装柱430p之间形成所述中风室 430l。 0041 例如, 线盘壳体430a的外形适配炉框420, 其朝向炉框420的一侧还设置有若干炉 框安装位, 用于将炉框420安装组合至线盘壳体430a。 例如, 线盘壳体430a的外形为方形的 中空框架体, 采用硬质塑料制成, 线盘壳体430a中空的内部在竖直方向由上到下, 分别被两 块固定部430q分隔设置成三个风室: 上风室430j。
32、、 中风室430l、 下风室430m, 其中, 上风室 430j通过通风孔430k连通中风室430l, 下风室430m通过下风扇430e连通中风室430l, 这样, 上风室430j、 中风室430l和下风室430m相互连通透气后可以将线盘本部430的热量通过风 冷形式带出线盘本部430外环境。 0042 为了控制冷风从上风室430j进入并经过中风室430l带走热量后从下风室430m流 说 明 书 5/8 页 7 CN 205433270 U 7 出, 例如, 入风口430h、 通风槽430i、 上风扇430d和上迂回部430f等设置于上风室430j。 例 如, 入风口430h开设于上风室430。
33、j一侧壁, 沿着入风口430h周缘还延伸设置有阵列排布的 若干栅格, 用于防止蟑螂蚊虫等进入。 对应地, 上风扇430d设置于相对入风口430h的上风室 430j另一侧壁上, 并且, 上风扇430d与入风口430h之间还通过塑料板形成通风槽430i, 即, 通风槽430i连通入风口430h, 并且, 通风槽430i密封设置, 其仅与上风扇430d和入风口430h 连通。 这样, 在上风扇430d工作时, 通风槽430i位于上风扇430d与入风口430h两侧的压强不 均等, 并且, 通风槽430i位于上风扇430d侧的压强小于通风槽430i位于入风口430h侧的压 强, 使得入风口430h可以不。
34、断地为上风扇430d送入冷风以供散热。 为了便于迅速流向通风 孔430k, 例如, 上风室430j的靠近上风扇430d一侧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上迂回部430f, 上迂 回部430f为半球形或者圆弧形凹槽, 并且, 半球形或者圆弧形凹槽内部表面光滑以减少摩 擦生热, 其半球形或者圆弧形的开口朝向通风孔430k, 使得上风扇430d工作时, 冷风吹向上 迂回部430f时, 理论上可无损或减少损失, 折回至通风孔430k, 并流向中风室430l。 0043 例如, 冷风进入上风室430j后经过通风孔430k后进入中风室430l。 线盘壳体430a 内部的位于上风室430j的下侧的两个固定部430q形成。
35、中风室430l, 并且, 线盘430b安装于 靠近上风室430j的一侧的固定部430q上, 线盘430b还通过导电线430n与电路板430c电连 接, 并且, 电路板430c还通过安装柱430p安装固定于远离上风室430j的固定部430q。 为了加 强线盘430b的散热效果, 线盘430b采用耐高温铜线, 例如, 耐高温铜线的线盘430b的加工绕 线形式有疏绕以及密绕, 其结构有中空双环、 双层和单层盘等。 优选的, 采用双层铝的聚能 高效线盘430b, 例如, 采用19股、 24圈的或者高频的21股、 24圈或者高频的40股、 23圈等双层 结构的线盘430b, 以提升线盘430b的能源效率。
36、, 并利用铝的优越的导电性能, 进一步地提升 散热效率。 0044 为了提升线盘本部430的安全性能, 电路板430c还设置有熔断器, 例如, 熔断器包 括保险丝, 例如, 熔断器安装在电源输入端, 使得当电路板430c的电流异常时, 例如, 电压升 高或者电流过载时, 熔断器自身熔断切断电源与电路板430c的电连接, 以保证电路安全运 行。 例如, 电路板430c还设置有安全开关, 例如, 安全开关包括两种热胀冷缩系数不一样的 金属片压在一起制成的双金属片, 例如, 在双金属片的形变的作用范围内设置有电源按键 开关, 在双金属片受热发生形变时双金属片作用在电源按键开关, 即当电路板430c因。
37、散热 不良导致温度过高时, 安全开关可以断开电源, 以保证电路安全运行。 0045 例如, 中风室430l产生的热量在风流压强差的作用下从中风室430l经过下风扇 430e进入下风室430m。 即, 下风扇430e工作时, 中风室430l与下风室430m产生压强差, 在压 强差的作用下, 中风室430l的风流向下风室430m。 可以理解, 下风室430m由中风室430l底部 的固定部430q和线盘本部430的底部构成。 中风室430l的风流进入下风室430m后, 在下迂回 部430g的作用下流向出风口430s, 最终, 带差热量的风流经由出风口430s排出线盘本部 430。 0046 为使得整。
38、个烹饪设备10在使用上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 例如, 加热装置400设置在 机架100的下部, 与机架100的下部一体成型, 或者说, 机架100的下部构成加热装置400的框 架支承部分, 例如, 机架100的下部所在的平面即可放置烹饪装置500, 同时, 在开启加热装 置400的情况下, 可以加热烹饪装置500, 从而达到烹饪食物的作用。 0047 为了方便用户对食物进行烹饪, 烹饪装置500设置有容器与烹饪器。 例如, 所述容 说 明 书 6/8 页 8 CN 205433270 U 8 器设置于所述烹饪器上。 例如, 烹饪器还设置震动部, 用于上下震动容器。 例如, 震动部设置 环形弹性件。
39、及其震动控制器。 例如, 烹饪器还设置摇晃部, 用于左右摇晃容器。 例如, 摇晃部 设置一对摇晃弹性臂及其摇晃控制器。 例如, 容器内部凸起设置若干凸部, 用于搅拌容器内 部的食物。 例如, 容器磁悬浮设置在机架100上, 以方便用户进行烹饪。 这样, 在震动部和摇 晃部的作用下, 用户在烹饪过程的只需进行适当的监控而不用对烹饪装置500进行用力震 动或者摇晃, 特别适合大火爆炒食物时需要反复震动或者摇晃烹饪装置500, 结构简单实 用, 省心省力。 0048 为方便用户对食物进行烹饪前的搅拌, 例如, 烹饪装置500设置第一安装部与第二 安装部, 搅拌部位于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 且搅。
40、拌部、 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一 体设置。 例如, 烹饪装置500设置第一安装位与第二安装位, 第一安装部转动设置于第一安 装位, 第二安装部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位。 这样, 用户在烹饪前可以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搅 拌, 以使食物在烹饪过程受热或者受到均匀的调料。 0049 例如, 传动装置600设置传动轨; 传动轨设置若干第一安装座以及若干第二安装 座; 每一配菜装置200设置于对应的一个第一安装座; 每一配料装置300设置于对应的一个 第二安装座; 烹饪装置500设置有搅拌部。 例如, 搅拌部设置铲形区。 例如, 配菜装置200转动 设置于第一安装座, 用于受控时转动以倾倒其上的配菜。 例如, 。
41、每一第一安装座设置一转动 控制器, 用于控制其上配菜装置200转动。 0050 为了进一步的方便用户对食物进行搅拌, 例如, 第一安装部的转动轴与第二安装 部的转动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第一安装部的转动轴与第二安装部的转动轴两者受控同时转 动, 或者其一受控转动, 带动另一同步转动; 例如, 烹饪装置500设置搅拌控制器, 用于控制 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同时转动, 以旋转搅拌部。 又如, 烹饪装置500设置搅拌控制器, 用 于控制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其一转动, 另一受力同步转动, 以旋转搅拌部。 这样, 由搅 拌控制器控制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 在精准地对食物进行搅拌的同时, 也方便用户掌。
42、 握对食物进行搅拌的程度。 0051 为了方便安装搅拌部并在需要使用搅拌部方便取出, 例如, 烹饪装置500的周缘设 置环形滑轨, 搅拌部设置第一安装端, 其滑动设置于环形滑轨。 例如, 搅拌部还设置第二安 装端, 其滑动设置于环形滑轨。 例如, 第一安装端与第二安装端设置于一穿过环形滑轨的圆 心的直线上。 这样, 搅拌部可以自由的在环形滑轨在移动, 方便用户对搅拌部的使用与收 纳。 0052 例如,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三本体。 例如, 传动装置600设置传动轨, 所述传动轨设 置于所述第三本体。 例如, 传动轨设置若干第一安装座以及若干第二安装座; 每一配菜装置 200设置于对应的一个第一安。
43、装座; 每一配料装置300设置于对应的一个第二安装座。 例如, 第二安装座设置至少一安装环, 配料装置300倒置穿过安装环。 例如, 第二安装座设置两个 安装环。 例如, 安装环具有环形横截面以及楔形纵截面。 例如, 楔形纵截面为直角梯形。 例 如, 直角梯形的直角远离配料装置300。 0053 为了方便配菜和配料, 例如, 传动装置600设置升降架, 各配菜装置200、 各配料装 置300分别设置在升降架上。 例如, 升降架设置传动轨, 各配菜装置200、 各配料装置300分别 设置在传动轨上。 例如, 升降架设置往复式升降机, 用于进行升降后返回预定位置。 例如, 升 降架设置升降控制按键。
44、, 其连接往复式升降机, 用于控制往复式升降机进行一次升降。 这 说 明 书 7/8 页 9 CN 205433270 U 9 样, 在升降架的作用下, 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电控或者手动调料, 并且实现自动配菜与 配料。 005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 为使描述简洁, 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 然而, 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8/8 页 10 CN 205433270 U 10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11 CN 205433270 U 1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12 CN 205433270 U 1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3 CN 205433270 U 13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4 CN 205433270 U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