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行间套种蕨菜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油茶行间套种蕨菜的栽培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066018.5 (22)申请日 2017.02.06 (71)申请人 德兴市华继山珍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 334200 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绕二镇 重溪村童家坞 (72)发明人 华忠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6 代理人 戴翔 (51)Int.Cl. A01G 1/00(2006.01) A01G 17/00(2006.01) A01G 7/0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油茶行间套种蕨菜的栽培方法 (57)摘要 。
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行间套种蕨菜的栽 培方法, 包括林地选择、 林地整理、 移栽套种工 序。 本发明的通过在油茶林地套种蕨菜, 改善了 立地环境, 提高蕨菜采摘质量, 并延长了蕨菜生 长周期, 同时有效地防止杂草的生长, 并减少虫 害侵蚀油茶, 保护了油茶的生长, 降低了成本投 入, 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保护了水土环境, 增加了 油茶和蕨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及提高了油茶和蕨 菜的生态效益。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CN 106900317 A 2017.06.30 CN 106900317 A 1.一种油茶行间套种蕨菜的栽培方法, 包括林地选择、 林地整理、 移栽套种工序, 其特 征在于: (。
3、1)、 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在530度之间, 丘陵地带作为套种林地; (2)、 林地整理: 将套种进行深翻, 并培入农家肥或草木灰改良土壤; (3)、 移栽套种: 挖直径为35cm, 深40cm穴用于油茶定植, 定植穴间距为11.2m, 于25 月将油茶起苗后, 先将种苗根部浸于含生根剂的稀泥中35min, 然后将种苗种植于穴内, 并覆盖种植土, 油茶植株间套种蕨菜, 两种植物的种植同期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坡度优选为51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农家肥用量为100400kg/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
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草木灰用量为200300kg/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种植土由黄泥土、 腐熟鸡粪、 腐 殖质、 草木灰按3050: 2030: 2030: 1020的比例混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将油茶和蕨菜进行套种栽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套种蕨菜的株行距为510c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900317 A 2 一种油茶行间套种蕨菜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套种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油茶行间套种蕨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
5、2 蕨菜为凤尾科植物, 多年生草本, 俗名龙爪菜、 山凤尾、 拳芽。 蕨菜广布全球, 以热 带、 亚热带和温带分布最多, 水生或陆生, 大多数生长在林中、 山野等阴凉潮湿的环境里。 蕨 菜嫩茎可以炒食,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富含氨基酸、 多种维生素、 微量元素, 还包括蕨菜、 蕨 甙、 甾醇等特有的营养成分, 被称为 “山菜之王” , 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 目前, 国内蕨菜食 用量很大, 出口需要量也逐渐增长。 因而人工栽培蕨菜,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蕨 菜生长喜阴凉潮湿的环境, 在光照条件下, 其嫩茎易纤维化, 影响蕨菜品质, 食用价值降低, 在气候温和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下。
6、的蕨菜采摘期仅极限于3-4月份, 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若要 较长周期的获得优质蕨菜, 需架设遮阳网来满足其生长需要。 传统的搭棚遮阴等技术手段 尽管有效, 但无疑提高了蕨菜的种植成本, 降低了经济效益。 0003 油茶是我国南方主要木本油料树种, 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源树种之一。 油茶 果实榨取的茶油是一种纯天然绿色保健食用油, 风味佳、 油质好、 营养价值高, 经常食用可 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被称为 “油中之王” 。 近年来, 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 展, 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和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战略举措, 因此 发展油茶种植具有广阔的前景。 0004 由于南。
7、方种植油茶的山地低山丘陵土壤以红壤、 赤红壤或黄红壤为主, 表土层较 薄, 有机质的含量, 土壤通常紧实粘重, 易板结, 通气通水条件不良, 肥力差, 而且风化和淋 溶作用强, 保肥能力弱; 此外, 土壤粘化作用普遍存在, 土壤容重大, 孔隙度小, 团粒结构差, 干旱时容易板结, 下雨水土流失严重, 致使油茶产量低、 经济效益差。 在传统的油茶种植管 理中, 常采用松土, 大量培施有机肥等手段来改善土壤, 这无疑增加了人工及成本投入, 影 响了油茶的种植效益, 而且传统的油茶种植方法中, 油茶容易受病虫害侵扰, 施用农药容易 造成农残超标, 严重影响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
8、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通过提供一种油茶行间套种蕨菜的栽培 方法, 以达到改善立地环境, 实现提高蕨菜、 油茶产量及品质, 降低成本投入, 增加经济效益 的目的。 0006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林地选择、 林地整理、 移栽套种工序, 具体包括: 0007 (1)、 林地选择: 选择坡度在530度之间, 丘陵地带作为套种林地; 0008 (2)、 林地整理: 将套种进行深翻, 并培入农家肥和草木灰改良土壤; 0009 (3)、 移栽套种: 挖直径为35cm, 深40cm穴用于油茶定植, 定植穴间距为11.2m, 于 25月将油茶起苗后, 先将种苗根部浸于含生根剂的稀泥中35min, 然后将。
9、种苗种植于穴 内, 并覆盖种植土, 油茶植株间套种蕨菜, 两种植物的种植同期进行。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106900317 A 3 0010 所述的林地坡度优选为515度为宜。 0011 所述的农家肥用量为100400kg/亩。 0012 所述的草木灰用量为200300kg/亩。 0013 所述的种植土由黄泥土、 腐熟鸡粪、 腐殖质、 草木灰按3050: 2030: 2030: 10 20的比例混合而成。 0014 所述的套种蕨菜的株行距为510cm。 0015 试验证明: 按照本发明的套种栽培方法, 套种的油茶能为蕨菜遮阴, 抵挡阳光的灼 晒, 提高蕨菜采摘质量, 并延长了蕨菜。
10、生长周期, 食用的蕨菜采摘时间一般在3月12日到4月 15日, 到油茶套种蕨菜后采摘时间可以延长到5月20日, 甚至到6月中旬, 而且蕨菜鲜嫩, 口 感上佳。 而油茶地套种的蕨菜, 可有效地防止杂草的生长, 并减少虫害侵蚀油茶, 有效地保 护了油茶的生长, 并降低人工除草成本; 同时蕨菜秋天干枯后, 枯叶落入林地腐烂后可增加 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改善土壤环境, 为油茶提供养分, 减少了油茶肥料的投入, 降低了油茶 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油茶行间套种蕨菜示意图。 0017 图中标号: 1为油茶, 2为套种的蕨菜。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
11、的说明, 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改进, 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9 实施例1 0020 本实施例于2014年在江西省德兴市绕二镇重溪村坡地实施, 该坡地坡度约25度。 0021 对该油茶林农事操作如下: 0022 1、 林地整理: 按150kg/亩农家肥培入林地, 进行深翻; 0023 2、 移栽套种: 于3月下旬, 在深翻林地上挖好直径为35cm, 深40cm的种植穴, 每穴间 距1.2m, 将起挖好的油茶苗浸于含生根剂的稀泥中3min后, 定植于穴中, 覆盖由黄泥土、 腐 熟鸡粪、 腐殖质、 草木灰按50: 20: 20: 10的比例混合而。
12、成种植土, 油茶栽种完成后, 按株行距 1010cm套种入蕨菜, 待套种结束后, 喷水定根。 蕨菜的采收由次年3月上旬开始, 至6月中 旬结束, 采摘周期达约3个半月。 油茶长势良好, 无病虫害发生。 0024 实施例2 0025 本实施例于2015年在江西省玉山市怀玉乡坡地实施, 该坡地坡度约10度。 0026 对该油茶林农事操作如下: 0027 1、 林地整理: 按300kg/亩草木灰培入林地, 进行深翻; 0028 2、 移栽套种: 于4月中旬, 在深翻林地上挖好直径为35cm, 深40cm的种植穴, 每穴间 距1.2m, 将起挖好的油茶苗浸于含生根剂的稀泥中5min后, 定植于穴中, 覆盖由黄泥土、 腐 熟鸡粪、 腐殖质、 草木灰按30: 25: 25: 20的比例混合而成种植土, 油茶栽种完成后, 按株行距 55cm套种入蕨菜, 待套种结束后, 喷水定根。 蕨菜的采收有次年3月中旬开始, 至6月中旬 结束, 采摘周期达3个月。 油茶长势良好, 无病虫害发生。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106900317 A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