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254241.4 (22)申请日 2013.06.21 (73)专利权人 首伯农(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 1703 (72)发明人 姜晓环 吕佳乐 董杰 乔岩 王伟青 王伯明 (51)Int.Cl. A01K 67/033(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2144619 A,2011.08.10,全文. CN 102578052 A,2012.07.18,全文. CN 102630647 A,2012.08.1。
2、5,全文. CN 102771446 A,2012.11.14,全文. CN 101904320 A,2010.12.08,全文. 审查员 孟海燕 (54)发明名称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 法, 其特征是先利用寄主植物饲养斑潜蝇、 潜叶 蝇, 再利用所饲养的猎物饲养寄生蜂的方法。 本 发明不仅提供了猎物的饲养方法、 寄生蜂的饲养 方法, 而且还提供了收集寄生蜂的方法和包装寄 生蜂的方法, 以及种植基质的处理和重新利用方 法。 本发明为潜叶蝇、 斑潜蝇寄生蜂的商业化生 产首次提供了一种完整的生产工艺。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CN 1。
3、04222007 B 2016.07.27 CN 104222007 B 1.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其特征是先利用寄主植物饲养猎物, 所述猎物是 指斑潜蝇和潜叶蝇, 两种蝇类单独饲养或混合饲养, 再利用所饲养的猎物饲养寄生蜂的方 法, 所述寄生蜂是指斑潜蝇寄生蜂和潜叶蝇寄生蜂, 两种寄生蜂单独生产或混合生产, 具体 关键操作步骤为: 1)猎物的接种: 寄主植物展开第一对真叶后的10天内, 将寄主植物连同其种植器具一 起移入到猎物接种室内, 要求猎物接种室具有足够的密封性, 能够确保猎物不会飞出饲养 室, 按每株寄主植物接入大于2头的比例接入猎物成虫种源, 每株寄主植物含有的猎物产卵 。
4、量平均达40粒以上时, 将寄主植物及其种植器具一起从猎物接种室转移到猎物饲养室, 并 且向猎物接种室移入新的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每0.5天-3天更换一次, 猎物成虫种源量减少 时及时补充新的种源; 2)猎物的饲养: 在猎物饲养室内给予寄主植物适宜的温湿度和水分, 猎物发育到第二 龄期后将寄主植物连同种植器具转移到寄生蜂接种室; 3)寄生蜂接种: 按寄生蜂与猎物卵15-130的比例接入寄生蜂, 1天后将寄主植物及其 种植器具转移到寄生蜂饲养室; 若连续饲养寄生蜂, 则需要连续将带有猎物的寄主植物转 移到寄生蜂接种室; 4)寄生蜂的饲养与收集: 在饲养室内寄生蜂饲养4-10天尚未羽化时, 用剪刀剪。
5、下寄主 植物, 将植株茎、 枝和叶一起放入收集装置中, 或单独剪取寄主植物的叶片或枝叶放入收集 装置中, 然后尽快密封收集装置, 再将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内, 固定放好后即可用于寄 生蜂成虫的收集, 收集操作是每周检查、 收集1次以上, 直至收集管收集不到寄生蜂为止, 收 集管是长度在1m以内、 用于收集寄生蜂的容器, 确保收集不到寄生蜂后即可清理收集装置 内的植株茎、 枝或叶; 5)寄生蜂的包装方法: 利用收集装置收集到寄生蜂后, 按包装标准将寄生蜂成虫放入 带有蛭石、 木屑、 麦壳或谷壳的包装瓶内, 然后快速盖紧瓶盖, 包装瓶瓶身和瓶盖能够完全 密封、 能够有效阻止寄生蜂逃逸, 寄生蜂包。
6、装完后即可应用或继续冷藏, 所述包装瓶瓶盖带 有透气孔, 透气孔大小、 形状不固定, 但透气孔需被纸或纱网、 布封住; 6)种植基质的处理及重新利用: 先从寄生蜂饲养室内移出使用过的种植基质, 放置0.1 天以上, 种植基质待达到一定干度后直接过筛或用粉碎机打碎后继续使用, 其中若过筛则 筛网大小为0.1cm-10cm, 筛网能允许种植基质通过又能防止寄主植物根、 茎、 叶或其它杂物 通过, 寄主植物的根茎叶在粉碎机内打碎后继续使用或不再使用, 过筛后或打碎后留下的 种植基质直接利用或与新种植基质混合使用或添加其它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的成分, 但在 利用这些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前要经过冷冻、 高温灭。
7、虫灭菌或暴晒处理, 以确保种植基质内 没有寄生蜂、 猎物或其它虫类、 致病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种植器具是指 用于种植寄主植物的容器, 这些器具内填装有种植基质, 寄主植物生长在这些种植基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收集装置是指 用于收集寄生蜂的器具, 收集装置由两部分组成或由三部分组成, 若收集装置由两部分组 成则包括收集容器和收集管两部分, 收集寄生蜂时, 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容器相连, 寄生蜂是 从收集容器内直接爬到收集管内; 若收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 装在收集容 器上的收集导管和收。
8、集管三部分, 收集寄生蜂时, 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导管相连, 寄生蜂是从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4222007 B 2 收集容器内先爬到收集导管内再爬到收集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收集装置放在 合适的空间是指计划用于寄生蜂收集的空间, 要求该空间在寄生蜂收集时有光无光均可, 但在固定收集装置、 检查更换收集管、 清理收集装置内的植株茎、 枝或叶时需要有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蛭石、 木屑、 麦 壳或谷壳是指寄生蜂的包装介质, 各种包装介质单独使用, 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6.根。
9、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容器是指 用于装填寄生蜂及植株茎、 枝或叶的部分, 收集容器具有0.001m3-1m3的容积, 收集容器的制 造材料必须含有纱网、 布、 防虫网、 纸或其它能透气又能有效阻止寄生蜂逃逸的材料, 所述 纱网、 布、 防虫网、 纸或其它能透气又能有效阻止寄生蜂逃逸的材料单独使用或两种以上混 合使用, 收集容器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密封性, 能够尽量保证寄生蜂除爬到或飞到收集管内 以外无法从其它地方飞出或爬出, 收集容器还具有容易打开和封住的开口, 打开开口即可 填装寄生蜂及植株茎、 枝或叶, 封住开口即可密封收集容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
10、述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其特征是所述收集导管是指 装在收集容器上用于寄生蜂飞出或爬出的通道, 寄生蜂从收集导管装在收集容器上的那一 头飞出或爬出收集容器, 再从收集导管与收集管连在一起的那一头飞进或爬进收集管, 收 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数为1个或多个, 收集导管的长度在1m以内。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4222007 B 3 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属于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斑潜蝇和潜叶蝇是农业生产中的两类重要害虫, 寄生蜂是防治这两类害虫的重要 天敌。 虽然我国已商品化的。
11、寄生蜂有很多, 但斑潜蝇寄生蜂和潜叶蝇寄生蜂则至今尚未实 现商品化生产。 0003 尽管现有的饲养方法能够实现斑潜蝇寄生蜂和潜叶蝇寄生蜂的饲养, 但不仅仍处 于小规模饲养阶段, 而且相关其大量生产流程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完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大量生产寄生蜂的方法, 其特征是先利用寄主植物 饲养猎物, 所述猎物是指斑潜蝇和潜叶蝇, 两种蝇类单独饲养或混合饲养, 再利用所饲养的 猎物饲养寄生蜂的方法, 所述寄生蜂是指斑潜蝇寄生蜂和潜叶蝇寄生蜂, 两种寄生蜂单独 生产或混合生产, 具体关键操作步骤为: 0005 1)猎物的接种: 寄主植物展开第一对真叶后的10天内, 将。
12、寄主植物连同其种植容 器一起移入到猎物接种室内, 要求猎物接种室具有足够的密封性, 能够确保猎物不会飞出 饲养室, 按每株寄主植物接入大于2头的比例接入猎物成虫种源, 每株寄主植物含有的猎物 产卵量平均达40粒以上时, 将寄主植物及其种植容器一起从猎物接种室转移到猎物饲养 室, 并且向猎物接种室移入新的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每0.5天-3天更换一次, 猎物成虫种源 量减少时及时补充新的种源。 其中, 所述种植器具是指用于种植寄主植物的盆、 盘、 容器等, 这些器具内填装有种植基质, 寄主植物生长在这些种植基质内。 0006 2)猎物的饲养: 在猎物饲养室内给予寄主植物适宜的温湿度和水分, 猎物发。
13、育到 第二龄期后将寄主植物连同种植容器转移到寄生蜂接种室。 0007 3)寄生蜂接种: 按寄生蜂与猎物卵15-130的比例接入寄生蜂, 1天后将寄主植物 及其种植容器转移到寄生蜂饲养室。 0008 4)寄生蜂的饲养与收集: 在饲养室内寄生蜂饲养4-7天后, 用剪刀剪下寄主植物, 将植株茎、 枝和叶一起放入收集装置中, 也可单独剪取寄主植物的叶片或枝叶放入收集装 置中, 然后尽快密封收集装置, 再将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内, 固定放好后即可用于寄生 蜂成虫的收集, 收集操作是每周检查、 收集1次以上, 优选每天检查、 收集1次以上, 直至收集 管收集不到寄生蜂为止, 收集管是长度在1m以内、 用。
14、于收集寄生蜂的容器, 确保收集不到寄 生蜂后即可清理收集装置内的植株茎、 枝或叶。 0009 其中, 所述收集装置是指用于收集寄生蜂的器具, 收集装置可由两部分组成也可 由三部分组成, 优选收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 若收集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和 收集管两部分, 收集寄生蜂时, 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容器相连, 寄生蜂是从收集容器内直接爬 到收集管内; 若收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 装在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和收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4222007 B 4 集管三部分, 收集寄生蜂时, 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导管相连, 寄生蜂是从收集容器内先爬到收 集导管内再爬到收集管内。。
15、 0010 所述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是指计划用于寄生蜂收集的空间, 要求该空间在寄 生蜂收集时有光无光均可, 但在固定收集装置、 检查更换收集管、 清理收集装置内的植株 茎、 枝或叶时需要有光。 0011 所述收集容器是指用于装填寄生蜂及植株茎、 枝或叶的部分, 收集容器具有 0.001m3-1m3的容积, 收集容器的制造材料必须含有纱网、 纱布、 布、 防虫网、 纸或其它能透气 又能有效阻止寄生蜂逃逸的材料, 所述纱网、 纱布、 布、 防虫网、 纸或其它能透气又能有效阻 止寄生蜂逃逸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收集容器还必须具有较 好的密封性, 能够尽量保证寄生蜂除爬到。
16、或飞到收集管内以外无法从其它地方飞出或爬 出, 收集容器还具有容易打开和封住的开口, 打开开口即可填装寄生蜂及植株茎、 枝或叶, 封住开口即可密封收集容器。 0012 所述收集导管是指装在收集容器上用于寄生蜂飞出或爬出的通道, 寄生蜂可以从 收集导管装在收集容器上的那一头飞出或爬出收集容器, 再从收集导管与收集管连在一起 的那一头飞进或爬进收集管, 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数为1个或多个, 收集导管的长度在1m 以内。 0013 5)寄生蜂的包装方法: 利用收集装置收集到寄生蜂后, 按包装标准将寄生蜂成虫 放入带有蛭石、 木屑、 麦壳或谷壳的包装瓶内, 然后快速盖紧瓶盖, 包装瓶瓶身和瓶盖能够 完。
17、全密封、 能够有效阻止寄生蜂逃逸, 寄生蜂包装完后即可应用或继续冷藏, 所述包装瓶瓶 盖带有透气孔, 透气孔大小、 形状不固定, 但透气孔需被纸或纱网、 纱布、 布封住, 优选透气 孔被纸封住。 其中所述蛭石、 木屑、 麦壳或谷壳是指寄生蜂的包装介质, 各种包装介质可单 独使用, 也可两种及以上混合使用。 0014 6)种植基质的处理及重新利用: 先从寄生蜂饲养室内移出使用过的种植基质, 放 置0.1天以上, 种植基质待达到一定干度后直接过筛或用粉碎机打碎后继续使用, 其中若过 筛则筛网大小为0.1cm-10cm, 筛网能允许种植基质通过又能防止寄主植物根、 茎、 叶或其它 杂物通过, 寄主植。
18、物的根茎叶可在粉碎机内打碎后继续使用或不再使用, 过筛后或打碎后 留下的种植基质可直接利用或与新种植基质混合使用或添加其它有利于寄主植物生长的 成分, 但在利用这些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前最好经过冷冻、 高温灭虫灭菌或暴晒处理, 以确保 种植基质内没有寄生蜂、 猎物或其它虫类、 致病菌等。 0015 本发明不仅提供了斑潜蝇、 潜叶蝇的饲养方法、 寄生蜂的饲养方法, 而且还提供了 收集寄生蜂的方法和包装寄生蜂的方法, 以及种植基质的处理和重新利用方法。 本发明为 潜叶蝇、 斑潜蝇寄生蜂的商业化生产首次提供了一种完整的生产工艺, 能够为斑潜蝇类和 潜叶蝇类的生物防治提供大量的天敌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0。
19、016 以下方法仅是对权利要求和发明内容的实施方式举例, 不代表对本权利要求和发 明内容的限制。 0017 实施例1猎物的接种: 寄主植物展开第一对真叶后的1天内, 将寄主植物连同其种 植容器一起移入到猎物接种室内, 要求猎物接种室具有足够的密封性, 能够确保猎物不会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4222007 B 5 飞出饲养室, 按每株寄主植物接入大于6头的比例接入猎物成虫种源, 每株寄主植物含有的 猎物产卵量平均达80粒以上时, 将寄主植物及其种植容器一起从猎物接种室转移到猎物饲 养室, 并且向猎物接种室移入新的寄主植物, 寄主植物每1天更换一次, 猎物成虫种源量减 少时及时补。
20、充新的种源。 其中, 所述种植器具是指用于种植寄主植物的盆、 盘、 容器等, 这些 器具内填装有种植基质, 寄主植物生长在这些种植基质内。 0018 实施例2猎物的饲养: 在猎物饲养室内给予寄主植物适宜的温湿度和水分, 猎物发 育到第二龄期后将寄主植物连同种植容器转移到寄生蜂接种室。 0019 实施例3寄生蜂接种: 按寄生蜂与猎物卵115的比例接入寄生蜂, 1天后将寄主植 物及其种植容器转移到寄生蜂饲养室。 0020 实施例4寄生蜂的饲养与收集: 在饲养室内寄生蜂饲养5天后, 用剪刀剪下寄主植 物, 将植株茎、 枝和叶一起放入收集装置中, 也可单独剪取寄主植物的叶片或枝叶放入收集 装置中, 然。
21、后尽快密封收集装置, 再将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内, 固定放好后即可用于寄 生蜂成虫的收集, 收集操作是每周检查、 收集1次以上, 优选每天检查、 收集1次以上, 直至收 集管收集不到寄生蜂为止, 收集管是长度在1m以内、 用于收集寄生蜂的容器, 确保收集不到 寄生蜂后即可清理收集装置内的植株茎、 枝或叶。 0021 其中, 所述收集装置是指用于收集寄生蜂的器具, 收集装置可由两部分组成也可 由三部分组成, 优选收集装置由三部分组成, 若收集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和 收集管两部分, 收集寄生蜂时, 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容器相连, 寄生蜂是从收集容器内直接爬 到收集管内; 若收集装置由三部分。
22、组成则包括收集容器、 装在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和收 集管三部分, 收集寄生蜂时, 收集管直接与收集导管相连, 寄生蜂是从收集容器内先爬到收 集导管内再爬到收集管内。 0022 所述收集装置放在合适的空间是指计划用于寄生蜂收集的空间, 要求该空间在寄 生蜂收集时有光无光均可, 但在固定收集装置、 检查更换收集管、 清理收集装置内的植株 茎、 枝或叶时需要有光。 0023 所述收集容器是指用于装填寄生蜂及植株茎、 枝或叶的部分, 收集容器具有 0.001m3-1m3的容积, 收集容器的制造材料必须含有纱网、 纱布、 布、 防虫网、 纸或其它能透气 又能有效阻止寄生蜂逃逸的材料, 所述纱网、 纱布、。
23、 布、 防虫网、 纸或其它能透气又能有效阻 止寄生蜂逃逸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收集容器还必须具有较 好的密封性, 能够尽量保证寄生蜂除爬到或飞到收集管内以外无法从其它地方飞出或爬 出, 收集容器还具有容易打开和封住的开口, 打开开口即可填装寄生蜂及植株茎、 枝或叶, 封住开口即可密封收集容器。 0024 所述收集导管是指装在收集容器上用于寄生蜂飞出或爬出的通道, 寄生蜂可以从 收集导管装在收集容器上的那一头飞出或爬出收集容器, 再从收集导管与收集管连在一起 的那一头飞进或爬进收集管, 收集容器上的收集导管数为1个或多个, 收集导管的长度在1m 以内。 0025 实施例。
24、5寄生蜂的包装方法: 利用收集装置收集到寄生蜂后, 按包装标准将寄生蜂 成虫放入带有蛭石、 木屑、 麦壳或谷壳的包装瓶内, 然后快速盖紧瓶盖, 包装瓶瓶身和瓶盖 能够完全密封、 能够有效阻止寄生蜂逃逸, 寄生蜂包装完后即可应用或继续冷藏, 所述包装 瓶瓶盖带有透气孔, 透气孔大小、 形状不固定, 但透气孔需被纸或纱网、 纱布、 布封住, 优选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4222007 B 6 透气孔被纸封住。 其中所述蛭石、 木屑、 麦壳或谷壳是指寄生蜂的包装介质, 各种包装介质 可单独使用, 也可两种及以上混合使用。 0026 实施例6种植基质的处理及重新利用: 先从寄生蜂饲养室内移出使用过的种植基 质, 放置0.1天以上, 种植基质待达到一定干度后直接过筛或用粉碎机打碎后继续使用, 其 中若过筛则筛网大小为0.1cm-10cm, 筛网能允许种植基质通过又能防止寄主植物根、 茎、 叶 或其它杂物通过, 寄主植物的根茎叶可在粉碎机内打碎后继续使用或不再使用, 过筛后或 打碎后留下的种植基质可直接利用或与新种植基质混合使用或添加其它有利于寄主植物 生长的成分, 但在利用这些使用过的种植基质前最好经过冷冻、 高温灭虫灭菌或暴晒处理, 以确保种植基质内没有寄生蜂、 猎物或其它虫类、 致病菌等。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4222007 B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