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7297622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4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225342.9

申请日:

20140505

公开号:

CN203814405U

公开日:

201409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4

主分类号:

A01K63/04

申请人:

韩小龙

发明人:

韩小龙

地址:

261300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采邑新新家园35号楼四单元102

优先权:

CN201420225342U

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方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包括箱体以及进水管和回水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箱体为密封箱体,箱体内部由多块竖向设置的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过滤腔以及位于两侧的沉淀腔和水泵腔,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的上部连通,过滤腔内填充过滤填料,过滤腔的下部与水泵腔连通,水泵腔内安装有潜水泵,所述回水管的内伸端与潜水泵连接;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沉淀腔的顶部且进水管竖直向下延伸并依次穿过多块倾斜设置的挡板后截止,进水管的内伸端连接有可产生旋流的旋流管,沉淀腔内在旋流管的下方安装有出口朝下的漏斗,沉淀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上安装有排污阀。本实用新型具有杂质滤除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便于清洗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包括箱体(1)以及与箱体内腔连通的进水管(2)和回水管(3),其特征是所述箱体(1)为密封箱体,箱体(1)内部由多块竖向设置的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过滤腔(4)以及位于两侧的沉淀腔(5)和水泵腔(6),沉淀腔(5)的上部与过滤腔(4)的上部连通,过滤腔(4)内填充过滤填料,过滤腔(4)的下部与水泵腔(6)连通,水泵腔(6)内安装有潜水泵(7),所述回水管(3)的内伸端与潜水泵(7)连接;所述进水管(2)连接至沉淀腔(5)的顶部且进水管(2)竖直向下延伸并依次穿过多块倾斜设置的挡板(8)后截止,进水管(2)的内伸端连接有可产生旋流的旋流管(9),沉淀腔(5)内在旋流管(9)的下方安装有出口朝下的漏斗(10),沉淀腔(5)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11),排污口(11)上安装有排污阀(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特征是所述沉淀腔(5)与过滤腔(4)由第一隔板(13)分隔,第一隔板(1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沉淀腔(5)和过滤腔(4)的隔板通孔(14);所述过滤腔(4)与水泵腔(6)之间设置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第二隔板(15)的底端与箱体(1)底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三隔板(16)与箱体(1)的顶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二隔板(15)与第三隔板(16)间隔设置且该两隔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连通过滤腔(4)和水泵腔(6)的过水通道(1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特征是所述每块挡板(8)与沉淀腔(5)的内壁之间仅在一侧留有过水间隙(18)、其它侧封闭,各过水间隙(18)在高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在沉淀腔(5)的两个相对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特征是所述旋流管(9)包括两根与进水管(2)连通的弧形管且该两根弧形管的出水方向相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特征是所述过滤腔(4)的顶部敞口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过滤腔盖(1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特征是所述水泵腔(6)的顶部敞口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水泵腔盖(2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特征是所述漏斗(10)包括分别连接在沉淀腔的两个相对侧内壁的同一高度上的两块倾斜板,两块倾斜板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条形缝隙(110),上述条形缝隙(110)形成漏斗的出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特征是所述潜水泵(7)为双向泵,所述进水管(2)上安装有进水阀(21)。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特征是所述回水管(3)上安装有磁化器(22)。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其特征是所述回水管(3)在鱼缸的上部的弯折处通过三通引出一根向上延伸的进气管(33),回水管(3)伸向鱼缸内的一段形成文氏管(32),进气管(33)的顶端安装堵帽(3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鱼缸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背景技术

生态鱼缸也称为水族箱,其用于养殖观赏型水生动植物。由于生态鱼缸具有过滤装置,其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不用像普通鱼缸那样频繁换水。对于生态鱼缸的过滤装置,其利用水泵将鱼缸底部的污水抽取出来,然后经过滤网或滤棉等将粪便等污物滤除,干净的水再回流到鱼缸内。利用该种过滤原理,市场上有各种结构的鱼缸过滤装置,但是现有的鱼缸过滤装置,由于其结构设计的不够合理,存在过滤效果不好和清洗不方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杂质滤除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便于清洗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包括箱体以及与箱体内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回水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箱体为密封箱体,箱体内部由多块竖向设置的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过滤腔以及位于两侧的沉淀腔和水泵腔,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的上部连通,过滤腔内填充过滤填料,过滤腔的下部与水泵腔连通,水泵腔内安装有潜水泵,所述回水管的内伸端与潜水泵连接;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沉淀腔的顶部且进水管竖直向下延伸并依次穿过多块倾斜设置的挡板后截止,进水管的内伸端连接有可产生旋流的旋流管,沉淀腔内在旋流管的下方安装有出口朝下的漏斗,沉淀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上安装有排污阀。 

采用上述结构,将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连接到鱼缸底部的两侧,由于底滤箱的箱体采用密封结构,使用时,当潜水泵进行抽吸动作时,箱体内产生一定负压,鱼缸底部的污水通过进水管被吸入沉淀腔内,由于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连通且进水管直通到沉淀腔的内部,水流从沉淀腔的中下部流入,利用挡板和漏斗的阻隔作用,粪便等固体污物沉入沉淀腔的底部,洁净水从上部溢流到过滤腔的上部,在过滤腔内,可以利用过滤棉、生化球或陶瓷杯等过滤填料,对沉淀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净化后的水被潜水泵抽回鱼缸,当沉淀腔底部的粪便到达一定量时,打开排污口,将污物排出。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旋流管的作用,污水进入时会在沉淀腔内产生旋流,方便了固体污物的沉降。同时,利用漏斗的进口大出口小的结构,使得粪便等固体污物一旦落入沉淀腔的底部即很难再逆流到上部,有效提高了净化效率。另外,挡板的设置也有助于阻挡粪便等固体污物,提高净化效果。 

所述沉淀腔与过滤腔由第一隔板分隔,第一隔板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沉淀腔和过滤腔的隔板通孔;所述过滤腔与水泵腔之间设置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二隔板的底端与箱体底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三隔板与箱体的顶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间隔设置且该两隔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连通过滤腔和水泵腔的过水通道。 

所述每块挡板与沉淀腔的内壁之间仅在一侧留有过水间隙、其它侧封闭,各过水间隙在高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在沉淀腔的两个相对侧。所谓交替设置在沉淀腔的两个相对侧,指的是当其中一层的过水间隙如果设置在沉淀腔的左侧,其上一层或下一层上的过水间隙则设置在沉淀腔的右侧,该种结构能够形成迂回的水流通道,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流速并阻挡固体污物,提高净化滤除效果。 

所述旋流管包括两根与进水管连通的弧形管且该两根弧形管的出水方向相反。采用该种结构,弧形管可由普通管弯折形成,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所述过滤腔的顶部敞口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过滤腔盖。所述水泵腔的顶部敞口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水泵腔盖。过滤腔和水泵腔顶部均敞口且安装密封盖,方便了过滤填料的更换和潜水泵的检修。 

所述漏斗包括分别连接在沉淀腔的两个相对侧内壁的同一高度上的两块倾斜板,两块倾斜板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条形缝隙,上述条形缝隙形成漏斗的出口。该种结构的漏斗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利用倾斜板的斜面,方便杂质下滑,提高了净化效果。 

所述潜水泵为双向泵,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采用双向潜水泵的结构,当进行过滤作业时,潜水泵向鱼缸内输送净化后的水,当需要进行底滤箱自身的清洗作业时,关闭进水管上的进水阀,打开排污口,潜水泵反向运转,从鱼缸内或者从别处抽水对底滤箱内部进行反向冲洗作业,由于整个底滤箱采用的是密封结构,在底滤箱内会产生一定压力的水流,从而可对底滤箱的内部结构进行冲刷清洗,尤其是对过滤腔内的滤棉等进行反向冲刷,清洗效果好,使用方便。 

所述回水管上安装有磁化器。磁化器可将水磁化,有助于鱼缸内生物的生长。 

所述回水管在鱼缸的上部的弯折处通过三通引出一根向上延伸的进气管,回水管伸向鱼缸内的一段形成文氏管,进气管的顶端安装堵帽。当净化后的水回流时,根据文氏管的原理,可将部分空气通过进气管引入鱼缸的底部,从而实现向鱼缸输送氧气的目的,用以替代氧气泵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杂质滤除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便于清洗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包括箱体1以及与箱体内腔连通的进水管2和回水管3,箱体1为密封箱体,箱体1内部由多块竖向设置的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过滤腔4以及位于两侧的沉淀腔5和水泵腔6,沉淀腔5的上部与过滤腔4的上部连通,过滤腔4内填充过滤填料,过滤腔4的下部与水泵腔6连通。对于隔板的设置,如图所示,沉淀腔5与过滤腔4由第一隔板13分隔,第一隔板13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沉淀腔5和过滤腔4的隔板通孔14。过滤腔4与水泵腔6之间设置第二隔板15和第三隔板16,第二隔板15的底端与箱体1底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三隔板16与箱体1的顶壁之间留有间隙,第二隔板15与第三隔板16间隔设置且该两隔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连通过滤腔4和水泵腔6的过水通道17。采用该种迂回式的流道设置,可以减缓流速,并利用溢流设置,方便颗粒物沉降。 

参照附图,水泵腔6内安装有潜水泵7,回水管3的内伸端与潜水泵7连接;所述进水管2连接至沉淀腔5的顶部且进水管2竖直向下延伸并依次穿过多块倾斜设置的挡板8后截止,进水管2的内伸端连接有可产生旋流的旋流管9,沉淀腔5内在旋流管9的下方安装有出口朝下的漏斗10,沉淀腔5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11,排污口11上安装有排污阀12。 

参照附图,进水管2和回水管3分别连接到鱼缸底部的两侧,由于底滤箱的箱体1采用密封结构,使用时,当潜水泵7进行抽吸动作时,箱体1内产生一定负压,鱼缸底部的污水通过进水管2被吸入沉淀腔5内,由于沉淀腔5的上部与过滤腔4连通且进水管2直通到沉淀腔5的内部,水流从沉淀腔5的中下部流入,利用挡板8和漏斗10的阻隔作用,粪便等固体污物沉入沉淀腔5的底部,洁净水从上部溢流到过滤腔4的上部,在过滤腔4内,可以利用过滤棉、生化球或陶瓷杯等过滤填料,对沉淀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净化后的水被潜水泵7抽回鱼缸,当沉淀腔5底部的粪便到达一定量时,打开排污口11,将污物排出。 

挡板8的设置有助于阻挡粪便等固体污物向上逆流,提高净化效果。参照附图,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块挡板8与沉淀腔5的内壁之间仅在一侧留有过水间隙18、其它侧封闭,各过水间隙18在高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在沉淀腔5的两个相对侧。附图中仅示出两块挡板,所谓交替设置在沉淀腔5的两个相对侧,指的是当其中一层上的过水间隙18如果设置在沉淀腔5的左侧,其上一层或下一层上的过水间隙则设置在沉淀腔5的右侧,该种结构能够形成迂回的水流通道,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流速并阻挡固体污物,提高净化滤除效果。 

旋流管9用于产生旋流,旋流有助于固体污物的沉降。参照附图,在本实用新型中,旋流管9包括两根与进水管连通的弧形管且该两根弧形管的出水方向相反。为了形成旋流,两段弧形管形成一个S形管,S形管的中部与进水管2连通, S形管两个弯折的端部开口。其中,该S形的旋流管9在实际使用中是水平设置,即在附图的剖视状态下并不能看出S形,附图中旋流管9的形状仅起到示意作用。 

参照附图,过滤腔4的顶部敞口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过滤腔盖19。水泵腔6的顶部敞口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水泵腔盖20。该种结构主要是为了方便过滤填料的更换和潜水泵的检修。其中,如图所示,回水管3可直接穿装在水泵腔盖20上,但是两者之间需要做好密封。 

对于漏斗10,其进口大、出口小,呈锥状,利用漏斗10的进口大出口小的结构,使得粪便等固体污物一旦落入沉淀腔的底部即很难再逆流到上部,可有效提高净化效率。漏斗10可采用常见的圆锥形斗的结构,也可采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即漏斗10包括分别连接在沉淀腔的两个相对侧内壁的同一高度上的两块倾斜板,两块倾斜板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条形缝隙110,上述条形缝隙110形成漏斗的出口。利用两块板即可形成进口大、出口小的漏斗结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参照附图,潜水泵7为双向泵,进水管2上安装有进水阀21。该种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底滤箱自身的清洗。当进行过滤作业时,潜水泵7向鱼缸内输送净化后的水,当需要进行底滤箱自身的清洗作业时,关闭进水管2上的进水阀21,打开排污阀12,潜水泵7反向运转,从鱼缸内或者从别处抽水对底滤箱的内部进行反向冲洗作业,由于整个底滤箱的箱体1采用的是密封结构,在箱体1内会产生一定压力的水流,从而可对底滤箱的内部结构进行冲刷清洗,尤其是对过滤腔4内的滤棉等进行反向冲刷,清洗效果好且使用十分方便。另外,出于使用和控制方便的考虑,在回水管3上安装回水阀31,当回水阀31和潜水泵7均关闭时,整个底滤箱也关闭工作。 

参照附图,由于磁化水有助于鱼缸内动植物的生长,因此在回水管3上安装磁化器22。 

参照附图,回水管3在鱼缸的上部需要先弯折一下,在该弯折处通过三通引出一根向上延伸的进气管33,回水管3伸向鱼缸内的一段即形成了文氏管32,当净化后的水回流时,根据文氏管的原理,可将部分空气通过进气管33引入鱼缸的底部,从而实现向鱼缸输送氧气的目的,用以替代氧气泵使用。进气管33的顶端安装堵帽34,用于关闭泵氧的功能。其中,文氏管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1440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0 CN 203814405 U (21)申请号 201420225342.9 (22)申请日 2014.05.05 A01K 63/04(2006.01) (73)专利权人 韩小龙 地址 261300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采邑新新 家园 35 号楼四单元 102 (72)发明人 韩小龙 (74)专利代理机构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代理人 张方昆 (54) 实用新型名称 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其包括箱体以及进水管和回水管, 其结构特点是 所述箱体。

2、为密封箱体, 箱体内部由多块竖向设置 的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过滤腔以及位于两侧的 沉淀腔和水泵腔, 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的上部 连通, 过滤腔内填充过滤填料, 过滤腔的下部与水 泵腔连通, 水泵腔内安装有潜水泵, 所述回水管的 内伸端与潜水泵连接 ; 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沉淀腔 的顶部且进水管竖直向下延伸并依次穿过多块倾 斜设置的挡板后截止, 进水管的内伸端连接有可 产生旋流的旋流管, 沉淀腔内在旋流管的下方安 装有出口朝下的漏斗, 沉淀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污 口, 排污口上安装有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杂质 滤除效果好、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和便于清洗的优 点。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

3、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14405 U CN 203814405 U 1/1 页 2 1. 一种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包括箱体 (1) 以及与箱体内腔连通的进水管 (2) 和回水 管 (3) , 其特征是所述箱体 (1) 为密封箱体, 箱体 (1) 内部由多块竖向设置的隔板分隔成位 于中间的过滤腔 (4) 以及位于两侧的沉淀腔 (5) 和水泵腔 (6) , 沉淀腔 (5) 的上部与过滤腔 (4) 的上部连通, 过滤腔 (4) 内填充过滤填料, 过滤腔。

4、 (4) 的下部与水泵腔 (6) 连通, 水泵腔 (6) 内安装有潜水泵 (7) , 所述回水管 (3) 的内伸端与潜水泵 (7) 连接 ; 所述进水管 (2) 连接 至沉淀腔 (5) 的顶部且进水管 (2) 竖直向下延伸并依次穿过多块倾斜设置的挡板 (8) 后截 止, 进水管 (2) 的内伸端连接有可产生旋流的旋流管 (9) , 沉淀腔 (5) 内在旋流管 (9) 的下方 安装有出口朝下的漏斗 (10) , 沉淀腔 (5) 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11) , 排污口 (11) 上安装有 排污阀 (12) 。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其特征是所述沉淀腔 (5) 与过滤腔。

5、 (4) 由第一隔板 (13) 分隔, 第一隔板 (13) 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沉淀腔 (5) 和过滤腔 (4) 的隔 板通孔 (14) ; 所述过滤腔 (4) 与水泵腔 (6) 之间设置第二隔板 (15) 和第三隔板 (16) , 第二 隔板 (15) 的底端与箱体 (1) 底壁之间留有间隙, 第三隔板 (16) 与箱体 (1) 的顶壁之间留有 间隙, 第二隔板 (15) 与第三隔板 (16) 间隔设置且该两隔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连通过滤 腔 (4) 和水泵腔 (6) 的过水通道 (17)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其特征是所述每块挡板 (8) 与沉淀腔 (5) 的内壁。

6、之间仅在一侧留有过水间隙 (18) 、 其它侧封闭, 各过水间隙 (18) 在高度方向上交替 设置在沉淀腔 (5) 的两个相对侧。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其特征是所述旋流管 (9) 包括两根与进 水管 (2) 连通的弧形管且该两根弧形管的出水方向相反。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其特征是所述过滤腔 (4) 的顶部敞口且 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过滤腔盖 (19) 。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其特征是所述水泵腔 (6) 的顶部敞口且 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水泵腔盖 (20) 。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

7、其特征是所述漏斗 (10) 包括分别连接在 沉淀腔的两个相对侧内壁的同一高度上的两块倾斜板, 两块倾斜板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在两 者之间形成条形缝隙 (110) , 上述条形缝隙 (110) 形成漏斗的出口。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其特征是所述潜水泵 (7) 为双向泵, 所述 进水管 (2) 上安装有进水阀 (21) 。 9. 如权利要求 1-8 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其特征是所述回水管 (3) 上 安装有磁化器 (22) 。 10. 如权利要求 1-8 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其特征是所述回水管 (3) 在 鱼缸的上部的弯折处通过三通引出一根。

8、向上延伸的进气管 (33) , 回水管 (3) 伸向鱼缸内的 一段形成文氏管 (32) , 进气管 (33) 的顶端安装堵帽 (34)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14405 U 2 1/4 页 3 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鱼缸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背景技术 0002 生态鱼缸也称为水族箱, 其用于养殖观赏型水生动植物。由于生态鱼缸具有过滤 装置, 其可以长时间使用而不用像普通鱼缸那样频繁换水。 对于生态鱼缸的过滤装置, 其利 用水泵将鱼缸底部的污水抽取出来, 然后经过滤网或滤棉等将粪便等污物滤除, 干净的水 再回流到鱼缸内。 。

9、利用该种过滤原理, 市场上有各种结构的鱼缸过滤装置, 但是现有的鱼缸 过滤装置, 由于其结构设计的不够合理, 存在过滤效果不好和清洗不方便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杂质滤除效果好、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且便于清洗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包括箱体以及与箱体内 腔连通的进水管和回水管, 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箱体为密封箱体, 箱体内部由多块竖向设置 的隔板分隔成位于中间的过滤腔以及位于两侧的沉淀腔和水泵腔, 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 的上部连通, 过滤腔内填充过滤填料, 过滤腔的下部与水泵腔连通, 水。

10、泵腔内安装有潜水 泵, 所述回水管的内伸端与潜水泵连接 ; 所述进水管连接至沉淀腔的顶部且进水管竖直向 下延伸并依次穿过多块倾斜设置的挡板后截止, 进水管的内伸端连接有可产生旋流的旋流 管, 沉淀腔内在旋流管的下方安装有出口朝下的漏斗, 沉淀腔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排污口 上安装有排污阀。 0005 采用上述结构, 将进水管和回水管分别连接到鱼缸底部的两侧, 由于底滤箱的箱 体采用密封结构, 使用时, 当潜水泵进行抽吸动作时, 箱体内产生一定负压, 鱼缸底部的污 水通过进水管被吸入沉淀腔内, 由于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连通且进水管直通到沉淀腔的 内部, 水流从沉淀腔的中下部流入, 利用挡板和漏斗。

11、的阻隔作用, 粪便等固体污物沉入沉淀 腔的底部, 洁净水从上部溢流到过滤腔的上部, 在过滤腔内, 可以利用过滤棉、 生化球或陶 瓷杯等过滤填料, 对沉淀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 净化后的水被潜水泵抽回鱼缸, 当沉淀 腔底部的粪便到达一定量时, 打开排污口, 将污物排出。 在上述结构中, 由于旋流管的作用, 污水进入时会在沉淀腔内产生旋流, 方便了固体污物的沉降。 同时, 利用漏斗的进口大出口 小的结构, 使得粪便等固体污物一旦落入沉淀腔的底部即很难再逆流到上部, 有效提高了 净化效率。另外, 挡板的设置也有助于阻挡粪便等固体污物, 提高净化效果。 0006 所述沉淀腔与过滤腔由第一隔板分隔, 。

12、第一隔板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沉淀腔和 过滤腔的隔板通孔 ; 所述过滤腔与水泵腔之间设置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 第二隔板的底端 与箱体底壁之间留有间隙, 第三隔板与箱体的顶壁之间留有间隙, 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间 隔设置且该两隔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连通过滤腔和水泵腔的过水通道。 0007 所述每块挡板与沉淀腔的内壁之间仅在一侧留有过水间隙、 其它侧封闭, 各过水 说 明 书 CN 203814405 U 3 2/4 页 4 间隙在高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在沉淀腔的两个相对侧。所谓交替设置在沉淀腔的两个相对 侧, 指的是当其中一层的过水间隙如果设置在沉淀腔的左侧, 其上一层或下一层上的过水 间隙则设置在沉淀。

13、腔的右侧, 该种结构能够形成迂回的水流通道, 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流速 并阻挡固体污物, 提高净化滤除效果。 0008 所述旋流管包括两根与进水管连通的弧形管且该两根弧形管的出水方向相反。 采 用该种结构, 弧形管可由普通管弯折形成, 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 0009 所述过滤腔的顶部敞口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过滤腔盖。 所述水泵腔的顶部敞口 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水泵腔盖。过滤腔和水泵腔顶部均敞口且安装密封盖, 方便了过滤 填料的更换和潜水泵的检修。 0010 所述漏斗包括分别连接在沉淀腔的两个相对侧内壁的同一高度上的两块倾斜板, 两块倾斜板均向下倾斜设置且在两者之间形成条形缝隙, 上述条形缝隙形成。

14、漏斗的出口。 该种结构的漏斗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 利用倾斜板的斜面, 方便杂质下滑, 提高了净化效果。 0011 所述潜水泵为双向泵, 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进水阀。 采用双向潜水泵的结构, 当进 行过滤作业时, 潜水泵向鱼缸内输送净化后的水, 当需要进行底滤箱自身的清洗作业时, 关 闭进水管上的进水阀, 打开排污口, 潜水泵反向运转, 从鱼缸内或者从别处抽水对底滤箱内 部进行反向冲洗作业, 由于整个底滤箱采用的是密封结构, 在底滤箱内会产生一定压力的 水流, 从而可对底滤箱的内部结构进行冲刷清洗, 尤其是对过滤腔内的滤棉等进行反向冲 刷, 清洗效果好, 使用方便。 0012 所述回水管上安装有。

15、磁化器。磁化器可将水磁化, 有助于鱼缸内生物的生长。 0013 所述回水管在鱼缸的上部的弯折处通过三通引出一根向上延伸的进气管, 回水管 伸向鱼缸内的一段形成文氏管, 进气管的顶端安装堵帽。 当净化后的水回流时, 根据文氏管 的原理, 可将部分空气通过进气管引入鱼缸的底部, 从而实现向鱼缸输送氧气的目的, 用以 替代氧气泵使用。 0014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具有杂质滤除效果好、 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和便于清洗的优 点。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001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参照附图, 本实用新型。

16、的全密封式鱼缸底滤箱包括箱体 1 以及与箱体内腔连通的 进水管 2 和回水管 3, 箱体 1 为密封箱体, 箱体 1 内部由多块竖向设置的隔板分隔成位于中 间的过滤腔 4 以及位于两侧的沉淀腔 5 和水泵腔 6, 沉淀腔 5 的上部与过滤腔 4 的上部连 通, 过滤腔 4 内填充过滤填料, 过滤腔 4 的下部与水泵腔 6 连通。对于隔板的设置, 如图所 示, 沉淀腔 5 与过滤腔 4 由第一隔板 13 分隔, 第一隔板 13 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连通沉淀腔 5 和过滤腔 4 的隔板通孔 14。过滤腔 4 与水泵腔 6 之间设置第二隔板 15 和第三隔板 16, 第 二隔板 15 的底端与箱体 1 。

17、底壁之间留有间隙, 第三隔板 16 与箱体 1 的顶壁之间留有间隙, 第二隔板 15 与第三隔板 16 间隔设置且该两隔板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连通过滤腔 4 和水泵 说 明 书 CN 203814405 U 4 3/4 页 5 腔 6 的过水通道 17。采用该种迂回式的流道设置, 可以减缓流速, 并利用溢流设置, 方便颗 粒物沉降。 0018 参照附图, 水泵腔6内安装有潜水泵7, 回水管3的内伸端与潜水泵7连接 ; 所述进 水管 2 连接至沉淀腔 5 的顶部且进水管 2 竖直向下延伸并依次穿过多块倾斜设置的挡板 8 后截止, 进水管 2 的内伸端连接有可产生旋流的旋流管 9, 沉淀腔 5 内在。

18、旋流管 9 的下方安 装有出口朝下的漏斗 10, 沉淀腔 5 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11, 排污口 11 上安装有排污阀 12。 0019 参照附图, 进水管 2 和回水管 3 分别连接到鱼缸底部的两侧, 由于底滤箱的箱体 1 采用密封结构, 使用时, 当潜水泵7进行抽吸动作时, 箱体1内产生一定负压, 鱼缸底部的污 水通过进水管 2 被吸入沉淀腔 5 内, 由于沉淀腔 5 的上部与过滤腔 4 连通且进水管 2 直通 到沉淀腔 5 的内部, 水流从沉淀腔 5 的中下部流入, 利用挡板 8 和漏斗 10 的阻隔作用, 粪便 等固体污物沉入沉淀腔 5 的底部, 洁净水从上部溢流到过滤腔 4 的上部,。

19、 在过滤腔 4 内, 可 以利用过滤棉、 生化球或陶瓷杯等过滤填料, 对沉淀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净化, 净化后的水 被潜水泵 7 抽回鱼缸, 当沉淀腔 5 底部的粪便到达一定量时, 打开排污口 11, 将污物排出。 0020 挡板8的设置有助于阻挡粪便等固体污物向上逆流, 提高净化效果。 参照附图, 在 本实用新型中, 每块挡板 8 与沉淀腔 5 的内壁之间仅在一侧留有过水间隙 18、 其它侧封闭, 各过水间隙 18 在高度方向上交替设置在沉淀腔 5 的两个相对侧。附图中仅示出两块挡板, 所谓交替设置在沉淀腔5的两个相对侧, 指的是当其中一层上的过水间隙18如果设置在沉 淀腔5的左侧, 其上一层。

20、或下一层上的过水间隙则设置在沉淀腔5的右侧, 该种结构能够形 成迂回的水流通道, 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流速并阻挡固体污物, 提高净化滤除效果。 0021 旋流管 9 用于产生旋流, 旋流有助于固体污物的沉降。参照附图, 在本实用新型 中, 旋流管 9 包括两根与进水管连通的弧形管且该两根弧形管的出水方向相反。为了形成 旋流, 两段弧形管形成一个 S 形管, S 形管的中部与进水管 2 连通, S 形管两个弯折的端部 开口。其中, 该 S 形的旋流管 9 在实际使用中是水平设置, 即在附图的剖视状态下并不能看 出 S 形, 附图中旋流管 9 的形状仅起到示意作用。 0022 参照附图, 过滤腔 4 。

21、的顶部敞口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过滤腔盖 19。水泵腔 6 的 顶部敞口且该敞口上密封安装有水泵腔盖20。 该种结构主要是为了方便过滤填料的更换和 潜水泵的检修。其中, 如图所示, 回水管 3 可直接穿装在水泵腔盖 20 上, 但是两者之间需要 做好密封。 0023 对于漏斗 10, 其进口大、 出口小, 呈锥状, 利用漏斗 10 的进口大出口小的结构, 使 得粪便等固体污物一旦落入沉淀腔的底部即很难再逆流到上部, 可有效提高净化效率。漏 斗10可采用常见的圆锥形斗的结构, 也可采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 : 即漏斗10包括分别连接 在沉淀腔的两个相对侧内壁的同一高度上的两块倾斜板, 两块倾斜板均向下。

22、倾斜设置且在 两者之间形成条形缝隙110, 上述条形缝隙110形成漏斗的出口。 利用两块板即可形成进口 大、 出口小的漏斗结构, 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 0024 参照附图, 潜水泵 7 为双向泵, 进水管 2 上安装有进水阀 21。该种设置主要是为 了方便底滤箱自身的清洗。当进行过滤作业时, 潜水泵 7 向鱼缸内输送净化后的水, 当需要 进行底滤箱自身的清洗作业时, 关闭进水管 2 上的进水阀 21, 打开排污阀 12, 潜水泵 7 反向 运转, 从鱼缸内或者从别处抽水对底滤箱的内部进行反向冲洗作业, 由于整个底滤箱的箱 体1采用的是密封结构, 在箱体1内会产生一定压力的水流, 从而可对底滤。

23、箱的内部结构进 说 明 书 CN 203814405 U 5 4/4 页 6 行冲刷清洗, 尤其是对过滤腔 4 内的滤棉等进行反向冲刷, 清洗效果好且使用十分方便。另 外, 出于使用和控制方便的考虑, 在回水管3上安装回水阀31, 当回水阀31和潜水泵7均关 闭时, 整个底滤箱也关闭工作。 0025 参照附图, 由于磁化水有助于鱼缸内动植物的生长, 因此在回水管 3 上安装磁化 器 22。 0026 参照附图, 回水管 3 在鱼缸的上部需要先弯折一下, 在该弯折处通过三通引出一 根向上延伸的进气管 33, 回水管 3 伸向鱼缸内的一段即形成了文氏管 32, 当净化后的水回 流时, 根据文氏管的原理, 可将部分空气通过进气管 33 引入鱼缸的底部, 从而实现向鱼缸 输送氧气的目的, 用以替代氧气泵使用。进气管 33 的顶端安装堵帽 34, 用于关闭泵氧的功 能。其中, 文氏管原理为现有技术, 在此不再赘述。 0027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 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CN 203814405 U 6 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14405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