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6872832 上传时间:2019-09-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681134.8

申请日:

20180507

公开号:

CN208338653U

公开日:

2019010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1/10,A01K61/17

主分类号:

A01K61/10,A01K61/17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李跃飞,李新辉,刘亚秋,陈蔚涛,夏雨果

地址:

5103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塱兴渔路1号

优先权:

CN201820681134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胡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包括立体三通,所述立体三通的三个连接端口上分别连接有泥土储管以形成一个立体三通所在顶点朝上的三角体框架,各所述泥土储管的末端连接有堵头,各所述泥土储管的上侧面垂直地面地均匀分布有多个开孔,各所述开孔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各所述泥土储管内填有泥土以向水生植物提供营养。根据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多功能人工鱼巢按一定间距投放到需要增殖的水域中,以形成一片仿天然形成的水生植物区域,为产粘性卵鱼类繁殖提供产卵场所,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在泥土储管内的泥土里可以自然生长,长久存活,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并且泥土储管和水生植物错落有致,可以为孵化出膜的仔鱼提供庇护场所。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三通(1),所述立体三通(1)的三个连接端口上分别连接有泥土储管(2)以形成一个立体三通(1)所在顶点朝上的三角体框架,各所述泥土储管(2)的末端连接有堵头(3),各所述泥土储管(2)的上侧面垂直地面地均匀分布有多个开孔(4),各所述开孔(4)上种植有水生植物(5),各所述泥土储管(2)内填有泥土以向水生植物(5)提供营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泥土储管(2)上的开孔(4)数量为三个,相邻开孔(4)之间的间距为30~50cm,两侧的开孔(4)与各自邻近的泥土储管(2)端部的间距为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三通(1)、泥土储管(2)和堵头(3)的材质均为PV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三通(1)、泥土储管(2)和堵头(3)的规格均为De1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巢,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5)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增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

背景技术

鲤、鲫等产粘性卵鱼类在产卵繁殖时,一般需要将受精卵粘附于水草或树木的根须上完成胚胎发育。因此,自然水体中水草丰茂的水域以及消落区的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都是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场或潜在产卵场。但是,由于挖砂、码头建设等原因导致河床或近岸水体底质受到较大破坏,水生植物急剧减少,致使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场大幅减少,进而导致产粘性卵鱼类资源的衰退;护岸整治、河道渠化等破坏或减少了近岸植被,航道疏浚、水坝调控又导致水位降低,消落区的植被多数情况下裸露出水面,因此进一步加快了该类群鱼类的衰退过程。针对这一现状,为了增殖自然水体中产粘性卵鱼类的资源量,投放人工鱼巢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产卵场所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将一些水草、陆生植物或人工材料捆扎在一起作为辅助介质,通过一定的方式固定漂浮在水面上或悬浮于水中。一方面人工材料效果明显不如天然植物材料效果好,另一方面这些植物材料漂浮或悬浮半个月左右就会枯萎,叶片脱落或腐烂,失去相应的作用。此外,这些鱼巢的主要功能仅是为产粘性卵鱼类繁殖提供产卵附着介质。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长期使用,既可提供产卵介质辅助鱼类产卵,又可为出膜仔鱼提供庇护场所,兼具栖息地修复等多种功能的人工鱼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期使用,既可提供产卵介质辅助鱼类产卵,又可提供庇护场所,兼具栖息地修复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人工鱼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包括立体三通,所述立体三通的三个连接端口上分别连接有泥土储管以形成一个立体三通所在顶点朝上的三角体框架,各所述泥土储管的末端连接有堵头,各所述泥土储管的上侧面垂直地面地均匀分布有多个开孔,各所述开孔上种植有水生植物,各所述泥土储管内填有泥土以向水生植物提供营养。

进一步地,各所述泥土储管上的开孔数量为三个,相邻开孔之间的间距为30~50cm,两侧的开孔与各自邻近的泥土储管端部的间距为15cm。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三通、泥土储管和堵头的材质均为PVC。

进一步地,所述立体三通、泥土储管和堵头的规格均为De110。

进一步地,所述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

有益效果:根据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多功能人工鱼巢按一定间距投放到需要增殖的水域中,以形成一片仿天然形成的水生植物区域,为产粘性卵鱼类繁殖提供产卵场所,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在泥土储管内的泥土里可以自然生长,长久存活,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并且泥土储管和水生植物错落有致,可以为孵化出膜的仔鱼提供庇护场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包括立体三通1,立体三通1的三个连接端口上分别连接有泥土储管2以形成一个立体三通1所在顶点朝上的三角体框架,各泥土储管2的末端连接有堵头3,各泥土储管2的上侧面垂直地面地均匀分布有多个大小适宜的开孔4,各开孔4上种植有水生植物5,各泥土储管2内填有泥土以向水生植物5提供营养,泥土的软硬适中,适宜水生植物5的生长。

根据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多功能人工鱼巢按一定间距投放到需要增殖的水域中,以形成一片仿天然形成的水生植物区域,为产粘性卵鱼类繁殖提供产卵场所,同时水生植物5的根部在泥土储管2内的泥土里可以自然生长,长久存活,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并且泥土储管2和水生植物5错落有致,可以为孵化出膜的仔鱼提供庇护场所。待泥土储管2内的泥土失去营养后,可取下泥土储管2末端的堵头3,将泥土储管2内的泥土排出,再填入软硬适中、富含营养的泥土后即可继续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各泥土储管2上的开孔4数量为三个,相邻开孔4之间的间距为30~50cm,两侧的开孔4与各自邻近的泥土储管2端部的间距为15cm。这样,使得种植在开孔4上的水生植物5的分布错落有致,为孵化出膜的仔鱼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立体三通1、泥土储管2和堵头3的材质均为PVC。PVC材料轻便,安装简易,成本低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立体三通1、泥土储管2和堵头3的规格均为De1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水生植物5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确保其能在水中长期存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681134.8 (22)申请日 2018.05.07 (73)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 究所 地址 5103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 塱兴渔路1号 (72)发明人 李跃飞 李新辉 刘亚秋 陈蔚涛 夏雨果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胡辉 (51)Int.Cl. A01K 61/10(2017.01) A01K 61/17(2017.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 (57)摘要 本实。

2、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 包 括立体三通, 所述立体三通的三个连接端口上分 别连接有泥土储管以形成一个立体三通所在顶 点朝上的三角体框架, 各所述泥土储管的末端连 接有堵头, 各所述泥土储管的上侧面垂直地面地 均匀分布有多个开孔, 各所述开孔上种植有水生 植物, 各所述泥土储管内填有泥土以向水生植物 提供营养。 根据需要, 将一定数量的多功能人工 鱼巢按一定间距投放到需要增殖的水域中, 以形 成一片仿天然形成的水生植物区域, 为产粘性卵 鱼类繁殖提供产卵场所, 同时水生植物的根部在 泥土储管内的泥土里可以自然生长, 长久存活, 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 并且泥土储管和水生植物 错落有致, 。

3、可以为孵化出膜的仔鱼提供庇护场 所。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8338653 U 2019.01.08 CN 208338653 U 1.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 其特征在于: 包括立体三通(1), 所述立体三通(1)的三个连接 端口上分别连接有泥土储管(2)以形成一个立体三通(1)所在顶点朝上的三角体框架, 各所 述泥土储管(2)的末端连接有堵头(3), 各所述泥土储管(2)的上侧面垂直地面地均匀分布 有多个开孔(4), 各所述开孔(4)上种植有水生植物(5), 各所述泥土储管(2)内填有泥土以 向水生植物(5)提供营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巢, 其特征。

4、在于: 各所述泥土储管(2)上的开孔 (4)数量为三个, 相邻开孔(4)之间的间距为3050cm, 两侧的开孔(4)与各自邻近的泥土储 管(2)端部的间距为1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三通(1)、 泥土储管 (2)和堵头(3)的材质均为PV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巢,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三通(1)、 泥土储管 (2)和堵头(3)的规格均为De1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人工鱼巢,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生植物(5)为 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338653 U 2。

5、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增殖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 背景技术 0002 鲤、 鲫等产粘性卵鱼类在产卵繁殖时, 一般需要将受精卵粘附于水草或树木的根 须上完成胚胎发育。 因此, 自然水体中水草丰茂的水域以及消落区的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 都是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场或潜在产卵场。 但是, 由于挖砂、 码头建设等原因导致河床或近 岸水体底质受到较大破坏, 水生植物急剧减少, 致使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场大幅减少, 进而 导致产粘性卵鱼类资源的衰退; 护岸整治、 河道渠化等破坏或减少了近岸植被, 航道疏浚、 水坝调控又导致水位降低, 消落区的植被多数情况下裸。

6、露出水面, 因此进一步加快了该类 群鱼类的衰退过程。 针对这一现状, 为了增殖自然水体中产粘性卵鱼类的资源量, 投放人工 鱼巢为产粘性卵鱼类提供产卵场所是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 多数情况下, 人们是将一些 水草、 陆生植物或人工材料捆扎在一起作为辅助介质, 通过一定的方式固定漂浮在水面上 或悬浮于水中。 一方面人工材料效果明显不如天然植物材料效果好, 另一方面这些植物材 料漂浮或悬浮半个月左右就会枯萎, 叶片脱落或腐烂, 失去相应的作用。 此外, 这些鱼巢的 主要功能仅是为产粘性卵鱼类繁殖提供产卵附着介质。 为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长期 使用, 既可提供产卵介质辅助鱼类产卵, 又可为出膜仔。

7、鱼提供庇护场所, 兼具栖息地修复等 多种功能的人工鱼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期使用, 既可提供产卵介质辅助鱼类产 卵, 又可提供庇护场所, 兼具栖息地修复等多种功能的多功能人工鱼巢。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 包括立体三通, 所 述立体三通的三个连接端口上分别连接有泥土储管以形成一个立体三通所在顶点朝上的 三角体框架, 各所述泥土储管的末端连接有堵头, 各所述泥土储管的上侧面垂直地面地均 匀分布有多个开孔, 各所述开孔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各所述泥土储管内填有泥土以向水生 植物提供营养。 0005 进一步地, 各。

8、所述泥土储管上的开孔数量为三个, 相邻开孔之间的间距为30 50cm, 两侧的开孔与各自邻近的泥土储管端部的间距为15cm。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立体三通、 泥土储管和堵头的材质均为PVC。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立体三通、 泥土储管和堵头的规格均为De110。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 0009 有益效果: 根据需要, 将一定数量的多功能人工鱼巢按一定间距投放到需要增殖 的水域中, 以形成一片仿天然形成的水生植物区域, 为产粘性卵鱼类繁殖提供产卵场所, 同 时水生植物的根部在泥土储管内的泥土里可以自然生长, 长久存活, 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 并且泥土。

9、储管和水生植物错落有致, 可以为孵化出膜的仔鱼提供庇护场所。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8338653 U 3 附图说明 00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参照图1,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人工鱼巢, 包括立体三通1, 立体三通1的三个连 接端口上分别连接有泥土储管2以形成一个立体三通1所在顶点朝上的三角体框架, 各泥土 储管2的末端连接有堵头3, 各泥土储管2的上侧面垂直地面地均匀分布有多个大小适宜的 开孔4, 各开孔4上种植有水生植物5, 各泥土储管2内填有泥土以向水生植物5提供营养。

10、, 泥 土的软硬适中, 适宜水生植物5的生长。 0013 根据需要, 将一定数量的多功能人工鱼巢按一定间距投放到需要增殖的水域中, 以形成一片仿天然形成的水生植物区域, 为产粘性卵鱼类繁殖提供产卵场所, 同时水生植 物5的根部在泥土储管2内的泥土里可以自然生长, 长久存活, 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 并且泥 土储管2和水生植物5错落有致, 可以为孵化出膜的仔鱼提供庇护场所。 待泥土储管2内的泥 土失去营养后, 可取下泥土储管2末端的堵头3, 将泥土储管2内的泥土排出, 再填入软硬适 中、 富含营养的泥土后即可继续使用。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 各泥土储管2上的开孔4数量为三个, 相邻。

11、开孔4之间 的间距为3050cm, 两侧的开孔4与各自邻近的泥土储管2端部的间距为15cm。 这样, 使得种 植在开孔4上的水生植物5的分布错落有致, 为孵化出膜的仔鱼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 立体三通1、 泥土储管2和堵头3的材质均为PVC。 PVC 材料轻便, 安装简易, 成本低廉。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 立体三通1、 泥土储管2和堵头3的规格均为De110。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 水生植物5为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 确保其能在水中 长期存活。 0018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 述实施方式, 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8338653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8338653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