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050284.X (22)申请日 2016.01.19 (73)专利权人 王赏 地址 362302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霞美镇 杏埔村过塘27号 (72)发明人 王赏 (51)Int.Cl. A23F 3/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用微波烘 干机, 包括烘干箱, 烘干箱外壁上覆盖有保温层, 烘干箱上侧左端设有进料漏斗, 进料漏斗底端通 过除铁腔与烘干箱连接, 在除铁腔内部水平设有 除。
2、铁机构, 除铁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除铁转轴、 设置在除铁转轴外壁上的永磁铁和与除铁转轴 连接的电机, 除铁腔底端设有导料板, 本实用新 型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采用微波烘干方式进 行烘干, 升温速度快, 烘干效果好, 可对茶叶进行 除铁和筛选, 保证了成品茶叶的质量, 设置的观 察窗便于观察茶叶的烘干情况, 且便于对镜片的 污垢进行清除, 实用性强, 可对茶叶进行冷却并 进行除湿除尘, 进一步提高了烘干效果和效率, 保护了环境, 另外便于移动和固定, 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512047 U 2016.08.31 CN 205512047 U 1.一种茶叶。
3、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包括烘干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烘干箱外壁上覆盖有保 温层, 烘干箱上侧左端设有进料漏斗, 进料漏斗底端通过除铁腔与烘干箱连接, 在除铁腔内 部水平设有除铁机构, 除铁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除铁转轴、 设置在除铁转轴外壁上的永磁 铁和与除铁转轴连接的电机, 除铁腔底端设有导料板, 烘干箱内部左右分别设有第一带轮 和第二带轮, 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套设有传送带, 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都设有支架, 两 个支架的底端都设有弹簧, 每个支架上都安装有振动电机, 在传送带右端设有下料板, 在烘 干箱底端右侧设有出料漏斗, 出料漏斗与下料板相对应设置, 所述传送带上侧对应设有多 个用于发生。
4、微波的磁控管, 磁控管通过安装架安装在烘干箱上, 烘干箱前侧外壁上设有观 察窗, 观察窗包括手柄、 刮板和镜片, 镜片安装在烘干箱前侧外壁上, 手柄的右端端部穿过 镜片且与刮板连接, 刮板位于烘干箱内部, 且刮板的左侧面与镜片的右侧面相接触, 镜片上 下前后侧壁与烘干箱前侧侧壁的接触处都设有第一密封圈, 在镜片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 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 所述烘干箱左侧设有冷风机, 冷风机通过进风管与烘干箱内部 连接, 烘干箱右侧连接有抽风管, 所述抽风管的左端设有过滤网, 抽风管右端连接有抽风 机, 抽风机右端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有干燥装置和布袋除尘器, 烘干箱下侧四角处都设有支 撑腿, 每个。
5、支撑腿底端都设有行走轮, 在烘干箱下侧四周均匀设有液压缸, 液压缸底端连接 有升降柱, 升降柱底端连接有支撑脚, 每个支撑脚的底面上都设有防滑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酚 醛泡沫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送带为筛网结 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的外端端部外 壁上套设有防滑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内部填充 有生石灰干燥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其特征在于, 。
6、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橡 胶且厚度为13-17mm。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512047 U 2 一种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用设备, 具体是一种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背景技术 0002 近代研究发现, 经常饮茶可提神醒脑。 茶叶中含有5左右的生物碱, 其主要成分 是咖啡碱, 这种咖啡碱在泡茶时有80可溶进水中, 饮用后能兴奋神经中枢, 促进新陈代 谢, 增强心脏功能; 并能促进胃液分泌, 助消化, 解油腻; 还能加强横纹肌的收缩功能, 因而 能使人解除疲劳, 提高劳动效率。 因此, 每天清晨喝一杯茶, 会使人精神振作, 精力。
7、充沛。 而 茶叶的烘干技术也是及其重要, 它不仅可以保存茶叶内的各种营养成分, 还可以提高茶叶 的保存期限。 现在一般的干茶技术就是热炒, 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会降低茶叶内的营养成 分的含量。 所以, 研究茶叶烘干机对人民日常的饮茶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 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包括烘干箱, 所述烘干箱外壁上覆盖有保温层, 烘干 箱上侧左端设有进料漏斗, 进料漏斗底端通过除铁腔与烘干箱连接, 在除铁腔内部水平设 有除。
8、铁机构, 除铁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除铁转轴、 设置在除铁转轴外壁上的永磁铁和与除 铁转轴连接的电机, 除铁腔底端设有导料板, 烘干箱内部左右分别设有第一带轮和第二带 轮, 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套设有传送带, 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都设有支架, 两个支架的 底端都设有弹簧, 每个支架上都安装有振动电机, 在传送带右端设有下料板, 在烘干箱底端 右侧设有出料漏斗, 出料漏斗与下料板相对应设置, 所述传送带上侧对应设有多个用于发 生微波的磁控管, 磁控管通过安装架安装在烘干箱上, 烘干箱前侧外壁上设有观察窗, 观察 窗包括手柄、 刮板和镜片, 镜片安装在烘干箱前侧外壁上, 手柄的右端端部穿过镜片且与刮 。
9、板连接, 刮板位于烘干箱内部, 且刮板的左侧面与镜片的右侧面相接触, 镜片上下前后侧壁 与烘干箱前侧侧壁的接触处都设有第一密封圈, 在镜片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二密封圈 和第三密封圈, 所述烘干箱左侧设有冷风机, 冷风机通过进风管与烘干箱内部连接, 烘干箱 右侧连接有抽风管, 所述抽风管的左端设有过滤网, 抽风管右端连接有抽风机, 抽风机右端 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有干燥装置和布袋除尘器, 烘干箱下侧四角处都设有支撑腿, 每个支撑 腿底端都设有行走轮, 在烘干箱下侧四周均匀设有液压缸, 液压缸底端连接有升降柱, 升降 柱底端连接有支撑脚, 每个支撑脚的底面上都设有防滑垫。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
10、一步的方案: 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酚醛泡沫板。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传送带为筛网结构。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手柄的外端端部外壁上套设有防滑套。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干燥装置内部填充有生石灰干燥剂。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512047 U 3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防滑垫的材质为橡胶且厚度为13-17mm。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烘干机工作时, 茶叶由进料漏斗进入 除铁腔内部, 除铁机构工作对茶叶进行充分的除铁, 保证了茶叶的质量, 茶叶进入传送带 上,。
11、 电机带动传送带工作将茶叶往右输送, 在输送过程中, 振动电机带动传送带上下振动, 对茶叶进行筛选, 将杂质和碎茶筛选下来, 进一步的保证了成品茶叶的质量; 烘干过程中, 磁控管发生微波, 无需传热媒介, 电磁波直接加热到茶叶内部, 使茶叶表面水分汽化蒸发, 升温速度快, 烘干效果好, 烘干机工作过程中, 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即可观察茶叶的烘干情 况, 便于及时对烘干温度等进行控制, 提高了烘干效率, 当长时间使用后镜片的镜片有了污 垢时, 能在不打开烘干箱的情况下通过刮板对镜片的污垢进行清除, 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实用性强; 烘干结束后, 冷风机干燥对内部的茶叶进行冷却, 且抽风机工作进行。
12、抽风通过干 燥装置进行干燥除湿, 进一步提高了烘干效果和效率, 并通过布袋除尘器对粉尘和碎茶进 行收集, 避免了粉尘污染, 行走轮的设置使得搅拌机便于移动, 提高了便捷性和实用性, 当 搅拌机移动到合适位置后, 控制液压缸工作将支撑脚向下挤压直至行走轮离开地面即可通 过支撑脚对搅拌机进行固定, 固定效果好, 提高了搅拌机的工作稳定性, 设置的防滑垫增加 了支撑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有效的防止了搅拌机的滑动, 且能够有效的减小振动, 另外通过 四个液压缸和升降柱即可调整烘干箱置于地面的水平度, 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茶叶加工用。
13、微波烘干机中观察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请参阅图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一种茶叶加工用微波烘干机, 包括烘干箱1, 所述烘干箱1外壁上覆盖有保温层2, 所述保温层2的材质为酚醛泡沫板, 烘干箱1上侧左端 设有进料漏斗3, 进料漏斗3底端通过除铁腔4与烘干箱1连。
14、接, 在除铁腔4内部水平设有除铁 机构5, 除铁机构5包括水平设置的除铁转轴、 设置在除铁转轴外壁上的永磁铁和与除铁转 轴连接的电机, 除铁腔4底端设有导料板, 烘干箱1内部左右分别设有第一带轮6和第二带轮 7, 第一带轮6和第二带轮7上套设有传送带8, 所述传送带8为筛网结构, 第一带轮6和第二带 轮7上都设有支架9, 两个支架9的底端都设有弹簧91, 每个支架9上都安装有振动电机92, 在 传送带8右端设有下料板12, 在烘干箱1底端右侧设有出料漏斗13, 出料漏斗13与下料板12 相对应设置, 烘干机工作时, 茶叶由进料漏斗3进入除铁腔4内部, 除铁机构5工作对茶叶进 行充分的除铁, 保。
15、证了茶叶的质量, 茶叶进入传送带上, 电机带动传送带8工作将茶叶往右 输送, 在输送过程中, 振动电机92带动传送带8上下振动, 对茶叶进行筛选, 将杂质和碎茶筛 选下来, 进一步的保证了成品茶叶的质量; 所述传送带8上侧对应设有多个用于发生微波的 磁控管11, 磁控管11通过安装架10安装在烘干箱1上, 烘干箱1前侧外壁上设有观察窗6, 观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512047 U 4 察窗6包括手柄18、 刮板17和镜片15, 镜片15安装在烘干箱1前侧外壁上, 手柄18的右端端部 穿过镜片15且与刮板17连接, 刮板17位于烘干箱1内部, 且刮板17的左侧面与镜片15的右。
16、侧 面相接触, 镜片15上下前后侧壁与烘干箱1前侧侧壁的接触处都设有第一密封圈16, 在镜片 15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有第二密封圈20和第三密封圈19, 所述手柄18的外端端部外壁上套 设有防滑套, 烘干过程中, 磁控管11发生微波, 无需传热媒介, 电磁波直接加热到茶叶内部, 使茶叶表面水分汽化蒸发, 升温速度快, 烘干效果好, 烘干机工作过程中, 工作人员通过观 察窗6即可观察茶叶的烘干情况, 便于及时对烘干温度等进行控制, 提高了烘干效率, 当长 时间使用后镜片15的镜面有了污垢时, 能在不打开烘干箱1的情况下通过刮板17对镜面的 污垢进行清除, 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实用性强; 所述烘。
17、干箱1左侧设有冷风机21, 冷风机21 通过进风管22与烘干箱1内部连接, 烘干箱1右侧连接有抽风管23, 所述抽风管23的左端设 有过滤网, 抽风管23右端连接有抽风机24, 抽风机24右端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有干燥装置25 和布袋除尘器26, 所述干燥装置25内部填充有生石灰干燥剂, 烘干箱1下侧四角处都设有支 撑腿27, 每个支撑腿27底端都设有行走轮28, 在烘干箱1下侧四周均匀设有液压缸29, 液压 缸29底端连接有升降柱30, 升降柱30底端连接有支撑脚31, 每个支撑脚31的底面上都设有 防滑垫32, 所述防滑垫32的材质为橡胶且厚度为13-17mm, 烘干结束后, 冷风机21干燥对。
18、内 部的茶叶进行冷却, 且抽风机24工作进行抽风通过干燥装置25进行干燥除湿, 进一步提高 了烘干效果和效率, 并通过布袋除尘器26对粉尘和碎茶进行收集, 避免了粉尘污染, 行走轮 28的设置使得搅拌机便于移动, 提高了便捷性和实用性, 当搅拌机移动到合适位置后, 控制 液压缸29工作将支撑脚31向下挤压直至行走轮28离开地面即可通过支撑脚31对搅拌机进 行固定, 固定效果好, 提高了搅拌机的工作稳定性, 设置的防滑垫32增加了支撑脚31与地面 的摩擦力, 有效的防止了搅拌机的滑动, 且能够有效的减小振动, 另外通过四个液压缸29和 升降柱30即可调整烘干箱1置于地面的水平度, 提高了实用性;。
19、 本实用新型茶叶加工用微波 烘干机, 采用微波烘干方式进行烘干, 升温速度快, 烘干效果好, 可对茶叶进行除铁和筛选, 保证了成品茶叶的质量, 设置的观察窗便于观察茶叶的烘干情况, 且便于对镜面的污垢进 行清除, 实用性强, 可对茶叶进行冷却并进行除湿除尘, 进一步提高了烘干效果和效率, 保 护了环境, 另外便于移动和固定, 实用性强。 0016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20、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7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512047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512047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51204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