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9530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7.02 CN 103895307 A (21)申请号 201310747232.9 (22)申请日 2013.12.26 2012-282157 2012.12.26 JP B32B 27/08(2006.01) B32B 27/30(2006.01) (71)申请人 三得为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东京 (72)发明人 仓本直彦 三轮和弘 勘田健二 佐藤豪一 (74)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 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代理人 李英 (54) 发明名称 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57) 摘要 聚烯烃系未拉。
2、伸多层膜, 其具有 : 层压体层, 其含有聚丙烯系树脂, 该聚丙烯系树脂含有 Mw/ Mn 为 4 以上、 MFR 为 1 30g/10 分钟的聚丙烯系 树脂和 Mw/Mn 为 1.5 3.5、 MFR 为 1 30g/10 分 钟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 中间层, 其含有聚乙烯系 树脂, 该聚乙烯系树脂含有密度为0.900.94g/ cm3、 MFR为0.520g/10分钟的乙烯-烯烃共 聚物 ; 热封层, 其含有聚丙烯系树脂, 该聚丙烯系 树脂含有 Mw/Mn 为 1.5 3.5、 MFR 为 1 30g/10 分钟、 熔点为 125 140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30)优先权数据 。
3、(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895307 A CN 103895307 A 1/1 页 2 1. 多层膜, 是具有作为最外层的层压体层、 至少 1 层的中间层和作为另一最外层的热 封层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其特征在于, 上述层压体层含有聚丙烯系树脂, 该聚丙烯系树脂含有 10 50 重量份的聚丙烯系树 脂 (A1) 和 50 90 重量份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并且, 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A1) 和上述 丙烯 - 乙烯共聚物。
4、 (A2) 的合计为 100 重量份, 该聚丙烯系树脂(A1)的由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表示的分子量分布Mw/ Mn 为 4 以上, 按照 JIS K7210 在 23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为 1 30g/10 分钟 ; 该丙烯-乙烯共聚物(A2)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53.5, 按照JIS K7210在230 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为 1 30g/10 分钟, 使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 而成 ; 上述中间层含有聚乙烯系树脂, 该聚乙烯系树脂含有 70 重量以上的乙烯 - 烯烃 共聚物 (B), 该乙烯 - 烯烃共聚。
5、物 (B) 的密度为 0.90 0.94g/cm3, 按照 JIS K7210 在 19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为 0.5 20g/10 分钟 ; 上述热封层含有聚丙烯系树脂, 该聚丙烯系树脂含有70重量以上的丙烯-乙烯共聚 物 (C) ; 该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的分子量分布 Mw/Mn 为 1.5 3.5, 按照 JIS K7210 在 230 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为 1 30g/10 分钟, 熔点为 125 140, 使用 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而成。 2.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层膜, 其中, 上述热封层的聚丙烯系树脂中。
6、的聚合物只包含上 述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3. 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多层膜, 其中, 上述层压体层、 中间层和热封层采用共挤出法 层合而成。 4.复合膜, 其特征在于, 在膜基材上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膜以该多层膜的层压 体侧作为粘贴面粘贴而得到。 5. 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复合膜, 其中, 上述膜基材至少具有由选自聚丙烯系树脂、 聚乙烯 系树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和聚酰胺系树脂中的树脂或金属形成的层。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895307 A 2 1/21 页 3 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具体地, 涉及。
7、高透明性、 高光泽性、 高映射性 等光学特性 ; 抗粘连性 ; 低温热封性等各物性优异, 同时与基材膜粘贴而制成复合膜时的 热封强度 ; 包装的撕裂开封性 ; 热封部的耐针眼性等也优异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背景技术 0002 聚烯烃系树脂膜作为包装各种制品的材料已广泛地利用。例如为食品包装用途 ; 纤维、 衣料等日用杂货品的包装用途 ; 工业部件的包装用途等。特别地, 聚丙烯系树脂膜由 于刚性和耐热性优异, 膜的挺感也高, 因此对于制袋机的适合性高, 已被广泛利用。 但是, 聚 丙烯系树脂膜至少热封性(特别是低温热封性)、 抗冲击性和热封部的耐针眼性不充分。 因 此, 尝试了要通过使膜材料。
8、的聚丙烯共聚物化, 从而提高热封性和抗冲击性。但是, 特别是 对于低温下的抗冲击性, 并没有获得那样的效果。此外, 如果要提高热封性, 则产生粘连的 问题。因此, 上述共聚物化的尝试并未成功。 0003 在这方面, 在特开平 5-147179 号中, 提出了聚烯烃系多层膜, 其中通过使用直链 状乙烯-烯烃共聚物(LLDPE)作为中间层, 将该中间层和作为两外层的聚丙烯系树脂层 层合而提高抗冲击性。根据该方法, 确实确认抗冲击性的提高, 但层合膜的光学特性 ( 透明 性、 光泽性、 映射性等 ) 受损。此外, 将上述层合膜与基材膜粘贴而制成复合膜时的撕裂强 度变得非常高, 因此使用其作为包装材料。
9、时的撕裂开封性显著受损。 0004 特开 2004-276373 号中, 提出了聚烯烃系多层膜, 其中通过以特定的聚丙烯系聚 合物作为两外层, 将其与作为中间层的 LLDPE 层层合, 从而改善了低温热封性和抗粘连性。 根据该技术, 得到的复合膜的撕裂强度非常高, 使用其作为包装材料时的撕裂开封性不能 满足。 0005 所谓上述热封部的耐针眼性, 是表示在热封的区域不存在微细的通路、 密封性完 全的指标。 如果在热封部有微细的通路, 则损害包装的密封性, 因此特别是在食品的包装用 途中, 从内装物的鲜度保持、 长期保存等的观点出发, 不优选。该热封部的耐针眼性是与热 封强度完全不同的概念。 现。
10、有技术中, 对于聚丙烯系树脂膜, 几乎没有进行要提高热封部的 耐针眼性的尝试。 0006 因此, 高透明性、 高光泽性、 高映射性等光学特性 ; 抗粘连性 ; 低温热封性等各物 性优异, 同时与基材膜粘贴而制成复合膜时的热封强度 ; 包装的撕裂开封性 ; 热封部的耐 针眼性等也优异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目前为止是未知的。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 0008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透明性、 高光泽性、 高映射性等光学特性 ; 抗粘连 性 ; 低温热封性等各物性优异, 同时与基材膜粘贴而制成复合膜时的热封强度 ; 包装的撕 裂开封性 ; 热封部的耐针眼性等也优。
11、异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说 明 书 CN 103895307 A 3 2/21 页 4 0009 根据本发明,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优点通过下述多层膜而实现 : 0010 该多层膜是具有作为最外层的层压体层、 至少 1 层的中间层和作为另一最外层的 热封层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其特征在于, 0011 上述层压体层含有聚丙烯系树脂, 该聚丙烯系树脂含有 10-50 重量份的聚丙烯系 树脂 (A1) 和 50-90 重量份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并且, 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A1) 和上 述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的合计为 100 重量份。), 0012 该聚丙烯系树脂 (。
12、A1) 的由重均分子量 Mw 与数均分子量 Mn 之比表示的分子量分 布 Mw/Mn 为 4 以上, 按照 JIS K7210 在 23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为 1 30g/10 分钟, 该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的分子量分布 Mw/Mn 为 1.5 3.5, 按照 JIS K7210 在 23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为 1 30g/10 分钟, 使用茂金属 系催化剂聚合而成, 0013 上述中间层含有聚乙烯系树脂, 该聚乙烯系树脂含有 70 重量以上的乙 烯-烯烃共聚物(B), 该乙烯-烯烃共聚物(B)的密度为0.900.。
13、94g/cm3, 按照JIS K7210 在 19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为 0.5 20g/10 分钟, 0014 上述热封层含有聚丙烯系树脂, 该聚丙烯系树脂含有70重量以上的丙烯-乙烯 共聚物(C), 该丙烯-乙烯共聚物(C)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1.53.5, 按照JIS K7210在 23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为 1 30g/10 分钟, 熔点为 125 140, 使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而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具有 : 作为最外层的层压体层、 至少 1 层的中间 层和作为另一最外层的热。
14、封层。 0016 0017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层压体层含有聚丙烯系树脂, 该聚丙烯系树 脂含有 10 50 重量份聚丙烯系树脂 (A1) 和 50 90 重量份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并 且, 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A1) 和上述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的合计为 100 重量份。) 0018 聚丙烯系树脂 (A1) 0019 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A1), 用重均分子量 Mw 与数均分子量 Mn 之比表示的分子量分 布 Mw/Mn 为 4 以上。Mw/Mn 的值优选为 4.5 10, 更优选为 5 8。聚丙烯系树脂 (A1) 的 Mw/Mn 比 4 小时, 得到的。
15、多层膜和使用其制造的复合膜的撕裂强度过度变高, 包装材料中的 撕裂开封性的改善效果没有显现。这被认为起因于 : Mw/Mn 比 4 小时, 多层膜的制造时难以 发生熔融取向。 另一方面, 从使多层膜制造时的熔融张力停留在适当的范围, 确保制成多层 膜时的耐粘连性的观点出发, Mw/Mn 优选为 10 以下。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A1), 其 Mw 优选为 45 万 10 万, 更优选为 40 万 20 万。 0020 上述重均分子量 Mw 和数均分子量 Mn 均是采用凝胶渗透色谱 (GPC) 测定的聚苯乙 烯换算的值 ( 本说明书中下同 )。 0021 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A1), 按照 JIS。
16、 K7210 在 23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 动速率 MFR 为 1 30g/10 分钟。该值优选为 5 15g/10 分钟。如果 MFR 比 1g/10 分钟小, 熔融粘度过低, 因此多层膜制造时的制膜机(例如挤出机)内的压力过度升高, 有时生产率 说 明 书 CN 103895307 A 4 3/21 页 5 降低。进而, 有时引起膜厚不均匀、 熔体破坏等外观不良。另一方面, 如果 MFR 超过 30g/10 分钟, 起因于与中间层的树脂的熔融粘度差变得过大, 有时外层的膜厚变得不均匀。 除此之 外, 有时损害制成多层膜时的耐粘连性。 0022 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A1),。
17、 优选熔点为 120 150, 更优选为 130 145。在该 范围的温度中显示熔点的聚丙烯系树脂 (A1), 从制造多层膜时的耐热性与制成多层膜和复 合膜时的透明性的平衡优异的方面来看而优选。 其中, 所谓树脂的熔点, 是指差示扫描热量 计 (DSC) 图中的最大吸热峰的峰顶温度 (Tm)( 本说明书中下同 )。 0023 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A1), 可以是丙烯的均聚物, 也可以是丙烯和共聚成分的共聚 物。作为这里使用的共聚成分, 优选乙烯和 - 烯烃, 具体地, 可列举例如乙烯、 1- 丁烯、 1-戊烯、 1-己烯、 1-庚烯、 1-辛烯、 1-壬烯、 1-癸烯、 4-甲基-1-戊烯等,。
18、 能够使用从这些中 选择的 1 种以上。聚丙烯系树脂 (A1) 中的共聚成分的比例优选 10 摩尔以下, 更优选为 5 摩尔以下, 进一步优选为 3 摩尔以下。 0024 作为本发明中的聚丙烯系树脂 (A1), 从确保得到的多层膜和复合膜的光学特性的 观点出发, 优选使用从丙烯的均聚物、 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以及丙烯和乙烯和丁烯的共聚 物中选择的 1 种以上。 0025 上述聚丙烯系树脂(A1), 只要满足上述条件, 可以是采用任何方法制造的产物。 能 够使用例如公知的齐格勒 - 纳塔催化剂, 优选地同时使用适当的给体化合物而制造。可使 齐格勒 - 纳塔催化剂负载于适当的无机物质。 0026 丙。
19、烯 - 乙烯共聚物 (A2) 0027 上述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的由重均分子量 Mw 和数均分子量 Mn 之比表示的分 子量分布 Mw/Mn 为 1.5 3.5。Mw/Mn 的值优选为 1.8 3.2, 更优选为 2.0 3.0。如果 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的 Mw/Mn 比 1.5 小, 熔融张力变得过小, 因此制膜性差。另一方面, 从确保制成多层膜时的耐粘连性, 确保多层膜和复合膜中的光学特性的观点出发, Mw/Mn 优 选为 3.5 以下。上述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其 Mw 优选为 45 万 10 万, 更优选为 40 万 20 万。 0028 上述丙烯。
20、 - 乙烯共聚物 (A2), 按照 JIS K7210 在 23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 体流动速率 MFR 为 1 30g/10 分钟。该值优选为 5 15g/10 分钟。如果 MFR 比 1g/10 分 钟小, 熔融粘度过低, 因此多层膜的制造时制膜机 ( 例如挤出机 ) 内的压力过度升高, 有时 生产率降低。进而, 有时引起膜厚不均匀、 熔体破坏等外观不良。另一方面, 如果 MFR 超过 30g/10 分钟, 起因于与中间层的树脂的熔融粘度差变得过大, 有时外层的膜厚变得不均匀。 除此之外, 有时损害制成多层膜时的耐粘连性。 0029 上述丙烯-乙烯共聚物(A2), 优选熔点为。
21、120145, 更优选为120140, 进 一步优选为 120 135。在该范围的温度中显示熔点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从制造 多层膜时的耐热性与制成多层膜或复合膜时的透明性的平衡优异的方面来看而优选。 0030 上述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中的乙烯单元的含有比例, 优选为 1 10 摩尔, 更 优选为 2 5 摩尔。通过将乙烯单元的含有比例设定在该范围内, 得到的多层膜中, 能够 在不损害透明性的情况下显现优异的耐粘连性, 优选。 0031 上述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是使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而成的。使用茂金属催 化剂聚合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从得到。
22、的多层膜显示高度的耐粘连性, 并且制成多层 说 明 书 CN 103895307 A 5 4/21 页 6 膜和复合膜时显示优异的光学特性的方面来看优选。 0032 茂金属催化剂是包含具有至少 1 个、 优选 2 个取代或未取代的环戊二烯基配体的 茂金属型过渡金属化合物和助催化剂的催化剂。作为上述助催化剂, 可列举例如有机铝化 合物 ; 有机硼化合物和阳离子的络合物 ; 离子交换性硅酸盐等, 能够使用从这些中选择的 1 种以上。茂金属催化剂可负载于适当的无机物质。茂金属催化剂在本领域中已公知, 本领 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其目的适宜地选择适当的茂金属催化剂而使用。 0033 任意成分 0034 本。
23、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的层压体层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含有上述的聚丙 烯系树脂 (A1) 和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作为必要的成分, 但在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的 范围内, 可含有这些以外的其他聚合物。其中使用的其他的聚合物是上述的聚丙烯系树脂 (A1)和丙烯-乙烯共聚物(A2)以外的聚合物。 其他的聚合物的含有比例, 相对于聚丙烯系 树脂 (A1)、 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和其他的聚合物的合计, 优选为 10 重量以下, 更优选 为 5 重量以下, 最优选不含其他的聚合物。 0035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的层压体层, 除了上述的聚丙烯系树脂以外, 作 为任意的添加剂, 可。
24、列举例如热稳定剂、 加工稳定剂、 润滑剂、 增核剂、 抗静电剂、 防雾剂、 抗 粘连剂、 抗氧化剂、 紫外线吸收剂、 颜料等。 这些添加剂, 可采用直接在构成聚丙烯系树脂的 聚合物中配合的方法添加, 或者可采用作为以高浓度含有这些添加剂的母料配合的方法添 加。作为母料的基础树脂, 能够使用上述的聚丙烯系树脂 (A1) 和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以及使用时的其他聚合物中的 1 种以上。 0036 层压体层的形态 0037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的层压体层中的聚丙烯系树脂含有聚丙烯系树 脂 (A1)10 50 重量份和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50 90 重量份。优选地, 含有。
25、聚丙烯系 树脂 (A1)20 40 重量份和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60 80 重量份。上述中, 上述聚丙烯 系树脂 (A1) 和上述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的合计为 100 重量份。 0038 通过在层压体层的聚丙烯系树脂中配合聚丙烯系树脂 (A1), 从而将得到的多层膜 和复合膜中的撕裂强度设定在适当的范围, 包装材料的撕裂开封性提高。 这被认为是因为, 由于聚丙烯系树脂 (A1) 的配合, 构成层压体层 ( 外层 ) 的聚丙烯系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变 宽, 因此, 多层膜制造时容易发生熔融取向。由于这样的理由, 本发明中的层压体层需要含 有 10 重量份以上的聚丙烯系树脂 (A。
26、1), 优选含有 20 重量份以上的聚丙烯系树脂 (A1)。 0039 另一方面, 通过在层压体层的聚丙烯系树脂中配合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得到 的多层膜和复合膜中透明性、 光泽性、 映射性等光学特性提高, 同时多层膜的耐粘连性也提 高。因此, 本发明中的层压体层需要含有 50 重量份以上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优选含 有 60 重量份以上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0040 作为在层压体层的聚丙烯系树脂中配合的聚合物, 优选只包含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A1) 和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0041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层压体层的厚度, 优选为 。
27、1.0 30m, 更优 选为2.525m。 通过将层压体层设定为该范围的厚度, 从得到的多层膜和复合膜中不损 害耐热性和撕裂开封性的情况下获得高度的抗冲击性的方面来看而优选。 0042 说 明 书 CN 103895307 A 6 5/21 页 7 0043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中间层含有聚乙烯系树脂, 该聚乙烯系树脂 含有 70 重量以上的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该中间层的聚乙烯系树脂中的聚合物可 只包含乙烯-烯烃共聚物(B), 也可在含有乙烯-烯烃共聚物(B)的同时含有其他的 聚合物。 0044 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0045 上述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
28、其密度为 0.90 0.94g/cm3。乙烯 - 烯烃共 聚物 (B) 的密度优选为 0.91 0.93g/cm3。如果该密度比 0.90g/cm3小, 得到的多层膜的 刚性不足, 使用该多层膜或复合膜作为包装材料时, 对于制袋机的处理适合性变差。 另一方 面, 为了使得到的多层膜和复合膜的抗冲击性的提高效果充分地显现, 乙烯 - 烯烃共聚 物 (B) 的密度优选为 0.94g/cm3以下。 0046 上述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按照 JIS K7210 在 19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 熔体流动速率 MFR 为 0.5 20g/10 分钟。该 MFR 优选为 1 10g/10。
29、 分钟。如果 MFR 比 0.5g/10 分钟小, 熔融粘度过高, 因此多层膜的制造时制膜机 ( 例如挤出机 ) 内的压力过度 升高, 有时生产率降低。进而, 有时引起膜厚的不均匀。另一方面, 如果 MFR 超过 20g/10 分 钟, 起因于与外层的树脂的熔融粘度差变得过大, 有时外层的膜厚变得不均匀。除此之外, 制成多层膜时的厚度有时变得不均匀。 0047 上述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其 Mw 优选为 25 万 3 万, 更优选为 20 万 5 万。 0048 上述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优选熔点为 90 135, 更优选为 100 125。 在该范围的温度中显示熔点的乙烯。
30、 - 烯烃共聚物 (B), 从得到的多层膜和复合膜中抗冲 击性和刚性的平衡变得优异的方面来看优选。 0049 上述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是乙烯与 - 烯烃的共聚物。作为这里使用的 - 烯烃, 可列举例如丙烯、 1- 丁烯、 1- 戊烯、 1- 己烯、 1- 庚烯、 1- 辛烯、 1- 壬烯、 1- 癸烯、 4- 甲基 -1- 戊烯等, 能够使用从这些中选择的 1 种以上。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中的 - 烯烃成分的比例优选为 1 25 摩尔, 更优选为 5 20 摩尔。 0050 上述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只要满足上述条件, 可以是采用任何方法制造的 产物。能够采用例如。
31、使用公知的齐格勒 - 纳塔催化剂, 优选地同时使用适当的给体化合物 的方法 ; 使用菲利普催化剂的方法等而制造。这些催化剂可负载于适当的无机物质。 0051 其他聚合物 0052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中间层的聚乙烯系树脂含有上述的乙 烯 - 烯烃共聚物 (B), 除了该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以外, 可含有其他聚合物。作为 在此能够使用的其他聚合物, 可列举例如聚丙烯系树脂、 乙烯的均聚物、 热塑性弹性体等。 作为其他聚合物, 在上述中, 从得到的多层膜和复合膜的撕裂强度成为适度的范围, 抗冲击 性和包装材料的撕裂开封性的平衡变得优异的方面来看, 优选使用与乙烯 - 烯烃共聚。
32、 物 (B) 相比显示低的 MFR 的乙烯的均聚物。该现象被认为起因于, 通过将乙烯 - 烯烃 共聚物 (B) 和上述的乙烯的均聚物并用, 从而多层膜制造时熔融取向变得更强。对于上述 乙烯的均聚物, 按照 JIS K7210 在 19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优选为 0.1 5g/10 分钟, 更优选为 0.5 2.5g/10 分钟。该 MFR 优选相对于乙烯 - 烯烃共聚 物 (B) 的 MFR 的值, 为 50以下的值。 0053 添加剂 说 明 书 CN 103895307 A 7 6/21 页 8 0054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中间层, 除了上述。
33、的聚乙烯系树脂以外, 可 还含有添加剂。 0055 作为能够在此使用的添加剂, 可列举例如热稳定剂、 加工稳定剂、 润滑剂、 增核剂、 抗静电剂、 防雾剂、 抗粘连剂、 抗氧化剂、 紫外线吸收剂、 颜料等。 这些添加剂, 可采用直接在 各个树脂中配合的方法添加, 或者可采用作为以高浓度含有这些添加剂的母料配合的方法 添加。作为母料的基础树脂, 能够使用上述的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以及使用时的其他 聚合物中的 1 种以上。 0056 中间层的形态 0057 在中间层的聚乙烯系树脂中配合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在得到的多层膜和复 合膜中, 有助于抗冲击性和映射性的提高。如果中间层的。
34、聚乙烯系树脂中的乙烯 - 烯烃 共聚物 (B) 的比例比 70 重量少, 有时上述效果的显现的程度不足, 不优选。中间层的聚 乙烯系树脂中的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的比例, 优选为 75 重量以上, 更优选为 85 重 量以上。 0058 再有,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中间层的聚乙烯系树脂, 如上所述, 配 合过半数的 70 重量以上的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因此, 即使除了乙烯 - 烯烃共 聚物 (B) 以外, 还配合了聚乙烯系树脂以外的树脂 ( 例如聚丙烯系树脂 ), 也不阻碍本领域 技术人员将其整体称为聚乙烯系树脂。 0059 作为中间层的聚乙烯系树脂中配合的聚合物。
35、, 优选只包含上述乙烯 - 烯烃共 聚物 (B), 或者只包含乙烯 - 烯烃共聚物 (B) 和上述其他的聚合物 ( 特别地, 与上述乙 烯 - 烯烃共聚物 (B) 相比显示低的 MFR 的乙烯的均聚物 )。 0060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中间层的厚度, 优选为 5 80m, 更优选为 10 50m。通过将中间层设定为该范围的厚度, 从不损害制成多层膜时的刚性, 在得到的 多层膜和复合膜中获得高抗冲击性和优异的映射性的方面来看, 优选。 0061 中间层可只包含一层, 也可将二层以上层合。 后者的情况下, 构成中间层的各层从 上述的聚乙烯系树脂中选择。构成各层的聚乙烯系树脂, 各自的。
36、聚乙烯系树脂的种类以及 任意成分 ( 其他聚合物和添加剂 ) 的有无及其种类和含有比例的全部可相同, 这些中的 1 个以上可不同。 0062 中间层由聚乙烯系树脂的层压合体组成的情况下, 其层合数优选为24层, 更优 选为 2 3 层。该层合体的厚度优选为作为中间层的厚度的上述范围内。构成层合体的各 层的厚度优选为 2 40m, 更优选为 5 25m。 0063 0064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热封层含有聚丙烯系树脂, 该聚丙烯系树脂 含有70重量以上的丙烯-乙烯共聚物(C)。 该热封层的聚丙烯系树脂中的聚合物可只包 含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也可与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37、) 一起含有其他的聚合物。 0065 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0066 上述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是使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而成的。该丙烯 - 乙烯共 聚物 (C), 除了以其熔点为 125 140作为必要条件以外, 具有与对于上述丙烯 - 乙烯共 聚物 (A2) 所述相同的特性。对于上述茂金属系催化剂的详细情况, 与在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的制造方法中说明的内容相同。 说 明 书 CN 103895307 A 8 7/21 页 9 0067 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的熔点优选为 120 140, 更优选为 120 135。 0068 热封层中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38、 (C) 可以与在层压体层中配合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A2) 相同, 也可以是具有不同的参数的另外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0069 其他聚合物 0070 作为上述其他的聚合物, 只要不阻碍本发明的效果, 则能够无特别限制地选择使 用。 但是, 考虑作为本发明的主要特征之一的包装材料的撕裂开封性的提高时, 作为其他聚 合物, 优选使用上述丙烯-乙烯共聚物(C)以外的聚丙烯系树脂, 特别优选使用与在层压体 层中配合的聚丙烯系树脂 (A1) 同样的聚丙烯系树脂。即, 是分子量分布 Mw/Mn 为 4 以上, 按照 JIS K7210 在 230下用载荷 2.16kg 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 MFR。
39、 为 1 30g/10 分钟的 聚丙烯系树脂。该聚丙烯系树脂的熔点优选为 120 150, 更优选为 130 145。 0071 添加剂 0072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热封层的聚丙烯系树脂, 除了上述的丙 烯 - 乙烯共聚物 (C) 和任意使用的其他聚丙烯系树脂以外, 可还含有添加剂。 0073 作为能够在此使用的添加剂, 可列举例如热稳定剂、 加工稳定剂、 润滑剂、 增核剂、 抗静电剂、 防雾剂、 抗粘连剂、 抗氧化剂、 紫外线吸收剂、 颜料等。 这些添加剂, 可采用直接在 各树脂中配合的方法添加, 或者可采用作为以高浓度含有这些添加剂的母料配合的方法添 加。作为母料的基础树脂,。
40、 能够使用上述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以及使用时的其他聚合 物中的 1 种以上。 0074 热封层的形态 0075 在热封层的聚丙烯系树脂中配合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在得到的多层膜和复合 膜中, 有助于耐粘连性、 低温热封性、 热封部的强度和热封部的耐针眼性的提高。热封层的 聚丙烯系树脂中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的比例比 70 重量少的情况下, 上述效果的显现 的程度不足, 不优选。热封层的聚丙烯系树脂中的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的比例优选为 80 重量以上, 更优选为 90 重量以上。 0076 作为热封层的聚丙烯系树脂中配合的聚合物, 优选只包含上述丙烯 -。
41、 乙烯共聚物 (C), 或者只包含丙烯 - 乙烯共聚物 (C) 和上述聚丙烯系树脂。 0077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中的热封层的厚度, 优选为 2 30m, 更优选为 2.5 25m。通过将热封层设定为该范围的厚度, 从得到的多层膜和复合膜中不损害低温 热封性和耐针眼性的情况下获得高度的抗冲击性的方面来看, 优选。 0078 0079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的厚度, 能够根据其使用形态和用途适当地设 定。这里所谓使用形态, 是将本发明的多层膜原样作为包装材料使用或者与膜基材粘贴而 作为复合膜使用的选择 ; 所谓用途, 是指包装材料的内装物的种类、 重量等。 0080 本发明的聚烯。
42、烃系未拉伸多层膜的厚度, 例如可为 10 100m, 优选为 15 80m, 更优选为 20 75m。 0081 0082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只要是基本上不伴有拉伸的方法, 能够采用任 意的方法制造。 其中, 所谓 “基本上不伴有拉伸” , 意味着不是连膜的制造过程中产生极小的 取向都禁止, 而是膜不经由明示的拉伸工序。 因此, 例如采用了通常采用的条件下的拉伸工 说 明 书 CN 103895307 A 9 8/21 页 10 序的情况下在拉伸方向上产生若干的取向是容许的。 0083 作为制造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的方法, 能够采用例如挤出法、 流延法 等适当的方法。构成。
43、本发明的多层膜的各层的树脂, 由于均具有适度的 MFR, 对于熔融型的 制膜机的适合性高, 因此从能够最大限度地使本发明的效果显现的方面来看, 优选采用上 述中的挤出法。作为挤出法的模头, 能够采用 T 型模头、 环状模头等。但是, 从精密地控制 层的厚度, 获得优异的光学特性的观点出发, 不优选使用环状模头, 优选使用 T 型模头。 0084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由于具有层压体层、 至少 1 层的中间层和热封 层, 因此具有由至少 3 层组成的多层结构。作为使膜多层化的方法, 能够采用例如共挤出 法、 在线层压法等公知的方法。作为上述共挤出法, 可列举例如多歧管法 ( 一 , m。
44、ultimanifold)、 进料块法 (feed block) 等。这些中, 从能够在宽度方向均匀地控制 各层的厚度的方面来看, 优选采用共挤出法。 0085 本发明的聚烯烃系未拉伸多层膜, 计划将其原样或者以将其与膜基材粘贴的复合 膜的形态, 作为包装材料应用。因此, 前者的情况下, 为了在最外层表面明示制品的出处或 者体现设计的效果, 有时实施印刷 ; 后者的情况下, 在最外层表面 ( 通常层压体层的表面 ) 上粘贴膜基材。 这样的情况下, 为了提高与墨或粘合剂的亲和性乃至密合性, 可在最外层表 面 ( 通常层压体层的表面 ) 上在线或离线地实施表面处理。作为该表面处理, 可列举例如 电。
45、晕放电处理、 火焰 (flame) 处理等。 0086 0087 本发明的复合膜, 通过在膜基材上将上述的多层膜以该多层膜的层压体侧作为粘 贴面粘贴而得到。本发明的复合膜, 低温热封性、 热封强度和热封部的耐针眼性良好, 而且 制成包装材料时的撕裂开封性也优异。 0088 膜基材 0089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复合膜中的膜基材的材料, 能够根据包装材料的用途适当地确 定。 可列举例如从聚丙烯系树脂、 聚乙烯系树脂、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和聚酰胺系 树脂中选择的树脂、 或者金属。膜基材可以是含有从这些中选择的 1 种以上的材料的层, 或 者, 可以是由多个这样的层组成的层合体。 0090 膜基。
46、材的厚度, 根据包装材料的用途是任意的, 例如可为 5 75m, 优选为 10 50m。 0091 复合膜的厚度 0092 本发明的复合膜的总厚度, 可根据包装材料的用途任意地设定, 例如可为 15 180m, 优选为 20 130m, 更优选为 30 120m。 0093 0094 复合膜的制造方法, 只要是能够在膜基材上将本发明的多层膜以其层压体层侧作 为粘贴面粘贴的方法, 则并无特别限定。 0095 膜基材与多层膜的层压体层之间的粘合可以是适当的粘合剂, 也可以是热压接。 作为在此使用的粘合剂, 可使用市售的粘合剂, 或者可使用熔融树脂 ( 例如熔融的聚乙烯 系树脂)。 作为粘合剂的涂布。
47、方法, 可列举例如凹印辊式涂布、 凹印辊式反转涂布、 胶印辊式 涂布等转印手段 ; 棒、 一等刮擦手段等。 0096 作为将膜基材和多层膜 ( 根据需要经由粘合剂层 ) 层合的方法, 可列举例如干式 说 明 书 CN 103895307 A 10 9/21 页 11 层压法、 热层压法等。 0097 实施例 0098 以下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099 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各评价分别按照以下的顺序。 0100 0101 (1) 雾度 0102 作为透明性的指标, 使用日本电色工业 ( 株 ) 制、 雾度计 ( 型号 : NDH5000), 按。
48、照 JIS K7136 进行雾度的测定。 0103 (2) 光泽 0104 作为光泽性的指标, 使用试验机 ( 株 ) 制、 光泽计 ( 型号 : UGV-5D), 按照 JIS K7105 进行光泽的测定。 0105 (3) 像鲜明度 0106 作为映射性的指标, 使用试验机(株)制、 映射性测定器(型号 : ICM-1DP), 按 照 JIS K7105, 使光学梳 ( 梳子 ) 的狭缝宽为 0.125mm, 进行像鲜明度的测定。 0107 (4) 粘连强度 0108 作为耐粘连性的指标, 通过以下的拉伸试验来考察粘连强度。 0109 将切为 120mm120mm 的正方形的多层膜, 在相接的膜间以层压体层与热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