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预付费用户旁路功能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GSM标准协议的增强,尤其涉及移动通信领域智能预付费用户在SCP出现异常时的旁路功能,用于实现在SCP工作出现异常的时候,SSP依然能够分层次正常工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智能网中的智能预付费用户(prepaid subscriber),其业务处理需由业务交换点(SSP,Service Switch Point)和业务控制点(SCP,ServiceControl Point)配合实现,智能预付费用户呼叫发生的费用由SCP实时的在用户账户上扣除,在用户欠费时SCP能够有效的限制用户的呼叫权限。ETSI智能业务的标准协议中规定了在预付费用户起呼流程中,如SCP工作不正常(即SCP触发业务失败)时,MSC/VLR/SSP根据用户签约的O-CSI(OriginatingCAMEL Subscription Information)信息中的DCH(Default Call Handling)属性决定是继续呼叫还是释放呼叫。
当SCP不能正常工作时,完全由用户的DCH属性来决定后续呼叫流程,对运营商来说存在一定的风险。具体来说,在SCP故障期间,移动通信系统不能实时在预付费用户的账户上进行扣款,如果该用户签约的O-CSI信息中DCH属性为继续呼叫(continue call),而该用户在故障期间发生高额话费呼叫,运营商有可能不能进行补计费,或者就是进行后续补计费但发现该用户账户已经严重透支,运营商将难于将透支费用收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预付费用户旁路功能地实现方法,在SCP不能正常工作时,运营商通过旁路功能控制呼叫等级的方法,从而实现SCP故障期间运营商自己控制系统分层次正常工作的功能,避免运营商对话费损失不可控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预付费用户的旁路功能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运营商根据费率等因素定义不同的呼叫等级和判断原则;
步骤2,当SCP工作不正常时,设置旁路级别,启动旁路功能;
步骤3,SSP根据设置的旁路等级进行用户的呼叫权限判断;
步骤4,当SCP工作正常时,关闭旁路功能,进行后续补计费。
旁路级别为允许国际呼叫时,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呼叫等级判断,直接允许旁路;旁路级别为允许国内长途呼叫时,判断被叫号码所带国家码是否为本国国家码,是则允许旁路,否则不允许旁路;旁路级别为只允许本地呼叫时,根据定义的呼叫等级进行判断,只有本地呼叫才允许旁路;上述判断结果为允许旁路时,抑制CSI,继续后续呼叫流程;不允许旁路时,释放呼叫,可以给主叫用户方适当的语音通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发明方法中,运营商可以在SCP不能正常工作时,设置智能预付费用户的不同旁路等级,避免了原先由用户DCH属性控制存在的弊端,实现了系统级的控制,使得运营商在自身的承受能力下动态调整可以旁路的呼叫和禁止旁路的呼叫,有效的提高了运营商对智能预付费用户的可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旁路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运营商根据自身的运营需求及呼叫产生话费等因素进行呼叫等级的规则定义,通常用于旁路控制的呼叫等级定义为三种:
1.Local-本地呼叫;
2.NWD-Nation Wide,国内长途呼叫;
3.IDD-国际长途呼叫
当旁路等级为1时,只允许预付费用户进行Local呼叫;旁路级别为2时,允许预付费用户进行所有国内呼叫;旁路级别为3时,允许预付费用户进行国际呼叫,实际对用户的呼出权限没有限制。
呼叫等级的定义通过特定方法进行配置,并存储在SSP上,作为后续判断依据。当SCP不能正常工作时,开通启用旁路功能标志,并设置旁路级别。
图1是本发明方法中SSP在处理旁路功能时处理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1.智能预付费用户正常前期流程;
2.判断是否启动旁路功能,如没有则按原有智能呼叫处理余下流程;
3.需要启动旁路功能时,获取旁路设置;
4.利用呼叫相关号码匹配呼叫等级,以决定是否允许旁路,针对本实施例有如下的细分处理:
4.1旁路级别为3(允许国际呼叫)时,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呼叫等级判断,直接允许旁路;
4.2旁路级别为2(允许国内长途呼叫)时,判断被叫号码所带国家码是否为本国国家码,是则允许旁路,否则不允许旁路;
4.3旁路级别为1(只允许本地呼叫)时,根据定义的呼叫等级进行判断,只有本地呼叫才允许旁路;
4.4上述判断结果为允许旁路时,抑制CSI,继续后续呼叫流程,不再赘述。不允许旁路时,释放呼叫,可以给主叫用户方适当的语音通知。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当智能网络SCP不能正常工作时,运营商能够分层次控制MSC/SSP正常工作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运营商对智能预付费用户的可控性。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很容易扩展到各种智能网络,用于实现智能业务的旁路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