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628111 上传时间:2018-02-2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13343.3

申请日:

2014.07.02

公开号:

CN104090840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6F 11/36申请公布日:201410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1/36申请日:20140702|||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1/36

主分类号:

G06F11/36

申请人:

南通国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姚永平

地址:

226004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崇川路58号3号楼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代理人:

孟宏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包括:芯片本体;第一管脚组,其设置于上述芯片本体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至少包括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第二管脚组,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而设置于芯片本体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至少包括接地脚、电源脚和复位脚。本发明的芯片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和接地脚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权利要求书

1.  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片本体;
第一管脚组,其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管脚组至少包括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
第二管脚组,其相对所述第一管脚组而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管脚组至少包括接地脚、电源脚和复位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ISP编程脚和所述外部中断脚各设置为两个,所述外部中断脚依次设置于所述ISP编程脚之后。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部中断脚之后的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一自由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脚包括第一复位脚和第二复位脚,所述接地脚、第一复位脚、电源脚和第二复位脚依次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复位脚之后的多个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二自由脚。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

说明书

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片机芯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
背景技术
对于不同管脚数的芯片,若使用传统的8051管脚排列,则每种管脚数的芯片之间的脚位都是不兼容的,这给产品的升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假如以前使用的是20脚的单片机,为了产品功能升级,现在需要使用28脚的单片机,但是由于管脚的不兼容,则用户的线路板必须全部重新制作。另外,这种不兼容也会给工具的制作(例如制作编程器)增加了复杂度。其中很特别一点的是,由于传统的8051管脚的排列规律,所有管脚数的单片机的电源脚和地线都是斜角对称的,而这种设计的芯片,一旦芯片插反,势必导致电源和地线反接而烧毁芯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兼容各种具有不同脚数量的单片机且可以有效保护芯片不受损伤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包括:
芯片本体;
第一管脚组,其设置于上述芯片本体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至少包括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
第二管脚组,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而设置于芯片本体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至少包括接地脚、电源脚和复位脚。
进一步地,上述的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各设置为两个,该外部中断脚依次设置于该ISP编程脚之后。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上述外部中断脚组之后的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一自由脚。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
进一步地,上述的复位脚包括第一复位脚和第二复位脚,接地脚、第一复位脚、电源脚和第二复位脚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复位脚之后的多个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二自由脚。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和接地脚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 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芯片本体2.第一管脚组21.ISP编程脚22.外部中断脚3.第二管脚组31.接地脚32.电源脚33.复位脚331.第一复位脚332.第二复位脚41.第一自由脚42.第二自由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和两个外部中断脚22;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接地脚31、电源脚32和复位脚33。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和第二复位脚33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四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 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四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四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六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六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 和六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十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十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十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十二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十二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 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十二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十六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十六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十六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084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90840A21申请号201410313343322申请日20140702G06F11/3620060171申请人南通国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地址226004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崇川路58号3号楼4楼72发明人姚永平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32代理人孟宏伟54发明名称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包括芯片本体;第一管脚组,其设置于上述芯片本体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至少包括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第二管脚组,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而设置于芯。

2、片本体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至少包括接地脚、电源脚和复位脚。本发明的芯片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和接地脚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0840ACN104090840A1/1页21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本体;第一管脚组,其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管脚组至少包括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第二管脚组,其相对所述第一管脚组。

3、而设置于所述芯片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管脚组至少包括接地脚、电源脚和复位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ISP编程脚和所述外部中断脚各设置为两个,所述外部中断脚依次设置于所述ISP编程脚之后。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部中断脚之后的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一自由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脚包括第一复位脚和第二复位脚,所述接地脚、。

4、第一复位脚、电源脚和第二复位脚依次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复位脚之后的多个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二自由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权利要求书CN104090840A1/4页3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单片机芯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背景技术0002对于不同管脚数的芯片,若使用传统的8051管脚排列,则每种管脚数的芯片之间的脚位都是不兼容的,这给产品的升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假如。

5、以前使用的是20脚的单片机,为了产品功能升级,现在需要使用28脚的单片机,但是由于管脚的不兼容,则用户的线路板必须全部重新制作。另外,这种不兼容也会给工具的制作例如制作编程器增加了复杂度。其中很特别一点的是,由于传统的8051管脚的排列规律,所有管脚数的单片机的电源脚和地线都是斜角对称的,而这种设计的芯片,一旦芯片插反,势必导致电源和地线反接而烧毁芯片。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兼容各种具有不同脚数量的单片机且可以有效保护芯片不受损伤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其包括0005。

6、芯片本体;0006第一管脚组,其设置于上述芯片本体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至少包括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0007第二管脚组,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而设置于芯片本体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至少包括接地脚、电源脚和复位脚。0008进一步地,上述的ISP编程脚和外部中断脚各设置为两个,该外部中断脚依次设置于该ISP编程脚之后。0009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上述外部中断脚组之后的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一自由脚。0010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0011进一步地,上述的复位脚包括第一复位脚和第二复位脚,接地脚、第一复位脚、电源脚和第二复位脚依次设置。0012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

7、管脚组还包括设置于上述第二复位脚之后的多个用于扩充芯片功能的第二自由脚。0013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二自由脚的数量为偶数个。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和第二管脚组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说明书CN104090840A2/4页4和接地脚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8、。0016图2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0019图5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6为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0021其中,1芯片本体2第一管脚组21ISP编程脚22外部中断脚3第二管脚组31接地脚32电源脚33复位脚331第一复位脚332第二复位脚41第一自由脚42第二自由脚。

9、。具体实施方式002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0023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和两个外部中断脚22;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接地脚31、电源脚32和复位脚33。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

10、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0024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和第二复位脚33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0025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

11、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四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说明书CN104090840A3/4页5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四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

12、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0026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四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0027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

13、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六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六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0028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

14、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六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0029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十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

15、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十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0030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

16、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十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0031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说明书CN104090840A4/4页6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十二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十二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

17、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0032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十二个第二自由脚42依。

18、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0033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芯片是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扩充出来的,其包括芯片本体1;第一管脚组2,其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一侧,该第一管脚组2包括依次设置的两个ISP编程脚21、两个外部中断脚22和十六个第一自由脚41;第二管脚组3,其相对上述第一管脚组2而设置于芯片本体1的另一侧,该第二管脚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接地脚31、电源脚32、复位脚33和十六个第二自由脚42。该管脚排列结构主要由第一管脚组3和第二管脚组3组成,其分设于芯片本体1的相对两侧,该第一管脚组2和第二管脚组3包括用于。

19、编程、外部中断、接地、供电和复位的多个基础管脚,可以兼容不用脚数的电路板,并且电源脚32和接地脚31皆位于同侧的第二管脚组3内,取代了以前的斜交对称的排列结构,可以有效由于防止芯片插反而对芯片所造成的损伤。0034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具有新型管脚排列结构的单片机芯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上述的复位脚33包括第一复位脚331和第二复位脚332,接地脚31、第一复位脚331、电源脚32、第二复位脚332和十六个第二自由脚42依次设置,形成更为优化的基础管脚组。003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090840A1/6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90840A2/6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90840A3/6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90840A4/6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90840A105/6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90840A116/6页12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90840A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