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308914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3120345.7

申请日:

1993.12.04

公开号:

CN1091896A

公开日:

1994.09.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1999.4.28|||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01N57/10

主分类号:

A01N57/10

申请人:

南京农业大学;

发明人:

沈晋良; 陈进; 吴益东; 周威君; 李爱玫; 周保华; 谭建国

地址:

210014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大学植保系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小松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韩小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主要含有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该杀虫剂对高抗棉铃虫有极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可达570.6,是防治抗性棉铃虫的理想混剂,还适宜在棉铃虫抗性治理中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轮换交替使用,以利于延缓棉铃虫抗性的发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杀虫剂,其特征是含有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剂,其特征是含有乳化剂。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剂,其特征是含有溶剂。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剂,其特征是所述溶剂为二甲苯。
5: 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杀虫剂,其特征是含毒死蜱5~20%(重量)、甲基对硫磷5~20%(重量)、辛硫磷20~40%(重量)、乳化剂8~15%(重量)和溶剂5~62%(重量)。
6: 一种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向反应罐或混合器中分别计量加入所述成分,在30~40℃下搅拌30~60分钟。
7: 一种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杀虫剂的用途,为用于棉铃虫。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磷类杀虫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近年来,我国华北及长江下游等地棉区,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根据发明人连续11年对我国主要棉区棉铃虫抗药性监测研究,发现华北棉区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水平已高达270~1360倍,属极高水平抗性;对溴氰菊酯高达28~114倍,属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对来福灵和功夫菊酯等为低等至中等水平抗性。在高水平以上抗性地区,氰代菊酯已无法控制棉铃虫的发生和为害,溴氰菊酯的防治效果也明显下降,致使棉花遭受严重损失,如1990年河北省棉花损失近亿元,1992年华北棉区等地棉花产量损失2~3成,直接经济损失20~30亿元,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虽有许多防治棉铃虫的混剂,但尚有许多不足。例如有些混剂以氰戊菊酯作为混剂的一个单剂,由于不少棉区棉铃虫已对氰戊菊酯产生高水平抗性,因此这类混剂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不利于延缓抗性的发展;有些混剂以一些对人畜高毒的品种为单剂,而且在混剂中占的比例很高,这类混剂在使用中易发生中毒事故;还有些混剂在配方筛选研究中,未用抗性棉铃虫作为试验虫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杀虫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杀虫剂为含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

    一般来说,两种以上杀虫剂混用,可能出现增效、相加及拮抗三种结果,增效作用的判别标准为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在此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混剂筛选方法-共毒系数测定方法(孙云沛和E.R.Jchnson,1960),在室内用对氰戊菊酯高抗的棉铃虫进行混剂配方筛选,结果表明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混剂对该高抗棉铃虫具有极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为570.6。本发明的杀虫剂还可用于杀死其它害虫。

    本发明的杀虫剂还能与含有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混剂交替轮换使用,以有利于延缓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地迅速发展,延长该类杀虫剂的使用寿命,确保棉花丰收。本发明的杀虫剂中的三个成分对棉铃虫都很敏感,与已经产生高抗的氰戊菊酯间没有交互抗性,甚至甲基对硫磷还有负交互抗性现象。

    由于本发明的杀虫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在使用时,杀虫剂中各成分用量明显低于三个成分单独使用时的用量,可明显降低对各个成分的选择压力,有利于延缓抗性。

    由于目前棉铃虫对上述三种成分都比较敏感,因此本发明的杀虫剂使用中棉铃虫对上述三种成分产生多抗性的速率可能比较缓慢。

    本发明的杀虫剂的三种成分中,辛硫磷对棉铃虫杀虫作用快,毒力高,但残效短;甲基对硫磷残效较辛硫磷长,但毒性较高;毒死蜱残效长,但成本较高。所以三者可以适当比例混合,取长补短,使杀虫剂具有既增效、残效较长、毒力高,又可降低对人畜毒性、降低成本等特点。

    本发明的杀虫剂还可含有乳化剂和/或溶剂。所述溶剂优选为二甲苯。

    本发明的杀虫剂进一步优选为含毒死蜱5~20%(重量)、甲基对硫磷5~20%(重量)、辛硫磷20~40%(重量)、乳化剂8~15%(重量)和二甲苯5~62%(重量)。

    本发明的杀虫剂的制备方法优选为,向反应罐(或混合器)中分别计量加入毒死蜱、甲基对硫磷、辛硫磷、乳化剂和溶剂,在30~40℃条件下充分搅拌30~60分钟,即制得本发明的杀虫剂。

    下面用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向混合器中计量依次加入:二甲苯(液体)200~400kg、毒死蜱(固体)50~200kg(按有效成分计,下同)、甲基对硫磷(液体)50~200kg、辛硫磷(液体)200~400kg、乳化剂(液体)8~150kg、二甲苯(液体)加至1000kg,在30至40℃下经30~60分钟搅拌后放入贮存罐中,计量分装制得1000kg成品,该组合物中的乳化剂为金陵石油化工二厂生产的3208-B型乳化剂。

    以1992年采自河南黄泛区高抗水平(对氰戊菊酯)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为试虫,参照美国昆虫学会(ESA,1970)和世界粮农组织(FAO,1980)推荐的烟夜蛾属(Heliothis spp)害虫抗药性测定标准方法-毛细管点滴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根据剂量对数与校正死亡率机率值,用Finney机率分析法计算毒力回归式和LD50值,按照孙云沛和Johnson(1960)介绍的共毒系数(C.T.C.,Co-Toxicity Coefficient)计算方法,得到毒死蜱+甲基对硫磷+辛硫磷混剂共毒系数为570.6,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含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含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含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的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主要含有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该杀虫剂对高抗棉铃虫有极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可达570.6,是防治抗性棉铃虫的理想混剂,还适宜在棉铃虫抗性治理中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轮换交替使用,以利于延缓棉铃虫抗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