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60344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9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91985.5

申请日:

2014.08.11

公开号:

CN104186142A

公开日:

2014.12.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40811|||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C1/00; A01B79/02; A01G25/00; A01D91/04; A01C2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发明人:

龙会英; 张德

地址:

651300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南城街15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代理人:

康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包括区域选择、育苗、种植当年的栽培与利用、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其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包括从种植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或8月刈割1次作为饲草,从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2月采收种子,并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4~16天浇一次水,采收种子后至旱季结束,1个月浇灌1次水。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种植地单位面积效益,与单一作饲草利用比,一年提高单位面积效益566.45%;与单一作采收种子利用比,不仅一年单位面积效益有所提高,同时在一个生长周期还可获得饲草和种子两种农产品。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包括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育苗、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各步骤具体措施如下:
(1)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选择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山地进行育苗、种植和利用;
(2)育苗:于4~5月育苗,育苗前先用80℃水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浸泡2min~4min,把水沥干后用沙子或过孔经为1~3mm筛子的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混拌,混拌时,沙子或所述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体积比为2:1,混拌了沙子或所述干土的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地的厢面上,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播种量为每平米13g~15g,播种后覆土厚1~2cm,盖上干草,浇透水,播种后10天内每一天淋水一次,出苗后除去覆盖的干草,并在育苗厢面上搭建遮光率为50%~75%的遮阳网;
(3)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
①种植地准备,种植前整地深耕土20~30cm深,结合整地施农家肥10500~15000kg/hm2和过磷酸钙肥400~600kg/hm2作为底肥;以质量分数计,过磷酸钙肥中P2O5含量为16%,之后按常规规划种植墒面,在每块种植墒面的边缘四周围筑一圈土埂,土埂高为10~15cm;
②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
A.于雨季6~7月种植,在每块种植墒面内按株行距为50×100cm,挖10~15cm深种植塘,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苗种植塘内,每塘定植1~2株苗,浇定根水,种植后每隔3~5天浇水一次,直到苗成活为止,当苗新叶萌发时,施N含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1~2次,所述尿素的施用量为0.005kg/塘,两次施尿素的间隔时间为30~35天;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1至3个月期间及时铲除杂草,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期,发现蚜虫时,用5%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
B.种植后当年,提那罗新罗顿豆的利用方式采用如下作为饲草利用方式或作为种子利用方式,作为饲草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当年10~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前,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并于种植当年10~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 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作为种子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不刈割,让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至第2年的1月~2月分4~5批采收种子,并在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种荚出现前,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当种荚出现时至种子采收前,每隔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种子采收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
(4)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
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或8月刈割1次,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每次刈割后即追施混合肥一次,混合肥的用量为5~10g/塘,追施混合肥的方式是在提那罗新罗顿豆的株距之间挖5~10cm深的塘穴,将所述的混合肥施入塘穴中,所述的混合肥由复合肥与含N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按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10:10;每次追施混合肥后到次年种荚出现结束,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月~2月分4~5批采收种子,并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采收种子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

说明书

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植物分段刈割和采种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提那罗新罗顿豆【Neonotonia Wightii(Wight&Arn.)Lackey cv.Tinaroo】起原于非洲,作为热带、亚热带优良豆科牧草,因其具有较高的牧草产量、良好的适口性和种子产量高的特点而于肯尼亚向各地引种,我国于1983年从澳大利亚引入。多年实践表明,提那罗新罗顿豆喜热带气候,耐瘠薄和碱、酸、瘦土壤,适于pH值5.27-8.90,有机质含量5.1-6.9g/kg,全磷0.15-0.27g/kg,养分贮量低的土壤。该牧草适应性强,在年降水600mm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可良好生长。11月下旬开始开花,1月至3月中旬种子成熟,多年生草本。侵占性强,覆盖度>80%后无任何杂草侵入,藤蔓自然传播迅速。耐刈割,再生能力强,一般当年可刈割1次,第二年可刈割2-3次。适口性好,叶质柔软,粗纤维含量低,叶量大,羊、兔、鸡、鸭、鹅等畜禽喜食,牧草产量高,种植第二年每公顷干草产量5000-10000kg。可抗冲固土,主根入土深,2年主根入土>100cm,40cm土层范围内土壤纵切面上的根系>180条。抗旱耐高温,除旱坡地严重干旱季节枯萎外,冬旱春季后萌发返青,水利条件较好地段全年可保持青绿和产量。耐阴性较好,在果园下种植不影响产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1988年6月从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引进该草种,经多年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引种试验表明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金沙江干热河谷大多数退化山地种植作物以雨养为主,复种指数低,每年只能在雨季种植一茬作物,而在旱季由于受水分条件的限制,作物产植低。现有饲草利用植物中,通常重视单一利用,土地生产力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提那罗新罗顿豆牧草利用方式上仅是将该牧草每年只单一地作为饲草刈割或者每年只单一地作为种子采收,造成经济效益较低,以及该牧草作为饲草刈割或种子采收前后没有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导致其牧草无论是作为饲草利用还是作为种子利用的产量都较低,以及植株 容易死亡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既能增加家畜饲草饲料,又可采收更多种子的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以及能适宜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并提高饲草和种子产量的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包括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育苗、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各步骤具体措施如下:
(1)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选择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山地进行育苗、种植和利用;
(2)育苗:于4~5月育苗,育苗前先用80℃水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浸泡2min~4min,把水沥干后用沙子或过孔经为1~3mm筛子的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混拌,混拌时,沙子或所述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体积比为2:1,混拌了沙子或所述干土的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地的厢面上,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播种量为每平米13g~15g,播种后覆土厚1~2cm,盖上干草,浇透水,播种后10天内每一天淋水一次,出苗后除去覆盖的干草,并在育苗厢面上搭建遮光率为50%~75%的遮阳网;
(3)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
①种植地准备,种植前整地深耕土20~30cm深,结合整地农家肥10500~15000kg/hm2和过磷酸钙肥400~600kg/hm2作为底肥;以质量分数计,过磷酸钙肥中P2O5含量为16%;之后按常规规划种植墒面,在每块种植墒面的边缘四周围筑一圈土埂,用于储存所灌入的水,土埂高为10~15cm;
②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
A.于雨季6~7月种植,在每块种植墒面内按株行距为50×100cm,挖10~15cm深种植塘,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苗种植塘内,每塘定植1~2株苗,浇定根水,种植后每隔3~5天浇水一次,直到苗成活为止,当苗新叶萌发时,施N含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1~2次,所述尿素的施用量为0.005kg/塘,两次施尿素的间隔时间为30~35天;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1至3个月期间及时铲除杂草,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期,发现蚜虫时,用5%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
B.种植后当年,提那罗新罗顿豆的利用方式采用如下作为饲草利用方式或作为种子利用方式,作为饲草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当年10~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前,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并于种植当年10~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作为种子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不刈割,让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至第2年的1~2月采收种子,并在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种荚出现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当种荚出现时至种子采收前,每隔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种子采收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
(4)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
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或8月刈割1次,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每次刈割后即追施混合肥一次,混合肥的用量为5~10g/塘,追施混合肥的方式是在提那罗新罗顿豆的株距之间挖5~10cm深的塘穴,将所述的混合肥施入塘穴中,所述的混合肥由复合肥与含N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按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10:10,每次追施混合肥后到次年种荚出现结束,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2月分4~5批采收种子,并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采收种子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是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进行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利用及期间的灌水措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极度脆弱,高温干旱,干旱期达6-7个月,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4-6倍,水资源缺乏,因此,合理的水分灌溉,研究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有效促进植物产量,是至关重要的。本发明充分考虑和利用了提那罗新罗顿豆、生殖生长期需水、耐旱、固氮的特征、在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进入旱季期间,1个月浇灌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 浇水时不低于3%,有效地保障了提那罗新罗顿豆的旺盛生长。
2、本发明在采收种子利用期间进行适宜的灌溉,增加种子产量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金沙江干热河谷高温干旱,11月至第二年6月几乎无雨,因此一方面应加强田间灌溉,但又要节水,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增加土地单位面积效益。本发明于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种荚出现至种子采收有2-3个月),促进了荚果的饱满程度。在此期间,分别与1个月灌水1次、2个月灌水1次或3个月灌水1次相比,分别提高种子产量217.07kg/hm2、444.07kg/hm2、506.34kg/hm2,即可分别提高单位面积产值21.43%、56.33%、69.73%,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3、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一年,生长相对较慢,提那罗新罗顿豆适宜单一作为饲草利用或单一作为种子利用,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2年及以后速生,在利用上如果只单一作为饲草或单一采收种子利用,就会降低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干热河谷退化山地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作物产植低以及提那罗新罗顿豆的生长特点,从种植的第二年起采用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利用方式及其适宜的配套施肥措施,所述的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利用方式是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或8月刈割1次,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2月采收种子。该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利用方式,有效提高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地的经济效益,与现有技术比单一作为饲草利用技术相比,一年可提高单位面积效益566.45%,同时,在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至收种的一个生长周期可获得饲草和种子两种农产品,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比单一作为采收种子利用技术相比,不仅一年单位面积效益有所增长,同时还可在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至收种的一个生长周期可获得饲草和种子两种农产品。
4、种植样地提那罗新罗顿豆后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全氮量提高16.667%,有机质提高218.792%,有机碳提高217.241%。
5、本发明方法成本低、易操作,实用性特别强,易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农药5%吡虫啉等均能购买到。各实施例无特殊说明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包括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育苗、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各步骤具体措施如下:
(1)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选择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山地进行育苗、种植和利用。
(2)育苗:于5月育苗,育苗前先用80℃水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浸泡3min,把水沥干后用过孔经为3mm筛子的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混拌,混拌时,所述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体积比为2∶1,混拌了所述干土的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地的厢面上,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播种量为每平米15g,播种后覆土厚1~2cm,盖上干草,浇透水,播种后10天内每一天淋水一次,出苗后除去覆盖的干草,并在育苗厢面上搭建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
(3)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
①种植地准备,种植前整地深耕土20~30cm深,结合整地施农家肥15000kg/hm2和过磷酸钙肥600kg/hm2作为底肥;以质量分数计,过磷酸钙肥中P2O5含量为16%,之后按常规规划种植墒面,在每块种植墒面的边缘四周围筑一圈土埂,用于储存水,土埂高为10~15cm。
②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
A.罗顿豆种植苗种植塘内,每塘定植2株苗,浇定根水,种植后每隔3~5天浇水一次,直到苗成活为止,当苗新叶萌发时,施N含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2次,每次所述尿素的施用量为0.005kg/塘,两次施尿素的间隔时间为30天;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1至3个月期间及时铲除杂草,中后期无需管理,因提那罗新罗顿豆的茎叶自然覆盖导致杂草不能再生。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期,发现蚜虫时,用5%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喷杀蚜虫可有效防治。(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期的病虫害主要是虫害,提那罗新罗顿豆引种至今发现的病虫害有小蝗虫和蚜虫,小蝗虫啃食叶片,但不影响产量和生长,因此,用5%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即可有效防治。
B.种植后当年,提那罗新罗顿豆的利用方式采用作为饲草利用方式,作为饲 草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当年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前,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即是土壤含水量≥3%质量分数,以下相同),并于种植当年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
(4)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
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刈割1次,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每次刈割后即追施混合肥一次,混合肥的用量为7g/塘,追施混合肥的方式是在提那罗新罗顿豆的株距之间挖5~10cm深的塘穴,将所述的混合肥施入塘穴中,所述的混合肥由复合肥与含N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按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10:10,每次追施混合肥后到次年种荚出现,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2月采收种子,并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5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即是土壤含水量≥7%质量分数),采收种子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
以上所述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数均为质量分数,土壤含水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
实施例2
实施例2除以下步骤不同外,其余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不同之处是在(3)②B.种植后当年,提那罗新罗顿豆的利用方式采用作为种子利用方式,作为种子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不刈割,让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至第2年的1月-2月分4-5批采收种子(由于提那罗新罗顿豆成熟不一致,在每年的1-2月期间陆续成熟,采收时当看见种荚出现褐色即可采种,一般为4-5批即可完成采收种子。在此期间各批次收的种子为一次采收种子),并在种植当年进入旱季到种荚出现前,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当种荚出现时至种子采收前,每隔15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种子采收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 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
对照1:除在实施例1步骤(4)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中在采收种子前,当种荚出现到采收种子前(一般种荚出现至种子采收有3个月左右),3个月浇一次水外(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
对照2:除在实施例1步骤(4)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中在采收种子前,当种荚出现到采收种子前,2个月浇一次水外(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
对照3:除在实施例1步骤(4)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中在采收种子前,当种荚出现到采收种子前,1个月浇一次水外(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
而本发明是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隔14~16天浇一次水。
对照4:除每年均单一地采用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作饲草利用外(不采用采收种子利用方式),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每年单一地采用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作饲草利用是于每年8月和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作作饲草,即一年刈割两次。
对照5:除每年均单一采用采收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利用方式外(不刈割作饲草),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每年均单一采用采收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利用方式是每年1-2月分4-5批采收种子(由于提那罗新罗顿豆成熟不一致,采收时当看见种荚出现褐色采种,一般为4-5批即可完成采收种子)。
结果分析
(1)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不同灌溉时间处理对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产量的影响
金沙江干热河谷高温干旱,10月至第二年6月下雨较少,因此一方面应加强田间灌溉,但又要节水,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增加土地单位面积效益。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2本发明在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隔15天浇一次水,促进了荚果的饱满程度。在此期间,分别与1个月灌水1次(对照3)、2个月灌水1次(对照2)或3个月灌水1次(对照1)相比,分别提高种子产量217.07kg/hm2、444.07kg/hm2、506.34kg/hm2,即可分别提高单位面积产值21.43%、56.36%、69.71%,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详见表1)。
(2)单一利用与本发明分段刈割和采种利用效益对比分析
只作为饲草的单一利用(对照4),每公顷年均产干草7760.31公斤(每年刈割两次),每公斤按2.00元计,每公顷获经济效益1.55万元。只作为采收种子的单一利用(对照5),每公顷年均产1232.47公斤种子产量,每公斤按80.00元计,每年每公顷获经济效益9.86万元。而本发明作为饲草和种子的分段利用,每年每公顷获经济效益10.33万元,比作为饲草的单一利用,经济效益提高566.45%,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比作为采收种子的单一利用,不仅一年单位面积效益有所增长(提高4.77%),同时还可在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至收种的一个生长周期可获得饲草和种子两种农产品。(详见表2)。
(3)样地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与未种植前土壤肥力对比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样地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全氮量提高16.667%,有机质提高218.792%,有机碳提高217.241%。
表1: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不同灌溉时间的处理对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产量及效益对比

注:①表1中按试验小区计算的平均值或产值,种子价格每公斤80.00元。②本发明比对照提高种子(产量)=15天灌溉1次产量-对照产量;③本发明比对照提高种子(产值)幅度(%)=100×(15天灌溉1次产量或产值-对照产值)/对照产值。
表2:不同利用方式对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样地单位面积的饲草和种子产量及效益

注:表2中按试验小区计算的产值和平均值,饲草价格每公斤2.00元,种子价格每公斤80.00元。
表3: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比种植前土壤肥力增加量(按试验小区获得的平均值)

注:表3中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比种植前土壤肥力增加量百分比(%)=100×(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数据—种植前土壤肥力数据)/种植前土壤肥力数据。

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142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86142A21申请号201410391985522申请日20140811A01G1/00200601A01C1/00200601A01B79/02200601A01G25/00200601A01D91/04200601A01C21/0020060171申请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地址651300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南城街150号72发明人龙会英张德74专利代理机构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53113代理人康珉54发明名称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57摘要一种提那罗新罗。

2、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包括区域选择、育苗、种植当年的栽培与利用、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其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包括从种植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或8月刈割1次作为饲草,从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2月采收种子,并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416天浇一次水,采收种子后至旱季结束,1个月浇灌1次水。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种植地单位面积效益,与单一作饲草利用比,一年提高单位面积效益56645;与单一作采收种子利用比,不仅一年单位面积效益有所提高,同时在一个生长周期还可获得饲草和种子两种农产品。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86142ACN104186142A1/2页21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包括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育苗、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各步骤具体措施如下1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选择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山地进行育苗、种植和利用;2育苗于45月育苗,育苗前先用80水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浸泡2MIN4MIN,把水沥干后用沙子或过孔经为13MM筛子的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混拌,混拌时,沙子或所述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

4、豆种子的体积比为21,混拌了沙子或所述干土的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地的厢面上,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播种量为每平米13G15G,播种后覆土厚12CM,盖上干草,浇透水,播种后10天内每一天淋水一次,出苗后除去覆盖的干草,并在育苗厢面上搭建遮光率为5075的遮阳网;3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种植地准备,种植前整地深耕土2030CM深,结合整地施农家肥1050015000KG/HM2和过磷酸钙肥400600KG/HM2作为底肥;以质量分数计,过磷酸钙肥中P2O5含量为16,之后按常规规划种植墒面,在每块种植墒面的边缘四周围筑一圈土埂,土埂高为1015CM;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

5、用A于雨季67月种植,在每块种植墒面内按株行距为50100CM,挖1015CM深种植塘,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苗种植塘内,每塘定植12株苗,浇定根水,种植后每隔35天浇水一次,直到苗成活为止,当苗新叶萌发时,施N含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12次,所述尿素的施用量为0005KG/塘,两次施尿素的间隔时间为3035天;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1至3个月期间及时铲除杂草,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期,发现蚜虫时,用5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B种植后当年,提那罗新罗顿豆的利用方式采用如下作为饲草利用方式或作为种子利用方式,作为饲草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当年10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前。

6、,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并于种植当年10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作为种子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不刈割,让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至第2年的1月2月分45批采收种子,并在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种荚出现前,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当种荚出现时至种子采收前,每隔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种子采收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

7、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4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或8月刈割1次,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每次刈割后即追施混合肥一次,混合肥的用量为510G/塘,追施混合肥的方式是在提那罗新罗顿豆的株距之间挖510CM深的塘穴,将所述的混合肥施入塘穴中,所述的混合肥由复合肥与含N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按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1010;每次追施混权利要求书CN104186142A2/2页3合肥后到次年种荚出现结束,1。

8、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月2月分45批采收种子,并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采收种子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权利要求书CN104186142A1/7页4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林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植物分段刈割和采种利用的方法。背景技术0002提那罗新罗顿豆【NEONOTONIAWIGHTIIWIGHTARNLACKEYCVTINAROO】起原于非洲,作为热。

9、带、亚热带优良豆科牧草,因其具有较高的牧草产量、良好的适口性和种子产量高的特点而于肯尼亚向各地引种,我国于1983年从澳大利亚引入。多年实践表明,提那罗新罗顿豆喜热带气候,耐瘠薄和碱、酸、瘦土壤,适于PH值527890,有机质含量5169G/KG,全磷015027G/KG,养分贮量低的土壤。该牧草适应性强,在年降水600MM以上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可良好生长。11月下旬开始开花,1月至3月中旬种子成熟,多年生草本。侵占性强,覆盖度80后无任何杂草侵入,藤蔓自然传播迅速。耐刈割,再生能力强,一般当年可刈割1次,第二年可刈割23次。适口性好,叶质柔软,粗纤维含量低,叶量大,羊、兔、鸡、鸭、鹅等畜禽。

10、喜食,牧草产量高,种植第二年每公顷干草产量500010000KG。可抗冲固土,主根入土深,2年主根入土100CM,40CM土层范围内土壤纵切面上的根系180条。抗旱耐高温,除旱坡地严重干旱季节枯萎外,冬旱春季后萌发返青,水利条件较好地段全年可保持青绿和产量。耐阴性较好,在果园下种植不影响产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1988年6月从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引进该草种,经多年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引种试验表明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0003金沙江干热河谷大多数退化山地种植作物以雨养为主,复种指数低,每年只能在雨季种植一茬作物,而在旱季由于受水分条件的限制,作物产植低。现有饲草利用植物中,通常。

11、重视单一利用,土地生产力不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提那罗新罗顿豆牧草利用方式上仅是将该牧草每年只单一地作为饲草刈割或者每年只单一地作为种子采收,造成经济效益较低,以及该牧草作为饲草刈割或种子采收前后没有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导致其牧草无论是作为饲草利用还是作为种子利用的产量都较低,以及植株容易死亡的缺陷。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既能增加家畜饲草饲料,又可采收更多种子的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以及能适宜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并提高饲草和种子产量的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

12、栽培与利用的方法,包括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育苗、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各步骤具体措施如下00071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选择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山地进行育苗、种植和说明书CN104186142A2/7页5利用;00082育苗于45月育苗,育苗前先用80水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浸泡2MIN4MIN,把水沥干后用沙子或过孔经为13MM筛子的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混拌,混拌时,沙子或所述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体积比为21,混拌了沙子或所述干土的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地的厢面上,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播种量为每平米13G。

13、15G,播种后覆土厚12CM,盖上干草,浇透水,播种后10天内每一天淋水一次,出苗后除去覆盖的干草,并在育苗厢面上搭建遮光率为5075的遮阳网;00093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0010种植地准备,种植前整地深耕土2030CM深,结合整地农家肥1050015000KG/HM2和过磷酸钙肥400600KG/HM2作为底肥;以质量分数计,过磷酸钙肥中P2O5含量为16;之后按常规规划种植墒面,在每块种植墒面的边缘四周围筑一圈土埂,用于储存所灌入的水,土埂高为1015CM;0011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0012A于雨季67月种植,在每块种植墒面内按株行距为50100CM,挖1015CM。

14、深种植塘,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苗种植塘内,每塘定植12株苗,浇定根水,种植后每隔35天浇水一次,直到苗成活为止,当苗新叶萌发时,施N含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12次,所述尿素的施用量为0005KG/塘,两次施尿素的间隔时间为3035天;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1至3个月期间及时铲除杂草,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期,发现蚜虫时,用5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0013B种植后当年,提那罗新罗顿豆的利用方式采用如下作为饲草利用方式或作为种子利用方式,作为饲草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当年10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前,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并于种植当年101。

15、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作为种子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不刈割,让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至第2年的12月采收种子,并在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种荚出现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当种荚出现时至种子采收前,每隔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种子采收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00144第二年。

16、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0015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或8月刈割1次,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每次刈割后即追施混合肥一次,混合肥的用量为510G/塘,追施混合肥的方式是在提那罗新罗顿豆的株距之间挖510CM深的塘穴,将所述的混合肥施入塘穴中,所述的混合肥由复合肥与含N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按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1010,每次追施混合肥后到次年种荚出现结束,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2月分45批采收种子,。

17、并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采收种子后到旱说明书CN104186142A3/7页6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171、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是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进行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利用及期间的灌水措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极度脆弱,高温干旱,干旱期达67个月,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46倍,水资源缺乏,因此,合理的水分灌溉,研究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有效促进植物产量,是至关重要的。本发明充分考虑和利用了提那罗新罗顿豆、生殖生长期需水、耐旱、固氮的特征、在。

18、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进入旱季期间,1个月浇灌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有效地保障了提那罗新罗顿豆的旺盛生长。00182、本发明在采收种子利用期间进行适宜的灌溉,增加种子产量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0019金沙江干热河谷高温干旱,11月至第二年6月几乎无雨,因此一方面应加强田间灌溉,但又要节水,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增加土地单位面积效益。本发明于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416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种荚出现至种子采收有23个月,促进了荚果的饱满程度。在此期间,分别与1个月灌水1次、2个月灌水1次或3个月灌水1次相比,分别提高种子产量21707KG/HM2、44407K。

19、G/HM2、50634KG/HM2,即可分别提高单位面积产值2143、5633、6973,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00203、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一年,生长相对较慢,提那罗新罗顿豆适宜单一作为饲草利用或单一作为种子利用,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2年及以后速生,在利用上如果只单一作为饲草或单一采收种子利用,就会降低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干热河谷退化山地生态环境极度脆弱,作物产植低以及提那罗新罗顿豆的生长特点,从种植的第二年起采用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利用方式及其适宜的配套施肥措施,所述的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利用方式是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后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或8月刈割1次,刈割的提那罗。

20、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2月采收种子。该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利用方式,有效提高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地的经济效益,与现有技术比单一作为饲草利用技术相比,一年可提高单位面积效益56645,同时,在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至收种的一个生长周期可获得饲草和种子两种农产品,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比单一作为采收种子利用技术相比,不仅一年单位面积效益有所增长,同时还可在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至收种的一个生长周期可获得饲草和种子两种农产品。00214、种植样地提那罗新罗顿豆后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全氮量提高16667,有机质提高218792,有机碳提高217241。00。

21、225、本发明方法成本低、易操作,实用性特别强,易推广。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用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农药5吡虫啉等均能购买到。各实施例无特殊说明为常规方法。0024实施例10025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与利用的方法,说明书CN104186142A4/7页7包括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育苗、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各步骤具体措施如下00261种植和利用区域的选择选择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山地进行育苗、种植和利用。00272育苗于5月育苗,育苗前先用80水。

22、将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浸泡3MIN,把水沥干后用过孔经为3MM筛子的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混拌,混拌时,所述干土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体积比为21,混拌了所述干土的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地的厢面上,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播种量为每平米15G,播种后覆土厚12CM,盖上干草,浇透水,播种后10天内每一天淋水一次,出苗后除去覆盖的干草,并在育苗厢面上搭建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00283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0029种植地准备,种植前整地深耕土2030CM深,结合整地施农家肥15000KG/HM2和过磷酸钙肥600KG/HM2作为底肥;以质量分数计,过磷酸钙肥中P2O5含量为16,之。

23、后按常规规划种植墒面,在每块种植墒面的边缘四周围筑一圈土埂,用于储存水,土埂高为1015CM。0030种植及种植当年的栽培管理与利用0031A罗顿豆种植苗种植塘内,每塘定植2株苗,浇定根水,种植后每隔35天浇水一次,直到苗成活为止,当苗新叶萌发时,施N含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2次,每次所述尿素的施用量为0005KG/塘,两次施尿素的间隔时间为30天;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1至3个月期间及时铲除杂草,中后期无需管理,因提那罗新罗顿豆的茎叶自然覆盖导致杂草不能再生。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期,发现蚜虫时,用5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喷杀蚜虫可有效防治。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期的病虫害主要是虫害,提那罗新罗顿豆引。

24、种至今发现的病虫害有小蝗虫和蚜虫,小蝗虫啃食叶片,但不影响产量和生长,因此,用5吡虫啉乳油10001500倍液喷杀蚜虫即可有效防治。0032B种植后当年,提那罗新罗顿豆的利用方式采用作为饲草利用方式,作为饲草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进入旱季至当年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前,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即是土壤含水量3质量分数,以下相同,并于种植当年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

25、于3。00334第二年以后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0034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二年起,每年7月刈割1次,刈割的提那罗新罗顿豆藤蔓作为饲草,刈割时地面留草层高2030CM,每次刈割后即追施混合肥一次,混合肥的用量为7G/塘,追施混合肥的方式是在提那罗新罗顿豆的株距之间挖510CM深的塘穴,将所述的混合肥施入塘穴中,所述的混合肥由复合肥与含N量为46质量分数的尿素按质量比为11混合而成,所述复合肥中NP2O5K2O的质量比为101010,每次追施混合肥后到次年种荚出现,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的第三年起,每年12月采收种子,。

26、并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15天浇一次说明书CN104186142A5/7页8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即是土壤含水量7质量分数,采收种子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0035以上所述土壤含水量的百分数均为质量分数,土壤含水量原土重烘干土重/烘干土重100水重/烘干土重100。0036实施例20037实施例2除以下步骤不同外,其余操作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0038不同之处是在3B种植后当年,提那罗新罗顿豆的利用方式采用作为种子利用方式,作为种子利用方式的具体措施是种植当年不刈割,让提那罗新罗顿豆生长至第2年的1。

27、月2月分45批采收种子由于提那罗新罗顿豆成熟不一致,在每年的12月期间陆续成熟,采收时当看见种荚出现褐色即可采种,一般为45批即可完成采收种子。在此期间各批次收的种子为一次采收种子,并在种植当年进入旱季到种荚出现前,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当种荚出现时至种子采收前,每隔15天浇一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7;种子采收后立即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之后到旱季结束期间,1个月浇灌1次水使土壤含水量到下次浇水时不低于3。0039对照1除在实施例1步骤4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中在采收种子前,当种荚出现到采收种子前一般种荚出现至种子。

28、采收有3个月左右,3个月浇一次水外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0040对照2除在实施例1步骤4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中在采收种子前,当种荚出现到采收种子前,2个月浇一次水外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0041对照3除在实施例1步骤4提那罗新罗顿豆分段刈割和采收种子的栽培管理与利用中在采收种子前,当种荚出现到采收种子前,1个月浇一次水外浇水至水面距离土埂顶面12CM为止,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0042而本发明是当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隔1416天浇一次水。0043对照4除每年均单一地采用刈割提那罗新罗顿。

29、豆作饲草利用外不采用采收种子利用方式,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每年单一地采用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作饲草利用是于每年8月和11月刈割提那罗新罗顿豆作作饲草,即一年刈割两次。0044对照5除每年均单一采用采收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利用方式外不刈割作饲草,其余措施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每年均单一采用采收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的利用方式是每年12月分45批采收种子由于提那罗新罗顿豆成熟不一致,采收时当看见种荚出现褐色采种,一般为45批即可完成采收种子。0045结果分析00461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不同灌溉时间处理对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产量的影响0047金沙江干热河谷高温干旱,10月至第二年6月下雨。

30、较少,因此一方面应加强田间灌溉,但又要节水,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增加土地单位面积效益。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2本发明在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每隔15天浇一次水,促进了荚果的饱满程度。在此期间,说明书CN104186142A6/7页9分别与1个月灌水1次对照3、2个月灌水1次对照2或3个月灌水1次对照1相比,分别提高种子产量21707KG/HM2、44407KG/HM2、50634KG/HM2,即可分别提高单位面积产值2143、5636、6971,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详见表1。00482单一利用与本发明分段刈割和采种利用效益对比分析0049只作为饲草的单一利用对照4,每公顷年均产干草77603。

31、1公斤每年刈割两次,每公斤按200元计,每公顷获经济效益155万元。只作为采收种子的单一利用对照5,每公顷年均产123247公斤种子产量,每公斤按8000元计,每年每公顷获经济效益986万元。而本发明作为饲草和种子的分段利用,每年每公顷获经济效益1033万元,比作为饲草的单一利用,经济效益提高56645,产生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比作为采收种子的单一利用,不仅一年单位面积效益有所增长提高477,同时还可在从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至收种的一个生长周期可获得饲草和种子两种农产品。详见表2。00503样地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与未种植前土壤肥力对比分析0051从表3可以看出,样地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土壤肥。

32、力得到提高,全氮量提高16667,有机质提高218792,有机碳提高217241。0052表1种荚出现至采收种子前不同灌溉时间的处理对提那罗新罗顿豆种子产量及效益对比00530054注表1中按试验小区计算的平均值或产值,种子价格每公斤8000元。本发明比对照提高种子产量15天灌溉1次产量对照产量;本发明比对照提高种子产值幅度10015天灌溉1次产量或产值对照产值/对照产值。0055表2不同利用方式对提那罗新罗顿豆种植样地单位面积的饲草和种子产量及效益0056说明书CN104186142A7/7页100057注表2中按试验小区计算的产值和平均值,饲草价格每公斤200元,种子价格每公斤8000元。0058表3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比种植前土壤肥力增加量按试验小区获得的平均值00590060注表3中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比种植前土壤肥力增加量百分比100种植提那罗新罗顿豆后数据种植前土壤肥力数据/种植前土壤肥力数据。说明书CN104186142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