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61901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3227.4

申请日:

2014.07.22

公开号:

CN104069475A

公开日:

2014.10.0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9068申请公布日:201410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8申请日:20140722|||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8; A61K9/70; A61P1/08; A61K31/439(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申请人:

四川省乐至贵均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坤; 吕贵均

地址:

641500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天池镇西郊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学强;罗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防晕车外用贴剂,包括含药粘胶层、保护层和背衬层,在含药粘胶层中设置有防晕车药物,该防晕车药物的组份为:洋金花提取液、生姜、薄荷油、压敏胶、丙二醇、樟柳碱、非水溶性基质;防晕车药物中还配有促渗剂。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晕车外用贴剂,使用时不瞌睡,提高了旅途的安全性,提高了经皮吸收率,稳定了药物释放过程,提高了药效与作用时间。

权利要求书

1.  防晕车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含药粘胶层、保护层和背衬层,在含药粘胶层中设置有防晕车药物,该防晕车药物的组份为:洋金花提取液、生姜、薄荷油、压敏胶、丙二醇、樟柳碱、非水溶性基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4份;生姜5-10份;薄荷油3-5份;压敏胶20-30份;丙二醇5-15份;樟柳碱10-20份;非水溶性基质10-15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4份;生姜7-9份;薄荷油3-5份;压敏胶23-28份;丙二醇7-12份;樟柳碱13-17份;非水溶性基质12-14份。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晕车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4份;生姜8份;薄荷油4份;压敏胶25份;丙二醇10份;樟柳碱15份;非水溶性基质13份。

5.
  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晕车外用贴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生姜切片,并通过乙醇提取;
B、将生姜提取液与洋金花提取液相混合,接着将混合液浓缩成浸膏;
C、将浸膏、薄荷油、丙二醇、樟柳碱以及非水溶性基质加入压敏胶中搅拌均匀得到胶浆;
D、将胶浆涂布在外用贴剂的保护层上,干燥后得到含药粘胶层;
E、将设有含药粘胶层的外用贴剂按照需求切割成所需的形状。

说明书

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旅行路上使用的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晕动病是汽车、轮船或飞机运动时所产生的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发生的疾病。患者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由于运输工具不同,可分别称为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航空晕动病)以及宇宙晕动病。
本病常在乘车、航海、飞行和其他运行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一般在停止运行或减速后数十分钟和几小时内消失或减轻。经多次发病后,症状反可减轻,甚至不发生。
目前,为了防止晕车一般采用服食晕车药的方式,而在晕车药中含有镇静成分,人在服用后在路途上瞌睡,而在如此环境中发生瞌睡会带来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服用晕车药后难以把握药效的作用时间,在旅途结束后药效若还未过则会对人体的行动造成影响,不利于保护人们出行的安全。
现有的市场上有一部分的外用晕车贴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是其作用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其药物的释放过程不稳定,经皮吸收率也较为低下,由此将会导致效果低下,使用后依旧发生晕动病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晕车外用贴剂,使用时不瞌睡,提高了旅途的安 全性,提高了经皮吸收率,稳定了药物释放过程,提高了药效与作用时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防晕车外用贴剂,包括含药粘胶层、保护层和背衬层,在含药粘胶层中设置有防晕车药物,该防晕车药物的组份为:洋金花提取液、生姜、薄荷油、压敏胶、丙二醇、樟柳碱、非水溶性基质。
进一步的,上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4份;生姜5-10份;薄荷油3-5份;压敏胶20-30份;丙二醇5-15份;樟柳碱10-20份;非水溶性基质10-15份。
作为优选,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4份;生姜7-9份;薄荷油3-5份;压敏胶23-28份;丙二醇7-12份;樟柳碱13-17份;非水溶性基质12-14份。
最优的,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4份;生姜8份;薄荷油4份;压敏胶25份;丙二醇10份;樟柳碱15份;非水溶性基质13份。
防晕车外用贴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生姜切片,并通过乙醇提取;
B、将生姜提取液与洋金花提取液相混合,接着将混合液浓缩成浸膏;
C、将浸膏、薄荷油、丙二醇、樟柳碱以及非水溶性基质加入压敏胶中搅拌均匀得到胶浆;
D、将胶浆涂布在外用贴剂的保护层上,干燥后得到含药粘胶层;
E、将设有含药粘胶层的外用贴剂按照需求切割成所需的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洋金花提取液、生姜以及樟柳碱配合使用,提高了药物的效力,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能够随用随贴,用完即取,其使用更加方便简单,且在药物作用期间不会使使用者瞌睡,大大提高了作用期间的安全性;
本发明中加入了薄荷油与丙二醇,使得药物在作用期间能够更好的为人提神并保持作用位置的湿润性,更好的避免了使用者瞌睡,进一步提高了作用期的安全性;另外,本发明还能过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率,进而提高了贴剂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验例1体外累计释放量对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路是,提供一种防晕车外用贴剂,使用时不瞌睡,提高了旅途的安全性,提高了经皮吸收率,稳定了药物释放过程,提高了药效与作用时间。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防晕车外用贴剂,包括含药粘胶层、保护层和背衬层,在含药粘胶层中设置有防晕车药物,该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份;生姜5份;薄荷油3份;压敏胶20份;丙二醇5份;樟柳碱10份;非水溶性基质10份。
将上述组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加工:
A、将生姜切片,并通过乙醇提取;
B、将生姜提取液与洋金花提取液相混合,接着将混合液浓缩成浸膏;
C、将浸膏、薄荷油、丙二醇、樟柳碱以及非水溶性基质加入压敏胶中搅拌均匀得到胶浆;
D、将胶浆涂布在外用贴剂的保护层上,干燥后得到含药粘胶层;
E、将设有含药粘胶层的外用贴剂按照需求切割成所需的形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该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4份;生姜10份;薄荷油5份;压敏胶30份;丙二醇15份;樟柳碱20 份;非水溶性基质15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4份;生姜8份;薄荷油4份;压敏胶25份;丙二醇10份;樟柳碱15份;非水溶性基质13份。
实验例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实施例1~3的防晕车贴剂以及普通贴剂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其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在图1中随即选取时间点整理成如下表1。

表1
由图可看出其体外释放过程符合零级速率过程,控制释放良好。
实验例2
选用普通贴剂、实施例1~3贴剂在预刮毛的家兔身上进行经皮吸收量的对比实 验,并根据表1的测量时间对其经皮吸收量进行测定,得到如表2所示的具体实验结果。

表2
由表2可看出普通贴剂的经皮吸收量最低,且其作用药物的有效使用时间较短;实施例1~3的作用药物有效时间远远大于普通贴剂的有效时间,其中实施例3作用药物的经皮吸收量最高,其经皮吸收量远远高于实施例1、2的贴剂与普通贴剂。与表1对比可知,实施例3的经皮渗透率最高,其使用效果最好。
在实验例1与实验例2中所选用的普通贴剂均为苗神奇牌晕车贴。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9475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1CN104069475A21申请号201410353227422申请日20140722A61K36/9068200601A61K9/70200601A61P1/08200601A61K31/43920060171申请人四川省乐至贵均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地址641500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天池镇西郊工业园区72发明人刘坤吕贵均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王学强罗满54发明名称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防晕车外用贴剂,包括含药粘胶层、保护层和背衬层,在含药粘胶层中设置有防晕车药物,该防。

2、晕车药物的组份为洋金花提取液、生姜、薄荷油、压敏胶、丙二醇、樟柳碱、非水溶性基质;防晕车药物中还配有促渗剂。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晕车外用贴剂,使用时不瞌睡,提高了旅途的安全性,提高了经皮吸收率,稳定了药物释放过程,提高了药效与作用时间。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9475ACN104069475A1/1页21防晕车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含药粘胶层、保护层和背衬层,在含药粘胶层中设置有防晕车药物,该防晕车药物的组份为洋金花提取液、生姜、薄荷油、压敏胶、丙二醇、樟柳碱、非水。

3、溶性基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4份;生姜510份;薄荷油35份;压敏胶2030份;丙二醇515份;樟柳碱1020份;非水溶性基质101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4份;生姜79份;薄荷油35份;压敏胶2328份;丙二醇712份;樟柳碱1317份;非水溶性基质1214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晕车外用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4份;生姜8份;薄荷油4份;压敏胶25份;丙二醇10份;樟柳碱15份;非水溶性基质13。

4、份。5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晕车外用贴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生姜切片,并通过乙醇提取;B、将生姜提取液与洋金花提取液相混合,接着将混合液浓缩成浸膏;C、将浸膏、薄荷油、丙二醇、樟柳碱以及非水溶性基质加入压敏胶中搅拌均匀得到胶浆;D、将胶浆涂布在外用贴剂的保护层上,干燥后得到含药粘胶层;E、将设有含药粘胶层的外用贴剂按照需求切割成所需的形状。权利要求书CN104069475A1/4页3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旅行路上使用的防晕车外用贴剂及其制作方法。背景技术0002晕动病是汽车、轮船或飞机运动时所。

5、产生的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神经而发生的疾病。患者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由于运输工具不同,可分别称为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航空晕动病以及宇宙晕动病。0003本病常在乘车、航海、飞行和其他运行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旋即有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严重者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一般在停止运行或减速后数十分钟和几小时内消失或减轻。经多次发病后,症状反可减轻,甚至不发生。0004目前,为了防止晕车一般采用服。

6、食晕车药的方式,而在晕车药中含有镇静成分,人在服用后在路途上瞌睡,而在如此环境中发生瞌睡会带来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同时服用晕车药后难以把握药效的作用时间,在旅途结束后药效若还未过则会对人体的行动造成影响,不利于保护人们出行的安全。0005现有的市场上有一部分的外用晕车贴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性,但是其作用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其药物的释放过程不稳定,经皮吸收率也较为低下,由此将会导致效果低下,使用后依旧发生晕动病的情况发生。发明内容000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晕车外用贴剂,使用时不瞌睡,提高了旅途的安全性,提高了经皮吸收率,稳定了药物释放过程,提高了药效与作用时间。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

7、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0008防晕车外用贴剂,包括含药粘胶层、保护层和背衬层,在含药粘胶层中设置有防晕车药物,该防晕车药物的组份为洋金花提取液、生姜、薄荷油、压敏胶、丙二醇、樟柳碱、非水溶性基质。0009进一步的,上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4份;生姜510份;薄荷油35份;压敏胶2030份;丙二醇515份;樟柳碱1020份;非水溶性基质1015份。0010作为优选,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4份;生姜79份;薄荷油35份;压敏胶2328份;丙二醇712份;樟柳碱1317份;非水溶性基质1214份。0011最优的,所述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

8、液4份;生姜8份;薄荷油4份;压敏胶25份;丙二醇10份;樟柳碱15份;非水溶性基质13份。说明书CN104069475A2/4页40012防晕车外用贴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3A、将生姜切片,并通过乙醇提取;0014B、将生姜提取液与洋金花提取液相混合,接着将混合液浓缩成浸膏;0015C、将浸膏、薄荷油、丙二醇、樟柳碱以及非水溶性基质加入压敏胶中搅拌均匀得到胶浆;0016D、将胶浆涂布在外用贴剂的保护层上,干燥后得到含药粘胶层;0017E、将设有含药粘胶层的外用贴剂按照需求切割成所需的形状。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0019本发明将洋金花提取液、生姜以及樟柳碱配合使。

9、用,提高了药物的效力,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能够随用随贴,用完即取,其使用更加方便简单,且在药物作用期间不会使使用者瞌睡,大大提高了作用期间的安全性;0020本发明中加入了薄荷油与丙二醇,使得药物在作用期间能够更好的为人提神并保持作用位置的湿润性,更好的避免了使用者瞌睡,进一步提高了作用期的安全性;另外,本发明还能过提高药物的经皮吸收率,进而提高了贴剂的作用效果。附图说明0021图1为本发明实验例1体外累计释放量对比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本发明的核心思路是,提供一种防晕车外用贴剂,使用时不瞌睡,提高了旅途的安全性,提高了经皮吸收率,稳定了药物释放过程,提高了药效与作用时间。0023为了使本。

10、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24实施例10025防晕车外用贴剂,包括含药粘胶层、保护层和背衬层,在含药粘胶层中设置有防晕车药物,该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3份;生姜5份;薄荷油3份;压敏胶20份;丙二醇5份;樟柳碱10份;非水溶性基质10份。0026将上述组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加工0027A、将生姜切片,并通过乙醇提取;0028B、将生姜提取液与洋金花提取液相混合,接着将混合液浓缩成浸膏;0029C、将浸膏、薄荷油、丙二醇、樟柳碱以及非水溶性基质加入压敏胶中搅拌均匀得到胶浆;0030D、将胶浆涂布在外用贴剂的保。

11、护层上,干燥后得到含药粘胶层;0031E、将设有含药粘胶层的外用贴剂按照需求切割成所需的形状。0032实施例200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该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4份;生姜10份;薄荷油5份;压敏胶30份;丙二醇15份;樟柳碱20份;非水溶性基质15份。0034实施例3说明书CN104069475A3/4页500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防晕车药物组分的重量份比如下洋金花提取液4份;生姜8份;薄荷油4份;压敏胶25份;丙二醇10份;樟柳碱15份;非水溶性基质13份。0036实验例10037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实施例13的防晕车贴剂以及普通贴剂进行体外释放。

12、度测定,其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在图1中随即选取时间点整理成如下表1。00380039表10040由图可看出其体外释放过程符合零级速率过程,控制释放良好。0041实验例20042选用普通贴剂、实施例13贴剂在预刮毛的家兔身上进行经皮吸收量的对比实验,并根据表1的测量时间对其经皮吸收量进行测定,得到如表2所示的具体实验结果。0043说明书CN104069475A4/4页60044表20045由表2可看出普通贴剂的经皮吸收量最低,且其作用药物的有效使用时间较短;实施例13的作用药物有效时间远远大于普通贴剂的有效时间,其中实施例3作用药物的经皮吸收量最高,其经皮吸收量远远高于实施例1、2的贴剂与普通贴剂。与表1对比可知,实施例3的经皮渗透率最高,其使用效果最好。0046在实验例1与实验例2中所选用的普通贴剂均为苗神奇牌晕车贴。0047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069475A1/1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6947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