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578276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2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95717.8

申请日:

2009.01.16

公开号:

CN101476834A

公开日:

2009.07.0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28D 17/02公开日:20090708|||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8D17/02

主分类号:

F28D17/02

申请人:

严金泉

发明人:

严金泉

地址:

313101浙江省长兴县虹星桥镇宋高村张费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胡根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包括球状本体,所述球状本体外球面上开设有若干条蓄热槽。所述蓄热槽从球状本体的一端极点延伸到另一端极点,所述蓄热槽有八条,以球状本体两端极点连线为中心轴均匀分布在球状本体外球面上。球状本体的直径为13-25mm,球状本体与蓄热槽走向平行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优选通孔为一个贯穿球状本体两端的极点位置的直径为2-8mm圆柱形通孔。本发明的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能提高工业窑炉蓄热室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效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包括球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本体外球面上开设有若干条蓄热槽(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槽从球状本体的一端极点延伸到另一端极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槽有八条,以球状本体两端极点连线为中心轴均匀分布在球状本体外球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本体的直径为13-25mm。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本体与蓄热槽走向平行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一个,贯穿球状本体的两端极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圆柱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2-8mm。

说明书

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工业窑炉热室使用的蓄热体,尤其涉及球状陶瓷蓄热体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已有技术中,工业窑炉使用的球状蓄热体通常为实心球状,使用时根据蓄热室的容积,采用若干粒陶瓷实心球在单元蓄热室内垒叠组成。这种产品在工业窑炉蓄热室使用过程中蓄热换热面积小,热效率低,蓄热体因总装质量过大而在高温气流和燃料通过时不能有效上下跳动蓄热换热,材质表面因共晶现象而相互结块,直接影响产品在工业窑炉蓄热室中均匀混风蓄热换热,甚至造成堵塞。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450617公开的网状陶瓷蓄热体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外形可为圆形或多边形,内部结构为网状孔。其增大了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一定程度提高了散热效果。但是散热效果仍不够理想,不能避免在高温气流和燃料通过时不能有效上下跳动蓄热换热,材质表面因共晶现象而相互结块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其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提高工业窑炉蓄热室内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效率,避免蓄热体因总装质量过大而在高温气流和燃料通过时不能有效上下跳动蓄热换热,造成材质表面因共晶现象而相互结块堵塞的现象;减少单元蓄热体更换量,保证蓄热体正常运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包括球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球状本体外球面上开设有若干条蓄热槽。
作为改进,所述蓄热槽从球状本体的一端极点延伸到另一端极点,所述蓄热槽有八条,以球状本体两端极点连线为中心轴均匀分布在球状本体外球面上。有效提高蓄热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球状本体的直径为13-25mm。
进一步改进,所述球状本体与蓄热槽走向平行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优选通孔为一个贯穿球状本体两端的极点位置的直径为2-8mm圆柱形通孔。能够进一步提高蓄热效果。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在球状本体外部开设蓄热槽,而且在球体内开设通孔。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提高工业窑炉蓄热室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效率;避免蓄热体因总装质量过大而在高温气流和燃料通过时不能有效上下跳动蓄热换热、材质表面因共晶现象而相互结块堵塞;减少单元蓄热体更换量、减轻用户使用成本;保证工业窑炉蓄热体正常运动、均匀混风蓄热换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球状本体1,所述球状本体外球面上开设有若干条蓄热槽2。所述蓄热槽从球状本体的一端极点延伸到另一端极点。优选的蓄热槽设八条,以球状本体两端极点连线为中心轴均匀分布在球状本体外球面上。所述球状本体的直径为13-25mm。在所述球状本体内与蓄热槽走向平行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3。此通孔为贯穿球状本体的两端极点,直径为2-8mm的圆柱形通孔。
本发明适应各种工业窑炉的使用需要,还能降低材料成本,并可改善环境,有利于环保。
本发明的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其他类似的在球状本体外开槽,球体内开孔的变形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包括球状本体,所述球状本体外球面上开设有若干条蓄热槽。所述蓄热槽从球状本体的一端极点延伸到另一端极点,所述蓄热槽有八条,以球状本体两端极点连线为中心轴均匀分布在球状本体外球面上。球状本体的直径为13-25mm,球状本体与蓄热槽走向平行方向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优选通孔为一个贯穿球状本体两端的极点位置的直径为2-8mm圆柱形通孔。本发明的球状陶瓷蓄热体结构能提高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