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具体优选实施例的描述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构造的水处理系统。所示系统接收来自大体由参考标号10指示的源的待处理的水。该源可包括井水或由市政的供水系统输送的水。水源最初由预滤器14过滤。待处理的水输送到反渗透(RO)模块20,如已经知道的,该反渗透模块20产生被称为“渗透物”的经处理的水。该渗透物存储在储罐24中,在需要的时候通过龙头26从该储罐24中分配该渗透物。
由RO滤筒20产生渗透物受RO控制阀30控制。在所示实施例中,储罐24包括内部囊24b,当该内部囊24b被加压时,其将渗透物推出存储腔室24a,以便于输送到龙头26。囊24b的加压由罐加压(TP)控制阀34控制。在所示的且优选的实施例中,使用“给水”来实现囊24b的加压。在所示实施例中,“给水”是来自供应10的水。给水(FW)控制阀40控制给水到囊24b的连通。
大体上,图1所示的水处理系统产生渗透物,直到罐24已经达到预定量的渗透物或者当罐中的渗透物达到预定压力为止。当罐24“装满”时,渗透物的产生结束,且用存储在渗透物收集器52中的渗透物冲洗RO滤筒20,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在最初启动时,系统执行以下操作序列。待处理的水穿过预滤器14,且被输送到供应线路60。供应线路60具有两个分支60a、60b。分支线路60a中的水进入RO控制阀30的入口端口62。入口端口62与阀30的接收腔室30b的连通由隔膜组件控制,该隔膜组件包括由活塞/联接部件63c连接在一起的上部协作隔膜63a和下部协作隔膜63b。RO控制阀30包括信号腔室30a,当该信号腔室30a被加压时,其在上隔膜63a上施加向下推动隔膜组件的、流体压力产生的力。充分的向下移动将使下隔膜接合和密封入口端口62,且阻止源水进入下腔室30b。在最初启动时,使信号腔室30a减压,且因此隔膜63b与端口62隔开,如图1所示。这允许供应水流入阀的下腔室30b中,且通过RO供应导管66(其与下腔室30b连通)流入RO滤筒20的入口中。止回阀68位于供应导管66中,且允许水从RO控制阀下腔室30b流入RO滤筒20中,但是阻止反向的流动。对于一些应用来说,不需要这种止回阀。
如已经知道的,RO滤筒20使进入水分离成渗透物和浓缩物,且将渗透物输送到输出线路70,而将浓缩物输送到浓缩物排放线路72,浓缩物排放线路72包括流动控制器或限制器73。浓缩物优选被排到排水管,如图所示意性地示出。
这里应当注意,RO控制阀30中的隔膜组件对压差作出反应。与信号腔室30a连通的隔膜63a优选地比与下腔室30b连通的下隔膜63b具有更大的面积。此布置趋向于“放大”信号腔室30a中的压力,使得由可小于下腔室30b中的给水的压力的信号压力产生闭合力。这个“放大”是由上隔膜63a和下隔膜63b的面积的比率确定的。
分支通道60b中的给水通过入口端口70输送到给水控制阀40。给水控制阀40在构造方面类似于RO控制阀30,因为给水控制阀40包括隔膜组件,该隔膜组件包括由活塞/联接部件74c连结在一起的上隔膜74a和下隔膜74b。下隔膜74b可与入口端口70密封地接合,以阻止给水流入下腔室40b中。腔室40b与给水供应线路76连通。当隔膜74b如图1所示与入口端口70隔开时,给水通过相应的给水分支通道76a、76b被输送到囊24b和罐加压控制阀34的信号腔室34a两者。
这个进入给水趋向于填充囊24b且使囊24b膨胀,以及趋向于进入TP阀34的信号腔室34a。TP阀34也包括隔膜组件,该隔膜组件包括由联接部件84c互连的上活塞84a和下隔膜84b。信号腔室34a中的给水对上活塞84a施加力,从而趋向于向下驱动该隔膜组件。充分的向下移动将使下隔膜密封地接合入口端口80。TP阀34包括弹簧86,弹簧86向上推动隔膜组件,且实际上对抗信号腔室34a中的给水所施加的力。选择弹簧,使得必须在发生关闭之前在信号腔室34a中产生预定的压力(即12psi)。由于给水通常远远大于12psi(即60psi或更大),所以在最初启动时将给水连通到信号腔室34a会关闭TP阀34(即导致下隔膜84b接合和密封入口端口80)。在启动时,TP阀34的下部流体腔室34b中存在很小的压力或不存在压力,因为排水管D大小设置成使得进入腔室34b的任何流体都被立即排到该排水管中。排水管D阻止进入腔室34b的流体聚集在腔室中及填充该腔室。因此,存在很小的或者不存在施加在下隔膜84b上的流体所产生的力来对抗隔膜组件上的向下力。
在此最初启动期间,由RO滤筒20产生的渗透物趋向于沿阻力最少的路径行进。由于如上所述,囊24b被加压且由此膨胀,以填充整个罐24,所以渗透物不能进入存储腔室24a。结果,渗透物将趋向于通过收集器供应线路90和相关联的止回阀92流入渗透物收集器52中。止回阀92允许渗透物从渗透物供应线路70流到收集器供应线路90,但阻止反向的流动。
由RO滤筒20产生的渗透物通过罐供应线路96输送到罐24。渗透物还会被直接连通到龙头供应线路98。如在图1中看到的,渗透物供应线路7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助过滤器100、102,而龙头供应线路98可包括后过滤器104。龙头供应线路包括止回阀106,止回阀106允许渗透物从罐供应线路96或渗透物供应76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流入龙头供应线路98中,但阻止反向的流动。龙头供应线路98中的压力由信号线路110监测,信号线路110连接到形成给水控制阀40的一部分的信号压力腔室40a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信号腔室40a的加压速率和减压速率由流动控制器112和止回阀114控制。在所示实施例中,流动控制器112和止回阀114在阀40的内部,但这些构件可安装在外部。
流动控制器112限制将进入信号腔室40a的流体应用于上隔膜74a的速率,且由此延迟隔膜的向下移动,结果延迟下隔膜74b与入口端口70的接合。换句话说,当足以关闭阀40的信号压力被输送到该阀40时,流动控制器112通过延迟对上隔膜74a施加全部的信号压力来延迟或抑制阀的关闭。另一方面,止回阀114允许在信号线路110中的压力终止后立即消除施加到上隔膜74a上的压力,从而使得能够快速和即刻地打开阀40。
如可在图1中看到的,接收渗透物压力的FW阀40的上隔膜74a比接收给水压力的下隔膜74b具有更大的截面。因此,小于给水压力的渗透物压力可实现隔膜组件的关闭。上隔膜74a和下隔膜74b的表面积的比率确定怎样的渗透物压力将实现关闭。例如,如果上隔膜面积与下隔膜面积的比率为3∶2,略微大于给水供应压力的三分之二的渗透物压力将实现控制阀40的关闭,且终止给水到囊24b和信号腔室34a的连通。
当阀40关闭时,仅隔膜74b的覆盖在端口70上面的区域暴露于流体压力。此区域由图5中的参考标号74b′指示。在优选的且示出的实施例中,上隔膜74a的表面积与区域74b′的面积的比率为约3∶1。结果,腔室40a中的渗透物压力将保持阀40关闭,直到渗透物压力下降到给水供应压力的1/3以下为止。简而言之,当渗透物压力达到给水压力的约2/3时,阀40将关闭,且将不会重新打开,直到渗透物压力下降到给水压力的约1/3为止。这个“死区”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且阻止了阀颤震等的发生。
随着渗透物继续由RO滤筒20产生,渗透物压力信号线路110将经历逐渐升高的压力,该升高的压力继而被施加到FW控制阀40的上隔膜74a上。当渗透物信号线路中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即如由上隔膜74a的表面积与下隔膜74b的表面积的比率所确定的三分之二的线路压力)时,下隔膜74b将密封FW控制阀40的入口端口70。这将终止给水到囊24b和TP控制阀34的信号压力腔室34a的连通。
给水供应线路76(其通过通道76a、76b为信号腔室34a和囊24b两者进行供给)还通过排水管通道120连通到排水管D,排水管通道120包括流动控制器或流动限制器122。排水管D还通过排水线路126与罐加压控制阀34的下腔室34b连通。给水线路76通过入口端口80与TP阀34的下腔室34b连通,入口端口80连接到辅助排水管/信号线路128上,该辅助排水管/信号线路128包括流动控制器或限制器130。根据本发明的这个特征,流动控制器130比流动控制器122限制性要小得多。给水输送到TP阀34的入口端口80,该入口端口80由下隔膜84b控制。当隔膜关闭时,线路128中的给水对隔膜84b施加打开力。当隔膜84b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上时,流过流动限制器130的给水进入下腔室34b,且由排水线路126输送到排水管。因为流动控制器130比流动控制器122限制性更小,所以给水通过下腔室34b流到排水管D比其流过流动控制器122要快得多。
由于以上描述的流动构造,当给水控制阀40关闭且终止给水到分支供应导管76a、76b的连通时,这些导管中的压力趋向于随着给水通过流动控制器122流到排水管而逐渐降低。当分支导管76a、76b中的压力下降到预定水平时,由弹簧86供应足够的力,以使隔膜84b向上移动。这就打开了入口端口80,且使排水线路128(其具有限制性较小的流动控制器)与排水管D连通,从而提高分支导管76a、76b中的给水压力降低的速率。
由于终止了对囊24b应用给水,所以渗透物可流入罐腔室24a中,从而将囊挤压和收缩到最小状态。渗透物将填充罐腔室24a,且一旦被填充,渗透物的压力就将开始升高。RO控制阀30中的上隔膜63a将通过渗透物信号线路134感觉到这个升高的渗透物压力。一旦渗透物压力相对于供应线路压力(如施加在下隔膜63b上的)达到预定压力,隔膜组件就将被向下驱动,以便密封端口62,以及终止水供应10与RO滤筒20的连通。然后,通往RO滤筒20的供应线路压力的终止将使得渗透物能够通过冲洗导管140和止回阀142从收集器52流入RO滤筒20的输入20a中。由此用渗透物冲洗RO滤筒20中的薄膜。该系统现在处于待命模式中。
在待命模式中,止回阀106保持龙头供应线路98和渗透物信号线路110中的压力。当龙头28打开以将渗透物输送给用户时,渗透物信号线路110中的压力立即被耗尽。施加在FW控制阀40的上隔膜74a上的信号压力由于止回阀114实际上也立即被耗尽。止回阀114允许与上隔膜74a连通的被加压的流体立即离开信号腔室40a。此作用立即减小或消除了隔膜74a上的关闭力,且允许下隔膜74b移开,且从而将给水连通到囊24b以及罐加压控制阀34的信号腔室34a。囊24b的加压将渗透物推出储罐腔室24a而到达龙头26。
当龙头打开时,渗透物压力的下降还导致RO控制阀30的信号腔室30a中的渗透物信号压力也下降。如果信号压力下降得充分,下隔膜63b就将向上移动,从而移开入口端口62,且允许供应水流到RO滤筒20。在RO控制阀30打开之后,RO滤筒20就开始制造渗透物,该渗透物被输送到储罐隔室24a和/或龙头供应导管98。
如果由于龙头26的打开而开始渗透物的产生,渗透物就将继续由滤筒20产生,直到在储罐24中产生的渗透物压力达到预定水平为止(即使是当龙头26关闭时)。如以上所阐明,将实现RO控制阀30的关闭的渗透物压力是由上隔膜63a和下隔膜63b的有效压力面积的比率确定的。
当龙头关闭时,将在渗透物信号线路110中建立渗透物压力,且渗透物压力将通过流动控制器112连通到信号腔室40a上。一旦在上隔膜74a上施加了足够的信号压力,下隔膜74b就将移动成与入口端口70进行密封接触,且终止给水到囊24b和TP控制阀34的连通。如以上所阐明,这最终将引起囊24b的总减压,然后该总减压将允许渗透物再次填充整个罐腔室24a,此时渗透物生产将停止,且系统将被置于“待命”模式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用来控制阀40的渗透物压力信号是龙头26所经历的渗透物压力。换句话说,压力信号是在后过滤器104的下游得到的。这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在正常操作中,后过滤器104通常将随着时间而更加受限制,且结果当龙头打开以输送水时,越过后过滤器将存在压降。通过从直接与龙头连通的线路110获得渗透物信号压力,阀40对在龙头处而不是在通往后过滤器的入口处所经历的渗透物压力作出反应,如果后过滤器104对通往龙头的渗透物流动提供相当大的限制,则渗透物压力可能更高。此特征增强了由龙头进行的渗透物输送的稳定性。
如以上所指示,将导致各种隔膜/活塞的移动的渗透物压力的水平是由给定阀的上隔膜/活塞与下隔膜的有效压力面积的比率确定的。在所示实施例中,当渗透物压力达到略大于供应线路压力的三分之二时,渗透物的产生就停止。根据此实施例中,当渗透物压力降到供应线路压力的三分之一以下时,渗透物的产生在RO控制阀30打开后就重新建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通过将阀30和40以及相关联的信号线路构造成使得RO控制阀30与阀40相比需要略微较高的渗透物压力来关闭,来进一步增强系统的稳定性。这种优选构造确保RO控制阀30不会在给水控制阀40之前关闭。如果RO控制阀30先关闭,则关闭阀40所需的渗透物压力的源就会终止,并且因此其将永远不会关闭。应当注意,本发明不应限于所公开的比率或关系。可通过改变形成给定控制阀的一部分的隔膜/活塞的有效压力面积来容易地改变上述关系。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构造的水处理组件,在图1中示意性地显示了该水处理组件的构件。为了有利于阐述,将为图2中与图1所示的构件相对应的构件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
该组件包括优选模制成的壳体200。在优选的且示出的实施例中,壳体200包括单独地模制且然后使用已知的热板熔融工艺熔合或连结在一起的上壳体部分200a和下壳体部分200b。图1所示的导管、通道和供给线路中的许多整体地模制在壳体200中,且它们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是使得实现了高的输送速率。在许多情况下,通道的各部分等形成于壳体部分200a、200b中,且在壳体部分相连结时被完全限定。
壳体200还限定了用于图1所示的各种阀、过滤器和其它构件的安装结构。
特别地,壳体200安装且至少部分地限定RO控制阀30、给水(FW)控制阀40和罐压力减压(TP)控制阀34。壳体200还安装了渗透物冲洗收集器52。
还参照图3,壳体200限定了用于接收可更换的过滤器滤筒的套筒。特别地,壳体限定了用于接合可更换的预滤器14的预滤器套筒14′、可由可更换的RO滤筒20接合的套筒20′、用于可更换的后过滤器104的套筒104′和用于接收可更换的辅助滤筒的套筒100′、102′。图2中显示了辅助滤筒102。
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套筒是卡口型套筒。如已经知道的,滤筒插入相关联的套筒中,且然后被旋转预定的量,以接合卡口结构,由此将滤筒保持就位。
这里应当注意,用于辅助滤筒100的套筒100′(在图2中显示)容纳了安装在其中的栓塞/分配器装置210而非过滤器。辅助滤筒100、102是可选的,且如果顾客不想要辅助滤筒,则将栓塞/分配器装置210(将要描述)插入其位置。在图3中,还显示了安装在后过滤器套筒104′中的栓塞/分配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可容易地接近若干流动控制构件以进行维护。例如,如在图2中看到的,可从壳体200上容易地移除浓缩物流动控制器73,以进行清洁或更换。形成流动控制器的一部分的限制孔模制到流动控制器72中,而且根据图2所示的实施例,该限制孔插入形成于壳体中的孔口中,且通过使元件72旋转四分之一圈或更多来将其锁紧和密封就位。还可容易地维护许多止回阀。例如,通过移除相关联的密封盖203来接近止回阀142。在移除盖之后,可移除止回阀142以进行维护、清洁或更换。通过移除相关联的盖205来接近止回阀106。在优选的且示出的实施例中,可在不需要工具的情况下扭转和移除流动控制器72和止回阀盖,即盖203和205。
壳体200还安装和部分地限定了大体由参考标号214指示的计量装置,该计量装置监测被后过滤器104处理过的水的量。可在美国专利No.6,428,708中找到此计量/监测装置的细节,该专利由本受让人拥有,且通过引用而特此结合进来。
参照图5,示出了实际的FW阀40和实际的TP阀34的细节。首先转到FW阀40,图1所示的渗透物信号线路110至少部分地由上壳体200a形成。在实际构造中,短的、模制的成角度通道110′使通道110与FW控制阀40中的接收腔室40a′连接。
阀40包括捕获在阀盖222和阶梯式环形间隔件224之间的环形阀部件组件220。如在图5中看到的,上隔膜74a密封地捕获在阀部件组件200和阶梯式间隔件224之间,而下隔膜74b则捕获在阶梯式间隔件224的底部和由上壳体200a限定的阶梯226之间。壳体200a还限定了可以由下隔膜74b接合的座部70。当下隔膜74b与座部70脱开(在联接部件74c向上移动时)时,通道60b中的流体可流入下腔室40b中,且被连通到给水通道76。
如以上所阐明,给水控制阀40控制给水到罐24的连通,以便产生驱动力,以将渗透物从腔室24a推出。在操作中,当下隔膜74b向上移动,且与座部70脱开时,给水被连通到罐24的囊腔室24a。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且还参照图1,气压偏置式或充气式罐(在图1中以虚线显示)24′可代替给水偏置式罐24。当顾客选择气压偏置式罐来存储渗透物时,可停用给水控制阀40,以阻止给水到通道76的连通。根据本发明,通过以机械的方式保持下隔膜74b与座部70的接合来实现这一点。如在图5中最佳地看到,阀盖222以螺纹的方式安装调节螺钉230,调节螺钉230松散地联接到柱塞234上。当旋转调节螺钉230以产生该调节螺钉的向下移动时,柱塞234最终移动成与上隔膜74a进行抵靠接触,这就会向下推动联接部件74c。在柱塞234充分地向下移动之后,联接部件74c就接触下隔膜74b,且促使下隔膜74b与座部70进行密封接触,从而使供给线路60b与供给线路76永久地隔开。这会防止给水连通到给水导管76a(在图1中显示)。另外,线路76可由适当的栓塞P塞住。
阀部件组件220限定了可由大小恰当的孔112a形成的流动限制器112。流动限制器112还可包括滤网238,以阻止否则将阻塞孔112a的污染物进入。
阀部件组件220还安装了止回阀114,止回阀114包括止回元件114a,弹簧240使止回元件114a朝向其闭合位置偏置。
如在图5中看到的,使用适当的O形圈来密封调节部件230、柱塞234和阀部件组件220,以阻止流体泄漏。
罐减压控制阀34包括盖240,盖240限定了短的成角度的通道76a,其使通道76a(也在图1中显示)与信号腔室34a连通。腔室34b由下隔膜84b的下表面和环形嵌件246的上表面限定。该嵌件保持在由上部壳体200a限定的阶梯式凹部中,且由O形圈密封到该阶梯式凹部上。嵌件246还限定了可由下隔膜84b接合的阀座部80。嵌件246还限定了由具有预定大小的孔形成的流动限制器122和流动限制器130。
下隔膜34b被捕获在环形嵌件246与管状间隔件248之间。上隔膜84a被捕获在管状间隔件248与顶盖240之间。
图6A、6B和6C是给水控制阀40、罐减压控制阀34和RO控制阀30的分解图。这些图示出了包括图1-5中显示的实际的阀30、34、40的构件。
为了有利于理解,为对应于图1-5所示的构件的图6A、6B和6C中显示的构件赋予相同的参考标号。在这些图中显示的未编号的环形构件是用来使构件彼此密封或密封到其它壳体构件上的密封件和/或O形圈。
如以上所论述,给水控制阀40包括定位在上隔膜74a和下隔膜74b之间的阶梯式间隔件224。此阶梯式间隔件-特别是其上内径和下内径分别限定了上隔膜和下隔膜的有效压力面积。
如在图6A中看到的,RO控制阀30还包括定位在上隔膜63a和下隔膜63b之间的阶梯式间隔件250。此阶梯式间隔件250包括向内延伸的下阶梯250a,该阶梯250a限定了预定的内径,该内径小于由间隔件250的上部部分限定的内径。类似于阀40中的间隔件224,间隔件250限定上隔膜63a和下隔膜63b的有效压力面积。如以上所阐明,上隔膜通过信号线路134接收渗透物压力。隔膜60b的下表面接收源压力。因为上隔膜由于间隔件250的上部部分的较大内径而具有较大的有效压力面积,所以低于源水压力的渗透物压力将足以向下驱动隔膜63b与座部62接触,藉此终止源水到RO单元20的连通。由隔膜63a和63b限定的有效压力面积的比率确定了将实现阀的关闭的渗透物压力-源压力比率。
根据本发明,可替换大小不同的间隔件250,以改变将实现阀的关闭的渗透物压力水平。例如,在一些应用中,特别是在使用充气式储罐24′(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应用中,可能合乎需要的是下部渗透物压力足以关闭RO控制阀30。通过用间隔件250′代替间隔件250来实现这一点。如在图6C中看到的,间隔件250′包括限定内径的向内依靠的阶梯250a′,该内径小于由备选间隔件250限定的内径。间隔件250′实际上降低了下隔膜63b的有效压力面积。因此,给定水平的源压力在阀上施加了减小的力,从而使得下部渗透物压力能够实现使下隔膜63b向下移动成与座部62(在图1中显示)进行封闭接触。如以上所指示,可实现关闭的渗透物压力与源压力之间的比率是由阶梯式部分250a′所限定的内径与间隔件的上部部分的内径的比率来确定的。
图7-10示出了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图7示出了结合图3和4论述过的栓塞/分配器210的细节。装置210用于若干目的。装置210可用作栓塞,以在将不要安装特定的过滤器/滤筒的情况下阻塞给定套筒。如在图3中看到的,使用部件210来插入用于辅助过滤器100(在图1中显示)的套筒。该部件210包括法兰260,法兰260可由套筒结构(即套筒100)接合,以便保持其位置。该部件还包括限定贮存器262a的环形凸出部262。凸出部262可由给定套筒(例如套管100′)密封性地接收,且在贮存器62a与壳体200之间建立流体连通。贮存器262a可装有期望的溶液或物质(粒状或制成丸状的),例如消毒剂溶液或清洁溶液。然后部件210可安装到壳体200中,在此之后可使用贮存器262a中携带的溶液/物质来对整个系统进行冲洗、清洁、净化或消毒。该部件210包括可由操作者抓握的悬垂法兰264,以有利于安装部件210以及从给定套筒中移除该部件210。
如以上所指示,壳体200安装了大体由参考标号214指示的计量装置。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计量装置是美国专利No.6,428,708中所公开的类型。如在图4中看到的,计量装置214包括柱塞266,当移除相关联的滤筒时,柱塞266密封端口267。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栓塞/分配器210包括凸出部268,凸出部268用于在部件210安装到套筒104中时将柱塞267提离其相关联的座部。通过提起柱塞267,贮存器262a中的流体被连通到计量装置214中的适当的通道。
图8和9示出了转接器270,转接器270可安装在辅助滤筒套筒100′、102′中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中,以便为系统增加额外的辅助过滤器。转接器270包括上法兰272,上法兰272可与图3所示的任何套筒接合,包括但不限于套筒100′、102′。转接器270包括凸出部274,凸出部274建立了与壳体200中的适当的通道的流体连通,且对入口端口276和出口端口278提供流体连通。这些出口端口构造成以便接收来自其它过滤器、罐的导管,它们通过转接器流体地连接到系统上,使得这些辅助过滤器、罐等形成该系统的一部分。
图10示出了组装好的系统,其中壳体200安装在封罩300内。可在2007年3月26日提交的序号为No.29/285,266的共同未决的设计申请中看到该封罩的额外的细节,该申请由本受让人拥有且通过引用而特此结合进来。根据本发明,封罩与壳体200b共同为用来将壳体连接到家庭用水供应10、龙头28和罐24上的导管提供应变消除。封罩300包括软管支承件310,软管支承件310限定短的管状段310a-310e,导管98、96、76a、D、10在连接到由下部壳体200b限定的适当的端口上之前分别被馈送通过段310a-310e。大体上,导管通过已知的快速脱开配件来连接到壳体200b上的端口上。由封罩300限定的软管支承件310支承导管,且使施加在导管上的力与将该导管联接到壳体200b上的配件分隔。由于此布置,如果将力施加到给定导管上(例如拉力),这个力的大部分由导管支承件310承载。特别地,将该力施加到相关联的管状段上,而没有对壳体200b处的实际配件施加力,或者对该配件施加了减小的量的力。这个应变消除会降低导管故障和/或泄漏的可能性。
虽然已经以某种程度的特定性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文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