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809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51936.6

申请日:

2009.05.25

公开号:

CN101899001A

公开日:

2010.12.0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C07D 213/75申请公布日:20101201|||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7D 213/75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江苏国华投资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江苏恒谊药业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26000 江苏省南通人民东路王府大厦2号楼2805室变更后权利人:210038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经济开发区恒谊路1号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变更后权利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登记生效日:20121210|||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D 213/75申请日:20090525|||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13/75; A61K31/44; A61K31/444; A61K31/5377; A61P35/00; A61P35/02; A61P43/00

主分类号:

C07D213/75

申请人:

江苏国华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发明人:

李建其; 冯娟; 蔡王平; 张子学; 殷涛

地址:

226000 江苏省南通人民东路王府大厦2号楼280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代理人:

罗大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为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所述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癌症、白血病及与分化和增殖有关的疾病。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或其盐:

权利要求书

1.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为具有如下化学结构通式的化合物或其盐:其中,其中R为氢、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C5或C6的脂肪环、芳环或杂环,R1为氢、C1-C5的烷基、C5,或C6的脂肪环,苯基或取代苯基;n=0,1,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芳环或杂环含有1至4个取代基,其取代基为卤素、氨基、羟基、硝基、氰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至4个碳原子的氨烷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氨基、2至4个碳原子的酰基、2至4个碳原子的酰氨基、1至4个碳原子的硫代烷基、三氟甲基、1至4个碳原子的羧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羰基、苯基或杂环取代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苯基为苯环上含有1至4个取代基,其取代基为卤素、羟基、硝基、氰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氨基基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环为四氢吡咯、二氢吡唑、哌啶、吗啉、咪唑或吡啶。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素为氟、氯、溴或碘。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特丁基;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或异丁氧基;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氨基烷基为氨基乙基、1-氨基丙基或2-氨基丙基;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为N-甲氨基、N-乙氨基或N-异丙氨基;所述的2至4个碳原子的酰基为乙酰基、丙酰基或异丁酰基;所述的2至4个碳原子的酰氨基为乙酰氨基、丙酰氨基、丁酰氨基或异丁酰氨基;所述的2至4个碳原子的硫代烷基为甲硫基、乙硫基或丙硫基。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或异丁氧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特丁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盐为盐酸盐、溴氢酸盐、硫酸盐、三氟醋酸盐或甲磺酸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盐含0.5-3分子的结晶水。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合物包括:V-1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甲基)苯甲酰胺、V-2N-(2-氨基-4-吡啶基)-4-(丙酰氨甲基)苯甲酰胺、V-3N-(2-氨基-4-吡啶基)-4-(丁酰氨甲基)苯甲酰胺、V-4N-(2-氨基-4-吡啶基)-4-(环己酰氨甲基)苯甲酰胺、V-5N-(2-氨基-4-吡啶基)-4-(苯甲酰氨甲基)苯甲酰胺、V-6N-(2-氨基-4-吡啶基)-4-[(4-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7N-(2-氨基-4-吡啶基)-4-[(4-氟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8N-(2-氨基-4-吡啶基)-4-[(3-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9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基)苯甲酰胺、V-10N-(2-氨基-4-吡啶基)-4-(丙酰氨基)苯甲酰胺、V-11N-(2-氨基-4-吡啶基)-4-(丁酰氨基)苯甲酰胺、V-12N-(2-氨基-4-吡啶基)-4-(环己酰氨基)苯甲酰胺、V-13N-(2-氨基-4-吡啶基)-4-(苯甲酰氨基)苯甲酰胺、V-14N-(2-氨基-4-吡啶基)-4-[(4-甲氧基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酰胺、V-15N-(2-氨基-4-吡啶基)-4-[(4-氟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酰胺、V-16N-(2-氨基-4-吡啶基)-4-[(3-甲氧基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酰胺、V-17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乙基)苯甲酰胺、V-18N-(2-氨基-4-吡啶基)-4-(1-乙酰氨丙基)苯甲酰胺、V-19N-(2-氨基-4-吡啶基)-4-(1-乙酰氨基乙基)苯甲酰胺、V-20N-(2-氨基-4-吡啶基)-4-(1-乙酰氨基2-苯基乙基)苯甲酰胺、V-21N-(2-氨基-4-吡啶基)-4-(2-乙酰氨基丙基)苯甲酰胺、V-22N-(2-氨基-4-吡啶基)-4-[(3,4-二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23N-(2-氨基-4-吡啶基)-4-[(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24N-(2-氨基-4-吡啶基)-4-[(4-吡啶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25N-(2-氨基-4-吡啶基)-4-[(4-吗啉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26N-(2-氨基-4-吡啶基)-4-[(3-三氟甲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27N-(2-氨基-4-吡啶基)-4-[(3-硝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28N-(2-氨基-4-吡啶基)-4-[(3-氨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29N-(2-氨基-4-吡啶基)-4-[(3-氯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30N-(2-氨基-4-吡啶基)-4-[(2,4-二氯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V-31N-(2-氨基-4-吡啶基)-4-[(4-苯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或V-32N-(2-氨基-4-吡啶基)-4-[(3-苯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11.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在制备治疗癌症及与分化和增殖相关的疾病药物中的应用。12.一种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和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说明书

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治疗癌症、白血病及与分化和增殖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染色质的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调节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异常的基因表达是肿瘤及一些遗传和代谢疾病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有组蛋白乙酰化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协调控制。当HDAC过度表达并被转录因子募集,就会导致特定基因的不正常抑制,从而导致肿瘤和其它疾病。据以下文献报道,HDAC的活性与癌症、免疫性疾病、某些精神类、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生有关。实验证明,HDAC抑制剂会使染色质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高,因此导致特定基因激活表达,相应的导致细胞的末端分化或癌细胞的调亡。初步的临床研究表明,人类可以安全地通过抑制HDAC的活性来获得组蛋白高乙酰化水平。因此,HDAC已成为目前肿瘤化疗药物研发领域最新、最热门的靶标。

文献:

(1)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7),150(7),862-872.

(2)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2008),16(9),5254-5265.

(3)WO 2003083067

(4)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6),103(5),1587-1592.

(5)Journal of 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06(2),13474.

组蛋白去乙酰酶是个很大的家族,基于序列的相同性可以把它分为三类,第一类是rpd3相似蛋白HDAC1、HDAC2、HDAC3、HDAC8、HDAC11这类酶含有大约400-500个氨基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第二类是酵母HDA1相似蛋白HDAC4、HDAC5、HDAC6、HDAC7、HDAC9、HDAC10,这类蛋白是含有约1000个氨基酸的蛋白,其催化部位主要是在肽的C-端,但是其中HDAC6还含有一个复制的催化中心在N-端;第三类是酵母SIR-2类似蛋白,这类蛋白含有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NAD+)-相存活性。上述大多数亚型具有结构相似性。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都具有这些蛋白,但是大多数还没有得到定性的研究。

目前国外已报道了几种类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基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1)羟肟酸(Hydroxamic acid)类,如曲古抑菌素(TSA),Subero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

(2)环肽类,如Apicidin;

(3)苯酰胺(benzamides)类,如MS-275;

(4)短链和芳香脂肪酸类,如丁酸钠;

(5)杂环化合物类,如Depudecina。

以上各类抑制剂中,第一类即羟肟酸类,属可逆性HDAC抑制剂。代表药物SAHA,是目前唯一上市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该药于2006年10月6日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其它药物治疗时或治疗后仍不能治愈、或恶化、或病情反复情况下的转移性皮肤T淋巴细胞瘤(CTCL)。第三类即苯酰胺(benzamides)类,体外作用效果较第一类差,但体内效果较好,选择性强,是目前研究的热点。MS-275与CI-994是其代表药物。

由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亚型结构的相似性,现有的大多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并不具有亚型选择性,通常同时抑制多个亚型,造成一定的毒副反应,从而影响了成药性。因此,设计合成高选择性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得到疗效好,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的新型抗恶性肿瘤剂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公开一类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为新型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在于公开所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制备抗恶性肿瘤及治疗与分化和增殖相关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说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具有如下化学结构通式的化合物或其盐:

其中,其中R为氢、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C5或C6的脂肪环、芳环或杂环,芳环或杂环可以含有1至4个取代基,其取代基可以是卤素、氨基、羟基、硝基、氰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至4个碳原子的氨烷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氨基、2至4个碳原子的酰基、2至4个碳原子的酰氨基、1至4个碳原子的硫代烷基、三氟甲基、1至4个碳原子的羧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羰基、苯基或杂环取代基;

R1为氢、C1-C5的烷基、C5,或C6的脂肪环,苯基或取代苯基;

n=0,1,2,3。

本发明所述的“芳环”,具有芳香性的环状结构,可含有取代基;

所述的取代苯基为苯环上含有1至4个取代基,其取代基可以是卤素、羟基、硝基、氰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氨基基团;

所述的“杂环”,是指含一个或多个杂原子(氮、氧、硫)的饱和或不饱和杂环,如四氢吡咯、二氢吡唑、哌啶、吗啉、咪唑或吡啶等;

所述的卤素优选氟、氯、溴或碘;

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优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特丁基等;

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优选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或异丁氧基等;

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氨基烷基优选氨基乙基、1-氨基丙基或2-氨基丙基等;

所述的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氨基优选N-甲氨基、N-乙氨基或N-异丙氨基;

所述的2至4个碳原子的酰基优选乙酰基、丙酰基或异丁酰基等;

所述的2至4个碳原子的酰氨基优选乙酰氨基、丙酰氨基、丁酰氨基或异丁酰氨基等;

所述的2至4个碳原子的硫代烷基优选甲硫基、乙硫基或丙硫基等;

所述的盐为盐酸盐、溴氢酸盐、硫酸盐、三氟醋酸盐或甲磺酸盐,所说的盐含0.5-3分子的结晶水。

优选的化合物包括:

V-1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V-2N-(2-氨基-4-吡啶基)-4-(丙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V-3N-(2-氨基-4-吡啶基)-4-(丁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V-4N-(2-氨基-4-吡啶基)-4-(环己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V-5N-(2-氨基-4-吡啶基)-4-(苯甲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V-6N-(2-氨基-4-吡啶基)-4-[(4-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7N-(2-氨基-4-吡啶基)-4-[(4-氟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8N-(2-氨基-4-吡啶基)-4-[(3-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9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基)苯甲酰胺、

V-10N-(2-氨基-4-吡啶基)-4-(丙酰氨基)苯甲酰胺、

V-11N-(2-氨基-4-吡啶基)-4-(丁酰氨基)苯甲酰胺、

V-12N-(2-氨基-4-吡啶基)-4-(环己酰氨基)苯甲酰胺、

V-13N-(2-氨基-4-吡啶基)-4-(苯甲酰氨基)苯甲酰胺、

V-14N-(2-氨基-4-吡啶基)-4-[(4-甲氧基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酰胺、

V-15N-(2-氨基-4-吡啶基)-4-[(4-氟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酰胺、

V-16N-(2-氨基-4-吡啶基)-4-[(3-甲氧基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酰胺、

V-17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乙基)苯甲酰胺、

V-18N-(2-氨基-4-吡啶基)-4-(1-乙酰氨丙基)苯甲酰胺、

V-19N-(2-氨基-4-吡啶基)-4-(1-乙酰氨基乙基)苯甲酰胺、

V-20N-(2-氨基-4-吡啶基)-4-(1-乙酰氨基2-苯基乙基)苯甲酰胺、

V-21N-(2-氨基-4-吡啶基)-4-(2-乙酰氨基丙基)苯甲酰胺、

V-22N-(2-氨基-4-吡啶基)-4-[(3,4-二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23N-(2-氨基-4-吡啶基)-4-[(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24N-(2-氨基-4-吡啶基)-4-[(4-吡啶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25N-(2-氨基-4-吡啶基)-4-[(4-吗啉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26N-(2-氨基-4-吡啶基)-4-[(3-三氟甲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27N-(2-氨基-4-吡啶基)-4-[(3-硝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28N-(2-氨基-4-吡啶基)-4-[(3-氨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29N-(2-氨基-4-吡啶基)-4-[(3-氯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30N-(2-氨基-4-吡啶基)-4-[(2,4-二氯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V-31N-(2-氨基-4-吡啶基)-4-[(4-苯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或

V-32N-(2-氨基-4-吡啶基)-4-[(3-苯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其结构式如下:

本发明的化合物可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合成:

通法:

将原料I(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溶于10ml溶剂甲中,加热回流4小时,减压蒸出溶剂及未反应的氯化亚砜,将所得物在冰浴下滴加至化合物II(10mmol)的和氢氧化钠(10ml 1mol/L)的混合液中,滴加完毕继续室温搅拌5小时。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中间体III;

将中间体III(1mmol)、化合物IV(1mmol)、O-(IH-苯并三唑-1-基)-N,N,N′,N′-四甲基异脲六氟化磷(简称HBTU)(0.379g,1mmol)依次加入10ml N,N-二甲基甲酰胺中,保持冰浴冷却滴加三乙胺(2mmol),再于室温继续搅拌4小时。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盐酸调节pH到7-9左右,二氯甲烷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有机相,剩余物经柱层析纯化得产品V。

上述反应通法中的R、R1、n同上所述;

其中,溶剂甲为:苯、甲苯、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或氯化亚砜等。

化合物I,II,VI和HBTU可以通过商业渠道购买;化合物IV参照文献HeterocyclicChem.,23,669(1986)的方法合成。

药理试验表明,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不仅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某些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诱导分化和抗增殖活性,可以用于治疗癌症及与分化和增殖相关的疾病,尤其对血癌和实体瘤具有优异疗效。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组合物,包括治疗有效量的所述的化合物或其盐和医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说的载体如香料、甜味剂、液体或固体填料或稀释剂等常用载体物质,并采用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制成常见的药用制剂,如片剂、胶囊、粉剂、糖浆、液剂、悬浮剂或针剂,制剂通常含有重量百分比为1-70%的有效成分,较佳重量含量为5-50%;

本发明所说的化合物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对哺乳动物(包括人)进行给药,其中尤以口服方式最佳。用药剂量为每日0.0001~200mg/kg体重。最佳剂量视个体而定,通常开始时剂量较小,然后逐渐增加用量。

动物试验证明,本发明的化合物或其盐,毒性较小。

本发明优点在于,所述化合物及其药用制剂对于治疗基因表达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如:肿瘤、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疾病、遗传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单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些实例。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出特别注明外,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V-1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将乙酸酐(1.02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对氨甲基苯甲酸(1.51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1.66g,收率86.2%。

M-1(0.193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47g,收率51.9%。

MS(ES+):m/e 285.13.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8(s,1H),8.38(t,1H),8.10(s,1H),7.94(d,2H,J=8.0Hz),7.81(dd,1H,J=3.6,5.2Hz),7.44(d,2H,J=4.8Hz),7.40(d,2H,J=8.4Hz),5.13(s,2H),4.34(d,2H,J=6.0Hz),1.90(s,3H)

实施例2

V-2N-(2-氨基-4-吡啶基)-4-(丙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将丙酰氯(0.92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对氨甲基苯甲酸(1.51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1.87g,收率90.1%。

M-2(0.207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97g,收率66.2%。

MS(ES+):m/e 299.14.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30(t,1H,J=5.6Hz),8.10(s,1H),7.91(d,2H,J=8.0Hz),7.80(d,1H,J=5.2Hz),7.43(d,2H,J=5.2Hz),7.38(d,2H,J=8.0Hz),5.13(s,2H),4.31(s,2H),2.16(q,2H,J=7.6Hz),1.02(t,3H,J=7.6Hz)

实施例3

V-5N-(2-氨基-4-吡啶基)-4-(丁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将正丁酰氯(0.106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对氨甲基苯甲酸(1.51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3)1.70g,收率76.7%。

M-3(0.221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06g,收率66.1%。

MS(ES+):m/e 313.16.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33(t,1H),8.09(s,1H),7.91(d,2H,J=8.4Hz),7.80(d,1H,J=5.2Hz),7.42(d,2H,J=5.2Hz),7.38(d,2H,J=8.0Hz),4.31(s,2H),2.14(t,2H,J=7.2Hz),1.55(m,2H),0.88(t,3H,J=7.2Hz)

实施例4

V-4N-(2-氨基-4-吡啶基)-4-(环己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环己基甲酸(1.28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4)2.00g,收率76.7%。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4(0.208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74g,收率49.5%。

MS(ES+):m/e 353.17.

1H-NMR(400MHz,DMSO-d6)δppm:9.74(s,1H),8.26(t,1H,J=6.0Hz),8.09(s,1H),7.91(d,2H,J=7.6Hz),7.79(d,1H,J=5.6Hz),7.43(d,2H,J=5.2Hz),7.35(d,2H,J=7.2Hz),6.94(m,1H,),5.15(s,2H),4.31(d,2H,J=5.6Hz),2.18(m,1H),1.61-1.72(m,4H),1.14-1.41(m,5H)

实施例5

V-5N-(2-氨基-4-吡啶基)-4-(苯甲酰氨甲基)苯甲酰胺

苯甲酸(1.22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5)2.00g,收率76.7%。

M-5(0.255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二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91g,收率55.3%。

MS(ES+):m/e 347.17.

1H-NMR(400MHz,DMSO-d6)δppm:9.71(s,1H),9.09(t,1H,J=5.6Hz),8.09(s,1H),7.89-7.95(m,4H),7.79(d,2H,J=5.2Hz),7.43-7.56(m,5H),5.13(s,2H),4.55(d,2H,J=5.6Hz)

实施例6

V-6N-(2-氨基-4-吡啶基)-4-[(4-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4-甲氧基苯甲酸(1.52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6)2.15g,收率75.6%。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6(0.285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04g,收率54.3%。

MS(ES+):m/e 377.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91(t,1H),8.09(s,1H),7.87-7.92(m,4H),7.80(d,1H,J=4.8Hz),7.45(d,2H,J=8.0Hz),7.44-7.50(m,4H),6.62(dd,1H,J=4.8,7.6Hz),5.69(s,2H),4.56(d,2H,J=5.6Hz)

实施例7

V-7N-(2-氨基-4-吡啶基)-4-[(4-氟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4-氟苯甲酸(1.40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7)1.91g,收率70.1%。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7(0.273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95g,收率53.6%。

MS(ES+):m/e 365.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10.44(s,1H),9.63(s,1H),8.11(s,1H),8.06-8.10(m,2H),8.00(d,2H,J=8.8Hz),7.93(d,2H,J=8.8Hz),7.81(d,1H,J=5.2Hz),7.45(d,1H,J=5.2Hz),7.36-7.41(m,2H,J=5.2Hz),5.14(s,2H),4.55(d,2H,J=6.0Hz)

实施例8

V-8N-(2-氨基-4-吡啶基)-4-[(3-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3-甲氧基苯甲酸(1.52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8)2.15g,收率75.6%。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8(0.285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04g,收率54.3%。

MS(ES+):m/e 377.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9.06(t,1H,J=5.6Hz),8.10(s,1H),7.93(d,2H,J=8.4Hz),7.80(d,2H,J=5.6Hz),7.37-7.50(m,6H),7.11(m,1H),5.12(s,2H),4.55(d,2H,J=6.0Hz),3.80(s,3H)

实施例9

V-9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基)苯甲酰胺

将乙酸酐(1.02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对氨基苯甲酸(1.37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9)1.54g,收率86.2%。

M-9(0.179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41g,收率52.3%。

MS(ES+):m/e 271.13.

1H-NMR(400MHz,DMSO-d6)δppm:10.24(s,1H),9.84(s,1H),8.09(s,1H),7.93(d,2H,J=8.8Hz),7.80(d,2H,J=5.2Hz),7.71(d,2H,J=8.8Hz),7.43(d,1H,J=5.2Hz),5.14(s,2H),2.09(s,3H)

实施例10

V-10N-(2-氨基-4-吡啶基)-4-(丙酰氨基)苯甲酰胺

将丙酰氯(0.92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对氨基苯甲酸(1.37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0)1.87g,收率84.1%。

M-10(0.193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71g,收率60.4%。

MS(ES+):m/e 285.14.

1H-NMR(400MHz,DMSO-d6)δppm:10.09(s,1H),9.58(s,1H),8.10(s,1H),7.93(d,2H,J=8.8Hz),7.80(d,2H,J=5.2Hz),7.73(d,2H,J=8.8Hz),7.43(d,1H,J=4.8Hz),5.11(s,2H),2.37(q,2H,J=7.6Hz),2.09(t,3H,J=7.6Hz)

实施例11

V-21N-(2-氨基-4-吡啶基)-4-(丁酰氨基)苯甲酰胺

将正丁酰氯(0.106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对氨基苯甲酸(1.37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1)1.70g,收率76.7%。

M-11(0.207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82g,收率61.3%。

MS(ES+):m/e 299.16.

1H-NMR(400MHz,DMSO-d6)δppm:10.09(s,1H),9.58(s,1H),8.10(s,1H),7.93(d,2H,J=8.8Hz),7.80(d,2H,J=5.2Hz),7.73(d,2H,J=8.8Hz),7.43(d,1H,J=4.8Hz),5.11(s,2H),2.32(t,2H,J=7.2Hz),1.63(m,2H),0.93(t,3H,J=7.2Hz)

实施例12

V-12N-(2-氨基-4-吡啶基)-4-(环己酰氨基)苯甲酰胺

环己基甲酸(1.28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2)1.89g,收率76.7%。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12(0.247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89g,收率55.8%。

MS(ES+):m/e 339.17.

1H-NMR(400MHz,DMSO-d6)δppm:10.09(s,1H),9.58(s,1H),8.10(s,1H),7.93(d,2H,J=8.8Hz),7.80(d,2H,J=5.2Hz),7.73(d,2H,J=8.8Hz),7.43(d,1H,J=4.8Hz),5.11(s,2H),2.36(m,1H),1.62-1.80(m,5H),1.47-1.75(m,5H)

实施例13

V-13N-(2-氨基-4-吡啶基)-4-(苯甲酰氨基)苯甲酰胺

苯甲酸(1.22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3)1.85g,收率76.7%。

M-13(0.241g 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二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86g,收率55.8%。

MS(ES+):m/e 333.11.

1H-NMR(400MHz,DMSO-d6)δppm:10.46(s,1H),9.62(s,1H),8.10(s,1H),7.93-8.00(m,6H),7.81(d,1H,J=4.8Hz),7.61(m,1H),7.55(m,2H),7.44(d,1H,J=4.8Hz),5.13(s,2H)

实施例14

V-14N-(2-氨基-4-吡啶基)-4-[(4-甲氧基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酰胺

4-甲氧基苯甲酸(1.52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4)2.05g,收率75.6%。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14(0.271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24g,收率61.8%。

MS(ES+):m/e 363.14.

1H-NMR(400MHz,DMSO-d6)δppm:10.30(s,1H),9.61(s,1H),8.10(s,1H),7.92-8.01(m,6H),7.81(d,1H,J=5.2Hz),7.44(d,1H,J=5.2Hz),7.08(d,2H,J=8.8Hz),5.12(s,2H),3.86(s,3H)

实施例15

V-15N-(2-氨基-4-吡啶基)-4-[(4-氟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酰胺

4-氟苯甲酸(1.40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5)1.91g,收率70.1%。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15(0.25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05g,收率58.6%。

MS(ES+):m/e 351.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10.44(s,1H),9.63(s,1H),8.11(s,1H),8.06-8.10(m,2H),8.00(d,2H,J=8.8Hz),7.93(d,2H,J=8.8Hz),7.81(d,1H,J=5.2Hz),7.45(d,1H,J=5.2Hz),7.36-7.41(m,2H,J=5.2Hz),5.14(s,2H)

实施例16

V-16N-(2-氨基-4-吡啶基)-4-[(3-甲氧基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酰胺

3-甲氧基苯甲酸(1.52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6)2.05g,收率75.6%。

将2,3-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16(0.271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27g,收率62.8%。

MS(ES+):m/e 363.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10.43(s,1H),9.63(s,1H),8.11(s,1H),7.99(d,2H,J=8.8Hz),7.94(d,2H,J=8.8Hz),7.81(d,1H,J=4.8Hz),7.44-7.59(m,4H),7.19(dd,1H,J=2.4,8.0Hz),5.13(s,2H),3.86(s,3H)

实施例17

V-17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乙基)苯甲酰胺

将乙酸酐(1.02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对氨乙基苯甲酸(1.65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7)1.78g,收率86%。

M-17(0.207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55g,收率51.9%。

MS(ES+):m/e 299.13.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8(s,1H),8.38(t,1H),8.10(s,1H),7.94(d,2H,J=8.0Hz),7.81(dd,1H,J=3.6,5.2Hz),7.44(d,2H,J=4.8Hz),7.40(d,2H,J=8.4Hz),5.13(s,2H),3.53(m,2H),2.74(t,2H),1.90(s,3H)

实施例18

V-17N-(2-氨基-4-吡啶基)-4-(乙酰氨丙基)苯甲酰胺

将乙酸酐(1.02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对氨丙基苯甲酸(1.79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8)1.83g,收率83%。

M-17(0.221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57g,收率50%。

MS(ES+):m/e 313.13.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8(s,1H),8.38(t,1H),8.10(s,1H),7.94(d,2H,J=8.0Hz),7.81(dd,1H,J=3.6,5.2Hz),7.44(d,2H,J=4.8Hz),7.40(d,2H,J=8.4Hz),5.13(s,2H),3.20(m,2H),2.55(t,2H),1.88(m,2H),1.90(s,3H)

实施例19

V-19N-(2-氨基-4-吡啶基)-4-(1-乙酰氨基乙基)苯甲酰胺

将乙酸酐(1.02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4-(1-氨基乙基)苯甲酸(1.65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19)1.61g,收率78%。

M-1(0.207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54g,收率51.7%。

MS(ES+):m/e 299.13.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8(s,1H),8.38(t,1H),8.10(s,1H),7.94(d,2H,J=8.0Hz),7.81(dd,1H,J=3.6,5.2Hz),7.44(d,2H,J=4.8Hz),7.40(d,2H,J=8.4Hz),5.13(s,2H),4.94(m,1H),1.90(s,3H),1.44(d,3H)

实施例20

V-20N-(2-氨基-4-吡啶基)-4-(1-乙酰氨基-2-苯基乙基)苯甲酰胺

将乙酸酐(1.02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4-(1-氨基-2-苯基乙基)苯甲酸(2.41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0)2.09g,收率74%。

M-1(0.283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91g,收率51.0%。

MS(ES+):m/e 375.16.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8(s,1H),8.38(t,1H),8.10(s,1H),7.94(d,2H,J=8.0Hz),7.81(dd,1H,J=3.6,5.2Hz),7.44(d,2H,J=4.8Hz),7.40(d,2H,J=8.4Hz),7.24(s,5H),5.26(m,1H),5.13(s,2H),2.97(d,2H),1.90(s,3H)

实施例21

V-21N-(2-氨基-4-吡啶基)-4-(2-乙酰氨基丙基)苯甲酰胺

将乙酸酐(1.02g,10mmol)常温下缓慢加入到4-(2-氨基丙基)苯甲酸(1.79g,10mmol)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1mol/L)当中,常温搅拌过夜。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6左右,析出大量固体。过滤、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1)1.68g,收率76%。

M-1(0.221g,1mmol)、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303g,3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66g,收率53.0%。

MS(ES+):m/e 313.16.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8(s,1H),8.38(t,1H),8.10(s,1H),7.94(d,2H,J=8.0Hz),7.81(dd,1H,J=3.6,5.2Hz),7.44(d,2H,J=4.8Hz),7.40(d,2H,J=8.4Hz),5.13(s,2H),2.89(m,1H),2.64(m,2H),1.30(d,3H)

实施例22

V-22N-(2-氨基-4-吡啶基)-4-[(3,4-二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3,4-二甲氧基苯甲酸(1.82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2)2.38g,收率75.6%。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22(0.315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20g,收率54.3%。

MS(ES+):m/e 407.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91(t,1H),8.09(s,1H),7.87-7.92(m,4H),7.80(d,1H,J=4.8Hz),7.61(s,1H),7.45(d,2H,J=8.0Hz),7.44-7.50(m,2H),6.62(dd,1H,J=4.8,7.6Hz),5.69(s,2H),4.56(d,2H,J=5.6Hz)

实施例23

V-23N-(2-氨基-4-吡啶基)-4-[(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3,4,5-三甲氧基苯甲酸(2.12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3)2.61g,收率75.6%。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23(0.345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35g,收率54%。

MS(ES+):m/e 437.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91(t,1H),8.09(s,1H),7.92(m,1H),7.80(d,2H,J=7.6Hz),7.24(d,2H,J=7.6Hz),6.83(s,2H),6.62(d,1H,J=7.6Hz),5.69(s,2H),4.56(d,2H,J=5.6Hz)

实施例24

V-24N-(2-氨基-4-吡啶基)-4-[(4-吡啶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4-吡啶甲酸(1.23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4)1.97g,收率77%。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24(0.256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05g,收率59%。

MS(ES+):m/e 348.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91(t,1H),8.38(s,1H),8.77(d,2H),8.08(d,1H),7.73(d,2H),7.83(d,2H),7.37(m,1H),7.24(d,2H),6.66(d,1H),5.69(s,2H),4.56(d,2H)

实施例25

V-25N-(2-氨基-4-吡啶基)-4-[(4-吗啉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将CDI(1.62g,10mmol)溶于10ml无水四氢呋喃中,冰浴控制温度在0-10℃。在10分钟内分三次加入吗啉(0.87g,10mmol)和10ml无水四氢呋喃混合液,保持0-10℃继续反应1小时,反应液变澄清。在0-10℃下将上述混合液滴加到对氨甲基苯甲酸(1.51g,10mmol)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10ml,1mol/L)中,室温继续搅拌4小时,停止反应。5N盐酸调节pH到5左右,反应液变澄清。减压蒸出溶剂约15ml,大量固体析出,过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5)2.28g,收率86.2%。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24(0.264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09g,收率59%。

MS(ES+):m/e 356.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91(t,1H),8.38(s,1H),8.08(d,1H),7.83(d,2H),7.24(d,2H),6.66(d,1H),5.69(s,2H),4.56(d,2H),3.56(d,2H),3.31(d,2H)

实施例26

V-26N-(2-氨基-4-吡啶基)-4-[(3-三氟甲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3-三氟甲基苯甲酸(1.90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6)2.51g,收率78%。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26(0.323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194g,收率47%。

MS(ES+):m/e 415.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91(t,1H),8.38(s,1H),8.14(s,1H),8.08(d,1H),7.95(d,1H),7.92(d,1H),7.83(d,2H),7.37(m,1H),7.24(d,2H),6.66(d,1H),5.69(s,2H),4.56(d,2H)

实施例27

V-27N-(2-氨基-4-吡啶基)-4-[(3-硝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3-硝基苯甲酸(1.67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7)2.51g,收率81%。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27(0.300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15g,收率55%。

MS(ES+):m/e 392.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91(t,1H),8.72(s,1H),8.51(d,1H),8.38(s,1H),8.34(d,1H),8.08(d,1H),5.69(s,2H),7.85(m,1H),7.83(d,2H),7.24(d,2H),6.66(d,1H),4.56(d,2H)

实施例28

V-28N-(2-氨基-4-吡啶基)-4-[(3-氨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将V-27(0.391g,1mmol)溶于甲醇中,加入二水合氯化亚锡(0.76g,4mmol),加热回流3h,反应完毕,蒸干甲醇,加水100ml,饱和碳酸钾调pH到10,二氯甲烷提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蒸除溶剂,得产品0.292g,收率81%。

MS(ES+):m/e 362.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38(s,1H),8.08(d,1H),7.83(d,2H),7.31(d,1H),7.24(d,2H),7.19(m,1H),7.15(s,1H),6.71(d,2H),6.66(d,1H),5.69(s,2H),5.85(s,2H),4.56(d,2H)

实施例29

V-29N-(2-氨基-4-吡啶基)-4-[(3-氯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3-氯苯甲酸(1.56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8)2.40g,收率83%。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28(0.289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05g,收率54%。

MS(ES+):m/e 381.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38(s,1H),8.08(d,1H),7.87(s,1H),7.83(d,2H),7.69(d,1H),7.67(d,1H),7.58(m,1H),7.24(d,2H),6.66(d,1H),5.69(s,2H),4.56(d,2H)

实施例30

V-30N-(2-氨基-4-吡啶基)-4-[(2,4-二氯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3-氯苯甲酸(1.89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29)2.84g,收率88%。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29(0.323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07g,收率50%。

MS(ES+):m/e 415.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38(s,1H),8.08(d,1H),7.83(d,2H),7.61(s,1H),7.49(d,1H),7.46(d,1H),7.24(d,2H),6.66(d,1H),5.69(s,2H),4.56(d,2H)

实施例31

V-31N-(2-氨基-4-吡啶基)-4-[(4-苯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4-苯基苯甲酸(1.98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30)2.64g,收率80%。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30(0.331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31g,收率55%。

MS(ES+):m/e 423.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38(s,1H),8.08(d,1H),7.83(d,2H),7.82(d,2H),7.75(d,2H),7.48(m,1H),7.46(m,2H),7.24(d,2H),7.09(d,2H),6.66(d,1H),5.69(s,2H),4.56(d,2H)

实施例32

V-31N-(2-氨基-4-吡啶基)-4-[(3-苯基苯甲酰基)氨甲基]苯甲酰胺

3-苯基苯甲酸(1.98g,10mmol)、氯化亚砜(4.72g,40mmol)、10ml溶剂氯化亚砜,按通法中间体III的制备方法得白色固体(中间体M-30)2.64g,收率80%。

将3,4-二氨基吡啶(0.109g,1mmol)、M-30(0.331g,1mmol)、HBTU(0.379g,1mmol)、N,N-二甲基甲酰胺(10ml)、三乙胺(0.202g,2mmol),按通法产品V的方法制备得白色固体0.231g,收率55%。

MS(ES+):m/e 423.12.

1H-NMR(400MHz,DMSO-d6)δppm:9.65(s,1H),8.38(s,1H),8.17(s,1H),8.08(d,1H),7.91(d,1H),7.83(d,2H),7.75(d,2H),7.73(d,1H),7.50(m,1H),7.48(m,1H),7.46(m,2H),,7.24(d,2H),6.66(d,1H),5.69(s,2H),4.46(d,2H)

实施例33

化合物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体外抑制活性测定参照HDAC抑制剂筛选试剂盒(Biovision公司/Catalog#K340-100)说明书进行。将待测化合物分别配制成200uM、40uM的溶液,检测化合物在该浓度下的抑酶情况。结果如下:

实施例34

化合物的肿瘤细胞体外抑制活性测定:

化合物在100μM和10μM下对Hut78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 E6-1人T细胞淋巴瘤、PANC-1人胰腺癌细胞、A549人肺癌细胞、K562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Hep3B2.1-7人肝癌细胞、MDA-MB-435s人乳腺癌细胞、Colo320人直肠癌细胞系、PC-3人前列腺癌、HCT 116人结肠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株、MDA-MB-435人乳腺癌高转移细胞、MKN-45胃癌细胞株抑制率通过CCK-8法测得。具体结果如下:

化合物对Hut78、Jurkat E6-1、PANC-1、A549、HepG2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化合物对K562、Hep3B2.1-7、MDA-MB-435S、Colo320、PC-3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化合物对MKN-45、MDA-MB-435、HCT116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实施例35

对实施例5、6、7、8、12、13、14、15、16的化合物进行小鼠LD50测试,灌胃给药,实验方法参照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现代药理实验方法》第一版,LD50值均大于2g/kg。

实施例36

片剂:实施例1-32的化合物    10mg

蔗糖                        150mg

玉米淀粉                    38mg

硬脂酸钙                    2mg

制备方法:将活性成分与蔗糖、玉米淀粉混合,加水湿润,搅拌均匀,干燥,粉碎过筛,加入硬脂酸钙,混合均匀,压片。每片重200mg,活性成分含量为10mg。

实施例37

针剂:实施例1-32的化合物    20mg

注射用水                    80mg

制备方法:将活性成分溶解与注射用水,混合均匀,过滤,将所获得的溶液在无菌条件下分装与安瓿瓶中,每瓶10mg,活性成分含量为2mg/瓶。

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2-氨基-4-吡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及其应用,为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所述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癌症、白血病及与分化和增殖有关的疾病。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为具有以下结构通式的化合物或其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