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水用管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供水用管材.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77565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77565A21申请号201410370139522申请日20140731C08F291/00200601C08K3/34200601C08K5/544200601C08K3/32200601C08K3/16200601C08K3/2820060171申请人青岛吉顺隆商贸有限公司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万安支路1号72发明人李强54发明名称一种供水用管材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水用管材,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树脂6080份,海泡石粉410份,碳化硅612份,聚乙烯醇58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9。
2、份,新戊二醇510份,柏木油48份,三聚磷酸铝48份,聚苯并咪唑36份,三氯化铁48份,氮化铝610份,丙烯酸69份。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度高,韧性好,耐摩擦、耐腐蚀性强,散热性好,可以适应的温差大,成本低廉、耐腐蚀效果好的供水用管材。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77565ACN104177565A1/1页21一种供水用管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树脂6080份,海泡石粉410份,碳化硅612份,聚乙烯醇58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9份,新戊二醇510份,柏木油48份,三聚。
3、磷酸铝48份,聚苯并咪唑36份,三氯化铁48份,氮化铝610份,丙烯酸6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水用管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树脂70份,海泡石粉8份,碳化硅10份,聚乙烯醇7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6份,新戊二醇8份,柏木油6份,三聚磷酸铝6份,聚苯并咪唑4份,三氯化铁6份,氮化铝8份,丙烯酸8份。权利要求书CN104177565A1/2页3一种供水用管材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水用管材。背景技术0002目前,PVC管材因具有耐腐蚀性强、强度高、刚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给水、建筑、排水、排污、化工等技术领域,是一种适用范围仅次于聚乙。
4、烯的塑料管材,但由于PVC管材的耐磨性能较差,且不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PVC管材的使用,现有技术中有加耐高温成分的PVC管材,但耐高温效果较差。近年来,阻燃PVC管材出现,广泛应用于各领域。阻燃剂的无卤化已成为阻燃剂行业发展的主流,无机阻燃剂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单一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无机阻燃剂存在着填充量大、严重影响高分子基体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等缺点。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高,韧性好,耐摩擦、耐腐蚀性强,散热性好,可以适应的温差大,成本低廉、耐腐蚀效果好的供水用管材。0004为解。
5、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水用管材,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树脂6080份,海泡石粉410份,碳化硅612份,聚乙烯醇58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9份,新戊二醇510份,柏木油48份,三聚磷酸铝48份,聚苯并咪唑36份,三氯化铁48份,氮化铝610份,丙烯酸69份。0005上述的供水用管材,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树脂70份,海泡石粉8份,碳化硅10份,聚乙烯醇7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6份,新戊二醇8份,柏木油6份,三聚磷酸铝6份,聚苯并咪唑4份,三氯化铁6份,氮化铝8份,丙烯酸8份。0006本发明供水用管材优点是1、本发明供水用管材,强度高,韧性好,耐摩擦、耐。
6、腐蚀性强,散热性好,可以适应的温差大,成本低廉、耐腐蚀效果好。具体实施方式000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08实施例1,一种供水用管材,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树脂60份,海泡石粉4份,碳化硅6份,聚乙烯醇5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份,新戊二醇5份,柏木油4份,三聚磷酸铝4份,聚苯并咪唑3份,三氯化铁4份,氮化铝6份,丙烯酸6份。0009实施例2,一种供水用管材,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树脂70份,海泡石粉8份,碳化硅10份,聚乙烯醇7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6份,新戊二醇8份,柏木油6份,三聚磷酸铝6份,聚苯并咪唑4份,三氯化铁6份,氮化铝8份,丙烯酸8份。0010实施例3,一种供水用管材,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VC树脂80份,海泡石说明书CN104177565A2/2页4粉10份,碳化硅12份,聚乙烯醇8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9份,新戊二醇10份,柏木油8份,三聚磷酸铝8份,聚苯并咪唑6份,三氯化铁8份,氮化铝10份,丙烯酸9份。0011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17756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