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组合物、 中药制剂及中药面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皮肤保养品领域, 特别涉及中药组合物、 中药制剂及中药面膜。背景技术 黑色素是存在于每个人皮肤基底层的一种蛋白质, 紫外线的照射会令黑色素产生 变化, 生成一种保护皮肤的物质, 又经由细胞代谢的层层移动, 到了肌肤表皮层, 形成了我 们现在所看到的色斑、 肤色不匀、 黯黄等皮肤问题。 女性面部色素沉着、 无光泽、 黯黄等是中 青年女性尤其是该年龄职业女性最为常见面部皮肤问题, 影响中青年女性的情绪和生活。
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紫外线辐射, 化妆品应用不当, 女性特殊生理期 ( 经期、 孕 期 ) 及精神压力等因素, 使人体肌肤抗氧化能力明显下降, 黑色素沉淀, 肌肤变得黯黄粗 糙、 松弛、 缺乏生机, 产生细纹, 严重影响女性的外在美, 尤其是职业女性。
目前, 改善皮肤黯黄、 粗糙、 松弛、 细纹等问题的产品很多, 如中国专利 CN95113989 公开的 “天然中药美容浸膏” , 中国专利 CN96116066 公开的 “天然祛斑美容品及制备方法” 。 上述护肤产品中各个组分的选取不尽如人意, 各组分配伍后的协同效果较差, 疗效不显著。 市场上一些护肤产品, 在配方中添加了的铅、 汞等物质或者促皮质剥脱剂, 损伤了皮肤正常 的生理代谢, 不仅不能达到改善皮肤黯黄、 粗糙、 松弛、 细纹等问题的目的, 还容易造成严重 的皮肤问题。因此, 提供一种针对皮肤黯黄、 粗糙、 松弛、 细纹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组合物、 中药制剂及中药面膜, 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 中药制剂及中药面膜。该中药组合物、 中 药制剂及中药面膜均能够改善皮肤黯黄、 粗糙、 松弛、 细纹, 疗效显著 (P ≤ 0.05)。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 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香僵蚕, 为动物蚕蛾科昆虫家蚕蛾 Bonbyx mori L. 的幼虫感染淡色丝菌科白僵菌 V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 僵列的全虫体。能够祛风定惊, 化痰散结, 可用于治疗 惊风抽搐, 咽喉肿痛, 皮肤瘙痒, 颌下淋巴结炎, 面神经麻痹。
荆芥穗, 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sfolia Briq. 的干燥花穗。
薄荷, 为唇形科 (Labiatae)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属 (Mentha) 的地上部分, 是一种有特种经济价值的芳香作物。全草入药, 辛, 凉, 归肺、 肝经, 有发散风热, 清利咽喉, 透疹解毒, 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 适用于感冒发热、 头痛、 咽喉肿痛、 无汗、 风火赤眼、 风 用于神经痛等。 疹、 皮肤发痒、 疝痛、 下痢及瘰疬等症, 外用有轻微的止痛作用,
川芎, 用于治疗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 产后瘀滞腥痛、 症瘕肿块、 胸胁疼痛、 头痛眩 晕、 风寒湿痹、 跌打损伤、 痈疽疮疡等病症。丹参, 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 Labiatae 鼠尾草属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能够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清心除烦, 养血安神。 主治月经 不调, 经闭痛经, 症瘕积聚, 胸腹刺痛, 热痹疼痛, 疮疡肿痛, 心烦不眠, 肝脾肿大, 心绞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原料包括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 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
将所述原料粉碎后经水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 %的乙醇提取, 收集滤液, 浓缩即 得。
作为优选, 所述提取为在 75 ~ 100℃提取 1 ~ 3h ; 以 g/mL 计, 所述原料与所述水 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的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 1 ∶ 6 ~ 10。
作为优选, 所述浓缩具体为浓缩至密度为 0.4 ~ 0.6g/mL。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制剂, 包括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为内用制剂或外用制剂 ; 所述内用制剂包括颗粒剂、 片剂、 胶囊、 丸剂、 煎膏剂、 糖浆剂、 露剂 ; 所述外用制剂包括粉 剂、 溶液剂、 软膏剂、 糊剂、 酊剂、 凝胶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的糊剂的制备方法, 具体为取如下重量份 的原料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粉碎后加蛋清混合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面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获得润湿的卡波姆 ;
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 将所述原料粉碎后经水 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的乙醇提取, 收集滤液, 浓缩至密度为 0.4 ~ 0.6g/mL, 获得浓缩 液;
取所述润湿的卡波姆与所述浓缩液混合后, 加入三乙醇胺, 调节 pH 值为 6 ~ 7, 即 得; 以 g/mL 计, 所述卡波姆与所述浓缩液的质量体积比为 1 ∶ 15 ~ 2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面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 将所述原料粉碎后经水 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的乙醇提取, 收集滤液, 浓缩至密度为 0.4 ~ 0.6g/mL, 获得浓缩 液;
取面膜纸浸泡于所述浓缩液, 即得。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 中药制剂及中药面膜。该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均 能够改善皮肤黯黄、 粗糙、 松弛、 细纹, 疗效显著 (P ≤ 0.05)。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面膜能够有 效改善面部微循环, 促进表皮细胞新陈代谢, 滋养肌肤, 增强肌肤弹性, 有效改善面部皮肤 黯黄、 粗糙、 松弛、 细纹等诸多状况, 令肌肤更加光洁柔白、 紧致细腻, 呈现透明光泽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 中药制剂及中药面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 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 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 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 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 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 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原料包括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 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
将所述原料粉碎后经水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 %的乙醇提取, 收集滤液, 浓缩即 得。
作为优选, 所述提取为在 75 ~ 100℃提取 1 ~ 3h ; 以 g/mL 计, 所述原料与所述水 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的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 1 ∶ 6 ~ 10。
作为优选, 所述浓缩具体为浓缩至密度为 0.4 ~ 0.6g/mL。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具体可以为 :
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包括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 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
将所述原料粉碎后经水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的乙醇提取, 收集滤液, 取所述滤 液浓缩至密度为 0.4 ~ 0.6g/mL 后即得 ; 所述提取为在 75 ~ 100 ℃提取 1 ~ 3h ; 以 g/mL 计, 所述原料与所述水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的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 1 ∶ 6 ~ 1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制剂, 包括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为内用制剂或外用制剂 ; 所述内用制剂包括颗粒剂、 片剂、 胶囊、 丸剂、 煎膏剂、 糖浆剂、 露剂 ; 所述外用制剂包括粉 剂、 溶液剂、 软膏剂、 糊剂、 酊剂、 凝胶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的糊剂的制备方法, 具体为取如下重量份 的原料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粉碎后加蛋清混合即得。
作为优选, 以 g/mL 计, 所述原料与所述蛋清的质量体积比为 1 ∶ 0.5 ~ 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面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获得润湿的卡波姆 ;
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 将所述原料粉碎后经水 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的乙醇提取, 收集滤液, 浓缩至密度为 0.4 ~ 0.6g/mL, 获得浓缩 液;
取所述润湿的卡波姆与所述浓缩液混合后, 加入三乙醇胺, 调节 pH 值为 6 ~ 7, 即 得; 以 g/mL 计, 所述卡波姆与所述浓缩液的质量体积比为 1 ∶ 15 ~ 25。
优选地, 本发明选用甘油润湿卡波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面膜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 : 香僵蚕 120 ~ 180 重量份, 荆芥穗 70 ~ 130 重量份, 薄荷 40 ~ 100 重量份, 川芎 100 ~ 160 重量份, 丹参 120 ~ 180 重量份 ; 将所述原料粉碎后经水 或体积分数为 50 ~ 75%的乙醇提取, 收集滤液, 浓缩至密度为 0.4 ~ 0.6g/mL, 获得浓缩 液;
取面膜纸浸泡于所述浓缩液, 即得。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 中药制剂及中药面膜。该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均 能够改善皮肤黯黄、 粗糙、 松弛、 细纹, 疗效显著 (P ≤ 0.05)。本发明提供的中药面膜改善 皮肤黯黄的显效率在 93.13%, 改善皮肤粗糙的显效率在 88.13%, 改善皮肤松弛的显效率 在 93.13%, 减少皮肤细纹的显效率在 93.75%。在受访者中, 本发明提供的面膜其刺激性 满意率为 94.6%, 香气满意率为 93.0%, 对皮肤黯黄改善效果的满意率为 90.2%, 对皮肤 粗糙改善效果的满意率为 87.2%, 对皮肤松弛改善效果的满意率为 93.8%, 对细纹改善效 果的满意率为 95.8%, 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及喜爱。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中药制剂及中药面膜中, 原料均可由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
实施例 1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80g, 荆芥穗 70g, 薄荷 80g, 川芎 120g, 丹参 160g ;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经 6000mL 水在 90℃提取 2.5h, 收集滤液, 浓缩至密度为 0.4g/ mL 后即得。
实施例 2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60g, 荆芥穗 100g, 薄荷 60g, 川芎 160g, 丹参 130g ;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经 4500mL 体积分数为 50%的乙醇在 75℃提取 3h, 收集滤液, 浓 缩即得。
实施例 3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20g, 荆芥穗 130g, 薄荷 100g, 川芎 140g, 丹参 120g ;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经 3600mL 水在 95℃提取 1h, 收集滤液, 浓缩至密度为 0.6g/mL 后即得。
实施例 4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45g, 荆芥穗 85g, 薄荷 70g, 川芎 130g, 丹参 180g ;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经 5000mL 体积分数为 75%的乙醇在 85℃提取 2h, 收集滤液, 浓 缩即得。
实施例 5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35g, 荆芥穗 115g, 薄荷 40g, 川芎 150g, 丹参 170g ;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经 4000mL 体积分数为 50%的乙醇在 80℃提取 2.5h, 收集滤液, 浓缩至密度为 0.5g/mL 后即得。
实施例 6 中药组合物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70g, 荆芥穗 105g, 薄荷 90g, 川芎 100g, 丹参 145g ;
将上述原料粉碎后经 5400mL 水在 100 ℃提取 1.5h, 收集滤液, 浓缩至密度为 0.55g/mL 后即得。
实施例 7 中药糊剂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80g, 荆芥穗 70g, 薄荷 80g, 川芎 120g, 丹参 160g, 将上述原料粉 碎后加 610mL 蛋清混合即得。
实施例 8 中药糊剂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60g, 荆芥穗 100g, 薄荷 60g, 川芎 160g, 丹参 130g, 将上述原料粉 碎后加 305mL 蛋清混合即得。
实施例 9 中药糊剂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20g, 荆芥穗 130g, 薄荷 100g, 川芎 100g, 丹参 120g, 将上述原料 粉碎后加 1220mL 蛋清混合即得。
实施例 10 中药糊剂的制备
准确称取香僵蚕 145g, 荆芥穗 85g, 薄荷 40g, 川芎 130g, 丹参 180g, 将上述原料粉 碎后加 2440mL 蛋清混合即得。
实施例 11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整粒, 干 燥, 制得中药颗粒剂。
实施例 12 中药胶囊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制粒, 填 充胶囊, 制得中药胶囊剂。
实施例 13 中药片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压制成 片, 包薄膜衣, 制得中药片剂。
实施例 14 中药丸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塑制法或泛制 法, 制得中药丸剂。
实施例 15 中药煎膏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炼糖或炼 蜜后, 收膏, 制得中药煎膏剂。
实施例 16 中药糖浆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如蔗糖等,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制得中药糖浆剂。
实施例 17 中药露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蒸馏法, 制得中 药露剂。
实施例 18 中药粉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低温烘干 制得中药粉剂。
实施例 19 中药溶液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制得中药 溶液剂。
实施例 20 中药软膏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制得中药 实施例 21 中药糊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制得中药 实施例 22 中药酊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制得中药 实施例 23 中药凝胶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添加常规辅料, 混匀, 按照常规方法, 制得中药软膏剂。
糊剂。
酊剂。
凝胶剂。 实施例 24 面膜的制备
将 5mL 甘油导入 2.5g 卡波姆中, 获得润湿的卡波姆 ;
取润湿的卡波姆与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50mL 混合后, 加入 1.2mL 三乙 醇胺, 调节 pH 值为 6.8, 混匀, 即得面膜。
实施例 25 面膜的制备
将 5mL 甘油导入 2.5g 卡波姆中, 获得润湿的卡波姆 ;
取润湿的卡波姆与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62.5mL 混合后, 加入 2.0mL 三 乙醇胺, 调节 pH 值为 7, 混匀, 即得面膜。
实施例 26 面膜的制备
将 5mL 甘油导入 2.5g 卡波姆中, 获得润湿的卡波姆 ;
取润湿的卡波姆与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55mL 混合后, 加入 1.5mL 三乙 醇胺, 调节 pH 值为 6.4, 混匀, 即得面膜。
实施例 27 面膜的制备
将 5mL 甘油导入 2.5g 卡波姆中, 获得润湿的卡波姆 ;
取润湿的卡波姆与实施例 1 至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37.5mL 混合后, 加入 1.7mL 三 乙醇胺, 调节 pH 值为 6, 混匀, 即得面膜。
实施例 28 面膜的制备
取面膜纸浸泡于实施例 1 至实施例 6 制得的中药组合物, 即得。
实施例 29 对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检测
对实施例 1 至 6 制备的中药组合物进行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结果见表 1。
表 1 中药组合物理化指标
8102406706 A CN 102406709 项目说明书指标 ≤ ≤ ≤ 1.3 1.1 0.257/11 页铅 ( 以 pb 计 )mg/kg 总砷 ( 以 As 计 )mg/kg 总汞 ( 以 Hg 计 )mg/kg
项目 菌落总数 cfu/g 大肠菌群 MPN/100g 霉菌 cfu/g 酵母 cfu/g ≤ ≤ ≤ ≤表 2 中药组合物微生物指标指标 900 35 25 20 无检出致病菌 (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检测结果显示,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中, 降低了铅、 总 砷、 总汞等重金属的含量, 将铅的含量控制在 1.3mg/kg 以内, 总砷的含量控制在 1.1mg/kg 以内, 总汞的含量控制在 0.25mg/kg 以内,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且微生物各项指标均达到合 格标准。
实施例 30 对本发明提供的中药胶囊剂或片剂进行检测
对本发明实施例 7 至实施例 28 制备的中药制剂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 结果见表 3。
表 3 中药制剂的理化指标
项目 净含量 g/ 粒 ( 片、 丸)= 允许短缺量%≤ 水分%≤ 灰分%≤ 崩解时限 min ≤
指标 0.455-0.545 9.0 9.0 30.0 32.0实施例 31 急性毒性最大耐受试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7 至实施例 28 制备的中药制剂在动物体内进行急性毒性最大 耐受试验, 对小鼠灌胃给药的日最大耐受量为成人临床日用量的 398 倍, 在此剂量下未观察到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成的中药制剂的毒性反应。
实施例 32 长期毒性试验
对本发明实施例 7 至实施例 28 制备的中药制剂在动物体内进行 6 个月长期毒性 试验, 每日给大鼠灌胃给药, 剂量分别相当于成人临床日服用量的 100 倍、 50 倍、 25 倍。观 察项目包括一般性观察和包括血液学检查 29 项在内的全面检测。结果表明, 三个给药剂量 皆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7 至实施例 28 制备的中药制剂用于临床使 用是安全的。
实施例 33 长期临床试验
内服或者外敷本发明实施例 1 至 6 提供的中药组合物, 均能够显著改善皮肤黯黄、 粗糙、 松弛、 细纹的问题。
内服本发明实施例 7 至实施例 28 制备的中药制剂, 一次 3-4 粒 ( 片 / 丸 ), 一日 3 次, 连服两周 ; 或者外用本发明实施例 7 至实施例 28 制备的中药制剂, 临床观察, 未发现明 显不良反应。疗效判定标准参照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002 年版执行。
疗效判定标准 :
基本治愈 : 皮肤有光泽, 肤色黯黄改善> 90 %, 粗糙改善> 90 %, 松弛改善> 90%, 细纹减少> 90% ; 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 0.8 ; 显效 : 皮肤较有光泽, 肤色黯黄改善> 60%, 粗糙改善> 60%, 松弛改善> 60%, 细纹减少> 60% ; 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 0.5 ;
好转 : 皮肤有光泽, 肤色黯黄改善> 30%, 粗糙改善> 30%, 松弛改善> 30%, 细 纹减少> 30% ; 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 0.3 ;
无效 : 肤 色 黯 黄 改 善 < 30 %, 粗 糙 改 善 < 30 %, 松 弛 改 善 < 30 %, 细纹减少 < 30% ; 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 0。
评分方法和标准见表 4。 表 4 评分方法和标准
评分法中下降指数的计算方法 :病情评分资料及疗效对比采用 SPS 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 以 P < 0.05 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疗效见表 5。
表 5 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效果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 7 至实施例 28 提供的中药制剂改善皮肤黯黄的 显效率在 93.13%, 改善皮肤粗糙的显效率在 88.13%, 改善皮肤松弛的显效率在 93.13%, 减少皮肤细纹的显效率在 93.75%。
实施例 34 本发明提供的面膜治疗效果
病例 1 : 广西李女士, 53 岁, 皮肤黯黄、 粗糙、 松弛, 眼角多细纹。
每周 2 至 3 次, 每次敷用本发明实施例 24 至 28 制备的面膜 10 至 30 分钟。
第一天敷用面膜后, 面部有轻微光泽, 气色明显好转 ; 第三天敷用后, 眼角细纹变 浅, 肤色有光泽, 黯黄减轻 ; 第五天敷用后, 面部有光泽, 皮肤变紧致, 有弹性 ; 第 14 天敷用 后, 肤色黯黄有显著改善 ; 第 21 天敷用后, 皮肤有光泽, 紧致有弹性, 眼角细纹明显减少 ; 第
35 天敷用后, 皮肤有光泽, 黯黄显著改善, 皮肤细腻嫩滑, 紧致有弹性。
病例 2 : 东北宋女士, 46 岁, 皮肤黯黄, 眼角多细纹, 松弛粗糙。
每周 2 至 3 次, 每次敷用本发明实施例 24 至 28 制备的面膜 10 至 30 分钟。
第一天敷用面膜后, 面部有轻微光泽 ; 第五天敷用后, 面部有光泽, 皮肤较紧致 ; 第 21 天敷用后, 细纹减少, 皮肤有弹性 ; 第 28 天敷用后, 面部皮肤有光泽, 眼角细纹减少, 黯 黄显著改善 ; 第 48 天敷用后, 皮肤有光泽, 皮肤紧致有弹性, 细腻嫩滑。
实施例 35
分别在西安、 郑州、 沈阳、 济南和贵阳 5 个城市各随机调研 500 人, 分别对本发明实 施例 24 至 28 制备的面膜进行测评, 品质指标为刺激性、 香气、 对肤色黯黄的改善效果、 对皮 肤粗糙的改善效果、 对皮肤松弛和对皮肤细纹的改善效果, 评价标准见表 6, 测评结果见表 7。
表 6 官能评价标准
表 7 本发明提供的面膜测评结果500 名参加调查群众, 对本发明实施例 24 至 28 制得的面膜的刺激性满意率为 94.6%, 香气满意率为 93.0%, 对皮肤黯黄改善效果的满意率为 90.2%, 对皮肤粗糙改善 效果的满意率为 87.2%, 对皮肤松弛改善效果的满意率为 93.8%, 对细纹改善效果的满意 率为 95.8%, 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及喜爱。
实施例 36 稳定性检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 7 至实施例 28 制备的中药制剂在常温库存条件下放置 24 个 月, 各项检测指标皆符合法定标准, 说明本品质量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