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5324230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1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89263.X

申请日:

2013.03.20

公开号:

CN103145572A

公开日:

2013.06.1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C229/20申请公开日:201306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229/20申请日:20130320|||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29/20; C07C227/20; C07C227/18

主分类号:

C07C229/20

申请人:

康化(上海)新药研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兵; 朱峰

地址:

200231 上海市徐汇区银都路388号D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代理人:

董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一种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从手性丁氧羰基保护的L-烯丙基甘氨酸出发,利用已知的卤内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非对映选择性,建立了第二个手性中心。随后将丁内酯开环水解并保护羧基后,继而完成羟基化合物转化成构型反转的氯代化合物,从而构建了天然产物的主要骨架。随后,在氯化氢的醋酸溶液中,一次性脱掉所有保护基并防止内酯化,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从手性丁氧羰基保护的L‑烯丙基甘氨酸出发,利用已知的卤内酯化反应,合成路线为: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叔丁氧羰基保护的L‑烯丙基甘氨酸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反应,得到卤内酯化的产物1;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卤内酯化的产物1经过三丁基锡氢和偶氮二异丁腈的自由基反应脱溴得到内酯化合物2;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内酯化合物2经氢氧化锂水解后,和叔丁基溴反应,生成氨基酸的叔丁酯:(2S)‑叔丁氧羰基氨基‑(4R)‑羟基戊酸叔丁酯;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2S)‑叔丁氧羰基氨基‑(4R)‑羟基戊酸叔丁酯经过三苯基膦和四氯化碳处理后,生成(2S)‑叔丁氧羰基氨基‑(4S)‑氯戊酸叔丁酯;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2S)‑叔丁氧羰基氨基‑(4S)‑氯戊酸叔丁酯经过氯化氢的醋酸溶液处理后,脱掉氨基和羧基的保护基,得到最终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水解所用溶剂包括醇、酯、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DMF)、腈或水;所用的氢氧化锂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或碳酸钠代替。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四氯化碳由氯仿、二氯甲烷、卤代芳烃、卤代烷烃或四氢呋喃代替;所用的试剂三苯基膦由2‑甲基三苯基膦、三正丁基膦或三环己基膦代替。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使用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醚、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卤代芳烃、卤代烷烃、四氢呋喃;所用试剂为氯化氢的溶液,包括但不仅限于的醋酸溶液、二氧六环溶液、四氢呋喃溶液、乙酸乙酯溶液、氯仿溶液、二氯甲烷溶液、乙醚溶液、醇溶液、水溶液三苯基膦、2‑甲基三苯基膦、三正丁基膦、三环己基膦。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卤内酯化的产物1为(2S,4S)‑2‑叔丁氧羰基氨基‑4‑溴甲基丁内酯,合成方法是:向1 L三口烧瓶中加入(2S,4S)‑2‑叔丁氧羰基氨基‑4‑溴甲基丁内酯20.0 g/68 mmol、干燥甲苯(400 mL和偶氮二异丁腈11.2 g/68.3 mmol后,置换氮气;用针管加入正丁基锡氢19.9 g/68.3 mmol;加毕,升温到80°C,反应30分钟后,加入水 400 mL淬灭反应;萃取,取有机相,水相再用乙酸乙酯400 mL萃取三次,有机相合并后,依次用水400 mL和饱和食盐水400 mL洗涤有机相,有机相干燥,过滤,得产物(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基丁内酯。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基丁内酯与四氢呋喃50 mL、水10 mL和氢氧化锂0.4 g/10 mmol,室温搅拌放置得到完全水解的(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基丁内酯完全水解。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解的(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基丁内酯和叔丁基溴反应,向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基丁内酯 (1.8 g, 8.36 mmol),四氢呋喃(THF)50 mL,水10 mL和氢氧化锂(0.4 g, 10 mmol,室温搅拌放置至LC‑MS分析显示内酯水解完全,直接旋干,得到2.2 g发泡状固体,将该固体溶解在氮氮二甲基甲酰胺100 mL中,依次加入叔丁基溴28.2 g/0.28 mmol,碳酸钾13.7 g/ 0.1 mol和四丁基溴化铵2.7 g/ 8.3 mmol;氮气保护下,升温到50°C,反应过夜;次日,加入水500 mL,混合物用乙酸乙酯500 mL萃取;水相再用乙酸乙酯100 mL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再用水100 mL洗三次有机相;有机相干燥,过滤,浓缩,硅胶柱层析分离得产物(2S)‑叔丁氧羰基氨基‑(4R ‑羟基戊酸叔丁酯。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S)‑叔丁氧羰基氨基‑(4R)‑羟基戊酸叔丁酯经过三苯基膦和四氯化碳处理的反应条件为:向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S)‑叔丁氧羰基氨基‑(4R‑羟基戊酸叔丁酯 5.0 g, 17.3 mmol,用乙腈 100 mL溶解后,加入CCl4 100 mL和三苯基膦6.8 g, 26 mmol,室温搅拌过夜;次日,浓缩反应液,除去大部分溶剂后,硅胶柱层析,得到 (2S)‑叔丁氧羰基氨基‑(4S)‑氯戊酸叔丁酯。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向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所述的(2S)‑叔丁氧羰基氨基‑(4S)‑氯戊酸叔丁酯1.9 g, 6.2 mmol,三氯甲烷10 mL和氯化氢的醋酸溶液 10 mL,室温搅拌3小时后,过滤,得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

说明书

说明书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γ‑‑Chloronorvaline)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具有生物功能的活性多肽的发现,高科技生命学科突破性的发展,对于氨基酸,特别是具有特殊结构的氨基酸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的氨基酸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氨基酸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γ‑Chloronorvaline (AL‑719)和γ‑hydroxynorvalinelactone (AL‑719Y)是从灰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sporeus)AL‑719的培养基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1980, 33, 1249‑1255)。其中,AL‑719在合成培养基中显示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而且该活性和L‑亮氨酸显示出的活性刚好相反,AL‑719Y是AL‑719在生物体内转化后的产物。
Wieland 等通过光化学氯化L‑正缬氨酸的方式,合成得到AL‑719及其非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然而并没有分离出AL‑719 (Liebigs Ann. Chem., 1973, 560‑565)。 Easton等也通过类似自由基反应得到AL‑719及其异构体的混合物,但依然没有分离出AL‑71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9, 131, 11323‑113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γ‑Chloronorvaline (AL‑719)的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从手性丁氧羰基(Boc)保护的L‑烯丙基甘氨酸出发,利用已知的卤内酯化反应,合成路线为:

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L‑烯丙基甘氨酸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反应,得到卤内酯化的产物1;
步骤1:保护的L‑烯丙基甘氨酸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反应,得到卤内酯化的产物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86, 108, 6041‑6043; Tetrahedron, 1993, 49, 6195‑6222; Tetrahedron Letters, 1986, 27, 6079‑6082; Tetrahedron Letters, 1997, 38, 1643‑1646) ;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卤内酯化的产物1经过三丁基锡氢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自由基反应脱溴得到内酯化合物2;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内酯化合物2经氢氧化锂水解后,和叔丁基溴反应(tert‑BuBr),生成氨基酸的叔丁酯:(2S)‑叔丁氧羰基氨基‑(4R)‑羟基戊酸叔丁酯;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2S)‑叔丁氧羰基氨基‑(4R)‑羟基戊酸叔丁酯经过三苯基膦和四氯化碳处理后,生成(2S)‑叔丁氧羰基氨基‑(4S)‑氯戊酸叔丁酯;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2S)‑叔丁氧羰基氨基‑(4S)‑氯戊酸叔丁酯经过氯化氢的醋酸溶液处理后,脱掉氨基和羧基的保护基,得到最终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γ‑‑Chloronorvaline)盐酸盐。
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水解所用溶剂包括醇、酯、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DMF)、腈或水;所用的氢氧化锂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钾或碳酸钠代替。
所述的步骤4中四氯化碳由氯仿、二氯甲烷、卤代芳烃、卤代烷烃或四氢呋喃代替;所用的试剂三苯基膦由2‑甲基三苯基膦、三正丁基膦或三环己基膦代替。
所述的步骤5中使用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醚、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卤代芳烃、卤代烷烃、四氢呋喃;所用试剂为氯化氢的溶液,包括但不仅限于的醋酸溶液、二氧六环溶液、四氢呋喃溶液、乙酸乙酯溶液、氯仿溶液、二氯甲烷溶液、乙醚溶液、醇溶液、水溶液三苯基膦、2‑甲基三苯基膦、三正丁基膦、三环己基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从Boc‑L‑烯丙基甘氨酸出发,利用已知的卤内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非对映选择性,建立了第二个手性中心;然后,将丁内酯开环水解并保护羧基后,继而完成羟基化合物转化成构型反转的氯代化合物,从而构建了天然产物的主要骨架;最后,在氯化氢的醋酸溶液中,一次性脱掉所有保护基并防止内酯化,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 γ‑Chloronorvaline (AL‑719)的盐酸盐。
具体实施方式
1:(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基丁内酯的制备:
向1 L三口烧瓶中加入(2S,4S)‑2‑叔丁氧羰基氨基‑4‑溴甲基丁内酯 (20.0 g, 68 mmol),干燥甲苯 (400 mL)和AIBN (11.2 g,68.3 mmol) 后,置换氮气;用针管加入正丁基锡氢 (19.9 g, 68.3 mmol);加毕,升温到80°C,反应30分钟后,LC‑MS分析显示没有原料。
加入水 (400 mL)淬灭反应,萃取,取有机相,水相再用乙酸乙酯(EtOAc)400 mL×3萃取,有机相合并后,依次用水400 mL和饱和食盐水(400 mL洗涤有机相,有机相干燥,过滤。硅胶柱层析得产物(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基丁内酯11.0 g,产率75%。
1H NMR (CDCl3): d 5.12 (m, 1H), 4.61~4.45 (m, 2H), 2.87 (m, 1H), 1.83~1.68 (m, 1H), 1.48~1.44 (m, 12H)。
2:(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羟基戊酸叔丁酯的制备:
向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基丁内酯 (1.8 g, 8.36 mmol),四氢呋喃(THF)50 mL,水10 mL和氢氧化锂(0.4 g, 10 mmol,室温搅拌过夜;
次日,LC‑MS分析显示内酯水解完全,直接旋干,得到2.2 g发泡状固体,将该固体溶解在氮氮二甲基甲酰胺(DMF) 100 mL中,依次加入叔丁基溴 (28.2 g, 0.28 mmol),碳酸钾 (13.7 g, 0.1 mol)和四丁基溴化铵 (2.7 g, 8.3 mmol);氮气保护下,升温到50°C,反应过夜。次日,加入水 (500 mL), 混合物用EtOAc 500 mL萃取;水相再用EtOAc 100 mL×3萃取,合并有机相,再用水 100 mL×3洗有机相;有机相干燥,过滤,浓缩,硅胶柱层析分离得产物(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羟基戊酸叔丁酯0.9 g, 产率37%。
1H NMR (CDCl3): d 5.42~5.39 (m, 1H), 4.42~4.37 (m, 1 H), 3.85~3.80 (m, 2H) 1.90~1.81 (m, 1H), 1.48~1.30 (m, 19H), 1.23 (d, J = 6.3 Hz, 3H)。 
本步骤中水解所用溶剂四氢呋喃也可为醇、酯、二甲基甲酰胺(DMF)、晴或水;所用的碳酸钾也可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或碳酸钠代替。
3:(2S,4S)‑2‑叔丁氧羰基氨基‑4‑氯戊酸叔丁酯的制备:
向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羟基戊酸叔丁酯 5.0 g, 17.3 mmol,用乙腈 100 mL溶解后,加入CCl4 100 mL和三苯基膦6.8 g, 26 mmol,室温搅拌过夜;
次日,浓缩反应液,除去大部分溶剂后,硅胶柱层析,得到产物1.9 g,产率36%。
1H NMR (CDCl3): d 5.01 (s, 1H), 4.36 (s, 1H), 4.18~4.09 (m, 1H), 2.20~1.95 (m, 2H), 1.56 (d, J = 6.6 Hz, 3H), 1.54~1.46 (m, 19H)。
本步骤中四氯化碳(CCl4)也可由氯仿、二氯甲烷、卤代芳烃、卤代烷烃或四氢呋喃代替;所用的试剂三苯基膦也可由2‑甲基三苯基膦、三正丁基膦或三环己基膦代替。
4:γ‑Chloronorvaline盐酸盐的制备:
向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S,4S)‑2‑叔丁氧羰基氨基‑4‑氯戊酸叔丁酯 1.9 g, 6.2 mmol,三氯甲烷(又称:氯仿)10 mL和氯化氢的醋酸溶液 10 mL,室温搅拌3小时后,过滤,得产物γ‑Chloronorvaline盐酸盐0.6 g, 产率51%。
1H NMR (DMSO‑d6): d 8.63 (br s, 3H), 4.45~4.39 (m, 1H), 3.93 (m, 1H), 2.27~2.17 (m, 2H), 1.52 (d, J = 6.3 Hz, 3H).
DEPT 135 (DMSO‑d6): d 54.8 (CH), 49.8 (CH), 40.2 (CH2), 25.0 (CH3)。
本步骤中使用的溶剂氯仿也可为乙酸乙酯、乙醚、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卤代芳烃、卤代烷烃、四氢呋喃;所用试剂为氯化氢的溶液,包括但不仅限于的醋酸溶液、二氧六环溶液、四氢呋喃溶液、乙酸乙酯溶液、氯仿溶液、二氯甲烷溶液、乙醚溶液、醇溶液、水溶液三苯基膦、2‑甲基三苯基膦、三正丁基膦、三环己基膦。

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产物氯化Γ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557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12 CN 103145572 A *CN103145572A* (21)申请号 201310089263.X (22)申请日 2013.03.20 C07C 229/20(2006.01) C07C 227/20(2006.01) C07C 227/18(2006.01) (71)申请人 康化 (上海) 新药研发有限公司 地址 200231 上海市徐汇区银都路 388 号 D 座 (72)发明人 陈兵 朱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31208 代理人 董梅 (54) 发明名称 。

2、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 合成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 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一种天然产物氯化 - 正 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从手性丁氧羰 基保护的L- 烯丙基甘氨酸出发, 利用已知的卤内 酯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非对映选择性, 建立了第二 个手性中心。随后将丁内酯开环水解并保护羧基 后, 继而完成羟基化合物转化成构型反转的氯代 化合物, 从而构建了天然产物的主要骨架。随后, 在氯化氢的醋酸溶液中, 一次性脱掉所有保护基 并防止内酯化, 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氯化 - 正 缬氨酸盐酸盐。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45572 A CN 103145572 A *CN103145572A* 1/2 页 2 1. 一种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从手性丁氧羰基保护的 L- 烯丙基甘氨酸出发, 利用已知的卤内酯化反应, 合成路线为 :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 包括下述步骤 : 步骤 1 : 叔丁氧羰基保护的L- 烯丙基甘氨酸和 N- 溴代丁二酰亚胺反应, 得。

4、到卤内酯化 的产物 1 ; 步骤 2 : 将步骤 1 得到的卤内酯化的产物 1 经过三丁基锡氢和偶氮二异丁腈的自由基 反应脱溴得到内酯化合物 2 ; 步骤 3 : 将步骤 2 得到的内酯化合物 2 经氢氧化锂水解后, 和叔丁基溴反应, 生成氨基 酸的叔丁酯 : (2S)- 叔丁氧羰基氨基 -(4R)- 羟基戊酸叔丁酯 ; 步骤 4 : 将步骤 3 得到的 (2S)- 叔丁氧羰基氨基 -(4R)- 羟基戊酸叔丁酯经过三苯基膦 和四氯化碳处理后, 生成 (2S)- 叔丁氧羰基氨基 -(4S)- 氯戊酸叔丁酯 ; 步骤 5 : 将步骤 4 得到的 (2S)- 叔丁氧羰基氨基 -(4S)- 氯戊酸叔丁。

5、酯经过氯化氢的醋 酸溶液处理后, 脱掉氨基和羧基的保护基, 得到最终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 3 中水解所用溶剂包括醇、 酯、 四氢呋喃、 二甲基甲酰胺 (DMF) 、 腈或水 ; 所用的氢氧化锂由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碳酸钾或碳酸钠代替。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 4 中四氯化碳由氯仿、 二氯甲烷、 卤代芳烃、 卤代烷烃或四氢呋喃代替 ; 所用的试剂三苯基膦由 2- 甲基三苯基膦、 三正丁基膦。

6、或三环己基膦代替。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 5 中使用溶剂为乙酸乙酯、 乙醚、 四氯化碳、 氯仿、 二氯甲烷、 卤代芳烃、 卤代烷烃、 四氢呋喃 ; 所用试剂为氯化氢的溶液, 包括但不仅限于的醋酸溶液、 二氧六环溶 液、 四氢呋喃溶液、 乙酸乙酯溶液、 氯仿溶液、 二氯甲烷溶液、 乙醚溶液、 醇溶液、 水溶液三苯 基膦、 2- 甲基三苯基膦、 三正丁基膦、 三环己基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45572 A 2 2/2 页 3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

7、合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的卤内酯化的产物 1 为 (2S,4S)-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溴甲基丁内酯, 合成 方法是 : 向 1 L 三口烧瓶中加入 (2S,4S)-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溴甲基丁内酯 20.0 g/68 mmol、 干燥甲苯(400 mL和偶氮二异丁腈11.2 g/68.3 mmol后, 置换氮气 ; 用针管加入正丁 基锡氢19.9 g/68.3 mmol ; 加毕, 升温到80C, 反应30分钟后, 加入水 400 mL淬灭反应 ; 萃取, 取有机相, 水相再用乙酸乙酯400 mL萃取三次, 有机相合并后, 依次用水400 mL和饱 和食盐水400 。

8、mL洗涤有机相, 有机相干燥, 过滤, 得产物(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 基丁内酯。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其 特征在于, 将所述的 (2S,4R)-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甲基丁内酯与四氢呋喃 50 mL、 水 10 mL 和氢氧化锂 0.4 g/10 mmol, 室温搅拌放置得到完全水解的 (2S,4R)-2- 叔丁氧羰基氨 基 -4- 甲基丁内酯完全水解。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的水解的(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

9、基丁内酯和叔丁基溴反应, 向10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 (2S,4R)-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甲基丁内酯 (1.8 g, 8.36 mmol), 四 氢呋喃 (THF) 50 mL, 水 10 mL 和氢氧化锂 (0.4 g, 10 mmol, 室温搅拌放置至 LC-MS 分析显 示内酯水解完全, 直接旋干, 得到2.2 g发泡状固体, 将该固体溶解在氮氮二甲基甲酰胺100 mL中, 依次加入叔丁基溴28.2 g/0.28 mmol, 碳酸钾13.7 g/ 0.1 mol和四丁基溴化铵2.7 g/ 8.3 mmol ; 氮气保护下, 升温到50C, 反应过夜 ; 次日, 加入水500。

10、 mL,混合物用乙酸乙 酯500 mL萃取 ; 水相再用乙酸乙酯100 mL萃取三次, 合并有机相, 再用水100 mL洗三次有 机相 ; 有机相干燥, 过滤, 浓缩, 硅胶柱层析分离得产物 (2S)- 叔丁氧羰基氨基 -(4R) - 羟 基戊酸叔丁酯。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其特 征在于, 所述的(2S)-叔丁氧羰基氨基-(4R)-羟基戊酸叔丁酯经过三苯基膦和四氯化碳处 理的反应条件为 : 向 25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 (2S)- 叔丁氧羰基氨基 -(4R)- 羟基戊酸叔 丁酯 5.0 g, 17.3 mmol, 用乙腈 100。

11、 mL 溶解后, 加入 CCl4 100 mL 和三苯基膦 6.8 g, 26 mmol, 室温搅拌过夜 ; 次日, 浓缩反应液, 除去大部分溶剂后, 硅胶柱层析, 得到 (2S)- 叔丁 氧羰基氨基 -(4S)- 氯戊酸叔丁酯。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步骤 5 中, 向 1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所述的 (2S)- 叔丁氧羰基氨 基-(4S)-氯戊酸叔丁酯1.9 g, 6.2 mmol, 三氯甲烷10 mL和氯化氢的醋酸溶液 10 mL, 室 温搅拌 3 小时后, 过滤, 得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 权 利。

12、 要 求 书 CN 103145572 A 3 1/4 页 4 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 (-Chloronorvaline) 盐酸盐的不对称 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 与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 切的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具有生物功能的活性多肽的发现, 高科技生命学科突破性的发 展, 对于氨基酸, 特别是具有特殊结构的氨基酸的需求越来越大, 现有的氨基酸品种已远远 不能满足需求。因此, 开发出越来越多的氨基酸已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 0003 -Chlor。

13、onorvaline (AL-719) 和 -hydroxynorvalinelactone (AL-719Y) 是 从灰孢链霉菌 (Streptomyces griseosporeus) AL-719 的培养基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 (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1980, 33, 1249-1255)。其中, AL-719 在合成培养基中显示出 抗菌活性, 尤其是对绿脓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而且该活性和 L- 亮氨酸显示出 的活性刚好相反, AL-719Y 是 AL-719 在生物体内转化后的产物。 0004 Wieland 等。

14、通过光化学氯化L- 正缬氨酸的方式, 合成得到 AL-719 及其非对映 异构体的混合物, 然而并没有分离出 AL-719 (Liebigs Ann. Chem., 1973, 560-565)。 Easton 等也通过类似自由基反应得到 AL-719 及其异构体的混合物, 但依然没有分离出 AL-71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9, 131, 11323-11325)。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在于 : 提供一种天然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的不对称合成方 法。 0006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 一种天然。

15、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盐酸盐 (-Chloronorvaline (AL-719) 的盐酸盐) 的 不对称合成方法, 从手性丁氧羰基 (Boc) 保护的L- 烯丙基甘氨酸出发, 利用已知的卤内酯 化反应, 合成路线为 : 说 明 书 CN 103145572 A 4 2/4 页 5 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 步骤 1 : 叔丁氧羰基 (Boc) 保护的L- 烯丙基甘氨酸和 N- 溴代丁二酰亚胺 (NBS) 反应, 得到卤内酯化的产物 1 ; 步骤 1 : 保护的L- 烯丙基甘氨酸和 N- 溴代丁二酰亚胺反应, 得到卤内酯化的产物 1(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16、 Society, 1986, 108, 6041-6043; Tetrahedron, 1993, 49, 6195-6222; Tetrahedron Letters, 1986, 27, 6079-6082; Tetrahedron Letters, 1997, 38, 1643-1646) ; 步骤 2 : 将步骤 1 得到的卤内酯化的产物 1 经过三丁基锡氢和偶氮二异丁腈 (AIBN) 的 自由基反应脱溴得到内酯化合物 2 ; 步骤 3 : 将步骤 2 得到的内酯化合物 2 经氢氧化锂水解后, 和叔丁基溴反应 (tert-BuBr) , 生成氨基酸的叔丁酯 : (2S)- 叔丁氧羰基。

17、氨基 -(4R)- 羟基戊酸叔丁酯 ; 步骤 4 : 将步骤 3 得到的 (2S)- 叔丁氧羰基氨基 -(4R)- 羟基戊酸叔丁酯经过三苯基膦 和四氯化碳处理后, 生成 (2S)- 叔丁氧羰基氨基 -(4S)- 氯戊酸叔丁酯 ; 步骤 5 : 将步骤 4 得到的 (2S)- 叔丁氧羰基氨基 -(4S)- 氯戊酸叔丁酯经过氯化 氢的醋酸溶液处理后, 脱掉氨基和羧基的保护基, 得到最终产物氯化 - 正缬氨酸 (-Chloronorvaline) 盐酸盐。 0007 其中, 所述的步骤 3 中水解所用溶剂包括醇、 酯、 四氢呋喃、 二甲基甲酰胺 (DMF) 、 腈或水 ; 所用的氢氧化锂由氢氧化钠、。

18、 氢氧化钾、 碳酸钾或碳酸钠代替。 0008 所述的步骤 4 中四氯化碳由氯仿、 二氯甲烷、 卤代芳烃、 卤代烷烃或四氢呋喃代 替 ; 所用的试剂三苯基膦由 2- 甲基三苯基膦、 三正丁基膦或三环己基膦代替。 0009 所述的步骤 5 中使用溶剂为乙酸乙酯、 乙醚、 四氯化碳、 氯仿、 二氯甲烷、 卤代芳 烃、 卤代烷烃、 四氢呋喃 ; 所用试剂为氯化氢的溶液, 包括但不仅限于的醋酸溶液、 二氧六环 溶液、 四氢呋喃溶液、 乙酸乙酯溶液、 氯仿溶液、 二氯甲烷溶液、 乙醚溶液、 醇溶液、 水溶液三 苯基膦、 2- 甲基三苯基膦、 三正丁基膦、 三环己基膦。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

19、明从 Boc-L- 烯丙基甘氨酸出发, 利用已知的卤内酯化反 说 明 书 CN 103145572 A 5 3/4 页 6 应具有较高的非对映选择性, 建立了第二个手性中心 ; 然后, 将丁内酯开环水解并保护羧基 后, 继而完成羟基化合物转化成构型反转的氯代化合物, 从而构建了天然产物的主要骨架 ; 最后, 在氯化氢的醋酸溶液中, 一次性脱掉所有保护基并防止内酯化, 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 -Chloronorvaline (AL-719) 的盐酸盐。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1 : (2S,4R)-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甲基丁内酯的制备 : 向 1 L 三口烧瓶中加入 (2S,4S)-2。

20、-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溴甲基丁内酯 (20.0 g, 68 mmol), 干燥甲苯 (400 mL)和AIBN (11.2 g, 68.3 mmol) 后, 置换氮气 ; 用针管加入正丁基 锡氢 (19.9 g, 68.3 mmol) ; 加毕, 升温到 80 C, 反应 30 分钟后, LC-MS 分析显示没有原 料。 0012 加入水 (400 mL) 淬灭反应, 萃取, 取有机相, 水相再用乙酸乙酯 (EtOAc) 400 mL3 萃取, 有机相合并后, 依次用水 400 mL 和饱和食盐水 (400 mL 洗涤有机相, 有机相干 燥, 过滤。硅胶柱层析得产物 (2S,4R)-2-。

21、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甲基丁内酯 11.0 g, 产率 75%。 0013 1H NMR (CDCl 3): d 5.12 (m, 1H), 4.614.45 (m, 2H), 2.87 (m, 1H), 1.831.68 (m, 1H), 1.481.44 (m, 12H)。 0014 2 : (2S,4R)-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羟基戊酸叔丁酯的制备 : 向10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2S,4R)-2-叔丁氧羰基氨基-4-甲基丁内酯 (1.8 g, 8.36 mmol), 四氢呋喃 (THF) 50 mL, 水 10 mL 和氢氧化锂 (0.4 g, 10 mmol, 室温搅拌。

22、过夜 ; 次日, LC-MS 分析显示内酯水解完全, 直接旋干, 得到 2.2 g 发泡状固体, 将该固体溶解 在氮氮二甲基甲酰胺 (DMF) 100 mL 中, 依次加入叔丁基溴 (28.2 g, 0.28 mmol), 碳酸钾 (13.7 g, 0.1 mol)和四丁基溴化铵 (2.7 g, 8.3 mmol) ; 氮气保护下, 升温到50C, 反应 过夜。次日, 加入水 (500 mL), 混合物用 EtOAc 500 mL 萃取 ; 水相再用 EtOAc 100 mL3 萃取, 合并有机相, 再用水 100 mL3 洗有机相 ; 有机相干燥, 过滤, 浓缩, 硅胶柱层析分离 得产物 (。

23、2S,4R)-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羟基戊酸叔丁酯 0.9 g, 产率 37%。 0015 1H NMR (CDCl 3): d 5.425.39 (m, 1H), 4.424.37 (m, 1 H), 3.853.80 (m, 2H) 1.901.81 (m, 1H), 1.481.30 (m, 19H), 1.23 (d, J = 6.3 Hz, 3H)。 0016 本步骤中水解所用溶剂四氢呋喃也可为醇、 酯、 二甲基甲酰胺 (DMF) 、 晴或水 ; 所 用的碳酸钾也可由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锂或碳酸钠代替。 0017 3 : (2S,4S)-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24、 氯戊酸叔丁酯的制备 : 向 250 mL 三口烧瓶中加入 (2S,4R)-2- 叔丁氧羰基氨基 -4- 羟基戊酸叔丁酯 5.0 g, 17.3 mmol, 用乙腈 100 mL 溶解后, 加入 CCl4 100 mL 和三苯基膦 6.8 g, 26 mmol, 室温搅 拌过夜 ; 次日, 浓缩反应液, 除去大部分溶剂后, 硅胶柱层析, 得到产物 1.9 g, 产率 36%。 0018 1H NMR (CDCl 3): d 5.01 (s, 1H), 4.36 (s, 1H), 4.184.09 (m, 1H), 2.201.95 (m, 2H), 1.56 (d, J = 6.6 Hz, 3。

25、H), 1.541.46 (m, 19H)。 0019 本步骤中四氯化碳 (CCl4) 也可由氯仿、 二氯甲烷、 卤代芳烃、 卤代烷烃或四氢呋喃 代替 ; 所用的试剂三苯基膦也可由 2- 甲基三苯基膦、 三正丁基膦或三环己基膦代替。 说 明 书 CN 103145572 A 6 4/4 页 7 0020 4 : -Chloronorvaline 盐酸盐的制备 : 向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2S,4S)-2-叔丁氧羰基氨基-4-氯戊酸叔丁酯 1.9 g, 6.2 mmol, 三氯甲烷 (又称 : 氯仿) 10 mL 和氯化氢的醋酸溶液 10 mL, 室温搅拌 3 小时后, 过滤, 得产物 -。

26、Chloronorvaline 盐酸盐 0.6 g, 产率 51%。 0021 1H NMR (DMSO-d 6): d 8.63 (br s, 3H), 4.454.39 (m, 1H), 3.93 (m, 1H), 2.272.17 (m, 2H), 1.52 (d, J = 6.3 Hz, 3H). DEPT 135 (DMSO-d6): d 54.8 (CH), 49.8 (CH), 40.2 (CH2), 25.0 (CH3)。 0022 本步骤中使用的溶剂氯仿也可为乙酸乙酯、 乙醚、 四氯化碳、 二氯甲烷、 卤代芳烃、 卤代烷烃、 四氢呋喃 ; 所用试剂为氯化氢的溶液, 包括但不仅限于的醋酸溶液、 二氧六环溶 液、 四氢呋喃溶液、 乙酸乙酯溶液、 氯仿溶液、 二氯甲烷溶液、 乙醚溶液、 醇溶液、 水溶液三苯 基膦、 2- 甲基三苯基膦、 三正丁基膦、 三环己基膦。 说 明 书 CN 103145572 A 7 1/1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45572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