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条输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条输送装置.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8600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08600A21申请号201410154818922申请日20140417201308628120130417JP201401393120140129JPB65G47/8220060171申请人中西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地址日本大阪府72发明人冈崎吉洋山口晴行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代理人胡建新朴勇54发明名称板条输送装置57摘要一种板条输送装置,不翻转板条的上下表面地使板条在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移动,从而不需要昂贵的基坑施工,在输送方向的前后端部的进路变更路径部中,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将板条水平保。
2、持,因此作业工序的长度不会变短,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进行反转动作。在环形链2C上连结板条3的行进方向F前端部,在板条3的行进方向F后端部设置由进路变更路径部C1支承的被支承单元B,在进路变更路径部C1设置将被支承单元从下方支承而将板条保持为水平姿势的可动式支承单元C,可动式支承单元与环形链的移动联动地沿上下方向反复往复动作,仅在被支承单元经过进路变更路径部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被支承单元的位置。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1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8页附图1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8600ACN104108600A。
3、1/1页21一种板条输送装置,具有通过进路变更路径部将以直线状位于上下的输送路径部和返送路径部各自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纵循环路径,一边通过环形链使多个板条移动,一边通过所述输送路径部输送被输送物,不翻转所述板条的上下表面地使所述板条在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移动,该板条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链上连结所述板条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某一个端部,并且在另一端部设置被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支承的被支承单元,在所述板条的行进方向前后的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可动式支承单元,该可动式支承单元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支承单元,并将所述板条保持为水平姿势,所述可动式支承单元与所述环形链的移动联动地在所述输。
4、送路径部的端部与所述返送路径部的端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反复进行往复动作,仅在所述被支承单元经过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支承单元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支承单元是辊,所述可动式支承单元由基端部被轴支承且通过凸轮进行往复摆动的杆的活动端部支承所述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条的下表面的前后左右设置载荷承受用辊,通过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部的导轨支承这些载荷承受用辊。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板条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条由俯视时呈矩形状的钢板形成为具有将其行进方向前后弯折成锐角而成的侧板,使所述板条与所。
5、述环形链的连结位置比对连结所述环形链的链板的连结销的中心进行连接的线向外方偏移。权利要求书CN104108600A1/8页3板条输送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条输送装置,该板条输送装置具有通过进路变更路径部将以直线状位于上下的输送路径部和返送路径部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纵循环路径,一边通过环形链使多个板条移动一边通过所述输送路径部输送被输送物,不翻转所述板条的上下表面地使所述板条在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移动。背景技术0002具有通过进路变更路径部将以直线状位于上下的输送路径部和返送路径部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纵循环路径、并一边使多个板条沿着该纵循环路径移动一边通过所述输送路径部输送被输送物的板条输送。
6、装置由于不需要另设置变空的拖车的返送路径部,因此能够谋求工厂内的省空间化。0003另外,作为这种板条输送装置,存在如下装置构成为能够使板条不翻转上下表面地在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移动,由此使架设环形链的前后的链轮的直径变小,使装置的高度变低,从而不需要进行昂贵的基坑施工地面的掘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0004在此,在专利文献1的板条输送装置中,在板条在输送路径部中移动的状态下向形成于板条的左右两侧面的前侧的连结孔插入从左右的环形链向内方突出的连结销,由此将板条转动自如地连结于环形链,并且具备与地面相距比板条的厚度大的距离地配设的板状的框架,在板状的框架的作为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前侧端部,使板条不翻。
7、转上下表面地逐张从输送路径部向返送路径部移动,在框架的作为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后侧端部,使板条不翻转上下表面地逐张从返送路径部向输送路径部移动。0005并且,作为使载置了汽车的货盘沿着由上侧直线轨道、下侧直线轨道以及将它们的端部彼此连接的进路变更轨道构成的纵循环轨道能够不翻转上下表面地移动的二层式停车装置,存在如下装置在环形链上以一定间隔安装的向外方突出的链杆上枢轴支撑货盘的前端,使安装于货盘的后端的导向辊在沿着环形链设置的导轨上行进,并且为了在所述进路变更轨道上使货盘在水平保持的状态下升降,设置了将设置于货盘的轴一边支承一边输送地旋转的进给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
8、12158396号公报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昭45013613号公报0008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板条输送装置的结构中,在输送方向的前后端部处板条未被水平保持,因此能够输送被输送物的板条被水平保持的部分的长度作业工序的长度变短。0009而且,在输送方向的前端部,板条从板状的框架落下,因此冲击力反复作用,因此成为板条破损的原因。0010并且,在板条中不存在承受载荷的辊,板条的后侧端部在板状的框架的上表面上滑动,因此成为磨损和噪音的原因。0011而且,无法进行在由于咬入事故而暂时反转后恢复的情况或者前进和后退来进行说明书CN104108600A2/8页4作业的情况下所需的反转动作。0012另外,。
9、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二层式停车装置的结构中,用于在前后端的进路变更轨道上使货盘在水平保持的状态下升降的进给杆进行旋转运动,因此需要设置用于防止在进给杆处于下侧时板条从进给杆脱落的导轨16、17。0013而且,在设置于货盘的轴7横切导轨16、17的部分需要设置干扰防止用的开闭杆18、19。0014并且,为了进行所述反转动作,需要如下方开闭装置第8图和第9图那样的复杂的机构。0015而且,货盘的一端经由设置于货盘的轴和链杆而被链辊所支承,因此被输送物汽车的重量的一半作用于链辊,被输送物的重量的一半作用于进给杆,因此需要提高包括进给杆的进给装置的强度,因此无法使进给装置小型化。0016并且,由于通过。
10、链辊支承板条的载荷,因此对链辊要求不仅支承张力还用于支承被输送物的重量的一半的强度,因此链辊的尺寸变大。0017并且,在使用了与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二层式停车装置的结构同样的板条输送装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在板条的上表面进行作业的作业者的脚夹入,而且为了防止零件、工具被作业者掉下时从间隙落下而咬入环形链的不良状况,需要使板条彼此的间隙尽可能小,并且在被输送物的重量大的情况下需要使板条厚。0018然而,如果使板条彼此的间隙尽可能小、并且使板条厚,则存在在输送路径部的前后端部的进路变更路径部中板条彼此发生干扰的问题。发明内容0019因此,本发明鉴于前述状况,要解决的是提供一种板条输送装置,使板条不翻转。
11、上下表面地在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移动,从而不需要昂贵的基坑施工,在输送方向的前后端部的进路变更路径部中,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将板条水平保持,因此作业工序的长度不会变短,冲击不会反复产生,板条也不会滑动,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进行在由于咬入事故而暂时反转后恢复的情况或前进和后退来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所需的反转动作,环形链的链辊的尺寸不会变大,即使在被输送物的重量大的情况下,在进路变更路径部中板条彼此也不会发生干扰。0020本发明所涉及的板条输送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是一种板条输送装置,具有通过进路变更路径部将以直线状位于上下的输送路径部和返送路径部各自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纵循环路径,一边通过环形链使多个板。
12、条移动,一边通过所述输送路径部输送被输送物,不翻转所述板条的上下表面地使所述板条在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移动,该板条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链上连结所述板条的行进方向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某一个端部,并且在另一端部设置被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支承的被支承单元,在所述板条的行进方向前后的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可动式支承单元,该可动式支承单元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支承单元,并将所述板条保持为水平姿势,所述可动式支承单元与所述环形链的移动联动地在所述输送路径部的端部与所述返送路径部的端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反复进行往复动作,仅在所述被支承单元经过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支承单元的位置。。
13、说明书CN104108600A3/8页50021根据这种结构,在板条的行进方向前后的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可动式支承单元,该可动式支承单元在输送路径部的端部与返送路径部的端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反复进行往复动作,仅在设置于板条的被支承单元经过进路变更路径部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支承单元的位置来将板条保持为水平姿势,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将板条保持水平。0022因此,作业工序的长度不会变短,不会如专利文献1那样反复产生冲击,板条也不会滑动。0023而且,在所述进路变更路径部中,不需要设置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导轨,因此不需要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设置于板条的轴横切导轨的部分设置用于防止干扰的开闭。
14、杆。0024并且,不存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导轨,可动式支承单元仅在设置于板条的被支承单元经过进路变更路径部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上述被支承单元的位置,因此不需要设置如专利文献2的下方开闭装置那样的复杂的机构,就能够进行反转动作。0025而且,可动式支承单元与环形链的移动联动,因此通过环形链的驱动装置还驱动可动式支承单元,因此不需要另设置可动式支承单元的驱动装置。0026在此,优选的是,所述被支承单元是辊,所述可动式支承单元由基端部被轴支承且通过凸轮进行往复摆动的杆的活动端部支承所述辊。0027根据这种结构,由于设置于板条的被支承单元是辊,因此不发生挂住或磨损而顺畅地进行动作,并且,由于可动式支承单。
15、元由基端部被轴支承且通过凸轮进行往复摆动的杆的活动端部支承所述辊,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凸轮机构来进行稳定且可靠的动作。0028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板条的下表面的前后左右设置载荷承受用辊,通过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部的导轨支承这些载荷承受用辊。0029根据这种结构,在上侧的输送路径部中通过导轨支承板条的载荷承受用辊,因此载荷不作用于板条的被支承单元辊,因此能够减小被支承单元辊的尺寸。0030因此,可动式支承单元基端部被轴支承且通过凸轮进行往复摆动的杆变得小型化,因此能够低地板化,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0031而且,在输送路径部中,板条的载荷不是通过链辊而是通过导轨被支承,由此链辊仅承受张力,因此能够。
16、减小链的尺寸,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0032并且,载荷承受用辊设置于板条的下表面的前后左右,因此即使在从板条的上方落下尘土、液体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载荷承受辊,因此能够防止载荷承受辊的磨损、腐蚀。0033并且,优选的是,所述板条由俯视时呈矩形状的钢板形成为具有将其行进方向前后弯折成锐角而成的侧板,使所述板条与所述环形链的连结位置比对连结所述环形链的链板的连结销的中心进行连接的线向外方偏移。0034根据这种结构,板条是以具有将俯视时呈矩形状的钢板的行进方向前后弯折成锐角的侧板的方式形成的,因此通过这种钢板的弯折构造,制作变得容易,并且即使在被输送物的重量大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所需的强度和刚度,并且。
17、比较轻。0035而且,板条的行进方向前后的侧板被弯折成锐角,因此即使在被输送物的重量大的情况下,也如上述那样能够确保所需的强度和刚度的同时在进路变更路径部中能够确保板条彼此的间隙。0036并且,板条与环形链的连结位置与对连结环形链的链板的连结销的中心进行连接说明书CN104108600A4/8页6的线相比向外方偏移,因此在进路变更路径部中先行的板条的速度变快,因此与后续的板条的间隙进一步扩大,因此板条彼此不会发生干扰。0037发明效果0038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板条输送装置,起到如下的显著的效果等A能够将板条水平保持,因此作业工序的长度不会变短,不会反复产生冲击,板条也不会滑动;B在进。
18、路变更路径部中不需要设置导轨,因此不需要在设置于板条的轴横切导轨的部分设置用于防止干扰的开闭杆;C在进路变更路径部中不存在导轨,可动式支承单元仅在设置于板条的被支承单元经过进路变更路径部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所述被支承单元的位置,因此不设置复杂的机构就能够进行反转动作;D可动式支承单元由基端部被轴支承且通过凸轮进行往复摆动的杆的活动端部支承作为被支承单元的辊,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单的凸轮机构来进行稳定且可靠的动作;E在上侧的输送路径部中由导轨支承板条的载荷承受用辊,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被支承单元的尺寸,因此可动式支承单元变得小型化,因此能够低地板化,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链辊仅承受张力,由此能够。
19、减小链的尺寸,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F板条由俯视时呈矩形状的钢板形成为具有将其行进方向前后弯折成锐角而成的侧板,使板条与环形链的连结位置向外方偏移,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被输送物的重量大的情况下,在进路变更路径部中板条彼此也不会发生干扰。附图说明003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条输送装置的主视图。0040图2是该板条输送装置的纵切概要侧视图从前方观察的图。0041图3A是板条的俯视图,B是将板条放大示出的局部纵切侧视图从前方观察的图。0042图4是表示可动式支承单元的结构例的概要立体图。0043图5是该可动式支承单元的概要俯视图。0044图6是该可动式支承单元的局部纵切概要主视图。00。
20、45图7是表示可动式支承单元的变形例的概要俯视图。0046图8是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的动作说明用概要主视图。0047图9同样是动作说明用概要主视图。0048图10是将输送方向下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的一个状态放大示出的概要主视图。0049图11是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周围的横切概要俯视图。0050图12是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中的动作说明用概要主视图。0051附图标记说明0052A纵循环路径0053B被支承单元0054C可动式支承单元0055D偏移0056E连结销的中心0057F输送方向说明书CN104108600A5/8页70058FL地面0059G1、G2导轨0。
21、060H连结位置端部连结轴的中心J间隙0061L连接连结销的中心的线0062M带减速机的马达0063T输送路径部0064R返送路径部0065C1、C2进路变更路径部0066W被输送物00671板条输送装置00682A、2B链轮00692C环形链00703板条00713A载荷承受用辊00723B侧板00734辊00745摆动杆00755A切口00766摆动杆凸轮从动件00776A长孔00787连结轴00798凸轮00808A凸轮辊00819A、9B联动链轮00829C联动链008310A、10B联动链轮008410C联动链008511A、11B驱动输入链轮008611C驱动输入链008712A、。
22、12B驱动链轮008812C驱动链008913端部连结轴009014链板009115旋转盘009215A突起具体实施方式0093在本说明书中,朝向输送路径部T的输送方向F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状态下表示前后左右,将从右方观察的图设为主视图。说明书CN104108600A6/8页80094如图1的主视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板条输送装置1具有通过输送方向F下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C1和输送方向F上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C2将以直线状位于上下的输送路径部T和返送路径部R的端部彼此连接的纵循环路径A,一边通过架设于输送方向F下游侧的链轮2A和输送方向F上游侧的链轮2B上的环形链2C使多个板条3、3、。
23、移动,一边通过输送路径部T输送被输送物W,在被输送物W是带轮胎的车体的情况下,不需要在作业工序的出入口设置特殊的转乘装置,能够通过轮胎的滚动来转乘。0095另外,板条输送装置1构成为能够不翻转板条3、3、的上下表面而在进路变更路径部C1、C2中移动,能够使架设环形链2C的前后的链轮2A、2B的直径变小,因此能够使装置的高度变低来设置于地面FL上,因此不需要进行昂贵的基坑施工地面的掘进。0096如图1的主视图、图4的概要立体图、图5的概要俯视图以及图6的部分纵切概要主视图所示,在驱动输入链轮11A上连结有带减速机的马达M的输出轴,因此带减速机的马达M的动力从驱动输入链轮11A经由驱动输入链11C。
24、传递给驱动输入链轮11B。0097另外,在驱动输入链轮11B上以同轴方式连结有驱动链轮12A,所述动力从驱动链轮12A经由驱动链12C传递给驱动链轮12B,在驱动链轮12B上以同轴方式连结有输送方向F下游侧的链轮2A,因此环形链2C被驱动。此外,如图2的纵切概要侧视图从前方观察的图和图3A的俯视图所示,用于驱动板条3、3、的环形链2C配设于板条3、3、的行进方向的左右两侧。0098如图2的纵切概要侧视图从前方观察的图、图3A的俯视图以及图3B的局部纵切侧视图从前方观察的图以及图4的概要立体图所示,从板条3的输送方向F前端部向左右突出设置的端部连结轴13与左右的环形链2C、2C连结,因此板条3、。
25、3、与环形链2C一起移动。0099而且,在板条3的下表面的前后左右设置有载荷承受用辊3A、3A、,载荷承受用辊3A、3A、在输送路径部T中被左右的导轨G1、G1所支承,在返送路径部R中被左右的导轨G2、G2所支承。0100另外,在板条3的输送方向F后端部的左右,轴支承由进路变更路径部C1、C2支承的被支承单元B即辊4、4。0101接着,说明设置于输送方向F下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C1的可动式支承单元C的详情。可动式支承单元C既可以设置于板条3的左右两方,也可以仅设置于板条3的左右一方。0102如图4的概要立体图所示,可动式支承单元C由左右的摆动杆5、6及连结它们的连结轴7以及凸轮8等构成。010。
26、3经由与链轮2A同轴的联动链轮9A、联动链9C以及联动链轮9B,与环形链2C的移动联动地,凸轮8进行旋转,凸轮8的凸轮辊8A在摆动杆6的长孔6A内移动,因此作为凸轮从动件的摆动杆6反复上下方向的摆动,摆动杆5也反复上下方向的摆动。0104即,摆动杆5、6其基端部被轴支承,与环形链2C的移动联动地通过凸轮8反复往复摆动。0105此外,如图7的概要俯视图所示,构成为将摆动杆6配置于摆动杆5的旁边,由此摆动杆5、6的位置相位对准变得容易。0106接着,使用图8和图9的动作说明用概要主视图说明输送方向F下游侧的进路变说明书CN104108600A7/8页9更路径部C1中的板条3的动作。0107在此,从。
27、A和A以及B和B可知,各图分别示出了进路变更路径部C1中的板条3位于同一位置的状态。0108另外,图8A和B以及图9A和B示出构成可动式支承单元C的摆动杆6与凸轮8的关系,图8A和B以及图9A和B示出构成可动式支承单元C的摆动杆5与作为被支承单元B的辊4的关系。0109当如图8A和A那样板条3从输送路径部T进入进路变更路径部C1且如图8B和B那样端部连结轴13沿着链轮2A下降时,辊4进入与摆动杆6一起反复上下方向的摆动的摆动杆5还参照图4的活动端部的切口5A内,因此辊4被可动式支承单元C摆动杆5所支承。0110从图8B和B的状态起经过图9A和A的状态而如图9B和B的状态那样辊4被可动式支承单元。
28、C摆动杆5支承的板条3在保持水平姿势的状态下下降,板条3从进路变更路径部C1向返送路径部R移动,辊4从摆动杆5切口5A脱离。0111这样,可动式支承单元C摆动杆5与环形链2C的移动联动地在输送路径部T的端部与返送路径部R的端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反复进行往复动作,仅在被支承单元B辊4经过进路变更路径部C1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被支承单元B的位置。011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可动式支承单元C,示出了由基端部被轴支承且通过凸轮8进行往复摆动的摆动杆5的活动端部支承被支承单元B辊4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可动式支承单元C设为由保持水平状态地在上下方向上直线往复动作的杆支承被支承单元B辊4的结构。0113如图。
29、4的概要立体图和图10的概要主视图所示,板条3是利用俯视时呈矩形状的钢板以具有将其行进方向前后弯折成锐角的侧板3B、3B的方式形成的,因此通过这种钢板的弯折构造,制作变得容易,并且即使在被输送物W的重量大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所需的强度和刚度,并且比较轻。0114而且,板条3的行进方向前后的侧板3B、3B被弯折成锐角,因此在进路变更路径部C1、C2中能够确保板条彼此的间隙J。0115另外,如图10的概要主视图所示,使板条3与环形链2C的连结位置H相对于连接将环形链2C的链板14、14、参照图4连结的连结销的中心E、E、的线L向外方偏移参照图10的D,因此在进路变更路径部C1、C2中先行的板条3的速。
30、度变快,因此与后续的板条3的间隙进一步扩大,因此板条彼此不会发生干扰。0116接着,说明输送方向F上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C2的结构例。0117如图1的主视图和图11的横切概要俯视图所示,经由与输送方向F上游侧的链轮2B同轴的联动链轮10A、联动链10C和联动链轮10B,与环形链2C的移动联动地,形成有向径向外方突出的突起15A的旋转盘15进行旋转。0118利用图12的动作说明用概要主视图说明输送方向F上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C2中的板条3的动作,当如图12A那样板条3从返送路径部R进入进路变更路径部C2,且如图12B那样端部连结轴13沿着链轮2B上升时,板条3的作为被支承单元B的辊4被旋转盘15。
31、的突起15A托起,从图12B的状态起经过图12C的状态,如图12D的状态那样板条3上升,板条3从进路变更路径部C2向输送路径部T移动,辊4从突起15A脱离。说明书CN104108600A8/8页100119此外,在使用这种旋转盘15的结构中,无法使板条3在保持水平姿势的状态下上升或在反转动作的情况下为下降,因此在输送方向F上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C2中也需要使板条3在保持水平姿势的状态下上升的情况下,只要与输送方向F下游侧的进路变更路径部C1同样地具备可动式支承单元C即可,该可动式支承单元C与环形链2C的移动联动地在输送路径部T的端部与返送路径部R的端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反复往复动作,仅在被支承单元。
32、B辊4经过进路变更路径部C2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被支承单元B的位置。0120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板条输送装置1,在板条3、3、的行进方向前后的进路变更路径部C1、C2的一方或两方设置有可动式支承单元C,该可动式支承单元C在输送路径部T的端部与返送路径部R的端部之间沿上下方向反复往复动作,仅在设置于板条3的被支承单元B辊4经过进路变更路径部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被支承单元B的位置来将板条3保持为水平姿势,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水平地保持板条3。0121因此,作业工序的长度不会变短,不会如专利文献1那样反复产生冲击,板条3、3、也不会滑动。0122另外,在进路变更路径部C1、C2中,不需要设置如专利文。
33、献2那样的导轨,因此不需要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设置于板条的轴横切导轨的部分设置用于防止干扰的开闭杆。0123并且,不存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的导轨,可动式支承单元C仅在设置于板条3的被支承单元B经过进路变更路径部时移动到从下方支承被支承单元B的位置,因此不需要设置如专利文献2的下方开闭装置那样的复杂的机构,能够进行在由于咬入事故而暂时反转后恢复的情况或者前进和后退来进行作业的情况下所需的反转动作。0124并且,可动式支承单元C与环形链2C的移动联动,因此通过环形链2C的驱动装置带减速机的马达M等还驱动可动式支承单元C,因此不需要另设置可动式支承单元C的驱动装置。0125另外,当将被支承单元B设为辊。
34、4而将可动式支承单元C构成为由基端部被轴支承且通过凸轮8往复摆动的杆5的活动端部支承辊4时,由于设置于板条3的被支承单元B是辊4,因此不发生挂住或磨损而顺畅地进行动作,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凸轮机构来进行稳定且可靠的动作。0126并且,在板条3的下表面的前后左右设置载荷承受用辊3A、3A、,通过设置于输送路径部T的导轨G1、G1支承这些载荷承受用辊3A、3A、,因此载荷不作用于板条3的被支承单元B辊4,因此能够减小被支承单元B辊4的尺寸。0127因此,可动式支承单元C基端部被轴支承且通过凸轮8往复摆动的杆5变得小型化,因此能够低地板化,并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0128并且,在输送路径部T中,板条3、。
35、3、的载荷不是通过链辊而是通过导轨G1、G1被支承,由此链辊仅承受张力,因此能够减小链的尺寸,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0129另外,载荷承受用辊3A、3A、设置于板条3的下表面的前后左右,因此即使在从板条3的上方落下尘土、液体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载荷承受辊3A、3A、,因此能够防止载荷承受辊3A、3A、的磨损、腐蚀。说明书CN104108600A101/12页11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112/12页12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123/12页13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134/12页14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145/12页15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156/12页16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167/12页17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178/12页18图8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189/12页19图9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1910/12页20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2011/12页21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2112/12页22图12说明书附图CN104108600A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