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473903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97819.8

申请日:

2011.07.14

公开号:

CN102337620A

公开日:

2012.02.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2G 3/36申请公布日:20120201|||公开

IPC分类号:

D02G3/36; D02G3/04

主分类号:

D02G3/36

申请人:

宿迁洋河纺织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发明人:

谢家祥; 吴敏

地址:

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徐淮路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代理人:

曾永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主体纤维与导电纤维按照比例人工初步混合;将初步混合后的混料进入喂棉机构开松形成密度均匀的延绵;将得到的延绵送入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将单纤维细致混合制得混合生条;将混合生条进行二次并条,以使得导电纤维与主体纤维混合均匀为熟条;将熟条经牵伸制得粗纱,并控制所需定量;将得到的混合粗纱与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包芯成纱。依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1 : 将主体纤维与导电纤维按照比例人工初步混合 ; 步骤 2 : 将初步混合后的混料进入喂棉机构开松形成密度均匀的延绵 ; 步骤 3 : 将得到的延绵送入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 ; 步骤 4 : 将单纤维细致混合制得混合生条 ; 步骤 5 : 将混合生条进行二次并条, 以使得导电纤维与主体纤维混合均匀为熟条 ; 步骤 6 : 将熟条经牵伸制得粗纱, 并控制所需定量 ; 步骤 7 : 将步骤 6 得到的混合粗纱与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包芯成纱。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 1 中所述导电纤维的重量比例为 1 ~ 5%。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 1 中若主体纤维为棉纤维, 则还 包括一开松除杂步骤。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6 中还包括加捻提高粗纱强力 的步骤。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喂棉机构包括输棉帘、 打手和振动 棉箱。

说明书


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 具体涉及到一种可降低成本的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秋、 冬、 春三个季节, 人们多数会穿着羊毛衫之类的内饰衣物, 外部穿有西服、 休 闲外套等, 外套多以纤维布料或毛料作为面料辅以纤维衬里料制成, 由于气候干燥, 并且人 们需要不断运动, 以及在一些特殊场所的工作, 因衣物摩擦产生大量静电, 当人们脱衣物或 者与他人接触时会有点击的感觉, 因此如何使衣物能防静电, 是业内共同的发展方向。
     而在现有技术中, 采用一定比例的导电短纤维与其他短纤维混纺是目前制备抗静 电纱线的主要方法。 纱线的抗静电性能主要取决于导电纤维的含量以及导电纤维在纱线表 面的暴露程度。根据抗静电纺织品的应用要求, 通常采用不同比例的导电纤维与其它纤维 混纺制得具有不同抗静电性能的混纺纱, 经织造、 后整理等制得最终抗静电纺织品。 因导电 纤维价格昂贵, 因此, 减少导电纤维用量, 提高纱线抗静电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以解决 现有技术在制备防静电布料时, 为改善抗静电效果需要提高导电纤维含量、 成本较高的技 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
     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1 : 将主体纤维与导电纤维按照比例人工初步混合 ;
     步骤 2 : 将初步混合后的混料进入喂棉机构开松形成密度均匀的延绵 ;
     步骤 3 : 将得到的延绵送入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 ;
     步骤 4 : 将单纤维细致混合制得混合生条 ;
     步骤 5 : 将混合生条进行二次并条, 以使得导电纤维与主体纤维混合均匀为熟条 ;
     步骤 6 : 将熟条经牵伸制得粗纱, 并控制所需定量 ;
     步骤 7 : 将步骤 6 得到的混合粗纱与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包芯成纱。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 在步骤 1 中所述导电纤维的重量比例为 1 ~ 5%。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 在步骤 1 中若主体纤维为棉纤维, 则还 包括一开松除杂步骤。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 所述步骤 6 中还包括加捻提高粗纱强力 的步骤。
     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 所述喂棉机构包括输棉帘、 打手和振动 棉箱。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 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 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将含有导电纤维的外包纤维粗纱经 过细纱机牵伸作用后在前罗拉处与芯纱汇合, 从而使得导电纤维可以最大程度地分布在纱 线的外表面, 在导电纤维含量相同的条件下, 可以获得比一般混纺纱更好的抗静电性能, 达 到节约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当然, 实施本发明内容的任何一个具体实施例, 并不一定同时达到以上全部的技 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提供的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 这些实施例。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 修改、 等效方法以及方 案。 如图 1 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本发明中采用的原料如下 :
     外包纤维粗纱 : 以一定比例 (1-5%不等 ) 的导电纤维与另一种主体短纤维 ( 棉、 涤纶等 ) 在棉纺生产系统中混合制成的粗纱。
     芯纱 : 涤纶、 丙纶、 粘胶等化纤长丝或纯棉及棉与化纤混纺的短线纱。
     S101 : 将主体纤维与导电纤维按照比例人工初步混合 ;
     若制备外包粗纱的主体纤维是棉纤维, 则先经过开松除杂, 获得具有一定开松度 及较洁净的棉纤维, 再与导电纤维进行初步混合 ; 若采用涤纶、 粘胶等化学纤维, 则无需经 过开松除杂作用, 直接与导电纤维初步混合。
     因外包粗纱的纤维组分属于小比例混合, 为了提高混合效果, 先进行人工初步混 合。
     S102、 将初步混合后的混料进入喂棉机构开松形成密度均匀的延绵 ;
     由输棉帘、 打手、 振动棉箱等组成喂棉机构, 经人工初步混合的混料通过喂棉机构 的输棉帘及打手获得一定的开松, 经振动棉箱形成密度较为均匀的延绵喂入梳棉机。
     S103 : 将得到的延绵送入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 ;
     经初步开松、 混合的混料经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 并进行细致混合, 制得具有 一定混纺比的混合生条。
     S104、 将单纤维细致混合制得混合生条 ;
     将梳棉生条经二次并条, 使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获得均匀的混合效果, 并改善混 合条的条干均匀度, 降低重量不匀率。
     S105、 将混合生条进行二次并条, 以使得导电纤维与主体纤维混合均匀为熟条 ;
     S106 : 将熟条经过粗纱的牵伸控制所需要的定量, 适当的加捻提高粗纱强力。
     S107 : 将得到的混合粗纱与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包芯成纱。
     含有导电纤维的混合粗纱与其它纤维长丝 ( 涤纶、 粘胶等 ) 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 上进行包芯成纱, 制得抗静电包芯纱。
     应用例一
     混合粗纱 : 99 %棉, 1 %导电纤维 ; 芯纱 : 粘胶长丝 8.3tex ; 纺制包芯纱线密度 18tex, 则导电纤维在最终纱线中的比例约为 0.54%。
     即按本发明所述方法, 用大约 0.54%的导电纤维即能达到含量为 1%时所具有的 抗静电效果。
     应用例二
     混合粗纱 : 35%棉, 62%涤纶, 3%导电纤维 ; 芯纱 : 涤纶长丝 8.3tex ; 纺制包芯纱 线密度 18tex, 导电纤维在最终纱线中的比例约为 1.62%。
     即按本发明所述方法, 用大约 1.62%的导电纤维即能达到含量为 3%时所具有的 抗静电效果。
     应用例三
     混合粗纱 : 97%棉, 3%导电纤维, 芯纱 : 纯棉单纱 9tex ; 纺制包芯纱线密度 18tex, 则导电纤维在最终纱线中的比例约为 1.5%。
     即按本发明所述方法, 用大约 1.5%的导电纤维即能达到含量为 3%时所具有的 抗静电效果。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 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 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 果:
     本发明提供的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 将含有导电纤维的外包纤维粗纱经 过细纱机牵伸作用后在前罗拉处与芯纱汇合, 从而使得导电纤维可以最大程度地分布在纱 线的外表面, 在导电纤维含量相同的条件下, 可以获得比一般混纺纱更好的抗静电性能, 达 到节约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 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 细节, 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 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 可作很多的 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 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 际应用, 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 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37620A43申请公布日20120201CN102337620ACN102337620A21申请号201110197819822申请日20110714D02G3/36200601D02G3/0420060171申请人宿迁洋河纺织有限公司地址223800江苏省宿迁市洋河镇徐淮路10号申请人江南大学72发明人谢家祥吴敏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2代理人曾永珠54发明名称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主体纤维与导电纤维按照比例人工初步混合;将初步混合后的混料进入喂棉机构开松形成密度均。

2、匀的延绵;将得到的延绵送入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将单纤维细致混合制得混合生条;将混合生条进行二次并条,以使得导电纤维与主体纤维混合均匀为熟条;将熟条经牵伸制得粗纱,并控制所需定量;将得到的混合粗纱与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包芯成纱。依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102337633A1/1页21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主体纤维与导电纤维按照比例人工初步混合;步骤2将初步混合后的混料进入喂棉机构开松形成密度均匀的延绵;步骤3。

3、将得到的延绵送入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步骤4将单纤维细致混合制得混合生条;步骤5将混合生条进行二次并条,以使得导电纤维与主体纤维混合均匀为熟条;步骤6将熟条经牵伸制得粗纱,并控制所需定量;步骤7将步骤6得到的混合粗纱与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包芯成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导电纤维的重量比例为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若主体纤维为棉纤维,则还包括一开松除杂步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还包括加捻提高粗纱强力的步骤。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喂棉机构包括输棉帘、打手和振动棉箱。

4、。权利要求书CN102337620ACN102337633A1/3页3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可降低成本的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秋、冬、春三个季节,人们多数会穿着羊毛衫之类的内饰衣物,外部穿有西服、休闲外套等,外套多以纤维布料或毛料作为面料辅以纤维衬里料制成,由于气候干燥,并且人们需要不断运动,以及在一些特殊场所的工作,因衣物摩擦产生大量静电,当人们脱衣物或者与他人接触时会有点击的感觉,因此如何使衣物能防静电,是业内共同的发展方向。0003而在现有技术中,采用一定比例的导电短纤维与其他短纤维混纺是目前制备抗静电纱线的主。

5、要方法。纱线的抗静电性能主要取决于导电纤维的含量以及导电纤维在纱线表面的暴露程度。根据抗静电纺织品的应用要求,通常采用不同比例的导电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制得具有不同抗静电性能的混纺纱,经织造、后整理等制得最终抗静电纺织品。因导电纤维价格昂贵,因此,减少导电纤维用量,提高纱线抗静电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发明内容0004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制备防静电布料时,为改善抗静电效果需要提高导电纤维含量、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0006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7步骤1将主体纤维与导电。

6、纤维按照比例人工初步混合;0008步骤2将初步混合后的混料进入喂棉机构开松形成密度均匀的延绵;0009步骤3将得到的延绵送入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0010步骤4将单纤维细致混合制得混合生条;0011步骤5将混合生条进行二次并条,以使得导电纤维与主体纤维混合均匀为熟条;0012步骤6将熟条经牵伸制得粗纱,并控制所需定量;0013步骤7将步骤6得到的混合粗纱与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包芯成纱。0014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所述导电纤维的重量比例为15。0015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在步骤1中若主体纤维为棉纤维,则还包括一开松除杂步骤。0016依照本发明较。

7、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6中还包括加捻提高粗纱强力的步骤。0017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制备方法,所述喂棉机构包括输棉帘、打手和振动棉箱。说明书CN102337620ACN102337633A2/3页40018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0019本发明提供的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将含有导电纤维的外包纤维粗纱经过细纱机牵伸作用后在前罗拉处与芯纱汇合,从而使得导电纤维可以最大程度地分布在纱线的外表面,在导电纤维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比一般混纺纱更好的抗静电性能,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0020当然,实施本发明内容的任何一个具。

8、体实施例,并不一定同时达到以上全部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0021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几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涵盖任何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0023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4本发明中采用的原料如下0025外包纤维粗纱以一定比例15不等的导电纤维与另一种主体短纤维棉、涤纶等在棉纺生产系统中混合制成的粗纱。0026芯纱涤纶、丙纶、粘胶等化纤长丝或纯棉及棉与化纤混纺的短线纱。0027S101将主体纤维与导。

9、电纤维按照比例人工初步混合;0028若制备外包粗纱的主体纤维是棉纤维,则先经过开松除杂,获得具有一定开松度及较洁净的棉纤维,再与导电纤维进行初步混合;若采用涤纶、粘胶等化学纤维,则无需经过开松除杂作用,直接与导电纤维初步混合。0029因外包粗纱的纤维组分属于小比例混合,为了提高混合效果,先进行人工初步混合。0030S102、将初步混合后的混料进入喂棉机构开松形成密度均匀的延绵;0031由输棉帘、打手、振动棉箱等组成喂棉机构,经人工初步混合的混料通过喂棉机构的输棉帘及打手获得一定的开松,经振动棉箱形成密度较为均匀的延绵喂入梳棉机。0032S103将得到的延绵送入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0033经。

10、初步开松、混合的混料经梳棉机梳理成单纤维状态,并进行细致混合,制得具有一定混纺比的混合生条。0034S104、将单纤维细致混合制得混合生条;0035将梳棉生条经二次并条,使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获得均匀的混合效果,并改善混合条的条干均匀度,降低重量不匀率。0036S105、将混合生条进行二次并条,以使得导电纤维与主体纤维混合均匀为熟条;0037S106将熟条经过粗纱的牵伸控制所需要的定量,适当的加捻提高粗纱强力。0038S107将得到的混合粗纱与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包芯成纱。说明书CN102337620ACN102337633A3/3页50039含有导电纤维的混合粗纱与其它纤维长丝涤纶、粘。

11、胶等或短纤维纱在细纱机上进行包芯成纱,制得抗静电包芯纱。0040应用例一0041混合粗纱99棉,1导电纤维;芯纱粘胶长丝83TEX;纺制包芯纱线密度18TEX,则导电纤维在最终纱线中的比例约为054。0042即按本发明所述方法,用大约054的导电纤维即能达到含量为1时所具有的抗静电效果。0043应用例二0044混合粗纱35棉,62涤纶,3导电纤维;芯纱涤纶长丝83TEX;纺制包芯纱线密度18TEX,导电纤维在最终纱线中的比例约为162。0045即按本发明所述方法,用大约162的导电纤维即能达到含量为3时所具有的抗静电效果。0046应用例三0047混合粗纱97棉,3导电纤维,芯纱纯棉单纱9TEX。

12、;纺制包芯纱线密度18TEX,则导电纤维在最终纱线中的比例约为15。0048即按本发明所述方法,用大约15的导电纤维即能达到含量为3时所具有的抗静电效果。0049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使得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0050本发明提供的棉型抗静电包芯纱的制备方法,将含有导电纤维的外包纤维粗纱经过细纱机牵伸作用后在前罗拉处与芯纱汇合,从而使得导电纤维可以最大程度地分布在纱线的外表面,在导电纤维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比一般混纺纱更好的抗静电性能,达到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0051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说明书CN102337620ACN102337633A1/1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3762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