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56442 上传时间:2018-02-1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31477.8

申请日:

2015.03.24

公开号:

CN105040933A

公开日:

2015.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F 13/074申请日:20150324|||公开

IPC分类号:

E04F13/074; F21V23/00(2015.01)I; F21V23/06

主分类号:

E04F13/074

申请人:

株式会社碧陆斯

发明人:

卢时青; 全河怜

地址:

韩国京畿道

优先权:

10-2014-0051199 2014.04.29 KR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吕俊刚; 刘久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包括:安装面,供安装电子设备;第1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电子设备附着,并与向所述电子设备供给电源的电源部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电子设备附着,并与第1导电性附着部分隔,与电源部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安装面,供安装电子设备;
第1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所述电子设备附着,并与向所述电子
设备供给电源的电源部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及
第2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所述电子设备附着,并与所述第1
导电性附着部分隔,与所述电源部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为一面与所述安装面粘合,另一
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粘合的导电胶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为一面与所述安装面粘合,另一
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粘合的绝缘胶带,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通路孔,该通路孔在所述一
面与所述电源部电性连接,在所述另一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包括:
第1导电片,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电源部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并与所述
电子设备接触;及
第1磁体,固定在所述安装面,并附着在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包括:
第2导电片,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电源部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并与所述
电子设备接触;及
第2磁体,固定在所述安装面,并附着于所述电子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为导电性材质的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
第3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所述电子设备附着,与安装在所述电
子设备的外部的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将从所述控制装置发生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
电子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为照明装置,
所述第3导电性附着部将从所述控制装置发生的调光信号及DMX(Digital
MultipleX)信号中至少一个传输至所述照明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
插入凹槽,形成于所述安装面,供插入所述电子设备的局部或全部,
其中,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形成于所述插入凹槽内。
9.一种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
安装面,供安装电子设备;
粘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并与所述电子设备附着;
磁体,设置在所述安装面;及
第1线圈,设置在所述磁体,并与电源部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1线圈根据电磁感应耦合将所述电源部的电源供给至所述电子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结构还包括:
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所述电子设备附着,与安装在所述电子设
备外部的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将从所述控制装置发生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电子设
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为照明装置,
所述导电性附着部将从所述控制装置发生的调光信号及DMX(DigitalMultipleX)
信号中至少一个传输至所述照明装置。
12.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照明装置;
第1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供安装所述照明装置的安装面以使与所述照明装置附
着,并与向所述照明装置供给电源的电源部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及
第2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与所述照明装置附着,并与所述第1
导电性附着部分隔,与所述电源部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照明部及用于容纳所述照明部的外壳部,
其中,所述外壳部包括:
第1外壳部,附着于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由导电性材质构成,并与所述照明
部电性连接;
第2外壳部,附着于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由导电性材质构成,并与所述照明
部电性连接;及
绝缘部,在所述第1外壳部和所述第2外壳部之间,使得所述第1外壳部及所述
第2外壳部绝缘。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
散热部,安装在所述第1外壳部及所述第2外壳部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
照明部,包括供安装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基板;及
外壳部,用于容纳所述照明部,
其中,所述外壳部包括:
第1绝缘片,由所述外壳部的纵向安装;
第2绝缘片,由所述外壳部的纵向与所述第1绝缘片垂直地安装;及
第1外壳部至第4外壳部,在所述第1绝缘片及所述第2绝缘片之间借助所述第
1绝缘片及所述第2绝缘片而电绝缘,
其中,所述第1外壳部至第4外壳部中供安装所述基板的两个外壳部分别附着于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并与所述基板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系统还包括:
插入凹槽,形成于所述安装面,供插入所述照明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
其中,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插入凹槽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形成于设置板的墙壁面的所述板
的上端和天花板之间,
所述照明装置在所述板的上端和所述天花板之间,附着于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
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
18.一种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
照明装置;
磁体,设置在供安装所述照明装置的安装面;
粘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并与所述照明装置附着;及
第1线圈,设置在所述磁体,并与电源部电性连接,
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第2线圈,所述第2线圈与所述第1线圈电磁感应耦合,
并且,借助所述电磁感应耦合而接收所述电源部所供给的电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照明部及用于容纳所述照明部的外壳部,
其中,所述外壳部借助所述粘合构件附着于所述安装面,
所述第2线圈设置在所述外壳部内,并与所述照明部电性连接。

说明书

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电源供给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
系统,利用墙体结构而向电子设备供给电源。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照明装置等电子设备具有电源连接线或电源插座等电源连接装置,用
于接收从外部供给的电源。此时,增加电子设备的体积,而且使得电子设备的结构变
得复杂,并限制设置或安装电子设备的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11-0105263号(2011.09.26)

韩国公开专利文献第10-2008-0098762号(2008.11.1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简化电子设备的电源供给相关结构,并减小体积的墙体
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电子设备的安装的简易性,并能够安装在用户所需
的场所的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包括:安装面,供安装电子设备;第1导电性附着
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所述电子设备附着,并与向所述电子设备供给电源的电源
部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所述电子设备
附着,并与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分隔,与所述电源部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可为一面与所述安装面粘合,另
一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粘合的导电胶带。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可为一面与所述安装面粘合,另
一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粘合的绝缘胶带,并且,并且,可包括至少一个通路孔,该通路
孔在所述一面与所述电源部电性连接,在所述另一面与所述电子设备电性连接。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可包括:第1导电片,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与所述电源部
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并与所述电子设备接触;及第1磁体,固定在所述安装面,并
附着在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包括:第2导电片,固定在所述安装面,
与所述电源部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并与所述电子设备接触;及第2磁体,固定在所
述安装面,并附着于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可为导电性材质的磁体。

所述墙体结构还可包括:第3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所述电子设
备附着,与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的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将从所述控制装置发
生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可为照明装置,所述第3导电性附着部将从所述控制装置发生的调
光信号及DMX(DigitalMultipleX)信号中至少一个传输至所述照明装置。

所述墙体结构还可包括:插入凹槽,形成于所述安装面,供插入所述电子设备的
一部分或全部,其中,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形成于所述插
入凹槽内。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包括:安装面,供安装电子设备;粘合构件,设
置在所述安装面,并与所述电子设备附着;磁体,设置在所述安装面;及第1线圈,
设置在所述磁体,并与电源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1线圈根据电磁感应耦合将所
述电源部的电源供给至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墙体结构还可包括: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所述电子设备附
着,与安装在所述电子设备外部的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并将从所述控制装置发生的控
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可为照明装置,所述导电性附着部将从所述控制装置发生的调光信
号及DMX(DigitalMultipleX)信号中至少一个可传输至所述照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包括:照明装置;第1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
供安装所述照明装置的安装面以使与所述照明装置附着,并与向所述照明装置供给电
源的电源部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与所
述照明装置附着,而与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分隔,与所述电源部的第2端子电性连
接。

所述照明装置可包括照明部及用于容纳所述照明部的外壳部,其中,所述外壳部
可包括:第1外壳部,附着于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由导电性材质构成,并与所述
照明部电性连接;第2外壳部,附着于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由导电性材质构成,
并与所述照明部电性连接;及绝缘部,在所述第1外壳部和所述第2外壳部之间,使
得所述第1外壳部及所述第2外壳部绝缘。

所述照明装置还可包括:散热部,安装在所述第1外壳部及所述第2外壳部中至
少一个。

所述照明装置可包括:照明部,包括供安装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基板;及外壳部,
用于容纳所述照明部,其中,所述外壳部可包括:第1绝缘片,由所述外壳部的纵向
安装;第2绝缘片,由所述外壳部的纵向与所述第1绝缘片垂直地安装;及第1外壳
部至第4外壳部,在所述第1绝缘片及所述第2绝缘片之间借助所述第1绝缘片及所
述第2绝缘片而电绝缘,其中,所述第1外壳部至第4外壳部中供安装所述基板的两
个外壳部可分别附着于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并与所述基
板电性连接。

所述照明系统还可包括:插入凹槽,形成于所述安装面,供插入所述照明装置的
一部分或全部,其中,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插
入凹槽内。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可形成于设置板的墙壁面的所述
板的上端和天花板之间,所述照明装置在所述板的上端和所述天花板之间,可附着于
所述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所述第2导电性附着部。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包括:照明装置;磁体,设置在供安装所述照明
装置的安装面;粘合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面,并与所述照明装置附着;及第1线圈,
设置在所述磁体,并与电源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第2线圈,所述第
2线圈与所述第1线圈电磁感应耦合,并且,借助所述电磁感应耦合而接收所述电源
部所供给的电源。

所述照明装置可包括:照明部及用于容纳所述照明部的外壳部,其中,所述外壳
部借助所述粘合构件可附着于所述安装面,所述第2线圈可设置在所述外壳部内,并
与所述照明部电性连接。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效果,因电子设备被附着于墙体结构而固定,无需用于
安装电子设备的另外的安装部件,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容易并方便设置电子设
备,并且,不受电子设备的设置场所限制,能够在各种场所及空间设置电子设备。并
且,因电子设备接收从设置在安装面的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所供给
的电源,无需用于供给电源的另外的连接装置,减小电子设备的体积,并能够简化电
子设备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简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附图;

图2为简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附图;

图3为简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附图;

图4为显示本根据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被设置于展示台的状态的附图;

图5为显示导电性附着部形成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的状态的附
图;

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图7为简略显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外壳部的另一实施例的附
图;

图8为简略显示包含图7所示的外壳部的照明装置被安装于墙体结构的状态的截
面图;

图9为用于说明在图8的插入凹槽内附着有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第2导电性附着
部与照明装置的状态的附图;

图10为简略显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外壳部的照明装置被安装在墙
体结构的状态的附图;

图1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安装在墙体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附
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照明系统

102:照明装置

104:墙体结构

110:照明部

111:基板

113:发光元件

115:扩散部

120:外壳部

121:第1外壳部

122:结合凹槽

123:第2外壳部

124:结合突起

125:绝缘部

126:散热部

127:第2线圈

128:修饰部件

131:安装面

133:第1导电性附着部

133-1:第1导电片

133-2:第1磁体

135:第2导电性附着部

135-1:第2导电片

135-2:第2磁体

137:磁体

139:第1线圈

150:展示台

151:隔板

155:板

170:绝缘部

171:第1绝缘片

173:第2绝缘片

175:第3绝缘片

181:第1外壳部

182:第2外壳部

183:第3外壳部

184:第4外壳部

185:第5外壳部

186:第6外壳部

187:第7外壳部

188:第8外壳部

191:插入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的具体实施例
进行说明。但只是例示实施例,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

在说明本发明时,判断与本发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为不必需地或混淆本
发明的要旨,省略其详细说明。并且,下面所述的用语是指考虑本发明的功能而定义
的用语,根据该用户、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等不同。因此,该定义是基于本说明书的
整个内容而下的定义。

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根据权利要求范围确定,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有效地将本发明
的技术思想向本发明的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说明。

图1为简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附图。

参照图1,照明系统(100)包括:照明装置(102)及墙体结构(104)。

照明装置(102)安装在墙体结构(104),并与墙体结构(104)电性连接,能够接收从
墙体结构(104)供给的电源。在图1中,为便于说明,显示了由照明装置(102)的纵向
的截面图。照明装置(102)包括照明部(110)及外壳部(120)。

照明部(110)可包括:基板(111)、发光元件(113)及扩散部(115)。其中,基板(111)
为安装有发光元件(113)的部分,起到结构上支撑发光元件(113)的作用。基板(111)能
够形成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条(Bar)状。但,基板(111)的形状并非限定于此。在基板(111)
能够设置有用于驱动发光元件(113)的各种电路图案及电子部件。例如,在基板(111)
能够设置有用于向发光元件(113)的第1端子供给电源的第1电路图案(未图示)及向发
光元件(113)的第2端子供给电源的第2电路图案(未图示)。基板(111)与外壳部(120)
电性连接,使得接收从外壳部(120)供给的用于驱动发光元件(113)的电源。

发光元件(113)是指将电能转换为光能而产生光的装置。发光元件(113),能够使
用例如,LED(LightEmittingDiode)或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等。发光元
件(113)在基板(111)上安装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13)由基板(111)的纵向,多个相互分
隔而排列。发光元件(113)分别设置有用于供给电源的第1端子(未图示)及第2端子(未
图示)。

扩散部(115)设置在由发光元件(113)产生的光进行的方向。例如,扩散部(115)能
够设置在发光元件(113)的上部。扩散部(115)起到将从发光元件(113)产生的光扩散至
外部的作用。并且,扩散部(115)起到保护基板(111)及发光元件(113)免受外部环境的
影响的作用。

外壳部(120)将照明部(110)容纳于内部。即,基板(111)可安装并固定在外壳部(120)
的内部。外壳部(120)可包括:第1外壳部(121)、第2外壳部(123)及绝缘部(125)。在
此,绝缘部(125)在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之间,能够分别与第1外壳部
(121)及第2外壳部(123)结合。绝缘部(125)起到使第1外壳部(121)和第2外壳部(123)
电绝缘的作用。绝缘部(125)在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之间能够按着照明
装置(102)的横向(即,在图1中与地面垂直的方向)设置。第1外壳部(121)能够由导电
性材质(例如,铝、铜等)构成。此时,第1外壳部(121)的一部分区域能够由导电性材
质构成。第1外壳部(121)能够与设置在基板(111)的第1电路图案(未图示)(即,用于
向发光元件(113)的第1端子供给电源的电路图案)电性连接。第2外壳部(123)可由导
电性材质(例如,铝、铜等)构成。此时,第2外壳部(123)的一部分区域能够由导电性
材质构成。第2外壳部(123)能够与设置在基板(111)的第2电路图案(未图示)(即,用
于向发光元件(113)的第2端子供给电源的电路图案)电性连接。

墙体结构(104)具有供安装照明装置(102)的安装面(131)。墙体结构(104)能够为例
如,建筑物室内的墙壁、地面、天花板及建筑物的外部墙壁等。并且,墙体结构(104)
能够为例如,家具、展示台、桌子、装饰柜、板等,另外包括具有安装面(131)的各
种结构。

在墙体结构(104)的安装面(131)能够设置有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
附着部(135)。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与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相互分隔而设置。第
1导电性附着部(133)能够与电源部(50)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
能够与电源部(50)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电源部(50)能够设置于墙体结构(104)内,但
并非限定于此,也能够设置于墙体结构(104)外部。电源部(50)能够为普通电源,但并
非限定于此,也能够为另外的电源发生装置。电源部(50)起到通过第1导电性附着部
(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而将电源供给至照明装置(102)的作用。电源部(50)也
能够自身产生电源,而供给至照明装置(102),也能够接受从外部发生电源而供给至
照明装置(102)。电源部(50)为交流电源时,在电源部(50)和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
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之间能够设置有将电源部(50)的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转
换器(未图示)。

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能够由导电胶带构成。第1导
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分别附着于照明装置(102),起到将照明装
置(102)固定在安装面(131)的作用及将电源供给至照明装置(102)的作用。第1导电性
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的一面分别粘合在安装面(131)而固定。在第1
导电性附着部(133)的另一面可粘合第1外壳部(121)。在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的另
一面可粘合第2外壳部(123)。

在此,以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由导电胶带构成的情
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
能够由绝缘胶带构成。即,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能够由
一面与安装面(131)粘合,另一面与照明装置(102)粘合的绝缘胶带构成。此时,在绝
缘胶带上能够形成至少一个通路孔,该通路孔在一面与电源部(50)电性连接,在另一
面与照明装置(102)电性连接。并且,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
能够由导电性材质的磁体构成。

观察从电源部(50)至发光元件(113)的电源供给路径时,以电源部(50)的第1端子
→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第1外壳部(121)→基板(111)的第1电路图案(未图示)→发
光元件(113)的第1端子的顺序供给。并且,以电源部(50)的第2端子→第2导电性附
着部(135)→第2外壳部(123)→基板(111)的第2电路图案(未图示)→发光元件(113)的
第2端子的顺序供给。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因照明装置(102)附着于墙体结构(104)而固定,因此,无
需用于安装照明装置(102)的另外的安装部件,从而,减小照明装置(102)的体积,能
够容易便利地设置照明装置(102),不受照明装置(102)的设置场所限制,能够在各种
场所及空间设置照明装置(102)。并且,照明装置(102)接收从设置在安装面(131)的第
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供给的电源,无需用于供给电源的另外
的连接装置,减小照明装置(102)的体积,从而,简化照明装置(102)的结构。

另外,在此以用于向照明装置(102)供给电源的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
电性附着部(135)设置在安装面(13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在安
装面(131)也能够设置导电性附着部,该导电性附着部与用于控制照明装置(102)的控
制装置(未图示)电性连接,而该导电性附着部用于将从控制装置(未图示)发生的照明
控制信号(例如,调光信号或DMX(DigitalMultipleX)信号等)传输至照明装置(102)。
在安装面(131)能够设置有将电源供给至照明装置(102)的导电性附着部及将照明控制
信号传输至照明装置(102)的导电性附着部中至少一个。并且,在此以墙体结构(104)
将电源供给至照明装置(10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非限定于此,墙体结构(104)
能够向除照明装置(102)之外的各种电子设备供给电源。

图2为简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附图。在此,以与图1
所示的实施例差异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参照图2,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可包括:第1导电片(133-1)及第1磁体(133-2)。
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可包括:第2导电片(135-1)及第2磁体(135-2)。第1导电片
(133-1)及第2导电片(135-1)起到使电源部(50)和照明装置(102)电性连接的作用。第1
磁体(133-2)及第2磁体(135-2)起到将照明装置(102)固定在安装面(131)的作用。

第1导电片(133-1)及第2导电片(135-1)能够由导电性材质(例如,铜、银、铝等
金属)构成。第1导电片(133-1)及第2导电片(135-1)相互分隔而固定在安装面(131)。
第1导电片(133-1)与电源部(50)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并与第1外壳部(121)接触而起
到将电源部(50)的电源传输至第1外壳部(121)的作用。第2导电片(135-1)与电源部(50)
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并与第2外壳部(123)接触而起到将电源部(50)的电源传输至第
2外壳部(123)的作用。

第1磁体(133-2)及第2磁体(135-2)能够分别在第1导电片(133-1)及第2导电片
(135-1)的内部固定在安装面(131)。但,并非限定于此,第1磁体(133-2)及第2磁体
(135-2)也能够分别在第1导电片(133-1)及第2导电片(135-1)的外部固定在安装面
(131)。照明装置(102)安装于安装面(131)时,第1外壳部(121)能够附着于第1磁体
(133-2),第2外壳部(123)能够附着于第2磁体(135-2)。此时,第1磁体(133-2)及第2
磁体(135-2)起到将照明装置(102)固定在安装面(131)的作用。

图3为简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的附图。在此,以与图1
显示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参照图3,磁体(137)设置于安装面(131),第1线圈(139)能够缠绕在磁体(137)。
磁体(137)能够嵌入至安装面(131),以使一面(与照明装置(102)相对的面)露出至外部。
但,并非限定于此,磁体(137)也能够固定而设置在安装面(131)上。第1线圈(139)的
两端分别与电源部(50)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电性连接。在安装面(131)能够设置有胶
带等固定构件(未图示),以使照明装置(102)固定在安装面(131)。

另外,照明装置(102)能够与外壳部(120)一体形成。外壳部(120)能够由非导电性
材质构成。在外壳部(120)内能够设置有第2线圈(127)。第2线圈(127)的一端能够与
基板(111)的第1电路图案(未图示)电性连接,第2线圈(127)的另一端能够与基板(111)
的第2电路图案(未图示)电性连接。第2线圈(127)与第1线圈(139)电磁耦合,而将电
源供给至发光元件(113)。

在照明装置(102)安装于安装面(131)的情况下,由电源部(50)发生交流电源时,在
第1线圈(139)随着交流电源的极性变化而发生磁场变化。由此,根据电磁引导原理,
电流被引导而流向第2线圈(127),通过基板(111)电源被供给至发光元件(113)。

图4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照明系统被设置于展示台的状态的附图。

参照图4,在展示台(150)能够设置有多个隔板(151),以用于陈列物品。此时,隔
板(151)的下部面能够为安装面(131)。在安装面(131),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
导电性附着部(135)能够相互分隔而被设置。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能够与电源部(未
图示)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能够与电源部(未图示)的第2端
子电性连接。并且,照明装置(102)能够附着固定在隔板(151)的下部面(即,安装面
(131))。第1外壳部(121)能够附着于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第2外壳部(123)能够附
着于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照明装置(102)接收从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
电性附着部(135)所供给的电源。

图5为显示导电性附着部形成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的状态的附
图。

参照图5,墙壁面能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
部(135)。至少一个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能够分别与电源部(未图示)的第1端子电性
连接。至少一个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能够分别与电源部(未图示)的第2端子电性
连接。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能够形成图形(例如,圆、四
边形、三角形、星星、圆环等),并非限定于此,能够形成符号、文字、图形及它们
的组合。此时,只要通过将照明装置(102)附着于设置有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
导电性附着部(135)的部分的过程就可以完成设置,由此,便于照明装置(102)的设置,
用户能够将照明装置(102)设置在所需的地方。

图6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分解剖视图。

参照图6,照明装置(102)可包括照明部(110)及外壳部(120)。照明部(110)可包括:
基板(111)、发光元件(113)及扩散部(115)。在此,照明部(110)与图1说明的相同,由
此,省略对其具体说明。

外壳部(120)可包括:第1外壳部(121)、第2外壳部(123)及绝缘部(125)。在此,
绝缘部(125)在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之间能够分别与第1外壳部(121)及
第2外壳部(123)结合。绝缘部(125)处于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中间而相
对形成。在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由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
的纵向能够形成结合凹槽(122)。在绝缘部(125)的两侧沿着绝缘部(125)的纵向能够形
成结合突起(124)。此时,形成于绝缘部(125)的两侧的结合突起(124)能够插入结合于
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的结合凹槽(122)。但,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
壳部(123)与绝缘部(125)的结合方式并非限定于此。绝缘部(125)在第1外壳部(121)及
第2外壳部(123)之间由照明装置(102)的纵向设置,使得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
部(123)电绝缘。作为参考,在图1中显示了绝缘部(125)沿着照明装置(102)的横向设
置,使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电绝缘的情况。

在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的外侧面能够设置有形成为凹凸状的散热
部(126),以用于拓宽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散热部(126)起到释放由照明部(110)发生的
热的作用。在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的两端能够结合有修饰部件(128)。
扩散部(115)能够滑动结合于第1外壳部(121)及第2外壳部(123)的上端。

图7为简略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外壳部的另一实施例的附图

参照图7,外壳部(120)可包括绝缘部(170)及第1外壳部(181)至第8外壳部(188)。
绝缘部(170)可包括第1绝缘片(171)、第2绝缘片(173)及第3绝缘片(175)。第1绝缘
片(171)能够由外壳部(120)的纵向水平排列。第2绝缘片(173)能够与第1绝缘片(171)
垂直设置。第2绝缘片(173)能够由第1绝缘片(171)的纵向与第1绝缘片(171)垂直设
置。第3绝缘片(175)能够分别与第1绝缘片(171)及第2绝缘片(173)垂直设置。第3
绝缘片(175)能够沿着第1绝缘片(171)及第2绝缘片(173)的横向分别与第1绝缘片(171)
及第2绝缘片(173)垂直设置。此时,第1绝缘片(171)划分为一共八个安装面。即,
第1绝缘片(171)的上面划分为四个安装面,第1绝缘片(171)的下面划分为四个安装
面。第1外壳部(181)至第4外壳部(184)能够分别安装于在第1绝缘片(171)的上面所
划分的四个安装面,第5外壳部(185)至第8外壳部(188)能够分别安装于在第1绝缘
片(171)的下面所划分的四个安装面。绝缘部(170)在第1外壳部(181)至第8外壳部(188)
之间分别使第1外壳部(181)至第8外壳部(188)电绝缘。照明部(未图示)的基板(未图
示)能够安装在第1外壳部(181)至第4外壳部(184)上。

在此,第1外壳部(181)及第2外壳部(182)(或第3外壳部(183)及第4外壳部(184))
能够与基板(未图示)电性连接,附着于第1导电性附着部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而接收
所供给的电源。另外,绝缘部(170)也可以不具有第3绝缘片(175)而由第1绝缘片(171)
及第2绝缘片(173)构成。由此,第1绝缘片(171)一共划分为四个安装面。

图8为简略显示包含图7所示的外壳部的照明装置被安装于墙体结构的状态的截
面图

参照图8,在安装面(131)能够设置有供插入照明装置(102)的一部分的插入凹槽
(191)。照明装置(102)的一部分能够纵向插入至插入凹槽(191)。在照明装置(102)的基
板(111)上除供插入照明装置(102)部分之外的部分能够安装有发光元件(113)。在插入
凹槽(191)上与照明装置(102)的一端相对的面设置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
性附着部(135)。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与电源部(未图示)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第2
导电性附着部(135)与电源部(未图示)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

图9为用于说明在图8的插入凹槽(191)内附着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
电性附着部(135)和照明装置(102)的状态的附图。图9(a)为从正面观察插入凹槽(191)
的附图,图9(b)为从正面观察照明装置(102)的一端的附图。参照图9,在与插入凹槽
(191)内的照明装置(102)的一端相对的面的上侧,能够相互分隔设置有第1导电性附
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照明装置(102)的第3外壳部(183)及第4外壳部
(184)与基板(111)能够电性连接。第3外壳部(183)及第4外壳部(184)的一端分别附着
于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此时,照明装置(102)能够固定
在插入凹槽(191)内,并接收从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所供
给的电源部(未图示)的电源。

图10为简略显示包含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外壳部的照明装置被安装在墙
体结构的状态的附图。

参照图10,外壳部(120)包括绝缘部(170)及第1外壳部(181)至第4外壳部(184)。
绝缘部(170)包括:第1绝缘片(171),由外壳部(120)的纵向设置;及第2绝缘片(173),
由外壳部(120)的纵向并与第1绝缘片(171)垂直设置。第1外壳部(181)及第2外壳部
(182)能够在第1绝缘片(171)的上面,中间夹着第2绝缘片(173)而被设置。第3外壳
部(183)及第4外壳部(184)能够在第1绝缘片(171)的下面,中间夹着第2绝缘片(173)
而被设置。照明部(未图示)的基板(未图示)能够安装在第1外壳部(181)及第2外壳部
(182)上。第1外壳部(181)及第2外壳部(182)能够分别与基板(未图示)的第1电路图
案及第2电路图案电性连接。

在墙体结构(104)的安装面(131)能够设置有供插入照明装置(102)的插入凹槽
(191)。例如,室内墙壁面、桌子、书柜、装饰柜、展示台等安装面(131)能够设置有
插入凹槽(191),在插入凹槽(191)插入照明装置(102)。插入凹槽(191)能够具有与照明
装置(102)相对应的大小而被设置。照明装置(102)插入至插入凹槽(191)时,照明装置
(102)未从安装面(131)突出,并能够与墙体结构(104)一体形成。此时,墙体结构(104)
的外观干净,并通过照明装置(102)能够实现照明效果。

在插入凹槽(191)内,在与照明装置(102)的一端相对的面上相互分隔而设置有第1
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
附着部(135)能够分别与电源部(50)的第1端子及第2端子电性连接。插入照明装置
(102)时,第1外壳部(181)的一端能够附着于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第2外壳部(182)
的一端能够附着于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因此,照明装置(102)通过第1导电性附
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接收电源部(50)所供给的电源。

图11为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照明装置安装于墙体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附
图。

参照图11(a),在墙壁面(131)能够安装有板(155)。板(155)与天花板能够分隔预定
距离。在未设置有板(155)的墙壁面(131)的上侧能够设置有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
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

图11(b)为显示在墙壁面(131)安装有照明装置(102)的状态的截面图。参照图11(b),
照明装置(102)能够附着于第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借助第
1导电性附着部(133)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135)而接收所供给的电源。照明装置(102)
能够未突出至板(155)的正面地设置。此时,照明装置(102)与板(155)一体设置。此时,
作为修饰部件利用照明装置(102)而能够干净完成整体外观。照明装置(102)也能够沿
着墙壁面(131)的上侧设置。

综上,通过代表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因此,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范围并非限定于所说明的实施例而规定,根据权利要求范围及与权利要求
范围等同的进行规定。

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本发明提供一种墙体结构及利用其的照明系统。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墙体结构包括:安装面,供安装电子设备;第1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电子设备附着,并与向所述电子设备供给电源的电源部的第1端子电性连接;及第2导电性附着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以使电子设备附着,并与第1导电性附着部分隔,与电源部的第2端子电性连接。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