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4385196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40.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442586.3

申请日:

2011.12.26

公开号:

CN102514626A

公开日:

2012.06.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2D 21/14申请日:20111226授权公告日:20130508终止日期:201312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21/14申请日:20111226|||公开

IPC分类号:

B62D21/14

主分类号:

B62D21/14

申请人:

中国农业大学

发明人:

魏文军; 宋英杰; 李海涛; 刘平义; 宣佳敏; 张绍英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朱印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车辆底盘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共用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在车架上按车轮轴距前后布置,两组轮距调节装置通过支架的水平轨道分别与车架的前端和后端固接,组成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由主动滑块、从动滑块、连杆、支承杆、车轮轴、车轮及支架组成;由外驱动力同步改变前后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主动滑块与水平轨道之间的距离,并保持前后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主动滑块与水平轨道的距离相同,各个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对称改变,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无级调节,适应不同行距的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要求。本发明适用于农作物的生长期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 其特征在于,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 2 组农用 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和车架 (8) 组成, 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共用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 在长方形的车架 (8) 上按车轮轴距前后布置, 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通过支架 (7) 的 水平轨道 (701) 分别与车架 (8) 的前端和后端固接 ; 所述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由主动滑块 (1)、 从动滑块 (2)、 连杆 (3)、 支承杆 (4)、 车 轮轴 (5)、 车轮 (6) 及支架 (7) 组成, 所述支架 (7) 为倒 “丁” 字结构, 垂直轨道 (702) 和与 水平轨道 (701) 垂直平分固接, 主动滑块 (1) 与垂直轨道 (702) 滑动连接, 主动滑块 (1) 上 对称设置左连接点和右连接点, 2 个从动滑块 (2) 分别在水平轨道 (701) 的左部和右部与 水平轨道 (701) 滑动连接, 从动滑块 (2) 上侧设置 1 个连接点, 在垂直轨道 (702) 左侧, 连 杆 (3) 一端铰接于主动滑块 (1) 的左连接点, 另一端铰接于从动滑块 (2) 的连接点, 由主动 滑块 (1)、 连杆 (3)、 从动滑块 (2)、 垂直轨道 (702) 和水平轨道 (701) 左段在包含水平轨道 (701) 和垂直轨道 (702) 的平面内构成双滑块机构 ; 从动滑块 (2) 的下侧固接支承杆 (4), 支承杆 (4) 位于双滑块机构运动平面内, 支承杆 (4) 的轴线垂直于水平轨道 (701), 支承杆 (4) 的另一端与车轮轴 (5) 垂直固接, 车轮轴 (5) 的轴线平行于水平轨道 (701), 车轮 (6) 转动连接于车轮轴 (5) 上, 从动滑块 (2)、 支承杆 (4) 和车轮轴 (5) 构成与支架 (7) 在同一 平面内的一个运动部件, 该运动部件与车轮 (6) 一起能沿水平轨道 (701) 移动, 由双滑块机 构、 支承杆 (4)、 车轮轴 (5) 和车轮 (6) 构成左部车轮支承装置 ; 在垂直轨道 (702) 右侧, 与 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对称的结构为右部车轮支承装置, 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和右部车轮支承装 置共用主动滑块 (1) 和垂直轨道 (702) 构成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 所述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 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为 S, 两个车轮 (6) 的轮距为 h, 驱动主动滑块 (1) 在垂直轨道 (702) 上作上下移动, 改变主动滑块 (1) 与 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 S, 双滑块机构无级调节两个车轮的轮距 h ; 锁定装置锁定主动滑块 (1) 与垂直轨道 (702) 的相对运动, 保持行驶过程中轮距 h 不变 ; 所述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外驱动力同步改变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中的两个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并保持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 装置中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 S 相同, 各个车轮 (6) 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 面的距离对称改变, 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调节。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定装置为液 压控制阀或机械锁紧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驱动力为由 两组液压油缸产生的驱动力。

说明书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底盘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农业大国, 农作物种植范围广, 南北方农作物种植种类多 而且差异大, 不同农作物的行距一般不同, 同种农作物不同区域或者不同种植方式的行距 一般也不同。在农作物的生长期, 除草、 喷药以及施肥等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要求作业车 辆沿农作物行距行走, 因此要求农用车辆底盘的轮距随农作物行距变化进行调节, 需要大 幅度调节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处在不断提高的 过程中, 农用车辆底盘的变轮距技术也是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 国内的 拖拉机、 农业机械用底盘一般为固定轮距, 难以满足农作物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 而现有的一些公开技术实现了轮距调节, 申请号为 “200920212687.X” , 名称为 “可调轮距 装置” 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车轮和驱动轴直接连接、 或者脱卸增距连接件可以实现轮距 调节, 但在轮距调节过程中需要更换增距连接件, 实际应用中轮距调节不方便 ; 申请号为 “200920223898.3” , 名称为 “车用轮距调节机构” 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可伸缩半轴与车轮连 接, 虽然也能够实现车辆轮距的改变, 但偏重于调整车辆重心, 保证车辆行驶平稳, 对轮距 的调节范围较小, 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 国外的型号为 PATRIOT4420 的凯斯喷药机, 通过液 压缸推动车轮支承部分相对车架移动, 可实现轮距的调节, 但由四组液压油缸分别驱动各 车轮支承部分独立移动, 由于各个车轮移动阻力不同难以协调一致运动, 导致控制和检测 系统复杂, 故障率高, 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差。因此, 需要针对农作物行距进行车轮轮距的 调节, 调节过程中, 左、 右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对称运动的轮距无级调节, 同时实现 中央集中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 解决背景技术所述问题, 提供一种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 其 特征在于,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 2 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和车架 8 组成, 两组农用 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共用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在长方形的车架 8 上按车轮轴距前后布置, 前 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通过支架 7 的水平轨道 701 分别与车架 8 的前端和后端固接 ;
     所述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由主动滑块 1、 从动滑块 2、 连杆 3、 支承杆 4、 车轮轴 5、 车轮 6 及支架 7 组成, 所述支架 7 为倒 “丁” 字结构, 垂直轨道 702 和与水平轨道 701 垂直 平分固接, 主动滑块 1 与垂直轨道 702 滑动连接, 主动滑块 1 上对称设置左连接点和右连接 点, 2 个从动滑块 2 分别在水平轨道 701 的左部和右部与水平轨道 701 滑动连接, 从动滑块 2 上侧设置 1 个连接点, 在垂直轨道 702 左侧, 连杆 3 一端铰接于主动滑块 1 的左连接点, 另 一端铰接于从动滑块 2 的连接点, 由主动滑块 1、 连杆 3、 从动滑块 2、 垂直轨道 702 和水平轨 道 701 左段在包含水平轨道 701 和垂直轨道 702 的平面内构成双滑块机构 ; 从动滑块 2 的 下侧固接支承杆 4, 支承杆 4 位于双滑块机构运动平面内, 支承杆 4 的轴线垂直于水平轨道701, 支承杆 4 的另一端与车轮轴 5 垂直固接, 车轮轴 5 的轴线平行于水平轨道 701, 车轮 6 转动连接于车轮轴 5 上, 从动滑块 2、 支承杆 4 和车轮轴 5 构成与支架 7 在同一平面内的一 个运动部件, 该运动部件与车轮 6 一起能沿水平轨道 701 移动, 由双滑块机构、 支承杆 4、 车 轮轴 5 和车轮 6 构成左部车轮支承装置 ; 在垂直轨道 702 右侧, 与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对称的 结构为右部车轮支承装置, 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和右部车轮支承装置共用主动滑块 1 和垂直 轨道 702 构成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
     所述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 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为 S, 两个车轮 6 的轮距为 h, 驱动主动滑块 1 在垂直轨道 702 上作上下移动, 改变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 S, 双滑块机构无级调节两个车轮的轮距 h ; 锁定装置锁定主动滑块 1 与垂直轨 道 702 的相对运动, 保持行驶过程中轮距 h 不变 ;
     所述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外驱动力同步改变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 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并保持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 装置中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 S 相同, 各个车轮 6 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距 离对称改变, 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调节 ;
     所述锁定装置为液压控制阀或机械锁紧装置 ;
     所述外驱动力为由两组液压油缸产生的驱动力。
     所述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中, 由外驱动力同步增大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 节装置中的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保持前、 后的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 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相等, 使各个车轮 6 相对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变小, 农用车辆 底盘的轮距 h 减小, 以适应行距较小的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要求 ; 同步减小前后两组农用车 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保持前、 后的主动滑块 1 与 各自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相等, 使各个车轮 6 相对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增大, 农用车辆底盘的轮距 h 增大, 以适应行距较大的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要求 ; 在农用车辆底盘 行驶过程中, 锁定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 1 与各自垂直轨道 702 的 相对运动, 或者锁定各从动滑块 2 与水平轨道 701 的相对运动, 平衡地面对车轮 6 的侧向载 荷通过双滑块机构传递到主动滑块上的压力, 保持农用车辆底盘正常作业和行驶。
     在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的轮距调节过程中, 保持前、 后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 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相等, 就保持农用车辆底盘的前、 后车轮轮距相等, 同步连续调节两 个主动滑块等距移动, 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无级调节。
     锁定装置将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 1 与各自垂直轨道 702 的相对运动锁定后, 农用车辆底盘在行驶过程中轮距保持不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现了针对农作物行距进行车轮轮距的调节, 调 节过程中, 左、 右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无级对称运动, 同时实现中央集中控制, 适应 不同行距的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要求。 附图说明
     图 1 为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整体图 ; 图 2 为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图 ; 图 3 为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 4 为减小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工作原理图 ;
     图 5 为增大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 1-- 主动滑块, 2-- 从动滑块, 3-- 连杆, 4-- 支承杆, 5-- 车轮轴, 6-- 车轮, 7-- 支架, 8-- 车架, 9-- 作物种植垅, 701-- 水平轨道, 702-- 垂直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 1 为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实施例的整体图,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 2 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和车架 8 组成, 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共用车辆的纵向中央 平面在长方形的车架 8 上按车轮轴距前后布置, 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通过支架 7 的 水平轨道 701 分别与车架 8 的前端和后端固接。
     如图 2 所示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图, 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由主动 滑块 1、 从动滑块 2、 连杆 3、 支承杆 4、 车轮轴 5、 车轮 6 及支架 7 组成。支架 7 为倒 “丁” 字 结构, 垂直轨道 702 和与水平轨道 701 垂直平分固接, 如图 3 所示。主动滑块 1 与垂直轨道 702 滑动连接, 主动滑块 1 上对称设置左连接点和右连接点, 2 个从动滑块 2 分别在水平轨 道 701 的左部和右部与水平轨道 701 滑动连接, 从动滑块 2 上侧设置 1 个连接点, 在垂直轨 道 702 左侧, 连杆 3 一端铰接于主动滑块 1 的左连接点, 另一端铰接于从动滑块 2 的连接点, 由主动滑块 1、 连杆 3、 从动滑块 2、 垂直轨道 702 和水平轨道 701 左段在包含水平轨道 701 和垂直轨道 702 的平面内构成双滑块机构。从动滑块 2 的下侧固接支承杆 4, 支承杆 4 位 于双滑块机构运动平面内, 支承杆 4 的轴线垂直于水平轨道 701, 支承杆 4 的另一端与车轮 轴 5 垂直固接, 车轮轴 5 的轴线平行于水平轨道 701, 车轮 6 转动连接于车轮轴 5 上, 从动滑 块 2、 支承杆 4 和车轮轴 5 构成与支架 7 在同一平面内的一个运动部件, 该运动部件与车轮 6 一起能沿水平轨道 701 移动, 由双滑块机构、 支承杆 4、 车轮轴 5 和车轮 6 构成左部车轮支 承装置。在垂直轨道 702 右侧, 与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对称的结构为右部车轮支承装置, 左部 车轮支承装置和右部车轮支承装置共用主动滑块 1 和垂直轨道 702 构成农用车辆轮距调节 装置。
     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 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为 S, 两个车轮 6 的 轮距为 h, 驱动主动滑块 1 在垂直轨道 702 上作上下移动, 改变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 S, 双滑块机构无级调节两个车轮的轮距 h ; 液压控制阀锁定装置通过液压油缸锁定 主动滑块 1 与垂直轨道 702 的相对运动, 保持行驶过程中轮距不变。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外驱动力同步改变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中的两个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并保持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中主动滑块 1 与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 S 相同, 各个车轮 6 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对 称改变, 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调节。固定前、 后的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1 的距 离 S, 即可保持农用车辆底盘的一个确定轮距 h。在轮距调节过程中, 保持前、 后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2 之间的距离 S 相等, 就保持农用车辆底盘的前车轮轮距和后车轮轮距 相等。农用车辆底盘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 锁定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 主动滑块 1 与各自垂直轨道 702 的相对运动, 平衡地面对车轮的侧向载荷通过双滑块机构 传递到主动滑块上的压力 ; 在行驶过程中, 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在车架 8 上的安装距离不变, 农用车辆底盘的轴距始终保持不变。
     图 4 为减小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工作原理图, 通过两组液压油缸产生驱动力同步 增大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保持前、 后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相等, 通过双滑块机构, 使各个 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变小, 调节后通过液压控制阀锁定前、 后主动滑块 1 与 各自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 S, 得到农用车辆底盘的一个较小轮距 h, 如图 4 所示, 左侧和右侧 的车轮 6 跨过三行作物种植垅 9, 以便适应机械化田间管理作业要求。
     图 5 为增大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工作原理图, 通过两组液压油缸产生驱动力同步 减小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 离 S, 保持前、 后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1 之间的距离 S 相等, 通过双滑块机构, 使各 个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变大, 调节后通过液压控制阀锁定前、 后的主动滑块 1 与各自水平轨道 701 的距离 S, 得到农用车辆底盘的一个较大轮距 h, 如图 5 所示, 左侧和右 侧的车轮 6 跨过四行作物种植垅 9, 以便适应机械化田间管理作业要求。 增大农用车辆底盘 轮距的调节过程中, 当连杆 3 与水平轨道 701 平行时, 农用车辆底盘处于最大轮距状态。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 实现了左、 右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对称运动和 轮距无级调节, 通过轮距调节, 可以适应同种作物、 相同行距下跨不同作物行数行走的机械 化田间管理作业要求, 亦可适应不同作物、 不同行距的机械化田间管理作业要求 ; 轮距调节 完毕, 锁定前、 后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与各自垂直轨道的相对运动, 以便平 衡地面对车轮的侧向载荷通过双滑块机构传递到主动滑块上的压力, 保持农用车辆底盘正 常作业或行驶。由于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在车架上的安装距离固定, 可调轮距 的农用车辆底盘的轴距始终保持不变。
     本发明适用于在农作物的生长期, 除草、 喷药、 施肥等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要求, 实现作业车辆的车轮沿作物种植垅沟行走, 避免机械化作业过程中车轮对农作物的损伤。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为准。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51462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6.27 C N 1 0 2 5 1 4 6 2 6 A *CN102514626A* (21)申请号 201110442586.3 (22)申请日 2011.12.26 B62D 21/14(2006.01) (71)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市海淀区圆 明园西路2号 (72)发明人魏文军 宋英杰 李海涛 刘平义 宣佳敏 张绍英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朱印康 (54) 发明名称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 (57) 摘要 本发明属于车。

2、辆底盘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 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 装置共用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在车架上按车轮轴 距前后布置,两组轮距调节装置通过支架的水平 轨道分别与车架的前端和后端固接,组成可调轮 距的农用车辆底盘;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由主 动滑块、从动滑块、连杆、支承杆、车轮轴、车轮及 支架组成;由外驱动力同步改变前后农用车辆轮 距调节装置中主动滑块与水平轨道之间的距离, 并保持前后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主动滑块与水平 轨道的距离相同,各个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 面的距离对称改变,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无 级调节,适应不同行距的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要求。 本发明适用于农作物的生长期田间管理机械。

3、化作 业。 (51)Int.Cl.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3 页 1/1页 2 1.一种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2组农用 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和车架(8)组成,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共用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 在长方形的车架(8)上按车轮轴距前后布置,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通过支架(7)的 水平轨道(701)分别与车架(8)的前端和后端固接; 所述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由主动滑块(1)、从动滑块(2)、连杆(3)、支承杆(4)、车 轮轴(5)、车轮。

4、(6)及支架(7)组成,所述支架(7)为倒“丁”字结构,垂直轨道(702)和与 水平轨道(701)垂直平分固接,主动滑块(1)与垂直轨道(702)滑动连接,主动滑块(1)上 对称设置左连接点和右连接点,2个从动滑块(2)分别在水平轨道(701)的左部和右部与 水平轨道(701)滑动连接,从动滑块(2)上侧设置1个连接点,在垂直轨道(702)左侧,连 杆(3)一端铰接于主动滑块(1)的左连接点,另一端铰接于从动滑块(2)的连接点,由主动 滑块(1)、连杆(3)、从动滑块(2)、垂直轨道(702)和水平轨道(701)左段在包含水平轨道 (701)和垂直轨道(702)的平面内构成双滑块机构;从动滑块。

5、(2)的下侧固接支承杆(4), 支承杆(4)位于双滑块机构运动平面内,支承杆(4)的轴线垂直于水平轨道(701),支承杆 (4)的另一端与车轮轴(5)垂直固接,车轮轴(5)的轴线平行于水平轨道(701),车轮(6) 转动连接于车轮轴(5)上,从动滑块(2)、支承杆(4)和车轮轴(5)构成与支架(7)在同一 平面内的一个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与车轮(6)一起能沿水平轨道(701)移动,由双滑块机 构、支承杆(4)、车轮轴(5)和车轮(6)构成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在垂直轨道(702)右侧,与 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对称的结构为右部车轮支承装置,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和右部车轮支承装 置共用主动滑块(1)和垂直轨道。

6、(702)构成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所述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701)的距离为S,两个车轮 (6)的轮距为h,驱动主动滑块(1)在垂直轨道(702)上作上下移动,改变主动滑块(1)与 水平轨道(701)的距离S,双滑块机构无级调节两个车轮的轮距h;锁定装置锁定主动滑块 (1)与垂直轨道(702)的相对运动,保持行驶过程中轮距h不变; 所述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外驱动力同步改变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中的两个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S,并保持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 装置中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701)的距离S相同,各个车轮(6)相对。

7、车辆纵向中央平 面的距离对称改变,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为液 压控制阀或机械锁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驱动力为由 两组液压油缸产生的驱动力。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514626 A 1/4页 3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车辆底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范围广,南北方农作物种植种类多 而且差异大,不同农作物的行距一般不同,同种农作物不同区域或者不。

8、同种植方式的行距 一般也不同。在农作物的生长期,除草、喷药以及施肥等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要求作业车 辆沿农作物行距行走,因此要求农用车辆底盘的轮距随农作物行距变化进行调节,需要大 幅度调节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处在不断提高的 过程中,农用车辆底盘的变轮距技术也是农业机械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 拖拉机、农业机械用底盘一般为固定轮距,难以满足农作物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而现有的一些公开技术实现了轮距调节,申请号为“200920212687.X”,名称为“可调轮距 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车轮和驱动轴直接连接、或者脱卸增距连接件可以实现轮距 调节,但在。

9、轮距调节过程中需要更换增距连接件,实际应用中轮距调节不方便;申请号为 “200920223898.3”,名称为“车用轮距调节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可伸缩半轴与车轮连 接,虽然也能够实现车辆轮距的改变,但偏重于调整车辆重心,保证车辆行驶平稳,对轮距 的调节范围较小,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国外的型号为PATRIOT4420的凯斯喷药机,通过液 压缸推动车轮支承部分相对车架移动,可实现轮距的调节,但由四组液压油缸分别驱动各 车轮支承部分独立移动,由于各个车轮移动阻力不同难以协调一致运动,导致控制和检测 系统复杂,故障率高,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差。因此,需要针对农作物行距进行车轮轮距的 调节,调节过程中。

10、,左、右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对称运动的轮距无级调节,同时实现 中央集中控制。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为,解决背景技术所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其 特征在于,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2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和车架8组成,两组农用 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共用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在长方形的车架8上按车轮轴距前后布置,前 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通过支架7的水平轨道701分别与车架8的前端和后端固接; 0004 所述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由主动滑块1、从动滑块2、连杆3、支承杆4、车轮轴5、 车轮6及支架7组成,所述支架7为倒“丁”字结构,垂直轨道702和与水平轨道701垂直 平分固。

11、接,主动滑块1与垂直轨道702滑动连接,主动滑块1上对称设置左连接点和右连接 点,2个从动滑块2分别在水平轨道701的左部和右部与水平轨道701滑动连接,从动滑块 2上侧设置1个连接点,在垂直轨道702左侧,连杆3一端铰接于主动滑块1的左连接点,另 一端铰接于从动滑块2的连接点,由主动滑块1、连杆3、从动滑块2、垂直轨道702和水平轨 道701左段在包含水平轨道701和垂直轨道702的平面内构成双滑块机构;从动滑块2的 下侧固接支承杆4,支承杆4位于双滑块机构运动平面内,支承杆4的轴线垂直于水平轨道 说 明 书CN 102514626 A 2/4页 4 701,支承杆4的另一端与车轮轴5垂直固。

12、接,车轮轴5的轴线平行于水平轨道701,车轮6 转动连接于车轮轴5上,从动滑块2、支承杆4和车轮轴5构成与支架7在同一平面内的一 个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与车轮6一起能沿水平轨道701移动,由双滑块机构、支承杆4、车 轮轴5和车轮6构成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在垂直轨道702右侧,与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对称的 结构为右部车轮支承装置,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和右部车轮支承装置共用主动滑块1和垂直 轨道702构成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0005 所述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701的距离为S,两个车轮 6的轮距为h,驱动主动滑块1在垂直轨道702上作上下移动,改变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 701的距离。

13、S,双滑块机构无级调节两个车轮的轮距h;锁定装置锁定主动滑块1与垂直轨 道702的相对运动,保持行驶过程中轮距h不变; 0006 所述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外驱动力同步改变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 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S,并保持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 装置中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701的距离S相同,各个车轮6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距 离对称改变,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调节; 0007 所述锁定装置为液压控制阀或机械锁紧装置; 0008 所述外驱动力为由两组液压油缸产生的驱动力。 0009 所述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中,由外驱动力同步增大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 节装。

14、置中的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S,保持前、后的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平 轨道701之间的距离S相等,使各个车轮6相对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变小,农用车辆 底盘的轮距h减小,以适应行距较小的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要求;同步减小前后两组农用车 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S,保持前、后的主动滑块1与 各自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S相等,使各个车轮6相对车辆的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增大, 农用车辆底盘的轮距h增大,以适应行距较大的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要求;在农用车辆底盘 行驶过程中,锁定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1与各自垂直轨道702的 相对运动,或者锁定各从动滑。

15、块2与水平轨道701的相对运动,平衡地面对车轮6的侧向载 荷通过双滑块机构传递到主动滑块上的压力,保持农用车辆底盘正常作业和行驶。 0010 在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的轮距调节过程中,保持前、后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 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相等,就保持农用车辆底盘的前、后车轮轮距相等,同步连续调节两 个主动滑块等距移动,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无级调节。 0011 锁定装置将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1与各自垂直轨道702 的相对运动锁定后,农用车辆底盘在行驶过程中轮距保持不变。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现了针对农作物行距进行车轮轮距的调节,调 节过程中,左、右车轮相对。

16、车辆纵向中央平面无级对称运动,同时实现中央集中控制,适应 不同行距的农作物机械化作业要求。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整体图; 0014 图2为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图; 0015 图3为支架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2514626 A 3/4页 5 0016 图4为减小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工作原理图; 0017 图5为增大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工作原理图。 0018 图中,1-主动滑块,2-从动滑块,3-连杆,4-支承杆,5-车轮轴,6-车轮, 7-支架,8-车架,9-作物种植垅,701-水平轨道,702-垂直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

1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 图1为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实施例的整体图,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2 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和车架8组成,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共用车辆的纵向中央 平面在长方形的车架8上按车轮轴距前后布置,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通过支架7的 水平轨道701分别与车架8的前端和后端固接。 0021 如图2所示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的结构简图,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由主动 滑块1、从动滑块2、连杆3、支承杆4、车轮轴5、车轮6及支架7组成。支架7为倒“丁”字 结构,垂直轨道702和与水平轨道701垂直平分固接,如图3所示。主动滑块1与垂直轨道 702滑动连接,主动滑块1上。

18、对称设置左连接点和右连接点,2个从动滑块2分别在水平轨 道701的左部和右部与水平轨道701滑动连接,从动滑块2上侧设置1个连接点,在垂直轨 道702左侧,连杆3一端铰接于主动滑块1的左连接点,另一端铰接于从动滑块2的连接点, 由主动滑块1、连杆3、从动滑块2、垂直轨道702和水平轨道701左段在包含水平轨道701 和垂直轨道702的平面内构成双滑块机构。从动滑块2的下侧固接支承杆4,支承杆4位 于双滑块机构运动平面内,支承杆4的轴线垂直于水平轨道701,支承杆4的另一端与车轮 轴5垂直固接,车轮轴5的轴线平行于水平轨道701,车轮6转动连接于车轮轴5上,从动滑 块2、支承杆4和车轮轴5构成与。

19、支架7在同一平面内的一个运动部件,该运动部件与车轮 6一起能沿水平轨道701移动,由双滑块机构、支承杆4、车轮轴5和车轮6构成左部车轮支 承装置。在垂直轨道702右侧,与左部车轮支承装置对称的结构为右部车轮支承装置,左部 车轮支承装置和右部车轮支承装置共用主动滑块1和垂直轨道702构成农用车辆轮距调节 装置。 0022 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701的距离为S,两个车轮6的 轮距为h,驱动主动滑块1在垂直轨道702上作上下移动,改变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701 的距离S,双滑块机构无级调节两个车轮的轮距h;液压控制阀锁定装置通过液压油缸锁定 主动滑块1与垂直轨道702的相对运。

20、动,保持行驶过程中轮距不变。 0023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由外驱动力同步改变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中的两个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S,并保持前后两组车辆轮距调节装置 中主动滑块1与水平轨道701的距离S相同,各个车轮6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对 称改变,实现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调节。固定前、后的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平轨道701的距 离S,即可保持农用车辆底盘的一个确定轮距h。在轮距调节过程中,保持前、后主动滑块1 与各自水平轨道702之间的距离S相等,就保持农用车辆底盘的前车轮轮距和后车轮轮距 相等。农用车辆底盘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锁定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

21、两个 主动滑块1与各自垂直轨道702的相对运动,平衡地面对车轮的侧向载荷通过双滑块机构 传递到主动滑块上的压力;在行驶过程中,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在车架8上的 说 明 书CN 102514626 A 4/4页 6 安装距离不变,农用车辆底盘的轴距始终保持不变。 0024 图4为减小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工作原理图,通过两组液压油缸产生驱动力同步 增大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 S,保持前、后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S相等,通过双滑块机构,使各个 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变小,调节后通过液压控制阀锁定前、后主动滑块1与 。

22、各自水平轨道701的距离S,得到农用车辆底盘的一个较小轮距h,如图4所示,左侧和右侧 的车轮6跨过三行作物种植垅9,以便适应机械化田间管理作业要求。 0025 图5为增大农用车辆底盘轮距的工作原理图,通过两组液压油缸产生驱动力同步 减小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 离S,保持前、后主动滑块1与各自水平轨道701之间的距离S相等,通过双滑块机构,使各 个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的距离变大,调节后通过液压控制阀锁定前、后的主动滑块1 与各自水平轨道701的距离S,得到农用车辆底盘的一个较大轮距h,如图5所示,左侧和右 侧的车轮6跨过四行作物种植垅9,以。

23、便适应机械化田间管理作业要求。增大农用车辆底盘 轮距的调节过程中,当连杆3与水平轨道701平行时,农用车辆底盘处于最大轮距状态。 0026 可调轮距的农用车辆底盘,实现了左、右车轮相对车辆纵向中央平面对称运动和 轮距无级调节,通过轮距调节,可以适应同种作物、相同行距下跨不同作物行数行走的机械 化田间管理作业要求,亦可适应不同作物、不同行距的机械化田间管理作业要求;轮距调节 完毕,锁定前、后车辆轮距调节装置中的两个主动滑块与各自垂直轨道的相对运动,以便平 衡地面对车轮的侧向载荷通过双滑块机构传递到主动滑块上的压力,保持农用车辆底盘正 常作业或行驶。由于前后两组农用车辆轮距调节装置在车架上的安装距。

24、离固定,可调轮距 的农用车辆底盘的轴距始终保持不变。 0027 本发明适用于在农作物的生长期,除草、喷药、施肥等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要求, 实现作业车辆的车轮沿作物种植垅沟行走,避免机械化作业过程中车轮对农作物的损伤。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为准。 说 明 书CN 102514626 A 1/3页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4626 A 2/3页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4626 A 3/3页 9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514626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