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装置以及在多个异质网络间进行交递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装置以及在多个异质网络间进行交递的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5812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3.06 C N 1 0 2 9 5 8 1 2 7 A *CN102958127A* (21)申请号 201210280036.0 (22)申请日 2012.08.08 61/522,045 2011.08.10 US H04W 36/14(2009.01) H04W 36/30(2009.01) (71)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台湾桃园县 (72)发明人陈锡坤 周永明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史新宏 (54) 发明名称 移动通信装置以及在多个异质网络间进行交。
2、 递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装置以及在多个 异质网络间进行交递的方法。在多个异质网络间 进行交递的方法的移动通信装置中,第一处理逻 辑单元用以将移动通信装置连接至第一无线网 络,以通过第一连结进行无线传输。第二处理逻 辑单元用以响应检测到第一连结的效能低下状态 而决定是否有连接至第二无线网络的第二连结可 用。特别是,第一无线网络与第二无线网络彼此为 异质网络。第三处理逻辑单元用以响应第二连结 的传输率高于第一数值而将移动通信装置从第一 无线网络交递至第二无线网络。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3、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8 页 附图 5 页 1/2页 2 1.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包括: 一第一处理逻辑单元,用以将上述移动通信装置连接至一第一无线网络,以通过一第 一连结进行无线传输; 一第二处理逻辑单元,用以响应检测到上述第一连结的效能低下状态而决定是否有连 接至一第二无线网络的一第二连结可用,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彼此 为异质网络;以及 一第三处理逻辑单元,用以响应上述第二连结的传输率高于一第一数值而将上述移动 通信装置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交递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一连结的效能低下状态是根。
4、据上述 第一连结的传输率或上述第一无线网络的信号质量而决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一连结的效能低下状态指示上述第 一连结的传输率低于一第二数值或上述第一无线网络的信号质量低于一预定阈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为一非蜂窝式 (non-cellular)网络,而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为一蜂窝式(cellular)网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上述非蜂窝式网络为一无线区域网络、蓝 牙个人区域网络、或群蜂(ZigBee)无线个人区域网络。 6.一种在多个异质网络间进行交递的方法,适用于一移动通信装置,包括: 连接至一第一无线网络。
5、,以通过一第一连结进行无线传输; 响应检测到上述第一连结的效能低下状态而决定是否有连接至一第二无线网络的一 第二连结可用,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彼此为异质网络;以及 响应上述第二连结的传输率高于一第一数值而将上述移动通信装置从上述第一无线 网络交递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第一连结的效能低下状态是根据上述第一连结 的传输率或上述第一无线网络的信号质量而决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第一连结的效能低下状态指示上述第一连结的 传输率低于一第二数值或上述第一无线网络的信号质量低于一预定阈值。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
6、络为一非蜂窝式网络,而上述第二 无线网络为一蜂窝式网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非蜂窝式网络为一无线区域网络、蓝牙个人区 域网络、或群蜂无线个人区域网络。 11.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包括: 一第一处理逻辑单元,用以将上述移动通信装置连接至一第一无线网络,以通过一第 一连结进行无线传输; 一第二处理逻辑单元,用以扫描附近的一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其中上述第 一无线网络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彼此为异质网络; 一第三处理逻辑单元,用以根据上述移动通信装置在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之前是 否曾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而对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进行一状态检查;以 及 一第四处理逻辑单。
7、元,用以响应上述状态检查通过而将上述移动通信装置从上述第一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8127 A 2/2页 3 无线网络交递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移动通信装置的交递步骤还包括: 通过一第二连结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以及 中断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状态检查包括: 如果上述移动通信装置在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之前未曾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网 络,则决定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是否高于一预定阈值;以及 决定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是否高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先前信号质量 以及消除乒乓。
8、效应的一容限的总和,其中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先前信号质量于上述移动通 信装置在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之前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时所取得。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为一蜂窝式网络,而 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为一非蜂窝式网络。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其中上述非蜂窝式网络为一无线区域网络、 蓝牙个人区域网络、或群蜂无线个人区域网络。 16.一种在多个异质网络间进行交递的方法,适用于一移动通信装置,包括: 连接至一第一无线网络,以通过一第一连结进行无线传输; 扫描附近的一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与上述第二无线 网络彼此为异质网络; 。
9、根据上述移动通信装置在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之前是否曾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 网络而对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进行一状态检查;以及 响应上述状态检查通过而将上述移动通信装置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交递至上述第二 无线网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移动通信装置的交递步骤还包括: 通过一第二连结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以及 中断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状态检查包括: 如果上述移动通信装置在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之前未曾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网 络,则决定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是否高于一预定阈值;以及 决定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是否。
10、高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先前信号质量 以及消除乒乓效应的一容限的总和,其中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先前信号质量于上述移动通 信装置在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之前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时所取得。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为一蜂窝式网络,而上述第二 无线网络为一非蜂窝式网络。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非蜂窝式网络为一无线区域网络、蓝牙个人 区域网络、或群蜂无线个人区域网络。 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58127 A 1/8页 4 移动通信装置以及在多个异质网络间进行交递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主要关于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交递技术,特别涉及在多个异质网络。
11、间进行交 递的方法与装置,其能够改善无线传输的效能。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普适(ubiquitous)运算及网络的需求逐渐攀升,各式无线技术纷纷问世,例 如: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技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技术、全球增强型数据传输(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lobal Evolution, EDGE)技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
12、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技术、码 分多址-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技术、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技术、全球互通微波 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技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分时长期演进(Time-Division LTE,TD-LTE)技术等等。为了 使用者的。
13、便利性及使用弹性,现今多数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皆具备多个无线通信 模块,以支持不同的无线技术。然而,每个无线技术都有其既有特性,诸如:带宽、平均涵盖 范围、以及服务率等等。特别是,无线网络所能提供给移动台的带宽及涵盖范围可能会因为 移动台的位置条件和/或时间条件而有所变化。 0003 以支持无线区域网络技术及宽带码分多址技术的安卓(Android)或视窗 (Windows)系统的移动台为例,即使当无线区域网络的信号质量不佳而宽带码分多址网络 的信号质量良好时,移动台仍然会优先选择使用无线区域网络,而不选择宽带码分多址网 络。也就是说,移动台会持续停留在信号质量不佳的无线。
14、区域网络,而不管是否有信号质量 良好的宽带码分多址网络可供使用。在此情况下,可能连浏览网页都会变得极为耗时,使用 者也会感受到连线有明显的延迟。因此,为了改善无线传输的效率,亟需有一种能在多个异 质网络之间灵活交递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包括一第一处理逻辑单元、一第二 处理逻辑单元、以及一第三处理逻辑单元。上述第一处理逻辑单元用以将上述移动通信装 置连接至一第一无线网络,以通过一第一连结进行无线传输。上述第二处理逻辑单元用以 响应检测到上述第一连结的效能低下状态而决定是否有连接至一第二无线网络的一第二 连结可用,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与上述第二无线网。
15、络彼此为异质网络。上述第三处理逻 辑单元用以响应上述第二连结的传输率高于一第一数值而将上述移动通信装置从上述第 一无线网络交递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 0005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多个异质网络间进行交递的方法,适用于一移 动通信装置。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连接至一第一无线网络,以通过一第一连结进行无线 说 明 书CN 102958127 A 2/8页 5 传输;响应检测到上述第一连结的效能低下状态而决定是否有连接至一第二无线网络的一 第二连结可用,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彼此为异质网络;以及响应上 述第二连结的传输率高于一第一数值而将上述移动通信装置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交递。
16、至 上述第二无线网络。 0006 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通信装置,包括一第一处理逻辑单元、一第 二处理逻辑单元、一第三处理逻辑单元、以及一第四处理逻辑单元。上述第一处理逻辑单元 用以将上述移动通信装置连接至一第一无线网络,以通过一第一连结进行无线传输。上述 第二处理逻辑单元用以扫描(scan)附近的一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其中上述第一 无线网络与上述第二无线网络彼此为异质网络。上述第三处理逻辑单元用以根据上述移动 通信装置在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之前是否曾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而对上述第二 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进行一状态检查。上述第四处理逻辑单元用以响应上述状态检查 通过而将。
17、上述移动通信装置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交递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 0007 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在多个异质网络间进行交递的方法,适用于一移 动通信装置。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连接至一第一无线网络,以通过一第一连结进行无线 传输;扫描附近的一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其中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与上述第二无 线网络彼此为异质网络;根据上述移动通信装置在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之前是否曾连 接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而对上述第二无线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进行一状态检查;以及响应 上述状态检查通过而将上述移动通信装置从上述第一无线网络交递至上述第二无线网络。 0008 关于本发明其他附加的特征与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
18、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 围内,当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法中所公开的移动通信装置以及在多个异质网络间进行交递 的方法,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得到。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信环境的示意图。 0010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110的软件架构的范例示意图。 0011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110的软件架构的范例示意 图。 0012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状态机操作的状态转移 图。 0013 图5是显示当移动通信装置110徘徊于非蜂窝式网络130的涵盖范围边界与蜂窝 式网络120的涵盖范围之间的示意图。 。
19、0014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将移动通信装置110从蜂窝式网络120交递至非 蜂窝式网络130的方法流程图。 0015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二阶段检测附近无线区域网络的信号质量的 曲线图。 0016 图8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当移动通信装置110往一非蜂窝式网络移动时 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的变化示意图。 0017 图8B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当移动通信装置110往一非蜂窝式网络反向移 动时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的变化示意图。 说 明 书CN 102958127 A 3/8页 6 0018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将移动通信装置110从非蜂窝式网络130交递至 蜂窝式网络1。
20、20的方法流程图。 0019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二阶段检测附近无线区域网络的信号质量 的曲线图。 0020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1 100无线通信环境; 0022 110移动通信装置; 0023 120蜂窝式网络; 0024 121蜂窝式站台; 0025 122控制节点; 0026 123核心网络; 0027 130非蜂窝式网络; 0028 131接入点; 0029 10、20协议堆迭处置器 0030 30中介者; 0031 X1、Y1第一阈值; 0032 X2、Y2第二阈值; 0033 t1、t2、t3、t4、t5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本章节所叙述的是实施本。
21、发明的最佳方式,目的在于说明本发明的精神而非用以 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理解下列实施例可经由软件、硬件、固件、或上述任意组合来实 现。 0035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无线通信环境的示意图。无线通信环境100 包括移动通信装置110、蜂窝式(cellular)网络120、以及非蜂窝式(non-cellular)网络 130。移动通信装置110可选择性地连接至蜂窝式网络120与非蜂窝式网络130的任何一 个或两者以取得无线服务。蜂窝式网络120可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系 统、宽带码分多址系统、码分多址-2000系统、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全球互通微波接入 系统、长期演进系。
22、统、或分时长期演进系统等,视其所使用的无线技术而定。蜂窝式网络120 包括至少一蜂窝式站台121(或可称为基站或存取站台)、至少一控制节点122、以及核心网 络123,其中蜂窝式站台121由控制节点122所控制以提供蜂窝式网络120的无线传输功 能,蜂窝式站台121与控制节点122的结合可被称为一无线接入网络或存取网络。举例来 说,如果蜂窝式网络120为宽带码分多址系统,则蜂窝式站台121可为基站,控制节点122 可为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而核心网络123可为通用分组无 线服务核心,其包括:本籍位置记录器(Home Location Reg。
23、ister,HLR)、至少一通用分组无 线服务的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至少一通用分组无线服务的 网关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或者,蜂窝式网络120可不包括任何 控制节点,例如:若蜂窝式网络120为长期演进系统,则蜂窝式站台121可为进化式基站, 而核心网络123可为演进分组核心(Evolved Packet Core,EPC),其包括:本籍用户服务器 说 明 书CN 102958127 A 4/8页 7 (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
24、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 网关(Serving Gateway,S-GW)、以及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PDN-GW/P-GW)。 0036 非蜂窝式网络130可为无线区域网络、蓝牙(Bluetooth)个人区域网络、或群蜂 (ZigBee)无线个人区域网络,其可作为有线区域网络的延伸,提供有线网络到移动/固 定装置之间最后数尺的连线。如图1所示的范例,非蜂窝式网络130是绘示为由接入点 (Access Point,AP)131所建立的无线区域网络,可通过以太网(Ethernet)缆线连接至区 域网络。接入点13。
25、1通常于无线区域网络与固网架构之间接收、暂存、以及传送数据。接入 点131平均具有20尺(在有障碍物的地方,例如:墙壁、楼梯间、电梯等)到100尺(在空旷 开放的地方)的涵盖范围。需注意的是,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无线区域网络仅为一说明范例, 而本发明不在此限。换句话说,非蜂窝式网络130可为蓝牙个人区域网络、或群蜂无线个人 区域网络、或其它使用非蜂窝式无线技术的网络。 0037 移动通信装置110可为移动台、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或使用者装置 (User Equipment,UE)。举例来说,移动通信装置110可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具有无线 通信功能的笔记型计算机。
26、等等。移动通信装置110可包括两个无线模块(未绘示),用以执行 与蜂窝式网络120及非蜂窝式网络130之间的无线传输。进一步说明,每个该等无线模块 可包括基带(baseband)单元与射频(radio frequency,RF)单元。基带单元可包括多个硬 件装置以执行基带信号处理,包括模拟数字转换(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ADC)/ 数字模拟转换(digital to analog conversion,DAC)、增益(gain)调整、调制与解调制、以 及编码/解码等。射频单元可接收射频无线信号,并将射频无线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交 由基带模块进一步处理,或自基。
27、带信号模块接收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无线 信号以进行传送。射频单元也可包括多个硬件装置以执行上述射频转换,举例来说,射频单 元可包括一混频器(mixer)以将基带信号乘上移动通信系统的射频中的一振荡载波,其中 该射频可为无线区域网络系统所使用的2.4吉赫,或宽带码分多址系统所使用的900兆赫、 1900兆赫、或2100兆赫,或长期演进系统所使用的900兆赫、2100兆赫、或2.6吉赫,或视 其它无线技术的标准而定。此外,移动通信装置110还可包括控制器模块(未绘示),用以控 制无线模块的操作以及控制其它功能模块,例如:提供人机接口(Man-Machine Interface, MMI。
28、)的显示单元和/或按键(keypad)、存储应用程序的程序代码的存储单元等等。或者, 上述无线模块可不通过任何中介者(例如:上述控制器模块),而直接互相沟通以协调彼此 的操作。 0038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信装置110的软件架构的范例示意图。 在所示范例的软件架构中,协议堆迭处置器(handler)10与20以程序代码进行实作,并且 在被包括多个处理逻辑单元的处理单元或微处理单元(Micro-Processing Unit,MCU)载入 并执行时,用以各自依循不同无线通信协议分别与蜂窝式网络120及非蜂窝式网络130进 行通信。另外,该软件架构还包括以程序代码实作的中介者30。
29、,其在被包括多个处理逻辑单 元的处理单元或微处理单元载入并执行时,用以控制/协调协议堆迭处置器10与20的操 作,以实行本发明的灵活交递的方法。或者,如图3所示,协议堆迭处置器10与20可不通 过中介者30而直接互相沟通,以协调彼此的操作并实行本发明的灵活交递的方法。 0039 明确来说,移动通信装置110可在蜂窝式网络120与非蜂窝式网络130之间灵活 说 明 书CN 102958127 A 5/8页 8 地交递以取得具有较佳传输率的无线服务。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通信装 置110的状态机操作的状态转移图。“蜂窝式-连接”状态代表移动通信装置110连接至蜂 窝式网络120以取得无。
30、线服务,“无线区网-连接”状态代表移动通信装置110连接至非蜂 窝式网络130以取得无线服务。如果移动通信装置110处于“蜂窝式-连接”状态,且检测 到信号质量(图中标示为WiFi-Sig_Qal new )高于一阈值(图中标示为Threshold for_new_AP )的 新接入点,则移动通信装置110可中断连接至蜂窝式网络120,然后通过新接入点连接至非 蜂窝式网络130,并进入“无线区网-连接”状态。在一实施例,可通过测量新接入点的接 收信号强度指标(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来决定新接入点的信号质 量。然而,需注意的是,也可使用其。
31、它测量指标来决定新接入点的信号质量,例如:信噪比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干扰信号比(Interference to Signal Ratio,ISR)、分组 错误率(Packet Error Rate,PER)、或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等,且本发明不在 此限。在另一种情形中,如果先前连接过的接入点的信号质量变好,使得其目前的信号质量 (图中标示为WiFi-Sig_Qal new )高于先前的信号质量(图中标示为WiFi-Sig_Qal old )以及一 容限(margin)(图中标示为Margin for_ping-pong_effe。
32、ct )的总和,则移动通信装置110可中断连 接至蜂窝式网络120,然后通过新接入点连接至非蜂窝式网络130,并进入“无线区网-连 接”状态。进一步说明,上述容限可作为消除乒乓效应的一预定缓冲,如图5所示。特别是, 当蜂窝式网络120与非蜂窝式网络130的涵盖范围重叠、且移动通信装置110徘徊于非蜂 窝式网络130的涵盖范围边界时,可能会发生乒乓效应。在涵盖范围边界时,非蜂窝式网络 130的信号质量可能会变弱且变得不稳定,所以如果在尚未使用上述容限的情况下,移动通 信装置110可能会在蜂窝式网络120与非蜂窝式网络130之间频繁地来回交递,而造成不 必要的电力损耗。因此,可设定一适切的容限,避。
33、免移动通信装置110在蜂窝式网络120与 非蜂窝式网络130之间频繁地来回交递。如果移动通信装置110处于“无线区网-连接” 状态,且目前连接的接入点的连结传输率(为简化说明,在文后通称为“速度”)(图中标示为 WiFi-link-speed)低于蜂窝式网络120的连结速度(图中标示为cellular-link-speed), 则移动通信装置110可中断连接至非蜂窝式网络130,然后连接至蜂窝式网络120,并进入 “蜂窝式-连接”状态。进一步说明,可根据移动通信装置110与目前连接的接入点之间的 传输状态决定非蜂窝式网络130的连结速度,另外,可根据蜂窝式网络120所广播的系统信 息决定蜂窝式。
34、网络120的连结速度。在另一实施例,如果非蜂窝式网络130的目前连结速 度低于一阈值(例如:2Mbps)时,移动通信装置110可从“无线区网-连接”状态切换至“蜂 窝式-连接”状态。 0040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将移动通信装置110从蜂窝式网络120交递至 非蜂窝式网络130的方法流程图。在此实施例,移动通信装置110初始地连接至蜂窝式网 络120,且处于“蜂窝式-连接”状态。首先,移动通信装置110周期性地扫描(scan)附近 的非蜂窝式网络(步骤S610),如果检测到一非蜂窝式网络,移动通信装置110再决定其是 否于先前曾经连接至该非蜂窝式网络(步骤S620),如果是,则移动通信。
35、装置110进一步决 定该非蜂窝式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图中标示为WiFi-Sig_Qal new )是否高于该非蜂窝式网 络的先前信号质量(图中标示为WiFi-Sig_Qal old )以及消除乒乓效应的一容限(图中标示为 Margin for_ping-pong_effect )的总和(步骤S630)。明确来说,移动通信装置110可确认所有检测 到的非蜂窝式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和/或服务组识别 说 明 书CN 102958127 A 6/8页 9 码(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藉以辨识新检测到的非蜂窝式网络是。
36、否于先前曾经 连接过。也就是说,如果在移动通信装置110所存储的连线记录中未寻得检测到的非蜂窝 式网络的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或服务组识别码,则表示检测到的非蜂窝式网络为一新的非蜂 窝式网络。需注意的是,在一区域内可能存在多个非蜂窝式网络都具有相同的服务组识别 码,在此情况下,则可改用介质访问控制地址去各别辨识该区域内的每个非蜂窝式网络。上 述非蜂窝式网络的先前信号质量可为移动通信装置110在先前决定从非蜂窝式网络130交 递至蜂窝式网络120时所检测的信号质量。如果上述非蜂窝式网络的目前信号质量高于该 非蜂窝式网络的先前信号质量以及消除乒乓效应的容限的总和,则移动通信装置110进行 交递至该非蜂窝。
37、式网络。明确来说,移动通信装置110先试着建立连线至该非蜂窝式网络 (步骤S640),然后等待该非蜂窝式网络接受该连线的建立(步骤S650)。如果该非蜂窝式网 络接受该连线的建立,则移动通信装置110中断连接至蜂窝式网络120(步骤S660),然后进 入“无线区网-连接”状态;反之,如果该非蜂窝式网络拒绝该连线的建立,则移动通信装置 110停留在“蜂窝式-连接”状态。在步骤S620,如果移动通信装置110先前未曾连接至该非 蜂窝式网络,则移动通信装置110决定该非蜂窝式网络的信号质量(图中标示为WiFi-Sig_ Qal new )是否高于一阈值(图中标示为Threshold for_new_。
38、AP )(步骤S670),如果是,则流程前进 至步骤S640,或否,则流程回到初始状态。 0041 需注意的是,在执行图6所示的交递方法之前,移动通信装置110可先针对附近的 非蜂窝式网络进行二阶段式的信号质量测量,如图7所示。在第一阶段,移动通信装置110 可每N秒周期性地检测附近的非蜂窝式网络的信号质量,其中N可为6、15、或其它数值,端 视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省电设置而定。当检测到有一非蜂窝式网络的信号质量高于第一阈 值X1时,则进入第二阶段,移动通信装置110继续检测该非蜂窝式网络的信号质量,并检测 自己的移动方向与该非蜂窝式网络的接入点之间的关系。当该非蜂窝式网络的信号质量高 于第二。
39、阈值X2、且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移动方向朝向该非蜂窝式网络时,则移动通信装置 110可执行图5的交递方法。其中第二阈值X2高于第一阈值X1。明确来说,可通过计算该 非蜂窝式网络的信号质量的移动平均(moving average),来决定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移动 方向。图8A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当移动通信装置110往一非蜂窝式网络移动时的 接收信号强度指标的变化示意图。如图8A所示,在时间t1、t2、t3、t4、以及t5所测量到该 非蜂窝式网络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分别为-91dBm、-88dBm、-86dBm、-90dBm、以及-84dBm, 其中在时间t4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可视为噪声。
40、而舍弃。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移 动平均可经由计算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指标的斜率而决定。由于其斜率为正向,所以可以判 定移动通信装置110是往该非蜂窝式网络的接入点的方向移动。图8B是根据本发明一实 施例所述当移动通信装置110往一非蜂窝式网络反向移动时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的变化 示意图。如图8B所示,在时间t1、t2、t3、t4、以及t5所测量到该非蜂窝式网络的接收信号 强度指标分别为-91dBm、-88dBm、-86dBm、-88dBm、以及-90dBm,其中在时间t3所检测到的 接收信号强度指标可视为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移动折返点。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移动平均 可经由计算上述接收信号强度指标的斜。
41、率而决定。由于其斜率为负向,所以可以判定移动 通信装置110是往远离该非蜂窝式网络的接入点的方向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也可使用简 单移动平均(Simple Moving Average,SMA)的公式来决定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移动方向, 且本发明不在此限。需注意的是,由于简单移动平均的计算细部说明不在本发明的范围,故 说 明 书CN 102958127 A 7/8页 10 在此不多作赘述。 0042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将移动通信装置110从非蜂窝式网络130交递至 蜂窝式网络120的方法流程图。在此实施例,移动通信装置110初始地连接至非蜂窝式网 络130,且处于“无线区网-连接”状态。
42、。首先,移动通信装置110周期性地决定与接入点 131的连结速度(图中标示为WiFi-link-speed)是否低于2Mbps、以及非蜂窝式网络130的 信号质量(图中标示为WiFi-Sig_Qal old )是否低于阈值T(步骤S910)。明确来说,可根据移 动通信装置110与接入点131之间的传输状态决定与接入点131的连结速度,阈值T用以 消除以下状况:移动通信装置110以高速移动离开接入点131而所检测到与接入点131的 连结速度的实时变化可能并不精确。举例来说,在时间t1检测到与接入点131的连结速度 高于2Mbps,而下个周期性的检测将于6秒后进行,同时,移动通信装置110快速地移。
43、动离开 接入点131,并于六秒内抵达非蜂窝式网络130的信号质量急速下降的地方。需注意的是, 在时间t1检测到与接入点131的连结速度可能不够精确以作为唯一的测量因子,因此额外 引入阈值T的使用。阈值T的值可根据以下考虑预定为一特定数值,考虑例如:非蜂窝式网 络130的涵盖范围、非蜂窝式网络130所在的地理环境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与接入点131 的连结速度的下限值可设定为2Mbps以外的任意数值,且本发明不在此限。 0043 在步骤S910,如果与接入点131的连结速度低于2Mbps、且非蜂窝式网络130的信 号质量低于阈值T,则移动通信装置110进一步决定是否有连接至蜂窝式网络120的连结可。
44、 用、以及与蜂窝式网络120的连结速度(图中标示为Cellular-link-speed)是否高于一通 用分组无线服务连结(图中标示为GPRS-link-speed)(步骤S920)。明确来说,移动通信装 置110可先执行连网(attachment)程序以向蜂窝式网络130注册,如果注册成功则可获得 连接至蜂窝式网络120的连结可用。与蜂窝式网络120的连结速度可根据蜂窝式网络120 所广播的系统信息而决定,且通用分组无线服务连结若使用编码方式4(Coding Scheme 4,CS-4),则其速度一般可达到下行80Kbps、上行20Kbps。在另一实施例,如果使用中的 无线服务需要更高的传输。
45、率,则移动通信装置110可在步骤S920中改为决定与蜂窝式网 络120的连结速度是否高于一带宽带码分多址连结、一高速分组存取(High Speed Packet Access,HSPA)连结、或一长期演进连结。 0044 如果有连接至蜂窝式网络120的连结可用且该连结的速度高于一通用分组无线 服务连结,则移动通信装置110由非蜂窝式网络130交递至蜂窝式网络120(步骤S930), 然后中断连接至非蜂窝式网络130,并进入“蜂窝式-连接”状态。在另一实施例,在步骤 S930之前,移动通信装置110可提示使用者以确认是否要进行交递,只有在使用者确认要 进行交递时,才会执行步骤S930。在步骤S9。
46、10、S920,如果往“否”支线前进,则移动通信装 置110停留在“无线区网-连接”状态,并等待下个周期性的检查以检测与接入点131的连 结速度。 0045 需注意的是,在执行图9的交递方法之前,移动通信装置110可先针对附近的非蜂 窝式网络进行二阶段式的信号质量测量,如图10所示。在第一阶段,移动通信装置110可每 N秒周期性地检测非蜂窝式网络130的信号质量,其中N可为6、15、或其它数值,端视移动 通信装置110的省电设置而定。当非蜂窝式网络130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一阈值Y1时,则进 入第二阶段,移动通信装置110继续检测非蜂窝式网络130的信号质量,并检测自己的移动 方向与非蜂窝式网络1。
47、30之间的关系。当非蜂窝式网络130的信号质量低于第二阈值Y2、 说 明 书CN 102958127 A 10 8/8页 11 且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移动方向远离非蜂窝式网络130时,则移动通信装置110可执行图9 的交递方法。其中第一阈值Y1高于第二阈值Y2。明确来说,可通过计算非蜂窝式网络130 的信号质量的移动平均,来决定移动通信装置110的移动方向。关于移动平均的计算,可参 考图8A、8B的相关说明。 0046 本发明虽以各种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仅为范例参考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 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 0047 需注意的是,申请专。
48、利范围中所使用的序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等并非 表示其所描述的元件之间存在任何时间先后次序、优先等级的差别、或其它关系上的先后 次序,而是用以区别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元件。 说 明 书CN 102958127 A 11 1/5页 12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8127 A 12 2/5页 1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8127 A 13 3/5页 14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8127 A 14 4/5页 15 图7 图8A 图8B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8127 A 15 5/5页 16 图9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58127 A 16 。